CN219037288U -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7288U
CN219037288U CN202223204846.6U CN202223204846U CN219037288U CN 219037288 U CN219037288 U CN 219037288U CN 202223204846 U CN202223204846 U CN 202223204846U CN 219037288 U CN219037288 U CN 219037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charge
sterilization
receiving electrode
exci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48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弇锋
王睿龙
刘浩泉
衣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048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7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7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7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该杀菌除味装置包括电极组,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激发电极和一接收电极,每个激发电极间隔地处于接收电极的一侧,电极组配置成使激发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并利用电势差产生促使与电极组周围空气分子碰撞的离子风,其中,激发电极还包括主体部和多个放电部,多个放电部形成于主体部朝向接收电极的宽度一侧,并沿其长度依次间隔排列,且每个放电部具有一尖状的放电尖端;其中,相邻两个放电尖端之间的间距相等,且处于1mm至5mm之间。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上述限定使得放电尖端数量不会过大或者过小,保障电极组的放电效果,进而保障了杀菌除味装置的杀菌除味效率。

Description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杀菌除味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因而越来越愿意买很多食物放置在冰箱中,冰箱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用电器之一。
但是将大量食物存放在冰箱中后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用户可能会忘记冰箱中存放有某些食物,导致食物过期造成浪费。储物空间中过期变质的食物会散发腐烂难闻的气味,影响整个储物空间的空气环境。储物空间较差的空气环境也会导致其他未变质的食物也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腐烂变质的食物会滋生大量细菌,导致用户的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开启冰箱门体后储物空间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产生离子风的杀菌除味装置和具有杀菌除味装置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放电尖端数量不会过大或者过小,保障电极组的放电效果,进而保障了杀菌除味装置的杀菌除味效率。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放电效率,降低臭氧生成量。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杀菌除味装置,包括:电极组,其包括至少一个激发电极和一个接收电极,每个激发电极间隔地处于接收电极的一侧,电极组配置成使激发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并利用电势差产生促使与电极组周围空气分子碰撞的离子风;其中,激发电极还包括主体部和多个放电部,多个放电部形成于主体部朝向接收电极的宽度一侧,并沿其长度依次间隔排列,且每个放电部具有一尖状的放电尖端;其中,相邻两个放电尖端之间的间距相等,且处于1mm至5mm之间。
可选地,每个放电尖端的曲率半径为1μm至1000μm之间。
可选地,杀菌除味装置还包括:高压电源,配置成为电极组供电,以产生电势差,高压电源的施加电压在3kv至20kv之间。
可选地,接收电极与每个放电尖端的距离为3mm至20mm之间。
可选地,激发电极为两个,两个激发电极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激发电极之间的距离处于3cm至15cm之间。
可选地,接收电极整体呈中部朝远离激发电极的方向凸出的圆弧状;且两个激发电极朝接收电极正投影处于接收电极上。
可选地,两个激发电极的中点处于接收电极对应的弦的中垂线上。
可选地,杀菌除味装置还包括:壳体,其内具有空腔,其上具有连通空腔与外部环境的进风口和排风口;电极组设置于空腔内,且接收电极设置于靠近排风口的一侧。
可选地,杀菌除味装置还包括:催化层,设置于空腔,配置成发热后具有催化活性,以催化分解离子风中的臭氧。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9任一项的杀菌除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杀菌除味装置,激发电极的多个放电部形成于主体部朝向接收电极的宽度一侧,并沿其长度依次间隔排列,且每个放电部具有一尖状的放电尖端,相邻两个放电尖端之间的间距相等,且处于1mm至5mm之间,实用新型人通过试验验证了,当相邻两个放电尖端之间的间距设置成1mm至5mm之间时,放电尖端数量不会过大或者过小,这样可保障电极组的放电效果,进而保障了杀菌除味装置的杀菌除味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杀菌除味装置,激发电极为两个,两个激发电极间隔设置,两个激发电极能够同时对接收电极放电,可充分利用接收电极,提高放电效率,并且两个激发电极间隔设置,可以降低二者对彼此放电的影响,而且避免由于二者的距离过近而导致对局部空气的过度电离,进而降低臭氧的产生。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中激发电极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中激发电极与接收电极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杀菌除味装置10,该杀菌除味装置10可向外部环境释放用于杀菌除味的离子风,有效消除细菌和异味,保障用户食品安全的同时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见图1至图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10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10的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10的原理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杀菌除味装置10可包括壳体100和电极组200。
壳体100其内部限定有空腔,壳体100还具有连通空腔与外部环境的多个进风口124c和多个排风口112a,外部环境的空气可以由多个进风口124c进入空腔,由排风口112a重新排入外部环境。电极组200设置于空腔内,其可包括至少一个激发电极210和一个接收电极220,接收电极220位于靠近排风口112a的一侧,激发电极210间隔地位于接收电极220背离多个排风口112a的一侧。
该杀菌除味装置10还可包括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该控制电路产生激发电极210和接收电极220之间电势差,利用该电势差产生促使与进入空腔的空气分子碰撞并从多个排风口112a排出的离子风。
需要说明的是,电晕放电按照所用电源电压极性可分为正极性和负极性。无论是正极性还是负极性,离子风的方向都是由高压电极指向低电极。本实施例中的激发电极210可以是高压电极,接收电极220可以是低电极。也就是说,离子风是由激发电极210吹向接收电极220。
结合图3,图3中的箭头方向指的是空气的流动方向,圆形代表电子,方形代表悬浮生物,三角形代表异味分子,椭圆代表空气分子。以下对杀菌除味装置10实现杀菌除味功能的具体过程进行介绍:储物间室24中的空气可由多个进风口124c进入空腔内,激发电极210的尖端电离产生高能电子,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与空气分子碰撞,使空气分子移动,产生向接收电极220一侧吹的离子风。电子在定向移动的同时击碎异味分子,激发氧气产生臭氧,且激发电极210高压电离放电击穿悬浮生物的细胞以进行杀菌。
此外,由于电离出的电子在电场中高速定向运动,因此电子能够将自身动量传递给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形成温和(较小风速)的离子风,实现对外部环境的杀菌除味,这样杀菌除味装置10无需设置额外的机械风机促使离子风扩散。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电极220还可呈网孔状(图中未示出),以便在允许经过杀菌除味之后的空气通过,进而便于从排风口112a排出。由于在放电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可被氧化为臭氧,大量的臭氧会引起用户不适,因此接收电极220上(或附近)还可设置有催化层(图中未示出)。催化层具有催化活性,在离子风经过接收电极220后接触到催化层,在催化层的催化下,大量臭氧和少量异味分子被催化反应消除,以防止过量臭氧排入外部环境导致臭氧中毒。此外,催化层在消除大量的臭氧,还可保留少量的臭氧,这样还能够利用少量臭氧进一步提升外部环境的杀菌除味的效果。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杀菌除味装置10还可包括紫外灯80,紫外灯80设置于空腔,配置成开启时发出的紫外光照射在催化层的紫外光线,以进一步消除从催化层吹出臭氧。
参见图3和图4,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10中激发电极210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激发电极210还可包括主体部212和多个放电部214,多个放电部214形成于主体部212朝向接收电极220的宽度一侧,并沿其长度依次间隔排列,且每个放电部214具有一尖状的放电尖端214a。
在强电场作用下,物体表面曲率大的地方,等电位面密,电场强度剧增,致使它附近的空气被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此现象称电晕放电。在本实施例中,激发电极210可被配置成高压电极,激发电极210上设置多个放电尖端214a有利于提高放电效率。
激发电极210整体可为长条形的薄片状,激发电极210设置在接收电极220的一侧,并且激发电极210可设置成其宽度方向朝向接收电极220,激发电极210的多个放电部214处于主体部212朝向接收电极220的宽度一侧,以便面朝接收电极220放电。
多个放电部214沿其长度依次间隔排列,多个放电部214可占据主体部212的全部或部分,这可根据主体部212的长度、放电部214的放电尖端214a数量、相邻两个放电尖端214a之间的间距等因素来具体配置。
参见图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放电尖端214a之间的间距L1相等,且处于1mm至5mm之间,例如1mm、3mm、5mm等。
实用新型人通过试验发现:电极组之间放电产生的电晕电荷与放电尖端214a之间的间距、放电尖端214a的数量有关。在放电部214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如果相邻两个放电尖端214a间距过大,放电尖端214a的数量过少,影响放电效率;如果相邻两个放电尖端214a间距过小,放电尖端214a的数量过多,当放电尖端214a的数量增加到一定时,在电压一定时释放电晕电荷总量趋近于定值。
当多个放电部214占据主体部212长度方向的全部时,主体部212的长度D大约等于相邻两个放电尖端214a之间的间距L1与放电尖端214a数量的乘积,也就是说,相邻两个放电尖端214a之间间距L1大约为主体部212的长度D与放电尖端214a数量的比值。将相邻两个放电尖端214a之间的间距L1设置成1mm至5mm之间,也即限定了主体部212的长度D与放电尖端214a数量的比值大致处于1至5之间。实用新型人通过试验验证了,当相邻两个放电尖端214a之间的间距L1设置成1mm至5mm之间时,放电尖端214a数量不会过大或者过小,这样可保障电极组的放电效果,进而保障了杀菌除味装置10的杀菌除味效率。
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主体部212的长度D为150mm,相邻两个放电尖端214a之间的间距L1设置成2mm时,放电尖端214a数量可设置75个左右。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放电尖端214a的曲率半径为1μm至1000μm之间,例如1μm、50μm、400μm、1000μm等。
在电晕放电的过程中,曲率半径越小,尖端越尖,面电荷密度越高,其附近场强也就越强,更容易产生尖端效应,更容易放电。将放电尖端214a的曲率半径设置为1μm至1000μm之间可保证放电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杀菌除味装置还可包括高压电源,高压电源可受控于控制电路,以为为电极组供电,以产生电势差。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压电源的施加电压在3kv至20kv之间,以保证放电效果。
参见图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中激发电极210与接收电极220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电极220与每个放电尖端214a的距离L2为3mm至20mm之间,例如3cm、15cm、20cm等。
激发电极210和接收电极220之间距L2离影响放电效率,距离过近容易放电击穿,距离过远放电功率很低。将接收电极220与每个放电尖端214a的距离为3mm至20mm之间,既保证既不会放电击穿,又不会影响放电功率。
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发电极210为两个,两个激发电极210可分别与接收电极220之间形成电势差。由于为了保证放电效果,高压电源的电压等级不能过小,因此,如果设置一个激发电极210,那么能够调节放电效率的区别就非常受限(一旦电压调节过小,可能导致无法放电),因此设置两个激发电极210能够扩宽调节放电效率范围。例如,当需要保持低放电效率时,控制电路可切断一个激发电极210供电。此外,两个激发电极210同时对接收电极220放电时,可充分利用接收电极220,提高放电效率。
参见图5,进一步地,两个激发电极210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激发电极210之间的距离L3处于3cm至15cm之间,例如3cm、10cm、15cm等,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二者对彼此放电的影响,而且避免由于二者的距离过近而导致对局部空气的过度电离,进而降低臭氧的产生。
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电极220整体呈中部朝远离激发电极210的方向凸出的圆弧状。接收电极220设置成圆弧状,经过接收电极220的离子风的方向可沿垂直于接收电极220弧面的方向排向出,这样使得离子风覆盖范围更广,杀菌除味效果更佳。
参见图5,进一步地,两个激发电极210朝接收电极220正投影处于接收电极220上,这样保证两个激发电极210分别与接收电极220正对,保证放电效果。
参见图5,进一步地,两个激发电极210的中点处于接收电极220对应的弦的中垂线上。这样设置一是可以保证两个激发电极210分别与接收电极220距离相等,以保证放电均匀性,二是可保证两个激发电极210作为整体处于接收电极220的中心,最终产生离子风不会偏离接收电极220的中心。
参见图6,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杀菌除味装置的冰箱。具体地,该冰箱还可包括箱体20和门体30。
箱体20可包括外壳和一个或多个内胆,外壳位于整体冰箱1的最外侧,以保护整个冰箱1。内胆与外壳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保温材料(形成发泡层),以降低内胆向外散热。每个内胆可以限定出一个或多个储物间室24,并且储物间室24可以被配置成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等等,具体的储物间室24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根据预先的需求进行配置。
门体30可以设置于箱体20,用于开闭储物间室24,门体30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设置箱体20一侧,通过枢转的方式开闭储物间室24,门体30的数量可以与储物间室24的数量匹配,从而可以将储物间室24逐一单独开启。
进一步地,该杀菌除味装置10可设置在冰箱1的储物间室24内,也可设置在门体30的内侧,还可设置在冰箱1某一特定的独立环境中(例如密封抽屉等)。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其包括至少一个激发电极和一个接收电极,每个所述激发电极间隔地处于所述接收电极的一侧,所述电极组配置成使所述激发电极与所述接收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并利用所述电势差产生促使与所述电极组周围空气分子碰撞的离子风;其中,
所述激发电极还包括主体部和多个放电部,多个所述放电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接收电极的宽度一侧,并沿其长度依次间隔排列,且每个所述放电部具有一尖状的放电尖端;其中,
相邻两个所述放电尖端之间的间距相等,且处于1mm至5m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放电尖端的曲率半径为1μm至1000μ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高压电源,配置成为所述电极组供电,以产生所述电势差,所述高压电源的施加电压在3kv至20kv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电极与每个所述放电尖端的距离为3mm至2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发电极为两个,两个所述激发电极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所述激发电极之间的距离处于3cm至15c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电极整体呈中部朝远离所述激发电极的方向凸出的圆弧状;且
两个所述激发电极朝所述接收电极正投影处于所述接收电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激发电极的中点处于所述接收电极对应的弦的中垂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其内具有空腔,其上具有连通所述空腔与外部环境的进风口和排风口;
所述电极组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接收电极设置于靠近所述排风口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催化层,设置于所述空腔,配置成发热后具有催化活性,以催化分解所述离子风中的臭氧。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
CN202223204846.6U 2022-11-30 2022-11-30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Active CN219037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4846.6U CN219037288U (zh) 2022-11-30 2022-11-30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4846.6U CN219037288U (zh) 2022-11-30 2022-11-30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7288U true CN219037288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9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4846.6U Active CN219037288U (zh) 2022-11-30 2022-11-30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72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7105B (zh) 離子風產生裝置
JP3754601B2 (ja) 冷蔵庫
JP2637693B2 (ja) 冷蔵庫の多機能付加装置
US7056476B2 (en) Refrigerator and deodorizer producing ozone by high-voltage discharge
EP2462955B1 (en) Deodorization and steril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9037288U (zh)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CN118111176A (zh)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JP2019064842A (ja) オゾン生成装置およびエキシマランプ点灯方法
CN219199659U (zh)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JP2002090058A (ja) 冷蔵庫
JP2005226861A (ja) 脱臭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冷蔵庫
CN219199600U (zh) 冰箱
CN117249635A (zh) 杀菌除味装置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19815850U (zh) 杀菌净味装置及冰箱
JPH01164702A (ja) 冷蔵庫用オゾナイザ
JP3155540U (ja) 加圧式殺菌・消臭装置
JP5409151B2 (ja) 空気の浄化・乾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8105529A (zh) 杀菌除味装置、冰箱及其杀菌除味控制方法
JP2004194875A (ja) 殺菌装置
CN118111189A (zh)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控制方法
CN118111174A (zh)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CN118111175A (zh)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控制方法
CN113310163B (zh) 一种新风除臭装置
CN218955251U (zh) 杀菌净味组件及冰箱
CN118111173A (zh)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