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9659U -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9659U
CN219199659U CN202223204955.8U CN202223204955U CN219199659U CN 219199659 U CN219199659 U CN 219199659U CN 202223204955 U CN202223204955 U CN 202223204955U CN 219199659 U CN219199659 U CN 219199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tic
sterilization
receiving electrode
electrode
ion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49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睿龙
刘浩泉
衣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049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9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9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9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该杀菌除味装置其能够向目标环境释放用于杀菌除味的离子风,包括壳体和电极组,壳体内具有空腔,其上具有连通所述空腔与外部环境的排风口,电极组设置于空腔,配置成通电以产生所述离子风,离子风通向排风口的气流路径上设置有催化涂层,催化涂层配置成受热后具有催化活性,以催化分解至少部分伴随离子风产生而生成的臭氧,降低用户“臭氧中毒”的风险。

Description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的杀菌除味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因而越来越愿意买很多食物放置在冰箱中,冰箱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用电器之一。
但是将大量食物存放在冰箱中后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用户可能会忘记冰箱中存放有某些食物,导致食物过期造成浪费。储物空间中过期变质的食物会散发腐烂难闻的气味,影响整个储物空间的空气环境。储物空间较差的空气环境也会导致其他未变质的食物也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腐烂变质的食物会滋生大量细菌,导致用户的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开启冰箱门体后储物空间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向目标环境释放离子风的杀菌除味装置,以实现杀菌消毒。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分解至少部分伴随离子风产生而生成的臭氧。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利用用于支撑接收电极的支架加热接收电极,进而加热催化涂层,以恢复催化涂层的催化活性。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杀菌除味装置,其能够向目标环境释放用于杀菌除味的离子风,包括:壳体,其内具有空腔,其上具有连通空腔与外部环境的排风口;电极组,设置于空腔,配置成通电以产生离子风;其中,离子风至排风口的气流路径上设置有催化涂层,催化涂层配置成受热后具有催化活性,以催化分解至少部分伴随离子风产生而生成的臭氧。
可选地,电极组还包括:至少一个激发电极和一个接收电极,接收电极位于靠近排风口的一侧,激发电极间隔地位于接收电极背离排风口的一侧,电极组配置成使激发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并利用电势差产生离子风。
可选地,接收电极上具有允许离子风通过的网孔;催化涂层直接涂覆于接收电极的表面和/或网孔的内壁。
可选地,杀菌除味装置还包括:支架,设置于接收电极背离排风口的一侧,以固定接收电极,支架配置成通电以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涂敷于接收电极上的催化涂层,进而使催化涂层具备催化活性。
可选地,接收电极上具有允许离子风通过的网孔;杀菌除味装置还包括:催化模块,其上具有催化蜂窝,设置于接收电极与排风口之间,并使其催化蜂窝与至少部分网孔相对;且催化涂层设置于催化模块的表面和/或催化模块的蜂窝表面。
可选地,催化模块为陶瓷或者金属;且,催化模块配置成通电以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涂敷于接收电极上的催化涂层,进而使催化涂层具备催化活性。
可选地,催化模块与接收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cm。
可选地,杀菌除味装置还包括:紫外灯,设置于空腔,配置成开启时发出的紫外光照射在催化涂层,以消除经过从催化涂层的臭氧。
可选地,杀菌除味装置还包括:湿度传感器,配置成检测目标环境的空气湿度;控制电路,配置成控制催化涂层的热源开关,与湿度传感器电连接,以根据目标环境的空气湿度通断热源开关。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杀菌除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杀菌除味装置,由于壳体内具有空腔,其上具有连通空腔与外部环境的排风口,电极组设置于空腔,通电以产生离子风,离子风至排风口的气流路径上设置有催化涂层,催化涂层配置成受热后具有催化活性,可以在离子风排出排风口的之前分解掉至少一部分伴随离子风产生而生成的臭氧,从而控制进入外部环境中臭氧含量,避免对外部环境中过度杀菌,并降低用户“臭氧中毒”的风险。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杀菌除味装置,接收电极上具有允许离子风通过的网孔,催化涂层直接涂覆于接收电极的表面和/或网孔的内壁,也即催化涂层处于离子风通向排风口的气流路径上,支架设置于接收电极背离排风口的一侧,以固定接收电极,支架配置成通电以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涂敷于接收电极上的催化涂层,进而使催化涂层具备催化活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的分解图,其隐去了壳体;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内胆与杀菌除味装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杀菌除味装置10,可以利用高压放电、高温催化净化,有效消除细菌和异味,保障用户食品安全的同时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见图1至图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10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10的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10的原理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杀菌除味装置10还可包括壳体100和电极组200。壳体100其内部限定有空腔,其上具有连通空腔与外部环境的多个排风口112a。电极组200设置于空腔内,配置成通电以产生离子风。
具体地,该电极组20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激发电极210和一个接收电极220,接收电极220位于靠近排风口112a的一侧,激发电极210间隔地位于接收电极220背离排风口112a的一侧。电极组200配置成使激发电极210与接收电极220之间产生电势差,并利用电势差产生促使与进入空腔的空气分子碰撞并从多个排风口112a排出的离子风。
进一步地,该壳体100还可开设有多个进风口124c,外部环境中的空气可由进风口124c进入空腔内,然后受到离子风的净化后从排风口112a排入外部环境中,形成循环气流,从而实现了消除外部环境的细菌和异味。
参见图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10的控制原理示意图。该杀菌除味装置10还可包括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该控制电路产生激发电极210和接收电极220之间电势差,以直流、交流或脉冲控制激发电极210和接收电极220的开关以及切换正负极。
需要说明的是,电晕放电按照所用电源电压极性可分为正极性和负极性。无论是正极性还是负极性,离子风的方向都是由高压电极指向低电极。本实施例中的激发电极210可以是高压电极,接收电极220可以是低电极。也就是说,离子风是由激发电极210吹向接收电极220。
激发电极210的数量可不限于一个(如图3所示),其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成一个或者多个。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激发电极210为多个时,多个激发电极210应该同时正对接收电极220,且多个激发电极210的极性应保持一致。
结合图2和图3,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10的原理示意图。图4中的箭头方向指的是空气的流动方向,圆形代表电子,方形代表悬浮生物,三角形代表异味分子,椭圆代表空气分子。以下对杀菌除味装置10实现杀菌除味功能的具体过程进行介绍:外部环境中的空气可由进风口124c进入空腔内,激发电极210的尖端电离产生高能电子,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与空气分子碰撞,使空气分子移动,产生向接收电极220一侧吹的离子风。电子在定向移动的同时击碎异味分子,激发氧气产生臭氧,且激发电极210高压电离放电击穿悬浮生物的细胞以进行杀菌。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子风至排风口112a的气流路径上设置有催化涂层,催化涂层配置成受热后具有催化活性,以催化分解至少部分伴随离子风产生而生成的臭氧。
由上可知,在电离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可被氧化为臭氧,大量的臭氧会引起用户不适。少量的臭氧可提升杀菌除味装置的杀菌除味的效果,但是如果在电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臭氧,则存在引起用户“臭氧中毒”的风险。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催化涂层为贵金属和/或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是指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一系列金属元素,又称过渡元素。由于铜、银、金在形成+2和+3价化合物时也使用了d电子;锌、镉、汞在形成稳定配位化合物的能力上与传统的过渡元素相似,因此,也常把上述元素所在的ds区列入过渡金属之中。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催化涂层的贵金属和/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是纳米层级。例如,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催化涂层可以是纳米贵金属:铂、铑、钯等。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催化涂层也可以是纳米MnOx、TiO2、ZnO、CdS、WO3、Fe2O3、PbS、SnO2、ZnS、SrTiO3、SiO2等。
由于离子风产生于激发电极210与接收电极220之间的电场中,并自排风口112a排入外部环境,因此将催化涂层设置在离子风至排风口112a的气流路径上,可以在离子风排出排风口112a的之前分解掉至少一部分伴随离子风产生而生成的臭氧,从而控制进入外部环境中臭氧含量,避免对外部环境中过度杀菌,并降低用户“臭氧中毒”的风险。
在分解臭氧的过程中,由于催化涂层需要受热到一定的工作温度区间才能恢复其催化活性,因此,在分解臭氧时可对催化涂层进行加热,使其恢复催化剂活性,并且还可提高催化效率。对催化涂层的加热方式可根据催化涂层的设置位置、设置形式而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电极220上具有允许离子风通过的网孔,以便经过接收电极220之后的离子风从该网孔中通过,进而便于从排风口112a排出。
进一步地,催化涂层直接涂覆于接收电极220的表面和/或网孔的内壁。由于离子风形成于激发电极210与接收电极220之间的电场中,激发电极210位于临近排风口112a的位置,催化涂层涂覆于接收电极220或网孔的内壁,因此催化涂层处于离子风通向至排风口112a的气流路径上,能够对离子风中的臭氧进行分解。
参见图2,进一步地,该杀菌除味装置10还可包括支架400,支架400用于固定接收电极220。支架400设置于背离排风口112a的一侧,并且其具有沿接收电极220高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支撑肋和连接于多个支撑肋左右两侧的压板,压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空腔内,以将其自身固定于空腔内,并利用多个支撑肋支撑接收电极220。
支架400可采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如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等),对支架400单独通电后使其发热,支架400上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接收电极220传递至其上的催化涂层,使催化涂层恢复催化活性。
参见图4,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杀菌除味装置的分解图,其隐去了壳体。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电极220上具有允许离子风通过的网孔222。杀菌除味装置10还可包括催化模块90,催化模块90具有催化蜂窝92,催化模块90设置于接收电极220与排风口112a之间,并使其催化蜂窝92与至少部分网孔222相对。
由于离子风形成于激发电极210与接收电极220之间的电场中,催化模块90设置于接收电极220与排风口112a之间,也即催化模块90设置于离子风通向排风口112a的气流路径上。催化模块90的催化蜂窝92与接收电极220的至少部分网孔222相对,离子风可以依次穿过接收电极220的网孔222、催化模块90的催化蜂窝92和排风口112a排入外部环境中。催化模块90采用的是蜂窝式,其具有表面面积大、活性高、体积小等众多优势特点。
进一步地,催化涂层设置于催化模块90的表面和/或催化模块90的蜂窝92表面,这样当离子风流经催化模块90的表面或者催化模块90的蜂窝表面92时,催化涂层能够对离子风中的臭氧进行分解。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催化模块90为由陶瓷或者金属材料制成,在使用时可对催化模块90进行通电,使其产生热量,热量会通过催化模块90传递至其上的催化涂层,进而使得催化涂层恢复催化活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催化模块90与接收电极220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cm,例如10cm、8cm等。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离子风在电离过程中具备了定向流动的动能,在空气阻力的影响下,离子风的流速会逐渐减慢,如果催化模块90与接收电极220之间的距离过大,离子风流经催化模块90的动能较小,离子风聚合效果差,会影响催化涂层的催化效果。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通过上述限定能够保证离子风在流经催化模块90具备较佳的聚合效果,充分与催化涂层接触,分解效果更好。
参见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杀菌除味装置10还可以包括紫外灯80,紫外灯80设置于空腔内,配置成开启时发出的紫外光照射在催化涂层的紫外光,以消除经过从催化涂层的臭氧。
紫外灯80可配合催化涂层对臭氧进行分解。催化涂层能够消除离子风中的大量臭氧和少量异味分子,但是离子风还会含有少量臭氧。通过设置紫外灯80可以将这部分臭氧彻底分解,完全消除。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紫外灯80发出的紫外光为253.6nm,臭氧受到253.6nm紫外光照射被彻底分解。253.6nm的紫外光照射在催化涂层上,可以产生光电效应,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激发周围的水分子和氧分子发生电离,吹入外部环境还可以有效分解有机物、污染物。
参见图4,在将催化涂层设置在催化模块90上的实施例中,紫外灯80还可设置在催化模块90背离接收电极220的一侧,以直接照射催化模块90。
参见图2,在将催化涂层直接涂覆在接收电极220的实施例中,紫外灯80还可设置在接收电极220临近排风口的一侧,以直接照射接收电极220。
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杀菌除味装置10还可包括湿度传感器60,配置成检测目标环境的空气湿度。控制电路70配置成控制催化涂层的热源开关62,与湿度传感器60电连接,以根据目标环境的空气湿度通断热源开关62。
此处的“热源开关62”可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例如,在将催化涂层设置在催化模块90的实施例中,该热源开关62即为向催化模块90供电的供电开关。在将催化涂层直接涂覆在接收电极220的实施例中,该热源开关62即为向支架400供电的供电开关。
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较小的湿度有利于杀菌除味,这是因为湿度达到一定程度,空气中水分子也可参与到电离过程中,并产生一定量的水离子(水原子或原子基团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而形成的带电荷的粒子),这些水离子能够强有力地包裹尘埃和霉菌,抑制霉菌的生长,进而提高杀菌除味装置10的杀菌除味效果。
然而,当湿度过高时,水气会容易凝结在电极组200(激发电极210或接收电极220)的表面,而且电极组200也会吸附水气,影响电极组200的表面粗糙度,提升放电起晕电压,降低放电效率。因此,当湿度过高时,对进入空腔的空气除湿是有必要的。
在本实施例中,湿度传感器60检测目标环境的空气湿度,当检测到目标环境的空气湿度达到较高的水平时,可接通催化涂层的热源开关,这样向空腔提供热量,降低湿度,提升放电效率。
参见图6,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冰箱1,该冰箱1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20和门体30。
箱体20可包括外壳和一个或多个内胆22,外壳位于整体冰箱1的最外侧,以保护整个冰箱1。内胆22与外壳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保温材料(形成发泡层),以降低内胆22向外散热。每个内胆22可以限定出一个或多个储物间室24,并且储物间室24可以被配置成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等等,具体的储物间室24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根据预先的需求进行配置。
门体30可以设置于箱体20,用于开闭储物间室24,门体30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设置箱体20一侧,通过枢转的方式开闭储物间室24,门体30的数量可以与储物间室24的数量匹配,从而可以将储物间室24逐一单独开启。
参见图7,进一步地,该冰箱1还可包括杀菌除味装置10。该杀菌除味装置10可设置在冰箱1的储物间室24内,也可设置在门体30的内侧,还可设置在冰箱1某一特定的独立环境中(例如密封抽屉等)、门体内侧的密封瓶座内等。
参见图7,进一步地,当该杀菌除味装置10设置在储物间室24时,具体还可设置在储物间室24的顶壁(图7a)、侧壁(图7b)、后壁、底壁(图7c)等位置。例如,当设置在顶壁时,杀菌除味装置10的前壁朝下;当设置在左侧壁时,杀菌除味装置10的前壁朝右等。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杀菌除味装置,其能够向目标环境释放用于杀菌除味的离子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内具有空腔,其上具有连通所述空腔与外部环境的排风口;
电极组,设置于所述空腔,配置成通电以产生所述离子风;其中,
所述离子风通向所述排风口的气流路径上设置有催化涂层,所述催化涂层配置成受热后具有催化活性,以催化分解至少部分伴随所述离子风产生而生成的臭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还包括:
至少一个激发电极和一个接收电极,所述接收电极位于靠近所述排风口的一侧,所述激发电极间隔地位于所述接收电极背离所述排风口的一侧,所述电极组配置成使所述激发电极与所述接收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并利用所述电势差产生离子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电极上具有允许所述离子风通过的网孔;
所述催化涂层直接涂覆于所述接收电极的表面和/或所述网孔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接收电极背离所述排风口的一侧,以固定所述接收电极,所述支架配置成通电以产生热量,并将所述热量传递至涂敷于所述接收电极上的所述催化涂层,进而使所述催化涂层具备催化活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电极上具有允许所述离子风通过的网孔;
所述杀菌除味装置还包括:
催化模块,其上具有催化蜂窝,设置于所述接收电极与所述排风口之间,并使其所述催化蜂窝与至少部分所述网孔相对;且
所述催化涂层设置于所述催化模块的表面和/或所述催化模块的蜂窝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模块为陶瓷或者金属;且,
所述催化模块配置成通电以产生热量,并将所述热量传递至涂敷于所述接收电极上的所述催化涂层,进而使所述催化涂层具备催化活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模块与所述接收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紫外灯,设置于所述空腔,配置成开启时发出的紫外光照射在所述催化涂层,以消除经过从所述催化涂层的臭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湿度传感器,配置成检测所述目标环境的空气湿度;
控制电路,配置成控制所述催化涂层的热源开关,与所述湿度传感器电连接,以根据所述目标环境的空气湿度通断所述热源开关。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杀菌除味装置。
CN202223204955.8U 2022-11-30 2022-11-30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Active CN219199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4955.8U CN219199659U (zh) 2022-11-30 2022-11-30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4955.8U CN219199659U (zh) 2022-11-30 2022-11-30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9659U true CN219199659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6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4955.8U Active CN219199659U (zh) 2022-11-30 2022-11-30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9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25576B1 (ko) 이온 발생 장치 및 공기 조절 장치
US7056476B2 (en) Refrigerator and deodorizer producing ozone by high-voltage discharge
EP2462955B1 (en) Deodorization and steril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754601B2 (ja) 冷蔵庫
JPH11300151A (ja) 空気清浄化装置
US20230241280A1 (en) Multi-function air purifing and sterilizing system
CN219199659U (zh)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WO20070575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erilizing gas, by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active oxygen content and uv-intensity
CN111412560B (zh) 一种杀菌净味装置及控制方法
JP3717033B2 (ja) 空気清浄化装置及び空気清浄化方法
JPH11253545A (ja) 空気清浄装置
KR100747178B1 (ko) 차량의 하이브리드 공기청정 시스템
JP2003339839A (ja) 脱臭装置
JP2002090058A (ja) 冷蔵庫
JP2017169878A (ja) 有機質の分解方法及び有機質の分解装置
CN217876678U (zh) 杀菌除味装置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19346957U (zh)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CN117249635A (zh) 杀菌除味装置及具有其的冰箱
JP4706681B2 (ja)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浄化装置
JP2009285228A (ja) 殺菌消臭機
CN208212891U (zh) 一种离子场催化净化装置
CN118105529A (zh) 杀菌除味装置、冰箱及其杀菌除味控制方法
CN118111174A (zh)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CN118111176A (zh)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装置
CN118111175A (zh) 冰箱及其杀菌除味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