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2262U - 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2262U
CN219032262U CN202221213656.8U CN202221213656U CN219032262U CN 219032262 U CN219032262 U CN 219032262U CN 202221213656 U CN202221213656 U CN 202221213656U CN 219032262 U CN219032262 U CN 219032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circulation device
cooling circulation
wear
cast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136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敬衡
李碧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jian Provincial Tianjin Industrial Furna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jian Provincial Tianjin Industrial Furna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jian Provincial Tianjin Industrial Furna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jian Provincial Tianjin Industrial Furna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136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2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2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22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隔板。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传动机构、过滤网筒、下料漏斗、固定箱、伺服电机、蜗杆、蜗轮、转轴、扇叶、水枪、制冷器和循环管的配合,物料通过下料漏斗进入过滤网筒中,同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过滤网筒旋转,使物料能够均匀被冷却油进行喷淋,制冷器产生的低温气体在循环管中循环流动,对喷淋油进行降温,保证冷却效果,同时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蜗杆和蜗轮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带动扇叶旋转,提高冷却效果的同时,将物料表面粘附的油进行清理,从而达到工作效率高的效果,解决了现有装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对耐磨铸球进行热处理一般采用淬火、回火的工艺,耐磨铸球在热处理前是珠光体状态,加热时为奥氏体状态,淬火冷却后为马氏体状态,耐磨铸球淬火胀大是由于淬火前珠光体与淬火后马氏体组织的比容差造成,耐磨铸球的热处理变形问题是铸球行业凸显为焦点,公知的,热处理能够有效改变铸球的性能,淬火是热处理的重要工艺过程;在淬火时,需要将铸球从加热炉中移入盛有淬火油的淬火设备内,使铸球浸入淬火油中,现有装置其冷却效率低下,而且无法对铸球表面粘附的油进行清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具备工作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表面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网筒,所述机箱的左侧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下料漏斗,所述机箱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表面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机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枪,所述机箱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制冷器,所述制冷器的右侧连通有循环管。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机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正面设置有收集箱。
优选的,所述下料漏斗的出料口通过轴承座与过滤网筒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循环管在隔板的右侧呈U型排列,所述机箱右侧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水枪的顶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表面通过轴承座与固定箱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机箱并延伸至固定箱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机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机箱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与制冷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传动机构、过滤网筒、下料漏斗、固定箱、伺服电机、蜗杆、蜗轮、转轴、扇叶、水枪、制冷器和循环管的配合,物料通过下料漏斗进入过滤网筒中,同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过滤网筒旋转,使物料能够均匀被冷却油进行喷淋,制冷器产生的低温气体在循环管中循环流动,对喷淋油进行降温,保证冷却效果,同时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蜗杆和蜗轮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带动扇叶旋转,提高冷却效果的同时,将物料表面粘附的油进行清理,从而达到工作效率高的效果,解决了现有装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板和收集箱的配合,便于对物料进行收集,通过设计循环管在隔板的右侧呈U型排列,增加低温气体在循环管中流动的时间,提高制冷效果,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控制面板的配合,便于对喷淋油进行精准控制油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网筒结构主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箱结构主视剖面图。
图中:1、机箱;2、隔板;3、驱动电机;4、传动机构;41、主动齿轮;42、从动齿轮;5、过滤网筒;6、下料漏斗;7、固定箱;8、伺服电机;9、蜗杆;10、蜗轮;11、转轴;12、扇叶;13、水枪;14、制冷器;15、循环管;16、安装板;17、收集箱;18、温度传感器;19、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包括机箱1,机箱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8,所述机箱1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9,所述温度传感器18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9的输出端与制冷器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机箱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6,所述安装板16的正面设置有收集箱17,通过安装板16和收集箱17的配合,便于对物料进行收集,通过设计循环管15在隔板2的右侧呈U型排列,增加低温气体在循环管15中流动的时间,提高制冷效果,通过温度传感器18和控制面板19的配合,便于对喷淋油进行精准控制油温,所述机箱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41,所述主动齿轮41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42,所述驱动电机3输出轴的表面设置有传动机构4,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主动齿轮41和从动齿轮42,所述从动齿轮42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网筒5,所述机箱1的左侧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下料漏斗6,下料漏斗6的出料口通过轴承座与过滤网筒5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循环管15在隔板2的右侧呈U型排列,所述机箱1右侧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水枪13的顶部连通,所述机箱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箱7,所述固定箱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8,所述伺服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9,所述蜗杆9的表面啮合有蜗轮10,所述蜗轮10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的表面通过轴承座与固定箱7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转轴11的另一端贯穿机箱1并延伸至固定箱7的外侧,所述转轴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12,所述机箱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枪13,所述机箱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制冷器14,所述制冷器14的右侧连通有循环管15,通过驱动电机3、传动机构4、过滤网筒5、下料漏斗6、固定箱7、伺服电机8、蜗杆9、蜗轮10、转轴11、扇叶12、水枪13、制冷器14和循环管15的配合,物料通过下料漏斗6进入过滤网筒5中,同时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4带动过滤网筒5旋转,使物料能够均匀被冷却油进行喷淋,制冷器14产生的低温气体在循环管15中循环流动,对喷淋油进行降温,保证冷却效果,同时伺服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蜗杆9和蜗轮10带动转轴11旋转,转轴11带动扇叶12旋转,提高冷却效果的同时,将物料表面粘附的油进行清理,从而达到工作效率高的效果,解决了现有装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使用时,物料通过下料漏斗6进入过滤网筒5中,同时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4带动过滤网筒5旋转,使物料能够均匀被冷却油进行喷淋,制冷器14产生的低温气体在循环管15中循环流动,对喷淋油进行降温,保证冷却效果,同时伺服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蜗杆9和蜗轮10带动转轴11旋转,转轴11带动扇叶12旋转,提高冷却效果的同时,将物料表面粘附的油进行清理,从而达到工作效率高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输出轴的表面设置有传动机构(4),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主动齿轮(41)和从动齿轮(42),所述从动齿轮(42)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网筒(5),所述机箱(1)的左侧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下料漏斗(6),所述机箱(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箱(7),所述固定箱(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8),所述伺服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9),所述蜗杆(9)的表面啮合有蜗轮(10),所述蜗轮(10)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12),所述机箱(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枪(13),所述机箱(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制冷器(14),所述制冷器(14)的右侧连通有循环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41),所述主动齿轮(41)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6),所述安装板(16)的正面设置有收集箱(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漏斗(6)的出料口通过轴承座与过滤网筒(5)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循环管(15)在隔板(2)的右侧呈U型排列,所述机箱(1)右侧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水枪(13)的顶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1)的表面通过轴承座与固定箱(7)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转轴(11)的另一端贯穿机箱(1)并延伸至固定箱(7)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8),所述机箱(1)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9),所述温度传感器(18)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9)的输出端与制冷器(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CN202221213656.8U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 Active CN219032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3656.8U CN219032262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3656.8U CN219032262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2262U true CN219032262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76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13656.8U Active CN219032262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22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52529B (zh) 一种自动预冷空气淬火装置
CN111349764A (zh) 一种具有快速淬火功能的热处理设备
CN219032262U (zh) 一种耐磨铸球淬火炉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
CN213956074U (zh) 一种用于压缩机的新型气体冷却器
CN219430065U (zh) 一种钢锻件锻后热处理用承接装置
CN207787655U (zh) 一种压铸模增效冷却系统
CN213747518U (zh) 一种印染机械配件的快速冷却循环清洗的装置
CN108500199B (zh) 一种用于抑制轴承锻件网状碳化物形成的智能控冷装置
CN110579078B (zh) 一种高效率冷热交换设备
CN220977073U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淬火处理装置
CN220887607U (zh) 一种节能锁热型温控淬火装置
CN207850130U (zh) 一种滚筒式物料冷却器
CN208121145U (zh) 一种金属热处理用的淬火炉
CN211142113U (zh) 一种轴承渗碳淬火用新型冷却塔
CN210193976U (zh) 一种铜合金线退火装置
CN221254623U (zh) 一种淬火油冷却系统
CN220270206U (zh) 一种中频炉冷却塔自动喷淋装置
CN210569414U (zh) 一种化工厂用冷却降温用板式制冰机
CN221028115U (zh) 一种玻璃制品用退火炉的冷却装置
CN219709633U (zh) 一种电镀溶液加温机构
CN111549208A (zh) 一种可连续使用的链条生产用组件淬火装置
CN219851394U (zh) 一种楔横轧模具冷却装置
CN109405128A (zh) 一种一体化移动式双出风冷风机设备
CN220265747U (zh) 一种加工重型十字万向轴淬火装置
CN216378308U (zh) 一种杆体工件真空淬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