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1919U - 一种热敷创伤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敷创伤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1919U
CN219021919U CN202221754078.9U CN202221754078U CN219021919U CN 219021919 U CN219021919 U CN 219021919U CN 202221754078 U CN202221754078 U CN 202221754078U CN 219021919 U CN219021919 U CN 219021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ing
antibacterial
wound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540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庆玺
邓宏远
罗章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so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so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so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so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540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1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1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1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敷创伤贴,包括:粘贴层、吸液层、抗菌层、隔离层、离型纸与发热层;所述粘贴层上表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发热层;所述发热层上表面设置有吸液层;所述吸液层上表面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上表面设置有隔离层;所述离型纸盖覆于所述隔离层上表面、并与所述粘贴层粘接;所述粘贴层、所述吸液层、所述抗菌层、所述隔离层与所述发热层均设置有透气孔。采用该热敷创伤贴能够对伤口进行有效的抗菌消炎处理,并有效促进伤口处的血液流通,从而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Description

一种热敷创伤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敷创伤贴。
背景技术
创伤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医疗用品,现有的创伤贴虽然大多数都具备抗菌功能,但是,通常没有兼具抗菌消炎作用与促进伤口血液流通作用,从而不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的热敷创伤贴。
一种热敷创伤贴,包括:粘贴层、吸液层、抗菌层、隔离层、离型纸与发热层;
所述粘贴层上表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发热层;所述发热层上表面设置有吸液层;所述吸液层上表面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上表面设置有隔离层;所述离型纸盖覆于所述隔离层上表面、并与所述粘贴层粘接;
所述粘贴层、所述吸液层、所述抗菌层、所述隔离层与所述发热层均设置有透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层为由若干网格单元构成的无纺布袋;所述网格单元内装有发热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层为薄片发热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贴层下表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隔氧层;所述隔氧层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隔氧层的宽度相等的撕裂缝,和/或,所述隔氧层上沿宽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隔氧层的长度相等的撕裂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层含纳米银颗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层内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位置处的抗菌层含纳米银颗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液层与所述抗菌层通过针刺法或水刺法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液层为PVA海绵材质、泡沫敷料材质或棉质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贴层为带胶无纺布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为PE膜。
上述热敷创伤贴,通过吸液层吸收伤口渗液,通过抗菌层对伤口进行抗菌消炎,通过隔离层防止抗菌层与伤口粘连,通过发热层发出的热量对伤口热敷,以促进伤口处的血液流通,通过粘贴层将热敷创伤贴固定贴覆于伤口处,而且,粘贴层、吸液层、抗菌层、隔离层与发热层上均设置有透气孔,以保证创伤贴的透气效果,由此,能够有效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热敷创伤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热敷创伤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热敷创伤贴中隔氧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热敷创伤贴中抗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粘贴层;2、吸液层;3、抗菌层;4、隔离层;5、离型纸;6、发热层;7、发热层中的网格单元;8、隔氧层;9、撕裂缝;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热敷创伤贴,包括:粘贴层1、吸液层2、抗菌层3、隔离层4、离型纸5与发热层6;粘贴层1上表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发热层6;发热层6上表面设置有吸液层;2吸液层2上表面设置有抗菌层3;抗菌层3上表面设置有隔离层4;离型纸5盖覆于隔离层4上表面、并与粘贴层1粘接;粘贴层1、吸液层2、抗菌层3、隔离层4与发热层6均设置有透气孔。
粘贴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粘贴胶,由此,粘贴层1的上表面是指带胶面。发热层6贴覆于粘贴层1上表面的中部,吸液层2贴覆于发热层6上表面,抗菌层3贴覆于吸液层2上表面,隔离层4贴覆于抗菌层3上表面,吸液层2、抗菌层3、隔离层4与发热层6的表面(上表面与下表面)尺寸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液层2、抗菌层3、隔离层4与发热层6的表面形状不作具体限定,比如矩形、圆形或菱形,但是,对于单个热敷创伤贴,吸液层2、抗菌层3、隔离层4与发热层6的表面形状一致。
发热层6固定于粘贴层1上表面的中部区域,发热层6的表面尺寸小于粘贴层1的表面尺寸。对于粘贴层1上表面,在发热层6的周围留设有用于与离型纸5粘贴连接的区域,或者,至少在关于发热层6对称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留设有用于与离型纸5粘贴连接的区域。以发热层6的表面形状为矩形为例,发热层6设置于粘贴层1的中部区域,发热层6的长度小于粘贴层1的长度、且发热层6的宽度小于粘贴层1的宽度,或者,发热层6的长度等于粘贴层1的长度、且发热层6的宽度小于粘贴层1的宽度,或者,发热层6的长度小于粘贴层1的长度、且发热层6的宽度等于粘贴层1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离型纸5为一体式结构,离型纸5的表面形状及尺寸均与粘贴层1的表面形状及尺寸一致,离型纸5的四周与粘贴层1粘接,中间覆盖于隔离层4上表面。或者,离型纸5包括两个可开合对称固定在粘贴层1左右两端(或前后两端)、且盖覆于隔离层4上表面的组成部分。离型纸5能够将粘贴层1的带胶面与隔离层4的上表面全部覆盖。
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气孔包括但不限于是圆形与方形。可以理解,透气孔的尺寸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界空气通过粘贴层1上的透气孔与发热层6接触,使得发热层发热形成热敷效果,以促进伤口处淤血的消退,以及伤口皮肤细胞的生长。发热材料包括铁粉、活性炭(或木炭)、无机盐(如氯化钠),还可包括具有保温等效果的蛭石。发热层6中的发热材料与空气接触发生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热能,热能依次通过吸液层、抗菌层与隔离层后均匀传递到伤口部位,用于对伤口处进行热敷。热能通过吸液层、抗菌层与隔离层后均匀传递到伤口部位,一方面,能够防止发热层与伤口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避免因自热产生的温度过高而对伤口产生过热刺激,另一方面,热能能够提高抗菌层的抗菌消炎效果,以抗菌层包含纳米银颗粒为例,纳米银颗粒在热能催化下能够达到更好的抗菌消炎效果。
可以理解,发热材料不局限于上述示例,只要能够自行发热达到对伤口的热敷效果,且不会对伤口造成负面影响,也不会影响热敷创伤贴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功能即可。
上述热敷创伤贴,通过吸液层吸收伤口渗液,通过抗菌层对伤口进行抗菌消炎,通过隔离层防止抗菌层与伤口粘连,通过发热层发出的热量对伤口热敷,以促进伤口处的血液流通,通过粘贴层将热敷创伤贴固定贴覆于伤口处,而且,粘贴层、吸液层、抗菌层、隔离层与发热层上均设置有透气孔,以保证创伤贴的透气效果,由此,能够有效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层6为由若干网格单元7构成的无纺布袋;网格单元内装有发热材料。
无纺布通过热合形成透气(带透气孔)的无纺布袋,无纺布袋通过热合形成各自封闭的多个网格单元7,每个网格单元4内装有发热材料。可以理解,由于网格单元7将无纺布袋分隔成多个单元,将发热材料分装入各个网格单元7,以将发热材料固定于每个网格单元7内,防止因发热材料倾斜或堆积于无纺布袋的一侧而导致分布不均的问题,保证了发热层6发热的均匀性与有效性,从而能够保证发热层6的每个部位均匀发热。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网格单元将发热层分割成多个单元,将发热材料分装入各个网格单元,以固定发热材料的位置,从而保证了发热层均匀持久的发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层6为薄片发热芯。
薄片发热芯是一体压制成型的薄片,具体是将发热材料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片而形成的薄片型自发热体。可以理解,薄片发热芯上设置有透气孔。
上述实施例中,薄片发热芯的形状固定,使得发热材料均匀分布于发热层的各个部位,由此,能够有效避免因发热材料的堆积、分布不均等导致局部过热或烫伤的问题。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粘贴层1下表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隔氧层8;隔氧层8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隔氧层8的宽度相等的撕裂缝9,和/或,隔氧层8上沿宽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隔氧层8的长度相等的撕裂缝9。
隔氧层8贴覆于粘贴层1下表面,隔氧层8在粘贴层1下表面的贴覆位置与发热层6在粘贴层1上表面的贴覆位置相对应,隔氧层8的表面尺寸大于或等于发热层6的表面尺寸,以便于通过隔氧层8阻断发热层6与外界空气的有效接触。而在使用热敷创伤贴时,将隔氧层8从粘贴层1下表面揭去,以使得外界空气与发热层6中的发热材料接触,从而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热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隔氧层8与粘贴层1粘贴连接。隔氧层8贴覆于粘贴层1下表面的表面上设置有粘贴胶,以便于将隔氧层8贴覆于粘贴层,以及便于将隔氧层8从粘贴层1上揭去。
在隔氧层8上设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呈阵列分布设置的撕裂缝9,撕裂缝9平行于隔氧层8的宽边,撕裂缝9的长度与隔氧层8的宽度相等,和/或,在隔氧层8上设有若干沿其宽度方向呈阵列分布设置的撕裂缝9,撕裂缝9平行于隔氧层8的长边,撕裂缝9的长度与隔氧层8的长度相等。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隔氧层8的全部或部分从粘贴层1下表面揭去,比如,在需要提高热敷温度时,将整个隔氧层8从粘贴层1上揭去,以加快发热层6的空气供给,从而增强发热效应,还比如,在需要降低热敷温度时,沿着在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设置的一条或多个撕裂缝9,将部分隔氧层8从粘贴层1撕下/揭去,以减缓发热层6的空气供给,而且,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还可根据需要将剩余的隔氧层从粘贴层1揭去,这样,能够实现持续有效的热敷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抗菌层含纳米银颗粒。
抗菌层3为载入纳米银颗粒的纳米银敷料层。抗菌层3包括但不限于是经纳米处理的针刺棉层。这样,由于纳米银颗粒具有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与减少疤痕生成等效果,由此,载入纳米银颗粒的创伤贴能够有效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疤痕生成。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抗菌层3内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凹槽10,凹槽10位置处的抗菌层含纳米银颗粒。凹槽10的数量、尺寸与设置方向等均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可根据热敷创伤贴的尺寸动态确定。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抗菌层上设置凹槽,并在凹槽位置处的抗菌层中载入纳米银颗粒,能够使得纳米银颗粒的抗菌消炎效果保持更长的时间,还能够在达到相同抗菌消炎效果的情况下,减少纳米银颗粒的载入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液层2与抗菌层3通过针刺法或水刺法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粘贴层1与发热层6之间的连接方式、发热层6与吸液层2之间的连接方式、吸液层2与抗菌层3之间的连接方式、抗菌层3与隔离层4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是针刺法或水刺法连接。离型纸5与粘贴层1粘贴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液层2为PVA海绵材质、泡沫敷料材质或棉质材质。吸液层2采用棉质材质时,具体可以是针刺棉层,用于吸附渗液。
在一个实施例中,粘贴层1为带胶无纺布材质。这样,创伤贴在遇水后仍然具有良好的粘贴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离层4为PE膜。这样,通过隔离层能够有效防止抗菌层与伤口粘连,以避免伤口的二次伤害。
值得说明的是,图1至图3仅示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热敷创伤贴的部分结构,图4仅示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热敷创伤贴中抗菌层的部分结构,并不用于具体限定。比如,图1至图4均未示例出热敷创伤贴中相应组成层的透气孔,还比如,图1中未标示设置于抗菌层3上的凹槽10、设置于发热层6上的网格单元7、设置于隔氧层8上的撕裂缝9等,还比如,由于吸液层2、抗菌层3、隔离层4、发热层6与隔氧层8的表面尺寸一致,图2仅标示出发热层6与粘贴层1的相对位置,从俯视视角观察时,吸液层2、抗菌层3、隔离层4、发热层6与隔氧层8重叠,由此并未一一标示,还比如,图2所示的发热层6中设置的网格单元7的数量、尺寸等仅作为示例,还比如,图3所示的隔氧层8中设置的撕裂缝9的数量、尺寸、间距与排列方式等仅作为示例,还比如,图4所示的抗菌层3中设置的凹槽10的数量、尺寸、间距与排列方式等仅作为示例,并不用于具体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热敷创伤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贴层、吸液层、抗菌层、隔离层、离型纸与发热层;
所述粘贴层上表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发热层;所述发热层上表面设置有吸液层;所述吸液层上表面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上表面设置有隔离层;所述离型纸盖覆于所述隔离层上表面、并与所述粘贴层粘接;所述抗菌层含纳米银颗粒;
所述粘贴层、所述吸液层、所述抗菌层、所述隔离层与所述发热层均设置有透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敷创伤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为由若干网格单元构成的无纺布袋;所述网格单元内装有发热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敷创伤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为薄片发热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敷创伤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下表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隔氧层;所述隔氧层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隔氧层的宽度相等的撕裂缝,和/或,所述隔氧层上沿宽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隔氧层的长度相等的撕裂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敷创伤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内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位置处的抗菌层含纳米银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敷创伤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层与所述抗菌层通过针刺法或水刺法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热敷创伤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层为PVA海绵材质、泡沫敷料材质或棉质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热敷创伤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为带胶无纺布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热敷创伤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为PE膜。
CN202221754078.9U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热敷创伤贴 Active CN219021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4078.9U CN219021919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热敷创伤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4078.9U CN219021919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热敷创伤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1919U true CN219021919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93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54078.9U Active CN219021919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热敷创伤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19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2597A (zh) * 2023-10-12 2023-12-05 广州三森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抗菌的自发热组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2597A (zh) * 2023-10-12 2023-12-05 广州三森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抗菌的自发热组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64843A1 (en) Wound dressing
CN102378612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4644339B (zh) 用于在组织部位施加减压的多层敷料、系统和方法
CN105431120B (zh) 具有袋的吸收性制品及其相关方法
CN219021919U (zh) 一种热敷创伤贴
WO2006006652A1 (ja) 発熱体
WO2006006655A1 (ja) 発熱パッド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KR20140054331A (ko) 활성탄을 함유하는 상처 드레싱
WO2006006657A1 (ja) 関節周囲部用温熱包装体
WO2006006663A1 (ja) 温灸器
EP3639797A1 (en) Heating bod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5343438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KR200414195Y1 (ko) 쑥패드가 포함된 면상발열체패드
US20190059619A1 (en) Self-heating personal covering
JPH076889Y2 (ja) 粘着剤層付き吸収パッド
EP4027961B1 (en) Superabsorbent dressing with felted foam layers
KR101682134B1 (ko) 습식 발열포가 포함된 아이 마스크
CN219423153U (zh) 一种便于透气吸收的吸收制品结构
CN210698273U (zh) 一次性胰腺炎芒硝贴
CN216570462U (zh) 一种透气防水医用绷带
JP4170557B2 (ja) マスク用保液シート
CN213964319U (zh) 一种石墨烯中药穴位贴
CN210963037U (zh) 一种艾灸贴
JP2019037776A (ja) 温熱体
JP2018130377A (ja) 発熱体、該発熱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発熱具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