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9389U - 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9389U
CN219019389U CN202223177951.5U CN202223177951U CN219019389U CN 219019389 U CN219019389 U CN 219019389U CN 202223177951 U CN202223177951 U CN 202223177951U CN 219019389 U CN219019389 U CN 219019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refrigerating chamber
bottom plate
air
upp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779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帅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1779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9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9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9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包括盒体以及散热部;所述盒体内中部设有隔层,将盒体分为上腔体以及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内一端设有制冷室,所述下腔体内设有与制冷室相连的半导体制冷器,所述下腔体内另一端设有穿过隔层延伸至上腔体的空气泵,所述空气泵输出端与制冷室一端相连;所述散热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贴设有导向隔片,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制冷室、上腔体相连的气管,所述底板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设有卡扣;所述盒体上设有控制器,所述空气泵、半导体制冷器均与控制器相连。该散热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其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电脑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而电子设备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造成电子设备的卡顿。
电子设备中之中央处理单元及晶片或其他电子元件均为电子设备中的发热源,当电子设备运作时,该发热源将会产生热量,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散热元件为均热板,如申请号为CN106852073B公开的一种散热模组,包括:一散热单元,具有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该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一管体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三表面,所述第一、二表面及该管体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一第一散热鳍片组,设置于该容设空间内,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一侧凸伸至少一凸部,该凸部形成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及一第二散热鳍片组,设置于该容设空间内并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相组设,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一侧对应该凸部开设至少一凹槽,该凹槽形成一第三斜面及一第四斜面,并令该第三斜面接触所述第一斜面,该第四斜面及该第二斜面间形成一间隙,所述第一、二散热鳍片组间形成一开放空间,该开放空间及该间隙相连通。其两组平行布置的导热板通过中间柱体连接而成,将与电子设备接触一侧导热板的热量经中间柱体导向另一侧导热板,进而实现散热,并且在中间柱体上设置有散热鳍来增加散热效果,但是其通过的是自然导热的形式进行散热的,其散热效果较差,已经逐渐不适应现有的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
又如申请号为CN202021078279.2公开的电子设备散热器,所述电子设备散热器包括底板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部分容置于所述底板之内,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与电子设备贴合设置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环绕所述散热片设置。该散热器虽然可卡设于电子设备上,但是由于其结构的限制,所能适用的电子设备范围较小,而且由于其结构集成于一体,体积上相对较大,不便于电子设备的长期手持。
因此,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包括盒体以及散热部;
所述盒体内中部设有隔层,将盒体分为上腔体以及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内一端设有制冷室,所述下腔体内设有与制冷室相连的半导体制冷器,所述下腔体内另一端设有穿过隔层延伸至上腔体的空气泵,所述空气泵输出端与制冷室一端相连;
所述散热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贴设有导向隔片,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制冷室、上腔体相连的气管,所述底板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设有卡扣;
所述盒体上设有控制器,所述空气泵、半导体制冷器均与控制器相连。
作为改进,所述上腔体内壁设有保温层。
作为改进,所述制冷室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均匀排列设置有多个金属隔板,相邻所述金属隔板两端交错设有通气孔。
作为改进,所述导向隔片包括竖向隔片以及C型隔片,所述底板边缘设置边框隔片,所述竖向隔片与边框隔片底侧壁垂直设置,所述C型隔片与竖向隔片相连且开口向下,所述C型隔片内设有L型隔片,所述L型隔片的长边与竖向隔片平行设置且底端与边框隔片底侧壁相连,所述竖向隔片与C型隔片连接处的下部一侧设有进气孔,其另一侧设有出气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该散热装置,通过贴合式散热部与电子设备贴合,通过气管与主设备相连,其主设备中采用制冷室、制冷器与空气泵相结合,实现冷空气的生成,并通过气管输送至散热部,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2、散热部内采用导向隔片结构,增加其冷空气的行走路径,延长其散热效果;
3、该散热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并且通过连接弹性绳的卡扣实现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其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中盒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中盒体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中盒体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中制冷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中散热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中散热部的结构示意图二。
如图所示:1、盒体,2、散热部,3、上腔体,4、下腔体,5、制冷室,6、半导体制冷器,7、空气泵,8、底板,9、导向隔片,10、气管,11、弹力绳,12、卡扣,13、控制器,14、保温层,15、壳体,16、金属隔板,17、通气孔,18、竖向隔片,19、C型隔片,20、L型隔片,21、进气孔,22、出气孔,23、进气管,24、出气管,25、通风孔,26、边框隔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附图1-7所示,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包括盒体1以及散热部2;
所述盒体1内中部设有隔层,将盒体1分为上腔体3以及下腔体4,所述上腔体3内壁设有保温层14,使上腔体3形成一个保温的密闭空间,避免外部环境的温度对内部温度的影响;
所述上腔体3内一端设有制冷室5,具体的,所述制冷室5包括壳体15,所述壳体15同样为金属壳体,所述壳体15内均匀排列设置有多个金属隔板16,相邻所述金属隔板16两端交错设有通气孔17。
在实际使用中,所述制冷室5与半导体制冷器6相互配合,实现对制冷室5内的空气进行制冷,而制冷室5内的金属隔板16实现对空气的阻隔,同时配合相邻金属隔板16两端交错设置的通气孔17,延长空气在制冷室5通过路径,进一步延长空气在制冷室5内的时间,以保证半导体制冷器6对制冷室5内空气的制冷效果,同时由于其上腔体3内壁设有保温层14,保证上腔体3内的温度不受外界的影响,也进一步保证制冷室5内空气的制冷效果。
所述下腔体4内设有与制冷室5相连的半导体制冷器6,通过半导体制冷器6与制冷室5的相连配合,实现对制冷室5内空气制冷。
所述下腔体4内另一端设有穿过隔层延伸至上腔体3的空气泵7,所述空气泵7输出端与制冷室5一端相连;
在实际使用中,所述空气泵7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均位于上腔体4内,所述空气泵7的输出端与制冷室5靠近空气泵7的一端相连,实现对制冷室5内空气的输送,而且进入空气泵7内的空气为上腔体4内的空气。
所述散热部2包括底板8,所述底板8上贴设有导向隔片9,所述导向隔片9之间形成冷空气的流动通道,所述导向隔片9与电子产品背面贴合,可实现经过流动通道内的冷空气直接吹向电子设备,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降温操作;
具体的,所述导向隔片9包括竖向隔片18以及C型隔片19,所述底板9边缘设置边框隔片26,所述竖向隔片18与边框隔片26底侧壁垂直设置,所述C型隔片19与竖向隔片18相连且开口向下,所述C型隔片19内设有L型隔片20,所述L型隔片20的长边与竖向隔片18平行设置且底端与边框隔片26底侧壁相连,所述竖向隔片18与C型隔片19连接处的下部一侧设有进气孔21,其另一侧设有出气孔22。
在实际使用中,通过竖向隔片18、C型隔片19、L型隔片20以及边框隔片26形成回廊式的冷空气流动通道,延长冷空气在散热部2内的时间,同时通过其流动通道的形成,保证冷空气对底板8的覆盖区域的散热。
所述底板8上设有与制冷室5、上腔体3相连的气管10,进一步的,所述气管10包括进气管23以及出气管24,所述进气管23的两端分别与进气孔21、制冷室5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出气管24的两端分别与出气孔22、上腔体3相连。
在实际使用中,所述制冷室5内的冷空气经过进气管23进入底板8内,然后冷空气经过导向隔片9形成的行走路径,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降温,最后经出气管24将循环后的空气输送回上腔体3内,完成空气的一个循环。
另外,在避免底板8内冷空气的外泄,可在底板8的开口端设有导热板,实现热量的传递。
所述底板8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弹力绳11,具体的,所述弹力绳11通过挂钩与底板8进行连接,方便拆卸;所述弹力绳11的另一端设有卡扣12,通过弹力绳11的设置,可适应不同大小的电子设备的连接,通过卡扣12卡接于电子设备的两端,实现底板8开口端与电子设备背面的紧密贴合;
所述盒体1上设有控制器13,所述空气泵7、半导体制冷器6均与控制器13相连,通过控制器13实现对空气泵7以及半导体制冷器6的控制。
所述盒体位于下腔体侧壁上设有通风孔25,方便位于下腔体4内的空气泵7、半导体制冷器6的散热,进一步减少空气泵7、半导体制冷器6对上腔体3内部的影响。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以及散热部(2);
所述盒体(1)内中部设有隔层,将盒体(1)分为上腔体(3)以及下腔体(4),所述上腔体(3)内一端设有制冷室(5),所述下腔体(4)内设有与制冷室(5)相连的半导体制冷器(6),所述下腔体(4)内另一端设有穿过隔层延伸至上腔体(3)的空气泵(7),所述空气泵(7)输出端与制冷室(5)一端相连;
所述散热部(2)包括底板(8),所述底板(8)上贴设有导向隔片(9),所述底板(8)上设有与制冷室(5)、上腔体(3)相连的气管(10),所述底板(8)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弹力绳(11),所述弹力绳(11)的另一端设有卡扣(12);
所述盒体(1)上设有控制器(13),所述空气泵(7)、半导体制冷器(6)均与控制器(1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3)内壁设有保温层(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室(5)包括壳体(15),所述壳体(15)内均匀排列设置有多个金属隔板(16),相邻所述金属隔板(16)两端交错设有通气孔(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隔片(9)包括竖向隔片(18)以及C型隔片(19),所述底板(8)边缘设置边框隔片(26),所述竖向隔片(18)与边框隔片(26)底侧壁垂直设置,所述C型隔片(19)与竖向隔片(18)相连且开口向下,所述C型隔片(19)内设有L型隔片(20),所述L型隔片(20)的长边与竖向隔片(18)平行设置且底端与边框隔片(26)底侧壁相连,所述竖向隔片(18)与C型隔片(19)连接处的下部一侧设有进气孔(21),其另一侧设有出气孔(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10)包括进气管(23)以及出气管(24),所述进气管(23)的两端分别与进气孔(21)、制冷室(5)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出气管(24)的两端分别与出气孔(22)、上腔体(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位于下腔体(4)侧壁上设有通风孔(25)。
CN202223177951.5U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 Active CN219019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7951.5U CN219019389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7951.5U CN219019389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9389U true CN219019389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4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77951.5U Active CN219019389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9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65504A1 (zh) 机柜和散热系统
CN209689273U (zh) 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及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
CN101453856A (zh) 一种通信设备
CN216532329U (zh) 液冷浸没式电子设备
CN214481932U (zh)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散热系统
CN219019389U (zh) 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19592959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车辆
CN112696851A (zh) 改良型液冷头、液冷头组件及液冷散热器
WO2020056954A1 (zh) 模块浸泡式冷却机构和变频器
CN214206200U (zh) 一种新型散热装置
KR200179768Y1 (ko) 열전냉각모듈을 이용한 제어반용 냉각장치
CN114126377A (zh) 一种液冷机箱
CN112437590A (zh) 一种新型散热装置
CN111857270A (zh) 一种利于计算机散热的装置
CN219322837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机壳及焊机
CN214376309U (zh) 一种适配国产化芯片的计算机板卡导散热结构
CN216451729U (zh) 具有简易散热结构且散热效率高的hdmi分配器
CN216216477U (zh) 一种整流装置
CN220023426U (zh) 一种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CN216485951U (zh) 一种棱镜的散热结构
CN220367516U (zh) 一种投影设备
CN220576430U (zh) 冷却装置及3d打印设备
CN114203655B (zh) 芯片封装结构
CN220439606U (zh) 一种新型耦合器
CN214223449U (zh) 高效散热结构及其制冷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