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3440U - 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3440U
CN218993440U CN202223361222.5U CN202223361222U CN218993440U CN 218993440 U CN218993440 U CN 218993440U CN 202223361222 U CN202223361222 U CN 202223361222U CN 218993440 U CN218993440 U CN 218993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covery
cooling plate
treatment device
gas treatment
exhaus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612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艳蕾
赵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vji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vji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vji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vji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612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3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3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3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包括燃烧净化室、热回收处理装置和排放塔,热回收处理装置设置在燃烧净化室的一侧,排放塔设置在热回收处理装置远离燃烧净化室的一侧,热回收处理装置分别通过管道与燃烧净化室和排放塔相连接,热回收处理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手段,不仅解决了传统热回收装置冷却管排列只能对管道附近的气体进行冷却,且高温气体通过管道形成的风道流动,不利于远离管道的气体进行降温,不仅实现了对高温气体的降温,还将高温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较传统装置极大地提高了作业质量与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及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气排放是指烟囱或排气管洞口排出的废气中污染物质。是大气环境的严重的污染源,因此在废气排放前,需要对废气进行处理。
在废气处理工艺中,通过燃烧法对废气进行处理是现阶段较为主流的方式之一,其工作原理为将废气直接引入焚烧炉进行高温燃烧,当工业废气浓度高且可燃性好时,可以直接燃烧;当浓度较低时,需要添加的辅助燃料,并排放到空气中。
通过燃烧法进行处理的废气,其废气温度较高,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可以回收利用,且高温废气不能直接排入空中,需要将其冷却后再进行排出,其中,主流是排管形式可参考中国专利网公开的一种废气处理的降温及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8139901U》,这种排管虽然可以对高温废气进行冷却并将热量进行回收,但是这种排管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即废气通过管道缝隙进行降温,但这种方式只能对冷却管周围的高温气体进行降温,稍远点的高温气体降温效果会大打折扣,且这种直列式管道会形成风道,使得高温气体顺着风道移动,更加不利于远离管道的高温气体进行降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包括燃烧净化室、热回收处理装置和排放塔,所述热回收处理装置设置在燃烧净化室的一侧,所述排放塔设置在热回收处理装置远离燃烧净化室的一侧,所述热回收处理装置分别通过管道与燃烧净化室和排放塔相连接,所述热回收处理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板、腔体、通风管、螺纹接口;
所述冷却板等距设置在热回收处理装置的内部,所述冷却板的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冷却板的内部等距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两端均延伸至冷却板的外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冷却板的外侧对称设置有螺纹接口,所述螺纹接口均与腔体相通,所述螺纹接口设置为管螺纹。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对应两个螺纹接口之间通过U型结构的连接管相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底部设置有套环螺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热回收处理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对应所述冷却板的内部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热回收处理装置的内部且与驱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轴的外侧且位于对应两个冷却板相靠近的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风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热回收处理装置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热回收处理装置远离进气管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燃烧净化室对废气进行燃烧过滤后,将高温气体排入热回收处理装置的内部,随后高温气体会与冷却板进行接触,从而利用冷却板的平面对高温气体进行第一次降温并将气体打散,随后气体会通过通风管进行流动,通风管会对气体进行第二次降温,之后再经过风扇的搅动,温度较高的气体与进而冷却后较低的气体融合后,再次经过第二个冷却板,如此往复,直到气体温度降至排放标准,通过上述技术手段,不仅解决了传统热回收装置冷却管排列只能对管道附近的气体进行冷却,且高温气体通过管道形成的风道流动,不利于远离管道的气体进行降温,不仅实现了对高温气体的降温,还将高温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较传统装置极大地提高了作业质量与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板等轴测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板等轴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回收处理装置侧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使用状态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例说明:1、燃烧净化室;2、热回收处理装置;3、排放塔;4、冷却板;5、腔体;6、通风管;7、螺纹接口;8、连接管;9、安装板;10、电机;11、驱动轴;12、风扇;13、进气管;14、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燃烧净化室1、热回收处理装置2和排放塔3,热回收处理装置2设置在燃烧净化室1的一侧,排放塔3设置在热回收处理装置2远离燃烧净化室1的一侧,热回收处理装置2分别通过管道与燃烧净化室1和排放塔3相连接,热回收处理装置2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
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板4、腔体5、通风管6、螺纹接口7;
冷却板4等距设置在热回收处理装置2的内部,冷却板4的内部开设有腔体5,冷却板4的内部等距设置有通风管6,通风管6的两端均延伸至冷却板4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燃烧净化室1对废气进行燃烧过滤后,将高温气体排入热回收处理装置2的内部,随后高温气体会与冷却板4进行接触,从而利用冷却板4的平面对高温气体进行第一次降温并将气体打散,随后气体会通过通风管6进行流动,通风管6会对气体进行第二次降温,之后再经过风扇12的搅动,温度较高的气体与进而冷却后较低的气体融合后,再次经过第二个冷却板4,如此往复,直到气体温度降至排放标准。
实施例2
如图1-图4所示,冷却板4的外侧对称设置有螺纹接口7,螺纹接口7均与腔体5相通,螺纹接口7设置为管螺纹,通过上述设置,便于更好的连接连接管8,也方便与外界给水设备进行连接;
其中,对应两个螺纹接口7之间通过U型结构的连接管8相连接,连接管8的底部设置有套环螺母,通过上述设备,便于更好地将各个冷却板4进行连接,形成流动水;
其中,热回收处理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0,对应冷却板4的内部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11,电机10的输出端延伸至热回收处理装置2的内部且与驱动轴11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以上设置,便于更好地为风扇12提供转动动力;
其中,驱动轴11的外侧且位于对应两个冷却板4相靠近的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风扇12,通过风扇12便于更好的搅动高温气体,使得温度较高的气体与进而冷却后较低的气体可以混合;
其中,热回收处理装置2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13,热回收处理装置2远离进气管13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14,通过上述设置,便于更好地与燃烧净化室1和排放塔3进行连接。
工作原理:
如图1-图4所示,首先通过螺纹接口7将对应两个冷却板4进行连接,再通过螺纹接口7将外界的给水设备和排水管道进行连接,使得冷却板4的内部有流动的水流,保证降温效果,随后即可进行使用,通过燃烧净化室1对废气进行燃烧过滤后,将高温气体排入热回收处理装置2的内部,随后高温气体会与冷却板4进行接触,从而利用冷却板4的平面对高温气体进行第一次降温并将气体打散,随后气体会通过通风管6进行流动,通风管6会对气体进行第二次降温,之后再经过风扇12的搅动,温度较高的气体与进而冷却后较低的气体融合后,再次经过第二个冷却板4,如此往复,直到气体温度降至排放标准,通过上述技术手段,不仅解决了传统热回收装置冷却管排列只能对管道附近的气体进行冷却,且高温气体通过管道形成的风道流动,不利于远离管道的气体进行降温,不仅实现了对高温气体的降温,还将高温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较传统装置极大地提高了作业质量与使用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包括燃烧净化室(1)、热回收处理装置(2)和排放塔(3),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处理装置(2)设置在燃烧净化室(1)的一侧,所述排放塔(3)设置在热回收处理装置(2)远离燃烧净化室(1)的一侧,所述热回收处理装置(2)分别通过管道与燃烧净化室(1)和排放塔(3)相连接,所述热回收处理装置(2)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板(4)、腔体(5)、通风管(6)、螺纹接口(7);
所述冷却板(4)等距设置在热回收处理装置(2)的内部,所述冷却板(4)的内部开设有腔体(5),所述冷却板(4)的内部等距设置有通风管(6),所述通风管(6)的两端均延伸至冷却板(4)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4)的外侧对称设置有螺纹接口(7),所述螺纹接口(7)均与腔体(5)相通,所述螺纹接口(7)设置为管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两个螺纹接口(7)之间通过U型结构的连接管(8)相连接,所述连接管(8)的底部设置有套环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处理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0),对应所述冷却板(4)的内部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11),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延伸至热回收处理装置(2)的内部且与驱动轴(11)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1)的外侧且位于对应两个冷却板(4)相靠近的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风扇(1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处理装置(2)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13),所述热回收处理装置(2)远离进气管(13)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14)。
CN202223361222.5U 2022-12-14 2022-12-14 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8993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1222.5U CN218993440U (zh) 2022-12-14 2022-12-14 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1222.5U CN218993440U (zh) 2022-12-14 2022-12-14 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3440U true CN218993440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93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61222.5U Active CN218993440U (zh) 2022-12-14 2022-12-14 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3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8411C (zh) 发电及空调系统
CN111569623A (zh) 烧结烟气内外循环系统与循环方法
CN203991654U (zh)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系统
CN218993440U (zh) 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
CN204114966U (zh) 气体处理设备
CN1959206A (zh) 一种低氧高温空气燃烧方法及其装置
CN115264509A (zh) 一种化工尾气回收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CN214261314U (zh) 一种等离子净化设备
CN213050087U (zh) 一种废气处理用燃烧装置
CN209415473U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114688547A (zh) 废气处理装置
CN207741097U (zh) 一种火化机烟气冷却装置
CN206291738U (zh) 一种烟气回收处理装置
CN206291737U (zh)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CN220071139U (zh) 一种碳化硅陶瓷高温烟气处理装置
CN213120122U (zh) 一种负极材料烧结尾气净化装置
CN213556398U (zh) Rto废气高效混合装置
CN209405962U (zh) 一种环保型工业废气净化装置
CN211119423U (zh) 一种用于有机废气的催化分解装置
CN220206399U (zh) 一种水泥窑节能减排装置
CN212082050U (zh) 一种氧化锌高温还原炉烟气换热装置
CN219828860U (zh) 一种混合可燃有机工业废气催化燃烧炉
CN212039630U (zh) 一种连续重整装置用加热装置
CN215063788U (zh) 一种氧化铝焙烧炉烟气处理装置
CN220460290U (zh) 沸石转轮废气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