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6739U - 转向管柱调节组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管柱调节组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6739U
CN218986739U CN202320077264.1U CN202320077264U CN218986739U CN 218986739 U CN218986739 U CN 218986739U CN 202320077264 U CN202320077264 U CN 202320077264U CN 218986739 U CN218986739 U CN 218986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ment
steering column
adjusting
ho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772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瑞义
杨刚平
朱艳柏
韦斌
马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772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6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6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6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调节组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转向管柱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支架,调节支架设有夹持腔;转向管柱,转向管柱的一部分位于夹持腔内,转向管柱设有第一调节孔;调节件,调节件穿设在调节支架上,调节件包括:第一注塑件,第一注塑件与调节件为一体成型件,第一注塑件与第一调节孔的位置相对应;手柄组件,手柄组件设在调节支架一侧上,手柄组件与调节件连接,在调节支架松开转向管柱的情况下,转向管柱相对调节件沿第一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上可活动。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具有良好的减噪效果,零件的使用个数少,装配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故障率。

Description

转向管柱调节组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转向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管柱调节组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管柱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方向盘和方向机的转向机构。转向管柱通常能够进行角度和伸缩调节,但是由于转向管柱的调节机构中各个部件通常为金属材质,在转向管柱的调节过程中,容易产生金属间的撞击或摩擦的噪音,影响驾乘人员的驾驶体验。
当然,现有技术中也采取了一些技术手段来解决噪音问题。现有技术主要是采用塑料制成的伸缩调节滑块和摆动调节滑块,通过调节螺钉与伸缩调节滑块和摆动调节滑块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转向管柱的角度和伸缩调节,以及达到降噪的目的。但是,现有的降噪方案,零件设计较多,导致调节零件多,装配复杂、成本高、故障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调节组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降噪方案零件多装配复杂、成本高以及故障率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设有夹持腔;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夹持腔内,所述转向管柱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第一调节孔;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穿设在所述调节支架上,且所述调节件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注塑件,所述第一注塑件与所述调节件为一体成型件,所述第一注塑件与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位置相对应;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设在所述调节支架一侧上,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调节件的伸出所述调节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手柄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支架的所述夹持腔夹紧或松开所述转向管柱,在所述调节支架松开所述转向管柱的情况下,所述转向管柱相对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上可活动。
可选地,所述调节件为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周面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转向管柱上的相对两个所述第一调节孔的距离,所述凹槽上注塑有所述第一注塑件。
可选地,所述调节螺杆的周面上设有两个所述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位置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位置相对应,每个所述凹槽上分别注塑有所述第一注塑件。
可选地,所述调节支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夹持腔连通的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调节件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在所述调节支架松开所述转向管柱的情况下,所述调节件带动所述转向管柱沿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上可活动。
可选地,所述调节件的远离所述手柄组件的一端设有端帽,所述端帽上注塑有第二注塑件,所述第二注塑件与所述第二调节孔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孔为沿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延伸的长形孔,所述转向管柱相对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上进行伸缩调节,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上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延伸方向的延长线之间形成夹角,所述调节件带动所述转向管柱沿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延伸方向进行摆动调节。
可选地,所述转向管柱包括:管柱本体,所述管柱本体内设有安装腔,所述管柱本体上设有所述第一调节孔;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一部分设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转向轴的另一部分伸出所述安装腔。
可选地,所述手柄组件包括: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与所述调节件的一端连接;动凸轮,所述动凸轮与所述调节手柄连接;定凸轮,所述定凸轮与所述动凸轮连接,所述调节件依次穿过所述定凸轮、所述动凸轮和所述调节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通过在转向管柱上设置第一调节孔,调节件可以穿设在调节支架和转向管柱上,调节件上集成有第一注塑件,第一注塑件与第一调节孔的位置相对应。当手柄组件驱动调节支架松开转向管柱时,转向管柱可以通过第一调节孔相对调节件活动,在转向管柱活动的过程中,调节件上的第一注塑件与转向管柱接触、摩擦或碰撞,减少噪音。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调节件上注塑集成第一注塑件,减少零件的使用个数,装配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故障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支架与转向管柱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与调节件配合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支架与调节件配合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转向管柱调节组件100;
调节支架10;夹持板11;第二调节孔12;
转向管柱20;管柱本体21;第一调节孔211;安装腔212;转向轴22;
调节件30;第一注塑件31;第二注塑件32;端帽33;
手柄组件40;调节手柄41;动凸轮42;定凸轮43;止推滚针轴承44;带法兰螺帽45;凸头螺丝46;
轴用卡簧51;孔用卡簧52;上部连接件53;
涡轮上盖61;复位弹簧62;配件连接板6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若涉及到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涉及到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涉及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100。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100包括调节支架10、转向管柱20、调节件30和手柄组件40。
具体而言,调节支架10设有夹持腔。转向管柱20的一部分位于夹持腔内,转向管柱20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第一调节孔211。调节件30穿设在调节支架10上,且调节件30穿过第一调节孔211,调节件30包括:第一注塑件31,第一注塑件31与调节件30为一体成型件,第一注塑件31与第一调节孔211的位置相对应。手柄组件40设在调节支架10一侧上,手柄组件40与调节件30的伸出调节支架10的一端连接,手柄组件40用于驱动调节支架10的夹持腔夹紧或松开转向管柱20,在调节支架10松开转向管柱20的情况下,转向管柱20相对调节件30沿第一调节孔211的延伸方向上可活动。
换言之,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100主要由调节支架10、转向管柱20、调节件30和手柄组件40组成。其中,调节支架10设置有夹持腔。转向管柱20的一部分位于夹持腔内,调节支架10通过夹持腔可以夹持固定转向管柱20。如图2所示,转向管柱20的相对两侧上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孔211。
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件30穿设在调节支架10上,并且调节件30能够穿过第一调节孔211,调节件30与调节支架10和转向管柱20连接。参见图6,调节件30包括第一注塑件31,第一注塑件31与调节件30一体注塑成型,将第一注塑件31集成在调节件30上。第一注塑件31可以采用自润滑、耐磨且降噪的材质,该自润滑、耐磨且降噪的材料可以是聚酰胺或尼龙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润滑、耐磨和降噪的效果。通过注塑工艺在调节件30表面注塑成型。调节件30上的第一注塑件31的位置与第一调节孔211的位置相对应。调节件30将多个零件的功能集成与一个零件上,有效减小零件数量,便于装配。
参见图1和图2,手柄组件40设置在调节支架10一侧上,手柄组件40与调节件30的伸出调节支架10的一端连接。手柄组件40能够驱动调节支架10的夹持腔夹紧或松开转向管柱20。当手柄组件4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或向上旋转时,手柄组件40可以驱动调节支架10的夹持腔夹紧转向管柱20,使调节件30、转向管柱20以及调节支架10之间保持固定状态。
当手柄组件4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或向下旋转时,手柄组件40可以驱动调节支架10的夹持腔展开,调节支架10松开转向管柱20。此时,如图4所示,在调节的过程中,可以拉动或推动转向管柱20相对调节件30沿第一调节孔211的延伸方向上活动,实现转向管柱20的调节。在转向管柱20相对调节件30沿第一调节孔211活动的过程中,调节件30上的第一注塑件31与转向管柱20的第一调节孔211的孔壁进行相对摩擦或碰撞。由于第一注塑件31采用自润滑、耐磨且降噪的材质,因此,可以达到降噪的目的,保证调节过程顺畅、安静。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调节件30上注塑第一注塑件31,将自润滑、耐磨且降噪的材质直接注塑在调节件30上,利用转向管柱20上的第一调节孔211相对调节件30活动,就能实现转向管柱20的调节,有效减少零件的使用个数,装配简单,调节简便,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故障率。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100,通过在转向管柱20上设置第一调节孔211,调节件30可以穿设在调节支架10和转向管柱20上,调节件30上集成有第一注塑件31,第一注塑件31与第一调节孔211的位置相对应。当手柄组件40驱动调节支架10松开转向管柱20时,转向管柱20可以通过第一调节孔211相对调节件30活动,在转向管柱20活动的过程中,调节件30上的第一注塑件31与转向管柱20接触、摩擦或碰撞,减少噪音。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调节件30上注塑集成第一注塑件31,减少零件的使用个数,装配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故障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调节件30为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周面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凹槽,凹槽的延伸长度不小于转向管柱20上的相对两个第一调节孔211的距离,凹槽上注塑有第一注塑件31。
也就是说,调节件30可以采用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周面上设置凹槽,凹槽可以沿调节螺杆的轴向延伸,并且凹槽的延伸长度不小于转向管柱20上的相对两个第一调节孔211的距离,保证两个第一调节孔211的位置能够与凹槽的位置相对应。在调节螺杆的凹槽上采用注塑工艺注塑自润滑、耐磨且降噪材质的第一注塑件31。第一注塑件31的外周面的形状与调节件30的外周面的形状可以相互对应。通过将第一注塑件31注塑在凹槽上,也能防止第一注塑件31沿调节件30的轴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调节螺杆的周面上设有两个凹槽,每个凹槽的位置分别与一个第一调节孔211的位置相对应,每个凹槽上分别注塑有第一注塑件31。
换句话说,参见图2和图6,调节螺杆的周面上可以设置有两个凹槽,每个凹槽的位置可以分别与一个第一调节孔211的位置相对应。每个凹槽上分别注塑有自润滑、耐磨且降噪材质的第一注塑件31。通过在两个第一调节孔211直接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第一注塑件31,可以减少注塑件的用料。同时每个第一注塑件31的轴向长度相对更短,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注塑件31在调节件30上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调节支架1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夹持腔连通的第二调节孔12,第二调节孔12与第一调节孔211的延伸方向不同,调节件30穿过第一调节孔211和第二调节孔12,在调节支架10松开转向管柱20的情况下,调节件30带动转向管柱20沿第二调节孔12的延伸方向上可活动。
也就是说,调节支架10包括两个夹持板11,两个夹持板11之间限定出夹持腔,每个夹持板11上分别设有与夹持腔连通的第二调节孔12(参见图5)。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调节孔12与第一调节孔211的延伸方向不同,保证转向管柱20可以沿不同方向调节。调节件30穿过第一调节孔211和第二调节孔12。在调节支架10松开转向管柱20的情况下,调节件30可以在第二调节孔12的延伸方向上活动,从而带动转向管柱20沿第二调节孔12的延伸方向上活动,实现转向管柱20在不同方向上的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调节件30的远离手柄组件40的一端设有端帽33,端帽33上注塑有第二注塑件32,第二注塑件32与第二调节孔12的位置相对应。
换句话说,参见图6,调节件30的远离手柄组件40的一端设置有端帽33,端帽33上可以注塑有第二注塑件32,第二注塑件32与第一注塑件31的材质可以相同,具有自润滑、耐磨和降噪的性能。调节件30将多个零件的功能集成与一个零件上,有效减小零件数量,便于装配。第二注塑件32可以注塑在端帽33的内侧边,或者第二注塑件32可以包裹在端帽33的周面上。第二注塑件32与第二调节孔12的位置相对应,当调节支架10松开转向管柱20时,调节件30可以在第二调节孔12内活动,第二注塑件32与调节支架10的第二调节孔12的孔壁发生摩擦或碰撞,达到降噪的目的,保证调节件30在第二调节孔12内活动顺畅且安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孔211为沿转向管柱20的轴向延伸的长形孔,转向管柱20相对调节件30沿第一调节孔211的延伸方向上进行伸缩调节,第二调节孔12的延伸方向上的延长线与第一调节孔211的延伸方向的延长线之间形成夹角,调节件30带动转向管柱20沿第二调节孔12的延伸方向进行摆动调节。
也就是说,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调节孔211和第二调节孔12均可以设置成长形孔。其中,第一调节孔211可以沿转向管柱20的轴向延伸。转向管柱20可以相对调节件30沿第一调节孔211的延伸方向上进行伸缩调节。第二调节孔12的延伸方向上的延长线与第一调节孔211的延伸方向的延长线之间形成夹角。例如第二调节孔12可以大致沿转向管柱20的径向延伸,调节件30可以带动转向管柱20沿第二调节孔12的延伸方向进行摆动调节。通过调节件30与第一调节孔211和第二调节孔12的配合,可以实现转向管柱20的伸缩调节和摆动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转向管柱20包括管柱本体21和转向轴22。
具体地,管柱本体21内设有安装腔212,管柱本体21上设有第一调节孔211。转向轴22的一部分设在安装腔212内,转向轴22的另一部分伸出安装腔212。
换句话说,参见图1和图2,转向管柱20主要由管柱本体21和转向轴22组成。其中,管柱本体21内设置有安装腔212,管柱本体21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孔211。转向轴22的一部分设置在安装腔212内,转向轴22的另一部分伸出安装腔212。转向轴22可以相对管柱本体21转动,转向轴22可以通过轴承、轴用卡簧51、孔用卡簧52等结构与管柱本体21连接。管柱本体2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结构的上部连接件5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手柄组件40包括调节手柄41、动凸轮42和定凸轮43。
具体地,调节手柄41与调节件30的一端连接。动凸轮42与调节手柄41连接。定凸轮43与动凸轮42连接,调节件30依次穿过定凸轮43、动凸轮42和调节手柄41。
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手柄组件40主要由调节手柄41、动凸轮42和定凸轮43组成。其中,调节手柄41与调节件30的一端连接。动凸轮42与调节手柄41连接。定凸轮43与动凸轮42连接,动凸轮42相对定凸轮43可滑动。调节件30依次穿过定凸轮43、动凸轮42和调节手柄41。手柄组件40还包括止推滚针轴承44、带法兰螺帽45以及凸头螺丝46等结构,止推滚针轴承44、带法兰螺帽45以及凸头螺丝46等设置在动凸轮42和调节手柄41之间。
当调节手向上旋转时,动凸轮42相对于定凸轮43滑动,迫使定凸轮43向调节支架10移动,驱动调节支架10夹紧转向管柱20,使调节件30、转向管柱20以及调节支架10之间连接固定。
当调节手柄41向下旋转时,如图1和图4所示,动凸轮42相对于定凸轮43滑动,迫使定凸轮43脱离调节支架10移动,调节支架10松开转向管柱20,使转向管柱20相对于调节支架10可以伸缩调节和摆动调节。在伸缩调节的过程中,拉动或推动上转向轴22,转向轴22带动管柱本体21移动,管柱本体21中的第一调节孔211相对于调节件30沿着第一调节孔211伸缩移动。管柱本体21相对调节件30滑动时,调节件30上的第一注塑件31与管柱本体21的第一调节孔211相对摩擦和碰撞,第一注塑件31具有自润滑、降噪、耐磨的特性,可以有效保证伸缩调节过程顺畅安静。
在摆动调节过程中,如图1和图5所述,转向管柱20可以带动调节件30沿调节支架10的第二调节孔12活动,在调节件30相对第二调节孔12滑动时,调节件30上的第二注塑件32与调节支架10的第二调节孔12相对摩擦和碰撞,第二注塑件32具有自润滑、降噪、耐磨的特性,可以有效保证摆动调节过程顺畅安静。
在本实用新型中,转向管柱调节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涡轮上盖61、复位弹簧62和配件连接板63等结构,涡轮上盖61可以与管柱本体21连接,复位瘫痪的一端与配件连接板63连接,另一端可以设置在调节支架10上,实现弹性复位功能。
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转向管柱调节组件100的其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实现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详细赘述。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100,通过在转向管柱20上设置第一调节孔211,调节件30可以穿设在调节支架10和转向管柱20上,调节件30上集成有第一注塑件31,第一注塑件31与第一调节孔211的位置相对应。当手柄组件40驱动调节支架10松开转向管柱20时,转向管柱20可以通过第一调节孔211相对调节件30活动,在转向管柱20活动的过程中,调节件30上的第一注塑件31与转向管柱20接触、摩擦或碰撞,减少噪音。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调节件30上注塑集成第一注塑件31,减少零件的使用个数,装配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故障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过采用该转向管柱调节组件100,能够有效减少零件的使用个数,装配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故障率,达到良好的降噪效果。
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其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实现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详细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采用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够有效减少零件的使用个数,装配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故障率,达到良好的降噪效果。
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车辆的其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实现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详细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转向管柱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设有夹持腔;
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夹持腔内,所述转向管柱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第一调节孔;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穿设在所述调节支架上,且所述调节件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注塑件,所述第一注塑件与所述调节件为一体成型件,所述第一注塑件与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位置相对应;
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设在所述调节支架一侧上,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调节件的伸出所述调节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手柄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支架的所述夹持腔夹紧或松开所述转向管柱,在所述调节支架松开所述转向管柱的情况下,所述转向管柱相对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上可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为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周面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转向管柱上的相对两个所述第一调节孔的距离,所述凹槽上注塑有所述第一注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的周面上设有两个所述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位置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位置相对应,每个所述凹槽上分别注塑有所述第一注塑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夹持腔连通的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调节件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在所述调节支架松开所述转向管柱的情况下,所述调节件带动所述转向管柱沿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上可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的远离所述手柄组件的一端设有端帽,所述端帽上注塑有第二注塑件,所述第二注塑件与所述第二调节孔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孔为沿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延伸的长形孔,所述转向管柱相对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上进行伸缩调节,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上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延伸方向的延长线之间形成夹角,所述调节件带动所述转向管柱沿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延伸方向进行摆动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包括:
管柱本体,所述管柱本体内设有安装腔,所述管柱本体上设有所述第一调节孔;
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一部分设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转向轴的另一部分伸出所述安装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包括:
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与所述调节件的一端连接;
动凸轮,所述动凸轮与所述调节手柄连接;
定凸轮,所述定凸轮与所述动凸轮连接,所述调节件依次穿过所述定凸轮、所述动凸轮和所述调节手柄。
9.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组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CN202320077264.1U 2023-01-10 2023-01-10 转向管柱调节组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8986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7264.1U CN218986739U (zh) 2023-01-10 2023-01-10 转向管柱调节组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7264.1U CN218986739U (zh) 2023-01-10 2023-01-10 转向管柱调节组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6739U true CN218986739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88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77264.1U Active CN218986739U (zh) 2023-01-10 2023-01-10 转向管柱调节组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6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64088B1 (en) Power seat track drive assembly
US11073204B2 (en) Power steering assembly having a compensation mechanism
JPH04285313A (ja) 弾性的な滑り軸受け
US20020079685A1 (en) Electric tilt adjustable steer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CN107813733B (zh) 用于车辆中的调节装置的传动装置、车辆中的调节装置和车辆座椅
EP3466752B1 (en) Gearbox assembly and headrest driver comprising same
CN112943021A (zh) 用于防止对开式滑动门摇动的旋轴式结构
CN218986739U (zh) 转向管柱调节组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CN111263720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CN208484732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转向系统蜗轮蜗杆间隙补偿机构
US4509382A (en) Preloaded screw actuator
JP2005153879A (ja) 電動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CN110937014A (zh) 一种蜗轮蜗杆间隙自调节结构
CN112771278A (zh) 轴承设备、调节设备、可调节转向柱、调节设备制造方法
CN219172510U (zh)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WO2000066385A1 (en) A control pedal assembly
KR20230105990A (ko) 레이더 장치 마운팅 브라켓 어셈블리
US11524713B2 (en)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JP4426337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位置調整装置の支持構造
CN217883106U (zh) 一种电动推杆
US7270429B2 (en) Vehicle mirror with powered extension incorporating slip clutch
CN220947674U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电动角度调节机构
JP2645311B2 (ja) 往復ワイパー装置
CN218431394U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
CN220594602U (zh) 一种用于汽车出风口的拨钮止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