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8957U - 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8957U
CN218978957U CN202220415065.2U CN202220415065U CN218978957U CN 218978957 U CN218978957 U CN 218978957U CN 202220415065 U CN202220415065 U CN 202220415065U CN 218978957 U CN218978957 U CN 218978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chronous
synchronous belt
mounting bracket
wheel
linea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150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传鑫
蒋茂余
路宇
薛松
秦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aike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aike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aike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aike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150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8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8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8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安装在侧位安装板上,包括分别带动探测器安装支架和限束器安装支架的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分别驱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连接并带动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的传动轴以及驱动传动轴旋转的主动驱动组件;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齿数之比与探测器安装支架移动速度和限束器安装支架移动速度之比相适应;探测器安装支架和限束器安装支架均包括呈L型的支架本体和与支架本体连接的直线导轨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差速传动机构,通过一套驱动来控制侧位探测器和限束器同步移动,且满足移动中的速度差和位移需求,结构简单,成本低,控制难度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腔CBCT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X线头影测量术是根据所拍摄的头颅定位X线片,有牙、颌及颅面的标志点绘制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了解牙、颌及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
如图1所示,X线头影测量拍摄模式下,X线球管100中心、限束器300中心、侧位探测器200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高度,X线中心对准侧位探测器200正中。如图2所示,为图1的俯视图,在X线头影测量模式拍摄过程中,X线球管100绕其旋转中心做圆周运动,侧位探测器200与限束器300做水平移动,三者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X线穿过限束器300开孔并对准侧位探测器200的有效区域内。由于侧位探测器200和限束器300是水平方向上与X线球管1距离不一致,图2中可见限束器300较侧位探测器200距X线球管100近,致使侧位探测器200和限束器300水平移动的位移不一样,二者存在速度差。为实现上述拍摄过程,现有技术采用的方案为:用两组分别单独控制的驱动装置来分别驱动限束器和侧位探测器,具有成本高、结构复杂、控制难度高、控制精度低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通过一套驱动来控制侧位探测器和限束器同步移动,且满足移动中的速度差和位移需求,结构简单,成本低,控制难度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安装在侧位安装板上,用于驱动侧位探测器和限束器移动,包括分别带动探测器安装支架和限束器安装支架的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分别驱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连接并带动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的传动轴以及驱动所述传动轴旋转的主动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齿数之比与探测器安装支架移动速度和限束器安装支架移动速度之比相适应;所述探测器安装支架和限束器安装支架均包括呈L型的支架本体和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的直线导轨组件。
优选地,所述主动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套接在所述传动轴上的从动驱动轮、带动所述从动驱动轮旋转的主动驱动轮和驱动所述主动驱动轮旋转的步进电机,所述主动驱动轮和从动驱动轮之间通过驱动同步带传动。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一端置于侧位安装板上并设置有同步带固接组件,另一端向下延伸至侧位安装板下方;所述同步带固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上表面上的第一咬合齿面和盖设在所述第一咬合齿面上的第二咬合齿面,所述第一咬合齿面与第二咬合齿面上的咬合齿相对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咬合齿面与第二咬合齿面上的咬合齿的齿槽方向与第一同步带运动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咬合齿面和第二咬合齿面上均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固定安装孔,所述固定安装孔设置在与其固定的同步带外侧。
优选地,所述直线导轨组件包括与侧位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的直线导轨和套设在所述直线导轨上且与支架本体固接的直线导套,所述直线导轨包括呈“工”字状的导轨本体和分别设置在导轨本体两侧面和顶面上的导槽,三导槽内均布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实现对所述直线导套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一步进电机带动两组直径、齿数不等的同步轮,通过两组输出速度不同的同步轮分别带动探测器安装支架和限束器安装支架移动,且满足移动中的速度差和位移需求,结构简单,成本低,控制难度小。
2、通过设置在探测器安装支架和限束器安装支架上连接直线导轨组件,一方面确保探测器安装支架和限束器安装支架的安装稳定。另一方面确保探测器安装支架和限束器安装支架在移动中具有一定的限位能力,避免探测器安装支架和限束器安装支架出现晃动等问题,确保同步轮和同步带带动的探测器安装支架和限束器安装支架运动无延时问题或滞后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X线头影测量模式拍摄过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方案中的差速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同步带固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同步带固接组件和直线导轨组件安装示意图,
图7为直线导轨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X线头影测量拍摄模式下,X线球管100绕自身上的中心旋转,获得点划线a至点划线b的工作范围,限束器300和侧位探测器200均在点划线a至点划线b组成距离范围内移动,可见,在相同的时间内,限束器300较和侧位探测器200移动的距离短,速度慢,且在移动中,需要始终保持X线球管100发出的射线对准且依次穿过限束器300的中心和侧位探测器200中心。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安装在侧位安装板1上,用于驱动侧位探测器200和限束器300移动。差速传动机构包括分别带动探测器安装支架2和限束器安装支架3的第一同步带21和第二同步带31、分别驱动第一同步带21和第二同步带31的第一同步轮22和第二同步轮32、连接并带动第一同步轮22和第二同步轮32的传动轴4以及驱动所述传动轴4旋转的主动驱动组件。所述主动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套接在所述传动轴4上的从动驱动轮51、带动所述从动驱动轮51旋转的主动驱动轮53和驱动所述主动驱动轮53旋转的步进电机54。所述主动驱动轮53和从动驱动轮51之间通过驱动同步带52传动。传动轴4通过轴承支架6和轴承安装在侧位安装板1上。所述第一同步轮22和第二同步轮32齿数之比与探测器安装支架2移动速度和限束器安装支架3移动速度之比相适应。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固接在传动轴4两端的第一同步轮22和第二同步轮32在工作时输出相同的角速度,根据公式线速度与角速度公式v=ωr,第一同步轮22和第二同步轮32之比即为第一同步带21和第二同步带31的速度之比。所以,本技术方案中,因对于同一型号的同步轮(同步带轮)来说,齿数越多,同步轮(同步带轮)节圆上的直径越大,为第一同步带21和第二同步带31获得需要的运动速度,按照需要选定第一同步轮22和第二同步轮32的齿数和齿数之比即可。即采用本技术与方案,通过一步进电机54带动两组齿数不等的同步轮(第一同步轮22和第二同步轮32),通过两组输出速度不同的同步轮分别带动探测器安装支架2和限束器安装支架3移动,且满足移动中的速度差和位移需求,结构简单,成本低,控制难度小。
本技术方案中,如图5所示,所述探测器安装支架2和限束器安装支架3均包括呈L型的支架本体203和与所述支架本体203连接的直线导轨组件7。通过设置直线导轨组件7,一方面通过直线导轨组件7实现对支架本体203的支撑,降低驱动支架本体203移动的同步带(第一同步带21或第二同步带31)承受的力度,避免在同步带(第一同步带21或第二同步带31)在带动支架本体203移动时还需要付出较大的拉力来克服支架本体203的重力,使得同步带(第一同步带21或第二同步带31)对支架本体203的驱动更可靠,不会产生速度减小或速度延时滞后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直线导轨组件7,实现对支架本体203运动方向进行限定,避免在支架本体203运动中出现晃动、偏移等问题。
本技术方案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直线导轨组件7包括与侧位安装板1的上表面固定的直线导轨71和套设在所述直线导轨71上且与支架本体203固接的直线导套74。所述直线导轨71包括呈“工”字状的导轨本体和分别设置在导轨本体两侧面和顶面上的导槽72,三导槽72内均布设置有滚珠73,所述滚珠73实现对所述直线导套74进行支撑。“工”字状的导轨本体,实现对直线导套74和与直线导套74固接的支架本体203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确保支架本体203在运动中,仅仅按照直线导轨71的长度方向移动,在竖直和垂直于直线导轨的水平方向上均不会有移动或晃动,使得支架本体203和与支架本体203固接的探测器安装支架2和限束器安装支架3运动方向可靠且稳定。通过滚珠的设置,一方面试下对直线导套74和支架本体203的支撑,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与直线导套74受到的摩擦力,降低直线导套74移动中受到的阻力。避免在第一同步带21或第二同步带31带动支架本体203移动时,支架本体晃动或支架本体局部收到较大的摩擦阻力,使得支架本体各个部位不能同步的运动,避免出现安装在支架本体203上的驱动侧位探测器200或和限束器300出现运动不完全同步的问题,避免出现X线球管100发出的射线不能对准且依次穿过限束器300和中心和侧位探测器200中心的问题。
本技术方案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支架本体203一端置于侧位安装板1上并设置有同步带固接组件8,另一端向下延伸至侧位安装板1下方,用于与限束器300或侧位探测器200固定安装。所述同步带固接组件8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203上表面上的第一咬合齿面81和盖设在所述第一咬合齿面81上的第二咬合齿面82,所述第一咬合齿面81与第二咬合齿面82上的咬合齿相对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咬合齿面81与第二咬合齿面82上的咬合齿的齿槽方向与第一同步带21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咬合齿面81和第二咬合齿面82上均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固定安装孔83,所述固定安装孔83设置在与其固定的同步带外侧。同步带固接组件8中第一咬合齿面81与第二咬合齿面82技术方案的设置,一方面确保了对被其固定的同步带的固定可靠性,避免在第一同步带21或第二同步带31运动中,第一同步带21或第二同步带31与支架本体203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即避免出现打滑的问题。同时在确保同步带固定可靠的同时确保同步带的完整性,不影响同步带的强度和二次使用或安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安装在侧位安装板上,用于驱动侧位探测器和限束器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带动探测器安装支架和限束器安装支架的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分别驱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连接并带动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的传动轴以及驱动所述传动轴旋转的主动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齿数之比与探测器安装支架移动速度和限束器安装支架移动速度之比相适应;所述探测器安装支架和限束器安装支架均包括呈L型的支架本体和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的直线导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套接在所述传动轴上的从动驱动轮、带动所述从动驱动轮旋转的主动驱动轮和驱动所述主动驱动轮旋转的步进电机,所述主动驱动轮和从动驱动轮之间通过驱动同步带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一端置于侧位安装板上并设置有同步带固接组件,另一端向下延伸至侧位安装板下方;所述同步带固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上表面上的第一咬合齿面和盖设在所述第一咬合齿面上的第二咬合齿面,所述第一咬合齿面与第二咬合齿面上的咬合齿相对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咬合齿面与第二咬合齿面上的咬合齿的齿槽方向与第一同步带运动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咬合齿面和第二咬合齿面上均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固定安装孔,所述固定安装孔设置在与其固定的同步带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组件包括与侧位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的直线导轨和套设在所述直线导轨上且与支架本体固接的直线导套,所述直线导轨包括呈“工”字状的导轨本体和分别设置在导轨本体两侧面和顶面上的导槽,三导槽内均布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实现对所述直线导套进行支撑。
CN202220415065.2U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 Active CN218978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15065.2U CN218978957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15065.2U CN218978957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8957U true CN218978957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25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15065.2U Active CN218978957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89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85815B1 (en) Semiconductor mounting apparatus with a chip gripper travelling back and forth
CN209119967U (zh) 一种定位精准的直线模组
CN218978957U (zh) 一种用于x线头影测量模式的差速传动机构
CN104248448A (zh) 一种超声三维成像探头
JP2010522003A (ja) パノラマx線装置
CN109826915A (zh) 一种同步带反装式驱动器
JPH04372318A (ja) X,y,z駆動装置
CN101683270B (zh) 匀速翻转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209621983U (zh) 一种设置分力结构的滚珠丝杠
CN213982754U (zh) 一种基于激光定位的可调节射线发射臂
CN212021969U (zh) 角度调整装置和印刷丝网组件
KR20140035230A (ko) 수평축 구동 기구, 2축 구동 기구 및 다이 본더
CN221013304U (zh) 一种射线探测移动机构
CN219618503U (zh) 打印喷头连接结构
RU2004275C1 (ru) Тренажер дл тренировки вестибул рного анализатора спортсмена
CN211374831U (zh) 一种载物台及探针台
CN211066698U (zh) 一种新型cbct旋转机构
CN220687845U (zh) 一种高承载混合滑动直线导轨
CN220927024U (zh) 一种籽晶杆调节装置及晶体生长装置
CN206077141U (zh) 一种电机传动系统
CN212947083U (zh) 砂带纠偏机构以及砂带机
CN107588852A (zh) 波长扫描定位装置
CN209069361U (zh) 一种无级调速机械式罗茨流量计
CN203743765U (zh) 控制测试头在z轴上运动定位的升降装置
CN209899980U (zh) 一种腿部关节训练装置及行走恢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