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1299U - 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41299U CN218941299U CN202223274597.8U CN202223274597U CN218941299U CN 218941299 U CN218941299 U CN 218941299U CN 202223274597 U CN202223274597 U CN 202223274597U CN 218941299 U CN218941299 U CN 2189412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body portion
- microphone
- miaow
- me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包括耳壳、咪杆支架、咪杆和壳盖,咪杆支架转动连接于耳壳;咪杆连接于咪杆支架;壳盖连接于耳壳,壳盖上设置有金属弹片,咪杆支架上设置有限位部,咪杆支架在转动时能够带动限位部抵接于金属弹片,以使金属弹片发生弹性变形。壳盖上设置有金属弹片,当咪杆支架转动至其上的限位部抵接于金属弹片时,金属弹片受力挤压变形,并随着转动角度的增大,限位部滑过、脱离金属弹片,从而产生旋转阻尼感,起到限位的作用。金属弹片会发生弹性形变,金属弹片和限位部间的摩擦力较小,而且,金属弹片的材质为金属,因此,金属弹片和限位部均不易被磨损,从而保证了耳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
背景技术
头戴耳机咪杆是连接于咪头和耳机壳之间,用于固定咪头。为了便于调整咪头的位置,咪杆和耳机壳通过旋转结构连接,使得咪杆能够相对于耳机壳转动。
目前,市场上的带旋转咪杆的耳机多数采用塑胶件设置凸点配凹槽的装配方式来实现咪杆旋转时的限位。这种设计摩擦力大小难以控制,阻尼手感较差,导致使用体验差。此外,由于传统的凸点配凹槽设计为塑胶之间摩擦产生阻尼,使得凸点结构磨损较快,影响耳机的使用寿命。
因此,亟需一种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用于提高咪杆在旋转时的阻尼限位手感,且提高耳机的使用寿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包括:
耳壳;
咪杆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耳壳;
咪杆,连接于所述咪杆支架;
壳盖,连接于所述耳壳,所述壳盖上设置有金属弹片,所述咪杆支架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咪杆支架在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金属弹片,以使所述金属弹片发生弹性变形。
作为上述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弹片包括弧形片和两个连接片,两个所述连接片分别连接于所述弧形片的两端,所述连接片连接于所述壳盖,所述弧形片的凸点能够弹性抵接于所述限位部。
作为上述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盖的边缘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连接片一一对应地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弧形片在自由状态时,所述连接片的背离所述弧形片的一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限位槽的端壁具有间隔。
作为上述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咪杆支架包括支架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支架主体部呈锥形筒状结构,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部的外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咪杆,所述支架主体部的大径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耳壳,所述壳盖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部的小径端,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部的内侧壁。
作为上述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电线,所述支架主体部、所述耳壳和所述壳盖围成内腔,所述电线从所述咪杆内穿过所述咪杆支架伸入所述内腔,位于所述内腔的所述电线弯折迂回布设。
作为上述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主体部的小径端的内壁设置有环形抵接面,所述壳盖的内壁抵接于所述环形抵接面,所述壳盖的外壁的边缘和所述支架主体部的端面平滑过渡。
作为上述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耳壳和所述支架主体部的内壁中,一个上设置有环形卡扣,另一个上设置有环形卡凸,所述环形卡扣转动卡接于所述环形卡凸。
作为上述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盖和所述耳壳的相互朝向的侧壁中,一个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接头,另一个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接头,多个所述第一卡接头和多个所述第二卡接头一一对应卡接;和/或
所述壳盖和所述耳壳的相互朝向的侧壁中,一个上设置有多个凸台,另一个上设置有多个插接柱,每个所述凸台上开设有一个插槽,多个所述插接柱一一对应地插接于多个所述插槽内。
作为上述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咪杆支架上设置有多个依次间隔分布的限位部,所述咪杆支架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多个所述限位部逐一抵接所述金属弹片。
作为上述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部为凹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咪杆连接于咪杆支架,咪杆支架转动连接于耳壳,使得咪杆能够相对于耳壳转动,以调节咪杆的角度;壳盖连接于耳壳,壳盖上设置有金属弹片,当咪杆支架转动至其上的限位部抵接于金属弹片时,金属弹片受力挤压变形,并随着转动角度的增大,限位部滑过、脱离金属弹片,从而产生旋转阻尼感,起到限位的作用。金属弹片会发生弹性形变,金属弹片和限位部间的摩擦力较小,而且,金属弹片的材质为金属,因此,金属弹片和限位部均不易被磨损,从而保证了耳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咪杆支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盖和金属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结构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咪杆支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耳壳;11、环形卡扣;111、立板;112、卡头;1121、第一导入斜面;12、第一卡接头;13、凸台;131、插槽;14、通孔;15、缺口;16、第一走线孔;17、第二走线孔;18、走线槽;
2、咪杆支架;21、支架主体部;211、限位部;212、环形抵接面;213、环形卡凸;214、第二挡块;215、凹陷部;22、连接部;
3、咪杆;
4、壳盖;41、限位槽;42、安装孔;43、第二卡接头;44、插接柱;45、容置槽;46、第一挡块;
5、金属弹片;51、弧形片;52、连接片;
6、电线;7、按键;8、PCBA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安装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包括耳壳1、咪杆支架2、咪杆3及壳盖4,咪杆支架2转动连接于耳壳1;咪杆3连接于咪杆支架2;壳盖4连接于耳壳1,壳盖4上设置有金属弹片5,咪杆支架2上设置有限位部211,咪杆支架2在转动时能够带动限位部211抵接于金属弹片5,以使金属弹片5发生弹性变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咪杆3连接于咪杆支架2,咪杆支架2转动连接于耳壳1,使得咪杆3能够相对于耳壳1转动,以调节咪杆3的角度;壳盖4连接于耳壳1,壳盖4上设置有金属弹片5,当咪杆支架2转动至其上的限位部211抵接于金属弹片5时,金属弹片5受力挤压变形,并随着转动角度的增大,限位部211滑过、脱离金属弹片5,从而产生旋转阻尼感,起到限位的作用。金属弹片5会发生弹性形变,金属弹片5和限位部211间的摩擦力较小,而且,金属弹片5的材质为金属,因此,金属弹片5和限位部211均不易被磨损,从而保证了耳机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咪杆支架2上设置有多个依次间隔分布的限位部211,咪杆支架2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多个限位部211逐一抵接金属弹片5。如此设置,实现了多角度多档位的阻尼限位手感。
具体地,如图5所示,金属弹片5包括弧形片51和两个连接片52,两个连接片52分别连接于弧形片51的两端,连接片52连接于壳盖4,弧形片51的凸点能够弹性抵接于限位部211。可以理解的是,弧形片51的凸点为弧形片51凸出侧的最高点。两个连接片52实现了金属弹片5和壳盖4的连接,弧形片51的凸点在滑过限位部211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产生旋转阻尼感。弧形片51与限位部211接触的面为弧形面,更加减小了摩擦力,进一步避免了金属弹片5和限位部211受到磨损。
更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壳盖4的边缘开设有两个限位槽41,两个连接片52一一对应地设置于两个限位槽41内,弧形片51在自由状态时,连接片52的背离弧形片51的一端和与其对应的限位槽41的端壁具有间隔。也就是说,弧形片51在处于未变形状态时,连接片52的背离弧形片51的一端和与其对应的限位槽41的端壁具有间隔,当弧形片51受到压力发生变形时,该间隔作为连接片52的避让空间。
进一步具体地,壳盖4的周向侧壁开设有容置槽45,两个限位槽41分别设置于容置槽45的两端,且均与容置槽45连通,弧形片51的部分活动容置于容置槽45内,弧形片51的凸点位于容置槽45的槽口外。容置槽45和两个限位槽41均延伸至壳盖4的内壁,在壳盖4的内壁形成安装口,金属弹片5能够通过该安装口安装于容置槽45和两个限位槽41内。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咪杆支架2包括支架主体部21和连接部22,支架主体部21呈锥形筒状结构,连接部22的一端连接于支架主体部21的外壁,另一端连接于咪杆3,支架主体部21的大径端转动连接于耳壳1,壳盖4设置于支架主体部21的小径端,限位部211设置于支架主体部21的内侧壁。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11为凹槽结构。该种情况下,金属弹片5在未抵接于限位部211时,弧形片51的凸点弹性抵接于支架主体部21的内壁,此时弧形片51具有弹性形变,在支架主体部21转动至金属弹片5的凸点滑入限位部211内时,弧形片51自动恢复一定的弹性形变,由于滑过限位部211时,弧形片51和支架主体部2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因此,对操作人员会产生旋转阻尼感。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11为弧形凹槽,使得弧形片51的凸点通过克服适当的阻力便能够从弧形凹槽内滑出。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211可以为凸起结构。该种情况下,金属弹片5在未抵接于限位部211时,弧形片51的凸点与支架主体部21的内壁具有间隙或者刚好贴合,此时弧形片51未发生形变,在支架主体部21转动至金属弹片5的凸点抵接于限位部211时,弧形片51发生弹性变形,由于在经过限位部211时,弧形片51和支架主体部2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因此,对操作人员会产生旋转阻尼感。
具体地,支架主体部21、耳壳1和壳盖4围成内腔,本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还包括电线6,电线6从咪杆3内穿过咪杆支架2伸入内腔,位于内腔的电线6弯折迂回布设。由于支架主体部21呈锥形筒状结构,且耳壳1和壳盖4分别设置于支架主体部21的两端,使得支架主体部21、耳壳1和壳盖4围成的内腔较大,能够容置足够长的电线6。电线6弯折迂回布设在内腔,允许咪杆3相对于耳壳1进行较大角度的旋转。
具体地,如图3和图6所示,耳壳1和支架主体部21的内壁中,一个上设置有环形卡扣11,另一个上设置有环形卡凸213,环形卡扣11转动卡接于环形卡凸213。环形卡扣11和环形卡凸213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耳壳1和支架主体部21的转动连接。
可选地,耳壳1上设置有环形卡凸213,支架主体部21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卡扣11。
在本实施例中,耳壳1上设置有环形卡扣11,支架主体部21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卡凸213。具体地,环形卡扣11设置于耳壳1的外壁上,环形卡凸213设置于支架主体部21的内壁的大径端。
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环形卡扣11包括立板111和卡头112,卡头112连接于立板111的背离支架主体部21的转动中心的一侧,环形卡凸213设置于立板111和卡头112形成的环形槽内。在本实施例中,卡头112上设置有第一导入斜面1121,相应地,环形卡凸213上设置有第二导入斜面,便于实现耳壳1和咪杆支架2的组装操作。
如图5和图6所示,壳盖4和耳壳1的相互朝向的侧壁中,一个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接头12,另一个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接头43,多个第一卡接头12和多个第二卡接头43一一对应卡接。第一卡接头12和第二卡接头43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壳盖4和耳壳1的连接。第一卡接头12和第二卡接头43的具体结构和环形卡扣11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壳盖4和耳壳1的相互朝向的侧壁中,一个上设置有多个凸台13,另一个上设置有多个插接柱44,每个凸台13上开设有一个插槽131,多个插接柱44一一对应地插接于多个插槽131内。插槽131和插接柱44的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壳盖4和耳壳1连接的牢固性。
更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支架主体部21的小径端的内壁设置有环形抵接面212,壳盖4的内壁抵接于环形抵接面212,壳盖4的外壁的边缘和支架主体部21的端面平滑过渡。如此设置,使得壳盖4和咪杆支架2的连接更加严密结实,而且外形美观。
具体地,如图5和图8所示,壳盖4的内壁的边缘凸出设置有第一挡块46,支架主体部2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挡块214,第一挡块46阻挡于第二挡块214的转动路径上,能够限制支架主体部21的转动角度。而且,第二挡块214的朝向壳盖4的表面与环形抵接面212共面,共同抵接于壳盖4的内壁。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45和两个限位槽41均开设于第一挡块46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9所示,壳盖4为圆盘状结构,壳盖4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42,安装孔42上安装有按键7,耳壳1的中心开设有通孔14,壳盖4的内侧设置有PCBA板8。按键7的压触点穿过通孔14与PCBA板8电性连接,以实现按键7的按键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按键7通过热熔方式固定在壳盖4的安装孔42处。
如图3和图6所示,耳壳1上还开设有缺口15,缺口15和耳壳1的中心具有间隔,缺口15上安装有静音拨动开关,支架主体部21的内壁上设置有凹陷部215,在支架主体部21的转动过程中,静音拨动开关能够抵接并滑过凹陷部215,以触发静音拨动开关打开或关闭。
如图6所示,耳壳1上还设置有环形隔板,环形隔板将内腔分为两个腔体,多个第一卡接头12沿着环形隔板的周向设置于环形隔板的顶部。环形隔板上开设有第一走线孔16,耳壳1上开设有第二走线孔17,第二走线孔17位于环形隔板围成的区域内,电线6从咪杆3内穿过咪杆支架2伸入一个腔体,穿过第一走线孔16后进入另一个腔体,最后穿过第二走线孔17后电连接于PCBA板8。具体地,位于两个腔体内的电线6均弯折迂回布设。
继续参见图6,耳壳1上还设置有两个走线板,两个走线板围成走线槽18,走线槽18设置于第二走线孔17和第一走线孔16之间,位于第二走线孔17和第一走线孔16之间的电线6穿过走线槽18。
具体地,支架主体部21的侧壁上设置有ENC降噪麦、指示灯等元件,且上述元件均通过电线6电连接于PCBA板8。ENC降噪麦、指示灯等元件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壳(1);
咪杆支架(2),转动连接于所述耳壳(1);
咪杆(3),连接于所述咪杆支架(2);
壳盖(4),连接于所述耳壳(1),所述壳盖(4)上设置有金属弹片(5),所述咪杆支架(2)上设置有限位部(211),所述咪杆支架(2)在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限位部(211)抵接于所述金属弹片(5),以使所述金属弹片(5)发生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片(5)包括弧形片(51)和两个连接片(52),两个所述连接片(52)分别连接于所述弧形片(51)的两端,所述连接片(52)连接于所述壳盖(4),所述弧形片(51)的凸点能够弹性抵接于所述限位部(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4)的边缘开设有两个限位槽(41),两个所述连接片(52)一一对应地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槽(41)内,所述弧形片(51)在自由状态时,所述连接片(52)的背离所述弧形片(51)的一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限位槽(41)的端壁具有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咪杆支架(2)包括支架主体部(21)和连接部(22),所述支架主体部(21)呈锥形筒状结构,所述连接部(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部(21)的外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咪杆(3),所述支架主体部(21)的大径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耳壳(1),所述壳盖(4)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部(21)的小径端,所述限位部(211)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部(21)的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线(6),所述支架主体部(21)、所述耳壳(1)和所述壳盖(4)围成内腔,所述电线(6)从所述咪杆(3)内穿过所述咪杆支架(2)伸入所述内腔,位于所述内腔的所述电线(6)弯折迂回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部(21)的小径端的内壁设置有环形抵接面(212),所述壳盖(4)的内壁抵接于所述环形抵接面(212),所述壳盖(4)的外壁的边缘和所述支架主体部(21)的端面平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壳(1)和所述支架主体部(21)的内壁中,一个上设置有环形卡扣(11),另一个上设置有环形卡凸(213),所述环形卡扣(11)转动卡接于所述环形卡凸(21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4)和所述耳壳(1)的相互朝向的侧壁中,一个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接头(12),另一个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接头(43),多个所述第一卡接头(12)和多个所述第二卡接头(43)一一对应卡接;和/或
所述壳盖(4)和所述耳壳(1)的相互朝向的侧壁中,一个上设置有多个凸台(13),另一个上设置有多个插接柱(44),每个所述凸台(13)上开设有一个插槽(131),多个所述插接柱(44)一一对应地插接于多个所述插槽(13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咪杆支架(2)上设置有多个依次间隔分布的限位部(211),所述咪杆支架(2)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多个所述限位部(211)逐一抵接所述金属弹片(5)。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11)为凹槽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74597.8U CN218941299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74597.8U CN218941299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41299U true CN218941299U (zh) | 2023-04-28 |
Family
ID=86093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74597.8U Active CN218941299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4129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61931A (zh) * | 2023-09-18 | 2023-11-14 | 惠州市欧凡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咪杆的头戴式耳机设备及其组装工艺 |
-
2022
- 2022-12-07 CN CN202223274597.8U patent/CN21894129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61931A (zh) * | 2023-09-18 | 2023-11-14 | 惠州市欧凡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咪杆的头戴式耳机设备及其组装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565221B2 (en) | Adjust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mirror with contactor | |
CN218941299U (zh) | 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 | |
US7519196B2 (en) | Headset | |
JP4088841B2 (ja) | インナーイヤホン | |
JP3123906U (ja) | プラグ離脱防止用コンセント | |
JP2004531046A (ja) | 電源プラグ | |
AU2021101502A4 (en) | Magnetic bluetooth eyeglasses | |
US5205640A (en) | Miniature flashlight | |
KR20200135335A (ko) | 음향 출력 장치 | |
CN218920595U (zh) | 咪杆转动连接结构 | |
CN216600030U (zh) | 一种通过霍尔开关实现咪杆机械转动时耳机静音的结构 | |
CN207893316U (zh) | 一种暂停水结构 | |
CN211830909U (zh) | 壳体安装结构及摄像装置 | |
JP4103093B2 (ja) | ランプソケット及び照明器具 | |
KR200302445Y1 (ko) | 회전형 플러그 아답터 | |
CN212850950U (zh) | 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盒 | |
CN110881151B (zh) | 夹持力可调式头戴耳机 | |
JP2005059842A (ja) | 自転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ッセンブリ | |
CN218888689U (zh) | 头戴式耳机 | |
JP3154135B2 (ja) | ヘッドホーン | |
JP3903782B2 (ja) | プラグ | |
KR200443998Y1 (ko) | 와이어리스 헤드셋 | |
CN210518456U (zh) | 手机支架及耳机套件 | |
CN210272849U (zh) | 一种咪杆转动装置及耳机 | |
CN214675590U (zh) | 头戴式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