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2501U - 排风装置以及洗碗机 - Google Patents

排风装置以及洗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2501U
CN218922501U CN202223358996.2U CN202223358996U CN218922501U CN 218922501 U CN218922501 U CN 218922501U CN 202223358996 U CN202223358996 U CN 202223358996U CN 218922501 U CN218922501 U CN 218922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section
air inlet
hous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89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介
朱喜青
刘日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589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2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2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2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排风装置以及洗碗机。其中排风装置包括壳体和风机,壳体设有排风风道和出风口,排风风道包括第一流段和第二流段,气体自第一流段流向第二流段,风机设于排风风道且位于第一流段和第二流段之间,风机的出风方向与第二流段的延伸方向相交。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和风机,壳体设有排风风道,排风风道包括有第一流段和第二流段,风机设置在第一流段和第二流段之间,使得空气可自第一流段流入而从第二流段流出,风机的出风方向和第二流段的延伸方向相交,这样使得风机输出的空气碰撞到壳体,也即是风机输出的空气能充分扰动而分布在第二流段,继而使得空气充满整个出风口并更均匀地排出,有利于提高排风效率。

Description

排风装置以及洗碗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风装置以及洗碗机。
背景技术
洗碗机处于洗涤状态时,内胆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在洗涤完成后,需要对餐具进行干燥,相关技术中设置有排风装置在干燥阶段将内胆的空气抽走,以对餐具进行干燥。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排风装置,该排风装置的出风更加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排风装置,包括:
壳体,设有排风风道和出风口,所述排风风道包括第一流段和第二流段,气体自所述第一流段流向所述第二流段,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流段连通;以及
风机,设于所述排风风道且位于所述第一流段和所述第二流段之间,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流段的延伸方向相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具有蜗舌,所述蜗壳朝向所述蜗舌所在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流段呈倾斜设置,以使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流段的延伸方向相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段沿上下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段自所述风机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呈渐扩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段呈扁平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有与所述第一流段连通的入风口和与所述第二流段连通的排风口,所述壳体与所述入风口相对的部位朝向所述入风口凸设。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连接以围设形成所述第一流段和所述第二流段的至少部分,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之间,所述第一半壳或所述第二半壳与所述入风口相对的部位朝向所述入风口凸设。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一流段和所述第二流段的部分,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第二流段的剩余部分,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流段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与洗碗机的内胆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接入外界空气;
所述排风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件和与所述调节件驱动连接的驱动部件,所述调节件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可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运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洗碗机,所述洗碗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排风装置。
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和风机,壳体设有排风风道,排风风道包括有第一流段和第二流段,风机设置在第一流段和第二流段之间,使得空气可自第一流段流入而从第二流段流出,风机的出风方向和第二流段的延伸方向相交,这样使得风机输出的空气碰撞到壳体,也即是风机输出的空气能充分扰动而分布在第二流段,继而使得空气充满整个出风口并更均匀地排出,有利于提高排风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设计。
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洗碗机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虚线所示放大图;
图3为一些实施例中排风装置安装到门体示意图(排风装置仅示出局部);
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排风装置示意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中排风装置分解图;
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排风装置局部剖视图(剖面为平行于排风装置);
图7为图6中其中一虚线所示放大图;
图8为图6中另一个虚线所示放大图;
图9为一些实施例中排风装置沿排风方向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虚线所示放大图;
图11为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件结构安装于壳体内示意图;
图12为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件和调节件驱动连接示意图;
图13为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壳体1000,排风风道1001,限位凸台1002,转轴1003,第一流段1004,第二流段1005,第一壳体1100,第一半壳1110,第二半壳1120,第一进风口1111,第二进风口1112,第二壳体1200,出风口1210;
调节件2000,挡片2100,齿轮部2200,轴孔2210,密封部2300;
驱动部件3000,驱动器3100,动力输出轴3110,蜗杆3200,限位槽3210;
门体4000,内门4100,外门4200,踢脚板4300;
风机5000,蜗壳5100,入风口5101,排风口5102,蜗舌5110。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文将结合洗碗机对排风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洗碗机是一种可以进行自动清洗餐具的设备,一般来说洗碗机包括有底座、内胆和门体,内胆安装到底座上,内胆设有洗涤腔,门体与内胆和/或底座可转动连接,以封闭或打开洗涤腔,洗涤腔内设置有可拉出或推入的碗篮,在门体打开洗涤腔时,碗篮可被用户拉出洗涤腔,此时用户可在碗篮上装载餐具,装载完毕后再将碗篮推入洗涤腔,然后转动门体封闭洗涤腔,洗涤腔即可进行洗涤工作。
洗涤腔内设置有喷臂,喷臂通过水路和底座的洗涤泵的出口连通,而洗涤泵的进口则和水杯连通,水杯与洗涤腔连通,洗涤腔中的水可流向水杯。洗碗机开始工作时,洗碗机的进水阀开启,水流入到洗涤腔中,当洗涤腔中的水位达到预设的水位时,进水阀关闭从而切断水的继续输入。洗碗机控制洗涤泵启动,洗涤泵将水杯中的水进行抽吸并输送到喷臂,喷臂上设置有喷嘴,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从喷臂的喷嘴中射出,在喷臂的喷嘴中射出的水流的反向驱动力的作用下,促使喷臂旋转,如此将水流喷射到餐具上从而对餐具进行清洗。喷臂喷出的水流落回到洗涤腔继而流向水杯,水杯设置有过滤器,水流经过过滤器的过滤后继续在洗涤泵的作用下进行循环,直至当前洗涤时序结束。
为了提高对餐具的清洗效果,一般而言,在洗涤时序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对水进行加热,例如在洗涤泵中设置有加热组件,洗涤泵抽吸洗涤腔中的水时会同步将水加热,也就是说,喷臂喷射出的水流具有较高的温度,从而提高对餐具的清洗效果。
在洗涤阶段结束后需要对餐具进行干燥,由于在洗涤阶段结束后内胆的洗涤腔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因此相关技术中在洗碗机中设置了排风装置,排风装置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内胆连通,即与洗涤腔连通,排风装置可以抽吸内胆内的空气并排出至洗碗机外,如此降低洗涤腔中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实现对餐具的干燥,可以理解的是,排风装置内设置有风机,当风机动作使得排风装置抽吸内胆内的空气,同时会有外界空气进入到内胆内,例如在内胆开设有一个通风口,通过该通风口输入新鲜空气。
还可以是,排风装置抽取外界空气并加热后输入到内胆中,即排风装置的第一进风口和外界连通,内胆上设置有通风口,排风装置通过第一进风口抽取外界空气输入到内胆继而通过通风口输出至洗碗机外,如此降低内胆内的温度和湿度。
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是内胆的空气还是外界空气,均需要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到排风装置中,以使风机工作时抽排空气,因此壳体上需要设置有和排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空气从出风口排出至外界。由于出风口具有一定的尺寸,或者由于风机的结构特征所限制,会出现出风口的出风不均匀的现象,即出风口的一端具有较大风量,而另一端的风量较小,这样不利于排风。例如在排风装置需要抽吸内胆的空气而排放到外界时,若出风口的出风不均匀,不能充分利用排风风道的空间,会降低对内胆的空气的抽排效率,并且由于出风口的一端的风量较大,会容易形成尖锐的噪音。又例如在排风装置需要抽吸外界的空气排放到内胆内时,若出风口的出风不均匀,除了会出现前述的问题外,还会影响对内胆内气流的流动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降低干燥效率。
为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排风装置,下文中将以排风装置抽排内胆内的空气为例进行说明。排风装置可以设置到洗碗机的任意位置,例如设置到洗碗机的内部,或者设置到洗碗机的外部,只要能实现对内胆内的空气进行抽排即可。此外,洗碗机在安装时会嵌入于橱柜内,只供洗碗机的前侧露出,即使洗碗机不进行嵌入安装而独立安装,洗碗机的侧边也容易放置有物体,因此为了便于排风装置将抽排的空气排出至洗碗机外,可以将排风装置设置在洗碗机的前侧,也即是将排风装置安装到门体4000中。
门体4000包括层叠设置的内门4100和外门4200,排风装置固定安装到内门4100和外门4200之间,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内门4100设置有贯穿孔,排风装置通过该贯穿孔抽吸内胆内的空气,并通过出风口1210排出至外界环境中。
具体地,如图1至图4,以及图6所示,排风装置包括壳体1000和风机5000。其中壳体1000上设置有排风风道1001和出风口1210,出风口1210和排风风道1001连通,风机5000安装到排风风道1001中,从而将排风风道1001分成第一流段1004和第二流段1005,也就是说,在风机5000的上游对应的排风风道1001即可视为第一流段1004,而在风机5000的下游对应的排风风道1001即可视为第二流段1005。在风机5000的作用下,空气进入到第一流段1004而流向第二流段1005,继而通过出风口1210排出至外界,出风口1210可以露出于门体4000的下方,且朝向洗碗机的前方。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0上设置有和内胆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11(下文中详述),第一进风口1111与排风风道1001连通,也即与第一流段1004连通,内胆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一进风口1111进入到第一流段1004中。
通过将风机5000的出风方向设计成与第二流段1005的延伸方向相交(图6所示的相交呈夹角α),也就是说,风机5000输出的空气会与第二流段1005相对应的壳体1000发生碰撞,如此能降低空气的流速,空气会在第二流段1005内发生扰动,这样使得风机5000输出的空气更容易充满第二流段1005,从而使得空气从出风口1210输出时更均匀,不会存在出风口1210的一端风量较大而另一端风量较小的情况。
可选地,如图5、图6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5000设置有蜗壳5100,通过蜗壳5100的设置使得风机5000更好地抽吸空气。蜗壳5100设置在排风风道1001中,蜗壳5100形成有入风口5101和排风口5102,入风口5101和第一流段1004连通,排风口5102和第二流段1005连通,蜗壳5100中设置有离心风轮,离心风轮动作便可使得空气自入风口5101进入蜗壳5100而从排风口5102排出蜗壳5100。蜗壳5100的排风口5102处设置有蜗舌5110,蜗壳5100朝向蜗舌5110所在的方向相对于第二流段1005呈倾斜设置,也就是说,以图8所示的方位为参照,假设风机5000的出风方向和第二流段1005的延伸方向同向,此时将风机5000朝向左边转动一定角度,如此使得蜗壳5100朝向蜗舌5110所在的方向相对于第二流段1005呈倾斜状态。由于蜗壳5100结构特征的限制,在排风口5102中,与蜗舌5110相对的另一端的部位的出风量更大,通过将蜗壳5100如此设置使得与蜗舌5110相对的另一端的部位的出风更容易碰撞到壳体1000,从而和蜗舌5110所在一端的出风混合,空气扰动效率更高。
此外,由于靠近蜗舌5110一端的空气容易和蜗舌5110之间发生噪音,通过将风机5000如此倾斜设置,使得从蜗舌5110一端出来的空气不容易和壳体1000之间发生碰撞摩擦,从而降低噪音。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流段1005沿上下方向延伸,如此可以充分利用洗碗机的高度空间,使得第二流段1005内的空气充分扰动后均匀分布,更有利于出风口1210处的排风均匀输出。例如第二流段1005自上而下延伸并且穿出于门体4000的下方,出风口1210露出于门体4000的下方,位于门体4000和踢脚板4300之间的缝隙中,从出风口1210处排出的空气均匀地朝向洗碗机的前方排出。
可选地,继续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流段1005从风机5000至出风口1210的方向呈渐扩设置,例如第二流段1005自上而下呈渐扩设置,如此可以使得空气扰动而分布得更均匀,使得从出风口1210排出的风更柔和。例如,风机5000输出的空气的速度具有较高的速度,随着空气在第二流段1005中扰动,更有利于空气均匀分布在第二流段1005中,并且能有利于空气充满出风口1210所围设的空间,从而使得空气均匀排出以及出风更加柔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地,继续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流段1005呈扁平状态,如此能降低对洗碗机空间的占用,特别是当排风装置设置在门体4000时。此外,由于第二流段1005呈扁平状态,能加快空气流动,避免产生冷凝水。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0和入风口5101相对的部位朝向入风口5101凸设,如此提升风机5000的吸入能力。
具体地,入风口5101的轴向大致和壳体1000的相对的部位垂直,如此可以降低风机5000占用排风风道1001的空间。正是如此,入风口5101的入风方向和第一流段1004内空气传输的方向不是同向的,第一流段1004内传输的空气需要拐弯后才能被风机5000通过入风口5101吸入。空气拐弯容易造成能量的损失,因此通过将壳体1000的相对应部位朝向入风口5101凸设,如此可以提高风压,从而提升风机5000的吸入能力,避免降低干燥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0相对应的部位朝向入风口5101凸设,在壳体1000的外部观察,壳体1000的相对应的部位呈凹陷状。
可选地,结合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0包括第一壳体1100,第一壳体1100包括第二半壳1120和第一半壳1110,第二半壳1120和第一半壳1110连接以围设形成第一流段1004和第二流段1005的至少部分,风机5000安装于第二半壳1120和第一半壳1110之间,第一半壳1110或第二半壳1120与入风口5101相对的部位朝向入风口5101凸设。第一半壳1110和第二半壳1120的连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例如焊接、螺接、卡扣等,通过设置第一半壳1110和第二半壳1120,如此方便风机5000的安装。
具体地,为了便于空气的传输,以及满足各种造型、性能等需求,排风风道1001具有一定的长度,为了降低壳体1000的制造难度,将壳体1000设计为第一壳体1100和第二壳体1200,第一壳体1100和第二壳体1200相互连接构成整条排风风道1001,第一壳体1100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111(下文详述),第二壳体1200上设置有出风口1210,第一壳体1100形成第一流段1004和第二流段1005的部分,第二壳体1200形成第二流段1005的剩余部分,第一壳体1100连接到第二壳体1200之间实现第二流段1005的接通。
结合图4至图7,以及图11至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0设有第一进风口1111和第二进风口1112,第一进风口1111和第二进风口1112分别与第一流段1004连通,并且第一进风口1111和洗碗机的内胆连通,第二进风口1112和外界连通,用于接入外界空气。
排风装置还包括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调节件2000和驱动部件3000,驱动部件3000和调节件2000驱动连接,即在驱动部件3000的动作下,调节件2000能发生移动,以便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111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112运动,如此可以调节从第一进风口1111和第二进风口1112进入到第一流段1004内的空气比例,有利于提高干燥效率。
具体地,调节件2000和驱动部件3000设置在第一半壳1110和第二半壳1120之间。第一半壳1110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111和第二进风口1112,调节件2000可朝向第一进风口1111和第二进风口1112运动,即调节件2000朝向第一进风口1111运动时相对于第二进风口1112是呈远离的,调节件2000朝向第二进风口1112运动时相对于第一进风口1111是远离的。可以理解的是,当调节件2000朝向第一进风口1111运动时,第一进风口1111的开度逐渐减少直至调节件2000完全封堵第一进风口1111,相对地,第二进风口1112的开度逐渐增大直至全开。当调节件2000朝向第二进风口1112运动时,第二进风口1112的开度逐渐减少直至调节件2000完全封堵第二进风口1112,相对地,第一进风口1111的开度逐渐增大直至全开。
在排风风道1001不进行工作时,也就是洗碗机不需要对内胆进行干燥时,调节件2000处于封堵第一进风口1111的状态,防止内胆内的高温高湿蒸汽进入到排风风道1001而泄漏到外界。
在排风风道1001开始工作时,也就是洗碗机需要对内胆进行干燥时,由于内胆的空气湿度较高,洗碗机控制驱动部件3000动作以带动调节件2000转动到第一进风口1111和第二进风口1112之间的大致中间的位置,这时风机5000不仅通过第一进风口1111抽吸内胆内的空气,还通过第二进风口1112抽吸外界空气,两股空气在排风风道1001(第一流段1004)中混合,如此防止排气造成外界环境产生大量冷凝水的问题,并且防止内胆热量损失过快,从而提升干燥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排风装置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混合空气的湿度(设置有相应的湿度传感器)实时驱动调节件2000转动,从而调整第一进风口1111和第二进风口1112的开度,控制混合空气的比例,从而优化干燥效果。例如在干燥的后期,湿度较低时,调节件2000可完全封堵第二进风口1112,如此风机5000全力抽排内胆的空气,加快干燥效率。在干燥结束后,可控制调节件2000转动以封堵第一进风口1111。
可选地,为了有效实现驱动部件3000和调节件2000之间的驱动,如图11至图13所示,调节件2000设置有齿轮部2200,驱动部件3000包括蜗杆3200和驱动器3100,驱动器3100和蜗杆3200驱动连接,蜗杆3200和齿轮部2200啮合,在驱动器3100驱动蜗杆3200转动时,蜗杆3200带动齿轮部2200转动,从而带动调节件2000运动。只要控制驱动器3100对蜗杆3200的驱动,即可使得调节件2000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从而形成对第一进风口1111和第二进风口1112的不同的开度。由于蜗杆3200和齿轮部2200是相互啮合而传动的,蜗杆3200的转动轴线和齿轮部2200的转动轴线在空间上呈相交状态,例如相垂直,在驱动器3100断电时,调节件2000不容易发生位置的变化。这是由于,若调节件2000欲发生转动,齿轮部2200的转动会带动蜗杆3200发生沿蜗杆3200轴向方向的运动,但是由于蜗杆3200的设置时约束了蜗杆3200的轴向方向的运动,因此蜗杆3200即限制了齿轮部2200的转动,从而限制了调节件2000的活动,使得驱动器3100处于断电状态时也能很好保证调节件2000的位置,不需要驱动器3100长时间保持通电状态。
特别是,为了有效密封第一进风口1111,调节件2000上会设置有密封部2300,密封部2300具有一定的弹性,在驱动器3100带动调节件2000封堵第一进风口1111时,密封部2300会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在驱动器3100断电时,密封部2300具有恢复状态的趋势,但是由于有齿轮部2200和蜗杆3200的相互锁定状态,从而使得密封部2300依然保持弹性形变,保证调节件2000封堵第一进风口1111的效果。
结合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器3100动作时能形成转动轴线,即驱动器3100是一种能输出旋转动力的机构,例如驱动器3100是转子马达,驱动器3100和蜗杆3200的驱动连接使得两者的转动轴线共轴,也就是蜗杆3200的转动轴线和驱动器3100的转动轴线共轴设置。例如驱动器3100具有动力输出轴3110,该动力输出轴3110在驱动器3100的作用下能沿动力输出轴3110的轴向转动以形成转动轴线,蜗杆3200套设固定在动力输出轴3110上,蜗杆3200轴向和动力输出轴3110的轴向同向设置,如此可以降低驱动器3100和蜗杆3200之间的传动零部件的数量,使得整个驱动部件3000的结构更加紧凑,降低对空间的占用。
可选地,结合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蜗杆3200安装于壳体1000中,蜗杆3200的轴向构成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1000可转动设置,但是沿蜗杆3200的轴向,蜗杆3200则被约束。为了既实现蜗杆3200的可转动设置,又能约束蜗杆3200沿其轴向运动,通过在蜗杆3200和壳体1000中的一者设置限位槽3210,另一者设置限位凸台1002来实现。
以蜗杆3200设置有限位槽3210而壳体1000中设置限位凸台1002为例进行说明。蜗杆3200设置有限位槽3210,限位槽3210绕蜗杆3200的轴向设置,从而形成环绕蜗杆3200的轴向的环状限位槽3210,相应地壳体1000中设置限位凸台1002嵌入到限位槽3210中,这样当蜗杆3200转动时,限位凸台1002处于限位槽3210而不会阻碍蜗杆3200的转动,但是若蜗杆3200沿其轴向发生移动时便会被限位凸台1002所阻碍。例如,第一半壳1110和第二半壳1120均设置有限位凸台1002,第一半壳1110的限位凸台1002和第二半壳1120的限位凸台1002对接形成环状限位凸台1002,如此可以共同夹持蜗杆3200。
可选地,结合图5、图12和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部2200可转动设置在壳体1000中,也就是说齿轮部2200被壳体1000所定位,这样当驱动器3100带动齿轮部2200转动时齿轮部2200即可带动调节件2000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如此简化调节机构的安装。特别是在驱动器3100带动齿轮部2200转动时,齿轮部2200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力的作用,由于齿轮部2200被定位在壳体1000中,壳体1000相对于来说强度更高,从而使得齿轮部2200的转动更加稳定。
齿轮部2200与壳体1000中的一个设有转轴1003,另一个设置有轴孔2210,转轴1003嵌入到轴孔2210中实现了齿轮部2200的可转动设置。以齿轮部2200设置轴孔2210而壳体1000设置转轴1003为例进行说明。齿轮部2200沿其轴向设置有轴孔2210,壳体1000上设置有转轴1003,这样当齿轮部2200安装到壳体1000时,齿轮部2200通过轴孔2210套设在转轴1003,齿轮部2200即被定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被固定,从而更加便于排风装置的组装。例如,第一半壳1110设置有转轴1003,齿轮部2200可套设到转轴1003中,当第二半壳1120和第一半壳1110连接时,第一半壳1110和第二半壳1120共同夹持轮齿部,以对轮齿部进行限位。
如上所述,驱动器3100驱动蜗杆3200转动,蜗杆3200和齿轮部2200啮合传动,继而实现调节件2000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特别是在驱动器3100驱动调节件2000封堵第一进风口1111时,调节件2000会受到较大的力,为了保证调节件2000和齿轮部2200之间的结构强度,结合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2000包括有挡片2100和密封部2300,密封部2300设置在挡片2100上,当调节件2000封堵第一进风口1111时,调节件2000通过密封部2300封闭第一进风口1111的边缘,提高密封效果。挡片2100整体呈扁平的长杆状,构成调节件2000的骨架,挡片2100和齿轮部2200一体成型,如此能提高挡片2100和齿轮部2200的强度,当调节件2000受力转动而封底第一进风口1111时,挡片2100和齿轮部2200之间不容易发生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调节件2000对第一进风口1111的密封效果,在调节件2000封堵第一进风口1111时,调节件2000可以发生弹性形变。
具体地,第一进风口1111和内胆连通,在洗碗机处于洗涤过程时,内胆内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此时是不希望高温蒸汽通过第一进风口1111进入到排风风道1001中继而排出到外界环境的,会存在一定的危险,因此就需要尽可能地提高调节件2000对第一进风口1111的密封效果,通过对调节件2000发生弹性形变来实现。
调节件2000在驱动部件3000的驱动下背离第一进风口1111运动,此时第一进风口1111处于开启状态,而调节件2000处于非形变状态,调节件2000在驱动部件3000的驱动下朝向第一进风口1111运动直至封堵第一进风口1111,接着在驱动部件3000的继续驱动下调节件2000发生弹性形变,也就是驱动部件3000提供了调节件2000弹性形变的作用力,从而使得调节件2000紧紧抵接在第一进风口1111,避免调节件2000和第一进风口1111之间形成细小的缝隙,有效提高了密封效果,防止蒸汽的泄漏。
特别是,驱动器3100通过蜗杆3200和齿轮部2200啮合传动从而使调节件2000弹性形变,因此在驱动器3100断电而不输出动力时,调节件2000也会被齿轮部2200和蜗杆3200的相互啮合锁定而依然处于弹性形变的状态,有效保证了密封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调节件2000的弹性形变可以发生在局部,也可以发生在整体。
例如调节件2000包括挡片2100和设置在挡片2100上的密封部2300,挡片2100设有所述齿轮部2200,当驱动器3100驱动齿轮部2200而促使挡片2100转动时,挡片2100带动密封部2300抵接在第一进风口1111,此时挡片2100将密封部2300压紧在第一进风口1111,如此使得密封部2300发生弹性形变。
也可以是,调节件2000包括挡片2100和设置在挡片2100上的密封部2300,挡片2100设有齿轮部2200,当驱动器3100驱动齿轮部2200而促使挡片2100转动时,挡片2100带动密封部2300抵接在第一进风口1111使得密封部2300发生弹性形变,并且挡片2100在驱动器3100的继续驱动下也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进一步地将密封部2300压紧在第一进风口1111,如此加强了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排风风道和出风口,所述排风风道包括第一流段和第二流段,气体自所述第一流段流向所述第二流段,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流段连通;以及
风机,设于所述排风风道且位于所述第一流段和所述第二流段之间,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流段的延伸方向相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具有蜗舌,所述蜗壳朝向所述蜗舌所在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流段呈倾斜设置,以使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流段的延伸方向相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段沿上下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段自所述风机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呈渐扩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段呈扁平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有与所述第一流段连通的入风口和与所述第二流段连通的排风口,所述壳体与所述入风口相对的部位朝向所述入风口凸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连接以围设形成所述第一流段和所述第二流段的至少部分,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之间,所述第一半壳或所述第二半壳与所述入风口相对的部位朝向所述入风口凸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一流段和所述第二流段的部分,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第二流段的剩余部分,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流段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与洗碗机的内胆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接入外界空气;
所述排风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件和与所述调节件驱动连接的驱动部件,所述调节件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可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运动。
10.一种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排风装置。
CN202223358996.2U 2022-12-12 2022-12-12 排风装置以及洗碗机 Active CN218922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8996.2U CN218922501U (zh) 2022-12-12 2022-12-12 排风装置以及洗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8996.2U CN218922501U (zh) 2022-12-12 2022-12-12 排风装置以及洗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2501U true CN218922501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5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8996.2U Active CN218922501U (zh) 2022-12-12 2022-12-12 排风装置以及洗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2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7761B (zh) 一种排气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烹饪装置及其排气方法
JP4882620B2 (ja) 遠心型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具備する乾燥機
KR102076668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7366970B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JP4015016B2 (ja)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4501891B2 (ja) 加湿装置
CN218922501U (zh) 排风装置以及洗碗机
JP2006090297A (ja) シロッコファ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18922504U (zh) 排风装置以及洗碗机
CN218922503U (zh) 排风装置以及洗碗机
CN112113322A (zh)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3419398U (zh) 一种风道组件及家用电器
CN215838911U (zh) 风道结构、排风系统及洗碗机
CN211451244U (zh) 蒸发式冷风扇
CN218922502U (zh) 排风装置以及洗碗机
CN112177947A (zh) 一种风道组件及家用电器
JP4465881B2 (ja) トイレ装置
CN114109869A (zh) 一种风机及使用该风机的家电
KR100432716B1 (ko) 공기조화기용 터보팬
CN106725215B (zh) 一种用于洗碗机的干燥系统
CN21251142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101477814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216897462U (zh) 一种微风循环风道结构
CN221003185U (zh) 一种风扇组件及洗涤设备
CN213176122U (zh) 采用离心轴流风机送风的空气净化电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