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3540U - 一种电磁制动器以及自动驻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制动器以及自动驻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3540U
CN218913540U CN202223153618.0U CN202223153618U CN218913540U CN 218913540 U CN218913540 U CN 218913540U CN 202223153618 U CN202223153618 U CN 202223153618U CN 218913540 U CN218913540 U CN 218913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limiting
bolt
brake disc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536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中华
黄文章
倪泳生
李红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arshell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Shenzhen Marcel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arshell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Shenzhen Marcel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arshell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Shenzhen Marcel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arshell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536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3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3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3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制动器以及自动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制动盘、制动线圈、螺栓和锁紧机构,所述螺栓用于将所述前制动盘和所述制动线圈相连接;锁紧机构用于防止所述螺栓沿轴向移动;其中,所述螺栓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一限位件;所述前制动盘通过螺栓与制动线圈连接,且通过在所述螺栓的一端设置锁紧机构,从而实现了对螺栓进行稳定安装在电磁制动器上,工作时,当需要手动释放电磁制动器时,通过对螺栓进行紧固即可;当需要恢复正常工作时,只需将螺栓进行调松即可,操作简单,安装便捷,无需另外寻找其他适配的螺栓便可实现对释放电磁制动器。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制动器以及自动驻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动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制动器以及自动驻车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欧美电动车个人市场,流行具有电磁制动器的自动驻车系统。目前市场上的电磁制动器的手动释放结构采用2个独立的螺钉锁紧方式,即车辆需要拖车时或者进行某种故障检验时,单独取2个M4的螺钉放入电磁制动器尾部的两个预留孔位,然后固紧,将电磁制动器的前、后制动盘脱离制动片,但是,如果客户在运行途中出现故障需要拖车时,需要找两个专用螺栓去操作,很不方便,而且固定时还要对孔,操作非常困难。
虽然市场上还有一种方法来解决需要找螺钉的问题,那就是将改两个专用螺钉留在电磁制动器相应的孔里,但是因为这两个螺栓在电磁制动器正常运行状态下,是不固紧的,所以两个螺钉平时处于非固定状态的,当车辆颠簸时,这两个螺栓非常容易松脱掉出电磁制动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制动器以及自动驻车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制动器,包括:
前制动盘;
制动线圈;
螺栓,用于将所述前制动盘和所述制动线圈相连接;以及
锁紧机构,用于防止所述螺栓沿轴向移动;
其中,所述螺栓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一限位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螺栓套接,且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制动线圈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有嵌入部、卡合部和弹性部;
所述嵌入部、卡合部和弹性部从外到内依次设置,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部用于嵌入所述第一限位部,以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进入卡合部;
和/或,所述卡合部用于对所述第一限位部进行限位,以使得对螺栓进行限位,
和/或,所述弹性部用于对所述第一限位件增加弹性,以使得所述卡合部对所述第一限位部进行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前制动盘与制动线圈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后制动盘;
制动片,设置有制动板,且所述制动板设置在前制动盘与后制动盘之间;以及
紧固件,用于将所述后制动盘与所述制动线圈相连接;
其中,所述后制动盘、制动片、前制动盘和制动线圈依次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后制动盘和制动线圈之间;
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紧固件套接;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对所述后制动盘和制动线圈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长度大于所述制动板和所述前制动盘的厚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驻车系统,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制动器。
以上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制动器以及自动驻车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前制动盘通过螺栓与制动线圈连接,且所述在所述螺栓的一端设置锁紧机构,从而实现了对螺栓进行稳定安装在电磁制动器上,工作时,当需要手动释放电磁制动器时,通过对螺栓进行紧固即可;当需要恢复正常工作时,只需将螺栓进行调松即可,操作简单,安装便捷,无需另外寻找其他适配的螺栓便可实现对释放电磁制动器,解决了车辆需要拖车或进行某种故障检验时,需另外寻找对应的螺栓对电磁制动器进行释放的问题以及螺栓易脱落的问题。
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螺栓、和锁紧机构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了将螺栓稳定、牢固的安装在电磁制动器上,避免了车辆颠簸时,螺栓容易松脱或掉落的问题。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限位部卡设在第一限位件内,并通过第一限位件对螺栓的末端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螺栓在车辆颠簸或其他的意外情况下自动脱落的情况。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限位件设置在后制动盘和制动线圈之间,以及第二限位件的长度大于制动板和前制动盘的厚度之和,避免了行驶过程中,由于制动板与前制动盘和后制动盘紧密接触,从而造成制动过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制动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磁制动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电磁制动器的沿A-A方向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电磁制动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电磁制动器的左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电磁制动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电磁制动器的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电磁制动器的第一限位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电磁制动器的第一限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11、前制动盘,112、制动线圈,113、螺栓,114、后制动盘,115、制动片,115-1、制动板、115-2、圆环轴,116、紧固件;117、第二限位件;
120、锁紧机构,121,第一限位部,122、第一限位件,122-1、嵌入部,122-2、卡合部,122-3、弹性部,123、第一弹性件,124、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9,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制动器,包括:
前制动盘111;
制动线圈112;
螺栓113,用于将所述前制动盘111和所述制动线圈112相连接;以及
锁紧机构120,用于防止所述螺栓113沿轴向移动;
其中,所述螺栓113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21;
所述锁紧机构120包括第一限位部121和第一限位件1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制动盘111通过螺栓113与制动线圈112连接,且通过在所述螺栓113的一端设置锁紧机构120,从而实现了对螺栓113进行稳定安装在电磁制动器上,工作时,当需要手动释放电磁制动器时,通过对螺栓113进行紧固即可;当需要恢复正常工作时,只需将螺栓113进行调松即可,操作简单,安装便捷,无需另外寻找其他适配的螺栓113便可实现对释放电磁制动器,解决了车辆需要拖车或进行某种故障检验时,需另外寻找对应的螺栓113对电磁制动器进行释放的问题以及螺栓113易脱落的问题。
根据需要,所述螺栓113和锁紧机构120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可设置至少两个以上,以实现对电磁制动器的稳定调节,增强电磁制动器的释放,具体的,当所述螺栓113和锁紧机构120分别设置有三个时,三个分别间隔设置,保证受力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122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21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栓113、和锁紧机构120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了将螺栓113稳定、牢固的安装在电磁制动器上,避免了车辆颠簸时,螺栓113容易松脱或掉落的问题。
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21和螺栓113的头部分别设置于螺栓113的两端,且螺栓113分别通过第一限位部121和螺栓113的头部分别对第一限位件122和第一弹性件123进行限位,所述螺栓113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21的一端依次穿设过制动线圈112和前制动盘111,且通过第一限位件122卡设在第一限位部121,从而实现了对螺栓113进行限位,避免车辆行驶或停留的过程中,自动脱落;所述螺栓113设置有螺栓113的头部的一端设置在制动线圈112的一侧外,且通过第一弹性件123对螺栓113的头部进行施加弹性压力,从而紧固螺栓113与第一限位件122、前制动盘111和制动线圈112的连接,且增加了螺栓113的调节性能,保证螺栓113与制动线圈112和前制动盘111的稳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12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23;
所述第一弹性件123与所述螺栓113套接,且所述第一弹性件123设置于所述螺栓113的头部与所述制动线圈112之间。
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21为卡槽,所述螺栓113的头部为螺钉头,所述杆体为螺钉的螺纹杆,所述连接部为螺纹,由于第一限位部121为圆环形卡槽,通过第一限位部121卡设在第一限位件122内,并通过第一限位件122对螺栓113的末端进行限位,从而避免的螺栓113在车辆颠簸或其他的意外情况下自动脱落的情况。
需要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限位部121还可以为通槽,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件122可为与通槽配合使用的结构,从而实现对第一限位部121进行限位,以使得第一限位部121在所述前制动盘111的一侧,或在前制动盘111与后制动盘114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122设置有嵌入部122-1、卡合部122-2和弹性部122-3;
所述嵌入部122-1、卡合部122-2和弹性部122-3从外到内依次设置,且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122为E形挡圈,所述嵌入部122-1、卡合部122-2和弹性部122-3为缺口,所述嵌入部122-1的形状呈八字形,外大内小,大的一端的尺寸大于第一限位部121的外径,便于对第一限位部121进行卡设进去,便于安装拆卸,小的一端小于第一限位部121的外径,便于对进入到卡合部122-2的第一限位部121进行限位,
所述卡合部122-2由至少两个弧形支撑面形成,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由3个弧形支撑面形成,所述3个弧形支撑面同圆心设置,且不同位置设置,以实现对第一限位部121的限位,所述卡合部122-2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部121的外径,且小于螺栓的螺纹杆外径,从而实现对螺栓113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使用过程中自动脱落;
所述弹性部122-3与嵌入部122-1分别设置在所述卡合部122-2的两侧,且所述卡合部122-2与所述第一限位件122同圆心设置,所述弹性部122-3由两个缺口形成,且间隔设置,通过弹性部122-3与嵌入部122-1的设置,形成有3个弧形支撑面的卡合部122-2,通过弹性部122-3设置第一限位件122内,减少设置有弹性部122-3位置的第一限位部121的壁厚,增加第一限位部121的形变性和弹性恢复性能,当需要将第一限位件122卡设在第一限位部121时,将嵌入部122-1对准第一限位部121,推动第一限位件122,由于弹性部122-3位置的壁厚较薄,嵌入部122-1扩张,使得第一限位部121进入到卡合部122-2,通过卡合部122-2对第一限位部121和螺栓113进行限位,从而实现稳固安装在制动机构上。所述第一限位件122的外径大于螺栓的外径以及前制动盘111连接螺栓的孔位。当需要拆卸螺栓113时,同样如上述相应操作便可取出第一限位件122便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部122-1用于嵌入所述第一限位部121,以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121进入卡合部122-2;
和/或,所述卡合部122-2用于对所述第一限位部121进行限位,以使得对螺栓113进行限位,
和/或,所述弹性部122-3用于对所述第一限位件122增加弹性,以使得所述嵌入部122-1或卡合部122-2对所述第一限位部121进行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12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24;
所述第二弹性件124设置于所述前制动盘111与制动线圈112之间;
所述制动线圈112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二弹性件124进行限位的放置部;
由于所述制动线圈11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放置部,并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124,将第二弹性件124设置在制动件和制动线圈112之间,且一端对应安装在放置部内,从而实现了第二弹性件124的安装,且通过第二弹性件124对制动件进行施加弹性力,以增加制动机构的制动性能,保证电磁制动器的稳定性和制动效果。且由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23和第二弹性件124分别设置在制动线圈112的两侧,进一步增强了释放机构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前制动盘111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制动线圈112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为螺纹孔,或至少一个为螺纹孔,通过螺纹孔与所述螺栓113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与电磁制动器进行连接,以及通过紧固螺栓,从而实现释放电磁制动器。根据需要,所述第一弹性件123和第二弹性件124为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后制动盘114;
制动片115,设置有制动板115-1,且所述制动板115-1设置在前制动盘111与后制动盘114之间;以及
紧固件116,用于将所述后制动盘114与所述制动线圈112相连接;
其中,所述后制动盘114、制动片115、前制动盘111和制动线圈112依次设置;
其中,后制动盘114设置有第二轴孔;前制动盘111设置有第三轴孔;所述制动板115-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轴孔和第三轴孔;所述前制动盘111设置于所述制动线圈112与所述后制动盘114之间。其中,所述制动片115还设置有圆环轴115-2,所述圆环轴115-2设置于所述制动片115上,且与所述制动片115同轴设置;所述圆环轴115-2穿过所述第三轴孔。
根据需要,所述圆环轴115-2与所述制动板115-1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制动板115-1的一侧;制动线圈112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圆环轴115-2同轴设置,所述前制动盘111设置有第三轴孔,所述第三轴孔与所述第一轴孔和圆环轴115-2同轴设置,所述前制动盘111设置在所述制动板115-1与所述制动线圈112之间,且所述圆环轴115-2穿过所述第三轴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圆环轴115-2穿设在第一轴孔处,实现了制动件与制动线圈112的配合使用,并通过紧固件116将后制动盘114和制动线圈112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了后制动盘114与制动线圈112、制动片115和前制动盘111的安装。
所述后制动盘114、制动片115和前制动盘11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第三轴孔和圆环轴115-2同轴设置,且所述后制动盘114与第二轴孔、第一轴孔和制动线圈112同轴设置,由于前制动盘111和制动板115-1设置于所述制动线圈112与后制动盘114之间,从而实现了电磁制动器的制动效果。所述紧固件116和第二限位件117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均设置有3个,以保证其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后制动盘114通过紧固件116与制动线圈112连接,所述紧固件116可为螺钉,且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间隔设置有3个紧固件116,以实现对制动件和制动线圈112的稳固连接。具体的,所述后制动盘114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前制动盘111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制动线圈112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同轴设置,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可为通孔,便于紧固件116快速安装,所述第三安装孔为螺纹孔,通过螺纹孔与螺钉进行紧固连接,以实现对后制动盘114的安装,根据需要,所述第一安装孔同样可为螺纹孔,以增强其安装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限位件117;
所述第二限位件117设置于所述后制动盘114和制动线圈112之间;
所述第二限位件117与所述紧固件116套接;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件117用于对所述后制动盘114和制动线圈112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117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限位件117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径,将第二限位件117设置在后制动盘114和制动线圈112之间,从而实现了对所述后制动盘114和制动线圈112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以保证电磁制动器的性能;所述第二限位件117为垫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117的长度大于所述制动板115-1和所述前制动盘111的厚度之和。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电磁制动器还包括第二限位件117,且第二限位件117与紧固件116套接,第二限位件117设置在后制动盘114和制动线圈112之间,以及第二限位件117的长度大于制动板115-1和前制动盘111的厚度之和,避免行驶过程中,制动板115-1与前制动盘111和后制动盘114紧密接触从而造成过紧的问题,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件117的长度大于制动板115-1和前制动盘111的厚度之和的数值范围为0.2mm~0.5mm,避免了造成形成过程中制动机构过紧,同时有保证了制动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强其使用性能。
单独取2个M4的螺栓113放入电磁制动器尾部的两个预留孔位,然后通过采用2个独立的锁紧机构120对螺栓113进行锁紧,使螺栓113稳定安装在前制动盘111和制动线圈112上,当客户在运行途中出现故障需要拖车时,无需另外寻找专用螺栓113去操作,只需对安装在前制动盘111和制动线圈112上的螺栓113进行固紧,便可将电磁制动器的后制动盘114和前制动盘111脱离制动片115的制动板115-1,方便快捷,操作简单高效,无需重新固定及对孔。将螺栓113留在电磁制动器相应的孔里,通过第一限位部121和第一限位件122的配合使用,螺栓113稳固的限位安装在电磁制动器上,因此,当车辆颠簸时,由于锁紧机构120对螺栓113的限位,同样能稳固的安装在电磁制动器上,满足客户易操作的要求;客户一旦有需要手动释放电磁制动器时,即可将安装在电磁制动器尾部螺栓113固紧即可,要恢复正常工作里,只需将两个螺栓113拧松即可,不管车辆如何颠簸,这两个螺栓113也不会掉出。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驻车系统,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制动器。
在以上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驻车系统中,所述电磁制动器的优势和有益效果已在以上进行阐述,由于电磁制动器包括有所述电磁制动器,其同样具备有相同的优势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需要,以上所述安装、设置、设有或连接的方式包括且不限于螺钉、铆接、焊接或套接、固定等方式进行安装、设置或连接,根据工作情景需要进行选择安装、设置或连接的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制动盘;
制动线圈;
螺栓,用于将所述前制动盘和所述制动线圈相连接;以及
锁紧机构,用于防止所述螺栓沿轴向移动;
其中,所述螺栓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一限位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件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螺栓套接,且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制动线圈之间。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有嵌入部、卡合部和弹性部;
所述嵌入部、卡合部和弹性部从外到内依次设置,且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部用于嵌入所述第一限位部,以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进入卡合部;
和/或,所述卡合部用于对所述第一限位部进行限位,以使得对螺栓进行限位,
和/或,所述弹性部用于对所述第一限位件增加弹性,以使得所述卡合部对所述第一限位部进行限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前制动盘与制动线圈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后制动盘;
制动片,设置有制动板,且所述制动板设置在前制动盘与后制动盘之间;以及
紧固件,用于将所述后制动盘与所述制动线圈相连接;
其中,所述后制动盘、制动片、前制动盘和制动线圈依次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后制动盘和制动线圈之间;
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紧固件套接;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对所述后制动盘和制动线圈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长度大于所述制动板和所述前制动盘的厚度之和。
10.一种自动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制动器。
CN202223153618.0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电磁制动器以及自动驻车系统 Active CN218913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3618.0U CN218913540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电磁制动器以及自动驻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3618.0U CN218913540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电磁制动器以及自动驻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3540U true CN218913540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2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53618.0U Active CN218913540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电磁制动器以及自动驻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3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93432A (en) Tamper-resistant brake actuator
US7946659B2 (en) Thru-axle system for wheel securement
US8973909B2 (en) Cross arm bushing assembly useful for vehicle suspension
WO2019024439A1 (zh) 轨道车辆用集成制动装置的连接结构及系统
EP0727018B1 (en) Vehicle brake hose system with whip dampener
CN218913540U (zh) 一种电磁制动器以及自动驻车系统
JPH06247283A (ja) ブレーキブースタの取り付け手段
CN210069176U (zh)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筒体固定用可调节支架高度的轧带套件
CN116142057A (zh) 一种救援车托牵装置辅助支架
CN213144978U (zh) 连接组件及具有其的车厢
CN215173080U (zh) 一种用于铁路货车制动系统软管的位移补偿装置
CN211121040U (zh) 轮心固定装置、轮罩固定装置以及测量位移的系统
US5787794A (en) Mounting bolt for brake actuator
US6360859B1 (en) Device and method in braking systems for motor vehicles
CN109094326B (zh)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管路的连接固定装置及汽车空调
CN214304818U (zh) 汽车拉索及其汽车拉索安装结构
US20060162480A1 (en) Motor vehicle park brake cable and eyelet
JPH0773721A (ja) ブッシング、天井取付体および照明器具
CN219382452U (zh) 一种驻车拉线防脱结构及其驻车制动器
CN211951279U (zh) 一种指示销组件及刹车卡钳
US6926125B1 (en) Premature activation stop for towed vehicle cable braking systems
CN220429816U (zh) 一种汽车冷凝器安装支架
CN204870537U (zh) 一种空滤器安装结构
CN220562534U (zh) 电池安装组件、车身以及车辆
CN220505994U (zh) 管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