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7713U - 上盒体扣合装置及复合板材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上盒体扣合装置及复合板材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7713U
CN218907713U CN202223093987.5U CN202223093987U CN218907713U CN 218907713 U CN218907713 U CN 218907713U CN 202223093987 U CN202223093987 U CN 202223093987U CN 218907713 U CN218907713 U CN 218907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driving
lifting
box body
uppe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39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锋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Xinshuo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Xinshuo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Xinshuo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Xinshuo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939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7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7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77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盒体扣合装置及复合板材生产线,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上盒体扣合装置包括:支撑部、移动部、升降部、吸持部、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支撑部设置有第一驱动部;移动部与支撑部的顶部滑动连接,移动部与第一驱动部连接,第一驱动部能够驱动移动部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升降部设置在移动部的顶部;吸持部的第一端与升降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第一方向平行,能够在升降部的驱动下升降,吸持部的第二端为吸持抓;第二驱动部设置于升降部,第二驱动部与吸持部的第一端连接,能够驱动吸持部相对升降部转动。所述上盒体扣合装置可以在连续传输下盒体的同时,实现上盒体的扣合工作,可以大幅的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上盒体扣合装置及复合板材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盒体扣合装置及复合板材生产线。
背景技术
芯片、医药、食品以及电子设备等行业的生产,需要无尘、无菌的环境,所以需要建设无尘车间、无菌室等生产环境。其中,洁净板、保温板这类由两侧金属板材中间夹着芯材的复合板材,便是建造无尘车间、无菌室等必要板材。
现有技术中,复合板材的生产包括将上盒体扣合在承装有芯材和框架的下盒体上这一工序,由于上盒体由具有一定面积的金属薄板形成,导致上盒体的强度不高,无法单人进行扣盖的操作,因为单人操作一定面积的上盒体不仅拿取不方便,且还会在拿取得过程中造成上盒体发生较大变形,导致无法扣盖,所以当前都是至少两个工人配合着拿取上盒体进行扣盖,耗费大量人力,效率低下。
所以为了提升生产效率,技术人员想到使用传输线来传输上盒体、下盒体等的部件,并想利用现有的翻转扣合两个部件的设备进行上盒体的扣合工作,然而现有的翻转扣合的设备是通过直接翻转扣合的方式进行上盒体和下盒体的扣合工作,无法在传输线运动的状态下进行上盒体于下盒体的扣合工作,即需要将传输线停止使下盒体处于静止状态下进行扣合工作,进而导致生产效率还是相对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盒体扣合装置及复合板材生产线,以使复合板材的上盒体能够自动的扣合在下盒体上,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上盒体扣合装置,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有第一驱动部;
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移动部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升降部,所述升降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的顶部;
吸持部,所述吸持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升降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吸持部能够在所述升降部的驱动下升降,所述吸持部的第二端为吸持抓,所述吸持抓向远离所述吸持部的第一端方向延伸;
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升降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吸持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吸持部相对所述升降部转动,使所述吸持抓从所述升降部的一侧翻转至另一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
所述第二支座设置有第三驱动部,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第一支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支座驱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座相对所述第一支座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支座的顶部与所述移动部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座的顶部沿第二方向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三驱动部的驱动端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和丝杠,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丝杠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所述移动部设置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丝杠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部为框体结构,所述框体结构的相对两侧边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位于所述框体结构的中部框体空间中,所述丝杠螺母位于所述框体结构的中部框体空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部包括安装座、升降体以及第四驱动部;
所述安装座固设在所述移动部的顶部,所述安装座设置竖直的滑动空间,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具有连通所述滑动空间的开口,所述升降体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滑动空间中并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的顶部并与所述升降体连接;
其中,所述吸持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升降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升降体带着所述吸持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升降部沿第一方向均匀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移动部的顶部;
其中,所述第四驱动部设置在三个所述升降部位于中间的所述升降部附近,所述第四驱动部的驱动端设置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驱动轴,且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三个驱动齿轮,三个驱动齿轮分别与三个所述升降体上设置的驱动齿条啮合,所述第四驱动部同时驱动三个所述升降体同步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三个所述升降部的三个所述安装座通过多条连接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持部的第一端为转轴,所述吸持部的第二端为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吸持抓,每个所述吸持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吸持件;
其中,所述吸持抓位于所述升降部的两侧时,所述吸持件的吸持端分别沿竖直方向朝向下方或者朝向上方。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板材生产线,包括:
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
至少一个上盒体扣合装置;
所述上盒体扣合装置,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有第一驱动部;
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移动部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升降部,所述升降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的顶部;
吸持部,所述吸持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升降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吸持部能够在所述升降部的驱动下升降,所述吸持部的第二端为吸持抓,所述吸持抓向远离所述吸持部的第一端方向延伸;
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升降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吸持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吸持部相对所述升降部转动,使所述吸持抓从所述升降部的一侧翻转至另一侧;
上盒体传输线;
其中,所述上盒体传输线与所述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并行且间隔的设置,所述上盒体扣合装置位于所述上盒体传输线和所述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之间,所述上盒体扣合装置的吸持抓能够运动至第一位置,使所述吸持抓处于所述上盒体传输线的传输平面的下方,所述上盒体扣合装置的所述吸持抓能够运动至第二位置,使所述吸持抓位于所述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板材生产方法中,将所述上盒体扣盖在所述下盒体上后,对所述上盒体施加预设压力,使所述上盒体紧扣在所述下盒体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上盒体扣合装置,其能够设置在上盒体传输线与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之间的位置,工作时能够通过升降部和吸持部的配合,可以在驱动吸持部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吸持抓吸取上盒体传输线上的上盒体,并且随着吸持部上升至高点后,第二驱动部可以驱动吸持部翻转,使吸持抓带着上盒体位于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的上方,之后移动部在第一驱动部的驱动下,可以带着升降部和吸持部移动,即可以实现上盒体对待扣合的承装有芯材和框架的下盒体的跟踪,实现上盒体与下盒体的同速移动和上下位置的对位,最后升降部可以驱动吸持部带着上盒体准确的扣盖在下盒体上。可见,本申请提供的上盒体扣合装置可以在连续传输下盒体的同时,实现上盒体的扣合工作,无需产线的停止,可以大幅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进一步的促进复合板材的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上盒体扣合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上盒体扣合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上盒体扣合装置的支撑部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上盒体扣合装置的支撑部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上盒体扣合装置的移动部、升降部以及吸持部连接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上盒体扣合装置的移动部、升降部以及吸持部连接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复合板材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此时上盒体扣合装置的吸持抓处于吸取上盒体的工位;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复合板材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此时上盒体扣合装置的吸持抓处于扣合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工位。
各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上盒体扣合装置S1、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上盒体传输线S3、第一方向F1、第二方向F2;
支撑部1、第一支座11、齿条111、第二支座12、第三驱动部13;
第一驱动部2、第一电机21、丝杠22;
移动部3、丝杠螺母31;
升降部4、安装座41、升降体42、驱动齿条421、第四驱动部43、驱动轴431、滑动空间44、连接杆45;
吸持部5、转轴51、吸持抓52、吸持件521;
第二驱动部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复合板材由位于两侧的金属板中部夹持芯材形成,被广泛使用,作为代表的是洁净板,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制药、食品、生物、航天航空、精密仪器制造及科研等对室内环境要求苛刻的洁净工程领域。
其中,洁净板的生产一直处于半手工或纯手工状态,尤其是洁净板的上盒体与下盒体的扣盖工序。具体地,洁净板是先使用设备加工好金属板使其呈盒状(即所谓上盒体和下盒体),以及加工好框架使其符合放入金属板的盒中的尺寸要求,之后进行手动组装。
手动组装工作包括:工作人员先将下盒体抬放在指定的工位上,然后将框架放入下盒体中;之后拿取芯材原料块或板(例如岩棉块、玻镁板、铝蜂窝板、硫氧镁板、硅岩板、石膏板中的两种或多种等),将芯材组拼在框架中,形成单层芯材或多层芯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之后,需要至少两名工作人员配合的拿起上盒体(因为上盒体为较大面积的金属板体结构,如不多人配合进行拿起扣盖工作,单人操作会造成上盒体变形,且至少两人配合着拿起还需要非常有默契和小心,否则也会造成上盒体的变形,导致无法扣合),并扣盖在容置有框架和芯材的下盒体上,之后送入成型机器,进行压力成型,使上下盒体稳固的连接在一起,并将框架和芯材稳固的包裹在中间。
如上可知,在手动的生产中,至少两人的配合着进行上盒体的扣盖工作不仅耗费人力,且工作效率也非常低下,更加无法做到连续的自动化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发现有必要进行复合板材的自动化生产,包括将金属板制成上下盒体后沿生产线自动传输、芯材(单层或至少两层的复合芯材)的自动化成型并放入产线自动传输、框架自动放入生产线进行传输、以及将上下盒体、芯材和框架在生产线上自动组装成型。但是自动化的生产也遇到一些问题,其中如果使用现有的翻转扣合两个部件的设备进行上盒体的扣合工作,则需要在生产传输线停机的情况下进行翻转扣合,进而导致生产效率还是相对较低。
本申请便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翻转扣合两个部件时,需要生产传输线停机,而造成的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具体地解决方案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上盒体扣合装置S1,包括:
支撑部1、移动部3、升降部4、吸持部5、第一驱动部2、第二驱动部6;
所述支撑部1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部2;所述移动部3与所述支撑部1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部3与所述第一驱动部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2能够驱动所述移动部3沿第一方向F1往复移动;所述升降部4设置在所述移动部3的顶部;
所述吸持部5的第一端与所述升降部4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F1平行,所述吸持部5能够在所述升降部4的驱动下升降,所述吸持部5的第二端为吸持抓52,所述吸持抓52向远离所述吸持部5的第一端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驱动部6设置于所述升降部4,所述第二驱动部6与所述吸持部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6能够驱动所述吸持部5相对所述升降部4转动,使所述吸持抓52从所述升降部4的一侧翻转至另一侧。
具体地,为了便于理解上盒体扣合装置S1的结构以及运动的方向,需要解释的是:第一方向F1为水平的方向,该方向与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的传输方向平行,第二方向F2也为水平方向,且第二方向F2与第一方向F1垂直。
支撑部1可以是块状的底座、桁架形式的支座、框架形式的支座等,只要能够实现与支撑面(例如地面)固定并支撑移动部3和升降部4等结构即可。支撑部1可以在侧面或底面(与支撑面接触的面)设置用于固定的结构,例如设置锚定孔或焊接固定块等。支撑部1上设置的第一驱动部2可以是通过安装座41固定安装在支撑部1上,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直接安装在支撑部1上;第一驱动部2可以是驱动器与传动结构的结合,也可以仅是驱动器,例如第一驱动部2的可以是电机与丝杠22的结合,或第一驱动部2可以是驱动缸(电缸、气缸或者液压缸均可),及第一驱动部2只要能够驱动移动部3在支撑部1上往复直线移动即可。
移动部3可以是块状、桁架形式或者框架形式,本申请优选为框架形式,移动部3与支撑部1之间的滑动连接可以是通过滑槽与滑轨的滑动连接方式实现,且优选滑轨截面为燕尾型或者T字型,滑槽为对应的配合形状,以便可以在滑动连接的同时,限制移动部3脱离支撑部1;滑槽和滑轨可以分别的对应设置在移动部3的底部和支撑部1的顶部,至于滑槽和滑轨是谁设置在移动部3上谁设置在支撑部1上则可以不做限定。需要注意的是,设置在支撑部1顶部的滑槽或滑轨需要保证水平的设置,设置在移动部3底部的滑轨或滑槽也需要水平的设置,以保证二者滑动连接之后,移动部3相对支撑部1的沿第一方向F1的运动是水平的。
升降部4是用于驱动吸持部5升降的结构,可以是任何能够实现升降功能的结构,例如可以是通过电机驱动的齿轮齿条配合的升降结构,也可以是通过气缸或者液压缸等直线驱动器件驱动的升降结构。升降部4可以是可拆卸的设置在移动部3的顶部,也可以是非可拆卸的设置在移动部3的顶部,其中优选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移动部3的顶部。
吸持部5第一端可以是转轴51第二端可以是连接在转轴51上的吸持抓52,例如可以是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吸持抓52,每个吸持抓5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吸持件521(可以是吸盘),其中,吸持抓52位于升降部4的两侧时,吸持件521的吸持端分别沿竖直方向朝向下方或者朝向上方,即吸盘的吸持端朝上或朝下,吸持部5通过转轴51与升降部4的顶部转动连接,转动连接的位置可以是通过轴承和转轴51配合的方式来实现。吸持抓52需要具有吸盘或者电磁铁等吸持工具,以便能够将上盒体吸起来。第二驱动部6可以是带有减速机的驱动电机,也可以是减速机与驱动电机的结合,第二驱动部6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非固定连接在升降部4上,例如可以是通过支架固定在升降部4上,也可以通过螺栓紧固或者焊接连接的方式直接与升降部4连接,其中优选为可拆卸的螺栓连接方式,然后第二驱动部6的驱动端与吸持部5的转轴51连接,以实现驱动吸持部5的第二端的吸持抓52翻转。
本申请的上盒体扣合装置S1的工作方式以及原理为:
参考图7-图8,在使用上盒体扣合装置S1前,需要将上盒体扣合装置S1设置在上盒体传输线S3与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之间,使第一方向F1与上盒体传输线S3和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的传输方向相同;
具体工作时,第二驱动部6先驱动吸持部5将吸持抓52翻转至上盒体传输线S3一侧,并通过升降部4的驱动使吸持抓52处于上盒体传输线S3的传输面的下方(此时要求上盒体传输线S3为滚筒传输,吸持抓52可以位于两个相邻滚筒之间,并处于滚筒形成的传输面的下方);之后,当上盒体传输线S3上的上盒体运动至吸持抓52的位置,则通过升降部4控制吸持部5整体提升,并在吸持部5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吸持抓52将上盒体吸持,并继续上升,直至上升至预设的高度(或升降部4可以升降的最顶部);之后,第二驱动部6驱动吸持部5翻转,使吸持部5的吸持抓52带着上盒体位于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上方,且是上盒体正对着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上表面,并且可以通过升降部4驱动吸持部5的吸持抓52向下运动至合适位置;之后,在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上预先设定的检测点处(具体点可以在生产线调试的时候选取),实时的检测带有框架和芯材的下盒体,当检测到下盒体时,第一驱动部2驱动移动部3带着升降部4和吸持部5同步向下盒体的传输方向移动,并在将移动的速度设定为上盒体与下盒体正对且二者速度相同时,保持二者同速移动,且可以保持二者同速运动一定距离;之后,保持与下盒体同速运动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部4驱动吸持部5带着上盒体向下盒体扣合,以完成扣合工作;最后,复位至初始状态,以进行下一个上盒体和下盒体的扣合工作,如此往复实现自动生产。
综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上盒体扣合装置S1可以在连续传输下盒体的同时,实现上盒体的扣合工作,无需产线的停止,可以大幅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进一步的促进复合板材的自动化生产。
如图1-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支撑部1包括第一支座11和第二支座12;所述第二支座12设置有第三驱动部13,所述第二支座12与所述第一支座11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13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支座11驱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13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座12相对所述第一支座11沿第二方向F2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F2与所述第一方向F1垂直,所述第二支座12的顶部与所述移动部3滑动连接。
具体地,第二方向F2与第一方向F1同在水平的平面内,且二者垂直,例如以安装支撑部1的地面为平面的平面内,第二方向F2与第一方向F1为水平垂直的两个反向。
其中,通过将支撑部1设置为第一支座11和第二支座12滑动连接的结构,则当上盒体扣合装置S1设置在间距较大的上盒体传输线S3和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之间时,可以通过第三驱动部13驱动并带着第二支座12相对第一支座11滑动,使第二支座12带着移动部3、升降部4以及吸持部5沿第二方向F2往复移动,使吸持部5可以靠近和远离上盒体传输线S3,以及使吸持部5靠近和远离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再配合上述的上盒体扣合装置S1的上盒体扣合工作方式,可以实现上盒体与下盒体的扣合工作。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支座11可以是块状的底座、桁架式支座、框架式支座,且优选为框架式支座,例如矩形的框架式支座,以方便设置驱动部、传输线材等零件。与第一支座11类似,第二支座12可以为块状的底座、桁架式支座、框架式支座,第二支座12优选的为框架式支座,例如矩形的框架支座,以方便设置驱动部、传输线材等零件。第一支座11的顶部可以设置滑轨或滑槽,且滑轨或滑槽是沿第二方向F2水平设置的,对应的第二支座12的底部可以设置滑槽滑轨,这样二者通过滑槽和滑轨的配合,实现滑动连接;其中,为了使二者不仅可以滑动连接,还能够避免滑脱,优选滑轨截面为燕尾型或者T字型,滑槽为对应的配合形状。
具体地,第三驱动部13的驱动连接结构可以如下:
在第一支座11的顶部或顶部相邻的侧壁沿第二方向F2设置齿条111,第三驱动部13可以为电机驱动,第三驱动部13可以通过支架例如电机支架与第二支座12连接,或者第三驱动部13可以是通过螺栓紧固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支座12上,第三驱动部13的驱动端设置齿轮,齿轮与齿条111啮合,这样在第三驱动部13驱动第一支座11时,可以带着第二支座12相对第一支座11沿第二方向F2滑动。
如图1-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2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部2包括第一电机21和丝杠22,所述第一电机21与所述丝杠22连接,所述丝杠22沿所述第一方向F1设置;所述移动部3设置有丝杠螺母31,所述丝杠螺母31与所述丝杠22连接。所述移动部3为框体结构,所述框体结构的相对两侧边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部1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2位于所述框体结构的中部框体空间中,所述丝杠螺母31位于所述框体结构的中部框体空间中。
具体地,第二支座12上优选为矩形框架形式,其矩形框架沿第一方向F1的两侧边框(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底部设置滑轨或滑槽并与第一支座11滑动连接;第三驱动部13的驱动电机设置在矩形框架中,并靠近第一边框侧,且第三驱动部13的高度不高于第二支座12顶表面的高度;第二边框与第二支座12沿第二方向F2的两侧边框之间设置支撑座,且支撑座高于第二支座12的顶表面,第一驱动部2的第一电机21安装在支撑座内,且第一电机21也高于第二支座12的顶表面,丝杠22通过轴承与支撑座转动连接,并且丝杠22的一端与第一电机21连接,丝杠22高出第二支座12的顶表面,此时第一电机21和丝杠22均位于框体结构的移动部3的框内,且丝杠22与移动部3的框体中设置的丝杠螺母31连接,以实现丝杠22驱动,且为了保证驱动的稳定性,移动部3的丝杠螺母31一侧还设置螺套管,使丝杠22穿过丝杠螺母31之后继续与螺套管连接。
其中,通过第一电机21驱动丝杠22的转动,可以驱动丝杠螺母31带着移动部3沿第一方向F1往复运动,且可以实现精密、稳定的移动,保证移动部3可以带着吸持部5以及上盒体可以平稳移动,且可以精准的移动合适距离。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升降部4包括安装座41、升降体42以及第四驱动部43;所述安装座41固设在所述移动部3的顶部,所述安装座41设置竖直的滑动空间44,所述安装座41的顶部具有连通所述滑动空间44的开口,所述升降体42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滑动空间44中并与所述安装座41滑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部43设置在所述移动部3的顶部并与所述升降体42连接;其中,所述吸持部5的第一端与所述升降体42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部43能够驱动所述升降体42带着所述吸持部5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具体地,安装座41可以与移动部3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以便后续的拆卸维修,安装座41可以为一齿轮箱,其内部设置有转动连接的驱动齿轮,并于靠近驱动齿轮的齿边缘的位置设置竖直贯穿底部和顶部的开口,进而形成滑动空间44;升降体42可以为长条的块体,并于侧壁设置驱动齿条421,升降体42伸入滑动空间44驱动齿条421与驱动齿轮啮合;第四驱动部43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安装在移动部3的顶部,并于安装座41内的驱动齿轮连接,进而通过驱动齿轮与升降体42连接,以驱动升降体42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以通过升降体42带着与其转动连接的吸持部5上升或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的所有电机均可以是电机和减速机的集成体,也可以是连接有减速机,此种技术为技术人员所掌握,且安装方式也为技术人员所掌握,故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由于吸持部5在第一方向F1具有一定长度(以便可以吸起较大面积的上盒体),所以可以设置多个升降部4,并沿第一方向F1均匀间隔的设置在移动部3的顶部,并分别与吸持部5转动连接。其中,优选的升降部4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三个升降部4中的两个分别设置在移动部3的沿第一方向F1的两端,第三个设置在移动部3的沿第一方向F1的中部,以实现均匀分布,并对吸持部5产生均匀的支撑力,另外,为了使三个升降部4能够稳稳的设置在移动部3的顶部,不仅每个升降部4的安装座41要与移动部3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三个升降部4的三个安装座41还可以通过多条连接杆45连接。
其中,考虑到成本优选的将第四驱动部43设置为一个,并且可以使第四驱动部43的第二电机靠近任何一个升降部4的安装座41设置(优选的第二电机设置在中间的升降部4附近),然后可以在第二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沿第一方向F1设置的驱动轴431,且驱动轴431上设置有三个驱动齿轮(三个安装座41中的驱动齿轮),三个驱动齿轮分别与三个升降体42上设置的驱动齿条421啮合,这样第二电机可以同时驱动三个升降体42同步升降,以带着吸持部5沿竖直方向往复升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多个驱动部的控制可以通过设置于上盒体扣合装置S1中的控制器以及控制器中预设的程序来控制,也可以是将上盒体扣合装置S1安装在符合复合板材生产线中,通过复合板材生产线的控制中心进行控制。
实施例二
如图7和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复合板材生产线,包括:
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
至少一个上盒体扣合装置S1;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盒体扣合装置S1,包括:
支撑部1、移动部3、升降部4、吸持部5、第一驱动部2、第二驱动部6;
所述支撑部1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部2;所述移动部3与所述支撑部1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部3与所述第一驱动部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2能够驱动所述移动部3沿第一方向F1往复移动;所述升降部4设置在所述移动部3的顶部;
所述吸持部5的第一端与所述升降部4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F1平行,所述吸持部5能够在所述升降部4的驱动下升降,所述吸持部5的第二端为吸持抓52,所述吸持抓52向远离所述吸持部5的第一端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驱动部6设置于所述升降部4,所述第二驱动部6与所述吸持部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6能够驱动所述吸持部5相对所述升降部4转动,使所述吸持抓52从所述升降部4的一侧翻转至另一侧;
上盒体传输线S3;
其中,所述上盒体传输线S3与所述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并行且间隔的设置,所述上盒体扣合装置S1位于所述上盒体传输线S3和所述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之间,所述上盒体扣合装置S1的吸持抓52能够运动至第一位置,使所述吸持抓处于所述上盒体传输线S3的传输平面的下方,所述上盒体扣合装置S1的吸持抓52能够运动至第二位置,使所述吸持抓52位于所述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上方。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用的上盒体扣合装置S1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一所述,此处不再赘述。上盒体扣合装置S1的数量可以根据复合板材生产线的生产节拍的设定而设定,例如可以是1-5个中的任意一个。至于上盒体和下盒体的扣合工作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上盒体扣合装置S1的工作原理。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合板材生产线,其使用了上盒体扣合装置S1,上盒体扣合装置S1能够设置在上盒体传输线S3与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之间的位置,工作时能够通过升降部4和吸持部5的配合,可以在驱动吸持部5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吸持抓52吸取上盒体传输线S3上的上盒体,并且随着吸持部5上升至高点后,第二驱动部6可以驱动吸持部5翻转,使吸持抓52带着上盒体位于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S2的上方,之后移动部3在第一驱动部2的驱动下,可以带着升降部4和吸持部5移动,即可以实现上盒体对待扣合的承装有芯材和框架的下盒体的跟踪,实现上盒体与下盒体的同速移动和上下位置的对位,最后升降部4可以驱动吸持部5带着上盒体准确的扣盖在下盒体上。可见,本申请提供的合板材生产线因上盒体扣合装置S1的使用,可以在连续传输下盒体的同时,实现上盒体的扣合工作,无需产线的停止,可以大幅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进一步的促进复合板材的自动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上盒体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有第一驱动部;
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移动部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升降部,所述升降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的顶部;
吸持部,所述吸持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升降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吸持部能够在所述升降部的驱动下升降,所述吸持部的第二端为吸持抓,所述吸持抓向远离所述吸持部的第一端方向延伸;
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升降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吸持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吸持部相对所述升降部转动,使所述吸持抓从所述升降部的一侧翻转至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盒体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
所述第二支座设置有第三驱动部,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第一支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支座驱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座相对所述第一支座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支座的顶部与所述移动部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盒体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座的顶部沿第二方向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三驱动部的驱动端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盒体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和丝杠,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丝杠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所述移动部设置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丝杠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盒体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为框体结构,所述框体结构的相对两侧边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位于所述框体结构的中部框体空间中,所述丝杠螺母位于所述框体结构的中部框体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盒体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包括安装座、升降体以及第四驱动部;
所述安装座固设在所述移动部的顶部,所述安装座设置竖直的滑动空间,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具有连通所述滑动空间的开口,所述升降体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滑动空间中并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的顶部并与所述升降体连接;
其中,所述吸持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升降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升降体带着所述吸持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盒体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升降部沿第一方向均匀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移动部的顶部;
其中,所述第四驱动部设置在三个所述升降部位于中间的所述升降部附近,所述第四驱动部的驱动端设置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驱动轴,且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三个驱动齿轮,三个驱动齿轮分别与三个所述升降体上设置的驱动齿条啮合,所述第四驱动部同时驱动三个所述升降体同步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盒体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三个所述升降部的三个所述安装座通过多条连接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盒体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持部的第一端为转轴,所述吸持部的第二端为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吸持抓,每个所述吸持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吸持件;
其中,所述吸持抓位于所述升降部的两侧时,所述吸持件的吸持端分别沿竖直方向朝向下方或者朝向上方。
10.一种复合板材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上盒体扣合装置;
上盒体传输线;
其中,所述上盒体传输线与所述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并行且间隔的设置,所述上盒体扣合装置位于所述上盒体传输线和所述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之间,所述上盒体扣合装置的吸持抓能够运动至第一位置,使所述吸持抓处于所述上盒体传输线的传输平面的下方,所述上盒体扣合装置的所述吸持抓能够运动至第二位置,使所述吸持抓位于所述复合板材生产传输线上方。
CN202223093987.5U 2022-11-22 2022-11-22 上盒体扣合装置及复合板材生产线 Active CN218907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3987.5U CN218907713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上盒体扣合装置及复合板材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3987.5U CN218907713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上盒体扣合装置及复合板材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7713U true CN218907713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38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3987.5U Active CN218907713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上盒体扣合装置及复合板材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77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3509B (zh) 压缩机转子装配系统及装配方法
CN102107783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上下料搬运机械手
CN110695430B (zh) 一种剪断同步整码的剪板设备
CN105752679A (zh) 一种用于装卸瓷砖的机械手装置
CN106956163A (zh) 一种全自动上料设备
KR101462185B1 (ko) 프레스 소재 이송 시스템
CN115635287A (zh) 盖板自动锁螺丝设备
CN206702737U (zh) 一种全自动上料设备
CN218907713U (zh) 上盒体扣合装置及复合板材生产线
CN109019048B (zh) 一种电视背板角码自动安装码垛系统
CN203245660U (zh) 板料传送装卸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激光切割机加工生产线
CN211309991U (zh)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涂胶生产线用输送装置
CN210116966U (zh) 一种工件自动翻转装置
CN209775030U (zh) 新型掰板机
CN209226122U (zh) 一种物料搬运系统
CN108946098B (zh) 一种线边夹具工装自动切换装置
CN115848691A (zh) 上盒体扣合装置及复合板材生产线
JPH0978839A (ja) パネルの取付装置および取付方法
CN213386674U (zh) 上料输送设备及应用其的板材制造系统
CN113333515B (zh) 一种板材折弯加工方法
CN211804674U (zh) 一种铝型材角码辅助安装装置
CN214444407U (zh) 一种视觉系统引导的自动锁螺丝装置
CN205237682U (zh) 一种加工汽车工件的cnc设备的输入输出辅助机构
CN209830072U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独立式连线机械手
CN108128623B (zh) 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的工件输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