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7480U - 一种夹持机构和具有其的后视镜安装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持机构和具有其的后视镜安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7480U
CN218907480U CN202223524833.7U CN202223524833U CN218907480U CN 218907480 U CN218907480 U CN 218907480U CN 202223524833 U CN202223524833 U CN 202223524833U CN 218907480 U CN218907480 U CN 218907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ing part
arm
sleeve
contained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248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泰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Issyz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Issyz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Issyz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Issyz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248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7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7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7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机构和具有其的后视镜安装支架,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安装在第二夹臂上,第一夹臂沿靠近或远离第二夹臂方向运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配合夹持圆形管、方形管、异型管;还包括连接支架、球头,第二夹臂与连接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球头活动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夹持机构配合球头将后视镜安装在圆形管、方形管、异型管三种类型的车上,不容易脱落,提高了产品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夹持机构和具有其的后视镜安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一种夹持机构和具有其的后视镜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及对户外探索越来越强烈,UTV(全地形车越野车)被越来越多的人喜好,由于UTV的使用环境较为复杂,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可能因为碰撞或其他原因导致后视镜损坏甚至脱落,若继续驾驶没有后视镜的UTV很容易发生事故,极大的提高了车辆驾驶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使用者及时通过安装支架更换新的后视镜,但市面上常见的UTV的车管一般具有圆形管、方形管、异型管三种类别,现有技术公开的夹持机构以及后视镜安装支架一般适配一种规格的管径,如一种基于多功能虎口式管夹支架的倒车后视镜(公开号:CN213799452U)中,管夹支架内设置有弧形凹面,适配方形管时存在弧形凹面与方形管接触端为点接触,点接触并不牢固,管夹支架容易与方形管发生相对转动导致后视镜安装支架脱落,影响驾驶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机构和具有其的后视镜安装支架,通过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实现圆形管、方形管、异型管三种车管的夹持,夹持机构配合球头将后视镜安装在圆形管、方形管、异型管三种类型的车上,不容易脱落,提高了产品的适用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安装在第二夹臂上,第一夹臂沿靠近或远离第二夹臂方向运动,第一夹臂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连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持部与第三夹持部连接,第二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连接,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所在直线反向延伸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第二夹臂上设置有第五夹持部、第六夹持部、第七夹持部、第八夹持部,第五夹持部和第六夹持部相连形成第三夹角,第五夹持部与第七夹持部连接,第六夹持部和第八夹持部连接,第七夹持部和第八夹持部所在直线反向延伸形成第四夹角,第四夹角大于第三夹角。
优选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为90度,直角可以针对适配最为常见的正方体管,保证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与正方体管为面接触。
优选地,第一夹臂通过六角螺丝安装在第二夹臂上,六角螺丝控制第一夹臂沿靠近或远离第二夹臂方向运动的距离,六角螺丝顺时针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一夹臂靠近第二夹臂,六角螺丝逆时针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一夹臂远离第二夹臂。
优选地,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配合第七夹持部、第八夹持部夹持1.5-2.0英寸管径的圆形管,夹持1.5英寸管径的圆形管时,第一夹臂到第二夹臂的垂直距离为44毫米;夹持2.0英寸管径的圆形管时,第一夹臂到第二夹臂的垂直距离为51毫米
优选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配合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夹持Ranger和Defender车型的异形管,保证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与异型管的接触为面接触。
优选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配合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夹持1.5-2.0英寸管径的方形管,超过或小于均可能导致夹持不稳。
一种具有夹持机构的后视镜安装支架,包括夹持机构、连接支架、球头,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安装在第二夹臂上,第一夹臂沿靠近或远离第二夹臂方向运动,第一夹臂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连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持部与第三夹持部连接,第二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连接,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所在直线反向延伸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第二夹臂上设置有第五夹持部、第六夹持部、第七夹持部、第八夹持部,第五夹持部和第六夹持部相连形成第三夹角,第五夹持部与第七夹持部连接,第六夹持部和第八夹持部连接,第七夹持部和第八夹持部所在直线反向延伸形成第四夹角,第四夹角大于第三夹角,第二夹臂与连接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球头活动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第二夹臂上设置有套筒,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套筒安装位和横向穿过套筒安装位的套筒螺丝和螺母,套筒放置在套筒安装位中,套筒螺丝和螺母将套筒装配在套筒安装位中,连接支架可绕套筒为转动轴旋转,从而改变后视镜的方向,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套筒螺丝来调节连接支架的转动松紧。
优选地,连接支架旋转的角度为0度至250度之间,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后视镜的角度,调节范围广,能获取最舒适、更宽广的视野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机构,夹持机构设置有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其中,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连形成的第一夹角和第五夹持部和第六夹持部相连形成的第三夹角相较于常规的弧形凹面,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可以通过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可以针对方形管两个面的夹角进行夹持,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角度与方形管中两个面的夹角的角度相对应,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以及第五夹持部和第六夹持部可以贴合方形管的夹角面,从而保证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与方形管的接触为面接触,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可以牢固的夹持在方形管,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在夹持异型管时,也可以保证异型管的凸出部位被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以及第五夹持部和第六夹持部夹持,保证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与异型管的接触为面接触,接触面较大,异型管不容易从夹持机构中脱离;
而且,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第四夹角大于第三夹角,第三夹持部比第一夹持部更平缓,第四夹持部比第二夹持部更平缓,第七夹持部比第五夹持部更平缓,第八夹持部比第六夹持部更平缓,在夹持圆形管时,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第七夹持部、第八夹持部可以比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五夹持部、第六夹持部更早夹持在圆形管上,第一夹角和第三夹角不与圆形管接触,避免圆形管将第一夹角和第三夹角撑开,导致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五夹持部、第六夹持部受损的情况,圆形管可以被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夹持,提高了夹持机构的适配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夹持机构的后视镜安装支架,通过连接支架将夹持机构和球头连接在一起,球头用于安装后视镜,夹持机构夹持在不同类型的车管上,因此,使用者只需要准备一份后视镜安装支架便可以适用于圆形管车型、方形管车型、以及Ranger和Defender车型,在后视镜损坏或者脱落时可以及时通过后视镜安装支架安装好后视镜,高适配性可以保证使用者购买时不需要考虑自身车型,方便使用和产品推广。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机构,通过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实现圆形管、方形管、异型管三种车管的夹持,夹持机构配合球头将后视镜安装在圆形管、方形管、异型管三种类型的车上,不容易脱落,提高了产品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支架绕套筒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圆型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持在圆型管上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方型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持在方型管上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夹持异型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夹持在异型管上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其次,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机构和具有其的后视镜安装支架,图中各标号数字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第三夹持部5、第四夹持部6、第五夹持部7、第六夹持部8、第七夹持部9、第八夹持部10、六角螺丝11、连接支架12、球头13、圆形管14、异形管15、方形管16、套筒17、套筒安装位18、套筒螺丝19、螺母20。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第一夹臂1安装在第二夹臂2上,第一夹臂1沿靠近或远离第二夹臂2方向运动,第一夹臂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第三夹持部5、第四夹持部6,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相连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持部3与第三夹持部5连接,第二夹持部4和第四夹持部6连接,第三夹持部5和第四夹持部6所在直线反向延伸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第二夹臂2上设置有第五夹持部7、第六夹持部8、第七夹持部9、第八夹持部10,第五夹持部7和第六夹持部8相连形成第三夹角,第五夹持部7与第七夹持部9连接,第六夹持部8和第八夹持部10连接,第七夹持部9和第八夹持部10所在直线反向延伸形成第四夹角,第四夹角大于第三夹角。
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为90度,直角可以针对适配最为常见的正方体管,保证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与正方体管为面接触。
第一夹臂1通过六角螺丝11安装在第二夹臂2上,六角螺丝11控制第一夹臂1沿靠近或远离第二夹臂2方向运动的距离,六角螺丝11顺时针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一夹臂1靠近第二夹臂2,六角螺丝11逆时针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一夹臂1远离第二夹臂2。
实施例一的使用和工作方法为:通过六角螺丝11控制调节第一夹臂1沿靠近或远离第二夹臂2方向运动的距离,在需要夹持在圆形管14时,顺时针旋转六角螺丝11可以带动第一夹臂1靠近第二夹臂2,第三夹持部5、第四夹持部6和第七夹持部9、第八夹持部10配合夹持在圆形管14上;在需要夹持在方形管16时,顺时针旋转六角螺丝11可以带动第一夹臂1靠近第二夹臂2,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和第五夹持部7、第六夹持部8配合夹持在方形管16上;在在需要夹持在异形管15时,顺时针旋转六角螺丝11可以带动第一夹臂1靠近第二夹臂2,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和第五夹持部7、第六夹持部8配合夹持在异形管15上;需要拆下夹持机构时,逆时针旋转六角螺丝11可以带动第一夹臂1远离第二夹臂2。
进一步的,如图4、图5所示,第三夹持部5、第四夹持部6配合第七夹持部9、第八夹持部10夹持1.5-2.0英寸管径的圆形管14,夹持1.5英寸管径的圆形管14时,第一夹臂1到第二夹臂2的垂直距离为44毫米;夹持2.0英寸管径的圆形管14时,第一夹臂1到第二夹臂2的垂直距离为51毫米
进一步的,如图8、图9所示,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配合第三夹持部5、第四夹持部6夹持Ranger和Defender车型的异形管15,保证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与异型管的接触为面接触。
进一步的,如图6、图7所示,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配合第三夹持部5、第四夹持部6夹持1.5-2.0英寸管径的方形管16,超过或小于均可能导致夹持不稳。
实施例二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具有夹持机构的后视镜安装支架,包括夹持机构、连接支架12、球头13,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第一夹臂1安装在第二夹臂2上,第一夹臂1沿靠近或远离第二夹臂2方向运动,第一夹臂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第三夹持部5、第四夹持部6,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相连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持部3与第三夹持部5连接,第二夹持部4和第四夹持部6连接,第三夹持部5和第四夹持部6所在直线反向延伸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第二夹臂2上设置有第五夹持部7、第六夹持部8、第七夹持部9、第八夹持部10,第五夹持部7和第六夹持部8相连形成第三夹角,第五夹持部7与第七夹持部9连接,第六夹持部8和第八夹持部10连接,第七夹持部9和第八夹持部10所在直线反向延伸形成第四夹角,第四夹角大于第三夹角,第二夹臂2与连接支架12的一端活动连接,连接支架12的另一端与球头13活动连接在一起。
第二夹臂2上设置有套筒17,连接支架12上设置有套筒安装位18和横向穿过套筒安装位18的套筒螺丝19和螺母20,套筒17放置在套筒安装位18中,套筒螺丝19和螺母20将套筒17装配在套筒安装位18中,连接支架12可绕套筒17为转动轴旋转,从而改变后视镜的方向,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套筒螺丝19来调节连接支架12的转动松紧。
连接支架12旋转的角度为0度至250度之间,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后视镜的角度,调节范围广,能获取最舒适、更宽广的视野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机构,夹持机构设置有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其中,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相连形成的第一夹角和第五夹持部7和第六夹持部8相连形成的第三夹角相较于常规的弧形凹面,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可以通过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可以针对方形管16两个面的夹角进行夹持,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角度与方形管16中两个面的夹角的角度相对应,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以及第五夹持部7和第六夹持部8可以贴合方形管16的夹角面,从而保证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与方形管16的接触为面接触,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可以牢固的夹持在方形管16,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在夹持异型管时,也可以保证异型管的凸出部位被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以及第五夹持部7和第六夹持部8夹持,保证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与异型管的接触为面接触,接触面较大,异型管不容易从夹持机构中脱离;
而且,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第四夹角大于第三夹角,第三夹持部5比第一夹持部3更平缓,第四夹持部6比第二夹持部4更平缓,第七夹持部9比第五夹持部7更平缓,第八夹持部10比第六夹持部8更平缓,在夹持圆形管14时,第三夹持部5、第四夹持部6、第七夹持部9、第八夹持部10可以比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第五夹持部7、第六夹持部8更早夹持在圆形管14上,第一夹角和第三夹角不与圆形管14接触,避免圆形管14将第一夹角和第三夹角撑开,导致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第五夹持部7、第六夹持部8受损的情况,圆形管14可以被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夹持,提高了夹持机构的适配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夹持机构的后视镜安装支架,通过连接支架12将夹持机构和球头13连接在一起,球头13用于安装后视镜,夹持机构夹持在不同类型的车管上,因此,使用者只需要准备一份后视镜安装支架便可以适用于圆形管14车型、方形管16车型、以及Ranger和Defender车型,在后视镜损坏或者脱落时可以及时通过后视镜安装支架安装好后视镜,高适配性可以保证使用者购买时不需要考虑自身车型,方便使用和产品推广。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机构,通过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实现圆形管14、方形管16、异型管三种车管的夹持,夹持机构配合球头13将后视镜安装在圆形管14、方形管16、异型管三种类型的车上,不容易脱落,提高了产品的适用范围。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安装在所述第二夹臂上,所述第一夹臂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臂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夹臂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连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三夹持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连接,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所在直线反向延伸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臂上设置有第五夹持部、第六夹持部、第七夹持部、第八夹持部,所述第五夹持部和所述第六夹持部相连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五夹持部与所述第七夹持部连接,所述第六夹持部和所述第八夹持部连接,所述第七夹持部和所述第八夹持部所在直线反向延伸形成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大于所述第三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三夹角为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通过六角螺丝安装在所述第二夹臂上,所述六角螺丝控制所述第一夹臂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臂方向运动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部、所述第四夹持部配合所述第七夹持部、所述第八夹持部夹持1.5-2.0英寸管径的圆形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配合所述第三夹持部、所述第四夹持部夹持Ranger和Defender车型的异形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配合所述第三夹持部、所述第四夹持部夹持1.5-2.0英寸管径的方形管。
7.一种具有夹持机构的后视镜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夹持机构、连接支架、球头,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球头活动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夹持机构的后视镜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臂上设置有套筒,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套筒安装位和横向穿过所述套筒安装位的套筒螺丝和螺母,所述套筒放置在所述套筒安装位中,所述套筒螺丝和螺母将所述套筒装配在所述套筒安装位中,所述连接支架可绕所述套筒为转动轴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夹持机构的后视镜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旋转的角度为0度至250度之间。
CN202223524833.7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夹持机构和具有其的后视镜安装支架 Active CN218907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4833.7U CN218907480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夹持机构和具有其的后视镜安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4833.7U CN218907480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夹持机构和具有其的后视镜安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7480U true CN218907480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9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24833.7U Active CN218907480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夹持机构和具有其的后视镜安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7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13301A (en) Disengageable pivot joint
EP0255921A2 (en) Camber adjustment
JP4116557B2 (ja) 調節可能なハウジングのための保持装置
US20070053196A1 (en) Sliding adjuster
EP1935718A3 (en) Apparatus including a mirror assembly
CN218907480U (zh) 一种夹持机构和具有其的后视镜安装支架
CN110053564A (zh) 车辆的外界传感器单元
JPS6220742A (ja) 自動車用の前照灯
US5669695A (en) Headlamp adjustment mechanism
AU2014233603A1 (en) A clamp
US5008971A (en) Windshield wiper arm
JP2007508190A (ja) 自動車
WO2004014720B1 (en) Accessory device
JP6085437B2 (ja) ポータブルスポット溶接ガン
CA1288083C (en) Headlamp mounting assembly
US4940320A (en) Vehicle rear view mirror
US2626771A (en) Accessory bracket
US5060905A (en) Self-adjusting mounting assembly for vehicle outside rear-view mirror
JPS63134138A (ja) 架空配電線用ナツト脱着工具
CN217750287U (zh) 套筒和锁紧装置
JP2551853Y2 (ja) ミラーアームの車体取付構造
CN216232745U (zh) 一种后视镜调节定位结构
CN220506428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移动终端支架
CN219769990U (zh) 方向盘调节系统及车辆
RU47822U1 (ru) Стойка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наружного зеркала заднего вид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