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7478U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07478U CN218907478U CN202223342578.4U CN202223342578U CN218907478U CN 218907478 U CN218907478 U CN 218907478U CN 202223342578 U CN202223342578 U CN 202223342578U CN 218907478 U CN218907478 U CN 2189074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ntilever
- motorcycle
- frame assembly
- tripod
- pedal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动力源及脚蹬支架,动力源被车架组件支撑,脚蹬支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脚蹬支架包括上悬臂及下悬臂,上悬臂的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下悬臂的一端与上悬臂连接,下悬臂的另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上。下悬臂包括下悬臂本体及加强结构,加强结构连接至下悬臂本体的侧面。定义摩托车的纵向中心面为基准面,上悬臂与下悬臂朝基准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大于上悬臂与下悬臂的重量之比。如此,通过对脚蹬支架刚度提升、整体质量减轻,来有效的控制脚蹬支架固有频率与动力源激励频率错开,从而防止共振产生,达到降低脚蹬支架振动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作为一种灵便快速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极大便利。摩托车两侧通常设置有脚蹬供驾驶者放置双脚,以提高舒适性。
脚蹬通过脚蹬支架固定于摩托车车架上,现有脚蹬支架多为一体式的铝合金件,不仅成本高,重量重,而且结构强度较低。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地面颠簸以及发动机运行均会产生振动,该振动会传递到脚蹬支架上,使得脚蹬支架受到的振动过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振动过强导致脚蹬支架断裂等风险,影响驾驶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降低脚蹬支架所受振动的摩托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连接于车架组件上;动力源,动力源被车架组件支撑;悬架组件,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车轮组件,车轮组件通过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脚蹬支架,脚蹬支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脚蹬支架包括:上悬臂,上悬臂的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下悬臂,下悬臂的一端与上悬臂连接,下悬臂的另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上,且下悬臂包括下悬臂本体及加强结构,加强结构连接至下悬臂本体的侧面;其中,定义摩托车的纵向中心面为基准面,上悬臂与下悬臂朝基准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大于上悬臂与下悬臂的重量之比。
进一步地,上悬臂的重量与下悬臂的重量之比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0.7。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三角结构,第一三角结构连接至下悬臂本体上;第二三角结构,第二三角结构连接至下悬臂本体上,且至少部分第二三角结构与第一三角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前脚蹬,下悬臂本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点及第二连接点,前脚蹬通过第一连接点与脚蹬支架连接,脚蹬支架通过第二连接点与车架组件连接;其中,第一三角结构靠近第一连接点设置并与第一连接点连接,第二三角结构靠近第二连接点设置并与第二连接点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三角结构包括多个第一三角架,多个第一三角架依次连接,且每个第一三角架包括多条第一加固杆,相邻两个第一三角架共用一根第一加固杆。
进一步地,第一三角架呈等边三角形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三角结构包括多个第二三角架,多个第二三角架沿下悬臂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每个第二三角架包括多条第二加固杆,相邻两个第二三角架共用一根第二加固杆。
进一步地,第二三角架呈锐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设置。
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装饰件,脚蹬支架还包括:支撑骨架,支撑骨架的两端分别与上悬臂、下悬臂连接,且支撑骨架上设有装饰件接口;其中,装饰件通过装饰件接口可拆卸地连接至支撑骨架上。
进一步地,装饰件的材质为塑料或者钣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通过设置加强结构,并且上悬臂与下悬臂朝基准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大于上悬臂与下悬臂的重量之比,将上悬臂进行轻量化处理,下悬臂进行加强处理提升下悬臂的刚度;如此,通过对脚蹬支架刚度提升、整体质量减轻,来有效的控制脚蹬支架固有频率与动力源激励频率错开,从而防止共振产生,达到降低脚蹬支架振动的目的;有效减弱了由动力源传递给脚蹬支架的振动,降低了脚蹬支架因振动受损的概率,大大提升了骑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脚蹬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脚蹬支架的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脚蹬支架的后视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脚蹬支架的正视图。
图中,100、摩托车;10、车架组件;20、车身覆盖件;30、动力源;40、悬架组件;50、车轮组件;60、脚蹬支架;61、上悬臂;611、第三连接点;62、下悬臂;621、下悬臂本体;6212、第一连接点;6213、第二连接点;622、加强结构;6221、第一三角结构;6221a、第一三角架;6221b、第一加固杆;6222、第二三角结构;6222a、第二三角架;6222b、第二加固杆;63、支撑骨架;631、装饰件接口;64、减重孔;70、前脚蹬;80、装饰件;90、基准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100,该摩托车100包括车架组件10、车身覆盖件20、动力源30、悬架组件40、车轮组件50及脚蹬支架60。其中,动力源30被车架组件10支撑,车身覆盖件20连接于车架组件10上,悬架组件40连接至车架组件10上,车轮组件50通过悬架组件40连接至车架组件10上,脚蹬支架60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组件10上。
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脚蹬支架60包括上悬臂61及下悬臂62。上悬臂61的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10,下悬臂62的一端与上悬臂61连接,下悬臂62的另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10上。下悬臂62包括下悬臂本体621及加强结构622,加强结构622连接至下悬臂本体621的侧面。
如此,在加强结构622的作用下,下悬臂本体621的结构强度及刚度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使得脚蹬支架60整体的刚度得到提高,有效减弱了由动力源30传递给脚蹬支架60的振动,从而保证了脚蹬支架60的结构强度。
请参阅图1,定义摩托车100的纵向中心面为基准面90,上悬臂61与下悬臂62朝基准面90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大于上悬臂61与下悬臂62的重量之比。通过设置加强结构622,且上悬臂61与下悬臂62朝基准面90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大于上悬臂61与下悬臂62的重量之比,将上悬臂61进行轻量化处理,下悬臂62进行加强处理,提升刚度及强度。如此,通过对脚蹬支架60刚度提升、整体质量减轻,来有效的控制脚蹬支架60固有频率与动力源激励频率错开,从而防止共振产生,达到降低脚蹬支架60振动的目的;有效减弱了由动力源30传递给脚蹬支架60的振动,降低了脚蹬支架60因振动受损的概率,大大提升了骑乘的舒适性。
具体地,根据固有频率公式:其中,脚蹬支架60的刚度为K,脚蹬支架60的重量为m。脚蹬支架60的刚度K增大,脚蹬支架60的重量m减小,如此,由公式可知,增大了脚蹬支架60的固有频率n,从而使得脚蹬支架60的固有频率能够与动力源30的激励频率错开,避免现有结构中脚蹬支架60易与动力源30产生共振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起到降低振动的效果,避免脚蹬支架60因共振受损,提高使用寿命以及驾驶员的骑乘舒适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悬臂61的重量与下悬臂62的重量之比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0.7。通过将上悬臂61进行轻量化设置,从而减轻脚蹬支架60整体的重量,降低制造加工成本。同时,通过设置加强结构622,提升脚蹬支架60的刚度,从而有效控制脚蹬支架60固有频率与动力源激励频率错开,减弱了由动力源30传递给脚蹬支架60的振动。其中,上悬臂61的重量与下悬臂62的重量之比可以为0.55、0.6或者0.65。
请参阅图2,脚蹬支架60还开设有减重孔64,在一实施方式中,减重孔64开设于上悬臂61及下悬臂62的连接处。如此,在保证脚蹬支架60强度及刚度的同时,减重孔64的设置能够降低脚蹬支架60整体的重量,实现摩托车100的轻量化,并降低物料成本。
请参阅图2及图3,下悬臂本体62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点6212及第二连接点6213,上悬臂61远离下悬臂6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点611。脚蹬支架60通过第二连接点6213、第三连接点611与车架组件10连接,从而实现脚蹬支架60的固定连接。且在不同类型的摩托车100上,只要满足第二连接点6213及第三连接点611的相对位置相同,即可适配安装,从而提高脚蹬支架60的通用性。
摩托车100还包括前脚蹬70,前脚蹬70用于支撑驾驶者的脚部,可大大提高驾驶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前脚蹬70通过第一连接点6212与脚蹬支架60连接,具体而言,第一连接点6212设置为U型插槽结构,并垂直于下悬臂本体621所在的平面,前脚蹬70伸入U型插槽内,实现与第一连接点6212的连接。如此,便于前脚蹬70的安装,大大提高了前脚蹬70的安装强度,避免前脚蹬70脱落造成事故,保证了前脚蹬70的安装可靠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点6212也可不与下悬臂本体621所在平面垂直,只要能够实现前脚蹬70的安装即可。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点6212、第二连接点6213及第三连接点611在脚蹬支架60上呈三角设置。如此,脚蹬支架60受力的稳定性较高,能够有效保证脚蹬支架60的支撑强度。
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驾驶者脚部对前脚蹬70会施加一个压力,从而导致与前脚蹬70连接的整个下悬臂本体621受到较大的压力;对应地,上悬臂61则主要受到拉力作用。此时,在下悬臂62上设置加强结构622能够有效提高下悬臂本体621处的强度及刚度,防止下悬臂本体621受压断裂,延长了脚蹬支架60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摩托车100的使用成本。
同时,下悬臂本体621刚度的提高,能够降低动力源30传递至脚蹬支架60的振动,从而降低前脚蹬70的振动,避免振动过多传递至人体上,进而能够提高驾驶者的骑乘舒适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强结构622包括第一三角结构6221及第二三角结构6222。第一三角结构6221与第二三角结构6222均连接至下悬臂本体621上,且至少部分第二三角结构6222与第一三角结构6221连接。第一三角结构6221与第二三角结构6222可根据下悬臂本体621受力及布置空间需求合理布置,以满足不同的强度及刚度需求。
请参阅图2,第一三角结构6221靠近第一连接点6212设置并与第一连接点6212连接,第二三角结构6222靠近第二连接点6213设置并与第二连接点6213连接。第一连接点6212为受压的主要区域,故设置布局较为密集的第一三角结构6221,从而有效提高第一连接点6212附近的刚度及强度。第二连接点6213处所受压力较第一连接点6212小,故设置布局较为分散的第二三角结构6222,降低加工难度及加工成本。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三角结构6221包括多个第一三角架6221a,多个第一三角架6221a依次连接,且每个第一三角架6221a包括多条第一加固杆6221b,相邻两个第一三角架6221a共用一根第一加固杆6221b。如此,第一三角结构6221通过设置多条第一加固杆6221b,并通过多条第一加固杆6221b相互围成,或第一加固杆6221b与下悬臂本体621周侧结构围成多个第一三角架6221a。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下悬臂62的刚度,从而减弱由动力源30传递给脚蹬支架60的振动,在提高骑乘舒适性的同时,降低脚蹬支架60因振动受损的概率。
第一三角架6221a呈等边三角形设置。如此,受力更加均匀,能够进一步提高下悬臂本体621的刚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等边三角形不仅指规则的等边三角形,还可以是近似等边三角形的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2,第二三角结构6222包括多个第二三角架6222a,多个第二三角架6222a沿下悬臂本体621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每个第二三角架6222a包括多条第二加固杆6222b,相邻两个第二三角架6222a共用一根第二加固杆6222b。如此,第二三角结构6222通过设置多条第二加固杆6222b,并通过多条第二加固杆6222b相互围成,或第二加固杆6222b与下悬臂本体621周侧结构、第一加固杆6221b围成多个第二三角架6222a。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下悬臂62的刚度,从而减弱由动力源30传递给脚蹬支架60的振动,在提高骑乘舒适性的同时,降低脚蹬支架60因振动受损的概率。
第二三角架6222a呈锐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设置。由于第二连接点6213处所受压力较小,与第二连接点6213相连的第二三角架6222a的精度要求较低,第二加固杆6222b可直接延伸至第一加固杆6221b或减重孔64结构处。如此,即可满足刚度需求,进而降低加工难度及加工成本。而且,部分第一三角架6221a与第二三角架6222a相互连接,使得第一三角结构6221与第二三角结构6222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进一步提高下悬臂本体621的刚度。另一方面,第二加固杆6222b的数目较少,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脚蹬支架60的整体重量,满足轻量化需求。
为提高摩托车100整体的美观度,可将第一三角结构6221与第二三角结构6222均设置于脚蹬支架60靠近车架组件10的一侧。
由于下悬臂62通过设置第一三角结构6221及第二三角结构6222,减轻了脚蹬支架60所受的振动,保证了脚蹬支架60整体的结构强度,使得上悬臂61的刚度及强度要求降低,从而能够对上悬臂61的形状、结构进一步简化。例如,在保证上悬臂61基础强度的同时,可减少加强结构的设置,即上悬臂61区域内加固杆数目可相应减少。如此,上悬臂61的壁厚较为均匀,便于加工,而且能够降低上悬臂61的重量,降低成本。此外,也可通过降低上悬臂61区域面积等方式实现轻量化。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加强结构622还可以是相对下悬臂62表面突出的加强筋、矩形加强条、弧形加强条或者其他形状的加强条,只要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加强效果即可。
请参阅图4及图5,摩托车100还包括装饰件80,脚蹬支架60还包括支撑骨架63,支撑骨架63的两端分别与上悬臂61、下悬臂62连接,且支撑骨架63上设有装饰件接口631。其中,装饰件80通过装饰件接口631可拆卸地连接至支撑骨架63上。
装饰件80的大小、外观可任意选配,满足个性化需求,并且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后续对装饰件80进行更换或维护,进一步提高使用自由度。其中,装饰件80可通过螺丝或铆钉等方式与脚蹬支架60可拆卸连接,在此不过多限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装饰件80的材质为塑料或者钣金。如此,装饰件80的结构较为轻薄,重量较低,能够减轻摩托车100的重量,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脚蹬支架60则可采用ADC6或铝等材料压铸而成,从而保证脚蹬支架60的结构强度,并降低成本。
本申请通过设置加强结构622提高了脚蹬支架60的刚度,同时对于装饰件80及上悬臂61等结构的轻量化设置降低了脚蹬支架60的整体重量。根据固有频率公式:其中,脚蹬支架60的刚度为K,脚蹬支架60的重量为m。脚蹬支架60的刚度K增大,脚蹬支架60的重量m减小,如此,增大了脚蹬支架60的固有频率n,从而使得脚蹬支架60的固有频率能够与动力源30的激励频率错开,防止现有结构中脚蹬支架60易与动力源30产生共振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起到降低振动的效果,避免脚蹬支架60因共振受损,提高使用寿命以及驾驶员的骑乘舒适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架组件;
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连接于所述车架组件上;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被所述车架组件支撑;
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
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通过所述悬架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
脚蹬支架,所述脚蹬支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支架包括:
上悬臂,所述上悬臂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
下悬臂,所述下悬臂的一端与所述上悬臂连接,所述下悬臂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且所述下悬臂包括下悬臂本体及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连接至所述下悬臂本体的侧面;
其中,定义所述摩托车的纵向中心面为基准面,所述上悬臂与所述下悬臂朝所述基准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大于所述上悬臂与所述下悬臂的重量之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臂的重量与所述下悬臂的重量之比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
第一三角结构,所述第一三角结构连接至所述下悬臂本体上;
第二三角结构,所述第二三角结构连接至所述下悬臂本体上,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三角结构与所述第一三角结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前脚蹬,所述下悬臂本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点及第二连接点,所述前脚蹬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脚蹬支架连接,所述脚蹬支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车架组件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三角结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三角结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点设置并与所述第二连接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角结构包括多个第一三角架,多个所述第一三角架依次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三角架包括多条第一加固杆,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三角架共用一根所述第一加固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角架呈等边三角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角结构包括多个第二三角架,多个所述第二三角架沿所述下悬臂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二三角架包括多条第二加固杆,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三角架共用一根所述第二加固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角架呈锐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装饰件,所述脚蹬支架还包括:
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悬臂、所述下悬臂连接,且所述支撑骨架上设有装饰件接口;
其中,所述装饰件通过所述装饰件接口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支撑骨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的材质为塑料或者钣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42578.4U CN218907478U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摩托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42578.4U CN218907478U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摩托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07478U true CN218907478U (zh) | 2023-04-25 |
Family
ID=86041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342578.4U Active CN218907478U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07478U (zh) |
-
2022
- 2022-12-12 CN CN202223342578.4U patent/CN2189074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930234U (zh) | 一种后置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 | |
CN218907478U (zh) | 摩托车 | |
JPH0788128B2 (ja) | リアサスペンシヨンメンバ−支持構造 | |
CA2695934A1 (en) | Cowl top panel and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 |
CN211075876U (zh) | 一种列车立罩板 | |
CN208789800U (zh) | 备胎安装构造 | |
JPH0558956B2 (zh) | ||
CN108791515A (zh) | 汽车仪表板管梁总成的左端结构 | |
CN211642346U (zh) | 一体轻量化塑形三阶段约束后副车架 | |
CN110901763B (zh) | 一体轻量化塑形三阶段约束后副车架 | |
CN208682944U (zh) | 一种汽车仪表板管梁总成的左端结构 | |
JPH0585407A (ja)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 |
CN220448053U (zh) | 代步车用车架和代步车 | |
CN203681244U (zh) | 一种悬置支脚 | |
CN201792955U (zh) | 摩托车车架后部结构 | |
JPH0631062B2 (ja) | 跨座型車両用のフレ−ム構造 | |
CN205059191U (zh) | 高性能车用发动机左悬置组件 | |
CN209888754U (zh) | 一种轻量化结构的蹬车踏板 | |
CN2568527Y (zh) | 摩托车车架 | |
CN212473101U (zh) | 一种变速箱悬置结构 | |
CN208682621U (zh) | 一种汽车仪表板管梁总成及其管梁中管结构 | |
CN207526586U (zh) | 一种发动机前悬置组合支架 | |
CN221541226U (zh) | 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 | |
US20080277898A1 (en) | Reinforced motorcycle frame | |
CN203767001U (zh) | 脚蹬组件及摩托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