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1352U - 一种盖梁悬空支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盖梁悬空支模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61352U CN218861352U CN202223104689.1U CN202223104689U CN218861352U CN 218861352 U CN218861352 U CN 218861352U CN 202223104689 U CN202223104689 U CN 202223104689U CN 218861352 U CN218861352 U CN 2188613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batten layer
- batten
- battens
- bail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盖梁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包括:抱箍,用于紧固在墩柱外周侧;第一贝雷片,设置于抱箍上侧,沿盖梁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贝雷片,设置于抱箍上侧,沿盖梁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贝雷片与第一贝雷片分别位于墩柱两侧;木方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木方层、第二木方层和第三木方层,第一木方层搭设在第一贝雷片和第二贝雷片上;第一木方层、第二木方层和第三木方层均包括多个木方,第二木方层的木方与第一木方层的木方、第三木方层的木方分别呈夹角设置;每个第二木方层的木方与各第一木方层的木方之间均插设有木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搭设在地面上,降低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适用于任何地基,且方便拆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盖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盖梁悬空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盖梁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在桥墩上设置盖梁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
盖梁施工时多采用满堂支架法进行支模,满堂支架法是以地面为基础,以碗扣式钢管支架作为支撑体系,其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较高,需要对地基进行压实等操作,而在软土地基上,由于支模地基承载力不足,则不适采用满堂支架法对盖梁施工进行支模。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盖梁悬空支模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满堂支架法不适用于软土地基上盖梁施工的支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包括:
抱箍,所述抱箍用于紧固在盖梁下侧的墩柱外周侧;
第一贝雷片,所述第一贝雷片设置于所述抱箍的上侧,所述第一贝雷片沿盖梁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贝雷片,所述第二贝雷片设置于所述抱箍的上侧,所述第二贝雷片沿盖梁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贝雷片与所述第一贝雷片分别位于所述墩柱的两侧;
木方层,所述木方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木方层、第二木方层和第三木方层,所述第一木方层搭设在所述第一贝雷片和所述第二贝雷片上;所述第一木方层、所述第二木方层和所述第三木方层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木方,所述第二木方层的木方与所述第一木方层的木方、所述第三木方层的木方分别呈夹角设置;
每个所述第二木方层的木方与各所述第一木方层的木方之间均插设有木楔。
优选地,所述第一木方层的木方与所述第二木方层的木方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木方层的木方与所述第三木方层的木方平行设置。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木方层的木方与所述第一木方层的木方的连接处均插设有两根木楔,两根所述木楔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木方层的木方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三木方层上铺设有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贝雷片与所述第二贝雷片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贝雷片、所述第二贝雷片分别与所述墩柱相贴。
优选地,所述盖梁悬空支模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所述第一固定框架连接在所述第一贝雷片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贝雷片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框架连接在所述第一贝雷片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贝雷片的顶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贝雷片与所述第二贝雷片之间固定有对拉角筋。
优选地,所述抱箍包括两个抱箍板,两个所述抱箍板拼接形成与所述墩柱周向轮廓相适配的圆柱形空间,各所述抱箍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法兰,各所述抱箍板同一侧的所述连接法兰之间夹持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各所述抱箍板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法兰连接。
优选地,所述抱箍板包括第一端部加强板、中间加强板和第二端部加强板,所述中间加强板呈弧形,所述第一端部加强板与所述第二端部加强板分别固定于所述中间加强板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盖梁悬空支模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在抱箍上侧沿盖梁设置第一贝雷片和第二贝雷片,作为承重部件,并通过抱箍将包括第一贝雷片、第二贝雷片和木方层在内的整个支模结构悬空固定在盖梁下侧的墩柱上,不需要将支模结构搭设在地面上,降低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适用于任何地基。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贝雷片和第二贝雷片上侧搭设三层木方,木方之间插设木楔,在拆卸时,可通过拆除木楔松动木方、第一贝雷片、第二贝雷片、盖梁之间的连接,使得可直接抽出木方层的各个木方,自上而下依次拆卸木方层、第一贝雷片、第二贝雷片和抱箍等结构,避免先拆除抱箍造成整个支模结构沿墩柱下滑而造成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盖梁悬空支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抱箍的构造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抱箍的构造立面示意图;
图中,1、抱箍;11、抱箍板;111、第一端部加强板;1111、螺栓孔;112、中间加强板;113、第二端部加强板;12、连接法兰;13、加强肋;2、第一贝雷片;3、第二贝雷片;4、木方层;41、第一木方层;42、第二木方层;43、第三木方层;44、木楔;5、第一固定框架;6、第二固定框架;7、对拉角筋
10、盖梁;20、墩柱。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包括抱箍1、第一贝雷片2、第二贝雷片3和木方层4,其中,所述抱箍1用于紧固在盖梁10下侧的墩柱20外周侧;所述第一贝雷片2和第二贝雷片3均设置于所述抱箍1的上侧,所述第二贝雷片3与所述第一贝雷片2分别位于所述墩柱20的两侧;所述第一贝雷片2与第二贝雷片3均沿盖梁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贝雷片2和第二贝雷片3共同作为盖梁10的承重结构,支撑盖梁10;
所述木方层4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木方层41、第二木方层42和第三木方层43,所述第一木方层41、所述第二木方层42和所述第三木方层43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木方,所述第二木方层42的木方与所述第一木方层41的木方、所述第三木方层43的木方分别呈夹角设置,以提高木方层4搭设的整体稳定性;所述第一木方层41的各个木方搭设在所述第一贝雷片2和所述第二贝雷片3上;每个所述第二木方层42的木方与各所述第一木方层41的木方之间均插设有木楔44,第三木方层43的木方搭设在第二木方层42的木方上。
本实用新型在抱箍1上侧沿盖梁10设置第一贝雷片2和第二贝雷片3,作为承重部件,并通过抱箍1将包括第一贝雷片2、第二贝雷片3和木方层4在内的整个支模结构悬空固定在盖梁10下侧的墩柱20上,不需要将支模结构搭设在地面上,降低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适用于任何地基。且本实用新型的支模结构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且可适用于狭窄空间内。
并且,在第一贝雷片2和第二贝雷片3上侧搭设三层木方,木方之间插设木楔44,在拆卸时,可通过拆除木楔44松动木方层4、第一贝雷片2、第二贝雷片3、盖梁10之间的连接,使得可直接抽出木方层4的各个木方,自上而下依次拆卸木方层4、第一贝雷片2、第二贝雷片3和抱箍1等结构,提高施工效率。若只设置一层木方,则木方上侧受到上方盖梁10的载荷作用,木方下侧受到抱箍1、贝雷片的支撑作用,木方被仅仅夹持在盖梁10与贝雷片之间,则无法抽动木方,拆卸时只能先拆卸抱箍1,而先拆卸抱箍1将易导致整个支模结构沿墩柱20下滑,易造成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拆除木楔44,使得第三木方层43与盖梁10之间具有间隙,方便抽出各个木方,则可以自上而下依次拆除木方层4、贝雷片,最后拆除抱箍1。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木方层41、第二木方层42和第三木方层43分别设置有多根木方,同一层内的各根木方平行设置,同一层内的相邻木方的间距为20cm,单个木方的厚度为10cm,宽度为5cm。所述第一木方层41的木方与所述第二木方层42的木方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木方层41的木方与所述第三木方层43的木方平行设置,方便木方层4的搭建,提高木方层4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二木方层42的木方与所述第一木方层41的木方的连接处均插设有两根木楔44,两根所述木楔44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木方层42的木方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木楔44可填充第二木方层42与第一木方层41的间隙,第二木方层42将第三木方层43顶起,使得第三木方层43支撑盖梁10。而拆除木楔44,则使得第三木方层43与盖梁10之间具有间隙,方便拆除木方层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木方层43上铺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可作为施工人员的操作平台。支撑板为胶合木模板,支撑板的厚度为18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贝雷片2与所述第二贝雷片3平行设置,提高第一贝雷片2和第二贝雷片3的受力均衡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贝雷片2、所述第二贝雷片3分别与所述墩柱20相贴,避免第一贝雷片2、第二贝雷片3向墩柱20一侧倾倒。
进一步地,所述盖梁10悬空支模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框架5和第二固定框架6,所述第一固定框架5连接在所述第一贝雷片2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贝雷片3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框架6连接在所述第一贝雷片2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贝雷片3的顶部之间。第一固定框架5、第二固定框架6可将第一贝雷片2与第二贝雷片3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第一贝雷片2与第二贝雷片3的支撑稳定性,避免第一贝雷片2、第二贝雷片3侧倾。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贝雷片2与所述第二贝雷片3之间固定有对拉角筋7,进一步避免第一贝雷片2、第二贝雷片3侧倾。对拉角筋7的一端连接第一贝雷片2的顶部,则另一端连接第二贝雷片3的底部;对拉角筋7的一端连接第一贝雷片2的底部,则另一端连接第二贝雷片3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抱箍1包括两个抱箍板11,两个所述抱箍板11拼接形成与所述墩柱20周向轮廓相适配的圆柱形空间,各所述抱箍板11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法兰12,各所述抱箍板11同一侧的所述连接法兰12之间夹持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各所述抱箍板11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法兰12连接。采用拼接形式的抱箍1,结合连接法兰12的可拆连接,方便抱箍1的紧固与拆卸。并且,连接板的设置可增强抱箍1的整体强度,有利于支撑第一贝雷片2和第二贝雷片3。
本实施例中,所述抱箍板11包括第一端部加强板111、中间加强板112和第二端部加强板113,所述中间加强板112呈弧形,所述第一端部加强板111与所述第二端部加强板113分别固定于所述中间加强板112的两端。第一端部加强板111和第二端部加强板113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法兰12。两个中间加强板112可拼接为中空的圆柱体,与墩柱20的周向轮廓相适配,两个中间加强板112合围在墩柱20的外周侧,方便安装。第一端部加强板111、第二端部加强板113、连接法兰12与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螺栓孔1111,第一端部加强板111、连接法兰12与连接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第二端部加强板113、连接法兰12与连接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抱箍板11还包括多根加强肋13,加强肋13的一侧与中间加强板112固定,加强肋13的另一侧与第一端部加强板111或第二端部加强板113固定。
可选地,抱箍板11、连接板的材质均为Q235-A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安装时,先通过螺栓紧固件将抱箍1固定在墩柱20的外周侧,在抱箍1上侧搭设第一贝雷片2和第二贝雷片3,并适用第一固定框架5、第二固定框架6、对拉角筋7将第一贝雷片2和第二贝雷片3连接为一个整体。在第一贝雷片2与第二贝雷片3上搭设木方层4,在第一木方层41与第二木方层42之间插入木楔44,在第三木方层43上搭设支撑板。
拆除时,先拆除木楔44,松动第一木方层41与第二木方层42,拆除支撑板,抽出木方;然后拆除第一固定框架5、第二固定框架6,拆除第一贝雷片2与第二贝雷片3;最后拆除抱箍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抱箍,所述抱箍用于紧固在盖梁下侧的墩柱外周侧;
第一贝雷片,所述第一贝雷片设置于所述抱箍的上侧,所述第一贝雷片沿盖梁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贝雷片,所述第二贝雷片设置于所述抱箍的上侧,所述第二贝雷片沿盖梁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贝雷片与所述第一贝雷片分别位于所述墩柱的两侧;
木方层,所述木方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木方层、第二木方层和第三木方层,所述第一木方层搭设在所述第一贝雷片和所述第二贝雷片上;所述第一木方层、所述第二木方层和所述第三木方层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木方,所述第二木方层的木方与所述第一木方层的木方、所述第三木方层的木方分别呈夹角设置;
每个所述第二木方层的木方与各所述第一木方层的木方之间均插设有木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木方层的木方与所述第二木方层的木方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木方层的木方与所述第三木方层的木方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木方层的木方与所述第一木方层的木方的连接处均插设有两根木楔,两根所述木楔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木方层的木方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木方层上铺设有支撑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贝雷片与所述第二贝雷片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贝雷片、所述第二贝雷片分别与所述墩柱相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悬空支模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所述第一固定框架连接在所述第一贝雷片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贝雷片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框架连接在所述第一贝雷片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贝雷片的顶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贝雷片与所述第二贝雷片之间固定有对拉角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包括两个抱箍板,两个所述抱箍板拼接形成与所述墩柱周向轮廓相适配的圆柱形空间,各所述抱箍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法兰,各所述抱箍板同一侧的所述连接法兰之间夹持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各所述抱箍板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法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梁悬空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板包括第一端部加强板、中间加强板和第二端部加强板,所述中间加强板呈弧形,所述第一端部加强板与所述第二端部加强板分别固定于所述中间加强板的两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04689.1U CN218861352U (zh) | 2022-11-17 | 2022-11-17 | 一种盖梁悬空支模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04689.1U CN218861352U (zh) | 2022-11-17 | 2022-11-17 | 一种盖梁悬空支模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61352U true CN218861352U (zh) | 2023-04-14 |
Family
ID=87365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04689.1U Active CN218861352U (zh) | 2022-11-17 | 2022-11-17 | 一种盖梁悬空支模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61352U (zh) |
-
2022
- 2022-11-17 CN CN202223104689.1U patent/CN21886135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12008B (zh) | 单边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369053U (zh) | 一种钢筋桁架板跨框架结构端支撑节点结构 | |
CN113202185B (zh) | 一种节能建筑钢结构体系及其安装工艺 | |
CN218861352U (zh) | 一种盖梁悬空支模结构 | |
CN111155759A (zh) | 一种新型单元桁架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289068U (zh) | 电梯井道提升平台 | |
CN212002169U (zh) | 一种剪力墙高处混凝土悬挑结构支模平台 | |
CN115387234A (zh) | 一种超高菱形塔墩下横梁的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14033785U (zh) | 一种单侧模板支撑系统 | |
CN213268892U (zh) | 一种套管柱支撑后浇带连接结构 | |
CN115162171A (zh) | 一种悬索桥钢拉杆锚固系统的分段安装方法及安装系统 | |
CN210482635U (zh) | 一种隔震支座下部的混凝土支柱加强结构 | |
CN113684766A (zh) | 一种用于桥梁主塔牛腿的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952765A (zh) | 一种剪力墙高处混凝土悬挑结构支模平台及其组装方法 | |
CN210658059U (zh) | 一种桥梁零号段支架 | |
CN214939283U (zh) | 一种墩身模板安全防护操作平台 | |
CN217326456U (zh) | 桩孔冠梁的模板支撑结构 | |
CN111042508A (zh) | 一种高空超长悬挑支撑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9604170U (zh) | 一种用于桥梁二次张拉的工作平台 | |
CN220267201U (zh) | 一种用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组合式快周转支撑结构 | |
CN219491714U (zh) | 一种外倾现浇混凝土圆柱硬支软拉施工结构 | |
CN213268589U (zh) | 一种增强框架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 |
CN204780601U (zh) | 钢筋节段拼装胎架 | |
CN219993240U (zh) | 一种施工电梯基础侧向回顶装置 | |
CN216920023U (zh) | 一种用于大悬臂盖梁施工的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