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4387U - 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4387U
CN218834387U CN202222838590.8U CN202222838590U CN218834387U CN 218834387 U CN218834387 U CN 218834387U CN 202222838590 U CN202222838590 U CN 202222838590U CN 218834387 U CN218834387 U CN 218834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feeding
track
translation
driv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385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久通
陈妮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nck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lanck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nck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lanck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385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4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4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4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包括若干投料机构,每一投料机构包括平移驱动机构以及间隔地设置在平移驱动机构上的若干投料单元,每一投料单元包括设置在平移驱动机构上的备料模块、设置在备料模块一侧上的定量输出模块以及设置在备料模块另一侧上的升降投料模块,供平移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若干投料单元在其上来回活动,原料储备在备料模块内,定量输出模块将原料从备料模块定量输送到升降投料模块,通过升降投料模块将原料输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通过平移驱动机构与投料单元之间的配合与备料模块、定量输出模块以及升降投料模块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高效地定量投放原料,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制作效率。

Description

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妆品行业中,产品开发通常需要通过打样装置进行试验性质的小批量制作,从而制作出小批量产品进行初步的理化评估和稳定性试验。
现有的打样装置通常包括容料罐及搅拌装置,采用搅拌装置对混合在容料罐内的几种流体原料进行搅拌。现有的打样装置的配料采用人工投放,但人工投放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该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能实现高效地定量投放原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包括若干投料机构,每一投料机构包括平移驱动机构以及间隔地设置在平移驱动机构上的若干投料单元,每一投料单元包括设置在平移驱动机构上的备料模块、设置在备料模块一侧上的定量输出模块以及设置在备料模块另一侧上的升降投料模块,供平移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若干投料单元在其上来回活动,原料储备在备料模块内,定量输出模块将原料从备料模块定量输送到升降投料模块,通过升降投料模块将原料输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包括平移轨道、可滑动地安装在平移轨道上的托载轨道以及可滑动地安装在托载轨道上的输送座,所述平移轨道在其中段形成有供托载轨道可滑动安装的第一轨道槽、在一侧设有用以驱动托载轨道在平移轨道上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在其另一侧上设有用以驱动输送座随同托载轨道的滑动而同步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托载轨道在其顶端形成有供输送座可滑动安装的第二轨道槽以及在其底端设有与第一轨道槽对应安装的第一滑块;所述输送座在其顶端上等间隔地安装有所述的若干投料单元以及在其底端上设有与第二轨道槽对应安装的第二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平移轨道两端的两件轴承座、穿设在两件轴承座之间的第一丝杆以及设置在一轴承座外侧的用以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丝杆上设有随转动第一丝杆转动而滑动的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顶端与托载轨道连接,使第一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托载轨道在平移轨道上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件夹带座、两件转动轮、传动带以及第二连接块,所述两件夹带座固设在平移轨道的中部,两件转动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托载轨道两端上;所述传动带的两端带头分别固定在两件夹带座上,传动带的两端带身套设在两件转动轮上;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底端固定在传动带的中段上,第二连接块的顶端与输送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备料模块包括备料仓以及盖体,所述备料仓内形成有储备原料的备料腔,所述盖体盖设在备料仓的顶端上,用以封闭备料腔的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盖体的一端上穿设有液位传感器,用以感应备料腔内的原料量;所述盖体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入料口以及用以开关入料口的推盖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定量输出模块包括安装壳、称重传感器与蠕动泵以及投料主控件,所述安装壳安装在备料仓远离升降投料模块的一侧上,所述蠕动泵安装在备料仓的底端上,所述蠕动泵上设有连通备料腔底端与升降投料模块的输液管,所述蠕动泵与平移驱动机构的输送座之间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投料主控件安装在安装壳内,用以控制原料从备料仓的定量输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投料模块包括固定在备料仓上的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三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第三驱动机构上的投料枪,所述投料枪与蠕动泵的输液管连通,供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投料枪升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通过平移驱动机构与投料单元之间的配合与备料模块、定量输出模块以及升降投料模块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高效地定量投放原料,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式同步配料搅拌打样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自动式同步配料搅拌打样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机台的示意图。
图4为投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投料单元的示意图。
图6为投料单元的分解图。
图7为平移驱动机构的第一视角图。
图8为平移驱动机构的第二视角图。
图9为拌料单元的示意图。
图10为拌料单元的分解图。
图11为供料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一种自动式同步配料搅拌打样装置,包括机台10、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以及拌料机构30,所述机台10在其顶端设有安装面11以及在其内形成有安装腔12,所述安装面11上等间隔地形成有供若干投料区111,每一投料区111设有投料侧101与送料侧102,投料侧101上开设有一连通安装腔12的投料口103;
结合参阅图4、图5及图6,所述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包括若干投料机构20,每一投料机构20对应地安装在一投料区111上,其包括呈纵向地安装在送料侧102上的平移驱动机构21以及间隔地设置在平移驱动机构21上的若干投料单元22,每一投料单元22包括设置在平移驱动机构21上的备料模块221、设置在备料模块221朝向送料侧102一侧上的定量输出模块222以及设置在备料模块221朝向投料侧101一侧上的升降投料模块223,供平移驱动机构21能够驱动若干投料单元22在送料侧102上来回活动,使每一投料单元22的升降投料模块223均能够对应地移动到投料口103的上方,升降投料模块223的投料枪2233相对于投料口103升降;
结合参阅图9、图10,所述拌料机构30安装在安装腔12内,其包括横向地安装在安装腔12内的侧移驱动机构31以及设置在侧移驱动机构31上的拌料单元32;所述拌料单元32包括基座321、封盖模块322、搅拌模块323、立向驱动模块324、桶体承载模块325及装料桶326,所述基座321立向地设置在侧移驱动机构31上,基座321的顶端水平地设有延伸板327,所述延伸板327的下方设有所述封盖模块322,封盖模块322的两端分别为搅拌端301及进料端302;所述搅拌端301与基座321之间安装有所述搅拌模块323,搅拌模块323包括安装在基座321顶端的搅拌电机3231、可转动地安装在搅拌端301上的搅拌轴3232及设置在搅拌电机3231的输出轴与搅拌轴3232之间的传动机构3233,供搅拌电机3231的输出轴转动,传动机构3233带动搅拌轴3232在搅拌端301上转动;所述进料端302上开设有进料口303以及设有用以开关进料口303的翻盖机构304,所述延伸板327上开设有与进料口303垂直对应的穿入口305;所述立向驱动模块324安装在基座321上,所述桶体承载模块325设置在立向驱动模块324上,所述装料桶326可拆装地设置在桶体承载模块325上,供侧移驱动机构31驱动拌料单元32在安装腔12内横向移动,并对应地移动到任一投料区111的下方时,该投料区111的投料口103与穿入口305、进料口303呈一直线对应,所述立向驱动模块324驱动桶体承载模块325上升,装料桶326抵贴封盖模块322,使搅拌模块323的搅拌轴3232伸入到装料桶326内,在搅拌模块323对装料桶326内的原料进行搅拌的同时,能够随翻盖机构304的开启,升降投料模块223的投料枪2233在依次穿过投料口103、穿入口305与进料口303后,穿入到装料桶326内,同步地补充或添加新的原料。
进一步的,参阅图1、图11,所述自动式同步配料搅拌打样装置,还包括供料机构40,所述供料机构40设置在机台10的一侧,对应地对一投料区111的投料机构20供料。
所述机台10在安装面11上架设有安装框架13,所述供料机构40包括固定架41、若干储料单元42及若干送料单元43,所述固定架41立设在机台10的一侧,若干储料单元42设置在固定架41与机台10之间,每一送料单元43的进料端302固定在固定架41上,并对应地与一储料单元42连接,每一送料单元43的出料端固定在安装框架13上,以供所对应的投料机构20,在平移驱动机构21未驱动时,每一送料单元43的出料端对应地设置在一投料单元22的上方,以便于投料单元22开启其入料口2214后,所述送料单元43能直接将物料从储料单元42输送到投料单元22的备料模块221内。
进一步的,参阅图7、图8,所述平移驱动机构21包括平移轨道211、可滑动地安装在平移轨道211上的托载轨道212以及可滑动地安装在托载轨道212上的输送座213,所述平移轨道211在其中段形成有供托载轨道212可滑动安装的第一轨道槽2111、在一侧设有用以驱动托载轨道212在平移轨道211上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112以及在其另一侧上设有用以驱动输送座213随同托载轨道212的滑动而同步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2113;所述托载轨道212在其顶端形成有供输送座213可滑动安装的第二轨道槽2121以及在其底端设有与第一轨道槽2111对应安装的第一滑块2122;所述输送座213在其顶端上等间隔地安装有所述的若干投料单元22以及在其底端上设有与第二轨道槽2121对应安装的第二滑块2131。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112包括相对设置在平移轨道211两端的两件轴承座51、穿设在两件轴承座51之间的第一丝杆52以及设置在一轴承座51外侧的用以驱动第一丝杆52转动的第一电机53,所述第一丝杆52上设有随转动第一丝杆52转动而滑动的第一连接块54,所述第一连接块54的顶端与托载轨道212连接,使第一驱动机构2112能够带动托载轨道212在平移轨道211上滑动。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113包括两件夹带座61、两件转动轮62、传动带63以及第二连接块64,所述两件夹带座61固设在平移轨道211的中部,两件转动轮62可转动地设置在托载轨道212两端上;所述传动带63的两端带头分别固定在两件夹带座61上,传动带63的两端带身套设在两件转动轮62上;所述第二连接块64的底端固定在传动带63的中段上,第二连接块64的顶端与输送座213连接,从而在第一驱动机构2112驱动托载轨道212在平移轨道211上滑动时,输送座213随同托载轨道212的滑动而同步地在托载轨道212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备料模块221包括备料仓2211以及盖体2212,所述备料仓2211内形成有储备原料的备料腔,所述盖体2212盖设在备料仓2211的顶端上,用以封闭备料腔的腔口;所述盖体2212的一端上穿设有液位传感器2213,用以感应备料腔内的原料量;所述盖体2212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入料口2214以及用以开关入料口2214的推盖机构2215,供在推盖机构2215开启入料口2214后,与供料机构40对应的投料机构20中,能通过供料机构40自动送料到备料腔内,而其余的投料机构20,通过人工送料到备料腔内。
进一步的,参阅图6,所述定量输出模块222包括安装壳2221、称重传感器2222与蠕动泵2223以及投料主控件,所述安装壳2221安装在备料仓2211朝向送料侧102的一侧上,所述蠕动泵2223安装在备料仓2211的底端上,所述蠕动泵2223上设有连通备料腔底端与升降投料模块223的输液管2225,所述蠕动泵2223与平移驱动机构21的输送座213之间设有称重传感器2222;所述投料主控件安装在安装壳2221内,并分别与液位传感器2213、蠕动泵2223及称重传感器2222电性连接,用以控制原料从备料仓2211的定量输出。
所述备料仓2211上可安装加热板,并在加热板上安装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与投料主控件电性连接,通过加热板对储备在其内部的原料进行保温或加热;所述投料主控件对温度进行监控。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投料模块223包括固定在备料仓2211朝向投料侧101一侧上的安装架2231、设置在安装架2231上第三驱动机构2232以及设置在第三驱动机构2232上的投料枪2233,所述投料枪2233与蠕动泵2223的输液管2225连通,供第三驱动机构2232驱动投料枪2233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式同步配料搅拌打样装置,还包括主控中枢70及安装在主控中枢70上的控制面板71,所述主控中枢70安装在机台10的安装面11上,主控中枢70分别与每一投料机构20、拌料机构30及供料机构40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面板71控制投料机构20、拌料机构30与供料机构40的运作。
可以理解的,所述自动式同步配料搅拌打样装置的配料搅拌打样方法,如下:在制作少量原料即可制作的产品时,仅需启用与供料机构40对应的投料机构20,供料机构40可自动化地对该投料机构20的投料单元22供料,拌料机构30的侧移驱动机构31则驱动拌料单元32停留在安装腔12内的与该投料机构20对应的位置,以及以控制面板71控制该投料机构20的若干投料单元22投料次序即可;随后,立向驱动模块324驱动桶体承载模块325上升,装料桶326抵贴封盖模块322,使搅拌模块323的搅拌轴3232伸入到装料桶326内,在搅拌模块323对装料桶326内的原料进行搅拌的同时,平移驱动机构21能够驱动若干投料单元22在送料侧102上来回活动,使每一投料单元22的升降投料模块223均能够对应地移动到投料口103的上方,能够随翻盖机构304的开启,升降投料模块223的投料枪2233在依次穿过投料口103、穿入口305与进料口303后,穿入到装料桶326内,同步地补充或添加新的原料,从而自动化地完成产品的制作;
在制作需要多种原料制作的产品时,则启动多组投料机构20,与供料机构40对应的投料机构20用以投放使用较多的原料,其余的投料机构20则用以投放使用较少的原料,并以控制面板71控制多组投料机构20的若干投料单元22投料次序即可;随后,拌料机构30的侧移驱动机构31驱动拌料单元32在安装腔12内滑动,从而移动到待投放原料的投料机构20的对应位置,从而在搅拌的同时,依次地补充或添加新的原料,从而完成产品的制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通过平移驱动机构21与投料单元22之间的配合与备料模块221、定量输出模块222以及升降投料模块223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高效地定量投放原料,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制作效率。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投料机构(20),每一投料机构(20)包括平移驱动机构(21)以及间隔地设置在平移驱动机构(21)上的若干投料单元(22),每一投料单元(22)包括设置在平移驱动机构(21)上的备料模块(221)、设置在备料模块(221)一侧上的定量输出模块(222)以及设置在备料模块(221)另一侧上的升降投料模块(223),供平移驱动机构(21)能够驱动若干投料单元(22)在其上来回活动,原料储备在备料模块(221)内,定量输出模块(222)将原料从备料模块(221)定量输送到升降投料模块(223),通过升降投料模块(223)将原料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驱动机构(21)包括平移轨道(211)、可滑动地安装在平移轨道(211)上的托载轨道(212)以及可滑动地安装在托载轨道(212)上的输送座(213),所述平移轨道(211)在其中段形成有供托载轨道(212)可滑动安装的第一轨道槽(2111)、在一侧设有用以驱动托载轨道(212)在平移轨道(211)上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112)以及在其另一侧上设有用以驱动输送座(213)随同托载轨道(212)的滑动而同步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2113);所述托载轨道(212)在其顶端形成有供输送座(213)可滑动安装的第二轨道槽(2121)以及在其底端设有与第一轨道槽(2111)对应安装的第一滑块(2122);所述输送座(213)在其顶端上等间隔地安装有所述的若干投料单元(22)以及在其底端上设有与第二轨道槽(2121)对应安装的第二滑块(2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112)包括相对设置在平移轨道(211)两端的两件轴承座(51)、穿设在两件轴承座(51)之间的第一丝杆(52)以及设置在一轴承座(51)外侧的用以驱动第一丝杆(52)转动的第一电机(53),所述第一丝杆(52)上设有随转动第一丝杆(52)转动而滑动的第一连接块(54),所述第一连接块(54)的顶端与托载轨道(212)连接,使第一驱动机构(2112)能够带动托载轨道(212)在平移轨道(211)上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113)包括两件夹带座(61)、两件转动轮(62)、传动带(63)以及第二连接块(64),所述两件夹带座(61)固设在平移轨道(211)的中部,两件转动轮(62)可转动地设置在托载轨道(212)两端上;所述传动带(63)的两端带头分别固定在两件夹带座(61)上,传动带(63)的两端带身套设在两件转动轮(62)上;所述第二连接块(64)的底端固定在传动带(63)的中段上,第二连接块(64)的顶端与输送座(2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料模块(221)包括备料仓(2211)以及盖体(2212),所述备料仓(2211)内形成有储备原料的备料腔,所述盖体(2212)盖设在备料仓(2211)的顶端上,用以封闭备料腔的腔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212)的一端上穿设有液位传感器(2213),用以感应备料腔内的原料量;所述盖体(2212)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入料口(2214)以及用以开关入料口(2214)的推盖机构(221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输出模块(222)包括安装壳(2221)、称重传感器(2222)与蠕动泵(2223)以及投料主控件,所述安装壳(2221)安装在备料仓(2211)远离升降投料模块(223)的一侧上,所述蠕动泵(2223)安装在备料仓(2211)的底端上,所述蠕动泵(2223)上设有连通备料腔底端与升降投料模块(223)的输液管(2225),所述蠕动泵(2223)与平移驱动机构(21)的输送座(213)之间设有称重传感器(2222);所述投料主控件安装在安装壳(2221)内,用以控制原料从备料仓(2211)的定量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投料模块223包括固定在备料仓(2211)上的安装架(2231)、设置在安装架(2231)上第三驱动机构(2232)以及设置在第三驱动机构(2232)上的投料枪(2233),所述投料枪(2233)与蠕动泵(2223)的输液管(2225)连通,供第三驱动机构(2232)驱动投料枪(2233)升降。
CN202222838590.8U 2022-10-26 2022-10-26 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 Active CN218834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8590.8U CN218834387U (zh) 2022-10-26 2022-10-26 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8590.8U CN218834387U (zh) 2022-10-26 2022-10-26 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4387U true CN218834387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8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38590.8U Active CN218834387U (zh) 2022-10-26 2022-10-26 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43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34387U (zh) 实验室智能化配料装置
CN106217630B (zh) 炫彩布料装置
CN111924145B (zh) 一种观赏鱼饲料灌装设备
CN209093365U (zh) 一种电加热反应釜
CN115518543A (zh) 用于化妆品生产的智能化打样设备
CN216910182U (zh) 一种固体发酵配料系统
CN217725418U (zh) 一种饲料添加剂的预混料用称重计量设备
CN210544949U (zh) 一种环氧树脂自动配料装置
CN214780705U (zh) 一种含原花青素的葡萄籽油定量下料装置
CN206106076U (zh) 炫彩布料装置
CN114919810A (zh) 一种参茯安神合剂加工用灌装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10303426U (zh) 一种环氧树脂自动配料搅拌系统
CN113816321A (zh) 一种面霜加工用混合灌装装置
CN219859534U (zh) 预焙阳极在线炭碗自动填充供料装备
CN206008557U (zh) 一种自动配料装置
CN220940554U (zh) 一种金属粉末涂料金属颜料加料输送装置
CN208018565U (zh) 一种药用胶囊生产用配料桶
CN112141983A (zh) 一种自动灌装系统
CN111357784A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口袋小面包生产用混料装置
CN218393507U (zh) 一种蔗汁用粘稠辅料自动下料装置
CN215558892U (zh) 大灌装量质量流量计量灌装系统
CN219836384U (zh) 一种自动配胶机
CN116422218B (zh) 钢纤维增强型浇注材料及其配料方法
CN210885246U (zh) 一种新型定量灌装机
CN218929884U (zh) 一种饮料充填机用的液位控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100, No. 9, compound 8, Nanyun fifth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elf compiled No. 2 plant of building 4)

Patentee after: PLANCK INDUSTR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first floor of the production building in the park, No. 6, Caifeng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510,670

Patentee before: PLANCK INDUSTRIES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