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3147U - 空气按摩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按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3147U
CN218833147U CN202222071700.2U CN202222071700U CN218833147U CN 218833147 U CN218833147 U CN 218833147U CN 202222071700 U CN202222071700 U CN 202222071700U CN 218833147 U CN218833147 U CN 218833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attachment
air
user
leg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717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弘田利光
河本实
仓田阳介
小川进
吉川元彬
児岛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268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2177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268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2177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3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3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穿脱的工夫的空气按摩装置。空气按摩装置(1)具备穿戴于使用者(U1)的右腿(900R)或左腿(900L)的附件(10)。附件(10)具备穿戴于使用者(U1)的小腿部(910)的小腿部用附件(11)、以及穿戴于使用者(U1)的脚的脚用附件(13)。小腿部用附件(11)具有腿带部(21)和内置于腿带部(21)的气囊。腿带部(21)由外布和内布形成为袋状并卷绕于小腿部(910)。脚用附件(13)和腿带部(21)卷绕成筒状而成的小腿部用附件(11)形成靴子形状。在腿带部(21)中的覆盖使用者(U1)的腿肚的部位设有沿着使用者(U1)的腿肚配置的支柱部件(70)。

Description

空气按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气按摩装置。更详细而言,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对腿进行按摩的空气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第2017-169973号)公开一种穿戴于使用者的腿(大腿部和小腿部)来进行腿的按摩的空气按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期望减少穿脱的工夫。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穿脱的工夫的空气按摩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1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具备穿戴于使用者的右腿或左腿的附件。所述附件具备穿戴于所述使用者的小腿部的小腿部用附件、以及穿戴于所述使用者的脚的脚用附件。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具有腿带部和内置于所述腿带部的气囊。所述腿带部由外布和内布形成为袋状并卷绕于所述小腿部。所述脚用附件和所述腿带部卷绕成筒状而成的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形成靴子形状。在所述腿带部中的覆盖所述使用者的腿肚的部位设有沿着所述使用者的腿肚配置的支柱部件。
在第2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1方案,所述支柱部件设于自所述使用者的脚后跟至膝下的范围内。
在第3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1或第2方案,所述支柱部件的靠所述内布侧的面包括向后凸出的曲面部分。
在第4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1或第2方案,在所述支柱部件的下部设有用于避免与所述使用者的脚后跟发生干扰的凹部。
在第5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1或第2方案,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和所述脚用附件在所述使用者的所述脚的脚后跟侧连结。
在第6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1或第2方案,在所述支柱部件安装有用于进行与按摩有关的操作的操作器。所述操作器在所述外布的表面暴露。
在第7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6方案,所述操作器的上部形成为越靠上侧厚度变得越薄的尖细的形状。
在第8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6方案,所述操作器配置于所述腿带部中的覆盖所述使用者的腿肚的部位的内侧。
在第9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1方案,所述附件包括穿戴于所述使用者的右腿的右腿用附件和穿戴于所述使用者的左腿的左腿用附件。在所述右腿用附件和所述左腿用附件中,在设有所述操作器的所述附件的所述支柱部件设有向所述气囊送入空气的气泵。在所述右腿用附件和所述左腿用附件中,设有所述气泵的所述附件和未设有所述气泵的所述附件经由自所述气泵被供给空气的空气软管而连接。
在第10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9方案,在所述操作器的框体设有供所述空气软管连接的连接器。
在第11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10方案,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操作器的框体的下表面,所述空气软管自下侧连接于所述连接器。
在第12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1或第2方案,所述附件还具备穿戴于所述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大腿部用附件。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具有:作为所述腿带部的第1腿带部;以及作为所述气囊的第1气囊。所述第1腿带部由作为所述外布的第1外布和作为所述内布的第1内布形成为袋状。所述大腿部用附件具有第2腿带部、第2气囊、第1连结部和第2连结部。所述第2腿带部由第2外布和第2内布形成为袋状,并卷绕于所述大腿部。所述第2气囊内置于所述第2腿带部。所述第1连结部将所述第2腿带部的第1端部和第2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通过将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连结从而使所述第2腿带部形成为筒状。所述第2连结部通过在基于所述第1连结部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下将所述第2腿带部的所述第1端部的局部和所述第2端部的局部连结,从而使所述第2腿带部的局部形成为环状。被卷绕成筒状的所述第1腿带部比利用所述第2连结部而形成为环状的所述第2腿带部的环状部分小。在将所述第2腿带部配置于被卷绕成筒状的所述第1腿带部的外周的状态下,被卷绕成筒状的所述第1腿带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形成为环状的所述第2腿带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
在第13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12方案,还具备连结带。所述连结带将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和所述大腿部用附件连结成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和所述大腿部用附件能够相对地移动。所述脚用附件和所述第1腿带部卷绕成筒状而成的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形成靴子形状。从所述使用者的所述脚和所述小腿部插入到形成所述靴子形状的所述脚用附件和所述小腿部用附件的状态起,使配置于所述小腿部用附件的外周的所述大腿部用附件向所述大腿部移动,由此,将所述大腿部用附件穿戴于大腿部。从所述脚和所述小腿部插入到形成所述靴子形状的所述脚用附件和所述小腿部用附件且将所述大腿部用附件穿戴到所述大腿部的状态起,使所述大腿部用附件向所述小腿部移动,由此,将所述大腿部用附件配置于所述小腿部用附件的外周。
在第14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12方案,在所述第2腿带部中的覆盖所述使用者的所述大腿部的部位内置有加强构件。
在第15方案的空气按摩装置中,根据第12方案,所述第2连结部由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形成。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穿脱的工夫的空气按摩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侧观察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按摩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从后侧观察到的上述空气按摩装置的外观图。
图3是上述空气按摩装置所具备的右腿用附件的展开图。
图4是内置于上述空气按摩装置所具备的小腿部用附件的气囊的俯视图。
图5是上述空气按摩装置所具备的脚用附件所内置的气囊的俯视图。
图6是从后侧观察到的上述空气按摩装置所具备的支柱部件和操作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从前侧观察到的上述空气按摩装置所具备的支柱部件和操作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上述空气按摩装置的概略的功能框图。
图9是从前侧观察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按摩装置的外观图。
图10是从后侧观察到的上述空气按摩装置的外观图。
图11是上述空气按摩装置所具备的右腿用附件的展开图。
图12是上述空气按摩装置所具备的左腿用附件的展开图。
图13是从前侧观察到的上述空气按摩装置的收纳状态的图。
图14是从上侧观察到的上述空气按摩装置的收纳状态的图。
图15是内置于上述空气按摩装置所具备的小腿部用附件的气囊的俯视图。
图16是内置于上述空气按摩装置所具备的大腿部用附件的气囊的俯视图。
图17是内置于上述空气按摩装置所具备的脚用附件的气囊的俯视图。
图18是上述空气按摩装置的概略的功能框图。
图19是对收纳上述空气按摩装置时的过程进行说明的图。
图20是对穿戴上述空气按摩装置时的过程进行说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气按摩装置;10、附件;10L、左腿用附件;10R、右腿用附件;11、小腿部用附件;12、大腿部用附件;13、脚用附件;14、连结带;21、腿带部(第1腿带部);22、第2腿带部;22A、第1端部;22B、第2端部;22C、环状部分;25、26、加强构件;31、气囊(第1气囊);32、第2气囊;42、第1连结部;44、第2连结部;50、操作器;51、框体;55、连接器;61~66、空气软管;70、支柱部件;74、气泵;211、外布(第1外布);212、内布(第1内布);221、第2外布;222、第2内布;721、曲面部分;722、凹部;900、腿;900L、左腿;900R、右腿;910、小腿部;920、大腿部;930、脚;U1、使用者。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1
(1.1)概要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图为示意图,各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和厚度各自之比未必反映实际的尺寸比。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具备穿戴于使用者U1的右腿900R或左腿900L的附件10。附件10包括穿戴于右腿900R的右腿用附件10R和穿戴于左腿900L的左腿用附件10L中的至少一者。被用作右腿用附件10R或左腿用附件10L的附件10具备穿戴于使用者U1的小腿部910的小腿部用附件11和穿戴于使用者U1的脚930的脚用附件13。小腿部用附件11具有腿带部21和内置于腿带部21的气囊31(参照图4)。腿带部21由外布211和内布212形成为袋状,并卷绕于小腿部910。脚用附件13和腿带部21卷绕成筒状而成的小腿部用附件11形成靴子形状。在腿带部21中覆盖使用者U1的腿肚的部位设有沿着使用者U1的腿肚配置的支柱部件70(参照图6和图7)。
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腿900的自膝部至踝部的部分称为小腿部910,将小腿部910的后侧的部位称为腿肚。腿900包括小腿部910和大腿部,将自腿的根部至膝部的部分(大腿)称为大腿部。另外,将自踝部至趾尖的部位称为脚930。另外,所谓“形成靴子形状”是指,在将脚用附件13放置于地板等承载面的状态下维持小腿部用附件11自承载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的情况,是指脚用附件13和小腿部用附件11维持一体的靴子(长靴)那样的形状的情况。
由于在小腿部用附件11的腿带部21配置有支柱部件70,因此腿带部21易于保持形状。因此,容易通过小腿部用附件11和脚用附件13来维持靴子形状,能够减少穿戴空气按摩装置1的工夫。另外,在穿戴空气按摩装置1时,能够沿着支柱部件70将腿放入腿带部21内,能够实现能够减少穿戴的工夫的空气按摩装置1。
(1.2)详细内容
(1.2.1)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使用者U1将附件10穿戴于腿900的状态下,以从使用者U1观察附件10时的方向为基准来规定上下、左右、前后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附件10包括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使用者U1将右腿用附件10R穿戴于右腿900R并将左腿用附件10L穿戴于左腿900L,由此,能够同时进行对右腿900R和左腿900L的按摩。
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分别具备小腿部用附件(以下有时也称为第1附件)11和脚用附件(以下有时也称为第3附件)13。即,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穿戴于使用者U1的小腿部910和脚930。脚用附件13具备卷绕于脚930的腿带部23和内置于腿带部23的气囊33(参照图5)。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将小腿部用附件11所具备的腿带部21称为第1腿带部21,将脚用附件13所具备的腿带部23称为第3腿带部23。另外,有时也将内置于第1腿带部21的气囊31称为第1气囊31,将内置于第3腿带部23的气囊33称为第3气囊33。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还具备设有操作部53和显示部54的操作器50(参照图1、图2和图6)。操作器50例如设于左腿用附件10L。另外,如图8所示,空气按摩装置1还具备气泵74、多个三通电磁阀75、控制部57、加热器驱动部58、电源电路59和加热器块76R、76L。控制部57、加热器驱动部58和电源电路59被收纳于操作器50的框体51。另外,气泵74和多个三通电磁阀75被安装于左腿用附件10L。加热器块76R、76L是为了对使用者U1的脚930进行加热而设置的。加热器块76R配置于右腿用附件10R的脚用附件13,加热器块76L配置于左腿用附件10L的脚用附件13。
加热器驱动部58根据来自控制部57的控制信号向加热器块76R、76L供电,由此使加热器块76R、76L发热。
气泵74例如是隔膜泵。气泵74根据来自控制部57的控制信号而利用电动机使隔膜往复,由此移送空气。气泵74向设于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的气囊31、33送入空气。气泵74设于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中的设有操作器50的附件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腿用附件10L)。在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中,设有气泵74的附件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腿用附件10L)和未设有气泵74的附件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腿用附件10R)经由自气泵74被供给空气的空气软管(软管组件60)而连接。因此,仅将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用一束空气软管(软管组件60)连接即可,与将气泵74收纳于与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不同的框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空气软管的数量。
多个三通电磁阀75根据来自控制部57的控制信号将空气按摩装置1所具备的多个气囊分别连接于气泵74或排气口,由此,使多个气囊膨胀或收缩。此外,自右腿用附件10R导出软管组件60,该软管组件60用于对内置于右腿用附件10R的多个气囊与内置于左腿用附件10L的多个三通电磁阀75之间进行连接。软管组件60通过对多根(例如3根)空气软管61、62、66进行捆扎而构成。此外,在软管组件60,用于向设于右腿用附件10R的加热器块76R供电的电源线也与空气软管61、62、66一起被捆扎。在软管组件60的顶端设有插头68,该插头68能够与设于操作器50的连接器55连接。
操作部53是为了进行与使用空气按摩装置1进行的按摩有关的操作而设置的。操作部53包括设于操作器50的框体51的3个操作按钮53A~53C。操作部53例如包括:操作按钮53A,其兼用于按摩的开始和停止的操作、以及对按摩的强度进行设定的操作;操作按钮53B,其用于设定进行按摩的部位、进行按摩的顺序、时间、强度等内容;以及操作按钮53C,其用于设定加热器块76R、76L的加热温度。此外,操作部53所具备的操作按钮的个数和用途能够适当变更。
显示部54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54A。控制部57对多个发光二极管54A的点亮、熄灭或发光颜色等进行控制,由此显示空气按摩装置1的动作状态。此外,显示部54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54A,但该显示部54也可以是具备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的显示部。另外,也可以在操作器50设置用于通过声音等通知空气按摩装置1的动作状态的扬声器等。
控制部57例如以具有1个以上的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为主要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所记录的程序,由此实现控制部57的功能。程序既可以记录于存储器,也可以通过因特网等电通信线路来提供,还可以记录于存储卡等非临时性记录介质来提供。
控制部57基于根据使用者U1的操作而自操作部53输入的操作信息,来对气泵74和三通电磁阀75的动作进行控制,由此,使气囊31、33膨胀或收缩,从而进行按摩。另外,控制部57基于根据使用者U1的操作而自操作部53输入的操作信息,来对驱动加热器块76R、76L的加热器驱动部58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加热器块76R、76L对脚930的加热。
电源电路59例如自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的AC适配器80接受电力供给,向控制部57、显示部54、加热器驱动部58、气泵74和三通电磁阀75等供给电力。电源电路59向控制部57、显示部54、加热器驱动部58、气泵74和三通电磁阀75等供给电力,由此,空气按摩装置1成为能够动作的状态。
如上所述,空气按摩装置1具备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在如下方面不同:在左腿用附件10L设有操作器50,自右腿用附件10R导出软管组件60,但除了上述不同点以外两附件具有左右对称的关系。
以下,以左腿用附件10L为例进行附件10的说明。
左腿用附件10L的小腿部用附件11穿戴于使用者U1的左腿900L的小腿部910。小腿部用附件11具备第1腿带部21和第1气囊31。
第1腿带部21通过对由合成纤维(例如聚酯纤维等)形成的外布211和由合成纤维(例如尼龙纤维等)形成的内布212进行缝制而形成为袋状。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将第1腿带部21的外布211称为第1外布211,将第1腿带部21的内布212称为第1内布212。
在将第1腿带部21展开的状态下,第1腿带部21的纵向(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能够将小腿部910的按摩部位覆盖的程度的尺寸,第1腿带部21的横向上的尺寸设定为比小腿部910的平均周长长的尺寸。
在第1腿带部21的左侧的第1端部21A的外侧面(即第1外布211的左端部)设有构成面状连接件的钩411。在第1腿带部21的右侧的第2端部21B的内侧面(即第1内布212的右端部)设有构成面状连接件的环412。通过对钩411和环412进行粘贴,从而将第1腿带部21的第1端部21A和第2端部21B结合。即,由钩411和环412构成将第1腿带部21的第1端部21A和第2端部21B连结的连结部41。在通过连结部41将第1腿带部21的第1端部21A和第2端部21B结合的状态下,第1腿带部21形成为筒状。
在此,优选的是,预先局部地对第2端部21B的弯折部位进行捏缝(日文:つまみ縫い)。在环412自钩411剥离的情况下,第2端部21B被保持为向外侧折回的状态,因此能够降低环412意外地粘贴于钩411的可能性。此外,为了将第2端部21B临时保持为折回的状态,也可以在第2端部21B的外侧面、以及在第1外布211中与第2端部21B的外侧面接触的部位设置用于临时保持的面状连接件。由于通过面状连接件来保持第2端部21B被折回的状态,因此能够降低环412意外地粘贴于钩411的可能性。
另外,在第1腿带部21的第2端部21B,上下排列地内置有横长的加强构件27(参照图1)。加强构件27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为横长的矩形板状,在加强构件27的长度方向上第2端部21B易于保持形状。此外,加强构件27的数量、形状和配置位置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并非必须在第1腿带部21设置加强构件27,也可以适当省略加强构件27。
在第1腿带部21中内置有用于对小腿部910进行按摩的第1气囊31。图4是表示第1气囊31的一例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气囊31包括用于对踝部附近进行按摩的踝部用气囊311和用于对腿肚附近进行按摩的腿肚用气囊312。当自气泵74向第1气囊31(踝部用气囊311或腿肚用气囊312)输送空气时,第1气囊31膨胀,小腿部910受到压迫。另一方面,当填充于第1气囊31的空气被排出时,第1气囊31收缩。通过第1气囊31反复膨胀和收缩,来进行对小腿部910的按摩。此外,并非必须使第1气囊31包括踝部用和腿肚用这两个气囊,其既可以包括1个气囊,也可以包括3个以上的气囊。此外,在第1腿带部21,优选在覆盖踝部的部位配置缓冲材料,第1气囊31贴合小腿部910的形状,能够提高按摩效果。
在第1腿带部21,在第1腿带部21中覆盖使用者U1的腿肚的部位内置有沿着使用者U1的腿肚配置的支柱部件70(参照图2)。支柱部件70设于自使用者U1的脚后跟至膝下的范围内。即,支柱部件70的高度尺寸设定为与具有平均体格的使用者U1的自脚后跟至膝下的尺寸相同程度的尺寸,具有容易通过小腿部用附件11和脚用附件13来保持靴子形状的优点。
如图6和图7所示,支柱部件70通过将分别由合成树脂的成形品构成的外壳71和内壳72结合而形成。
外壳71是俯视时的形状形成为圆弧状的板材。内壳72是俯视时的形状形成为圆弧状的板材,其安装于外壳71的左侧边与右侧边之间。在将外壳71和内壳72结合的状态下,在外壳71与内壳72之间形成有对气泵74和三通电磁阀75等进行收纳的空间。内壳72的内表面即支柱部件70的靠内布212侧的面包括向后凸出的曲面部分721,具有沿着使用者U1的腿肚的形状,因此具有容易穿戴小腿部用附件11的优点。
另外,在内壳72的下部设有呈圆顶状凹陷的凹部722,在使用者U1穿戴有附件10时,使用者U1的脚后跟不易触碰内壳72的内表面。即,由于在支柱部件70的下部设有用于避免与使用者U1的脚后跟发生干扰的凹部722,因此具有易于穿戴小腿部用附件11的优点。
在此,由于支柱部件70的下表面73形成为字母C形,因此在将内置有支柱部件70的小腿部用附件11放置于地板等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字母C形的下表面73来防止支柱部件70倾倒的情况,从而附件10能够自支撑。
此外,自右腿用附件10R的第1腿带部21导出软管组件60。软管组件60包括多根空气软管61、62、66,该多根空气软管61、62、66分别与设于右腿用附件10R的第1气囊31和第3气囊33相连。在软管组件60的顶端设有插头68,该插头68能够与设于操作器50的连接器55连接。在此,在使用者U1穿戴有右腿用附件10R的小腿部用附件11的状态下,从在第1腿带部21中与小腿部910的左侧触碰的部位引出软管组件60。
另外,在内置于左腿用附件10L所具备的小腿部用附件11的支柱部件70的上部安装有操作器50。具体而言,在内壳72的上部设有向上突出的安装片723,在该安装片723使用螺钉等固定有操作器50。支柱部件70的大部分收纳于第1腿带部21的内部,但固定于支柱部件70的安装片723的操作器50通过设于第1腿带部21的开口而向外部暴露。即,用于进行与按摩有关的操作的操作器50安装于支柱部件70,操作器50在外布211的表面暴露。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腿用附件10L的支柱部件70安装有操作器50,但也可以在右腿用附件10R的支柱部件70安装有操作器50。这样,由于在支柱部件70安装有操作器50,因此能够使操作器50与右腿用附件10R或左腿用附件10L一体化,能够实现空气按摩装置1的小型化。
操作器50具有由合成树脂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状的框体51。操作器50(框体51)在同与支柱部件70相对的面相反的一侧具有操作面52。操作面52的俯视时的形状为矩形形状,在操作面52配置有多个(例如3个)操作按钮53A~53C、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54A。另外,在操作器50的框体51设有连接空气软管(软管组件60)的连接器55。由于连接空气软管(软管组件60)的连接器55与操作器50的框体51一体化,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此外,连接器55设于操作器50的框体51的下表面,空气软管(软管组件60)自下侧连接于连接器55。由此,连接于连接器55的空气软管(软管组件60)自连接器55向下延伸,因此能够降低空气软管(软管组件60)触碰腿900的可能性。
另外,在操作器50的下表面设有针式插孔56,该针式插孔56例如能够供设于AC适配器80的电源线81的针式插头82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软管组件60通过对与第1气囊31和第3气囊33相连的3根空气软管61、62、66、以及用于向设于右腿用附件10R的加热器块76R供电的电源线进行捆扎而构成。在插头68设有分别连接于3根空气软管61、62、66的3个第1连接口、以及电连接于电源线的针式插头。在连接器55设有分别与设于插头68的多个第1连接口连接的多个第2连接口、以及与设于插头68的针式插头连接的针式插孔。在此,在将插头68连接于连接器55的状态下,右腿用附件10R所具备的第1气囊31和第3气囊33与设于左腿用附件10L的多个三通电磁阀75连接。另外,设于右腿用附件10R的加热器块76R与设于左腿用附件10L的加热器驱动部58电连接。
在此,操作器50(框体51)的上部形成为从横向观察时越靠上侧厚度变得越薄的尖细的形状。框体51的上部的厚度尺寸D1形成为比框体51的下部的厚度尺寸D2小的尺寸,因此配置于操作面52的操作按钮53A~53C的操作变得容易进行,并且发光二极管54A的显示变得容易观察。
但是,由于安装片723自内壳72的上部的右端部分向上突出,因此在使用者U1穿戴有左腿用附件10L的状态下,操作器50配置于比左腿的腿肚的正后方稍靠右侧(靠大腿内侧)的位置。即,由于操作器50配置于在第1腿带部21中覆盖使用者U1的腿肚的部位的内侧,因此具有这样的优点:设于操作器50的操作部53的操作变得容易进行,并且显示部54的显示变得容易观察。另外,在将软管组件60的插头68连接于操作器50的连接器55的情况下,软管组件60配置于右腿用附件10R的第1腿带部21的左侧的部位与左腿用附件10L的第1腿带部21的右侧的部位之间。因此,能够降低穿戴有空气按摩装置1的使用者U1在移动脚时卡挂于软管组件60的可能性。另外,由于能够使软管组件60的长度变短,因此还具有在收纳空气按摩装置1时能够使收纳空间变小的优点。
左腿用附件10L的脚用附件13穿戴于使用者U1的左腿900L的脚930。脚用附件13包括腿带部(第3腿带部)23和气囊(第3气囊)33。
第3腿带部23通过对由合成纤维(例如聚酯纤维等)形成的外布231和由合成纤维(例如尼龙纤维等)形成的内布232进行缝制而形成为袋状。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将第3腿带部23的外布231称为第3外布231,将第3腿带部23的内布232称为第3内布232。小腿部用附件11(第1腿带部21)和脚用附件13(第3腿带部23)在使用者U1的脚930的脚后跟侧连结,第3腿带部23和第1腿带部21形成为一体。在此,脚用附件13和第1腿带部21卷绕成筒状而成的小腿部用附件11形成靴子形状,因此能够将附件10以自支撑的状态放置于地板等。另外,由于小腿部用附件11(第1腿带部21)和脚用附件13(第3腿带部23)在踝部的前侧分离开,因此具有在移动脚时附件10不易成为障碍的优点。
第3腿带部23的大小设定为能够将使用者U1的脚930覆盖的程度的大小。第3腿带部23具备承载使用者U1的脚930的中央部23C、第1端部23A和第2端部23B。第1端部23A自中央部23C的左端部折回而将脚930的表面侧的局部覆盖。第2端部23B自中央部23C的右端部折回而粘贴于第1端部23A的上表面。在此,通过将第1端部23A的趾尖部分缝合于中央部23C,从而设有供脚尖插入的口袋部分。
优选的是,在第3腿带部23的中央部23C设有承载脚930的脚后跟的托具。通过将脚后跟承载于在中央部23C设置的托具且将脚尖向第3腿带部23的顶端的口袋部分放入,从而脚930的定位变得容易,将第3腿带部23穿戴于脚930的作业变得容易进行。另外,在第3腿带部23的中央部23C配置有加热器块76L,能够通过加热器块76L对脚930进行加热。另外,在第3腿带部23的中央部23C设有口袋,该口袋对具有向上的突起的脚掌用垫进行收纳。通过预先将脚掌用垫向口袋内放入,能够在进行对脚930的按摩时,通过脚掌用垫的突起对脚930施加刺激。
在第3腿带部23的左侧的第1端部23A的外侧面设有构成面状连接件的钩431。在第3腿带部23的右侧的第2端部23B的内侧面设有构成面状连接件的环432。通过对钩431和环432进行粘贴,从而将第3腿带部23的第1端部23A和第2端部23B结合。即,由钩431和环432构成将第3腿带部23的第1端部23A和第2端部23B连结的连结部43。
在第3腿带部23内置有用于对脚930进行按摩的第3气囊33。图5是表示第3气囊33的一例的俯视图。当自气泵74向第3气囊33输送空气时,第3气囊33膨胀,脚930受到压迫。另一方面,当填充于第3气囊33的空气被排出时,第3气囊33收缩。通过第3气囊33反复膨胀和收缩,来进行对脚930的按摩。此外,第3气囊33包括1个气囊,但第3气囊33也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气囊。
(1.2.2)使用方法的说明
对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1腿带部21内置有下表面73为字母C形的支柱部件70,因此能够利用支柱部件70来防止第1腿带部21倾倒的情况,能够通过第1腿带部21和第3腿带部23形成靴子形状从而自支撑。处于收纳状态的附件10能够像靴子那样以自支撑的状态放置于地板等,因此能够紧凑地收纳附件10。
接下来,对穿戴附件10的过程进行说明。
使用者U1将设于小腿部用附件11的第1腿带部21的环412自钩411剥离,向第1腿带部21和第3腿带部23放入脚930。在此,由于在第1腿带部21内置有支柱部件70,因此能够握持配置有支柱部件70的部位来将脚930放入。此时,支柱部件70作为鞋拔子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将脚930顺畅地放入。
使用者U1根据自身的小腿部910的粗细来对第1腿带部21的第1端部21A和第2端部21B的结合位置进行调整,并将钩411粘贴于环412,由此,将第1端部21A和第2端部21B结合。
接下来,使用者U1根据自身的脚930的大小来对第3腿带部23的第1端部23A和第2端部23B的结合位置进行调整,并将钩431粘贴于环432,由此,将第1端部23A和第2端部23B结合。
由此,使用者U1能够将第1腿带部21和第3腿带部23穿戴于自身的腿900和脚930。当使用者U1将左腿用附件10L和右腿用附件10R分别穿戴于左右的腿900和脚930时,将自右腿用附件10R引出的软管组件60与设于左腿用附件10L的操作器50的连接器55连接。另外,使用者U1在将AC适配器80的针式插头82连接于操作器50的针式插孔56之后,将AC适配器80连接于插座,从而成为能够使用空气按摩装置1的状态。
之后,使用者U1通过对操作器50的操作按钮53A~53C进行操作,能够以期望的部位和强度进行腿900的按摩。
接下来,对在结束了使用空气按摩装置1的按摩之后使用者U1脱下附件10而收纳空气按摩装置1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使用者U1将附件10脱下的情况下,使用者U1将设于小腿部用附件11的第1腿带部21的环412自钩421剥离,成为使第2端部21B向外侧折回的状态。由于对第2端部21B的折回部分实施了捏缝,因此第2端部21B被保持为向外侧折回的状态。此时,第1腿带部21不是闭合的筒状,但形成为大致筒状。
接下来,使用者U1将脚自小腿部用附件11拔出,将AC适配器80自插座拔掉,将插头68和针式插头82自连接器55和针式插孔56拔掉。而且,使用者U1使第1腿带部21的第2端部21B重叠于第1端部21A的前侧,成为使第2端部21B和第1端部21A结合的状态。
在此,附件10形成为靴子形状,并利用内置于第1腿带部21的支柱部件70而自支撑。因此,在不使用空气按摩装置1的状态下,能够像靴子那样将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放置于地板等上,从而能够紧凑地收纳上述附件10。
(2)实施方式2
参照图9~图20对实施方式2的空气按摩装置1进行说明。
如图9~图12所示,实施方式2的空气按摩装置1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还分别具备穿戴于使用者U1的大腿部920的大腿部用附件12。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的空气按摩装置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中,被用作右腿用附件10R或左腿用附件10L的附件10还具备大腿部用附件12。
小腿部用附件11具备第1腿带部21和第1气囊31(参照图15)。第1腿带部21由第1外布211和第1内布212形成为袋状,并卷绕于使用者U1的小腿部910。第1气囊31内置于第1腿带部21。
大腿部用附件12具有第2腿带部22、第2气囊32(参照图16)、第1连结部42和第2连结部44。
第2腿带部22由第2外布221和第2内布222形成为袋状并卷绕于大腿部920。
第2气囊32内置于第2腿带部22。
第1连结部42将第2腿带部22的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装卸自如地连结,通过将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连结,从而使第2腿带部22形成为筒状。
第2连结部44通过在基于第1连结部42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下将第2腿带部22的第1端部22A的局部和第2端部22B的局部连结,从而使第2腿带部22的局部形成为环状。
被卷绕成筒状的第1腿带部21比利用第2连结部44而形成为环状的第2腿带部22的环状部分小。在将第2腿带部22配置于被卷绕成筒状的第1腿带部21的外周的状态下,被卷绕成筒状的第1腿带部21的至少一部分与形成为环状的第2腿带部2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
在不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的状态下,能够在被卷绕成筒状的第1腿带部21的外周配置形成为环状的第2腿带部22,从而能够紧凑地收纳附件10。
另外,在将呈布状地展开的第2腿带部22穿戴于大腿部920的情况下,需要用两只手握持第2腿带部22的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将第2腿带部22与大腿部920的期望的位置对齐并进行卷绕,因此将第2腿带部22穿戴于大腿部920需耗费工夫。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即使在第1连结部42对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下,通过第2连结部44将第1端部22A的局部和第2端部22B的局部连结,也能使第2腿带部22形成为环状。因此,在将第2腿带部22穿戴于使用者U1的大腿部920的情况下,若令使用者U1的腿900穿过第2腿带部22的环状部分,则第2腿带部22不会脱离腿900,而能够使第2腿带部22沿着使用者U1的腿900移动至期望的位置。并且,通过利用第1连结部42将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连结,能够将第2腿带部22穿戴于大腿部920,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穿戴的工夫的空气按摩装置1。此外,第2连结部44也可以始终将第1端部22A的局部与第2端部22B的局部之间连结。
(2.1)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
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各自除了具备小腿部用附件11和脚用附件13之外,还具备穿戴于使用者U1的大腿部920的大腿部用附件(以下有时也称为第2附件)12。大腿部用附件12在收纳状态下能够与小腿部用附件11的外周重叠地配置。另外,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分别还具备连结带14,该连结带14将小腿部用附件11和大腿部用附件12以小腿部用附件11和大腿部用附件12能够相对地移动的方式连结。
此外,除了具备大腿部用附件12和连结带14这一点以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大腿部用附件12具备卷绕于大腿部920的腿带部22、以及内置于腿带部22的气囊32(参照图16)。以下,有时也将大腿部用附件12所具备的腿带部22称为第2腿带部22,将内置于第2腿带部22的气囊32称为第2气囊32。
图16是表示第2气囊32的一例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气囊32包括:膝上用气囊321,其用于对膝上附近进行按摩;膝窝/大腿窝用气囊322,其用于对膝窝和大腿窝附近进行按摩;以及大腿上用气囊323,其用于对大腿的上侧进行按摩。此外,并非必须使第2气囊32包括3个气囊,既可以包括1个或两个气囊,也可以包括4个以上的气囊。另外,图15是表示第1气囊31的一例的俯视图,第1气囊31包括用于对踝部附近进行按摩的踝部用气囊311、以及用于对腿肚附近进行按摩的腿肚用气囊312。另外,图17是表示第3气囊33的一例的俯视图,第3气囊33包括用于对脚930进行按摩的1个气囊。
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具备第1~第3气囊31~33,因此气泵74向设于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的第1~第3气囊31~33送入空气。
另外,如图18所示,空气按摩装置1具备多个三通电磁阀75,该多个三通电磁阀75通过根据来自控制部57的控制信号而将多个气囊分别连接于气泵74或排气口,从而使多个气囊膨胀或收缩。此外,自右腿用附件10R导出软管组件60,该软管组件60用于对内置于右腿用附件10R的多个气囊与内置于左腿用附件10L的多个三通电磁阀75之间进行连接。软管组件60通过对多根(例如6根)空气软管61~66进行捆扎而构成。此外,在软管组件60,用于向设于右腿用附件10R的加热器块76R供电的电源线也与空气软管61~66一起被捆扎。在软管组件60的顶端设有插头68,该插头68能够与设于操作器50的连接器55连接。
接下来,以右腿用附件10R为例进行对附件10的说明。此外,小腿部用附件11和脚用附件13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主要对大腿部用附件12进行说明。
右腿用附件10R的大腿部用附件12具备穿戴于使用者U1的右腿900R的大腿部920的第2腿带部22。
第2腿带部22通过对由合成纤维(例如聚酯纤维等)形成的外布221和由合成纤维(例如尼龙纤维等)形成的内布222进行缝制而形成为袋状。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将第2腿带部22的外布221称为第2外布221,将第2腿带部22的内布222称为第2内布222。
第2腿带部22的纵向上的尺寸设定为能够将大腿部920的按摩部位覆盖的程度的尺寸。在将第2腿带部22展开的状态下,第2腿带部22的横向上的尺寸设定为比大腿部920的平均周长长的尺寸。
在第2腿带部22的右侧的第1端部22A的外侧面(即第2外布221的右端部)设有构成面状连接件的钩421。在第2腿带部22的左侧的第2端部22B的内侧面(即第2内布222的左端部)设有构成面状连接件的环422。通过对钩421和环422进行粘贴,从而将第2腿带部22的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结合。即,由钩421和环422构成将第2腿带部22的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装卸自如地连结的第1连结部42。在利用第1连结部42将第2腿带部22的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连结的状态下,使第2腿带部22形成为筒状。
在此,优选的是,预先局部地对第2端部22B的弯折部位进行捏缝。在将环422自钩421剥离的情况下,第2端部22B被保持为向外侧折回的状态,因此能够降低环422意外地粘贴于钩421的可能性。此外,为了将第2端部22B临时保持为折回的状态,也可以在第2端部22B的外侧面、以及在第2外布221中与第2端部22B的外侧面接触的部位设置用于临时固定的面状连接件。由于利用面状连接件来保持第2端部22B的外侧面被折回的状态,因此能够降低环422意外地粘贴于钩421的可能性。
另外,在第2腿带部22,第1端部22A的上部和第2端部22B的上部经由第2连结部44被连结。即,第2连结部44将第1端部22A的上部和第2端部22B的上部连结,由此,使第2腿带部22的上部形成为环状。因此,即使在基于第1连结部42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下,也能利用第2连结部44将第2腿带部22的局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2腿带部22的上部)保持为环状。在此,被卷绕成筒状的第1腿带部21比利用第2连结部44而形成为环状的第2腿带部22的环状部分22C小,因此能够在被卷绕成筒状的第1腿带部21的外周配置第2腿带部22。
此外,第2连结部44由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形成。第2连结部44例如利用由聚酯纤维或聚氨酯类合成纤维形成的编织橡胶来实现,第2连结部44扩展,由此能够使第2腿带部22的环状部分22C的大小变大,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第2腿带部22的环状部分22C配置于第1腿带部21的外周的作业。此外,优选的是,第2连结部44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以不易扭转。第2连结部44的宽度例如优选为30mm~60mm,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50mm。另外,优选的是,第2连结部44设于在第2腿带部22中除了使用者U1握持的部位以外的最小范围内,能够使第2腿带部22的中心位置不易自大腿部920的中心偏移。另外,第2连结部44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中的至少一者装卸。
第2腿带部22的上端部(大腿部920的根部侧的端部)的周长设定为比第2腿带部22的下端部(大腿部920的膝侧的端部)的周长大的尺寸,第2腿带部22容易贴合大腿部920。
另外,在第2腿带部22的内部,在第1端部22A的顶端部、以及第2端部22B的弯折部位内置有纵长的加强构件25。另外,在第2端部22B,上下排列地内置有横长的加强构件26。加强构件25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为纵长的矩形板状,在加强构件25的长度方向上第2腿带部22易于保持形状。另外,两个加强构件26分别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为横长的矩形板状,在加强构件26的长度方向上第2腿带部22的第2端部22B易于保持形状。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的各附件10中,在第2腿带部22中覆盖使用者U1的大腿部920的部位内置有加强构件25、26。由于利用加强构件25、26来保持第2腿带部22的形状,因此具有这样的优点:能够减少第2腿带部22的穿脱的工夫,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在第1腿带部21的外周配置第2腿带部22的作业。此外,加强构件25、26的数量、形状和配置位置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并非必须在第2腿带部22设置加强构件25、26,也可以适当省略加强构件25、26。
在此,大腿部用附件12的第2腿带部22的下部经由连结带14而与小腿部用附件11的第1腿带部21相连。连结带14将小腿部用附件11和大腿部用附件12连结成小腿部用附件11和大腿部用附件12能够相对地移动。具体而言,连结带14在使用者U1的腿900的后侧将第1腿带部21和第2腿带部22连结。连结带14通过将外布和内布缝制成袋状而形成,第1腿带部21、连结带14和第2腿带部22形成为一体。由于小腿部用附件11和大腿部用附件12通过连结带14而连结,因此小腿部用附件11和大腿部用附件12不会散乱,并且能够利用连结带14是否扭转来判断大腿部用附件12是否被安装于适当的位置。
用于向大腿部用附件12所具备的第2气囊32输送空气的空气软管在连结带14的内部穿过,因此在将第2腿带部22重叠于第1腿带部21的外周时,空气软管不会成为障碍,具有容易进行作业的优点。另外,由于空气软管穿过连结带14的内部,因此还具有外观的美观性提高的优点。另外,由于供空气软管(软管组件60)连接的连接器55与操作器50的框体51一体化,因此能够使在将第2腿带部22配置于第1腿带部21的外周时第2腿带部22触碰的突出部位减少,能够将第2腿带部22顺畅地重叠于第1腿带部21的外周。另外,即使在空气软管(软管组件60)连接于连接器55的状态下,空气软管(软管组件60)也被向下导出,因此具有这样的优点:在将第2腿带部22重叠于第1腿带部21的外周时,空气软管(软管组件60)不易成为障碍。另外,由于操作器50(框体51)的上部形成为从横向观察时越靠上侧厚度变得越薄的尖细的形状,因此在将第2腿带部22重叠于第1腿带部21的外周时,第2腿带部22不易卡挂于操作器50的框体51。因此,具有容易进行将第2腿带部22重叠于第1腿带部21的外周的作业的优点。
连结带14的长度设定为能够在将第1腿带部21卷绕于小腿部910且将第2腿带部22卷绕于大腿部920的状态下将第1腿带部21与第2腿带部22之间连结的尺寸。因此,从使用者U1的脚930和小腿部910插入到形成靴子形状的脚用附件13和小腿部用附件11的状态起,使配置于小腿部用附件11的外周的大腿部用附件12向使用者U1的大腿部920移动,由此,将大腿部用附件12穿戴于使用者U1的大腿部920。
另外,从使用者U1的脚930和小腿部910插入到形成靴子形状的脚用附件13和小腿部用附件11且大腿部用附件12穿戴到使用者U1的大腿部920的状态起,使大腿部用附件12向使用者U1的小腿部910移动,由此,将大腿部用附件12配置于小腿部用附件11的外周。此时,连结带14配置于第1腿带部21与在第1腿带部21的外周配置的第2腿带部22之间。在此,以连结带14的下端不与放置有空气按摩装置1的地板等摩擦的方式来设定连结带14的长度。另外,由于在第2腿带部22的环状部分22C被腿900穿过的状态下使第2腿带部22移动,因此在使第2腿带部22移动时,第2腿带部22不易脱离腿900,从而具有容易进行使第2腿带部22移动的作业的优点。
(2.2)使用方法的说明
基于图13、图14、图19和图20等对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图13和图14示出了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的收纳状态。在收纳状态下,在第3腿带部23的第1端部23A上覆盖有第2端部23B,钩431粘贴于环432。设于第1腿带部21的第2端部21B的环412自设于第1端部21A的钩411剥离,第2端部21B被向外侧折回。此外,由于第1端部21A的顶端未连结于第2端部21B,因此第1腿带部21未形成为完全的筒状,但保持为被卷绕成大致筒状的状态。并且,在被卷绕成筒状的第1腿带部21的外周配置有第2腿带部22。在此,第2腿带部22的环422自钩421脱离,利用第2连结部44仅将第2腿带部22的上部形成为环状,第2腿带部22成为下侧扩展的状态。当将该第2腿带部22覆盖于第1腿带部21的外周时,第2腿带部22以配置于第1腿带部21的外周的状态被保持。
此外,在第1腿带部21内置有下表面73为字母C形的支柱部件70,因此能够利用支柱部件70来防止第1腿带部21倾倒的情况,能够利用第1腿带部21和第3腿带部23形成靴子形状从而自支撑。处于收纳状态的附件10能够像靴子那样以自支撑的状态放置于地板等,因此能够紧凑地收纳附件10。
接下来,对穿戴附件10的过程进行说明。如图19所示,使用者U1将脚930向处于收纳状态的附件10(图示例为左腿用附件10L)的第1腿带部21放入,并将脚930插入至第3腿带部23,将小腿部910插入第1腿带部21。在此,由于在第1腿带部21内置有支柱部件70,因此能够握持配置有支柱部件70的部位来将脚930放入。另外,支柱部件70作为鞋拔子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将脚930顺畅地放入。
之后,使用者U1将配置于第1腿带部21的外周的第2腿带部22朝向大腿部920提起,使第2腿带部22向大腿部920移动(参照图20)。
在此,在第2腿带部22的第2内布222,在第2内布222的中央部设有半球状的突起,使用者U1以该突起与大腿部920的中心一致的方式对准第2腿带部22的位置。使用者U1根据自身的大腿部920的粗细来对第2腿带部22的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的结合位置进行调整,并将钩421粘贴于环422,由此,将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结合。
另外,使用者U1根据自身的小腿部910的粗细来对第1腿带部21的第1端部21A和第2端部21B的结合位置进行调整,并将钩411粘贴于环412,由此,将第1端部21A和第2端部21B结合。在此,在第1端部21A的顶端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设有标记的标签24(参照图11和图12),使用者U1握持第1端部21A的标签24附近而粘贴于第2端部21B。由此,由于第1端部21A和第2端部21B在适当的位置被粘贴,因此能够将钩411和环412牢固地结合,从而具有第1端部21A和第2端部21B不易脱离的优点。
最后,使用者U1根据自身的脚930的大小来对第3腿带部23的第1端部23A和第2端部23B的结合位置进行调整,并将钩431粘贴于环432,由此,将第1端部23A和第2端部23B结合。
由此,使用者U1能够将第1腿带部21、第2腿带部22和第3腿带部23穿戴于自身的腿900。当使用者U1将左腿用附件10L和右腿用附件10R分别穿戴于左右腿900时,将自右腿用附件10R引出的软管组件60与设于左腿用附件10L的操作器50的连接器55连接。另外,使用者U1在将AC适配器80的针式插头82连接于操作器50的针式插孔56之后,将AC适配器80连接于插座,从而成为能够使用空气按摩装置1的状态。
之后,使用者U1通过对操作器50的操作按钮53A~53C进行操作,能够以期望的部位和强度进行腿900的按摩。
接下来,对在结束了使用空气按摩装置1的按摩之后使用者U1脱下附件10而收纳空气按摩装置1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使用者U1将附件10脱下的情况下,使用者U1首先将设于大腿部用附件12的第2腿带部22的环422自钩421剥离,成为利用第2连结部44仅将第2腿带部22的上部形成为环状的状态。若将环422自钩421剥离而将第2端部22B向外侧折回,则由于对第2端部22B的折回部分实施了捏缝,因此第2端部22B被保持为向外侧折回的状态。另外,由于第2腿带部22仅上部由第2连结部44连结,因此能够使第2腿带部22的下侧变大。
接下来,使用者U1将设于小腿部用附件11的第1腿带部21的环412自钩411剥离,成为使第2端部21B向外侧折回的状态。由于对第2端部21B的折回部分实施了捏缝,因此第2端部21B被保持为向外侧折回的状态。此时,第1腿带部21不是闭合的筒状,但形成为大致筒状。
之后,使用者U1使穿戴于大腿部920的第2腿带部22向小腿部910移动,在被卷绕成筒状的第1腿带部21的外周配置上部形成为环状的第2腿带部22。
然后,使用者U1将脚用附件13的第3腿带部23的第2端部23B自第1端部23A剥离,在松开第3腿带部23的状态下,将腿900自附件10拔出。当使用者U1自附件10拔出腿900时,将第3腿带部23的第2端部23B重叠于第1端部23A上并利用连结部43连结,将第2腿带部22的第2端部22B重叠于第1端部22A上并利用第2连结部44连结。由此,附件10形成为靴子形状,并通过内置于第1腿带部21的支柱部件70而自支撑。
当使用者U1将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脱下时,将AC适配器80自插座拔掉,将插头68和针式插头82自连接器55拔掉,从而使空气按摩装置1成为收纳状态。
如上所述,在不使用空气按摩装置1的状态下,能够像靴子那样将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放置于地板等上,从而能够紧凑地收纳上述附件10。
(3)变形例
以下,列举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说明的变形例能够适当组合并应用。
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具备多个气囊,但气囊的个数和位置能够根据进行按摩的部位适当变更。
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具备用于对使用者U1的脚930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块76R、76L,但也可以具备用于对小腿部910或大腿部920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块。此外,在空气按摩装置1中,加热器块76R、76L不是必须的结构,加热器块76R、76L能够适当省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也可以在小腿部用附件11的第1腿带部21设有口袋,该口袋对设有按压小腿的突起的小腿用垫进行收纳。在将小腿用垫放入第1腿带部21的口袋的状态下进行按摩,由此能够利用小腿用垫的突起对小腿施加刺激,能够提高按摩效果。
(总结)
如以上已说明的那样,第1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具备穿戴于使用者(U1)的右腿(900R)或左腿(900L)的附件(10)。附件(10)具备穿戴于使用者(U1)的小腿部(910)的小腿部用附件(11)、以及穿戴于使用者(U1)的脚(930)的脚用附件(13)。小腿部用附件(11)具有由外布(211)和内布(212)形成为袋状并卷绕于小腿部(910)的腿带部(21)、以及内置于腿带部(21)的气囊(31)。脚用附件(13)和腿带部(21)卷绕成筒状而成的小腿部用附件(11)形成靴子形状。在腿带部(21)中的覆盖使用者(U1)的腿肚的部位设有沿着使用者(U1)的腿肚配置的支柱部件(70)。
根据该方式,由于在小腿部用附件(11)的腿带部(21)配置有支柱部件(70),因此腿带部(21)易于保持形状。因此,容易利用小腿部用附件(11)和脚用附件(13)来维持靴子形状,能够减少穿戴空气按摩装置(1)的工夫。另外,在穿戴空气按摩装置(1)时,能够沿着支柱部件(70)将腿放入腿带部(21)内,能够实现可减少穿戴的工夫的空气按摩装置(1)。
在第2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1方式,支柱部件(70)设于自使用者(U1)的脚后跟至膝下的范围内。
根据该方式,利用支柱部件(70)而腿带部(21)易于保持形状,从而具有容易利用小腿部用附件(11)和脚用附件(13)来保持靴子形状的优点。
在第3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1或第2方式,支柱部件(70)的靠内布(212)侧的面包括向后凸出的曲面部分(721)。
根据该方式,由于支柱部件(70)具有沿着使用者(U1)的腿肚的形状,因此具有容易穿戴小腿部用附件(11)的优点。
在第4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1~第3的任一方式,在支柱部件(70)的下部设有用于避免与使用者(U1)的脚后跟发生干扰的凹部(722)。
根据该方式,具有容易穿戴小腿部用附件(11)的优点。
在第5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1~第4的任一方式,小腿部用附件(11)和脚用附件(13)在使用者(U1)的脚(930)的脚后跟侧连结。
根据该方式,由于小腿部用附件(11)和脚用附件(13)形成为能够在踝部的前侧相互分离开的形状,因此具有在移动脚时附件(10)不易成为障碍的优点。
在第6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1~第5的任一方式,在支柱部件(70)安装有用于进行与按摩有关的操作的操作器(50)。操作器(50)在外布(211)的表面暴露。
根据该方式,由于在支柱部件(70)安装有操作器(50),因此能够使操作器(50)与右腿用附件(10R)或左腿用附件(10L)一体化,能够实现空气按摩装置(1)的小型化。
在第7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6方式,操作器(50)的上部形成为越靠上侧厚度变得越薄的尖细的形状。
根据该方式,具有这样的优点:容易从将附件(10)穿戴于腿的使用者(U1)观察操作器(50)的表面,从而容易对设于操作器(50)的表面的操作部(53)进行操作。
在第8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6或第7方式,操作器(50)配置于腿带部(21)中的覆盖使用者(U1)的腿肚的部位的内侧。
根据该方式,具有这样的优点:容易从将附件(10)穿戴于腿的使用者(U1)观察操作器(50)的表面,从而容易对设于操作器(50)的表面的操作部(53)进行操作。
在第9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6~第8的任一方式,附件(10)包括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右腿用附件(10R)穿戴于使用者(U1)的右腿(900R),左腿用附件(10L)穿戴于使用者(U1)的左腿(900L)。在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中,在设有操作器(50)的附件(10)的支柱部件(70)设有向气囊(31)送入空气的气泵(74)。在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中,设有气泵(74)的附件(10)和未设有气泵(74)的附件(10)经由自气泵(74)被供给空气的空气软管(61~66)而连接。
根据该方式,仅利用空气软管(61~66)将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连接即可,与将气泵(74)收纳于与右腿用附件(10R)和左腿用附件(10L)不同的框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空气软管的数量。
在第10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9方式,在操作器(50)的框体(51)设有供空气软管(61~66)连接的连接器(55)。
根据该方式,由于供空气软管(61~66)连接的连接器(55)与操作器(50)的框体(51)一体化,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在第11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10方式,连接器(55)设于操作器(50)的框体(51)的下表面,空气软管(61~66)自下侧连接于连接器(55)。
根据该方式,连接于连接器(55)的空气软管(61~66)自连接器(55)向下导出,因此能够降低空气软管(61~66)触碰腿的可能性。
在第12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1~第11的任一方式,附件(10)还具备穿戴于使用者(U1)的大腿部(920)的大腿部用附件(12)。小腿部用附件(11)具有作为腿带部的第1腿带部(21)和作为气囊的第1气囊(31)。第1腿带部(21)由作为外布的第1外布(211)和作为内布的第1内布(212)形成为袋状。大腿部用附件(12)具有第2腿带部(22)、第2气囊(32)、第1连结部(42)和第2连结部(44)。第2腿带部(22)由第2外布(221)和第2内布(222)形成为袋状,并卷绕于大腿部(920)。第2气囊(32)内置于第2腿带部(22)。第1连结部(42)将第2腿带部(22)的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装卸自如地连结,通过将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连结从而使第2腿带部(22)形成为筒状。第2连结部(44)通过在基于第1连结部(42)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下将第2腿带部(22)的第1端部(22A)的局部和第2端部(22B)的局部连结,从而使第2腿带部(22)的局部形成为环状。被卷绕成筒状的第1腿带部(21)比利用第2连结部(44)而形成为环状的第2腿带部(22)的环状部分(22C)小。在将第2腿带部(22)配置于被卷绕成筒状的第1腿带部(21)的外周的状态下,被卷绕成筒状的第1腿带部(21)的至少一部分与形成为环状的第2腿带部(2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
根据该方式,即使在第1连结部(42)对第1端部(22A)和第2端部(22B)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下,利用第2连结部(44)将第1端部(22A)的局部和第2端部(22B)的局部连结,也能使第2腿带部(22)形成为环状。在将第2腿带部(22)穿戴于使用者(U1)的大腿部(920)的情况下,若令使用者(U1)的腿(900)穿过第2腿带部(22)的环状部分(22C),则第2腿带部(22)不会脱离腿(900),而能够使第2腿带部(22)沿着使用者(U1)的腿(900)移动至期望的位置。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穿戴的工夫的空气按摩装置(1)。
在第13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12方式,还具备连结带(14),该连结带(14)将小腿部用附件(11)和大腿部用附件(12)连结成小腿部用附件(11)和大腿部用附件(12)能够相对地移动。脚用附件(13)和第1腿带部(21)卷绕成筒状而成的小腿部用附件(11)形成靴子形状。从使用者(U1)的脚(930)和小腿部(910)插入到形成靴子形状的脚用附件(13)和小腿部用附件(11)的状态起,使配置于小腿部用附件(11)的外周的大腿部用附件(12)向大腿部(920)移动,由此,将大腿部用附件(12)穿戴于大腿部(920)。从脚(930)和小腿部(910)插入到形成靴子形状的脚用附件(13)和小腿部用附件(11)且将大腿部用附件(12)穿戴到大腿部(920)的状态起,使大腿部用附件(12)向小腿部(910)移动,由此,将大腿部用附件(12)配置于小腿部用附件(11)的外周。
根据该方式,由于在第2腿带部(22)的环状部分(22C)被腿(900)穿过的状态下使第2腿带部(22)移动,因此在使第2腿带部(22)移动时,第2腿带部(22)不易脱离腿(900),从而具有容易进行使第2腿带部(22)移动的作业的优点。
在第14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12或第13方式,在第2腿带部(22)中的覆盖使用者(U1)的大腿部(920)的部位内置有加强构件(25、26)。
根据该方式,通过加强构件(25、26)而容易保持第2腿带部(22)的形状,能够减少第2腿带部(22)的穿脱的工夫。
在第15方式的空气按摩装置(1)中,根据第12~第14的任一方式,第2连结部(44)由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形成。
根据该方式,通过第2连结部(44)扩展,能够使第2腿带部(22)的环状部分(22C)的大小变大,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第2腿带部(22)的环状部分(22C)配置于第1腿带部(21)的外周的作业。
关于第2~第15方式的结构,并非空气按摩装置(1)所必须的结构,能够适当省略。

Claims (15)

1.一种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按摩装置具备穿戴于使用者的右腿或左腿的附件,
所述附件具备穿戴于所述使用者的小腿部的小腿部用附件、以及穿戴于所述使用者的脚的脚用附件,
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具有由外布和内布形成为袋状并卷绕于所述小腿部的腿带部、以及内置于所述腿带部的气囊,
所述脚用附件和所述腿带部卷绕成筒状而成的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形成靴子形状,
在所述腿带部中的覆盖所述使用者的腿肚的部位设有沿着所述使用者的腿肚配置的支柱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柱部件设于自所述使用者的脚后跟至膝下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柱部件的靠所述内布侧的面包括向后凸出的曲面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柱部件的下部设有用于避免与所述使用者的脚后跟发生干扰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和所述脚用附件在所述使用者的所述脚的脚后跟侧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柱部件安装有用于进行与按摩有关的操作的操作器,
所述操作器在所述外布的表面暴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器的上部形成为越靠上侧厚度变得越薄的尖细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器配置于所述腿带部中的覆盖所述使用者的腿肚的部位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件包括穿戴于所述使用者的右腿的右腿用附件和穿戴于所述使用者的左腿的左腿用附件,
在所述右腿用附件和所述左腿用附件中,在设有所述操作器的所述附件的所述支柱部件设有向所述气囊送入空气的气泵,
在所述右腿用附件和所述左腿用附件中,设有所述气泵的所述附件和未设有所述气泵的所述附件经由自所述气泵被供给空气的空气软管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器的框体设有供所述空气软管连接的连接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操作器的框体的下表面,所述空气软管自下侧连接于所述连接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件还具备穿戴于所述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大腿部用附件,
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具有:
作为所述腿带部的第1腿带部;以及
作为所述气囊的第1气囊,
所述第1腿带部由作为所述外布的第1外布和作为所述内布的第1内布形成为袋状,
所述大腿部用附件具有:
第2腿带部,其由第2外布和第2内布形成为袋状并卷绕于所述大腿部;
第2气囊,其内置于所述第2腿带部;
第1连结部,其将所述第2腿带部的第1端部和第2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通过将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连结从而使所述第2腿带部形成为筒状;以及
第2连结部,其通过在基于所述第1连结部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下将所述第2腿带部的所述第1端部的局部和所述第2端部的局部连结,从而使所述第2腿带部的局部形成为环状,
被卷绕成筒状的所述第1腿带部比利用所述第2连结部而形成为环状的所述第2腿带部的环状部分小,
在将所述第2腿带部配置于被卷绕成筒状的所述第1腿带部的外周的状态下,被卷绕成筒状的所述第1腿带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形成为环状的所述第2腿带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按摩装置还具备连结带,所述连结带将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和所述大腿部用附件连结成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和所述大腿部用附件能够相对地移动,
所述脚用附件和所述第1腿带部卷绕成筒状而成的所述小腿部用附件形成靴子形状,
从所述使用者的所述脚和所述小腿部插入到形成所述靴子形状的所述脚用附件和所述小腿部用附件的状态起,使配置于所述小腿部用附件的外周的所述大腿部用附件向所述大腿部移动,由此,将所述大腿部用附件穿戴于所述大腿部,
从所述脚和所述小腿部插入到形成所述靴子形状的所述脚用附件和所述小腿部用附件且将所述大腿部用附件穿戴到所述大腿部的状态起,使所述大腿部用附件向所述小腿部移动,由此,将所述大腿部用附件配置于所述小腿部用附件的外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腿带部中的覆盖所述使用者的所述大腿部的部位内置有加强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连结部由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形成。
CN202222071700.2U 2021-08-02 2022-08-01 空气按摩装置 Active CN2188331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6852 2021-08-02
JP2021126853A JP2023021777A (ja) 2021-08-02 2021-08-02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21126852A JP2023021776A (ja) 2021-08-02 2021-08-02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21-126853 2021-08-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3147U true CN218833147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1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71700.2U Active CN218833147U (zh) 2021-08-02 2022-08-01 空气按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31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6598B (zh) 用于进行远程缺血性调节的系统
US20070282233A1 (en) Compression apparatus
US20070260162A1 (en) Compression apparatus
CN218833147U (zh) 空气按摩装置
WO2019156450A1 (ko) 전신스트레칭 온열 안마매트 및 구동방법
KR101778984B1 (ko) 공기압 마사지용 다리커프
JP2023021777A (ja)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装置
CN108175664B (zh) 空气按摩装置
JP4373550B2 (ja) エアマッサージ器
JP2023021776A (ja)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装置
KR101648385B1 (ko) 에어튜브가 설치된 의복
JP4373551B2 (ja) エアマッサージ器
JP3619671B2 (ja)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機
JPH09327487A (ja) 複合刺激装置
JP2013022223A (ja) マッサージ装置
KR102171878B1 (ko) 에어 압박 마사지 장치
CN209789163U (zh) 一种正坐辅助坐具
CN219290089U (zh) 一种按摩腰带
CN218106342U (zh) 穿戴式气压按摩器
JP2018183282A (ja)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01157700A (ja) エアマッサージ器
JP2002102384A (ja) 血液循環を改善するためのペダル装置
CN219398172U (zh) 一种头盔式头部按摩仪
CN109674266B (zh) 一种正坐辅助坐具
CN216366321U (zh) 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隐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