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9276U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9276U
CN218829276U CN202222711961.6U CN202222711961U CN218829276U CN 218829276 U CN218829276 U CN 218829276U CN 202222711961 U CN202222711961 U CN 202222711961U CN 218829276 U CN218829276 U CN 218829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air
motor
assembl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19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博
杨帆
黄敏
王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19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9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9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9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机以及风干设备。电机包括壳体、支架组件、定子组件以及叶轮,壳体设有容纳腔,支架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支架组件包括多个导风片,多个导风片依次间隔设置并连接于壳体,以将容纳腔分隔为多个第一风道,定子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支架组件沿轴向并列设置,定子组件包括定子轭以及多个定子齿,定子齿连接于定子轭的内周壁,并沿定子轭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定子齿之间形成第二风道,每一第二风道与至少一个第一风道相连通,叶轮设置于支架组件背离定子组件的一侧,定子轭的最大内径大于等于叶轮的直径的80%,叶轮被驱动后产生的气流经多个第一风道和多个第二风道后向外扩散,能够减少气流的损耗,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发展,人们对风干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风干设备不但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还能够广泛应用于食品、家居、宠物等行业。然而随着风干设备的功率的不断提高,电机转速也不断提高,导致电机温度升高,其定子绕组容易因为温度过高而烧毁,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壳体、支架组件、定子组件以及叶轮,壳体设有容纳腔,容纳腔沿电机的轴向贯穿壳体,支架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支架组件包括多个导风片,多个导风片依次间隔设置并连接于壳体,以将容纳腔分隔为多个第一风道,定子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支架组件沿轴向并列设置,定子组件包括定子轭以及多个定子齿,定子齿连接于定子轭的内周壁,并沿定子轭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定子齿之间形成第二风道,每一第二风道与至少一个第一风道相连通以共同形成电机的主风道,主风道沿轴向贯穿壳体,叶轮设置于支架组件背离定子组件的一侧,定子轭的最大内径大于等于叶轮的直径的80%,叶轮被驱动后产生的气流经多个第一风道和多个第二风道后向外扩散。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组件还包括多个定子绕组,多个定子绕组一一对应地绕设于定子齿,定子齿沿定子轭的径向的长度尺寸与定子绕组沿定子轭的周向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大于等于2。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还包括中心座,中心座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壳体的内壁相互间隔;导风片位于中心座与壳体之间,定子组件与中心座沿着轴向并列且相对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支撑壳以及安装壳,支撑壳与安装壳沿着轴向接续,容纳腔贯穿支撑壳与安装壳;支架组件安装于支撑壳内,定子组件安装于安装壳内;安装壳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定子轭的外周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彼此嵌套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其中一者为凸起,其中另一者为凹槽,凸起与凹槽均沿轴向延伸,凸起嵌入凹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壳的内径小于安装壳的内径,以使支撑壳和安装壳的连接处形成支撑台阶,定子轭叠置于支撑台阶,并与导风片的端面相对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轭具有沿周向环绕的外壁,外壁与壳体的内壁相对且叠置,外壁与壳体的内壁的其中至少一者设有导风槽,以使外壁与壳体的内壁的至少部分结构相对间隔设置;导风槽的一端与第一风道连通、另一端与定子轭远离支架组件的一侧的空间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风槽间隔设置,且导风槽螺旋环绕于定子轭的外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还包括转子组件,转子组件穿设于定子组件与支架组件,叶轮连接于转子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定子齿与相同数量的导风片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定子齿与对应的导风片在轴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导风片包括多个第一导风片以及多个第二导风片,每两个第一导风片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风片;第一导风片的数量与定子齿的数量相同,多个定子齿与多个第一导风片一一对应地并列设置,第二导风片在轴向上的投影落入第二风道中。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干设备,包括外壳以及上述电机,外壳设有出风口,电机设置于外壳内,定子组件位于支架组件与出风口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中,支架组件的多个导风片依次间隔形成多个第一风道,定子组件的多个定子齿沿定子轭的轴向一次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风道,每个第二风道与至少一个第一风道连通以形成电机的主风道,主风道可以作为电机的散热风道,叶轮被驱动后产生的气流经由主风道后向外扩散,主风道引导部分气流吹向定子组件,以达到散热的目的。进一步地,定子轭的最大内径大于等于叶轮的直径的80%,能够提高气流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上述电机通过将多个导风片依次间隔形成的第一风道与多个定子轭依次间隔形成的第二风道连通,能够将用于散热的主风道延长,减少气流的损耗,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通过保证定子轭的最大内径大于等于叶轮的直径的80%,使得气流的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当电机应用于吹风设备或者吸气设备中时,上述的主风道可以兼具吹风风道/吸气风道和散热风道的作用,使吹风设备或者吸气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且具备良好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干设备的结构框架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述的电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所述的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所示的电机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所述的电机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2所述的电机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组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来对本申请提出的电机以及风干设备进行进一步阐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机100以及配置有电机100的风干设备200,电机100可以应用在风干设备200上,电机100能够驱动风干设备200的其他结构以保证风干设备200正常工作。在本实施例中,风干设备200的种类不受限制,例如风干设备200可以为吹风机、烘干机等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风干设备200包括外壳210和上述的电机100,电机100设置于壳体210内以驱动风干设备200工作。外壳210设置有出风口212,出风口212用于允许电机200产生的风吹向待风干物品以达到风干的效果。
请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00包括壳体10、支架组件30、定子组件50以及叶轮70。壳体10大致呈圆柱筒状,其设有容纳腔12。容纳腔12沿电机100的轴向贯穿壳体10,容纳腔12用于容纳电机100的内部结构如转子、定子等等。支架组件30设置于容纳腔12内,支架组件30包括多个导风片32,多个导风片32沿着壳体1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并连接于壳体10。多个导风片32将容纳腔12分割成多个第一风道121,第一风道121用于引导气流的流向。定子组件50设置于容纳腔12,并与支架组件32沿轴向并列设置。定子组件50包括定子轭52以及多个定子齿54,定子齿54连接于定子轭52的内周壁,并沿定子轭52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定子齿54之间形成第二风道123,每一第二风道123与至少一个第一风道121相对并连通以共同形成主风道125,主风道125沿轴向贯穿壳体10,主风道125可以作为电机100的散热风道,引导部分气流吹向定子组件,以达到散热的目的。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叶片32的设计为倾斜状态(相对于轴向倾斜设置或螺旋型设置),气流经过导叶片32时从第一风道121沿导叶片32的倾斜方向倾斜吹出,再经过定子组件50时从第二风道123沿着轴向大致平行地吹出,能够使得气流更加地顺滑地吹出,提高电机100的效率和散热效果。叶轮70设置于支架组件30背离定子组件50的一侧,定子轭52的最大内径大于等于叶轮70的直径的80%,叶轮70被驱动后产生的气流经多个第一风道121和多个第二风道123后向外扩散,以对定子组件50进行散热。
上述电机100通过将多个导风片32依次间隔形成的第一风道121与多个定子轭54依次间隔形成的第二风道123连通,能够将主风道125延长,减少气流的损耗,提高电机100的效率和散热效果。进一步地,通过保证定子轭52的最大内径大于等于叶轮70的直径的80%,使得气流的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电机100的效率和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当电机100应用于吹风设备或者吸气设备中时,上述的主风道125可以兼具吹风风道/吸气风道和散热风道的作用,使吹风设备或者吸气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且具备良好出风效果和散热能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机100通过设置较大的风道,可以保证吹风通过的效率较高,因此,在电机100体积一定(或者受限制)的情况下,风力较大;在保证满足一定风力要求的时候,电机100的尺寸可以做到相对较小,也保证了较高的风力和电机10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支撑壳14以及安装壳16,支撑壳14与安装壳16沿电机100的轴向接续。容纳腔12贯穿支撑壳14与安装壳16,容纳腔12用于容纳电机100的其他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壳14设有第一腔体141,第一腔体141沿轴向贯穿支撑壳14,第一腔体141用于容纳支架组件30,安装壳16设有第二腔体161(如图7所示),第二腔体161沿轴向贯穿安装壳16且第二腔体161与第一腔体141连通以形成容纳腔12,第二腔体161用于容纳定子组件50。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壳14的内径小于安装壳16的内径,以使支撑壳14与安装壳16的连接处形成支撑台阶18,支撑台阶18用于承托定子组件50的外壁,以使定子组件50的安装更加稳固。进一步地,支撑台阶18的径向厚度与定子组件50的外壁的径向厚度大致一致,能够提高支撑台阶18的承托效果,提高电机100的结构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壳14的内径与安装壳16的内径之间的关系不受限制,例如,支撑壳14的内径可以等于安装壳16的内径,又如,支撑壳14的内径可以大于安装壳16的内径。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组件30还包括中心座34,中心座34用于与导风片32连接。中心座34设置于容纳腔12内,并与壳体10的内壁相互间隔。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中心座34设置于第一腔体141(如图7所示),并与支撑壳14的内壁相互间隔。进一步地,中心座34设有第一轴孔341,第一轴孔341位于中心座34的大致中部位置,第一轴孔341与第一腔体141连通。
导风片32连接于中心座34并位于中心座34与壳体10之间。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片32连接于中心座34与支撑壳14之间,以将第一腔体141分隔成多个第一风道121。多个导风片32包括多个第一导风片321以及多个第二导风片323,每两个第一导风片32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风片323。第一导风片321的数量与定子齿54的数量相同,多个第一导风片321与多个定子齿54一一对应地并列设置,第二导风片323在轴向上的投影落入第二风道123中,以提高电机100的散热功率,从而提高电机100的散热效果。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每两个第一导风片32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导风片323,即第一导风片321与第二导风片323交替间隔设置。本说明书对第一导风片321与第二导风片323的具体数量不受限制,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片321的数量为六个,第二导风片323的数量也为六个。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组件50位于支架组件30与出风口212之间,定子组件50与中心座34沿着轴向并列且相对间隔设置,以允许气流从第一风道121流向第二风道123。定子组件50固定连接于安装壳16。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定子轭52大致为环状结构,定子轭52具有沿周向环绕的外壁523,外壁523与壳体10的内壁相对且叠置。具体而言,定子轭52的端面叠置于支撑台阶18,并与导风片32的端面相对间隔设置,以限制定子组件50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地,为了对定子轭52进行定位,使定子齿54和导风片3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上文所述的多个第一导风片321与多个定子齿54一一对应地并列设置,定子轭52和安装壳16之间可以通过定位部彼此限位。例如,安装壳16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163,定子轭52的外周设有第二定位部521,第一定位部163与第二定位部521彼此嵌套设置,以使定子组件50与安装壳16的连接更为牢固,且定位可靠,不易发生转动。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63与第二定位部521的具体配合方式不受限制,第一定位部163与第二定位部521的其中之一者为凸起,其中另一者为凹槽,凸起与凹槽均沿轴向延伸,凸起嵌入凹槽中,以限制定子轭52相对于安装壳16的位置。例如,第一定位部163可以为凹槽,而第二定位部521可以为与该凹槽配合的凸起;又如,第一定位部163可以为凸起,而第二定位部521可以为与该凸起配合的凹槽。
请参阅图6至图7,进一步地,本说明书中第一定位部163与第二定位部521的数量不受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63可以为三个,三个第一定位部521等间距分布在安装壳16的内壁上,相应地,第二定位部521的数量也为三个,三个第二定位部521与第一定位部163一一对应地彼此嵌套设置,以提高定子组件50与安装壳16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定子轭52基本贴合安装壳16的内壁的安装结构,充分利用了安装壳16的内部空间,定子轭52的直径可以做得相对较大,在电机100体积一定(或者受限制)的情况下,转子组件90输出功率较大,因此出风风力也较大;在满足一定功率的前提下,电机100整体体积可以做得相对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电机100的散热效果,例如增强对定子轭52的散热效果,电机100还可以在定子轭52和安装壳161之间设置导风槽101,导风槽101能够使气流在电机100内更好的流通,确保电机100内的温度均衡。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槽101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受限制,例如,导风槽101可以设置在定子轭52的外壁523与壳体10的内壁中至少一者,以使外壁523与壳体16的内壁的至少部分结构相对间隔设置。导风槽101的一端与第一风道121连通,另一端向定子轭52远离支架组件30的一侧的空间连通,使气流在电机100内更好地流通。进一步地,导风槽10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导风槽101依次间隔设置,以提高气流的流通面积和散热效率。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导风槽101可以为直槽,或者可以为弧形槽,或者可以为不规则槽,例如,导风槽101可以呈螺旋环绕于定子轭52的外壁521,能够整流并导向叶轮70所产生的高速气流,增强气压波动的稳定性,降低风噪。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槽101可以由定子轭52和壳体10上的凹陷结构共同形成。定子轭52的外壁523与壳体10的内壁均设有凹槽,外壁523的凹槽与壳体10的内壁的凹槽一一对应设置,且外壁523的凹槽与其对应的壳体10的内壁的凹槽彼此联通以形成导风槽101,其中,壳体10的内壁的凹槽还贯通支撑台阶18,使导风槽101能够与第一风道121连通。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电机100的结构,定子轭52的外壁523与壳体10的内壁中的一者设有凹槽,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轭52的外壁523设有凹槽以形成导风槽10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的内壁设有凹槽以形成导风槽101。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定子齿54环绕分布在定子轭的内周壁,并向定子轭的孔内部延伸。多个定子齿54远离定子轭52的一侧共同形成第二轴孔58,第二轴孔58位于定子组件50的大致中部位置,第二轴孔58与第二腔体161连通。第二轴孔58用于安装电机100的转子组件90。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齿54与第一导风片321的数量相同,为了适应第一导风片321的数量,定子齿54的数量也为六个,六个定子齿54与六个第一导风片321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个定子齿54与对应的第一导风片321在轴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以保证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能够沿着电机100的轴向直接相对连通,从而提高电机100的散热功率,从而提高电机100的散热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定子齿54的数量不受限制,例如,定子齿54与第一导风片321的数量可以不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组件50还包括多个定子绕组56,多个定子绕组56一一对应地绕设于多个定子齿54,以产生旋转磁场。进一步地,定子齿54沿定子轭52的径向的长度尺寸L1与定子绕组56沿定子轭52的周向的宽度尺寸L2的比值大于等于2,使得定子齿54大致为细长的板状,能让气流更好的流向定子绕组56,减少气流的损耗提高电机100的效率,且对定子绕组56进行散热,也不会挡住出风孔212,减少对风干设备200的流量和噪音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叶轮70包括轮毂72以及多个叶片74。轮毂72设置于支撑壳14的第一内腔141中,轮毂72与定子组件50分别位于中心座34的相对两侧。叶片74为具有曲面的片状结构,多个叶片74依次分布在轮毂72的外侧,本说明书对叶片74的数量不受限制,例如,叶片74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11且小于或等于16,在本实施例中,叶片74的数量可以为15个。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叶片74转动以产生气流,气流经由第一风道121吹送至第二风道141,以对电机100的内部结构进行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00还包括转子组件90,转子组件90穿设于定子组件50与支架组件30,并能够相对于定子组件50与支架组件30转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转子组件90的一端连接于叶轮70的轮毂72,另一端穿过中心座34的第一轴孔341并延伸至定子组件50的第二轴孔58,并能够相对于中心座34与定子组件50转动。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转子组件90包括第一转轴92以及第二转轴94,第一转轴92与第二转轴94沿轴向依次连接,第一转轴92穿设于第一轴孔341,第二转轴94穿设于第二轴孔58。进一步地,第一转轴92的内径大于第二转轴94的内径,以使转子组件90更好地适配于第一轴孔341尺寸以及第二轴孔58的尺寸,使得转子组件90与中心座34以及定子组件50的连接更加方便。
工作时,电流输入定子组件50的定子绕组56以产生磁场,转子组件90转动并带动叶轮90转动,扰动的气流经由第一风道121吹送至定子组件50,然后通过第二风道123时能够对定子组件50进行散热,从而对电机100进行散热,使得电机100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中,支架组件的多个导风片依次间隔形成多个第一风道,定子组件的多个定子齿沿定子轭的轴向一次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风道,每个第二风道与至少一个第一风道连通以形成电机的主风道,主风道可以作为电机的散热风道,叶轮被驱动后产生的气流经由主风道后向外扩散,主风道引导部分气流吹向定子组件,以达到散热的目的。进一步地,定子轭的最大内径大于等于叶轮的直径的80%,能够提高气流的利用率,提高电机的效率,同时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上述电机通过将多个导风片依次间隔形成的第一风道与多个定子轭依次间隔形成的第二风道连通,能够将用于散热的主风道延长,减少气流的损耗,提高电机的效率,同时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通过保证定子轭的最大内径大于等于叶轮的直径的80%,使得气流的利用率提高,提高电机的效率,同时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当电机应用于吹风设备或者吸气设备中时,上述的主风道可以兼具吹风风道/吸气风道和散热风道的作用,使吹风设备或者吸气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且具备良好出风效果的散热能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沿所述电机的轴向贯穿所述壳体;
支架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多个导风片,多个所述导风片依次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壳体,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多个第一风道;
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支架组件沿所述轴向并列设置;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轭以及多个定子齿,所述定子齿连接于所述定子轭的内周壁,并沿所述定子轭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定子齿之间形成第二风道;每一所述第二风道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风道相连通以共同形成所述电机的主风道,所述主风道沿所述轴向贯穿所述壳体;以及,
叶轮,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背离所述定子组件的一侧,所述定子轭的最大内径大于等于所述叶轮的直径的80%,所述叶轮被驱动后产生的气流经所述多个第一风道和所述多个第二风道后向外扩散。
2.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多个定子绕组,多个所述定子绕组一一对应地绕设于所述定子齿,所述定子齿沿所述定子轭的径向的长度尺寸与所述定子绕组沿所述定子轭的周向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大于等于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中心座,所述中心座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互间隔;所述导风片位于所述中心座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中心座沿着所述轴向并列且相对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支撑壳以及安装壳,所述支撑壳与所述安装壳沿着所述轴向接续,所述容纳腔贯穿所述支撑壳与所述安装壳;所述支架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壳内,所述定子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内;所述安装壳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定子轭的外周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彼此嵌套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其中一者为凸起,其中另一者为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均沿所述轴向延伸,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凹槽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的内径小于所述安装壳的内径,以使所述支撑壳和所述安装壳的连接处形成支撑台阶,所述定子轭叠置于所述支撑台阶,并与所述导风片的端面相对间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轭具有沿周向环绕的外壁,所述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对且叠置,所述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其中至少一者设有导风槽,以使所述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至少部分结构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导风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定子轭远离所述支架组件的一侧的空间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槽间隔设置,且所述导风槽螺旋环绕于所述定子轭的外壁。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穿设于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支架组件,所述叶轮连接于所述转子组件。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定子齿与相同数量的所述导风片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定子齿与对应的所述导风片在所述轴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风片包括多个第一导风片以及多个第二导风片,每两个所述第一导风片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风片;所述第一导风片的数量与所述定子齿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定子齿与多个所述第一导风片一一对应地并列设置,所述第二导风片在所述轴向上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二风道中。
12.一种风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设有出风口;以及
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定子组件位于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CN202222711961.6U 2022-10-14 2022-10-14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Active CN218829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1961.6U CN218829276U (zh) 2022-10-14 2022-10-14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1961.6U CN218829276U (zh) 2022-10-14 2022-10-14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9276U true CN218829276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54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1961.6U Active CN218829276U (zh) 2022-10-14 2022-10-14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9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00292A1 (ja) スロットレス型電動機、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113027795A (zh) 风机及清洁设备
CN113794329A (zh) 一种电机
CN218829276U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CN115842422A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CN219760726U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CN215120455U (zh) 一种散热电机转子
CN214256045U (zh) 轴向磁通电机及具有其车辆
CN218829277U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CN116418147A (zh) 一种全封闭牵引电机及车辆
CN219875221U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CN211183621U (zh) 一种电机外壳的降噪散热结构
CN220067002U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CN112737181A (zh) 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及电机
CN116169804A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CN216278555U (zh) 一种带有散热式电机的轴流风机
CN115603481A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CN116317238A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CN116317239A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CN219802089U (zh) 便于散热的马达
CN216016559U (zh) 一种用于吹风机的电动机
CN216390684U (zh) 一种紧凑型电机设备
US11828296B2 (en) Motor assembly
CN117639390B (zh) 一种吸尘器用无刷直流电机
CN220754511U (zh) 一种高速电机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