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7684U - 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7684U
CN218827684U CN202222964548.0U CN202222964548U CN218827684U CN 218827684 U CN218827684 U CN 218827684U CN 202222964548 U CN202222964548 U CN 202222964548U CN 218827684 U CN218827684 U CN 218827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losion
proof valve
battery
groov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645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645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768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1607 priority patent/WO202406613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7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7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外壳、第一防爆阀和第二防爆阀。第一防爆阀和第二防爆阀分别设在外壳的轴向两端;第一防爆阀和第二防爆阀的开阀压力不相等。由此,通过设置两个防爆阀,并将二者的开阀压力设置不同,可在电池内部发生剧烈热失控时,第一防爆阀和第二防爆阀先后开启,使气体得到及时释放,进而降低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装置,目前在汽车、航天、高铁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其能量密度、循环性能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内电芯发生热失控,在电芯发生热失控时,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若电池内部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会有爆炸的风险。
为降低电池内部由于热失控气压增大而带来的安全隐患,一般在电池端部设置防爆阀,在电池内部气压增大时防爆阀爆开,可将气体排出电池,降低安全隐患。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只设置一个防爆阀,当防爆阀失效或电池内反应较剧时,电池内部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可根据热失控程度改变防爆阀泄压面积,降低电池热失控时的安全隐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外壳、第一防爆阀和第二防爆阀,所述第一防爆阀和所述第二防爆阀分别设在所述外壳的轴向两端;其中,所述第一防爆阀和所述第二防爆阀的开阀压力不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第一防爆阀与第二防爆阀分别位于电池外壳的轴向两端,并且第一防爆阀与第二防爆阀的开阀压力不等,当电池刚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内部产生气体,气体在电池内膨胀并挤压外壳当电池内的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第一防爆阀与第二防爆阀中开阀压力较小的一个开启,气体由第一防爆阀或第二防爆阀顺利排出;当电池热失控较剧烈时,外壳内的压力继续升高,第一防爆阀与第二防爆阀中开阀压力较大的防爆阀开启,此时第一防爆阀与第二防爆阀均处于开启状态,气体可从第一防爆阀和第二防爆阀处同时排出,从而降低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爆阀的开阀压力与所述第二防爆阀的开阀压力的差值大于等于0.1MPa。由此,可在电池内部气体压力较小时,只开启一个防爆阀,提高电池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爆阀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防爆阀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上设有第二凹槽。由此,可使第一防爆阀和第二防爆阀在承受压力时由压痕处开启,通过压痕深度控制开阀压力,提高电池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不相等。由此,可根据电池内部压力值控制防爆阀的开启数量,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均为铝片,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的差值大于等于90微米。由此,可根据电池内部压力值控制防爆阀的开启数量,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本体部边缘的一部分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二本体部边缘的一部分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本体部的面积、所述第二本体部的面积不相等。由此,可通过第一本体部与第二本体部的面积对气体的排出速率进行调整,使热失控产生的气体快速排出,降低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部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一凹槽所围区域为第一开启区;所述第二本体部包括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二凹槽所围区域为第二开启区。由此,可防止第一开启区在第一防爆阀爆开或第二开启区在第二防爆阀爆开时飞出,提高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爆阀和所述第二防爆阀的至少一个的边缘设置有连接部;当所述第一防爆阀设有所述连接部时,所述连接部为环形且沿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边缘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一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当所述第二防爆阀设有所述连接部时,所述连接部为环形且沿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边缘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板体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二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本体部、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由此,连接部可对第一本体部与第二本体部形成稳定支撑,防止电池在正常使用时第一防爆阀或第二防爆阀发生损坏,提高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轴向一端一体形成有所述第一防爆阀,所述外壳的轴向另一端设有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防爆阀连接在所述第一配合槽处。由此,第一防爆阀与第二防爆阀的开阀压力不同,可根据电池热失控情况选择防爆阀开启数量,进而降低电池热失控时的安全隐患。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端面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以圆弧状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凹槽及所述第三凹槽所围区域构成所述第一防爆阀。由此,可降低电池的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爆阀焊接连接在所述第一配合槽处。由此,可根据电池热失控情况选择防爆阀开启数量,进而降低电池热失控时的安全隐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的剖面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一防爆阀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二防爆阀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100、
外壳10、第一配合槽11、外层片12、第二配合槽13、
第一防爆阀20、第一本体部21、第一凹槽211、第一连接段212、第一开启区213、第三凹槽214、连接部22、
第二防爆阀30、第二本体部31、第二凹槽311、第二连接段312、第二开启区3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竖直”、“水平”、“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包括:外壳10、第一防爆阀20和第二防爆阀30。
其中,外壳10为圆柱形,第一防爆阀20和第二防爆阀30分别设在外壳10的轴向两端。第一防爆阀20和第二防爆阀30的开阀压力不相等。
具体而言,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分别位于电池100外壳10的轴向两端,并且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的开阀压力不等,当电池100刚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内部产生气体,气体在电池100内膨胀并挤压外壳10。当电池100内的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中开阀压力较小的一个开启,气体由第一防爆阀20或第二防爆阀30顺利排出。当电池100热失控较剧烈时,外壳10内的压力继续升高,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开阀压力较大的防爆阀开启,此时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均处于开启状态,气体可从第一防爆阀20和第二防爆阀30处同时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通过设置两个防爆阀,并将二者的开阀压力设置不同,可在电池100内部发生剧烈热失控时,第一防爆阀20和第二防爆阀30先后开启,使气体得到及时释放,进而降低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的开阀压力关系不做具体限制,例如第一防爆阀20的开阀压力小于第二防爆阀30的开阀压力、第一防爆阀20的开阀压力大于第二防爆阀30的开阀压力,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爆阀20的开阀压力与第二防爆阀30的开阀压力的差值大于等于0.1MPa。
具体而言,通过将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的开阀压力设置不同,可在电池100发生热失控时,首先开启开阀压力较小的防爆阀,当热失控较剧烈,电池100内部压力继续升高时,再开启开阀压力较大的防爆阀,从而使气体及时排出。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由于结构强度不同,因此导致开阀压力不同,开阀压力较大的防爆阀结构强度较高,在电池100正常使用时,较高的结构强度可使不易发生损坏,电池100更可靠。
并且,若电池100发生热失控,内部刚开始产生气体时,开启压力较小的防爆阀即可完成泄压,若此时热失控得到控制,电池100产气量较小,开启一个防爆阀即可满足电池100的泄压需求,可防止电池100内部产生的高温气体对周围的电池100造成影响,在后续维修中,只需对损坏的电池100进行更换即可。
由此,可在电池100内部气体压力较小时,只开启一个防爆阀,提高电池可靠性。
实施例一:
如图3-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爆阀20为第一本体部21,第一本体部21上设有第一凹槽211。第二防爆阀30为第二本体部31,第二本体部31上设有第二凹槽311。
具体而言,当电池10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100内部由于产生大量气体,外壳10内部压力快速升高,气体会对位于外壳10两端的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31施加压力,此时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31具有向外破开的趋势。第一本体部21在第一凹槽211处的厚度较小,结构强度更低,第二本体部31在第二凹槽311处的厚度较小,结构强度更低,因此在外壳10内达到一定压力时,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31会分别从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311处破开。
由此,可使第一防爆阀20和第二防爆阀30在承受压力时由压痕处开启,通过压痕深度控制开阀压力,提高电池100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本体部21的第一凹槽211为十字形,第二本体部31的第二凹槽311为十字形。当电池100内部发生热失控,外壳10内压力快速升高时,热失控产生的气体会对外壳10两端的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形成挤压,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31的中心处会隆起变形,当外壳10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第一本体部21会从第一凹槽211的十字中心处破开,第二本体部31也会从第二凹槽311的十字中心处劈开,从而实现泄压。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本体部21的第一凹槽211为圆形,第二本体部31的第二凹槽311为圆形,圆形的压痕分别位于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31的中心处。当电池100内部发生热失控,外壳10内压力快速升高时,热失控产生的气体会对外壳10两端的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形成挤压,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31的中心处会隆起变形,当外壳10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第一本体部21会从圆形的第一凹槽211处破开,第二本体部31也会从圆形的第二凹槽311处破开,从而实现泄压。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31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例如,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311可以均为十字形,也可均为圆形,还可以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311的其中一个为十字形,其中的另一个为圆形,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211的深度与第二凹槽311的深度不相等。
具体而言,压痕深度越深,结构强度越低,为方便理解,以第一凹槽211的深度大于第二凹槽311的深度举例。当电池100刚发生热失控时,外壳10内部压力升高,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311具有向外破开的趋势,当外壳10内部达到一定压力时,由于第一凹槽211的深度较深,第一防爆阀20的结构强度较低,此时外壳10内的压力达到第一防爆阀20的开阀压力,第一凹槽211在压力下破开,使外壳10内部的气体得到释放。当电池100内热失控较剧烈,导致外壳10内产生大量气体时,此时第一防爆阀20无法及时为外壳10进行泄压,电池100内的压力继续升高,达到第二防爆阀30的开阀压力,第二凹槽311在压力下破开,此时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同时开启,对外壳10进行泄压。
由此,可根据电池100内部压力值控制防爆阀的开启数量,提高电池100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311的相对深度不做具体限制,第一凹槽211的深度可以大于第二凹槽311的深度,第一凹槽211的深度也可以小于第二凹槽311的深度,只有保证二者深度不同即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里对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31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制,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31可以为金属板片,也可以为结构强度较高的塑料板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地,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31均为铝片,第一凹槽211的深度与第二凹槽311的深度的差值大于等于90微米。
具体而言,铝片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当电池100受到挤压或碰撞,触碰到第一防爆阀20或第二防爆阀30时,电池100内部可能并未发生热失控,此时具有一定延展性的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31可防止由于碰撞导致第一防爆阀20或第二防爆阀30破开,以提高电池100的可靠性。
当电池100内部发生热失控后,电池100内部产生气体,外壳10内部的压力快速上升,第一本体部21或第二本体部31会在外壳10内部气体的压力下向外隆起,当变形到一定程度,第一本体部21或第二本体部31破开,外壳10内部的气体排出,使内部压力得到释放。随着热失控加剧,外壳10内部压力继续升高,当达到一定压力时,第一本体部21或第二本体部31的另外一个会破开,通过外壳10两端的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同时对电池100进行泄压。
通过将第一凹槽211的深度与第二凹槽311的深度差值控制在大于等于90微米,可控制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的开启压力,并控制二者之间的开启间隔,以使电池100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同时使电池100快速泄压。
由此,可根据电池100内部压力值控制防爆阀的开启数量,在提高电池100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31还可以是其他金属材质,例如铜片或铁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5-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1沿第一本体部21边缘的一部分延伸设置,第二凹槽311沿第二本体部31边缘的一部分延伸设置,第一本体部21的面积、第二本体部31的面积不相等。
具体而言,在第一本体部21通过第一凹槽211破开时,可沿第一本体部21的边缘破裂,第二本体部31通过第二凹槽311破开时,可沿第二本体部31的边缘破裂,此时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的开口面积较大,可使外壳10内的压力进行快速泄压。
随着电池100热失控的不断进行,外壳10内部产生的气体速率也不断增加,第一本体部21破开时外壳10内部产生的气体与第二本体部31破开时外壳10内部产生的气体的速率不同,将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31的面积设置为不同,可在热失控刚发生,产生气体速率较小时开启面积较小的板片,在热失控剧烈,产生气体速率较大时再开启面积较大的板片,从而保证外壳10内部及时泄压。
由此,可通过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31的面积对气体的排出速率进行调整,使热失控产生的气体快速排出,降低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部21包括第一连接段212,第一连接段21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凹槽211的两端,第一连接段212和第一凹槽211所围区域为第一开启区213;第二本体部31包括第二连接段312,第二连接段31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凹槽311的两端,第二连接段312和第二凹槽311所围区域为第二开启区313。
具体而言,当电池100发生热失控,内部产气时,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可先后爆开,由于第一连接段212将第一开启区213与第一本体部21连接,当第一开启区213爆开时,第一连接段212可防止第一开启区213受气体的冲击飞出,第二连接段312将第二开启区313与第二本体部31连接,当第二开启区313爆开时,第二连接段312可防止第二开启区313受气体的冲击飞出,进而提高安全性。
如图5-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爆阀20和第二防爆阀30的至少一个的边缘设置有连接部22。当第一防爆阀20设有连接部22,连接部22为环形且沿第一本体部21的边缘延伸设置,第一板体的厚度小于连接部22的厚度,第一凹槽211形成在第一本体部21和连接部22的连接处。当第二防爆阀30设有连接部22,连接部22为环形且沿第二本体部31的边缘延伸设置,第二板体的厚度小于连接部22的厚度,第二凹槽311形成在第二本体部31和连接部22的连接处。由此,连接部22可对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31形成稳定支撑,防止电池100在正常使用时第一防爆阀20或第二防爆阀30发生损坏,提高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22与外壳10的两端部进行连接,以使第一防爆阀20和第二防爆阀30固定在外壳10上,这里对连接部22与外壳10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制,连接部22与外壳10可通过卡接、粘接或焊接,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只要保证连接部22与外壳10的两端部稳定连接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7-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的一端一体形成有第一防爆阀20,外壳1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配合槽11,第二防爆阀30连接在第一配合槽11处。
具体而言,第一防爆阀20一体形成在外壳10的一端,第二防爆阀30通过第一配合槽11与外壳10的另一端进行连接,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使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的开阀压力不同。第二防爆阀30由于与外壳10通过第一配合槽11进行连接,结构强度低于第一防爆阀20,因此在电池100发生热失控时,第二防爆阀30首先开启,当外壳10内部压力继续升高,到达一定压力时,第一防爆阀20再开启。
由此,第一防爆阀20与第二防爆阀30的开阀压力不同,可根据电池100热失控情况选择防爆阀开启数量,进而降低电池100热失控时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外壳10的端面上设有第三凹槽214,第三凹槽214以圆弧状延伸设置,第三凹槽214及第三凹槽214所围区域构成第一防爆阀20。
具体而言,在电池100的外壳10进行生产时,可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在外壳10的端面形成密封结构,并在底部端面设置第三凹槽214,使外壳10的生产效率更高。通过在外壳10开口端装入卷芯以及电解液后,将另一端封闭即可形成封闭的电池结构。当电池10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100内部产生气体,使电池100内部压力升高,第一防爆阀20在压力的作用下,可从第三凹槽214处破开,在对电池100进行泄压的同时保证安全性。
由此,将第一防爆阀20与外壳10一体成型,可降低电池100的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第二防爆阀30焊接连接在外壳10上。与第一防爆阀20一体形成于外壳10上不同,通过将第二防爆阀30与外壳10焊接,第二防爆阀30与壳体的连接强度低于第一防爆阀20,因此在电池100发生热失控时,第二防爆阀30首先开启,当外壳10内部压力继续升高,到达一定压力时,第一防爆阀20再开启。
由此,可根据电池100热失控情况选择防爆阀开启数量,进而降低电池100热失控时的安全隐患。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还包括第二配合槽13,第二配合槽13位于第一配合槽11外侧,第二配合槽13上还设有外层片12,外层片12覆盖在第二防爆阀30朝外的一侧。由此,外层片12可对第二防爆阀30形成保护,提高电池100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防爆阀30焊接连接在第一配合槽11处。由此,可根据电池100热失控情况选择防爆阀开启数量,进而降低电池100热失控时的安全隐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池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的其他构成例如电芯和极柱结构等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第一防爆阀(20)和第二防爆阀(30),所述第一防爆阀(20)和所述第二防爆阀(30)分别设在所述外壳(10)的轴向两端;
其中,所述第一防爆阀(20)和所述第二防爆阀(30)的开阀压力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阀(20)的开阀压力与所述第二防爆阀(30)的开阀压力的差值大于等于0.1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阀(20)包括第一本体部(21),所述第一本体部(21)上设有第一凹槽(211);
所述第二防爆阀(30)包括第二本体部(31),所述第二本体部(31)上设有第二凹槽(3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11)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凹槽(311)的深度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21)和所述第二本体部(31)均为铝片,所述第一凹槽(211)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凹槽(311)的深度的差值大于等于9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11)沿所述第一本体部(21)边缘的一部分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凹槽(311)沿所述第二本体部(31)边缘的一部分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本体部(21)的面积、所述第二本体部(31)的面积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21)包括第一连接段(212),所述第一连接段(2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凹槽(211)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段(212)和所述第一凹槽(211)所围区域为第一开启区(213);
所述第二本体部(31)包括第二连接段(312),所述第二连接段(3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凹槽(311)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段(312)和所述第二凹槽(311)所围区域为第二开启区(31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21)和所述第二本体部(31)的至少一个的边缘设置有连接部(22);
当所述第一防爆阀(20)设有所述连接部(22)时,所述连接部(22)为环形且沿所述第一本体部(21)的边缘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本体部(21)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部(22)的厚度,所述第一凹槽(211)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部(21)和所述连接部(22)的连接处;
当所述第二防爆阀(30)设有所述连接部(22)时,所述连接部(22)为环形且沿所述第二本体部(31)的边缘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本体部(31)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部(22)的厚度,所述第二凹槽(311)形成在所述第二本体部(31)和所述连接部(22)的连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的轴向一端一体形成有所述第一防爆阀(20),所述外壳(10)的轴向另一端设有第一配合槽(11),所述第二防爆阀(30)连接在所述第一配合槽(11)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的端面上设有第三凹槽(214),所述第三凹槽(214)以圆弧状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凹槽(214)及所述第三凹槽(214)所围区域构成所述第一防爆阀(2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爆阀(30)焊接连接在所述第一配合槽(11)处。
12.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13.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包。
CN202222964548.0U 2022-09-28 2022-11-03 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8827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4548.0U CN218827684U (zh) 2022-11-03 2022-11-03 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PCT/CN2023/071607 WO2024066133A1 (zh) 2022-09-28 2023-01-10 单体电池、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4548.0U CN218827684U (zh) 2022-11-03 2022-11-03 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7684U true CN218827684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54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64548.0U Active CN218827684U (zh) 2022-09-28 2022-11-03 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76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9919A (zh) * 2023-05-08 2023-06-13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9919A (zh) * 2023-05-08 2023-06-13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65216B1 (en) Battery and related apparatus therefor, preparation method, and preparation device
CN112713345B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US7172833B2 (en) Alkaline dry cell
JP4632862B2 (ja) 二次電池
CN218827684U (zh) 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JP2013525959A (ja) 防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パワーバッテリー及びパワー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CN101461076B (zh) 具有排气孔和不对称焊接盖体的电池罐
JPWO2013046712A1 (ja) 密閉型二次電池
US20230114279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al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CN218182409U (zh) 一种可泄压的极柱组件、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JP5480035B2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219873910U (zh) 一种电池和电池装置
CN218385629U (zh) 一种电芯及电池模组
CN116315334A (zh) 一种电池盖板结构、圆柱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12002861B (zh) 电池防爆阀
CN114447515A (zh) 防爆阀、新能源电池盖板和新能源电池
JP2023546798A (ja) 圧力解放機構、電池単体、電池、電力使用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88276B (zh) 一种电池
JP7353383B2 (ja) エネルギー貯蔵装置用防爆ケーシング及びエネルギー貯蔵装置
CN220856821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A2165152A1 (en) Safety vent for a sealed prismatic electrical device
CN111509285A (zh) 一种电池及制作电池的方法
WO2024066133A1 (zh) 单体电池、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CN219591593U (zh) 一种泄压阀及电池
WO2023087556A1 (zh) 锂离子电池盖板和包含该盖板的锂离子电池及其防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