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9799U - 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9799U
CN218799799U CN202221836697.2U CN202221836697U CN218799799U CN 218799799 U CN218799799 U CN 218799799U CN 202221836697 U CN202221836697 U CN 202221836697U CN 218799799 U CN218799799 U CN 218799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houlder
friction stir
hole
movable shaf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66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
李会朝
王彩妹
盖晓东
赵月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18366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9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9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9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装置包括:动轴肩,动轴肩至少包括第一端面,以及背离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第二端面用于朝向待增材的基材表面;动轴肩的内部形成有通孔;通孔包括进料孔和挤压孔,进料孔的一端与挤压孔的第一端连通,另一端设于动轴肩的第一端面上,挤压孔的第二端设于动轴肩的第二端面上;其中,挤压孔的内部上形成有第一螺纹;搅料针,搅料针安装在挤压孔内,搅料针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螺纹匹配的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配合,将增材材料破碎。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以丝材为增材所用的材料,成本较低,提高了制造增材层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相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搅拌摩擦增材方案有流动摩擦增材制造装置、预置异质金属夹层的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装置、短棒物料增材制造机构、组分可调同步送料的摩擦头增材装置、静轴肩空腔增材装置、消耗搅拌摩擦工具、施加冷却的增材装置、半固态增材装置(粉末、丝材)、使用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搅拌头焊接叠加板材、颗粒式增材装置等。搅拌摩擦增材技术是通过填料(包括粉末、丝、条、板材等)使所填材料与基材融合从而进行增材制造的过程,将三维复杂形状构件制造为简单的二维平面形状的逐层往复叠加,避免了传统机械加工减材制造中存在的大量材料和能源浪费。同时该技术能大幅度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加工制造费用,有望实现制造业的产业变革,在重大国防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与维护修复等方面具有巨大应用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此外,增材制造具有在复杂零件的成型制造以及缩短零件制造周期上的明显优势。
但是目前的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制造成本高,且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增材制造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包括:
动轴肩,所述动轴肩至少包括用于与待增材的基材对应设置的第一端面,以及背离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用于朝向待增材的基材表面;所述动轴肩的内部形成有通孔;
所述通孔包括进料孔和挤压孔,所述进料孔的一端与所述挤压孔的第一端连通,另一端设于所述动轴肩的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挤压孔的第二端设于所述动轴肩的第二端面上;
其中,所述挤压孔的内部上形成有第一螺纹;
搅料针,所述搅料针安装在所述挤压孔内,所述搅料针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匹配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配合,将所述增材材料破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搅料针的朝向所述基材的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与所述第二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料孔形成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的宽口径的开口设于所述第一端面,窄口径与所述挤压孔的孔径尺寸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搅料针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搅料针转动;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动轴肩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动轴肩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对增材材料进行碎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动轴肩、所述搅料针整体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动轴肩的第二端面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于对基材的表面和破碎的材料均匀搅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至少设有四个,且至少四个所述第一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挤压孔的外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形成半球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搅料针的出料端上设有第二凸起,用于对基材的表面和破碎的材料均匀搅拌。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增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材装置,在已有的搅拌摩擦焊接设备的基础上,对轴肩和搅料针进行改造即可,容易制造实现。
2)增加一层材料后,可以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整体上移,进行第二层材料的制造,可实现持续增材制造,避免重新装夹板材耗时的情况,提高了增材制造的效率。
3)通过进料孔可存储多种类型的增材材料,如丝材、圆柱状、粉末、碎屑、片材和条等材料,选材多样化、灵活可控,且填料较为便利。
4)动轴肩和搅料针都是转动的,当增材制造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次增材制造时,不需要清理残留在设备中的增材碎屑,且这些碎屑还可用于下一次的增材制造,可充分利用材料,防止浪费材料的现象出现。
5)动轴肩上设有四个对称的半圆形搅拌凸起,搅料针上设有一个搅拌凸起,搅拌形成搅拌区,增材材料不再局限于只向外圈扩散进行增材制造,增大了增材材料与基材的接触空间,扩宽了增材层的宽度。可使所增材料与基材充分结合,避免增材后制造件的内部材料分布不均匀的缺陷,提高增材制造成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的二维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的螺纹对应之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的三维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100;
动轴肩10;第一端面11;第二端面12;进料孔13;挤压孔14;第一螺纹141;第一凸起15;
搅料针20;第二螺纹21;第二凸起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首先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是一种固相非熔化增材制造方法,现有的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方法主要为多层预制板状原料的搭接焊合叠加策略其本质为一种搅拌摩擦搭接焊方法,需要依赖于搅料针结构实现当前增材层与前一层材料之间的连接,有效搭接宽度往往取决于搅料针的形状及其扎入下板的深度,然而较大的搅料针扎入量极易导致界面畸变,产生冷搭接和钩状缺陷,弱化结构整体的承载性能。此外,由于搅拌摩擦搭接过程需要严格的装夹约束,预制板两侧往往需要预留一定的尺寸以保证整体结构的有效装夹,这部分材料在增材过程后需要通过机加工的方式进行去除,且每一层均需要重新耗时进行装夹固定,这违背了增材制造无材料和时间成本浪费的初衷,最终成形件的制造效率相比传统机加工方案并不高。
另外,现有的增材制造方法可摆脱搅拌摩擦增材对预制板的需求,从增材处原位供给原料实现结构的连续增材制造,叠加板材进行增材时,当焊接完该层时,需再次装夹且要中断焊接,重新启动,此过程会耽误工作的时间。此外现有的装置成型效果不佳。
基于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100,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100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100包括动轴肩10和搅料针20。
如图1所示,动轴肩10至少包括用于与待增材的基材对应设置的第一端面11,以及背离第一端面11的第二端面12,第二端面12用于朝向待增材的基材表面。动轴肩10的内部形成有通孔,通孔包括进料孔13和挤压孔14,进料孔13的一端与挤压孔14的第一端连通,另一端设于动轴肩10的第一端面11上,挤压孔14的第二端设于动轴肩10的第二端面12上。其中,挤压孔14的内部上形成有第一螺纹141。搅料针20安装在挤压孔14内,搅料针20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螺纹141匹配的第二螺纹21,第一螺纹141与第二螺纹21配合,将增材材料破碎。
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增材材料通过进料孔13填料,其中,对于增材材料的形状可以是丝材、圆柱状、粉末、碎屑、片材和条等形状的材料,选材多样化、灵活可控,且填料较为便利。材料经过第一螺纹141和第二螺纹21的配合碾压破碎,且动轴肩10和搅料针20可以以不同的转速转动,提高丝材的破碎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简单,且容易制造,有利于实现产业化。且可以使用不同形状的材料,灵活可控,且填料较为便利。通过动轴肩10和搅料针20的不同转速的配合可以提高破碎丝材的效率,提高增材制造的工作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螺纹141的牙槽与第二螺纹21的牙顶相对应,且设有第一间距,可充分的将送进来的材料碎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进料孔13形成漏斗结构,漏斗结构的宽口径的开口设于第一端面11,窄口径与挤压孔14的孔径尺寸相同。漏斗状的进料孔13便于存储材料,且可以容纳不同形状的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搅料针20的朝向基材的一端为出料端,出料端与第二端面12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便于整个装置与基材对应的表面的平整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未图示)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未图示)。第一驱动机构与搅料针20连接,用于驱动搅料针20转动。第二驱动机构与动轴肩10连接,例如,动轴肩10与第二驱动机构可以通过齿轮传动结构连接,用于驱动动轴肩10转动。本实用新型中,将动轴肩10和搅料针20设置可以相对转动的,当增材制造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次增材制造时,留在孔内的不需要清理残留在设备中的增材碎屑,且这些碎屑还可用于下一次的增材制造,只需在下次使用时,继续旋转,就可以将材料破碎并送至基材表面,可充分利用材料,防止浪费材料的现象出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未图示),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动轴肩10和搅料针20整体移动。例如,在完成一层增材层时,可以通过第三驱动机构将动轴肩10和搅料针20整体向上移动,并进行第二层增材层的制造。进而可实现持续增材制造,避免重新装夹板材耗时的情况,提高了增材制造的效率。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动轴肩10的第二端面12上设有第一凸起15,第一凸起15用于对基材的表面和破碎的材料均匀搅拌。优选地,第一凸起15至少设有四个,且至少四个第一凸起15均匀分布在出料孔的外周。搅料针20的出料端上设有第二凸起22,用于对基材的表面和破碎的材料均匀搅拌。通过动轴肩10上的第一凸起15和搅料针20上的第二凸起22形成搅拌区,在旋转搅拌过程中,第一凸起15和第二凸起22配合,将碎屑从内圈和外圈扩散被挤压成形进行增材制造,增材材料不再局限于只向外圈扩散进行增材制造,增大了增材材料与基材的接触空间,扩宽了增材层的宽度。可避免增材后制造件的内部材料分布不均匀的缺陷,提高增材制造成形质量。
如图3所示,第一凸起15形成半球形,有利于搅拌,并更好的保护材料层的表面。
结合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在进行增材加工时,首先,搅料针20开始以一定速度开始旋转,且搅料针20和动轴肩10在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同时下降,直到动轴肩10的第二端面12与基材平面相隔一定合适的距离。此时,第一凸起15只有很小一部分没有插入基材中,即留出增材层的距离,此时第一凸起15搅拌基材形成搅拌区。将丝材、圆柱状、粉末、碎屑、片材和条等材料,送到装置的进料孔13内。随着动轴肩10和搅料针20的旋转材料被送到第一螺纹141和第二螺纹21的第一间距内,丝材在螺纹结构的切割作用下破碎,破碎后的丝材被传送到基材表面。
接下来,在第一凸起15和第二凸起22的作用下,破碎的材料与基材紧密结合形成增材层。进一步搅料针20和动轴肩10同时同速在增材区不断移动,得到第一层增材区。
若想持续进行不间断增材,当第一层增材区完成后,将搅料针20和动轴肩10同时升起一定高度,重复以上操作可得到第二层增材区,同理重复以上步骤,则可在此区域进行逐层叠加增材。具体的控制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结构来实现。可实现持续增材制造,避免重新装夹板材耗时的情况,提高了增材制造的效率。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100,在已有的搅拌摩擦焊接设备的基础上,对轴肩和搅料针20进行改造即可,容易制造实现。增加一层材料后,可以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整体上移,进行第二层材料的制造,可实现持续增材制造,避免重新装夹板材耗时的情况,提高了增材制造的效率。通过进料孔13可存储多种类型的增材材料,如丝材、圆柱状、粉末、碎屑、片材和条等材料,选材多样化、灵活可控,且填料较为便利。动轴肩10和搅料针20都是转动的,当增材制造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次增材制造时,不需要清理残留在设备中的增材碎屑,且这些碎屑还可用于下一次的增材制造,可充分利用材料,防止浪费材料的现象出现。动轴肩10上设有四个对称的半圆形搅拌凸起,搅料针20上设有一个搅拌凸起,搅拌形成搅拌区,增材材料不再局限于只向外圈扩散进行增材制造,增大了增材材料与基材的接触空间,扩宽了增材层的宽度。可使所增材料与基材充分结合,避免增材后制造件的内部材料分布不均匀的缺陷,提高增材制造成形质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轴肩,所述动轴肩至少包括第一端面,以及背离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用于朝向待增材的基材表面;所述动轴肩的内部形成有通孔;
所述通孔包括进料孔和挤压孔,所述进料孔的一端与所述挤压孔的第一端连通,另一端设于所述动轴肩的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挤压孔的第二端设于所述动轴肩的第二端面上;
其中,所述挤压孔的内部上形成有第一螺纹;
搅料针,所述搅料针安装在所述挤压孔内,所述搅料针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匹配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配合,将增材材料破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料针的朝向所述基材的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与所述第二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孔形成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的宽口径的开口设于所述第一端面,窄口径与所述挤压孔的孔径尺寸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搅料针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搅料针转动;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动轴肩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动轴肩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对增材材料进行碎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动轴肩、所述搅料针整体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轴肩的第二端面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于对基材的表面和破碎的材料均匀搅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至少设有四个,且至少四个所述第一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挤压孔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形成半球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料针的出料端上设有第二凸起,用于对基材的表面和破碎的材料均匀搅拌。
10.一种增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
CN202221836697.2U 2022-07-14 2022-07-14 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218799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6697.2U CN218799799U (zh) 2022-07-14 2022-07-14 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6697.2U CN218799799U (zh) 2022-07-14 2022-07-14 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9799U true CN218799799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8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6697.2U Active CN218799799U (zh) 2022-07-14 2022-07-14 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97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8486A (zh) * 2024-03-01 2024-04-02 山东方大杭萧钢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异质工件的焊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8486A (zh) * 2024-03-01 2024-04-02 山东方大杭萧钢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异质工件的焊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99799U (zh) 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
CN112828441B (zh) 一种半固态增材制造装置及方法
CN218799797U (zh) 动轴肩搅拌摩擦增材装置
CN218799795U (zh) 静轴肩填丝搅拌摩擦增材装置
CN204505504U (zh) 一种全自动静压砌块成型机
CN117428311A (zh) 动轴肩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
CN218799800U (zh) 动轴肩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
CN210525918U (zh) 一种单冲双下模式半自动冲压模具
CN218799796U (zh) 具有出料空腔的静轴肩搅拌摩擦增材装置
CN218799801U (zh) 动轴肩填丝搅拌摩擦增材装置
CN106271032A (zh) 一种应用于搅拌摩擦加工的多搅拌头机构
CN117428314A (zh) 新型动轴肩多材料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设备
CN117428316A (zh) 具有出料空腔的静轴肩搅拌摩擦增材装置
CN116274256A (zh) 一种废铝灰资源化综合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07900337B (zh) 一种金属混合粉末的输送装置
CN117428313A (zh) 动轴肩搅拌摩擦增材装置
CN111230188A (zh) 一种用于搅拌摩擦制造的搅拌头及应用其制备水冷通道的方法
CN117428310A (zh) 静轴肩填丝搅拌摩擦增材装置
CN214136823U (zh) 一种高效密炼机
CN104624920A (zh) 辊锻切断定型机构
CN117428312A (zh) 动轴肩填丝搅拌摩擦增材装置
CN213617489U (zh) 一种多孔砖挤压成型装置
CN109049286A (zh) 一种砖坯自动出料系统
CN213617705U (zh) 一种橡胶制造用胶料混合装置
CN110170607B (zh) 一种用于导电电极成型的冷墩机及冷镦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