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1819U - 一种防粘内胆及电磁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粘内胆及电磁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1819U
CN218791819U CN202222744101.2U CN202222744101U CN218791819U CN 218791819 U CN218791819 U CN 218791819U CN 202222744101 U CN202222744101 U CN 202222744101U CN 218791819 U CN218791819 U CN 218791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groove
drainage groove
lateral part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441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王翔
王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441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1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1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1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粘内胆,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侧部的内表面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引流槽,所述底部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与所述第二引流槽连通以将侧部的水引流至底部。本实用新型的防粘内胆,能够将内胆侧部的水引流至底部,以防止底部米饭粘锅,进而便于底部的米饭被铲起,以此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电磁线盘和上述所述的防粘内胆,所述防粘内胆为球形内胆,所述电磁线盘为凹形线盘,所述侧部包括上侧部、下侧部以及连接在所述上侧部与下侧部之间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高于所述电磁线盘内最高处的加热线圈。

Description

一种防粘内胆及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粘内胆及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烹饪器具(例如电饭煲、电压力锅)采用发热盘或IH线盘加热,发热盘或IH线盘在电磁烹饪器具的底部,发热盘或IH线盘通电,将热量传递给内胆,再通过内胆把米饭加热,米饭在烹饪过程中糊化,在烹饪末期,内胆中的水被米饭吸收或者汽化成水蒸气,内胆内壁的水已干,这是糊化的米会粘在内胆上。为了减少内胆粘接米饭现象,常见的内胆表面会喷涂有特氟龙防粘涂层,由于生产工艺的差异,防粘涂层有掉落的风险,造成材料外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电磁烹饪器具优选没有涂层的不锈钢内胆,并在电磁烹饪器具内增加可向内胆吹风的风机,当电磁烹饪器具工作时,发热盘或IH线盘加热内胆,内胆加热米饭,在烹饪末期,内胆中的水被米饭吸收或者汽化成水蒸气,内胆内壁的水已干,这是糊化的米会粘在内胆上,而此时在内胆的米饭空隙中及内胆上部没有米饭的部分充满了水蒸气,这时启动风机,把冷空气吹到内胆上,内胆也迅速降温,内胆内部的水蒸气放热液化附着在内胆内表面,形成一层流体层,流体层能够有效减少了米饭与内胆表面的粘接力,使用饭勺可以比较容易的铲出米饭。但是,当烹饪大米量时,上层米饭容易先冷却,使上层米饭与内胆之间形成流体层,这样便会造成中上部的米饭容易被铲起,而中下部的米饭——尤其是底部米饭离热源近,底部的水蒸气容易被烘干,从而导致底部的米饭易粘结在内胆上,导致底部的米饭较难被铲起,甚至糊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粘内胆及电磁烹饪器具,能够将内胆侧部的水引流至底部,以防止底部米饭粘锅,进而便于底部的米饭被铲起,以此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粘内胆,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侧部的内表面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引流槽,所述底部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与所述第二引流槽连通以将侧部的水引流至底部。
在上述防粘内胆中,多个所述第二引流槽以所述底部的圆心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所述第一引流槽与第二引流槽一一对应连通。
在上述防粘内胆中,所述底部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径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与所述第二引流槽相交。
在上述防粘内胆中,多个所述第二引流槽其中一部分为经线槽,另一部分为纬线槽,所述经线槽与纬线槽相交。
在上述防粘内胆中,所述侧部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所述第一引流槽相交。
在上述防粘内胆中,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上端与内胆口部之间的距离为10mm~15mm,或者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上端延伸到内胆口部。
在上述防粘内胆中,所述第一引流槽的宽度以及第二引流槽的宽度均为0.1mm~1.0mm。
在上述防粘内胆中,所述第一引流槽的深度以及第二引流槽的深度均为0.1mm~0.3mm。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电磁线盘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粘内胆,所述防粘内胆为球形内胆,所述电磁线盘为凹形线盘,所述侧部包括上侧部、下侧部以及连接在所述上侧部与下侧部之间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高于所述电磁线盘内最高处的加热线圈。
在上述电磁烹饪器具中,所述第一引流槽包括上引流段和下引流段,所述上引流段设于所述上侧部,所述下引流段设于所述下侧部并与所述第二引流槽连通,所述过渡部的内表面形成平滑的过渡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粘内胆包括底部和侧部,侧部的内表面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引流槽,底部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引流槽,第一引流槽与第二引流槽连通以将侧部的水引流至底部。如此一来,在烹饪结束后开启风机对内胆进行冷却时,内胆内壁上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水,由于侧部的温度低于底部的温度,因此侧部上的水蒸气液化所得的水相比底部要多,这样一来,侧部上的水便通过第一引流槽流动至第二引流槽内,以使底部的米饭与内胆的底壁之间存在一层流体层,进而防止了底部米饭粘锅,便于底部的米饭被铲起,以此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多个第二引流槽以底部的圆心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第一引流槽与第二引流槽一一对应连通。如此设计,既能降低内胆的加工难度,又能使侧部的水顺畅地流入对应的第二引流槽内,以使对应的第二引流槽内存在流体层,避免底部米饭粘锅。
底部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径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与第二引流槽相交。或者,多个第二引流槽其中一部分为经线槽,另一部分为纬线槽,经线槽与纬线槽相交。如此设计,可使水均匀流满底部,以避免底部发生局部粘饭的现象,进而提升对底部米饭的防粘效果。
侧部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与第一引流槽相交。如此设计,可使水均匀流满内胆的侧部,以避免侧部发生局部粘饭的现象,进而提升对侧部米饭的防粘效果。
第一引流槽的上端与内胆口部之间的距离为10mm~15mm。如此设计,当第一引流槽的上端与内胆口部之间的距离大于15mm,当煮饭量较大时,则距离内胆口部15mm以内的米饭与侧部之间无法形成流体层从而易出现粘锅的现象;当第一引流槽的上端与内胆口部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不仅对内胆防粘效果无进一步提升,还会导致加工成本增加,因此本方案中的尺寸限定,既可以避免煮饭量较大时,侧上部出现粘锅现象,又能降低加工成本。或者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上端延伸到内胆口部,如此设计可以将内胆侧壁上的冷凝水均引导至内胆底部。
第一引流槽的宽度以及第二引流槽的宽度均为0.1mm~1.0mm。如此设计,既能降低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的加工难度,又能避免米饭卡入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内,以使米饭位于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上方,使米饭不会阻碍水在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的流动,保证了防粘效果,方便后期铲饭和清洗内胆。
第一引流槽的深度以及第二引流槽的深度均为0.1mm~0.3mm。如此设计,既能保证内胆的结构强度,便于后期内胆清洗,又能降低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的加工难度以及精度要求。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电磁线盘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粘内胆,防粘内胆为球形内胆,电磁线盘为凹形线盘,侧部包括上侧部、下侧部以及连接在上侧部与下侧部之间的过渡部,过渡部高于电磁线盘内最高处的加热线圈。如此设计,可使电磁线盘对过渡部以下的区域加热,使得内胆与电磁线盘之间的间隙稳定,加热均匀,且内胆设置的过渡部并未影响到电磁线盘对内胆的加热效果。
第一引流槽包括上引流段和下引流段,上引流段设于上侧部,下引流段设于下侧部并与第二引流槽连通,过渡部的内表面形成平滑的过渡面。由于过渡部是在内胆成型后进行二次加工形成的,因此将过渡部的内表面形成平滑的过渡面,即不设槽处理,可以保证过渡部的结构强度,避免加工时发生破裂,由此保证了内胆的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防粘内胆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防粘内胆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底部;110、第二引流槽;111、经线槽;112、纬线槽;200、侧部;201、上侧部;202、下侧部;203、过渡部;210、第一引流槽;211、上引流段;212、下引流段;220、第一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粘内胆,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侧部的内表面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引流槽,所述底部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与所述第二引流槽连通以将侧部的水引流至底部。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粘内胆包括底部和侧部,侧部的内表面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引流槽,底部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引流槽,第一引流槽与第二引流槽连通以将侧部的水引流至底部。如此一来,在烹饪结束后开启风机对内胆进行冷却时,内胆内壁上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水,由于侧部的温度低于底部的温度,因此侧部上的水蒸气液化所得的水相比底部要多,这样一来,侧部上的水便通过第一引流槽流动至第二引流槽内,以使底部的米饭与内胆的底壁之间存在一层流体层,进而防止了底部米饭粘锅,便于底部的米饭被铲起,以此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防粘内胆包括底部100和侧部200,侧部200的内表面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引流槽210,底部100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引流槽110,第一引流槽210与第二引流槽110连通以将侧部200的水引流至底部100。如此一来,在烹饪结束后开启风机对内胆进行冷却时,内胆内壁上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水,由于侧部200的温度低于底部100的温度,因此侧部200上的水蒸气液化所得的水相比底部要多,这样一来,侧部200上的水便通过第一引流槽210流动至第二引流槽110内,以使底部100的米饭与内胆的底壁之间存在一层流体层,进而防止了底部100米饭粘锅,便于底部100的米饭被铲起,以此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二引流槽110其中一部分为经线槽111,另一部分为纬线槽112,多个经线槽111与多个纬线槽112相交。如此设计,可使水均匀流满底部100,以避免底部100发生局部粘饭的现象,进而提升对底部米饭的防粘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中侧部200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槽220,第一环形槽220与第一引流槽210相交,如此设计,可使水通过第一环形槽220和第一引流槽210均匀流满内胆的侧部200,以避免侧部200发生局部粘饭的现象,进而提升对侧部米饭的防粘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侧部200通过咬花工艺加工出第一引流槽210和第一环形槽220,而底部100通过咬花工艺加工出第二引流槽110,其中第一引流槽210的宽度、第一环形槽220的宽度以及第二引流槽110的宽度均为0.1mm~1.0mm,当第一引流槽210、第一环形槽220和第二引流槽110的宽度小于0.1mm,会增加第一引流槽210、第一环形槽220和第二引流槽110的加工难度,由此会增加制造陈本以及不良率;当第一引流槽210、第一环形槽220和第二引流槽110的宽度大于1.0mm时,米粒会卡入到第一引流槽210、第一环形槽220和第二引流槽110内,这样一来,既阻碍了水在第一引流槽210、第一环形槽220和第二引流槽110内的流动,降低了防粘效果,又使得后期清洗内胆更加费力,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为此,本实施例中第一引流槽210的宽度、第一环形槽220的宽度以及第二引流槽110的宽度均为0.5mm,如此设计,既能降低第一引流槽210、第一环形槽220和第二引流槽110的加工难度,以降低制造成本,又能避免米粒卡入第一引流槽210、第一环形槽220和第二引流槽110内,以使米饭位于第一引流槽210、第一环形槽220和第二引流槽110上方,使米饭不会阻碍水在第一引流槽210、第一环形槽220和第二引流槽110的流动,由此保证了防粘效果,同时也方便后期铲饭和清洗内胆。当然,可选的,第一引流槽210的宽度、第一环形槽220的宽度以及第二引流槽110的宽度还可为但不限于0.1mm、0.2mm、0.3mm、0.4mm、0.6mm、0.7mm、0.8mm、0.9mm、1.0mm等。
其次,本实施例中第一引流槽210的深度、第一环形槽220的深度以及第二引流槽110的深度均为0.1mm~0.3mm,当第一引流槽210的深度、第一环形槽220的深度以及第二引流槽110的深度小于0.1mm时,会增加第一引流槽210、第一环形槽220以及第二引流槽110的加工难度,以此增加制造成本;当第一引流槽210的深度、第一环形槽220的深度以及第二引流槽110的深度大于0.3mm时,不仅会降低内胆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不方便后期清洗第一引流槽210、第一环形槽220和第二引流槽110;为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引流槽210的深度、第一环形槽220的深度以及第二引流槽110的深度优选为0.2mm,如此设计,既能保证内胆的结构强度,以及方便后期内胆清洗,又能降低第一引流槽210、第一环形槽220以及第二引流槽110的加工难度以及精度要求。当然,可选的,第一引流槽210的深度、第一环形槽220的深度以及第二引流槽110的深度还可为但不限于0.1mm、0.3mm等。
最后,本实施例中第一引流槽210的上端与内胆口部之间的距离为H为10mm~15mm,当H大于15mm时,若煮饭量较大时,则距离内胆口部15mm以内的米饭与侧部200之间无法形成流体层从而易出现粘锅的现象;当H小于10mm,不仅对内胆防粘效果无进一步提升,还会导致加工成本增加,因此本实施例中的H优选为12mm,如此设计,既可以避免煮饭量较大时,侧上部出现粘锅现象,又能降低加工成本。当然,可选的,H还可为但不限于10mm、11mm、13mm、14mm、15mm等。或者所述第一引流槽210的上端延伸到内胆口部,如此设计可以将内胆侧壁上的冷凝水均引导至内胆底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磁烹饪器具,例如电饭煲或者电压力煲,包括电磁线盘和实施例一所述的防粘内胆,防粘内胆为球形内胆(如图1所示),电磁线盘为凹形线盘,侧部200包括上侧部201、下侧部202以及连接在上侧部201与下侧部202之间的过渡部203,过渡部203相对下侧部202向外过渡,以使侧部200的宽度逐渐变大,过渡部203高于电磁线盘内最高处的加热线圈。如此设计,可使电磁线盘对过渡部203以下的区域加热,使得内胆与电磁线盘之间的间隙稳定,加热均匀,且内胆设置的过渡部203并未影响到电磁线盘对内胆的加热效果。
此时,第一引流槽210包括上引流段211和下引流段212,上引流段211设于上侧部201,下引流段212设于下侧部202上并与第二引流槽110一一对应连通,而过渡部203的内表面不做咬花处理而形成平滑的过渡面,这是由于过渡部203是在内胆成型后进行二次加工形成的,因此将过渡部203的内表面不设槽处理,可以保证过渡部203的结构强度,避免加工时发生破裂,由此保证了内胆的良品率。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和二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多个第二引流槽以底部的圆心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此时第一引流槽与第二引流槽一一对应连通。如此设计,既能降低内胆的加工难度,又能使侧部的水顺畅地流向第二引流槽内,以使对应的第二引流槽内存在流体层,避免底部米饭粘锅。
为了使水均匀流满底部,以避免底部发生局部粘饭的现象,进而提升对底部米饭的防粘效果,本实施例中底部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沿着底部半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与第二引流槽相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引流槽和第二环形槽也是通过咬花工艺加工而成,第二引流槽的深度以及第二环形槽的深度为0.1mm~0.3mm,第二引流槽的宽度以及第二环形槽的宽度为0.1mm~1.0mm,这些参数的设计效果可参照实施例一所述,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防粘内胆,包括底部和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的内表面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引流槽,所述底部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与所述第二引流槽连通以将侧部的水引流至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粘内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引流槽以所述底部的圆心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所述第一引流槽与第二引流槽一一对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粘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径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与所述第二引流槽相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粘内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引流槽其中一部分为经线槽,另一部分为纬线槽,所述经线槽与纬线槽相交。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粘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所述第一引流槽相交。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粘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上端与内胆口部之间的距离为10mm~15mm,或者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上端延伸到内胆口部。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粘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槽的宽度以及第二引流槽的宽度均为0.1mm~1.0mm。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粘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槽的深度以及第二引流槽的深度均为0.1mm~0.3mm。
9.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线盘和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粘内胆,所述防粘内胆为球形内胆,所述电磁线盘为凹形线盘,所述侧部包括上侧部、下侧部以及连接在所述上侧部与下侧部之间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高于所述电磁线盘内最高处的加热线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槽包括上引流段和下引流段,所述上引流段设于所述上侧部,所述下引流段设于所述下侧部并与所述第二引流槽连通,所述过渡部的内表面形成平滑的过渡面。
CN202222744101.2U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防粘内胆及电磁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791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4101.2U CN218791819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防粘内胆及电磁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4101.2U CN218791819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防粘内胆及电磁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1819U true CN218791819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6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44101.2U Active CN218791819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防粘内胆及电磁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1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95990U (zh) 一种方便冷却的电饭煲
CN105942850A (zh) 一种改进的新型防溢锅
CN218791819U (zh) 一种防粘内胆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9846135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及烹饪器具
CN217959630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4427742U (zh) 烹饪器具的内锅
CN211354968U (zh) 一种防焦糊内胆电饭锅
CN209153039U (zh) 内胆及具有其的电饭锅
CN109431238A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烹饪器具
CN206462882U (zh) 机头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CN103494507A (zh) 炊具用的锅体
CN204708628U (zh) 一种豆浆机
CN117941946A (zh) 一种不粘效果好的无涂层的电热锅
CN209547824U (zh) 烘烤器具
CN104248332A (zh) 炖锅
CN207095036U (zh) 内胆以及液体加热器
CN106983352A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
CN209090851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07492545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20572012U (zh) 一种易清洗内胆及压力烹饪器具
CN207590479U (zh) 烹饪器具和内锅
CN206166592U (zh) 汤液循环电热壶或锅
CN217959712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内胆
CN109259539A (zh) 兼具配送和气蒸功能的餐碗
CN211155136U (zh) 内胆和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