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0495U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90495U CN218790495U CN202222870935.8U CN202222870935U CN218790495U CN 218790495 U CN218790495 U CN 218790495U CN 202222870935 U CN202222870935 U CN 202222870935U CN 218790495 U CN218790495 U CN 2187904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ntilation
- space
- nebulizer
- liquid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其中,雾化器包括储液空间、通气管道、发热体、换气通道和第一密封件,储液空间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通气管道具有雾化空间,通气管道形成有贯穿雾化空间侧壁的下液口,下液口与储液空间连通;发热体设置于雾化空间;换气通道具有换气出口;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发热体与雾化空间的侧壁之间,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导向部,换气出口处形成的换气气泡可以经第一导向部导向下液口,并经下液口进入储液空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改善发生气泡卡泡、导液不畅而导致焦糊味及干烧断膜的现象,提高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是通过控制电路和雾化元件来控制工作状态和烟雾输出量,根据气溶胶生成基质不同,产生不同成分的气溶胶以供人抽吸的一种电子传送系统。
相关技术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在抽吸过程中,储液空间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下降,气压降低,需要通过换气通道补充空气,否则会影响下液。在外界的空气通过换气通道进入储液腔的过程中,高粘度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会阻挡换气气泡上浮,当换气气泡过多或者换气气泡过大时,容易发生换气气泡卡泡、导液不畅而导致焦糊味及干烧断膜的现象,影响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以改善发生气泡卡泡、导液不畅而导致焦糊味及干烧断膜的现象,提高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
储液空间,所述储液空间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
具有雾化空间的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形成有贯穿所述雾化空间侧壁的下液口,所述下液口与所述储液空间连通;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雾化空间;
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具有换气出口;
设置于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雾化空间的侧壁之间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换气出口处形成的换气气泡可以经所述第一导向部导向所述下液口,并经所述下液口进入所述储液空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密封主体,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密封主体上,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沿周向分布的至少两个子壁,各所述子壁包括沿周向设置的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各所述子壁的顶面沿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倾斜形成位于所述下液口处的第一导向面,所述换气出口处形成的换气气泡可以经所述第一导向面导向所述下液口,并经所述下液口进入所述储液空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液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下液口沿所述通气管道的周向间隔布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所述子壁间隔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所述子壁之间的间距不大于0.6mm。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下液口的宽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大于2.6mm。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面与垂直于所述通气管道的轴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子壁的内侧壁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导向面的导液槽,所述导液槽沿所述通气管道的轴向延伸。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液槽的宽度为0.4mm-0.9mm。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液槽沿径向的深度不大于0.3mm。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器包括具有安装空间的壳体,所述通气管道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导向部,经所述下液口流出的换气气泡可以经所述第二导向部导向所述储液空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沿径向向内延伸的至少两个挡壁,各所述挡壁沿周向间隔设置,两相邻所述挡壁之间限定出一个流通通道,所述储液空间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经所述流通通道进入所述雾化空间,经所述下液口流出的换气气泡可以经所述流通通道导向所述储液空间;所述流通通道的间距满足:当所述换气气泡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液空间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流通通道内,则所述换气气泡位于所述储液空间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大于位于所述流通通道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下液口对应至少两个所述流通通道。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壁的至少部分顶面为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安装空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沿所述储液空间进入所述流通通道的方向减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壁远离所述安装空间侧壁的一端的高度不大于0.9mm。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壁的厚度不大于0.9mm。
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两所述挡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4mm-1.8mm。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气管道的侧壁与所述安装空间的侧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储液空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气管道具有与所述雾化空间连通的出气通道。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包括基体和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的发热层,所述发热体包括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基体的轴向贯穿所述基体的两端,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器包括设置有换气槽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雾化空间的侧壁之间,所述换气槽的槽壁与所述发热体的外侧壁之间限定出具有所述换气出口的至少部分所述换气通道。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器包括具有连接通道的雾化座以及具有安装空间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雾化座设置于所述开口,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电源组件以及上述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其中,雾化器包括储液空间、通气管道、发热体、换气通道和第一密封件,储液空间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通气管道具有雾化空间,通气管道形成有贯穿所述雾化空间侧壁的下液口,下液口与储液空间连通,也就是说,储液空间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经下液口进入雾化空间。而发热体设置于雾化空间,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通过设置换气通道,储液空间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消耗后,外界的空气通过换气通道进入储液空间以平衡储液空间内的压力。同时,通过在发热体与雾化空间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提高了通气管道与发热体之间的密封性能,有效改善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发热体与雾化空间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提高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另外,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导向部,换气通道的换气出口处形成的换气气泡可以经第一导向部导向下液口,并经下液口进入储液空间,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部,用于对换气气泡的生长、浮动进行导向,以使换气出口处形成的换气气泡可以经第一导向部导向下液口,改善换气气泡卡在发热体与雾化空间的侧壁之间的情况,从而改善导液不畅而导致焦糊味及干烧断膜的现象,提高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通过在第一密封件上设置第一导向部,不用增加额外的零部件,在不提高成本以及安装空间的情况下,实现对换气气泡的生长、浮动进行导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装配有第一密封件的通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雾化器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换气气泡形成在第一导向面靠近第一侧处的生长以及上浮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换气气泡形成在第一导向面靠近第二侧处的生长以及上浮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换气气泡从流通通道进入储液空间的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0a、安装空间;10b、开口;11、第二导向部;11a、流通通道;111、挡壁;111a、第二导向面;20、雾化座;20a、连接通道;30、发热体;30a、气流通道;31、基体;32、发热层;40、第一密封件;41、密封主体;42、第一导向部;421、子壁;421a、第一侧;421b、第二侧;421c、第一导向面;421d、导液槽;50、第二密封件;50a、换气槽;60、通气管道;60a、雾化空间;60b、出气通道;60c、下液口;70、吸嘴;80、换气气泡;100、雾化器;100a、储液空间;100b、换气通道;100c、换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
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以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包括但不限于药品、含尼古丁的材料或不含尼古丁的材料等。
雾化器100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
示例性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主机,主机包括电源组件(图未示),电源组件与雾化器100电连接,用于为雾化器100供电,并控制雾化器100工作,以使得雾化器100能够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形成气溶胶。
需要说明的是,雾化器100与主机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比如,雾化器100可以与主机可拆卸连接。其中,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为螺纹连接,磁吸连接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请参阅图1至图7,包括储液空间100a、通气管道60、发热体30、换气通道100b和第一密封件40。
储液空间100a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通气管道60具有雾化空间60a,通气管道60形成有贯穿雾化空间60a侧壁的下液口60c,下液口60c与储液空间100a连通,也就是说,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经下液口60c进入雾化空间60a。
需要说明的是,通气管道60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制,通气管道6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中空的圆柱形、中空的椭圆柱形或横截面为倒圆角的多边形,例如倒圆角的三角形等。
需要说明的是,通气管道60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通气管道60为导电材料制成,另一些实施例中,通气管道60为绝缘材料制成。
发热体30设置于雾化空间60a,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
请参阅图2,换气通道100b具有换气出口100c,换气出口100c靠近下液口60c设置,有利于使换气出口100c处形成的换气气泡80经下液口60c进入储液空间100a。
需要说明的是,换气出口100c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换气出口100c的数量为多个,如此,多个换气出口100c不仅便于外界的空气更大量地进入储液空间100a,以提高换气效率,还能够避免任意一个换气出口100c堵塞引起无法换气的情况。另一些实施例中,换气出口100c的数量为1个,如此,可以避免在多个地方形成换气气泡80,从而可以使得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更大量地进入雾化空间60a,以提高进液效率和雾化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是指数量包括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通过设置换气通道100b,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消耗后,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换气通道100b进入储液空间100a以平衡储液空间100a内的压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包括储液空间100a、通气管道60、发热体30、换气通道100b和第一密封件40,储液空间100a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通气管道60具有雾化空间60a,通气管道60形成有贯穿所述雾化空间60a侧壁的下液口60c,下液口60c与储液空间100a连通,也就是说,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经下液口60c进入雾化空间60a。而发热体30设置于雾化空间60a,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通过设置换气通道100b,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消耗后,外界的空气通过换气通道100b进入储液空间100a以平衡储液空间100a内的压力。同时,通过在发热体30与雾化空间60a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40,提高了通气管道60与发热体30之间的密封性能,有效改善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发热体30与雾化空间60a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提高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另外,第一密封件40包括第一导向部42,换气通道100b的换气出口100c处形成的换气气泡80可以经第一导向部42导向下液口60c,并经下液口60c进入储液空间100a,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部42,用于对换气气泡80的生长、浮动进行导向,以使换气出口100c处形成的换气气泡80可以经第一导向部42导向下液口60c,改善换气气泡80卡在发热体30与雾化空间60a的侧壁之间的情况,从而改善导液不畅而导致焦糊味及干烧断膜的现象,提高雾化器100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通过在第一密封件40上设置第一导向部42,不用增加额外的零部件,在不提高成本以及安装空间10a的情况下,实现对换气气泡80的生长、浮动进行导向。
需要说明的是,下液口60c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制,下液口60c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下液口60c沿通气管道60的周向间隔布置。示例性的,下液口60c的数量为4个,4个下液口60c沿通气管道60的周向间隔均匀布置。如此,多个下液口60c不仅便于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更大量地进入雾化空间60a,以提高雾化效率,还能够避免任意一个下液口60c堵塞引起无法雾化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是指数量包括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6,第一密封件40包括密封主体41,第一导向部42设置在密封主体41上。通过在通气管道60与发热体30之间设置密封主体41,提高了通气管道60与发热体30之间的密封性能,有效改善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发热体30与雾化空间60a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提高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1至图4,第一导向部42包括沿周向分布的至少两个子壁421,各子壁421包括沿周向设置的第一侧421a以及与第一侧421a相对的第二侧421b,各子壁421的顶面沿第一侧421a向第二侧421b倾斜形成位于下液口60c处的第一导向面421c,换气出口100c处形成的换气气泡80可以经第一导向面421c导向下液口60c,并经下液口60c进入储液空间100a。也就是说,各子壁421的顶面沿周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倾斜以形成第一导向面421c,第一导向面421c位于下液口60c处,用于对换气气泡80的生长、浮动进行导向,以使换气出口100c处形成的换气气泡80可以经第一导向面421c导向下液口60c,改善换气气泡80卡在发热体30与雾化空间60a的侧壁之间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各子壁421的顶面沿第一侧421a向第二侧421b倾斜的倾斜方向在此不做限制,例如,请参阅图3和图4,子壁421的顶面可以沿第一侧421a向第二侧421b向下倾斜,也可以沿第一侧421a向第二侧421b向上倾斜。下面实施例均以子壁421的顶面沿第一侧421a向第二侧421b向下倾斜为例进行示意说明,即子壁421的顶面第一侧421a的高度大于第二侧421b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至少两个子壁421指的是,第一导向部42可以是包括沿周向分布的两个子壁421,也可以是多于两个子壁421。也就是说,第一导向部42可以是只在换气出口100c处设置子壁421,例如只在换气出口100c对应的下液口60c处设置子壁421,也可以是沿密封主体41的周向均设置子壁421,如此,有利于装配的时候不用提前识别装配方向,进而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子壁421之间可以没有间隙,也可以存在间隙。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和图4,相邻子壁421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子壁421的第一侧421a与相邻子壁421的第二侧421b之间存在间隙。相邻子壁421之间间隙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与发热体30的接触面积,进而保障雾化器100的供液能力。
相关技术中,储液空间内气溶胶生成基质消耗导致储液空间内外压差不平衡,空气经换气通道流入并在换气出口处形成换气气泡,换气气泡在浮力、表面张力、惯性力及壁面粘附力等作用下,向低粘度区域四周膨胀,换气气泡在生长过程贴向发热体壁面直到内外气压平衡。由于每次抽吸的换气形成的换气气泡不足以上浮至储液空间,导致换气气泡更多的卡在发热体和通气管道的间隙或者是下液口处,从而形成的换气气泡卡泡、导液不畅而导致焦糊味及干烧断膜的现象,影响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相关技术中的发热体通过设置导液棉包裹在基体上,装配一致性存在着问题,即导液棉与基体配合的松紧度不同,因而可能会导致发热体导液效率的不同,针对上述问题,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取消导液棉,发热体例如采用多孔陶瓷基体,并形成类似螺旋状的换气通道,从而会在发热体和下液口中间经常性出现卡气泡、导液不畅而导致焦糊味及干烧断膜现象。
而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器,通过在下液口60c处设置第一导向面421c,用于对换气气泡80的生长、浮动进行导向,以使换气出口100c处形成的换气气泡80可以经第一导向面421c导向下液口60c,以下以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两种极限情况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8所示的情况,换气气泡80形成在第一导向面421c靠近第一侧421a处,换气气泡80依次经历了:a1、换气气泡80形成;a2、换气气泡80斜向运动;a3、换气气泡80阻隔;a4、换气气泡80上浮的步骤从下液口60c处流出。具体地,换气气泡80在膨胀生长的过程中,受到第一导向面421c的表面张力、壁面粘附力等作用力,换气气泡80会顺着第一导向面421c的倾斜方向膨胀生长并浮动,也就是说,换气气泡80会沿着子壁421的第一侧421a向第二侧421b斜向运动,即逐渐向下液口60c的方向浮动;而相邻子壁421的第一侧421a可以对换气气泡80起到阻隔作用,随着换气气泡80生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换气气泡80上浮并从下液口60c处流出。
如图9所示的情况,换气气泡80形成在第一导向面421c靠近第二侧421b处,换气气泡80依次经历了:b1、换气气泡80形成;b2、换气气泡80阻隔;b3、换气气泡80斜向运动;b4、换气气泡80上浮的步骤从下液口60c处流出。具体地,换气气泡80在膨胀生长的过程中,相邻子壁421的第一侧421a对换气气泡80起到阻隔作用,换气气泡80会沿着子壁421的第二侧421b向第一侧421a斜向运动,即逐渐向下液口60c的方向浮动;而随着换气气泡80生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换气气泡80上浮并从下液口60c处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换气气泡80在膨胀生长的过程中,相邻子壁421的第一侧421a对换气气泡80可以起到阻隔作用,从而实现控制换气气泡80膨胀生长的方向,以使换气气泡80可以经第一导向面421c导向下液口60c,改善换气气泡80卡在发热体30与雾化空间60a的侧壁之间的情况。
示例性地,相邻子壁421之间的间距不大于0.6mm,例如可以为0.2mm、0.3mm、0.4mm、0.5mm、0.51mm、0.6mm。通过减少下液区域的间隙空间,从而控制气泡生长膨胀的方向。
一实施例中,第一侧421a与第二侧421b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下液口60c的宽度。也就是说,子壁421宽度的最大值小于下液口60c的宽度,如此,可以避免下液口60c完全被子壁421阻挡,有利于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与发热体30的接触面积,进而保障雾化器100的供液能力。同时,通过控制子壁421的宽度以及下液口60c的宽度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得第一导向面421c更好地对换气气泡80的生长、浮动进行导向,进一步地改善换气气泡80卡在发热体30与雾化空间60a的侧壁之间的情况。
一实施例中,第一侧421a与第二侧421b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大于2.6mm。也就是说,子壁421宽度的最大值不大于2.6mm,示例性地,第一侧421a与第二侧421b之间的最大距离例如可以为1.5mm、1.6mm、1.7mm、1.79mm、1.8mm、2.0mm、2.2mm、2.3mm、2.5mm、2.6mm等。
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面421c与垂直于通气管道60的轴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也就是说,第一导向面421c的倾斜角度不大于90°,示例性地,第一导向面421c的倾斜角度可以为20°、33°、45°、60°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向面421c的倾斜角度会影响对换气气泡80的生长、浮动的导向作用。
为了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与发热体30的接触面积,进而保障雾化器100的供液能力,子壁421的内侧壁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导向面421c的导液槽421d,如此,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经第一导向面421c流向子壁421与发热体30之间的导液槽421d,进而提高了气溶胶生成基质与发热体30的接触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导液槽421d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请参阅图4,导液槽421d沿通气管道60的轴向延伸。例如,导液槽421d可以呈直线型延伸,也可以呈曲线型延伸。
一实施例中,导液槽421d的宽度为0.4mm-0.9mm,例如可以为0.4mm、0.47mm、0.5mm、0.6mm、0.7mm、0.8mm、0.9mm等。如此,在保证气溶胶生成基质与发热体30的接触面积,即保证导液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保障子壁421的结构强度。
一实施例中,导液槽421d沿径向的深度不大于0.3mm,例如可以为0.1mm、0.2mm、0.3mm等。如此,在保证气溶胶生成基质与发热体30的接触面积,即保证导液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保障子壁421的结构强度。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5,雾化器100包括具有安装空间10a的壳体10,通气管道60设置于安装空间10a。
通气管道60形成有连通雾化空间60a的出气通道60b,通气管道60的侧壁与安装空间10a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储液空间100a,发热体30设置于雾化空间60a内。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经下液口60c传输至雾化空间60a内,并与雾化空间60a内的发热体30接触,发热体30对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气溶胶可以经雾化空间60a进入出气通道60b。
当然,也可以不是由通气管道60的侧壁与安装空间10a的侧壁之间限定出储液空间100a,而是壳体10内形成有储液空间100a。
壳体10形成有安装空间10a,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的气溶胶经出气通道60b供使用者吸食,需要说明的是,使用雾化器100的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制,例如使用者可以通过壳体10吸食气溶胶,如图1所示的雾化器100通过额外的吸嘴70与壳体10配合吸食气溶胶。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制,壳体1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中空的圆柱形、中空的椭圆柱形或横截面为倒圆角的多边形,例如倒圆角的三角形等。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图3和图7,壳体10大致呈中空的圆柱形,通气管道60也大致呈中空的圆柱形,通气管道60的侧壁与安装空间10a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储液空间100a,储液空间100a大致呈环形,环形的储液空间100a环设在通气管道60的周侧。
请参阅图2、图5和图6,安装空间10a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导向部11,经下液口60c流出的换气气泡80可以经第二导向部11导向储液空间100a。也就是说,通过在安装空间10a的侧壁设置第二导向部11,第二导向部11用于对经下液口60c流出的换气气泡80的生长方向进行导向。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向部11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图3和图7,第二导向部11包括沿径向向内延伸的至少两个挡壁111,各挡壁111沿周向间隔设置,两相邻挡壁111之间限定出一个流通通道11a,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经流通通道11a进入雾化空间60a,经下液口60c流出的换气气泡80可以经流通通道11a导向储液空间100a。也就是说,溶胶生成基质以及换气气泡80均可以流经流通通道11a,即流通通道11a可以对溶胶生成基质和换气气泡80的流动进行导向,进而提高溶胶生成基质和换气气泡80流动的流畅性。
请参阅图5和图10,流通通道11a的间距满足:当换气气泡80的一端位于储液空间100a内,另一端位于流通通道11a内,则换气气泡80位于储液空间100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1大于位于流通通道11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2。也就是说,当某一个换气气泡80正经流通通道11a进入储液空间100a时,此时,该换气气泡80的部分位于储液空间100a内,部分位于流通通道11a内,通过控制流通通道11a的间距,该换气气泡80在流通通道11a内受限变形,当该换气气泡80的一端经流通通道11a进入储液空间100a时则会恢复形变,该换气气泡80此时类似椭球型,且该换气气泡80位于储液空间100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1大于位于流通通道11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2。根据拉普拉斯公式可知,由于该换气气泡80位于储液空间100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1大于位于流通通道11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2,该换气气泡80位于储液空间100a内的一端所受的压力指向气泡的中心,该换气气泡80位于流通通道11a内的一端所受的压力也指向气泡的中心,即二者的方向相反,而压力差为该换气气泡80两端压力相减,由此,当该换气气泡80位于储液空间100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1大于位于流通通道11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2时,该换气气泡80会加速上浮。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沿径向向内延伸的至少两个挡壁111,两相邻挡壁111之间限定出一个流通通道11a,通过控制流通通道11a的间距满足:当换气气泡80的一端位于储液空间100a内,另一端位于流通通道11a内,则换气气泡80位于储液空间100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1大于位于流通通道11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2,从而影响换气气泡80的生长方向及上浮速度,进而提高换气效率。
拉普拉斯公式为:
其中,Δp为作用在换气气泡内两端的压力差,又称拉普拉斯压强;为换气气泡的界面张力系数;R1为换气气泡位于储液空间内一端的曲率半径,R2为换气气泡位于流通通道内一端的曲率半径。
一实施例中,相邻两挡壁11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4mm-1.8mm。也就是说,流通通道11a的间距为0.4mm-1.8mm。例如可以为0.4mm、0.7mm、1.0mm、1.2mm、1.5mm、1.6mm、1.8mm等。如此,可以使得当换气气泡80的一端位于储液空间100a内,另一端位于流通通道11a内,则换气气泡80位于储液空间100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1大于位于流通通道11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2。即当相邻两挡壁111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0.4mm时,则会影响换气气泡80在流通通道11a内的上浮速度或者阻碍换气气泡80进入流通通道11a,当相邻两挡壁11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1.8mm时,换气气泡80则有可能不会形成拉普拉斯压差力,即该换气气泡80位于储液空间100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1肯能不会大于位于流通通道11a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R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至少两个挡壁111指的是,第二导向部11可以是包括沿周向分布的两个挡壁111,也可以是多于两个挡壁111。也就是说,第二导向部11可以是只在下液口60c处设置挡壁111,也可以是沿安装空间10a的侧壁的周向均设置挡壁111,如此,有利于装配的时候不用提前识别装配方向,进而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由于挡壁111沿安装空间10a的侧壁的周向分布,两相邻挡壁111之间限定出一个流通通道11a,由此,流通通道11a大致呈楔形结构,即两相邻挡壁111之间的间距沿径向向内逐渐减小。当然,两相邻挡壁111之间的间距也可以是沿径向向内不变。
一实施例中,每个下液口60c对应至少两个流通通道11a。示例性的,请参阅图6,每个下液口60c对应流通通道11a的数量为2个。如此,换气气泡80从其中一个流通通道11a上浮,其中另一个流通通道11a可以用于供液,从而实现供液通道与换气气泡80通道分离,可以避免换气气泡80堵塞供液通道,进而提高雾化器100的供液能力和可靠性。当然,部分气溶胶生成基质也可以从换气气泡80通道进入雾化空间60a。
可以理解的是,一旦雾化器100装配完成,换气出口100c的位置是确定的,所以换气气泡80的形成位置大致相同,换气气泡80会经第一导向部42导向下液口60c,并经最靠近的一个流通通道11a上浮,而不会影响气溶胶生成基质从相邻流通通道11a进入雾化空间60a,从而实现供液通道与换气气泡80通道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是指数量包括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挡壁111的至少部分顶面为第二导向面111a,第二导向面111a与安装空间10a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沿储液空间100a进入流通通道11a的方向减小。也就是说,第二导向面111a与安装空间10a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该第二导向面111a的设置,可以对换气气泡80的生长方向进行导向以及提高换气气泡80的上浮速度,进而提高换气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挡壁111的至少部分顶面为第二导向面111a指的是,可以是挡壁111的部分顶面为第二导向面111a,还可以是挡壁111的全部顶面为第二导向面111a。
一实施例中,挡壁111远离安装空间10a侧壁的一端的高度不大于0.9mm。例如可以为0.4mm、0.5mm、0.6mm、0.7mm、0.8mm、0.9mm等。如此,即可以使得换气气泡80能够通过两相邻挡壁111之间限定出的流通通道11a形成拉普拉斯压强,以提高换气气泡80的上浮速度,还可以避免因流通通道11a过高而影响换气气泡80的上浮。
一实施例中,挡壁111的厚度不大于0.9mm。例如可以为0.5mm、0.6mm、0.7mm、0.79mm、0.8mm、0.9mm、1.0mm等。如此,即可以保障挡壁111具有一定的强度,还可以避免挡壁111因为过厚而影响的雾化器100的供液能力和换气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发热体30包括基体31和设置在基体31上的发热层32,发热体30包括与出气通道60b连通的气流通道30a,气流通道30a沿基体31的轴向贯穿基体31的两端,发热层32设置于气流通道30a的侧壁。
需要说明的是,基体31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基体31为导电材料,例如可以为铁铬铝、镍铬或不锈钢等金属或合金。另一些实施例中,基体31也可以为电绝缘材料,电绝缘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陶瓷,玻璃,聚酰亚胺等。下面实施例均以基体31为陶瓷为例进行示意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基体31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制,基体3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圆柱体、椭圆柱体、方体、异形、半球体、锥台或横截面为倒圆角的多边形,例如倒圆角的三角形等。下面实施例均以圆柱体基体31为例进行示意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雾化器100中设置圆柱体状的基体31,有利于减小雾化器100的尺寸,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发热体30包括设置在基体31上的发热层32,发热层32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发热层32的两端分别与发热体30的第一电极和发热体30的第二电极连接。如此,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电后,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热层32有电流通过,进而产生热量,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
发热层32的结构可以为连续的膜状,多孔的网状或条状。其中,发热层32的材料、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发热层32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发热层32包括但不限于为发热片、发热膜、发热网等。
需要说明的是,发热体3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发热体30包括气流通道30a,气流通道30a沿基体31的轴向贯穿基体31的两端,发热层32设置于气流通道30a的侧壁。也就是说,气流通道30a沿基体31的轴向延伸,且贯穿基体31的两端,通过将发热层32设置在发热体30的气流通道30a内,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电后,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热层32有电流通过,进而产生热量,通过发热层32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雾化器100包括第二密封件50,第二密封件50夹设于发热体30与雾化空间60a的侧壁之间。第二密封件50的设置,可以提高发热体30与雾化空间60a的侧壁之间的密封性,进而可以防止气溶胶生成基质或者气流从发热体30与雾化空间60a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出,同时,第二密封件50还可以对发热体30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发热体30被损坏。请参阅图1和图2,第二密封件50设置有换气槽50a,换气槽50a的槽壁与发热体30的外侧壁之间限定出具有换气出口100c的至少部分换气通道100b。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二密封件50设置有换气槽50a,换气槽50a的槽壁与发热体30的外侧壁之间限定出具有换气出口100c的至少部分换气通道100b,气流通道30a内的气流可以流经换气通道100b后从换气出口100c流出,并形成换气气泡80,换气气泡80进入储液空间100a以平衡储液空间100a内的压力。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5,雾化器100包括具有连接通道20a的雾化座20以及具有安装空间10a的壳体10,壳体10具有与安装空间10a连通的开口10b,雾化座20设置于开口10b,通气管道60的一端设置于连接通道20a。其中,雾化座20的部分结构经开口10b伸入安装空间10a,雾化座20具有连接通道20a,通气管道60靠近容纳空间的一端设置于连接通道20a,可以用于对通气管道60的端部进行固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又一些实施例中”、或“示例性”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空间,所述储液空间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
具有雾化空间的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形成有贯穿所述雾化空间侧壁的下液口,所述下液口与所述储液空间连通;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雾化空间;
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具有换气出口;
设置于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雾化空间的侧壁之间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换气出口处形成的换气气泡可以经所述第一导向部导向所述下液口,并经所述下液口进入所述储液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密封主体,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密封主体上,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沿周向分布的至少两个子壁,各所述子壁包括沿周向设置的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各所述子壁的顶面沿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倾斜形成位于所述下液口处的第一导向面,所述换气出口处形成的换气气泡可以经所述第一导向面导向所述下液口,并经所述下液口进入所述储液空间;和/或,所述下液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下液口沿所述通气管道的周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子壁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子壁之间的间距不大于0.6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下液口的宽度;和/或,
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大于2.6mm;和/或,
所述第一导向面与垂直于所述通气管道的轴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壁的内侧壁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导向面的导液槽,所述导液槽沿所述通气管道的轴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槽的宽度为0.4mm-0.9mm;和/或,所述导液槽沿径向的深度不大于0.3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具有安装空间的壳体,所述通气管道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导向部,经所述下液口流出的换气气泡可以经所述第二导向部导向所述储液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沿径向向内延伸的至少两个挡壁,各所述挡壁沿周向间隔设置,两相邻所述挡壁之间限定出一个流通通道,所述储液空间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经所述流通通道进入所述雾化空间,经所述下液口流出的换气气泡可以经所述流通通道导向所述储液空间;所述流通通道的间距满足:当所述换气气泡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液空间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流通通道内,则所述换气气泡位于所述储液空间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大于位于所述流通通道内的一端的曲率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下液口对应至少两个所述流通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壁的至少部分顶面为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安装空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沿所述储液空间进入所述流通通道的方向减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壁远离所述安装空间侧壁的一端的高度不大于0.9mm。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壁的厚度不大于0.9mm;和/或,相邻两所述挡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4mm-1.8mm。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的侧壁与所述安装空间的侧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储液空间;和/或,所述通气管道具有与所述雾化空间连通的出气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基体和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的发热层,所述发热体包括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基体的轴向贯穿所述基体的两端,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设置有换气槽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雾化空间的侧壁之间,所述换气槽的槽壁与所述发热体的外侧壁之间限定出具有所述换气出口的至少部分所述换气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具有连接通道的雾化座以及具有安装空间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雾化座设置于所述开口,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通道。
18.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17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70935.8U CN218790495U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70935.8U CN218790495U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90495U true CN218790495U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7260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70935.8U Active CN218790495U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90495U (zh) |
-
2022
- 2022-10-28 CN CN202222870935.8U patent/CN2187904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611014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111772236A (zh) |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2120291A (zh) |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5992753U (zh) |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4431787U (zh) |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4158776A (zh)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0710718A (zh) | 一种电子烟 | |
CN220088587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芯 | |
CN212937910U (zh) |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790495U (zh)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5191661A (zh) |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2911687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9125368U (zh) |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 |
CN218245671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245672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7981903A (zh)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1323062U (zh) | 一种电子烟 | |
CN115779205A (zh) |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 |
CN113142667A (zh) |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 |
CN221307251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9422202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8008182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WO2022179643A2 (zh) |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354604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 |
CN218790580U (zh) | 一种导液组件、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