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0124U - 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0124U
CN218790124U CN202223482288.XU CN202223482288U CN218790124U CN 218790124 U CN218790124 U CN 218790124U CN 202223482288 U CN202223482288 U CN 202223482288U CN 218790124 U CN218790124 U CN 218790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e gripping
dough
holding area
movabl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822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Baiyi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Baiyi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Baiyi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Baiyi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822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0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0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0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团传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包括上底座,上底座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带和第二夹持带,第一夹持带和第二夹持带之间留有夹持通道,第一夹持带的内部等距离设置有三根固定辊,第二夹持带的内部等距离设置有三根活动辊,活动辊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栓与活动夹上开设的U形槽连接,活动夹与内架活动连接,内架的背部安装有外架,外架的底部与上底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夹持带形成的夹持通道,可以顺利的将成片的面团进行持续的提升输送作业,无需人工辅助,有效的减少了人工输送带来的各种失误问题,并且采用双电机驱动夹持带,动力更强,能够更好的对面团进行提升输送。

Description

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团传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
背景技术
面饼的制造工艺十分繁琐,有诸多步骤,在制成面团之后,需要将面团进行输送转移到下一步机器内进行处理,以往将面团运输至机器内,但是在对于低处往高处输送面团的工作,都是人工来抬起面团,然后分批次将面团进行输送转移,这样的人工输送操作,有以下几点不便:
第一,在搬运到高处的时候,工作人员会看不清脚下的台阶,很容易出现摔倒的情况;
第二,分段输送,影响成品的速率;
第三,工人长时间搬运,很容易产生肌肉疲劳,导致出现工作失误的情况。
因此,我们发明了一种可以将面团从低处往高处输送的面团提升夹持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具备自动将面团从低处往高处输送等优点,解决了面团提升运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面团提升夹持带,包括上底座,所述上底座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带和第二夹持带,所述第一夹持带和第二夹持带之间留有夹持通道,所述第一夹持带和第二夹持带的两端均安装有传动辊,所述第一夹持带和第二夹持带的下方传动辊分别连接有传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夹持带的内部等距离设置有三根固定辊,所述固定辊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栓与固定夹连接,所述固定夹的一端与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带的内部等距离设置有三根活动辊,所述活动辊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栓与活动夹上开设的U形槽连接,所述活动夹与内架活动连接,所述内架的背部安装有外架,所述外架的底部与上底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架上开设有位于活动夹连接处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等距离开设有若干插孔,所述活动夹的一端通过固定销与插孔插接,所述固定夹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水平扣,两个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所述水平扣之间连接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位于第二夹持带内,所述水平杆与活动辊相互平行,所述水平扣上通过连接板与活动辊的第一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架的两侧下端均安装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一端连接有侧撑杆,所述侧撑杆的内侧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活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带和第二夹持带的下方传动辊通过轴承座与立式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带和第二夹持带的上方传动辊通过斜式支架与外架和内架的顶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三根所述活动辊与三根所述固定辊一一对应,所述活动夹与固定夹相互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底座的底部通过铰链安装有下底座,所述下底座位于铰链的另一侧安装有多个液压伸缩柱,所述液压伸缩柱的伸缩杆与上底座的顶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夹持带形成的夹持通道,可以顺利的将成片的面团进行持续的提升输送作业,无需人工辅助,有效的减少了人工输送带来的各种失误问题,并且采用双电机驱动夹持带,动力更强,能够更好的对面团进行提升输送。
2、本实用新型通过能够调控的活动辊配合固定辊,来控制夹持通道的宽度,能够很好的针对不同厚度的面团进行输送,并且使两个夹持带对于面团夹紧效果更好,使提升过程更稳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状态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状态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C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夹持带;2、固定辊;3、传动电机;4、上底座;5、液压伸缩柱;6、下底座;7、传动辊;8、立式支架;9、加强筋;10、侧撑杆;11、内架;12、外架;13、斜式支架;14、第二夹持带;15、铰链;16、夹持通道;17、活动辊;18、活动夹;19、活动槽;20、固定销;21、滑槽;22、活动轴;23、水平扣;24、第一螺栓;25、固定夹;26、水平杆;27、U形槽;28、连接板;29、插孔;30、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示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示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示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面团提升夹持带,包括上底座4,上底座4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之间留有夹持通道16,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的两端均安装有传动辊7,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的下方传动辊7分别连接有传动电机3的输出端,第一夹持带1的内部等距离设置有三根固定辊2,固定辊2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栓24与固定夹25连接,固定夹25的一端与内架11固定连接,第二夹持带14的内部等距离设置有三根活动辊17,活动辊17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栓24与活动夹18上开设的U形槽27连接,活动夹18与内架11活动连接,内架11的背部安装有外架12,外架12的底部与上底座4固定连接,利用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对面团的夹持作用,并配合传动电机3和传动辊7的输送,从而将面团从低处往高处进行不间断的输送作业,提高了人机工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升了工作效率。
请参阅图4、图5、图6,内架11上开设有位于活动夹18连接处的活动槽19,活动槽19内等距离开设有若干插孔29,活动夹18的一端通过固定销20与插孔29插接,固定夹25上开设有滑槽21,滑槽21内滑动连接有水平扣23,两个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水平扣23之间连接有水平杆26,水平杆26位于第二夹持带14内,水平杆26与活动辊17相互平行,水平扣23上通过连接板28与活动辊17的第一螺栓24连接,采用便于调节的插孔29和固定销20,能够进行大范围的初步调节,然后利用U形槽27进行微调,使调节活动辊17更加简单,速度更快,并且采用的水平杆26来保证活动辊17的统一性,使活动辊17能够精确的控制夹持带,从而更好的控制面团的厚度,便于后续的不同加工作业,使成品质量更有保障。
请参阅图1、图4,外架12的两侧下端均安装有活动轴22,活动轴22的一端连接有侧撑杆10,侧撑杆10的内侧面设置有加强筋9,活动轴2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螺栓30,利用侧撑杆10的支撑力,使整个夹持带能够保持稳定,有利于工作的持续进行,也方便夹持带的安装摆放。
请参阅图1、图2,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的下方传动辊7通过轴承座与立式支架8连接,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的上方传动辊7通过斜式支架13与外架12和内架11的顶部连接,利用不同类型的支架对于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固定,使夹持带在工作时能够保持稳定状态,并且不会影响到面团的输送。
请参阅图1、图2、图3,三根活动辊17与三根固定辊2一一对应,活动夹18与固定夹25相互平行,设置在同一位置的活动辊17和固定辊2,可以更好的使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形成夹持通道16,便于对面团的夹持。
请参阅图1、图2,上底座4的底部通过铰链15安装有下底座6,下底座6位于铰链15的另一侧安装有多个液压伸缩柱5,液压伸缩柱5的伸缩杆与上底座4的顶部连接,利用液压伸缩柱5,可以稳定的保持上底座4和下底座6之间的开合角度,并且可以用调节夹持带的角度,从而方便一些特殊位置的面团的输送作业。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1、工作人员将活动辊17上的第一螺栓24拧松,然后将固定销20插入到合适位置的插孔29内,然后通过调节活动辊17在U形槽27中的合适位置,拧紧活动辊17两侧的第一螺栓24,使活动辊17被固定在活动夹18上,而由于与活动辊17相连的水平杆26被固定在滑槽21上,因此,当活动辊17两侧被固定的时候,也会与水平杆26保持平行状态,从而保障活动辊17的两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不会出现倾斜状态,然后通过将面团输送至夹持通道16的底部入口处,面团随着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的运动,从而进行提升输送作业;
2、工作人员在需要倾斜夹持带角度的时候,可以通过启动液压伸缩柱5,使上底座4和下底座6通过铰链15被打开,从而使整个夹持带转动到合适的倾斜角度,便于更好的提升输送;
3、当夹持带的倾斜角度过大,工作人员通过转动第二螺栓30,使侧撑杆10向一侧打开,而侧撑杆10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侧撑杆10本身与外架12形成支撑状,将整个夹持带的重心转移,使夹持带保持平稳,也使面团提升工作更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以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包括上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4)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所述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之间留有夹持通道(16),所述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的两端均安装有传动辊(7),所述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的下方传动辊(7)分别连接有传动电机(3)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夹持带(1)的内部等距离设置有三根固定辊(2),所述固定辊(2)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栓(24)与固定夹(25)连接,所述固定夹(25)的一端与内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带(14)的内部等距离设置有三根活动辊(17),所述活动辊(17)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栓(24)与活动夹(18)上开设的U形槽(27)连接,所述活动夹(18)与内架(11)活动连接,所述内架(11)的背部安装有外架(12),所述外架(12)的底部与上底座(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架(11)上开设有位于活动夹(18)连接处的活动槽(19),所述活动槽(19)内等距离开设有若干插孔(29),所述活动夹(18)的一端通过固定销(20)与插孔(29)插接,所述固定夹(25)上开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内滑动连接有水平扣(23),两个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所述水平扣(23)之间连接有水平杆(26),所述水平杆(26)位于第二夹持带(14)内,所述水平杆(26)与活动辊(17)相互平行,所述水平扣(23)上通过连接板(28)与活动辊(17)的第一螺栓(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架(12)的两侧下端均安装有活动轴(22),所述活动轴(22)的一端连接有侧撑杆(10),所述侧撑杆(10)的内侧面设置有加强筋(9),所述活动轴(2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螺栓(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的下方传动辊(7)通过轴承座与立式支架(8)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带(1)和第二夹持带(14)的上方传动辊(7)通过斜式支架(13)与外架(12)和内架(11)的顶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其特征在于:三根所述活动辊(17)与三根所述固定辊(2)一一对应,所述活动夹(18)与固定夹(25)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4)的底部通过铰链(15)安装有下底座(6),所述下底座(6)位于铰链(15)的另一侧安装有多个液压伸缩柱(5),所述液压伸缩柱(5)的伸缩杆与上底座(4)的顶部连接。
CN202223482288.X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 Active CN218790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2288.XU CN218790124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2288.XU CN218790124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0124U true CN218790124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7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82288.XU Active CN218790124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01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37082B (zh) 全自动管材切割生产线装置
CN107857056A (zh) 一种应用于物流运输的伸缩式皮带输送机
CN109292431A (zh) 在线式自动称重装置及其方法
CN208814213U (zh) 一种带有翻转装置的上料机构
CN218790124U (zh) 一种面团提升夹持带
CN110497139A (zh) 基于一种大型钢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CN209427639U (zh) 一种圆管自动上料装置
CN205240483U (zh) 电机转子用重力料道
CN115352678B (zh) 服装加工用自动折叠设备
CN216463059U (zh) 一种下料辅助支撑系统
CN212374163U (zh) 一种卷筒纸输送装置
CN111924643B (zh) 一种上下压靠型电缆输送机
CN214269136U (zh) 一种板链提升机支撑结构
CN214547147U (zh) 烟叶展平机构
FI61728C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transport av startplaotar foer elektrolytisk raffinering av metaller saerskilt av koppar til ett lagringsstaell
CN207046227U (zh) 一种茶叶多层输送的鹅颈式提升机
CN220844059U (zh) 一种乙字网带输送装置
CN208628177U (zh) 一种间距可调的金属管矫直装置
CN214059063U (zh) 一种木材自动输送转运机
CN111996308A (zh) 一种裘皮自动撑板装置
CN220532810U (zh) 一种铝型材矫直机
CN215746087U (zh) 一种矿物电缆矫正调直装置
CN208932648U (zh) 一种梳齿式片材运输机
CN217601071U (zh) 一种绳状布料的开幅机
CN215247874U (zh) 水果流水线排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