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0891U - 旋转撑脚结构及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 - Google Patents

旋转撑脚结构及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0891U
CN218760891U CN202223497606.XU CN202223497606U CN218760891U CN 218760891 U CN218760891 U CN 218760891U CN 202223497606 U CN202223497606 U CN 202223497606U CN 218760891 U CN218760891 U CN 218760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shell
housing
abutting
limit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976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咸安
郭纮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 Wil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 Wil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 Wil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 Wil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976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0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0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0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旋转撑脚结构及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该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其能站立于一放置面;该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具有一外壳、一支架以及一弹性件。支架枢设于该外壳,且该支架相对该外壳枢转的两极限角度分别为一上极限角度及一下极限角度。该支架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抵靠部。弹性件固设于该外壳,且该弹性件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抵靠部。当该支架相对该外壳枢转至该上极限角度及该下极限角度时,该至少一第一抵靠部及该至少一第二抵靠部相互抵靠,而阻止该支架枢转。

Description

旋转撑脚结构及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支撑结构,尤其是关于一种电子仪器的撑脚结构。
背景技术
撑脚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支撑结构,其广泛的被用在各种具有立起的需求的物体上,例如示波器等具有屏幕的各式电子仪器。该带有撑脚结构的物体利用撑脚结构提供的支点以站立在放置面上。
其中有一种旋转撑脚的结构,其枢设于被支撑物体的壳体的底面与后侧面的交界,该旋转撑脚旋转在其旋转路径的两个方向上皆设有阻挡件,使其旋转角度范围受到限制。且该旋转撑脚结构利用其旋转角度范围的上下界限,以提供被支撑物体两个不同的站立角度,满足使用者在不同角度使用该物体的需求。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旋转撑脚结构其旋转角度的上下界限仅由阻挡件所限制,该旋转撑脚结构虽然受到该阻挡件阻挡,但仍具备往反方向转动的自由度,而可能在尚未放下时便反向转动;或者有具备多个该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该等旋转撑脚结构所旋转的角度可能会各不相同,例如将被支撑物体放下时,其中一侧的旋转撑脚结构突然转动而内缩等等,以上情形都会产生倾倒的风险。此外,若阻挡件或旋转撑脚的枢转轴损坏或变形,又或者旋转撑脚沿自身枢转轴的延伸方向滑动,亦会造成不稳定而产生倾倒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外壳以及该旋转撑脚结构,在其支架转动到特定的角度时,能固定该支架的位置及角度,避免该外壳倾倒。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一种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其能站立于一放置面;该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具有:
一外壳;
一支架,其枢设于该外壳,该支架相对该外壳枢转的两极限角度分别为一上极限角度及一下极限角度;该支架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抵靠部;以及
一弹性件,其固设于该外壳,且该弹性件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抵靠部;当该支架相对该外壳枢转至该上极限角度及该下极限角度时,该至少一第一抵靠部及该至少一第二抵靠部相互抵靠,而阻止该支架枢转。
如前所述的壳体,该支架还具有一旋转方向,该旋转方向与该支架的枢转轴互相垂直;且该至少一第一抵靠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该第一抵靠部沿该旋转方向间隔形成于该支架。
如前所述的壳体,该至少一第一抵靠部的数量为两个,且该至少一第二抵靠部的数量为一个。
如前所述的壳体,该至少一第一抵靠部朝向该支架的枢转轴凹陷;且该至少一第二抵靠部朝向该支架凸出。
如前所述的壳体,该外壳还具有:
一上挡板,其形成于该外壳,且当该支架枢转至该上极限角度时,该支架抵靠于该上挡板;以及
一下挡板,其形成于该外壳,且当该支架枢转至该下极限角度时,该支架抵靠于该下挡板。
如前所述的壳体,该支架还具有:
一底板,当该支架枢转至下极限角度时,该底板用以抵靠于该放置面,借此该壳体站立于该放置面。
如前所述的壳体,该底板的一端为一支撑端;且
该外壳还具有:
一抵靠板,其形成于该外壳,且不平行于该底板;当该支架枢转至上极限角度时,该抵靠板与该支撑端用以同时抵靠于该放置面,借此该壳体站立于该放置面。
如前所述的壳体,该弹性件与该外壳为一体成形。
如前所述的壳体,该支架还具有:
一止滑件,其设置于该支架上,且该支架借由该止滑件间接地接触于该放置面。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旋转撑脚结构,该旋转撑脚结构具有:
一座体;
一支架,其枢设于该座体,该支架相对该座体枢转的两极限角度分别为一上极限角度及一下极限角度;该支架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抵靠部;以及
一弹性件,其固设于该座体,且该弹性件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抵靠部,当该支架相对该座体枢转至该上极限角度及该下极限角度时,该至少一第一抵靠部及该至少一第二抵靠部相互抵靠,而阻止该支架枢转。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该支架旋转至该上极限角度或该下极限角度时,该第一抵靠部与该第二抵靠部能相互抵靠,借此固定该支架的旋转角度及位置,如此可避免支架于两极限角度时任意转动,进而避免该外壳及整个仪器不慎倾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其外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其内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其内侧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其外侧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撑脚结构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的部分上视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撑脚结构在下极限角度时,外壳的部分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撑脚结构在上极限角度时,外壳的部分侧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首先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其能站立于一放置面。该放置面可为地面或桌面等处,且该放置面较佳为一平面,但不以平面为限。该壳体具有一外壳10、一支架20以及一弹性件30。
外壳10形成有一支架槽11,并且支架20及弹性件30设于支架槽11中,支架槽11、支架20及弹性件30的数量相同,外壳10上可设有多个支架槽11并搭配相同数量的支架20及弹性件30,但为方便说明,以下以单一支架槽11搭配单一支架20及单一弹性件30来介绍。
支架槽11较佳地具有一上挡板111、一下挡板112、以及一抵靠板113。上挡板111固设于支架槽11的上方,且下挡板112固设于支架槽11的下方。抵靠板113形成于支架槽11的下方,且抵靠板113选择性地抵靠于该放置面。在本实施例中,上挡板111、下挡板112、以及抵靠板113为一体成形于支架槽11,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挡板111、下挡板112、抵靠板113、以及支架槽11可彼此互相分离。
支架20枢设并容置于支架槽11,且支架20具有一枢转部21、至少一第一抵靠部22、一脚架部23、以及一止滑件24。枢转部21枢设于支架槽11,且枢转部21具有一旋转方向D,旋转方向D与枢转部21相对于支架槽11的枢转轴互相垂直,且枢转部21能沿旋转方向D枢转。第一抵靠部22可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一抵靠部22的实施例中,是沿旋转方向D间隔形成于支架20的枢转部21。
脚架部23连接于枢转部21,借此脚架部23能相对于支架槽11枢转。脚架部23可选择性地抵靠于支架槽11的上挡板111或下挡板112,借此限制支架20枢转的角度范围;具体而言,支架20相对于支架槽11枢转的角度范围具有两极限角度,其分别为一上极限角度以及一下极限角度。
当支架20枢转至下极限角度时,支架20可以不抵靠于放置面而只让外壳10抵靠于放置面,此时支架20可视为收纳于外壳10内。但在本实施例中,脚架部23具有一底板231,当支架20枢转至下极限角度时,底板231会抵靠于放置面,使外壳10站立于放置面。当支架20枢转至上极限角度时,底板231上的一端为一支撑端232,支撑端232与外壳10的抵靠板113会共同抵靠于放置面,使外壳10站立于放置面。
止滑件24设置于脚架部23,借此脚架部23间接地抵靠于放置面,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不具有止滑件24,此时脚架部23可直接接触于放置面。
弹性件30固设于支架槽11。弹性件30较佳地为一具有弹性的板体,其能承受应力并往远离支架20的方向弯曲变形。弹性件30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抵靠部31,且第二抵靠部31可选择性地与支架20的其中一第一抵靠部22互相抵靠,以阻止支架20枢转。
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靠部22可为一凹陷部,其朝向支架20的枢转轴凹陷,且第二抵靠部31为一凸出部,其朝向该支架20凸出。当第一抵靠部22与第二抵靠部31互相抵靠时,凸出部卡合于凹陷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抵靠部22可为一凸出部,其往远离支架20的枢转轴的方向凸出,且第二抵靠部31为一凹陷部,其往远离支架20的方向凹陷。
本实施例中,支架20具有两个第一抵靠部22,弹性件30具有一个第二抵靠部31,因此支架20枢转的过程中,两个第一抵靠部22会轮流抵靠到同一个第二抵靠部31,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20亦可以仅具有一个第一抵靠部22,而弹性件30具有两个第二抵靠部31,如此一来,支架20枢转的过程中,第一抵靠部22会轮流抵靠到两个第二抵靠部31。
此外,前述的第一抵靠部22及第二抵靠部31用于上极限角度及下极限角度时阻止支架20枢转,但若有需要时,亦可设置更多的第一抵靠部22及第二抵靠部31而在其他角度下阻止支架20枢转。
接着请参考图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弹性件30A与支架槽11A可为一体成形。
接着请参考图6至图8。弹性件30的第一抵靠部22与枢转部21的第二抵靠部31可互相抵靠,借此固定支架20而阻止其枢转或沿枢转轴移动。当支架20位于该下极限角度时,其中一第一抵靠部22抵靠于第二抵靠部31,借此阻止支架20枢转;此时支架20抵靠于下挡板112,底板231接触于放置面,借此壳体站立于放置面。
当支架20枢转时,枢转部21沿旋转方向D转动,此时弹性件30的第二抵靠部31抵靠于枢转部21,使弹性件30承受应力而往远离支架20的方向弯曲变形。当支架20位于该上极限角度时,第二抵靠部31与另一个第一抵靠部22形成互相抵靠的状态,同时支架20抵靠于支架槽11的上挡板111,阻止支架20枢转或沿枢转轴移动。此外,脚架部23的支撑端232与外壳10抵靠于放置面,借此壳体以一倾斜的角度站立于放置面。本实施例中,支架槽11可具有一抵靠板113,抵靠板113与支撑端232可同时接触于放置面,且抵靠板113可贴靠于放置面,使外壳10能更稳定地站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槽11可不具有抵靠板113。
本实施例中,旋转撑脚结构的支架槽11形成于外壳10,而使支架槽11与外壳10是一体成形,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槽11可不形成于外壳10,且该旋转撑脚结构可具有一独立的座体,而支架槽11形成于该座体。该旋转撑脚结构借由该座体固设于外壳,使壳体站立,前述众多细部仍可用于此独立座体的实施例中,在此不重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可借由支架20的第一抵靠部22以及弹性件30的第二抵靠部31,在旋转到上极限角度或下极限角度时,第一抵靠部22与第二抵靠部31会互相抵靠,阻止支架20继续枢转,避免壳体不稳定而倾倒。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其能站立于一放置面;其特征在于,该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具有:
一外壳;
一支架,其枢设于该外壳,该支架相对该外壳枢转的两极限角度分别为一上极限角度及一下极限角度;该支架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抵靠部;以及
一弹性件,其固设于该外壳,且该弹性件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抵靠部;当该支架相对该外壳枢转至该上极限角度及该下极限角度时,该至少一第一抵靠部及该至少一第二抵靠部相互抵靠,而阻止该支架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该支架还具有一旋转方向,该旋转方向与该支架的枢转轴互相垂直;且该至少一第一抵靠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该第一抵靠部沿该旋转方向间隔形成于该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抵靠部的数量为两个,且该至少一第二抵靠部的数量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该至少一第一抵靠部朝向该支架的枢转轴凹陷;且该至少一第二抵靠部朝向该支架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外壳还具有:
一上挡板,其形成于该外壳,且当该支架枢转至该上极限角度时,该支架抵靠于该上挡板;以及
一下挡板,其形成于该外壳,且当该支架枢转至该下极限角度时,该支架抵靠于该下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还具有:
一底板,当该支架枢转至下极限角度时,该底板用以抵靠于该放置面,借此该壳体站立于该放置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该底板的一端为一支撑端;且
该外壳还具有:
一抵靠板,其形成于该外壳,且不平行于该底板;当该支架枢转至上极限角度时,该抵靠板与该支撑端用以同时抵靠于该放置面,借此该壳体站立于该放置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与该外壳为一体成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还具有:
一止滑件,其设置于该支架上,且该支架借由该止滑件间接地接触于该放置面。
10.一种旋转撑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撑脚结构具有:
一座体;
一支架,其枢设于该座体,该支架相对该座体枢转的两极限角度分别为一上极限角度及一下极限角度;该支架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抵靠部;以及
一弹性件,其固设于该座体,且该弹性件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抵靠部,当该支架相对该座体枢转至该上极限角度及该下极限角度时,该至少一第一抵靠部及该至少一第二抵靠部相互抵靠,而阻止该支架枢转。
CN202223497606.XU 2022-11-24 2022-11-24 旋转撑脚结构及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 Active CN218760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7606.XU CN218760891U (zh) 2022-11-24 2022-11-24 旋转撑脚结构及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7606.XU CN218760891U (zh) 2022-11-24 2022-11-24 旋转撑脚结构及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0891U true CN218760891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86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97606.XU Active CN218760891U (zh) 2022-11-24 2022-11-24 旋转撑脚结构及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0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11941B1 (en) Anti-tip device
TWI498866B (zh) Multi-directional support structure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TWI479975B (zh) The protective cover structure of the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20120145843A1 (en) Support Structure of a Digital Device
US20120091298A1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display device
JPH07507511A (ja) キーボードの傾斜角を可変に調節する装置
GB2433040A (en) Abdominal exerciser
US20080087790A1 (en) Brace stand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for using the same
US20130001378A1 (en) Supporting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218760891U (zh) 旋转撑脚结构及具有旋转撑脚结构的壳体
JP7129337B2 (ja) 電子デバイスを支持する支持アセンブリに関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6526896B2 (en) Multi-positional mouse pad
JP2000199517A (ja) 中立平衡の基台
CN211010562U (zh) 电子装置及旋转结构
TWI386581B (zh) 支架
CN213405265U (zh) 一种多功能桌
JP4035774B2 (ja) 液晶テレビ用スタンド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スタンド
TWI314834B (zh)
CN216768974U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固定装置
CN213018676U (zh) 支架
CN215981747U (zh) 支架
CN210109664U (zh) 一种移动式计算机
CN109253369B (zh) 一种支架及投影仪
CN216976372U (zh) 支架
JP2002051870A (ja) 椅子の肘掛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