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8676U - 支架 - Google Patents

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18676U
CN213018676U CN202022030210.9U CN202022030210U CN213018676U CN 213018676 U CN213018676 U CN 213018676U CN 202022030210 U CN202022030210 U CN 202022030210U CN 213018676 U CN213018676 U CN 213018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damping rotating
receiving
plate
connect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302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陆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Lu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Lu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Lu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Lu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3021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18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18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18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包括承托板、第一阻尼转轴、支撑板、第二阻尼转轴及底板。承托板与第一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支撑板的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承接部,第一承接部具有第一收容槽,两个第一收容槽相向设置。第一阻尼转轴的一端收容于一第一收容槽中并与一第一承接部连接,第一阻尼转轴的另一端收容于另一第一收容槽中并与另一第一承接部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与第二阻尼转轴转动连接。底板的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承接部,第二承接部具有第二收容槽。第二阻尼转轴的一端收容于一第二收容槽中,第二阻尼转轴的另一端收容于另一第二收容槽中。上述支架扩大了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倾角及位置的调节范围,增强了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幕设备支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架。
背景技术
支架用于放置并固定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以使得这类电子设备的屏幕朝向用户,从而便于用户观看屏幕所显示的内容,进而使得用户的双手得以解放。
然而,对于目前的支架,其调节范围有限,仅能进行倾斜角度调节,前后及高低距离无法进一步调整,导致调节范围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另外,支架的结构稳定性不足,当遭遇掉落或碰撞时,倾角调节部分易损坏,甚至造成整体结构的散架,耐用性不足,结构强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调节范围小以及结构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支架。
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承托板、第一阻尼转轴、支撑板、第二阻尼转轴以及底板。所述承托板与所述第一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承接部,所述第一承接部具有第一收容槽,两个所述第一收容槽相向设置。所述第一阻尼转轴的一端收容于一所述第一收容槽中并与一所述第一承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阻尼转轴的另一端收容于另一所述第一收容槽中并与另一所述第一承接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承接部,所述第二承接部具有第二收容槽,两个所述第二收容槽相向设置。所述第二阻尼转轴的一端收容于一所述第二收容槽中并与一所述第二承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阻尼转轴的另一端收容于另一所述第二收容槽中并与另一所述第二承接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板设置有第一连接套筒,所述第一阻尼转轴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中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承接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于远离所述第一承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套筒,所述第二阻尼转轴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中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筒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承接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两个第一封盖,每一所述第一封盖部分插设于一所述第一收容槽中并与一所述第一承接部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阻尼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封盖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盖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阻尼转轴的一端部插入一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所述第一阻尼转轴的另一端部插入另一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两个第二封盖,每一所述第二封盖部分插设于一所述第二收容槽中并与一所述第二承接部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二阻尼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封盖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盖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阻尼转轴的一端部插入一所述第二限位槽中,所述第二阻尼转轴的另一端部插入另一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板的底端设置有托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板开设有第一减重槽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垫。
上述支架,通过承托板放置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承托板通过第一阻尼转轴与支撑板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承托板倾角可以调节,即调节电子设备屏幕的朝向角度。支撑板对承托板还起到了支撑作用。支撑板通过两个第一承接部对第一阻尼转轴进行固定,从而保证结构稳定性。支撑板通过第二阻尼转轴与底板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支撑板倾角可以调节,即调节电子设备屏幕的前后、上下距离以及倾斜角度。底板对支撑板起到了支撑、稳固作用。底板板通过两个第二承接部对第二阻尼转轴进行固定,从而保证结构稳定性。该支架扩大了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倾角及位置的调节范围,扩大了适用范围。增强了结构强度,提升了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支架的部分结构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10,该支架10包括:承托板100、第一阻尼转轴200、支撑板300、第二阻尼转轴400以及底板500。承托板100与第一阻尼转轴200转动连接。支撑板300的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承接部310,第一承接部310具有第一收容槽311,两个第一收容槽311相向设置。第一阻尼转轴200的一端收容于一第一收容槽311中并与一第一承接部310连接,第一阻尼转轴200的另一端收容于另一第一收容槽311中并与另一第一承接部310连接。支撑板300的另一端与第二阻尼转轴400转动连接。底板500的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承接部510,第二承接部510具有第二收容槽511,两个第二收容槽511相向设置。第二阻尼转轴400的一端收容于一第二收容槽511中并与一第二承接部510连接,第二阻尼转轴400的另一端收容于另一第二收容槽511中并与另一第二承接部510连接。
上述支架10,通过承托板100放置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承托板100通过第一阻尼转轴200与支撑板300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承托板100倾角可以调节,即调节电子设备屏幕的朝向角度。支撑板300对承托板100还起到了支撑作用。支撑板300通过两个第一承接部310对第一阻尼转轴200进行固定,从而保证结构稳定性。支撑板300通过第二阻尼转轴400与底板500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支撑板300倾角可以调节,即调节电子设备屏幕的前后、上下距离以及倾斜角度。底板500对支撑板300起到了支撑、稳固作用。底板500板通过两个第二承接部510对第二阻尼转轴400进行固定,从而保证结构稳定性。该支架10扩大了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倾角及位置的调节范围,扩大了适用范围。增强了结构强度,提升了工作稳定性。
承托板100用于放置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承托板100的底端设置有托钩110。通过托钩110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支撑稳固。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承托板100的底端设置有两个托钩110,两个托钩110分别位于承托板100的底端两侧,两个托钩110共同承托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为了避免电子设备被托钩110磨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托钩110的内侧面设置有防护层111。具体的,防护层111为橡胶层。这样,防护层111起到了缓冲保护的作用,从而避免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受到托钩110的剐蹭磨损。如此,增强了承托板100的防护性能。
承托板100通过第一阻尼转轴200与支撑板300转动连接,第一阻尼转轴200起到了衔接承托板100与支撑板300的作用。支撑板300通过两个第一承接部310对第一阻尼转轴200进行固定,第一阻尼转轴200的两端分别收容于两个第一收容槽311中,两个第一承接部310对第一阻尼转轴200起到了安装固定作用,从而保证结构稳定性。具体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托板100设置有第一连接套筒120,第一阻尼转轴200收容于第一连接套筒120中并与第一连接套筒12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套筒120位于两个第一承接部310之间。这样,承托板100、第一阻尼转轴200以及支撑板300之间的结构紧凑、稳定,利于增强结构强度。另外,使得第一阻尼转轴200被两个第一承接部310以及第一连接套筒120包覆,增强了对第一阻尼转轴200的保护及限位作用。如此,提升了支架10的结构紧凑性以及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套筒120设置在承托板100的背面中部区域。进一步地,为了减轻承托板100的结构重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托板100开设有第一减重槽口130。同时,第一减重槽口130的开设便于用户拿取支架10,并且还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如此,降低了承托板100的重量,进而提升了支架的便携性。为了保证结构强度,一实施例中,承托板100、托钩110以及第一连接套筒120为一体式成型设置,具体的,托钩110以及第一连接套筒120通过弯折以形成固定形态。
为了增强承托板100、第一阻尼转轴200以及支撑板3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还包括两个第一封盖600,每一第一封盖600部分插设于一第一收容槽311中并与一第一承接部310的外侧壁连接。第一阻尼转轴2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封盖600连接。通过第一封盖600对第一阻尼转轴200进行稳固,另外,第一封盖600对第一承接部310进行了封堵,使得结构封闭,利于提升结构稳定性。具体的,第一封盖600开设有第一限位槽610。第一阻尼转轴200的一端部插入一第一限位槽610中,第一阻尼转轴200的另一端部插入另一第一限位槽610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610为圆形槽,第一阻尼转轴200的端部与第一限位槽610相适配。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一阻尼转轴200发生旋转,第一限位槽610为棱边形槽,第一阻尼转轴200的端部与第一限位槽610相适配。具体的,第一限位槽610为十二棱边形槽,从而限制第一阻尼转轴200发生旋转。如此,进一步地增强了结构稳定性。
支撑板300通过第二阻尼转轴400与底板500转动连接,第二阻尼转轴400起到了衔接支撑板300与底板500的作用。底板500通过两个第二承接部510对第二阻尼转轴400进行固定,第二阻尼转轴400的两端分别收容于两个第二收容槽511中,两个第二承接部510对第二阻尼转轴400起到了安装固定作用,从而保证结构稳定性。具体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00于远离第一承接部3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套筒320,第二阻尼转轴400收容于第二连接套筒320中并与第二连接套筒320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套筒320位于两个第二承接部510之间。这样,支撑板300、第二阻尼转轴400以及底板500之间的结构紧凑、稳定,利于增强结构强度。另外,使得第二阻尼转轴400被两个第二承接部510以及第二连接套筒320包覆,增强了对第一阻尼转轴200的保护及限位作用。如此,提升了支架的结构紧凑性以及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00的中部区域开设有第二减重槽口330,如此,降低了支撑板300的重量,进而提升了支架的便携性。同时,第二减重槽口330的开设便于用户拿取支架。为了保证结构强度,一实施例中,支撑板300、两个第一承接部310以及第二连接套筒320为一体式成型设置,具体的,两个第一承接部310以及第二连接套筒320通过弯折以形成固定形态。
为了增强支撑板300、第二阻尼转轴400以及底板5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还包括两个第二封盖700,每一第二封盖700部分插设于一第二收容槽511中并与一第二承接部510的外侧壁连接。第二阻尼转轴4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封盖700连接。通过第二封盖700对第二阻尼转轴400进行稳固,另外,第二封盖700对第二承接部510进行了封堵,使得结构封闭,利于提升结构稳定性。具体的,第二封盖700开设有第二限位槽710。第二阻尼转轴400的一端部插入一第二限位槽710中,第二阻尼转轴400的另一端部插入另一第二限位槽710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槽710为圆形槽,第二阻尼转轴400的端部与第二限位槽710相适配。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二阻尼转轴400发生旋转,第二限位槽710为棱边形槽,第二阻尼转轴400的端部与第二限位槽710相适配。具体的,第二限位槽710为十二棱边形槽,从而限制第二阻尼转轴400发生旋转。如此,进一步地增强了结构稳定性。
底板500用于支撑、稳固支撑板300。一实施例中,底板500开设有第三减重槽口520,如此,降低了底板500的重量,进而提升了支架的便携性。同时,第三减重槽口520的开设便于用户拿取支架。为了保证结构强度,一实施例中,支撑板300与两个第二承接部510为一体式成型设置,具体的,两个第二承接部510通过弯折以形成固定形态。为了提升防滑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板500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垫530,从而增强防滑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托板、第一阻尼转轴、支撑板、第二阻尼转轴以及底板;
所述承托板与所述第一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承接部,所述第一承接部具有第一收容槽,两个所述第一收容槽相向设置;所述第一阻尼转轴的一端收容于一所述第一收容槽中并与一所述第一承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阻尼转轴的另一端收容于另一所述第一收容槽中并与另一所述第一承接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承接部,所述第二承接部具有第二收容槽,两个所述第二收容槽相向设置;所述第二阻尼转轴的一端收容于一所述第二收容槽中并与一所述第二承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阻尼转轴的另一端收容于另一所述第二收容槽中并与另一所述第二承接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设置有第一连接套筒,所述第一阻尼转轴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中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承接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于远离所述第一承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套筒,所述第二阻尼转轴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中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筒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承接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两个第一封盖,每一所述第一封盖部分插设于一所述第一收容槽中并与一所述第一承接部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阻尼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封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盖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阻尼转轴的一端部插入一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所述第一阻尼转轴的另一端部插入另一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两个第二封盖,每一所述第二封盖部分插设于一所述第二收容槽中并与一所述第二承接部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二阻尼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封盖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盖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阻尼转轴的一端部插入一所述第二限位槽中,所述第二阻尼转轴的另一端部插入另一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的底端设置有托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开设有第一减重槽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垫。
CN202022030210.9U 2020-09-16 2020-09-16 支架 Active CN213018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0210.9U CN213018676U (zh) 2020-09-16 2020-09-16 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0210.9U CN213018676U (zh) 2020-09-16 2020-09-16 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18676U true CN213018676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76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30210.9U Active CN213018676U (zh) 2020-09-16 2020-09-16 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18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8866B (zh) Multi-directional support structure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KR20120138429A (ko) 휴대 단말기 보호 케이스
US8100376B2 (en) Supporting bracket
US9062811B2 (en) Suppor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US8783641B2 (en) Foldable supporting bracket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20107043A1 (en) Cordless phone apparatus
TW201240554A (en) Casing of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same
US8979040B2 (en) Supporting device
US9027747B2 (en) Protection cover support seat structure for tablet display apparatus
US10791836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 device to a flat monitor
US20100320349A1 (en) Display device stand
KR20130094402A (ko) 데스크 탑 유형 유니버셜 도크
US8602375B2 (en) Portable and foldable support bracket
KR20130082285A (ko) 지지판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CN108762393B (zh) 一种电脑
US7384020B2 (en) Supporting frame structure
CN213018676U (zh) 支架
KR20170060805A (ko) 휴대단말기용 케이스
US11375813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 device to a flat monitor
KR200459667Y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거치대
CN216959945U (zh) 斜角支架保护壳
CN209977637U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支撑架及显示装置
KR20120008365U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거치용 케이스
CN213405265U (zh) 一种多功能桌
US20150144672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