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6224U - 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6224U
CN218756224U CN202222898749.5U CN202222898749U CN218756224U CN 218756224 U CN218756224 U CN 218756224U CN 202222898749 U CN202222898749 U CN 202222898749U CN 218756224 U CN218756224 U CN 218756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tton
opener
cyclone
fine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987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燕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King Da Textile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King Da Textile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King Da Textile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King Da Textile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987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6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6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62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包括抓包机、双旋风凝棉器、粗开棉机、第一自动混棉机、第二自动混棉机、精开棉机。两台抓包机同时抓取的预先配比好的纤维原料在双旋风凝棉器的作用下形成两个交叉对撞的气流,以达到充分混合在一起的效果,再经初开棉机开松混合,将纤维开松的细一点,做初步开松及加粘混合后,再经两道混棉机做前后入棉的混合,再经精开棉机进行进一步的精开松,最终达到高混合、更紧密、误差率更小的目的,混纺比可稳定在±1.5%以内。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单易行,可显著提高混合比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不伤、少伤纤维,省工,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节省保养成本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衣着绿色环保、舒适美观等高品位需求的不断提高,多品种纤维混纺方兴未艾,大势所趋。然而现有的混纺工艺和技术仍有不少缺陷和瓶颈,主要是:
1、条混式。就是各个品种的纤维各自在清花、梳棉流程完成生条后,再在并条机上以其条数计算比例(如3条+5条等)使之通过并条,加粘、拉伸,以棉束进行混合。这种采取并条混合的方式,而且有的甚至达到三并,繁琐而且不能达到混合均匀的效果,导致成纱上小白点出现的状况在所难免。
2、人工称重式。就是以人工配棉方式按比例通过抓包机抓取后进入打包机,打包完成后再一次放于抓包机抓取进入清棉→混棉→开棉→梳棉加工流程。其缺点是:开松后打包随即再开松,必然造成纤维损伤;流程繁琐用工多,而且人员在长时间的劳累下很容易产生错误动作,均匀性、配棉误差率很难人为控制,且存有安全生产隐患。
3、磅箱式。就是分别在集棉箱底部装设电子磅箱,并将各个电子磅箱连锁进行称重比例调控。但是,随着电子磅箱的频繁开停,称重传感器置于集棉箱打手之下,必然受到其机台震动和气流、气门的抖动和挂花的影响,使其称重量发生波动,各自的误差值又导致整个的误差值增大,同时各自的棉花在输送过程中重叠后经握持再开松,形成一堆一堆的互相重叠混合,其均匀度根本无法保证。
因此,需要尝试提供一种新的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包括抓包机、双旋风凝棉器、粗开棉机、第一自动混棉机、第二自动混棉机、精开棉机,所述抓包机共设有两台,这两台所述抓包机内均放入等量且配比相同的纤维原料,而且同时启停;两台所述抓包机的出棉口分别对接所述双旋风凝棉器上的两个棉花引入口,每一所述棉花引入口上对应设有一送棉风机一,所述双旋风凝棉器的内腔体中并排设有两个对向旋转的旋风导流管,一个所述旋风导流管对应一个所述棉花引入口;两个所述旋风导流管形成的旋风气流有交叉,且其中间位置的下方设有凝棉器棉花出口;所述粗开棉机设于所述双旋风凝棉器的下方,所述凝棉器棉花出口与所述粗开棉机的入口直接连接,所述粗开棉机的出棉口后方沿混合纤维物料的走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自动混棉机、所述第二自动混棉机、所述精开棉机。
优选地,两台所述抓包机中的纤维原料包在对应抓包机料盘上的排包时间需错开。
优选地,所述第一自动混棉机、所述第二自动混棉机为六仓或八仓混棉机。
优选地,所述粗开棉机的开松度是所述精开棉机的50%。
优选地,所述精开棉机的后方连接梳棉机,所述精开棉机与所述梳棉机之间的连通管路上安装有送棉风机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方法,应用上述中的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种纤维原料预先按比例配比好,且将两组配比一样的纤维原料等量排放于两组抓包机上,两组抓包机同时启动,一同将纤维原料送入双旋风凝棉器对应的棉花引入口;纤维原料由送棉风机一喂入,并在内部借助两个旋风导流管做交叉对撞混合,然后由凝棉器棉花出口流出,经粗开棉机中的开棉打手做初步开松及加粘混合,再经过第一自动混棉机、第二自动混棉机两道混棉机做前后式混合,最后再经精开棉机中的开棉打手做精密开松及混合。
优选地,将两组抓包机的排包时间错开,在两组抓包机同时抓取的过程中,不同抓包机的抓手分别对准各自料盘上不同位置的纤维原料。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系统改进了人工称重式,这种人工称重式的混纺系统经人工配棉后,再反复抓取后打包,再返回抓包机再抓取的步骤十分繁琐,均匀性、配棉误差率高,安全生产隐患大。本实用新型则直接在两个打包机的料盘上就提前将原料一次性配比好放入,后续过程中各设备进行自动纤维混合即可,不再需要人工持续配棉,因此,本系统可使原有人工配棉方式的缺陷得到较大改善,既简单易行,又可显著提高混合比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同时不必开松后打包随即再开松,纤维损伤度小。
2、本实用新型系统改善了条混式混纺系统之不均匀的状况,而且不伤、少伤纤维,省工,安全性高。
3、本实用新型系统不用磅箱、磅秤,直接改善磅箱式混纺系统之可能产生的缺失,操作简单,节省保养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旋风凝棉器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1-抓包机,2-双旋风凝棉器,3-粗开棉机,4-第一自动混棉机,5-第二自动混棉机,6-精开棉机,7-棉花引入口,8-送棉风机一,9-旋风导流管,10-送棉风机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包括抓包机1、双旋风凝棉器2、粗开棉机3、第一自动混棉机4、第二自动混棉机5、精开棉机6。
抓包机1共设有两台,这两台抓包机1内均放入等量且配比相同的纤维原料,而且同时启停。
本实用新型中的抓包机1优选使用圆盘式抓包机,两台抓包机1中的纤维原料包在对应抓包机料盘上的排包时间需错开,并且鉴于抓包机1的圆盘中放入的虽然是已经配比好的纤维原料包,但因不同单纤维原料包的摆放原因,使得抓包机料盘的盘头、盘中、盘尾中的混合配比纤维原料包仍存在原料配比有差异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让各组棉花在各自抓包机1同时抓取过程中,相对的抓包机1一台抓盘头,一台抓盘中,或一台抓盘中,另一台抓盘尾,或一台抓盘头,一台抓盘尾等,尽可能的消除掉因摆放带来的原料配比的差异,实现纤维原料的精确配比。
如图1、图2所示,两台抓包机1的出棉口分别对接双旋风凝棉器2上的两个棉花引入口7,每一棉花引入口7上对应设有一送棉风机一8,双旋风凝棉器2的内腔体中并排设有两个对向旋转的旋风导流管9,一个旋风导流管9对应一个棉花引入口7;两个旋风导流管9形成的旋风气流有交叉,且其中间位置的下方设有凝棉器棉花出口。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旋风凝棉器2的结构参考申请公布号CN112760758A公开的混纺纤维原料的自动化混合设备中的双孔式凝棉器结构。
粗开棉机3设于双旋风凝棉器2的下方,凝棉器棉花出口与粗开棉机3的入口直接连接,粗开棉机3的出棉口后方沿混合纤维物料的走向依次连接第一自动混棉机4、第二自动混棉机5、精开棉机6。
经过双旋风凝棉器2交叉混合后的混纺原料先流入到粗开棉机3中进行初开松混合,先把纤维开的细一点,进一步使其结合的紧密一点后,再流入至后续的混棉机中。第一自动混棉机4、第二自动混棉机5为六仓或八仓混棉机,混纺原料两进多仓混棉机做前后式混合,进一步达到了倍速混合的效果。粗开棉机3的开松度是精开棉机6的50%,即精开棉机6的开松度是粗开棉机3的两倍,经混棉机流出的混纺原料再流入到精开棉机6中做精密开松及混合。经过上述流程之后的混合纤维便不会再轻易分离了。
本实用新型中,精开棉机6的后方连接梳棉机,精开棉机6与梳棉机之间的连通管路上安装有送棉风机二10。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上述的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进行配比式的交叉混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种纤维原料预先按比例配比好,且将两组配比一样的纤维原料等量排放于两组抓包机1上,并将两组抓包机1的排包时间错开,在两组抓包机1同时抓取的过程中,不同抓包机1的抓手分别对准各自料盘上不同位置的纤维原料;两组抓包机1同时启动,一同将纤维原料送入双旋风凝棉器2对应的棉花引入口7;纤维原料由送棉风机一8喂入,并在内部借助两个旋风导流管9做交叉对撞混合,然后由凝棉器棉花出口流出,经粗开棉机3中的开棉打手做初步开松及加粘混合,再经过第一自动混棉机4、第二自动混棉机5两道混棉机做前后式混合,最后再经精开棉机6中的开棉打手做精密开松及混合,最后由送棉风机二10送入梳棉机。
本实用新型系统可使原有人工配棉方式的缺陷得到较大改善,既简单易行,又可显著提高混合比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可改善条混式之不均匀的状况,而且不伤、少伤纤维,省工,安全性高;可直接改善磅箱式之可能产生的缺失,操作简单,节省保养成本。
本实用新型系统利用双旋风凝棉器2,同时有两个旋风导流管9及两台送棉风机一8,可同时对接两台抓包机1,两台抓包机1同时抓取的预先配比好的纤维原料在双旋风凝棉器2的作用下形成两个交叉对撞的气流,以达到充分混合在一起的效果,再经初开棉机开松混合,将纤维开松的细一点,做初步开松及加粘混合后,再经两道六仓或八仓混棉机,做前后入棉的混合,即倍速混合,再经精开棉机6进行进一步的精开松,最终达到高混合、更紧密、误差率更小的目的,混纺比可稳定在±1.5%以内。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抓包机、双旋风凝棉器、粗开棉机、第一自动混棉机、第二自动混棉机、精开棉机,所述抓包机共设有两台,这两台所述抓包机内均放入等量且配比相同的纤维原料,而且同时启停;两台所述抓包机的出棉口分别对接所述双旋风凝棉器上的两个棉花引入口,每一所述棉花引入口上对应设有一送棉风机一,所述双旋风凝棉器的内腔体中并排设有两个对向旋转的旋风导流管,一个所述旋风导流管对应一个所述棉花引入口;两个所述旋风导流管形成的旋风气流有交叉,且其中间位置的下方设有凝棉器棉花出口;所述粗开棉机设于所述双旋风凝棉器的下方,所述凝棉器棉花出口与所述粗开棉机的入口直接连接,所述粗开棉机的出棉口后方沿混合纤维物料的走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自动混棉机、所述第二自动混棉机、所述精开棉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动混棉机、所述第二自动混棉机为六仓或八仓混棉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开棉机的开松度是所述精开棉机的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开棉机的后方连接梳棉机,所述精开棉机与所述梳棉机之间的连通管路上安装有送棉风机二。
CN202222898749.5U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 Active CN218756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8749.5U CN218756224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8749.5U CN218756224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6224U true CN218756224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4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98749.5U Active CN218756224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62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6054A (zh) * 2022-11-01 2022-12-23 盐城金大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6054A (zh) * 2022-11-01 2022-12-23 盐城金大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31262A (en) System for blending textile fibers
CN218756224U (zh) 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
CN102154714B (zh) 废旧pp塑料生产丙纶长丝及丙纶无纺布的工艺方法
CN102453982B (zh) 一种纤维预处理装置及纤维预处理方法
CN101311396A (zh) 拉断法和产品
CN107419390A (zh) 一种阳离子涤纶与棉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
CN214142648U (zh) 混纺纤维原料的自动化混合设备
CN107475900A (zh) 一种一步法梯度滤料生产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8004629A (zh) 用于具有多个供给器的空气纺纱机的牵拉方法和设备
CN201924108U (zh) 新型联合混色机
CN115506054A (zh) 一种配比式的交叉混纺系统及方法
CN201141062Y (zh) 组合式半精纺羊绒制条成套设备
CN201545949U (zh) 纤维联合混料装置
CN209292539U (zh) 一种清花多仓混棉机
CN1073222A (zh) 一种毛型纤维纺纱的生产方法
CN218756225U (zh) 一种混合环式的交叉混纺系统
CN2471802Y (zh) 精密匀棉式自动比例气流混棉机
CN107299440A (zh) 多云纹色彩混纺纱的生产装置
CN101787593B (zh) 纤维混配方法及设备
CN208869782U (zh) 多功能热风无纺布生产线
CN104762698B (zh) 一种循环变向混棉机
CN208776881U (zh) 一种混棉机
CN207958577U (zh) 一种色纺纱纤维混料除杂一体化装置
CN102041587B (zh) 联合混色机
CN206902290U (zh) 一种母粒加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