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2893U - 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2893U
CN218752893U CN202222675188.2U CN202222675188U CN218752893U CN 218752893 U CN218752893 U CN 218752893U CN 202222675188 U CN202222675188 U CN 202222675188U CN 218752893 U CN218752893 U CN 218752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wet film
conveying
film substrat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751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沐俊应
魏俊喆
薛朝伟
方亮
宋佳文
汤伟
黄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751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2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2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2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涉及硅片生产加工领域,用于减少湿膜基板的湿膜损伤。该装置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进料传送机构、涂布机构和出料传送带;进料传送机构用于将待涂布基板输送至涂布机构;其中,待涂布基板的下表面具有至少一排沿待涂布基板的输送方向间隔排布的可接触点位;涂布机构用于在待涂布基板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涂布湿膜,形成湿膜基板;出料传送带用于输送湿膜基板,出料传送带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沿输送方向间隔排布的支撑凸起,支撑凸起用于对应支撑可接触点位。由于可接触点位上可以不保留湿膜,因此,将湿膜基板由涂布机构输送至出料传送带上,避免了湿膜基板上可接触点位之外的区域的湿膜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在电池基板上通过涂布机构涂布光刻胶,形成湿膜基板,通过输送机构将湿膜基板输送至固化设备,进行光刻胶固化,之后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图案化处理,使光刻胶作为掩膜,之后利用该掩膜在电池基板上制作电极。
对于上下表面和侧面均涂布光刻胶在电池基板,电池基板的所有表面呈湿膜包裹状态,湿膜基板需要通过输送机构传输至下一工序,但输送机构会与湿膜基板接触,造成湿膜的损伤,影响后续电极的制作。
如图1所示,为了减少湿膜的损伤,通常采用在湿膜基板01的两侧设置转动轴线倾斜的传送轮02,两侧的传送轮02分别滚动支撑于湿膜基板01的下表面的两侧边缘,使得湿膜基板01下表面的边缘为支撑点,传送轮旋转,驱动湿膜基板01行进,但湿膜基板01的下表面边缘和侧面的湿膜同样会出现损伤,造成后续在电池基板上不需要的地方形成电极,影响制作的电池片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以减少湿膜基板输送过程中湿膜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进料传送机构、涂布机构和出料传送带;进料传送机构用于将待涂布基板输送至涂布机构;其中,待涂布基板的下表面具有至少一排沿待涂布基板的输送方向间隔排布的可接触点位;涂布机构用于在待涂布基板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涂布湿膜,形成湿膜基板;出料传送带用于输送湿膜基板,出料传送带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沿输送方向间隔排布的支撑凸起,支撑凸起用于对应支撑可接触点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进料传送机构先将带涂布基板输送至涂布机构,通过涂布机构在待涂布基板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涂布湿膜,之后涂布机构继续将涂布湿膜的湿膜基板输送至出料传送带上,且出料传送带通过其上的支撑凸起对应支撑于湿膜基板上的可接触点位。由于待涂布基板的可接触点位为可以接触的位置,可接触点位上可以不保留湿膜,可接触点位暴露,即使形成电极并不影响后续工艺,因此,将湿膜基板由涂布机构输送至出料传送带上,避免了湿膜基板上可接触点位之外的区域的湿膜损伤。当后续制作金属电极时,不会在不该形成电极的位置形成电极,因此,不会增加电阻,保证了电池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板涂胶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对第一支撑部件,所述至少两对第一支撑部件沿所述出料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且独立运动,第一支撑部件设置有吊装凸起,吊装凸起用于对应支撑于可接触点位,每对第一支撑部件分别用于吊装湿膜基板的两侧上的可接触点位;至少两对第一支撑部件用于顺序吊装湿膜基板上从涂布机构中逐步移出显露的可接触点位,并用于将湿膜基板从涂布机构吊装转移至出料传送带上,且使得出料传送带上的支撑凸起支撑于湿膜基板的可接触点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湿膜基板从涂布机构输送至出料传送带的过程中,第一支撑部件顺序吊装湿膜基板上从涂布机构中逐步显露的可接触点位,第一支撑部件通过其上的吊装凸起与可接触点位支撑接触,第一支撑部件将湿膜基板从涂布机构吊装转移至出料传送带上,且使得出料传送带上的支撑凸起支撑于湿膜基板的可接触点位。由于通过第一支撑部件的吊装凸起支撑湿膜基板的可接触点位,并吊装搬运至出料传送带上,因此,在第一支撑部件吊装湿膜基板的过程中,以及湿膜基板在出料传送带上输送的过程中,避免了湿膜基板上可接触点位之外的区域的湿膜的损伤。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板涂胶输送装置还包括加热单元,加热单元设置于出料传送带的输送路径上,加热单元用于对湿膜基板的湿膜加热进行溶剂去除及固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出料传送带上输送的湿膜基板在经过加热单元时,通过加热单元对湿膜基板上的湿膜加热进行溶剂去除及固化和预烘烤。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板涂胶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对第二支撑部件,第一支撑部件、加热单元和第二支撑部件沿输送方向顺序布置,至少两对第二支撑部件沿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第二支撑部件设置有吊装凸起,吊装凸起用于对应支撑于可接触点位,每对第二支撑部件分别用于吊装湿膜基板的两侧上的可接触点位;至少两对第二支撑部件用于将湿膜基板从出料传送带上转移离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完成湿膜固化及预烘烤后,第二支撑部件将湿膜基板从出料传送带上转移离开,且通过第二支撑部件上的吊装凸起与湿膜基板上的可接触点位支撑接触,因此,在转移湿膜基板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湿膜的损伤。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均为L形结构,L形结构包括相连的竖直部和水平部,吊装凸起设置于水平部上。L形结构的水平部伸入湿膜基板的下方,通过水平部上的吊装凸起支撑湿膜基板的可接触点位。避免了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与湿膜基板的其他部位的接触,保护湿膜不受损伤。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料传送带为沿一个方向循环移动的闭环传送带,出料传送带的输送路径依次经过接料工位、加热工位、移栽工位和清洗干燥工位;第一支撑部件用于将湿膜基板从涂布机构转移至接料工位,加热单元设置于加热工位,第二支撑部件用于将湿膜基板从移栽工位上转移离开;基板涂胶输送装置还包括清洗干燥单元,清洗干燥单元设置于出料传送带的清洗干燥工位上,用于对经过清洗干燥工位的出料传送带进行清洗干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出料传送带为循环移动的闭环传送带,则湿膜基板放置接料工位处放置在出料传送带上,之后出料传送带带动湿膜基板移动至加热工位进行加热固化,之后,出料传送带带动湿膜基板移动至移栽工位,通过第二支撑部件将湿膜基板从出料传送带上转移离开,最后,空载的出料传送带移动至清洗干燥工位完成出料传送带的清洗后,回到接料工位继续进行湿膜基板的输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涂布机构包括两组涂胶组件,两组涂胶组件分别设置于待涂布基板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对待涂布基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涂胶,每组涂胶组件均包括:胶液导出装置,设置在进料传送机构的出料端,胶液导出装置具有滴胶口;涂布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胶液导出装置的滴胶口的下方,滴胶口向涂布滚轮的表面提供胶液,涂布滚轮用于与待涂布基板的表面接触,以将覆盖于涂布滚轮表面的胶液涂布在待涂布基板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通过两组涂胶组件同时对待涂布基板的上下表面涂胶,设置涂布滚轮与待涂布基板滚动接触,实现基板平稳传输的过程对其表面涂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涂胶组件还包括匀胶滚轮,匀胶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滴胶口的下方,且与涂布滚轮滚动接触,匀胶滚轮用于将胶液均匀覆盖在涂布滚轮的表面。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匀胶滚轮并将其与涂布滚轮滚动接触,可将滴胶口导出的胶液通过挤压的方式,均匀地覆盖在涂布滚轮的表面上,涂布滚轮与基板滚动接触,可实现对基板表面的均匀涂布,提高了基板的涂胶质量,保证了基板表面涂胶厚度的均匀。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涂布滚轮的表面设有柔性层,柔性层用于与待涂布基板弹性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柔性层实现涂布滚轮与待涂布基板的弹性接触,保证待涂布基板表面涂胶层的均匀性和平整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料传送机构包括多个沿输送方向并排布置的传送辊;
或进料传送机构为传送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膜基板的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7为图3中的基板涂胶输送装置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支撑部件或第二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01为湿膜基板、02为传送轮;
1为进料传送机构、2为涂布机构、21为匀胶滚轮、22为滴胶口、23为涂布滚轮、3为出料传送带、4为湿膜基板、41为可接触点位、5为位置检测部件、6为第一支撑部件、61为竖直部、62为水平部、63为吊装凸起、7为第二支撑部件、8为加热单元、9为清洗干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太阳能电池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在电池基板上通过涂布机构涂布光刻胶,形成湿膜基板,通过输送机构将湿膜基板输送至固化设备,进行光刻胶固化,之后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图案化处理,使光刻胶作为掩膜,之后利用该掩膜在电池基板上制作电极。
对于上下表面和侧面均涂布光刻胶在电池基板,电池基板的所有表面呈湿膜包裹状态,湿膜基板需要通过输送机构传输至下一工序,但输送机构会与湿膜基板接触,造成湿膜的损伤,影响后续电极的制作。
如图1所示,为了减少湿膜的损伤,通常采用在湿膜基板01的两侧设置转动轴线倾斜的传送轮02,两侧的传送轮02分别滚动支撑于湿膜基板01的下表面的两侧边缘,使得湿膜基板01下表面的边缘为支撑点,传送轮旋转,驱动湿膜基板01行进,但湿膜基板01的下表面边缘的湿膜同样会出现损伤,造成后续在电池基板上不需要的地方形成电极,导致电阻增加,影响电池性能。
鉴于此,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进料传送机构1、涂布机构2和出料传送带3;其中,进料传送机构1用于将待涂布基板输送至涂布机构2,其中,如图2所示,待涂布基板的下表面具有至少一排沿待涂布基板的输送方向间隔排布的可接触点位41,可接触点位41指的是可以不保留湿膜的点位,允许接触且不会对后续工艺产生影响,示例的,可接触点位41为电池片电镀电极时用于夹持电池片的位置。涂布机构2用于在待涂布基板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涂布湿膜,形成湿膜基板4,相应的,湿膜基板4上同样具有相同位置的可接触点位41;出料传送带3用于输送湿膜基板4,出料传送带3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沿输送方向间隔排布的支撑凸起31,支撑凸起31凸出于出料传送带3的传送表面,支撑凸起31用于对应支撑可接触点位41,支撑凸起31的端面区域小于或等于可接触点位41的区域,使得支撑凸起31支撑在可接触点位41的边界内或与边界重合,不会超出可接触点位41的边界。
该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工作时,进料传送机构1将待涂布基板输送至涂布机构2,涂布机构2在待涂布基板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涂布湿膜,形成湿膜基板4,之后涂布机构2继续将涂布湿膜的湿膜基板4输送至出料传送带3上,且出料传送带3通过其上的支撑凸起31对应支撑于湿膜基板4上的可接触点位41并输送湿膜基板4。由于待涂布基板的下表面上沿输送方向间隔排布的可接触点位41为可以接触的位置,可接触点位41上可以不保留湿膜,可接触点位41暴露并不影响后续工艺,因此,将湿膜基板4由涂布机构2输送至出料传送带3上后,避免了湿膜基板4上可接触点位41之外的区域的湿膜损伤,当后续制作金属电极时,不会在不该形成电极的位置形成电极,因此,不会使电阻增加,保证了电池性能。
如图2-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基板涂胶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对第一支撑部件6,如图8所示,位于湿膜基板4两侧的两个第一支撑部件6组成一对,至少两对第一支撑部件6沿出料传送带3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且独立运动,第一支撑部件6设置有吊装凸起63,吊装凸起63用于对应支撑于可接触点位41,每对第一支撑部件6分别用于吊装湿膜基板4的两侧上的可接触点位41;至少两对第一支撑部件6用于顺序吊装湿膜基板4上从涂布机构2中逐步移出显露的可接触点位41,并用于将湿膜基板4从涂布机构2吊装转移至出料传送带3上,且使得出料传送带3上的支撑凸起31支撑于湿膜基板4的可接触点位41。
该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工作时,湿膜基板4从涂布机构2输送至出料传送带3的过程中,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件6移动并顺序吊装湿膜基板4上从涂布机构2中逐步显露的可接触点位41,第一支撑部件6通过其上的吊装凸起63与可接触点位41支撑接触,第一支撑部件6将湿膜基板4从涂布机构2吊装转移至出料传送带3上,且使得出料传送带3上的支撑凸起31支撑于湿膜基板4的可接触点位41。由于通过第一支撑部件6的吊装凸起63支撑湿膜基板4的可接触点位41,并吊装搬运至出料传送带3上,因此,在第一支撑部件6吊装湿膜基板4的过程中,以及湿膜基板4在出料传送带3上输送的过程中,避免了湿膜基板4上可接触点位41之外的区域的湿膜的损伤。
示例地,如图2所示,湿膜基板4上的可接触点位41可以设置两排、三排等,以两排为例,两排可接触点位41两两对应,每排可接触点位4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个,例如可以形成A-a、B-b、C-c、D-d、E-e五对可接触点位41。第一支撑部件6将湿膜基板4从涂布机构2搬运至出料传送带3上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为:当开始将湿膜基板4从涂布机构2向出料传送带3上转移时,如图4所示,通过位于涂布机构2和出料传送带3之间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的位置检测部件5检测到湿膜基板4从涂布机构2上显露的第一对可接触点位A-a到达检测位置,获取第一对可接触点位A-a的位置信息,作为原点位置,此时,涂布机构2的出料端继续匀速输送湿膜基板4,如图5所示,利用与位置检测部件5和第一支撑部件6分别通信连接的控制器根据该位置信息和第一对第一支撑部件6的当前位置,并根据湿膜基板4移动的速度和预设移动时间,控制第一对第一支撑部件6移动至第一对可接触点位A-a在该预设移动时间内到达的位置,之后,控制第一对第一支撑部件6与湿膜基板4同步水平移动,直至第一对第一支撑部件6吊装于第一对可接触点位A-a上。如图6所示,湿膜基板4继续匀速输送,第二对可接触点位B-b和第三对可接触点位C-c顺序显露出来,按照第一对第一支撑部件6的移动方式,控制器控制第二对第一支撑部件6移动吊装于第三对可接触点位C-c上,而第二对可接触点位B-b不吊装。如图7所示,湿膜基板4继续输送,第四对可接触点位D-d和第五对可接触点位E-e顺序显露出来,按照第一对第一支撑部件6的移动方式,控制器控制第三对第一支撑部件6移动吊装于第五对可接触点位E-e上,而第四对可接触点位D-d不吊装。之后控制器控制三对第一支撑部件6一起吊装一个湿膜基板4转移至出料传送带3上,此过程中,出料传送带3可以停止,控制器根据出料传送带3上的固定的支撑凸起31的位置,控制三对第一支撑部件6将湿膜基板4上的第二对可接触点位B-b和第四对可接触点位D-d落在出料传送带3上对应的支撑凸起31上,其余三对可接触点位41没有支撑凸起31支撑,如图3所示,之后,三对第一支撑部件6解除吊装移开,完成湿膜基板4从涂布机构2向出料传送带3的转移。
当然,第一支撑部件6将湿膜基板4从涂布机构2搬运至出料传送带3上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为:通过位于涂布机构2和出料传送带3之间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的位置检测部件5检测到湿膜基板4的待吊装的可接触点位到达检测位置时,湿膜基板4停止输送,待吊装的可接触点位的位置固定,利用与位置检测部件5和第一支撑部件6分别通信连接的控制器控制第一支撑部件6移动至该位置并吊装可接触限位,之后湿膜基板4和已经吊装的第一支撑部件6同步水平移动,后续顺序露出的待吊装的可接触点位移动到检测位置时,湿膜基板4停止输送,控制器控制其他第一支撑部件6移动并吊装。之后,第一支撑部件6吊装湿膜基板4搬运至停止的出料传送带3上的对应支撑凸起31上,之后,第一支撑部件6接触吊装移开,完成湿膜基板4从涂布机构2向出料传送带3的转移。
通过三对第一支撑部件6间隔吊装湿膜基板4上的三对可接触点位41,提高了吊装的稳定性,受力平衡。当然,也可以通过两对第一支撑部件6吊装湿膜基板4上的任意两对可接触点位41,其余可接触点位41用于放置在出料传送带3上的支撑凸起31上。只要事先设定好第一支撑部件6的对数以及第一支撑部件6与湿膜基板4上可接触点位41的对应吊装位置,并设定好出料传送带3上的支撑凸起31的对数以及支撑凸起31与湿膜基板4上可接触点位41的对应支撑位置,便可以实现湿膜基板4的吊装搬运,不会损伤可接触点位41之外的湿膜。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涂胶输送装置还包括加热单元8,加热单元8设置于出料传送带3的输送路径上,加热单元8用于对湿膜基板4的湿膜进行加热固化。加热单元可以为热风固化单元,如隧道炉,也可以采用电加热固化单元或光照固化单元。
工作时,出料传送带3上输送的湿膜基板4在经过加热单元时,通过加热单元对湿膜基板4上的湿膜加热进行溶剂去除及固化和预烘烤。通过对输送的湿膜基板4进行固化,可以减少湿膜基板4上的湿膜在搬运转移过程中的损伤。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基板涂胶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对第二支撑部件7,第一支撑部件6、加热单元8和第二支撑部件7沿输送方向顺序布置,至少两对第二支撑部件7沿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第二支撑部件7设置有吊装凸起63,吊装凸起63用于对应支撑于可接触点位41,每对第二支撑部件7分别用于吊装湿膜基板4的两侧上的可接触点位41;至少两对第二支撑部件7用于将湿膜基板4从出料传送带3上转移离开。其中,第二支撑部件7和第一支撑部件6的结构可以相同,吊装原理相同。
示例地,仍然以湿膜基板4上的可接触点位41设置两排,两排可接触点位两两对应,可以形成A-a、B-b、C-c、D-d、E-e五对可接触点位41为例进行说明。在出料传送带3的两对支撑凸起31分别支撑第二对可接触点位B-b和第四对可接触点位D-d的情况下,在需要转移湿膜基板4时,两对第二支撑部件7分别吊装第一对可接触点位A-a和第五对可接触点位E-e,并转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完成湿膜固化及预烘烤后,第二支撑部件7将湿膜基板4从出料传送带3上转移离开,且通过第二支撑部件7上的吊装凸起63与湿膜基板4上的可接触点位41支撑接触,因此,在转移湿膜基板4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湿膜的损伤。
如图8所示,示例性地,第一支撑部件6和第二支撑部件7均为L形结构,L形结构包括相连的竖直部61和水平部62,示例地,竖直部61和水平部62可以为杆状结构或板状结构,吊装凸起63设置于水平部62上,吊装凸起63可以为圆柱、矩形柱等结构,吊装凸起63的截面上距离最远的两点之间的间距为0.5mm~5mm,通过设置较小的支撑截面,减小对湿膜的损伤。L形结构的水平部62伸入湿膜基板4的下方,通过水平部62上的吊装凸起63支撑湿膜基板4的可接触点位41。避免了第一支撑部件6和第二支撑部件7与湿膜基板4的其他部位的接触,保护湿膜不受损伤。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出料传送带3为沿一个方向循环移动的闭环传送带,出料传送带3的输送路径依次经过接料工位、加热工位、移栽工位和清洗干燥工位;第一支撑部件6用于将湿膜基板4从涂布机构2转移至处于接料工位的出料传送带3上,加热单元8设置于加热工位,第二支撑部件7用于将湿膜基板4从处于移栽工位的出料传送带3上转移离开;基板涂胶输送装置还包括清洗干燥单元9,清洗干燥单元9设置于出料传送带3的清洗干燥工位上,用于对经过清洗干燥工位的出料传送带3进行清洗干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出料传送带3为循环移动的闭环传送带,则湿膜基板4放置接料工位处的出料传送带3上,之后出料传送带3带动湿膜基板4移动至加热工位进行加热固化,之后,出料传送带3带动湿膜基板4移动至移栽工位,通过第二支撑部件7将湿膜基板4从出料传送带3上转移离开,最后,空载的出料传送带3移动至清洗干燥工位完成出料传送带3的清洗后,回到接料工位继续进行湿膜基板4的输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检测部件5为图像传感器,例如CCD(Charge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相机,图像传感器检测到图像信息,控制器根据图像信息得到相对位置偏差值,图像信息更加准确清晰,检测更加准确,提高控制精度。当然,位置检测部件5还可以是激光位置传感器等,只要能够实现位置检测即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形式。
如图3-图7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涂布机构2包括两组涂胶组件,两组涂胶组件分别设置于待涂布基板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对待涂布基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涂胶,每组涂胶组件均包括胶液导出装置(图中未显示)和涂布滚轮23,胶液导出装置设置在进料传送机构1的出料端,胶液导出装置具有滴胶口22;涂布滚轮23可转动地设置在胶液导出装置的滴胶口22的下方,滴胶口22向涂布滚轮23的表面提供胶液,涂布滚轮23用于与待涂布基板的表面接触,以将覆盖于涂布滚轮23表面的胶液涂布在待涂布基板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如此,通过涂布滚轮23与待涂布基板滚动接触,将涂布滚轮23表面的胶液涂覆在待涂布基板表面,实现对基板平稳传输的过程中还对其表面涂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机构2还包括匀胶滚轮21,匀胶滚轮21可转动地设置在滴胶口22的下方,与涂布滚轮23滚动接触,用于将胶液均匀覆盖在涂布滚轮23的表面。如此,通过设置匀胶滚轮21并将其与涂布滚轮23滚动接触,可将滴胶口22导出的胶液落于二者之间接触的位置,并通过相互转动挤压胶液的方式,均匀的覆盖在涂布滚轮23的表面上,涂布滚轮23与基板滚动接触,可实现对待涂布基板表面的均匀涂布,提高了待涂布基板的涂胶质量,保证了基板表面涂胶厚度均匀。
如图3-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料传送机构1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传送辊,多个传送辊可以通过一个动力部件驱动,多个传送辊彼此传动连接,例如,通过一个动力部件驱动一个主传送辊转动,其余作为从动传送辊与主传送辊通过传动链条或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或者,每个传送辊均单独通过动力部件独自驱动转动,只要能够为传送辊提供动力即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形式。传送辊与待涂布基板表面滚动接触,用于将待涂布基板从上料端输送至出料端。如此,可逐个的将待涂布基板放入传送辊的上料端,并输送至出料端。当然,进料传送机构1也可以采用传送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滚轮23的表面设有柔性层,柔性层用于与待涂布基板弹性接触。如此,通过设置柔性层实现涂布滚轮23与待涂布基板的弹性接触,保证待涂布基板表面涂胶层的均匀性和平整度,且不会对待涂布基板表面造成损伤。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进料传送机构、涂布机构和出料传送带;
所述进料传送机构用于将待涂布基板输送至所述涂布机构;其中,所述待涂布基板的下表面具有至少一排沿所述待涂布基板的输送方向间隔排布的可接触点位;
所述涂布机构用于在所述待涂布基板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涂布湿膜,形成湿膜基板;
所述出料传送带用于输送所述湿膜基板,所述出料传送带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输送方向间隔排布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用于对应支撑所述可接触点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涂胶输送装置还包括:
至少两对第一支撑部件,所述至少两对第一支撑部件沿所述出料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且独立运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设置有吊装凸起,所述吊装凸起用于对应支撑于所述可接触点位,每对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分别用于吊装所述湿膜基板的两侧上的所述可接触点位;所述至少两对第一支撑部件用于顺序吊装所述湿膜基板上从所述涂布机构中逐步移出显露的所述可接触点位,并用于将所述湿膜基板从所述涂布机构吊装转移至所述出料传送带上,且使得所述出料传送带上的所述支撑凸起支撑于所述湿膜基板的所述可接触点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涂胶输送装置还包括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出料传送带的输送路径上,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对所述湿膜基板的湿膜进行加热固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涂胶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对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输送方向顺序布置,所述至少两对第二支撑部件沿所述输送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设置有吊装凸起,所述吊装凸起用于对应支撑于所述可接触点位,每对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分别用于吊装所述湿膜基板的两侧上的所述可接触点位;所述至少两对第二支撑部件用于将所述湿膜基板从所述出料传送带上转移离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均为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包括相连的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吊装凸起设置于所述水平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传送带为沿一个方向循环移动的闭环传送带,所述出料传送带的输送路径依次经过接料工位、加热工位、移栽工位和清洗干燥工位;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用于将所述湿膜基板从所述涂布机构转移至所述接料工位,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加热工位,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用于将所述湿膜基板从所述移栽工位上转移离开;
所述基板涂胶输送装置还包括清洗干燥单元,所述清洗干燥单元设置于所述出料传送带的清洗干燥工位上,用于对经过所述清洗干燥工位的所述出料传送带进行清洗干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机构包括两组涂胶组件,两组所述涂胶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待涂布基板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对所述待涂胶基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涂胶,每组所述涂胶组件均包括:
胶液导出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料传送机构的出料端,所述胶液导出装置具有滴胶口;
涂布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胶液导出装置的滴胶口的下方,所述滴胶口向所述涂布滚轮的表面提供胶液,所述涂布滚轮用于与所述待涂布基板的表面接触,以将覆盖于所述涂布滚轮表面的胶液涂布在所述待涂布基板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组件还包括匀胶滚轮,所述匀胶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滴胶口的下方,且与所述涂布滚轮滚动接触,所述匀胶滚轮用于将胶液均匀覆盖在所述涂布滚轮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滚轮的表面设有柔性层,所述柔性层用于与所述待涂布基板弹性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传送机构包括多个沿所述输送方向并排布置的传送辊;
或所述进料传送机构为传送带。
CN202222675188.2U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 Active CN218752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5188.2U CN218752893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5188.2U CN218752893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2893U true CN218752893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8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75188.2U Active CN218752893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28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74261B2 (en) Stage apparatus and coating treatment device
TWI397146B (zh) 下一代網印系統
KR101059309B1 (ko) 가열 장치, 도포, 현상 장치 및 가열 방법
JP5237176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KR20090030231A (ko) 상압 건조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KR20100007725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JP4384685B2 (ja) 常圧乾燥装置及び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WO2022116913A1 (zh) 一种燃料电池微孔层连续印刷设备及工艺
CN105467627A (zh) 基板处理装置及基板处理方法
TWI824099B (zh) 糊膏塗佈裝置
WO2010113637A1 (ja) 太陽電池印刷装置
KR101300853B1 (ko) 기판 반송 시스템, 기판 반송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
CN218752893U (zh) 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
KR101891349B1 (ko) 도포 처리 장치
JP2008226972A (ja) 基板処理装置
WO2012046944A1 (ko) 반도체 제조용 필름 코팅장치
WO2019107589A1 (ko) 박형 실리콘 태양전지모듈용 리본 솔더링 장치
KR101633517B1 (ko)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JP2007176631A (ja) 基板搬送システム
CN115532551A (zh) 一种基板涂胶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657135B2 (ja) 電池製造用装置
KR20110066864A (ko) 기판처리장치, 기판처리방법 및 이 기판처리방법을 실행시키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매체
JP2888697B2 (ja) 硬基板塗布・プリベ−ク装置
KR101016719B1 (ko) 범용 코팅 장치
CN218950161U (zh) 一种湿膜基板输送装置及基板涂胶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