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41963U - 一种搅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搅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41963U
CN218741963U CN202223045584.3U CN202223045584U CN218741963U CN 218741963 U CN218741963 U CN 218741963U CN 202223045584 U CN202223045584 U CN 202223045584U CN 218741963 U CN218741963 U CN 218741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itator tank
tank
stirring
tube
bull st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55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茂海
张德秋
杨庆锁
袁永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ing Yak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ing Yak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ing Yak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ing Yak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55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41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41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41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延伸至搅拌罐的内部,所述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罐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管和输出管,且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均贯穿搅拌罐的侧壁延伸至搅拌罐的外部,所述搅拌罐的外壁上套设有保温罐,所述保温罐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保温罐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保温罐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匀分布的支撑腿,其能够使用水浴的热传递方式对搅拌罐内部进行均匀的加热和制冷,水浴的方式较为温和,更能够适用氨丁三醇的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搅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氨丁三醇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有引湿性。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甲醇中溶解,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三氯甲烷中不溶。生产磷霉素氨丁三醇往往需要使用到反应釜,在磷霉素氨丁三醇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搅拌、加热(加热温度一般在45~70℃)和冷却析晶(温度控制在0~10℃)等步骤,以此便需要将所需的化学用品移动到一个又一个不同功能的反应釜内部,在转移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化学用品的浪费,且生产的效率不高。所以急需设计一种搅拌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授权公告号为CN21289453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磷霉素氨丁三醇的制备设备,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所述釜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釜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温板,所述釜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片。
上述方案主要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和加热片对釜体内部进行加热,且加热片和制冷片均设置在釜体的内壁中,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加热片进行加热,由于搅拌釜内部上方的液体距离加热片较近,所以首先进行加热,这是造成液体的受热不均匀,同时在生产氨丁三醇的加热温度仅需在45~70℃,采用加热片加热更加容易导致釜体上部的液体局部受热过高,在冷却的过程时,半导体制冷片制冷,冷却的温度在0~10℃,釜体下方的液体首先进行冷却,较热的液体始终处于釜体的上部,无法充分的与半导体制冷片附近的釜体内壁接触,制冷的效率较低。所以急需设计一种搅拌装置来解决氨丁三醇生产过程中容易局部受热过高和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装置,其能够使用水浴的热传递方式对搅拌罐内部进行均匀的加热和制冷,水浴的方式较为温和,更能够适用氨丁三醇的生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延伸至搅拌罐的内部,所述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罐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管和输出管,且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均贯穿搅拌罐的侧壁延伸至搅拌罐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氨丁三醇的生产原料溶液倒入搅拌罐的内部,电机带动转杆端部的搅拌叶片对原料溶液进行搅拌,搅拌后的原料溶液能够充分的发生反应,需要对搅拌罐内部的溶液进行加热时,通过外接的供水装置,向通过输入管中通入热水,热水流入到螺旋管的内部,与搅拌罐内部的原料溶液进行热交换,从而进行加热,热水经过热交换后从输出管排出,需要冷却时,通过供水装置向输入管的内部通入冷水即可实现螺旋管对原料溶液的冷却。
为了使得加热或者冷却的效率更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罐的外壁上套设有保温罐,所述保温罐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保温罐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保温罐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匀分布的支撑腿。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搅拌罐的外部设置保温罐,能够从进水管向保温罐的内部选择性的通入热水或者冷水,与搅拌罐的外壁进行热量交换,进一步的加快加热或者冷却的效率。
为了使得反应后的原料溶液能够便于排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搅拌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阀门。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合,能够控制排液管的排液。
为了使得原料溶液中的杂质能够进行过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罐的顶部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上设置有滤网盒。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在投料口处设置滤网盒能够便于对原料溶液中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
为了搅拌罐中处于中部的液体能够受热更加均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管的轴心线与搅拌罐的轴心线重合,所述螺旋管的截面半径小于搅拌罐截面的半径。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螺旋管能够增加与原料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原料溶液能够充分的加热或者冷却,螺旋管的截面半径小于搅拌罐截面半径能够充分的对搅拌罐中靠近中部的液体进行加热。
为了使得转杆与搅拌罐接触部位发生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更加平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杆与搅拌罐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轴承能够使得转杆在转动的过程中更加的平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搅拌罐;2、电机;3、转杆;4、搅拌叶片;5、输入管;6、螺旋管;7、输出管;8、保温罐;9、进水管;10、出水管;11、投料口;12、滤网盒;13、排液管;14、阀门;15、支撑腿;16、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所述搅拌罐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3,所述转杆3延伸至搅拌罐1的内部,所述转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4,所述搅拌罐1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管6,所述螺旋管6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管5和输出管7,且所述输入管5和输出管7均贯穿搅拌罐1的侧壁延伸至搅拌罐1的外部。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所述搅拌罐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3,所述转杆3延伸至搅拌罐1的内部,所述转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4,所述搅拌罐1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管6,所述螺旋管6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管5和输出管7,且所述输入管5和输出管7均贯穿搅拌罐1的侧壁延伸至搅拌罐1的外部,所述搅拌罐1的外壁上套设有保温罐8,所述保温罐8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9,所述保温罐8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10,所述保温罐8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匀分布的支撑腿15。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所述搅拌罐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3,所述转杆3延伸至搅拌罐1的内部,所述转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4,所述搅拌罐1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管6,所述螺旋管6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管5和输出管7,且所述输入管5和输出管7均贯穿搅拌罐1的侧壁延伸至搅拌罐1的外部,搅拌罐1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管13,所述排液管13上设置有阀门14。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所述搅拌罐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3,所述转杆3延伸至搅拌罐1的内部,所述转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4,所述搅拌罐1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管6,所述螺旋管6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管5和输出管7,且所述输入管5和输出管7均贯穿搅拌罐1的侧壁延伸至搅拌罐1的外部,所述搅拌罐1的顶部开设有投料口11,所述投料口11上设置有滤网盒12。
实施例5: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所述搅拌罐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3,所述转杆3延伸至搅拌罐1的内部,所述转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4,所述搅拌罐1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管6,所述螺旋管6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管5和输出管7,且所述输入管5和输出管7均贯穿搅拌罐1的侧壁延伸至搅拌罐1的外部,所述螺旋管6的轴心线与搅拌罐1的轴心线重合,所述螺旋管6的截面半径小于搅拌罐1截面的半径。
实施例6:
如图1至图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所述搅拌罐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3,所述转杆3延伸至搅拌罐1的内部,所述转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4,所述搅拌罐1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管6,所述螺旋管6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管5和输出管7,且所述输入管5和输出管7均贯穿搅拌罐1的侧壁延伸至搅拌罐1的外部,所述转杆3与搅拌罐1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透过投料口11能够将反应的原料溶液倒入至搅拌罐1的内部,滤网盒12能够对反应溶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需要对反应溶液进行加热时,通过供水装置向输入管5的内部通入热水,热水进入到螺旋管6的内部对搅拌罐1中部的原料溶液进行加热,同时供水装置也向保温罐8的内部通入热水,保温罐8中的热水与搅拌罐1的外壁进行热量交换,能够对搅拌罐1中靠近内壁的原料溶液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加热的效率,由此实现搅拌罐1的内外同时加热,充分的保证加热的效率,若对搅拌罐1中的原料溶液进行冷却时,通过供水装置向输入管5和进水管9的内部通入冷水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所述搅拌罐(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3),所述转杆(3)延伸至搅拌罐(1)的内部,所述转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管(6),所述螺旋管(6)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管(5)和输出管(7),且所述输入管(5)和输出管(7)均贯穿搅拌罐(1)的侧壁延伸至搅拌罐(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的外壁上套设有保温罐(8),所述保温罐(8)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9),所述保温罐(8)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10),所述保温罐(8)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匀分布的支撑腿(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罐(1)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管(13),所述排液管(13)上设置有阀门(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的顶部开设有投料口(11),所述投料口(11)上设置有滤网盒(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6)的轴心线与搅拌罐(1)的轴心线重合,所述螺旋管(6)的截面半径小于搅拌罐(1)截面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3)与搅拌罐(1)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16)。
CN202223045584.3U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搅拌装置 Active CN218741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5584.3U CN218741963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搅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5584.3U CN218741963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搅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41963U true CN218741963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9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5584.3U Active CN218741963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搅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41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41963U (zh) 一种搅拌装置
CN205760735U (zh) 一种阿胶搅拌装置
CN210473682U (zh) 一种多功能高效复配罐
CN201216932Y (zh) 一种反应釜
CN213643861U (zh) 一种溴硝醇生产用保温釜
CN209423605U (zh) 一种天然胡椒醛生产用的反应釜
CN211329351U (zh) 一种均衡加热的搅拌式反应釜
CN210058036U (zh) 高效粘泥剥离剂生产用混料装置
CN210751374U (zh) 一种nvp连续结晶反应装置
CN209352924U (zh) 一种吡啶甲酸生物酶反应器
CN206823770U (zh) 一种贵金属制备用加热合成装置
CN209669396U (zh) 一种多晶硅铸锭炉
CN209451354U (zh) 植物甾醇结晶釜
CN204093350U (zh) 一种搅拌罐
CN205659668U (zh) 一种新型聚丙烯反应釜
CN111494978A (zh) 提取天然咖啡因的升华结晶组合装置
CN207253803U (zh) 一种用于玫瑰花提取的真空浓缩反应釜
CN211562957U (zh) 一种溴硝醇溴化反应增效喷射装置
CN204125460U (zh) 一种提取硫酸软骨素用恒温反应装置
CN210814018U (zh) 一种高效结晶釜
CN220589999U (zh) 一种胞磷胆碱钠生产用浓缩反应釜
CN214551313U (zh) 一种硝酸钾连续结晶装置
CN208711100U (zh) 一种氯乙酸生产用结晶釜
CN212395930U (zh) 提取天然咖啡因的升华结晶组合装置
CN208562308U (zh) 一种酿造伏特加用糖化过滤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