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6764U - 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36764U CN218736764U CN202222794602.1U CN202222794602U CN218736764U CN 218736764 U CN218736764 U CN 218736764U CN 202222794602 U CN202222794602 U CN 202222794602U CN 218736764 U CN218736764 U CN 2187367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p
- fan
- light
- emitting device
- wi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包括:风机,用于在其第一侧吸收气体并产生吸力,进而将吸收的气体从其第二侧释放以产生气流;滤光片,用于对穿过其中的光线进行滤光操作,其中,风机第二端与滤光片通过转动轴连接,以使得在转动轴带动风机转动时,风机第二端产生的气流能够带走滤光片的热量。本实用新型针对菌类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空间利用率低,出光装置各部件功能独立、没有形成有效的辅助与利用、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将杀菌杀虫灯与培育灯结合于一体,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利用风机两侧的风向不同,在一侧通过风力将虫吸引后,通过风机另一侧的气流将滤光片因转动而产生的热量带走,由此,利用了风能的同时加速了养殖空间的气体流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文献《食用菌病害的防治——绿霉菌》中提到,绿霉(木霉)菌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大敌,主要生长在没有发菌的菌块上和未经彻底消毒的材料、未及时清除的死菇上,酸性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容易孳生绿霉菌。绿霉菌的孢子在空气中传播快,繁衍迅猛,处理不及时会造成惨重损失,并且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对各种食用菌的致病力强,不仅危害菌丝体生长阶段,也危害食用菌子实体,它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性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个别品种如草菇的菌种在完成发菌后亦可发生该种杂菌,并且发生的温度范围也越来越广,不少地区的银耳、香菇,近年的平菇、鸡腿菇等生产中曾发生毁灭性的污染,木霉就是主要杂菌之一。
木霉的主要生物特征为其菌丝成熟期很短,往往在一周内即可达到生理成熟,然后即生出绿色霉层,即其孢子层。当木霉的基料被侵染后,菌丝阶段不易察觉,直到出现霉层时才能引起注意,起初只是点状或斑块状,当条件合适或食用菌菌丝不是很健壮时,木霉则很快发展为片状,直至污染整个菌袋或料床,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菇棚内短时间即可成一片绿色,木霉孢子飞扬,周边棚墙上也将附着大量木霉孢子,会给以后的生产留下严重隐患。木霉主要生存在朽木、枯枝落叶、土壤、有机肥、植物残体上和空气中。许多栽培的老菇房,带菌的菇具和场所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已发病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多次重复侵染更为频繁。木霉发病率的高低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较大,木霉孢子在15~30℃下萌发率较高,菌丝体在4~42℃的温度下均能生长,在25~30℃生长最快。孢子在空气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萌发最快,相对湿度低于85%较难萌发。因此,在高温、高湿、通气不良和培养料呈偏酸性时,很容易滋生木霉。
傅常娥等在期刊《紫外线处理对3种食用菌菌丝体生长及多糖产量的影响》中提到,与其它常规育种方法相比,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加快育种速度、操作简便、周期短且能创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性状,是微生物选育优良菌株的一种有效手段。紫外线作为物理诱变剂,因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安全、诱变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诱变育种。近年来食药用真菌诱变育种发展比较迅速,我国利用诱变技术已选育出平菇、草菇、香菇、猴头、木耳、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榆黄蘑、灵芝、桑黄、茯苓、蛹虫草等多种食药用菌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等特点,此外,还选育出一批营养缺陷型和抗药性突变体,丰富了食药用真菌的种质资源,也为杂交及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提供了遗传标记。
在紫外诱变育种过程中,大多采用担孢子、原生质体进行,其中以紫外线诱变担孢子应用最广,但采集无菌孢子较繁琐,受栽培季节的限制,对于不产生孢子的菌株也无法适用。由于原生质体的制备需要生物酶,因此成本较高,且有的菌种再生率很低,用紫外线对菌丝体进行辐照诱变非常简便。并且紫外诱变在核酸中往往只是造成单一的损伤,容易产生诱变株,因此,紫外线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紫丁香蘑和榆干侧耳在紫外线照射处理后菌丝生长状况和多糖产量均发生了较大变异,说明紫外线适合紫丁香蘑和榆干侧耳菌丝体的诱变育种。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在2021年5月21日发布的一篇名为《食用菌虫害常规防治方法》的文章中提到,病虫害对食用菌产量、质量影响较大。据统计,食用菌常见的害虫有90多种,害螨近30种,每年因虫害导致的食用菌减产量在25%左右。使用农药控制虫害,由于容易用量过度,对食品安全及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应以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方法控制虫害的发生。
食用菌虫害的防治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3种方式,为了保证食用菌的食用安全,化学药物防治手段不便大力推广,尽量以物理、生物防治方式为主。其中,物理防治方式包括诱杀预防,诱杀预防使用黑光灯照射作为诱杀手段,而黑光灯照射能够作为诱杀手段的原因是害虫普遍具有趋光性。黑光灯搭配洗衣粉水溶液能够有效对害虫进行杀灭,降低害虫的密度。粘虫板主要用于灭杀双翅目类害虫。针对害螨可使用饵料诱杀,即在出菇区放置一些糖醋液等,对螨虫进行诱杀。防虫网是避免害虫进入栽培区的有力手段,门窗等开放处最好设置防虫网,进出菇房更换衣物并随手将防虫网关好。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5648475U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食用菌新式菇房,其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新式菇房,包括通风管道、菇架、旋转导轨和安全门,通风管道安装在顶盖的上方,而顶盖的下方设置有照明灯管,顶盖的下方拐角处设置有空气交换机,且顶盖的下方还设置有保温壳体,照明灯管、空气交换机、加湿器和检测仪器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该装置在底座的下方安装了万向自锁轮,可以随时的把食用菌菇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而且在底座的上方安装了旋转机构,这样就可以随时的调整食用菌菇房的朝向,但是该菇房照明灯管功能单一,菇房多个功能分成多个部件组装,空间利用率低,且各部件功能独立,没有形成有效的辅助与利用,能量利用率低,因此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对菌菇的侵害。
菌类养殖过程中,病菌和虫害会对菌菇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绿霉在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因此保持这些过程的无菌操作以及防止污染就显的尤为重要。在菌类接种过程也需要保持无菌的环境,紫外线杀菌是一种非常高效无污染的手段,此外,通过紫外线进行诱变育种可以选育拥有优良性状的菌菇。同时,由于食用菌常见的害虫有90多种,害螨近30种,每年因虫害导致的食用菌减产量在25%左右,虫害的防治成为了食用菌品质与产量的决定因素。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提出的装置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包括:风机,用于在其第一侧吸收气体而产生吸力,并将吸收的气体从其第二侧释放以产生气流;滤光片,用于对穿过其中的光线进行滤光操作,其中,所述风机第二端与所述滤光片通过转动轴连接,以使得在转动轴带动所述风机转动时,所述风机第二端产生的气流能够带走所述滤光片因为转动而产生的热量。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包括第一灯体,所述第一灯体分为灯顶、灯芯与灯座,所述灯芯设置有诱虫灯管,所述诱虫灯管至少能够发出诱虫光,以使所述灯芯能够吸引周围环境的趋光虫。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灯芯还设置有杀菌灯管,所述杀菌灯管至少能够发出紫外光,以对所述灯芯的紫外光照射的环境进行杀菌操作。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杀菌灯管底部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能够通过转动的方式改变所述杀菌灯管与所述第一灯体之间的角度,以使所述杀菌灯管发出的紫外光拥有比固定的杀菌灯管更大的照射范围。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杀菌灯管顶部连接有牵引件,所述牵引件的牵拉方向与所述杀菌灯管与所述转动件的连接方向不小于180度,所述牵引件能够对杀菌灯管顶部牵拉而使得所述杀菌灯管能够基于所述转动件转动而改变所述杀菌灯管与所述第一灯体之间的角度。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灯顶与灯座通过所述灯芯连接,所述第一灯体表层设置有防虫网,其中,所述防虫网两端通过连接灯顶与灯座以将所述灯芯环绕,所述防虫网接通电源,能够通过电击的方式将被所述灯芯吸引的趋光虫击杀。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灯座中,所述风机第一端朝向第一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灯座指向灯顶的方向,以使得所述风机能将所述防虫网击杀的被所述灯芯吸引的趋光虫吸引至灯座中。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灯座靠近所述风机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透风网,该透风网的孔洞大小小于趋光虫的体积大小,其中,透风网被所述转动轴贯穿,进而让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能够达到所述滤光片的同时避免所述趋光虫穿过。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灯座在第二方向上设置有储虫空间,以避免所述被击杀的趋光虫堆积于所述透风网,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风机的转动时的转动方向。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透风网与所述滤光片之间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灯座上,其中,所述光源中部设置有被所述转动轴贯穿的通道,所述通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转动轴在第二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以使得所述转动轴转动时与所述通道不发生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第一:利用风机两侧的风向不同,在一侧通过风力将虫吸引后,通过另一侧的气流将滤光片因转动而产生的热量带走,利用了风能增加吸虫效果的同时加速了养殖空间的气体流动。
第二:由于在高温、高湿、通气不良和培养料呈偏酸性时,很容易滋生木霉,采用本实用新型加速气体流动带走热量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环境湿度过高,能够有效防止绿霉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灯管受到牵引后的一种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件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灯体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第一灯体;110:灯顶;120:灯芯;130:灯座;140:电网;200:第二灯体;210:滤光片;220:光源;300:转动轴;400:转动件;410:转动球;420:外壳;430:开口;500:牵引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风机,用于在其第一侧吸收气体而产生吸力,并将吸收的气体从其第二侧释放以产生气流;滤光片210,用于对穿过其中的光线进行滤光操作,其中,风机第二端与滤光片210通过转动轴300连接,以使得在转动轴300带动风机转动时,风机第二端产生的气流能够带走滤光片210因转动而产生的热量。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装置还包括第一灯体100,第一灯体100分为灯顶110、灯芯120与灯座130,灯芯120设置有诱虫灯管,诱虫灯管至少能够发出诱虫光,以使灯芯120能够吸引周围环境的趋光虫。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灯芯120还设置有杀菌灯管,杀菌灯管至少能够发出紫外光,以对灯芯120的紫外光照射的环境进行杀菌操作。优选地,为避免高能紫外线和过量红外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采用荧光灯作为照明光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该杀菌灯管可以是人体工效荧光灯,其含有自然光的标准光谱,具有TRUE-LITE的荧光灯管,其色温5500K,显色指数96;此灯的光谱接近自然光。将这些灯装在室内,对人的视觉系统不会因为从室外或自然光环境下进入室内而产生因光源的光谱、色温和显色性的变化带来的不适。这种模拟自然光的荧光灯还可发出适量的280~400nm波长的光,这种光照在人体上能将体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他命D,帮助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在这些光谱中的300~400nm波长的光,若通过纳米级光催化材料产生光触媒作用,可防毒、抗菌、消毒、除臭以净化室内的空气。这波长的光谱用照度为350Lx的光连续照射八小时能杀灭葡萄球菌及其它细菌。模拟自然光的荧光灯管在无频闪的灯用电路驱动下可使灯具发出象太阳光一样的自然而连续的光,这种光能改善人们的视觉条件,使室内形成一个舒适的生态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杀菌灯管底部连接有转动件400,转动件400能够通过转动的方式改变杀菌灯管与第一灯体100之间的角度,以使杀菌灯管发出的紫外光拥有比固定的杀菌灯管更大的照射范围。优选地,该转动件400包括转动球410与限定转动球位置的外壳420,该外壳具有圆形的开口430,该开口430的半径大小小于转动球410的半径大小,进而转动球410不能从该外壳420中脱出。灯管连接于转动球410上,该灯管的管径大小小于该开口430的半径大小。由于转动球410只能在固定位置转动,并且灯管只能基于转动球410的而转动,因此,灯管只能在固定位置进行转动,其转动的范围取决于灯管与外壳的开口430之间的空间大小。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杀菌灯管顶部连接有牵引件500,牵引件500的牵拉方向与杀菌灯管以及转动件400的连接方向不小于180度,牵引件500能够对杀菌灯管顶部牵拉而使得杀菌灯管能够基于转动件400转动而改变杀菌灯管与第一灯体100之间的角度。优选地,该牵引件500分别套接于灯管上,并通过同一牵引线连接,该牵引线分成两个方向延伸至第一灯体100外,进而能够通过在第一灯体100外部牵拉牵引线带动灯管的顶部,使灯管与第一灯体100之间形成倾斜角度,以此扩大原本灯管垂直于第一灯体100时的照射范围。优选地,如图2所示,为灯管受到牵引后的一种状态图,该灯芯设置为两列,每列设置有6个灯管,牵引件500只牵引每列的4个灯管,剩下两个灯管保持原本的照射角度,以此保证了原本角度的照射情况下,从两个方向扩大了照射范围。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灯顶110与灯座130通过灯芯120连接,第一灯体100表层设置有电网140,其中,电网140两端通过连接灯顶110与灯座130以将灯芯120环绕,电网140接通电源,能够通过电击的方式将被灯芯120吸引的趋光虫击杀。优选地,该电网1 40的孔洞大小小于趋光虫的体积大小,该孔洞大小可以设置为2.24平方毫米以内。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风机设置于灯座130中,风机第一端朝向第一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为灯座130指向灯顶110的方向,以使得风机能将电网140击杀的被灯芯120吸引的趋光虫吸引至灯座130中。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灯座130靠近风机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透风网,该透风网的孔洞大小小于趋光虫的体积大小,优选地,该孔洞大小可以设置为2.24平方毫米以内,其中,透风网被转动轴300贯穿,进而让风机产生的气流能够达到滤光片210的同时避免趋光虫穿过。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灯座130在第二方向上设置有储虫空间,以避免被击杀的趋光虫堆积于透风网,其中,第二方向为风机的转动时的转动方向。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本装置还设置有第二灯体200,第二灯体200包括光源220与滤光片210,光源220设置于透风网与滤光片210之间,光源220可拆卸连接于灯座130上,其中,光源220中部设置有被转动轴300贯穿的通道,通道在第二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转动轴300在第二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以使得转动轴300转动时与通道不发生接触。优选地,滤光片210连接于不同的第一转动件上,该第一转动件套接于转动轴300的不同位置,第一转动件能够通过旋转带动滤光片210转动并能够将至少两个的滤光片210旋转至同一光源220的光路上,其中,至少两个的滤光片210具有不同的颜色,以使得光源220发射出的光线能通过滤光片210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优选地,该颜色分别为蓝色、绿色、红色、黄色、橙色、紫色。在通过两个重叠的滤光片210时由于滤光片210吸收了其对应波长的光之后达到减弱光照强度效果。该转动轴300处连接有导线,该滤光片能够通过电力控制进行持续地转动。每个滤光片210的横截面积大于每个光源220的横截面积,以使得光源220发射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滤光片210进行滤光操作。
实际使用时,需要将本装置悬于空中,在杀菌或杀虫时,可开启第一灯体,保持第二灯体的关闭,使用完成之后,可将灯座拆除,将其中的虫体倒出。培育菌菇时,可将第一灯体关闭,保持第二灯体打开,并接通转动轴的电源使风机与滤光片转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用于在其第一侧吸收气体而产生吸力,并将吸收的气体从其第二侧释放以产生气流;
滤光片(210),用于对穿过其中的光线进行滤光操作,其中,
所述风机第二端与所述滤光片(210)通过转动轴(300)连接,以使得在转动轴(300)带动所述风机转动时,所述风机第二端产生的气流能够带走所述滤光片(210)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灯体(100),所述第一灯体(100)分为灯顶(110)、灯芯(120)与灯座(130),所述灯芯(120)设置有诱虫灯管,所述诱虫灯管至少能够发出诱虫光,以使所述灯芯(120)能够吸引周围环境的趋光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芯(120)还设置有杀菌灯管,所述杀菌灯管至少能够发出紫外光,以对所述灯芯(120)的紫外光照射的环境进行杀菌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灯管底部连接有转动件(400),所述转动件(400)能够通过转动的方式改变所述杀菌灯管与所述第一灯体(100)之间的角度,以使所述杀菌灯管发出的紫外光拥有比固定的杀菌灯管更大的照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灯管顶部连接有牵引件(500),所述牵引件(500)的牵拉方向与所述杀菌灯管与所述转动件(400)的连接方向不小于180度,所述牵引件(500)能够对杀菌灯管顶部牵拉而使得所述杀菌灯管能够基于所述转动件(400)转动而改变所述杀菌灯管与所述第一灯体(100)之间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顶(110)与灯座(130)通过所述灯芯(120)连接,所述第一灯体(100)表层设置有电网(140),其中,所述电网(140)两端通过连接灯顶(110)与灯座(130)以将所述灯芯(120)环绕,所述电网(140)接通电源,能够通过电击的方式将被所述灯芯(120)吸引的趋光虫击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灯座(130)中,所述风机第一端朝向第一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灯座(130)指向灯顶(110)的方向,以使得所述风机能将所述电网(140)击杀的被所述灯芯(120)吸引的趋光虫吸引至灯座(130)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130)靠近所述风机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透风网,该透风网的孔洞大小小于趋光虫的体积大小,其中,透风网被所述转动轴(300)贯穿,进而让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能够达到所述滤光片(210)的同时避免所述趋光虫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130)在第二方向上设置有储虫空间,以避免所述被击杀的趋光虫堆积于所述透风网,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风机转动时的转动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灯体(200),所述第二灯体(200)包括光源(220)与滤光片(210),所述光源(220)设置于所述透风网与所述滤光片(210)之间,所述光源(22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灯座(130)上,其中,所述光源(220)中部设置有被所述转动轴(300)贯穿的通道,所述通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转动轴(300)在第二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以使得所述转动轴(300)转动时与所述通道不发生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94602.1U CN218736764U (zh) | 2022-10-21 | 2022-10-21 | 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94602.1U CN218736764U (zh) | 2022-10-21 | 2022-10-21 | 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36764U true CN218736764U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5701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94602.1U Active CN218736764U (zh) | 2022-10-21 | 2022-10-21 | 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36764U (zh) |
-
2022
- 2022-10-21 CN CN202222794602.1U patent/CN2187367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59832C (zh) | 微生物媒介的诱蚊方法及装置 | |
CN104642267B (zh) | 一种烟蚜茧蜂的工业化培育方法 | |
CN107125023B (zh) | 一种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利用其的食用菌栽培方法 | |
CN104823702A (zh) | 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 | |
KR102013799B1 (ko) | 버섯 생육에 필요한 영양제 공급과 생육환경 조절에 의한 버섯재배 방법 | |
CN110476705A (zh) | 一种人工智能气候室栽培灵芝的方法 | |
CN103858677A (zh) | 一种鸡腿菇轻简化栽培方法 | |
CN107750832B (zh) | 一种金针菇培养箱 | |
CN218736764U (zh) | 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 | |
CN111990146B (zh) | 一种蜜柚黑星病综合防治方法 | |
CN108812065A (zh) | 食用菌栽培装置 | |
CN103125266A (zh) | 银耳短段木熟料层架栽培新方法 | |
CN111972209A (zh) | 一种半野生赤灵芝的栽培方法 | |
CN205546819U (zh) | 一种用于活体植物冷鲜和种植的栽培机 | |
CN106472107A (zh) | 一种茶园半野生的长根奥德蘑栽培方法 | |
CN214546651U (zh) | 一种用于带状种植林果园育蜂灭害装置 | |
CN109315372B (zh) | 养殖场灭菌杀虫装置 | |
CN202335307U (zh) | 一种害虫诱捕器 | |
Jess et al. | The spectral specific responses of Lycoriella ingenua and Megaselia halterata during mushroom cultivation | |
CN113940231A (zh) | 一种平菇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 | |
CN102657136A (zh) | 一种利用手套箱室内大量饲养食用菌螨虫的方法 | |
CN208159445U (zh) | 基于无菌试管苗技术的植物空气净化器 | |
CN105940948A (zh) | 一种滑菇栽培方法 | |
CN104982461A (zh) | 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 |
CN109122019A (zh) |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