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2825U - 粘土砂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粘土砂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2825U
CN218722825U CN202222940736.XU CN202222940736U CN218722825U CN 218722825 U CN218722825 U CN 218722825U CN 202222940736 U CN202222940736 U CN 202222940736U CN 218722825 U CN218722825 U CN 218722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ving
clay sand
drying
hot plat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407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京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huaijiay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huaijiay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huaijiay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huaijiay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407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2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2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2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粘土砂烘干装置,具体涉及粘土砂加工技术领域,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内部顶端固定设有烘干筒,所述烘干筒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加热板,所述烘干筒外端固定设有两个第二加热板,所述烘干箱内壁上固定设有两个第三加热板,所述第二加热板和第三加热板之间形成烘干流道,所述烘干箱顶端固定设有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粘土砂在烘干箱内部进行循环流动烘干,使得粘土砂烘干的速度较快,烘干效率较高,且粘土砂在流动过程中会被螺旋叶片带动来回变换位置,进而使得粘土砂都可以靠近第一加热板、第二加热板和第三加热板,使得粘土砂的烘干较为均匀,烘干的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粘土砂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粘土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粘土砂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粘土砂是铸造工业根据原砂中的含泥量划分的一种造型用砂。粘土砂主要用于铸铁及有色金属铸件用的型砂及芯砂的附加物,提高湿强度,改善造型性能。砂型在现在铸件生产加工中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砂型脱模后可以破碎后重新处理后再次成型,无论是最初的粘土砂还是后期重复使用的砂型中的粘土砂都要清洗,之后再进行烘干。
目前,粘土砂烘干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其大多是在烘干装置的内壁上安装加热板进行加热,然后再配合搅拌装置对粘土砂进行搅拌,这样的烘干方式中,中间部位的粘土砂离加热板较远不易被烘干,这会使得粘土砂烘干的不均匀,且会延长粘土砂的烘干时间,使得烘干的效率较低,使用效果不好。
因此,发明粘土砂烘干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粘土砂烘干装置,通过将粘土砂在烘干箱内部进行循环流动烘干,使得粘土砂烘干的速度较快,烘干效率较高,且粘土砂在流动过程中会被螺旋叶片带动来回变换位置,进而使得粘土砂都可以靠近第一加热板、第二加热板和第三加热板,使得粘土砂的烘干较为均匀,烘干的效果较好,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粘土砂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内部顶端固定设有烘干筒,所述烘干筒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加热板,所述烘干筒外端固定设有两个第二加热板,所述烘干箱内壁上固定设有两个第三加热板,所述第二加热板与第三加热板之间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加热板和第三加热板之间形成烘干流道;
所述烘干箱顶端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烘干筒内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顶端穿过烘干箱顶端并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顶端与烘干箱顶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外端固定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外端与烘干筒和第一加热板内壁相接触,所述烘干筒外端开设有四个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设在第二加热板顶部。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顶端固定设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设在电机一侧,所述加料管底端穿过烘干箱顶端并与烘干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加料管底端设在烘干筒外侧,便于向烘干箱内部加入粘土砂。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底端固定设有两个对称的搅拌架,所述搅拌架一端穿过烘干流道内部,便于对流过烘干流道内部的粘土砂进行搅拌打散。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内部顶端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设在加料管和烘干筒之间,所述环形滑槽内部设有环形滑块,所述搅拌架一端与环形滑块底端固定连接,便于对搅拌架进行限位导向。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底端开设有排料槽,所述排料槽设在转动杆底部,便于烘干完成的粘土砂排出烘干箱内部。
优选的,所述排料槽内壁上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排料槽内部设有两个封堵板,所述封堵板外侧延伸入活动腔内部,所述封堵板外侧固定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设在活动腔内部且一端与活动腔内壁固定连接,便于对排料槽进行自动开闭。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底端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腿,便于对装置进行支撑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将粘土砂在烘干箱内部进行循环流动烘干,使得粘土砂烘干的速度较快,烘干效率较高,且粘土砂在流动过程中会被螺旋叶片带动来回变换位置,进而使得粘土砂都可以靠近第一加热板、第二加热板和第三加热板,使得粘土砂的烘干较为均匀,烘干的效果较好;
2、通过转动的搅拌架来对粘土砂进行搅拌打散,使得粘土砂的烘干会更为均匀,且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粘土砂的烘干效率,使用效果较好;
3、通过电动推杆来控制活动腔的移动,进而控制排料槽的开闭,使得粘土砂可以自动排出,排料过程较为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筒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B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箱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烘干箱;2、烘干筒;3、安装槽;4、第一加热板;5、第二加热板;6、第三加热板;7、烘干流道;8、电机;9、转动杆;10、螺旋叶片;11、连通口;12、加料管;13、搅拌架;14、环形滑槽;15、环形滑块;16、排料槽;17、活动腔;18、封堵板;19、电动推杆;20、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4和5所示的粘土砂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1,烘干箱1内部顶端固定设有烘干筒2,烘干筒2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3,安装槽3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加热板4,烘干筒2外端固定设有两个第二加热板5,烘干箱1内壁上固定设有两个第三加热板6,第二加热板5与第三加热板6之间交错分布,第二加热板5和第三加热板6之间形成烘干流道7;
烘干箱1顶端固定设有电机8,烘干筒2内部设有转动杆9,转动杆9顶端穿过烘干箱1顶端并与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转动杆9顶端与烘干箱1顶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动杆9外端固定设有螺旋叶片10,螺旋叶片10外端与烘干筒2和第一加热板4内壁相接触,烘干筒2外端开设有四个连通口11,连通口11设在第二加热板5顶部。
烘干箱1顶端固定设有加料管12,加料管12设在电机8一侧,加料管12底端穿过烘干箱1顶端并与烘干箱1内部相连通,加料管12底端设在烘干筒2外侧。
烘干箱1底端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腿20。
将需要加热烘干的粘土砂从加料管12中加入到烘干箱1内部,将第一加热板4、第二加热板5和第三加热板6进行通电,第一加热板4、第二加热板5和第三加热板6开始加热,粘土砂经过烘干流道7内部时,第二加热板5和第三加热板6会对粘土砂进行加热烘干,当粘土砂落到烘干箱1内部底端时,启动电机8,电机8的输出轴带动转动杆9转动,转动杆9带动螺旋叶片10转动,转动的螺旋叶片10带动烘干箱1底部的粘土砂向上运动,粘土砂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加热板4会对粘土砂进行再次烘干,这样粘土砂就可以在烘干箱1内部进行循环烘干,烘干的较为快速。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粘土砂在烘干箱1内部进行循环流动烘干,使得粘土砂烘干的速度较快,烘干效率较高,且粘土砂在流动过程中会被螺旋叶片10带动来回变换位置,进而使得粘土砂都可以靠近第一加热板4、第二加热板5和第三加热板6,使得粘土砂的烘干较为均匀,烘干的效果较好,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粘土砂烘干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其大多是在烘干装置的内壁上安装加热板进行加热,然后再配合搅拌装置对粘土砂进行搅拌,这样的烘干方式中,中间部位的粘土砂离加热板较远不易被烘干,这会使得粘土砂烘干的不均匀,且会延长粘土砂的烘干时间,使得烘干的效率较低,使用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2和3所示的粘土砂烘干装置,转动杆9底端固定设有两个对称的搅拌架13,搅拌架13一端穿过烘干流道7内部,烘干箱1内部顶端开设有环形滑槽14,环形滑槽14设在加料管12和烘干筒2之间,环形滑槽14内部设有环形滑块15,搅拌架13一端与环形滑块15底端固定连接。
在转动杆9转动的同时,转动杆9会带动搅拌架13转动,搅拌架13带动环形滑块15在环形滑槽14内部转动,转动的搅拌架13会将经过烘干流道7内部的粘土砂搅拌打散,这样粘土砂的烘干会更为均匀,通过转动的搅拌架13来对粘土砂进行搅拌打散,使得粘土砂的烘干会更为均匀,且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粘土砂的烘干效率,使用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6所示的粘土砂烘干装置,烘干箱1底端开设有排料槽16,排料槽16设在转动杆9底部,排料槽16内壁上开设有活动腔17,排料槽16内部设有两个封堵板18,封堵板18外侧延伸入活动腔17内部,封堵板18外侧固定设有电动推杆19,电动推杆19设在活动腔17内部且一端与活动腔17内壁固定连接。
在将粘土砂烘干完成后,启动电动推杆19,电动推杆19带动封堵板18向活动腔17内部运动,活动腔17解除对排料槽16的封堵,烘干完成的粘土砂会从排料槽16内部排出,通过电动推杆19来控制活动腔17的移动,进而控制排料槽16的开闭,使得粘土砂可以自动排出,排料过程较为简单便捷。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7)

1.粘土砂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内部顶端固定设有烘干筒(2),所述烘干筒(2)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加热板(4),所述烘干筒(2)外端固定设有两个第二加热板(5),所述烘干箱(1)内壁上固定设有两个第三加热板(6),所述第二加热板(5)与第三加热板(6)之间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加热板(5)和第三加热板(6)之间形成烘干流道(7);
所述烘干箱(1)顶端固定设有电机(8),所述烘干筒(2)内部设有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顶端穿过烘干箱(1)顶端并与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9)顶端与烘干箱(1)顶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9)外端固定设有螺旋叶片(10),所述螺旋叶片(10)外端与烘干筒(2)和第一加热板(4)内壁相接触,所述烘干筒(2)外端开设有四个连通口(11),所述连通口(11)设在第二加热板(5)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土砂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顶端固定设有加料管(12),所述加料管(12)设在电机(8)一侧,所述加料管(12)底端穿过烘干箱(1)顶端并与烘干箱(1)内部相连通,所述加料管(12)底端设在烘干筒(2)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土砂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9)底端固定设有两个对称的搅拌架(13),所述搅拌架(13)一端穿过烘干流道(7)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土砂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内部顶端开设有环形滑槽(14),所述环形滑槽(14)设在加料管(12)和烘干筒(2)之间,所述环形滑槽(14)内部设有环形滑块(15),所述搅拌架(13)一端与环形滑块(15)底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土砂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底端开设有排料槽(16),所述排料槽(16)设在转动杆(9)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土砂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槽(16)内壁上开设有活动腔(17),所述排料槽(16)内部设有两个封堵板(18),所述封堵板(18)外侧延伸入活动腔(17)内部,所述封堵板(18)外侧固定设有电动推杆(19),所述电动推杆(19)设在活动腔(17)内部且一端与活动腔(17)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土砂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底端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腿(20)。
CN202222940736.XU 2022-11-05 2022-11-05 粘土砂烘干装置 Active CN218722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0736.XU CN218722825U (zh) 2022-11-05 2022-11-05 粘土砂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0736.XU CN218722825U (zh) 2022-11-05 2022-11-05 粘土砂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2825U true CN218722825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04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40736.XU Active CN218722825U (zh) 2022-11-05 2022-11-05 粘土砂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2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83821U (zh) 一种铸造用浇注装置
CN218722825U (zh) 粘土砂烘干装置
CN116117117A (zh) 一种方便脱模下料的冶金铸造模具
CN209318777U (zh) 一种具备混料功能的铸造模具
CN209364967U (zh) 一种便于长时间存放陶瓷加工用模具
CN206762744U (zh) 一种外墙彩陶涂料快速搅拌装置
CN201792408U (zh) 石膏砌块成型机
CN215610708U (zh) 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
CN210632893U (zh) 一种铸造用型砂冷却装置
CN209206436U (zh) 一种金属型哑铃的铸造装置
CN211616398U (zh) 一种注塑机用料筒混合机构
CN208745203U (zh) 一种热过载继电器底座注塑模具
CN112847780A (zh) 一种热压铸生产特种陶瓷用和蜡系统及其和蜡工艺
CN208340604U (zh) 一种用于加工高强保温砖原料搅拌设备
CN207549077U (zh) 一种防堵塞的加气砖浇注装置
CN207059051U (zh) 一种浇注发泡保温材料浇注机
CN112058789A (zh) 一种用于冲床生产的接料装置
CN220700249U (zh) 一种自动化注塑机
CN209408800U (zh) 一种可加速透水砖干燥的透水砖成型机
CN211566746U (zh) 一种塑料制品制备的出料装置
CN216001063U (zh) 一种热塑机用干燥预热装置
CN209772056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外壳模具生产用原料搅拌机
CN212442336U (zh) 一种用于冲床生产的接料装置
CN216026659U (zh) 一种茶叶加工系统
CN220609998U (zh) 一种有机树脂与碳负极材混合固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