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7097U - 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7097U
CN218707097U CN202222998875.8U CN202222998875U CN218707097U CN 218707097 U CN218707097 U CN 218707097U CN 202222998875 U CN202222998875 U CN 202222998875U CN 218707097 U CN218707097 U CN 218707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verse moving
cylinder
fixed
pressing
linea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988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沛豪
柳宇飞
黄杰贤
董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keq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keq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keq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keq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988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7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7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7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包括工作架、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右侧定位机构、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通过固定在工作架左侧下表面的第一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工作架的左侧下表面,右侧定位机构固定在工作架的右侧下表面,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通过固定在工作架前侧下表面的第二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工作架的前侧下表面,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通过固定在工作架后侧下表面的第三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工作架的后侧下表面,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固定在工作架上表面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精准的对芯箱体进行定位,并有效对箱体里的电芯进行上料。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芯箱体拆垛堆垛工序,特别是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飞速发展,动力电池的生产工艺愈加进步和完善,各种工艺也对锂电池行业自动化生产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电芯箱体在拆垛堆垛上料的过程中,电芯箱体存在偏移的问题,导致无法有效地对箱体里的电芯进行上料,就如在申请号为CN202021146669.9、公开号为CN213037266U、专利名称为“电芯箱上料装置”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对电芯箱夹持机构是使用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以及锁定组件进行对电芯箱的定位,第一承托件承托电芯箱的一底侧,第二承托件承托电芯箱的另一底侧。两第一定位件和两第二定位件之间形成供电芯箱置入的定位空间第一承托件、第二承托件、两第一定位件和两第二定位件向箱体靠近后进行夹紧,通过锁定组件对第一承托件、第二承托件、两第一定位件和两第二定位件的位置进行固定,该技术方案也能够实现对电芯箱夹持机构进行定位夹紧,但是由于定位夹紧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电芯箱进行和定位件之间存在空间,有外力的作用或者是装置运行的是的振动都会导致电芯箱体偏移的问题。因此,需要有一套机构把电芯箱体进行定位压紧的机构,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能够解决电芯箱体在拆垛堆垛上料的过程中,电芯箱体存在偏移的问题,导致无法有效对箱体里的电芯进行上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包括工作架、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右侧定位机构、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所述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通过固定在所述工作架左侧下表面的第一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左侧下表面,所述右侧定位机构固定在所述工作架的右侧下表面,所述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通过固定在所述工作架前侧下表面的第二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前侧下表面,所述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通过固定在所述工作架后侧下表面的第三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后侧下表面,所述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固定在所述工作架上表面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包括第一侧推气缸、侧推体、第一缓冲器、第二缓冲器,所述侧推体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左侧下表面,所述侧推气缸位于所述侧推体的右侧,并固定所述工作架,所述侧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推体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一缓冲器固定在所述侧推体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前方,所述第二缓冲器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推气缸的下方,并位于靠近所述侧推体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右侧定位机构为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工作架的右侧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包括第一横移板、第一横移气缸、第一下压气缸、第一下压块、第一L型条体,所述第一横移板通过所述第二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前侧下表面,所述第一横移气缸固定在所述工作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横移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横移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移板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一L型条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横移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L型条体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可以与载有箱体的载具上的孔位对准的第一销钉,所述第一L型条体前表面上固定设置第四直线导轨,所述第一下压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横移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下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在所述第四直线导轨滑动的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两端的后表面上设置有第一下压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直线导轨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缓冲器。
进一步的,所述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包括第二横移板、第二横移气缸、第二下压气缸、第二下压块、第二L型条体,所述第二横移板通过所述第三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后侧下表面,所述第二横移气缸固定在所述工作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横移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横移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伸缩杆,所述第四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移板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二L型条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横移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L型条体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可以与载有箱体的载具上的孔位对准的第二销钉,所述第二L型条体后表面上固定设置第五直线导轨,所述第二下压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横移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下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伸缩杆,所述第五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在所述第五直线导轨滑动的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两端的后表面上设置有第二下压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直线导轨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第四缓冲器。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包括有平行并且相对排列的真空吸机构,所述真空吸机构包括导向柱、真空吸盘、第三下压气缸、上模条,所述上模条固定在所述工作架上,所述上模条的后侧表面上固定有第六直线导轨,所述上模条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有第三下压气缸,所述第三下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压缩杆,所述第五压缩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上模条上的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上模条的下表面,并固定有下模条,所述上模条的上表面在所述第三下压气缸的两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导向柱通过导套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导向柱的下端与所述下模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设置,所述下模条的两端下表面固定有真空吸盘。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条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五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精准的对芯箱体进行定位,并有效对箱体里的电芯进行上料。通过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推着最上层的纸箱,往右侧定位机构方向进行移动,与固定的右侧定位机构相互配合实现定位,然后由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的下压气缸动作,吸附纸箱的上盖,前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的横移气缸通过横移,机构的销钉对准载具孔位,在整个机构垂直往上运动时,就能实现机构的销钉与载具孔位的定位配合,再通过前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动作,能够实现对纸箱托盘的精准定位实现有效定位箱体,以及稳定进行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右侧定位机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右侧定位机构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右侧定位机构的左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的左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的主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的左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的主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的左视图。
其中:1、工作架、2、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3、右侧定位机构,4、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5、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6、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7、第一直线导轨,8、第一侧推气缸,9、侧推体,10、第一缓冲器,11、第一横移板,12、第一横移气缸,13、第一下压气缸,14、第一下压块,15、第一L型条体,16、第一销钉,17、第二直线导轨,18、第四直线导轨,19、第一活动板,20、第二缓冲器,21、第五直线导轨,22、第二横移板,23、第二横移气缸,24、第二下压气缸,25、第二下压块,26、第二L型条体,27、第三直线导轨,28、第二活动板,29、第二销钉,30、定位板,31、第三缓冲器,32、导向柱,33、真空吸盘,34、第三下压气缸,35、上模条,36、第六直线导轨,37、下模条,38、第四缓冲器,39、导套、40第五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实施例: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包括工作架1、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2、右侧定位机构3、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4、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5、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6,所述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2通过固定在所述工作架1左侧下表面的第一直线导轨7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1的左侧下表面,所述右侧定位机构3固定在所述工作架1的右侧下表面,所述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4通过固定在所述工作架1前侧下表面的第二直线导轨17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1的前侧下表面,所述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5通过固定在所述工作架1后侧下表面的第三直线导轨27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1的后侧下表面,所述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6固定在所述工作架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如图1所示,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2在工作架1的左侧下表面推着最上层的纸箱往右侧定位机构3方向进行移动。与固定的右侧定位机构3相互配合实现定位,然后位于工作架1中心为主的由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6动作,吸附纸箱的上盖,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4和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5运作,通过横移实现进一步的定位工作,再通过前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5动作,进行进一步的夹紧,能够实现对纸箱托盘的精准定位实现有效定位箱体,以及稳定进行转运。
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2包括第一侧推气缸8、侧推体9、第一缓冲器10、第二缓冲器20,所述侧推体9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直线导轨7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1的左侧下表面,所述侧推气缸位于所述侧推体9的右侧,并固定所述工作架1,所述侧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推体9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一缓冲器10固定在所述侧推体9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7的前方,所述第二缓冲器20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推气缸8的下方,并位于靠近所述侧推体9的一端。第一侧推气缸8运作会驱动第一伸缩杆进行伸缩运动,第一伸缩杆一端与第一侧推气缸8连接,另一端与侧推体9连接,所以第一侧推气缸8就会驱动侧推体9连接做左右运动,侧推体9呈L型,侧推体9的一侧通过第一直线导轨7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1的左侧下表面,另一侧形成了一个推手,当在能够驱动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机构和箱体的运转的六轴机器人带动下,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2推着最上层的纸箱,横移到载具的正上方,纸箱到位后,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2的气缸进行动作,把纸箱往右侧定位机构3方向进行移动,此时纸箱将定位完成。
请继续参阅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右侧定位机构3为定位板30,所述定位板30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工作架1的右侧下表面。定位板30也呈L型,定位板30的一侧固定在工作架1的右侧下表面,另一侧形成了一个限位手,和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2相互配合实现对纸箱的定位。
请继续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4包括第一横移板11、第一横移气缸12、第一下压气缸13、第一下压块14、第一L型条体15,所述第一横移板11通过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7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1的前侧下表面,所述第一横移气缸12固定在所述工作架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横移板11的上方,所述第一横移气缸1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移板11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一L型条体1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横移板11的下表面,所述第一L型条体15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可以与载有箱体的载具上的孔位对准的第一销钉16,所述第一L型条体15前表面上固定设置第四直线导轨18,所述第一下压气缸13固定在所述第一横移板11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下压气缸1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在所述第四直线导轨18滑动的第一活动板19,所述第一活动板19的两端的后表面上设置有第一下压块14。第一横移气缸12运作会驱动第二伸缩杆进行伸缩运动,第二伸缩杆一端与第一横移气缸12连接,第二伸缩杆另一端与第一横移板11连接,所以第一横移气缸12就会驱动第一横移板11连接做前后运动,第一L型条体15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可以与载有箱体的载具上的孔位对准的第一销钉16,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4的第一横移气缸12通过横移,机构的销钉实现对准载具孔位,在外力动力下,带动整个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垂直往上走,从而实现第一销钉16插上对应的孔位,实现定位;在第一L型条体1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横移板11的下表面,第一活动板19是在第一下压气缸13的作用下进行上下活动,第一L型条体15前表面上固定设置第四直线导轨上滑动18的第一活动板19,第一活动板19在两端的后表面上设置有第一下压块14,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4的第一下压气缸13进行下压,把载具夹紧,从而实现机构对箱体的夹紧定位。
请继续参阅图1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直线导轨18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缓冲器31。第四直线导轨18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绥冲器,可以缓解起到在下压的过程振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运作更加的精准。
请继续参阅图13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5包括第二横移板22、第二横移气缸23、第二下压气缸24、第二下压块25、第二L型条体26,所述第二横移板22通过所述第三直线导轨27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1的后侧下表面,所述第二横移气缸23固定在所述工作架1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横移板22的上方,所述第二横移气缸2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伸缩杆,所述第四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移板22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二L型条体2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横移板2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L型条体26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可以与载有箱体的载具上的孔位对准的第二销钉29,所述第二L型条体26后表面上固定设置第五直线导轨21,所述第二下压气缸24固定在所述第二横移板2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下压气缸2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伸缩杆,所述第五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在所述第五直线导轨21滑动的第二活动板28,所述第二活动板28两端的后表面上设置有第二下压块25。同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4的运作方式,第二横移气缸23运作会驱动第四伸缩杆进行伸缩运动,第四伸缩杆一端与第二横移气缸23连接,第四伸缩杆另一端与第一横移板11连接,所以第二横移气缸23就会驱动第二横移板22连接做前后运动,第二L型条体26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可以与载有箱体的载具上的孔位对准的第二销钉29,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4的第二横移气缸23通过横移,机构的第二销钉29实现对准载具孔位,第二L型条体2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横移板22的下表面,第二活动板28是在第二下压气缸24的作用下进行上下活动,第二L型条体26前表面上固定设置第四直线导轨18上滑动的第二活动板28,第二活动板28在两端的后表面上设置有第二下压块25,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5的第二下压气缸24进行下压,把载具夹紧,从而实现机构对箱体的夹紧定位。
请继续参阅图14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直线导轨21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第四缓冲器38。第五直线导轨21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缓冲器,可以缓解起到在下压的过程振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运作更加的精准。
请继续参阅图16至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6包括有平行并且相对排列的真空吸机构,所述真空吸机构包括导向柱32、真空吸盘33、第三下压气缸34、上模条35,所述上模条35固定在所述工作架1上,所述上模条35的后侧表面上固定有第六直线导轨36,所述上模条35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有第三下压气缸34,所述第三下压气缸3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压缩杆,所述第五压缩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上模条35上的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上模条35的下表面,并固定有下模条37,所述上模条35的上表面在所述第三下压气缸34的两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未标注),所述导向柱32通过导套39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导向柱35的下端与所述下模条3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设置,所述下模37条的两端下表面固定有真空吸盘33。第三下压气缸34固定在上模条35,第三下压气缸34就会驱动下模条37进行上下运动,将带动真空吸盘33进行上下动作第三下压气缸34给真空吸盘33通负压的气源,实现吸附的作用吸附箱体的上盖,然后第三下压气缸34再运动,带动真空吸盘33往上运动,实现箱体的开上盖。
请继续参阅图16至图18所示,所述上模条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五缓冲器40。上模条的下表面设置上第五缓冲器40可以缓解起到在第三下压气缸34下压的过程振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带动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推着最上层的纸箱,往右侧定位机构方向进行移动,与固定的右侧定位机构相互配合实现定位,然后由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的下压气缸动作,吸附纸箱的上盖,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和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的横移气缸通过横移,使得销钉能够对准载具孔位,在整个机构垂直往上运动时,就能实现机构的销钉与载具孔位的定位配合,再通过前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动作,能够实现对纸箱托盘的精准定位实现有效定位箱体,以及稳定进行转运。通过各个部件的配合来实现对纸箱托盘的精准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架、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右侧定位机构、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所述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通过固定在所述工作架左侧下表面的第一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左侧下表面,所述右侧定位机构固定在所述工作架的右侧下表面,所述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通过固定在所述工作架前侧下表面的第二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前侧下表面,所述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通过固定在所述工作架后侧下表面的第三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后侧下表面,所述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固定在所述工作架上表面的中心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气缸侧推定位机构包括第一侧推气缸、侧推体、第一缓冲器、第二缓冲器,所述侧推体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左侧下表面,所述侧推气缸位于所述侧推体的右侧,并固定所述工作架,所述侧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推体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一缓冲器固定在所述侧推体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前方,所述第二缓冲器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推气缸的下方,并位于靠近所述侧推体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定位机构为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工作架的右侧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包括第一横移板、第一横移气缸、第一下压气缸、第一下压块、第一L型条体,所述第一横移板通过所述第二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前侧下表面,所述第一横移气缸固定在所述工作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横移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横移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移板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一L型条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横移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L型条体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可以与载有箱体的载具上的孔位对准的第一销钉,所述第一L型条体前表面上固定设置第四直线导轨,所述第一下压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横移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下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在所述第四直线导轨滑动的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两端的后表面上设置有第一下压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直线导轨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缓冲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气缸横移下压机构包括第二横移板、第二横移气缸、第二下压气缸、第二下压块、第二L型条体,所述第二横移板通过所述第三直线导轨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后侧下表面,所述第二横移气缸固定在所述工作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横移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横移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伸缩杆,所述第四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移板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二L型条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横移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L型条体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可以与载有箱体的载具上的孔位对准的第二销钉,所述第二L型条体后表面上固定设置第五直线导轨,所述第二下压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横移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下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伸缩杆,所述第五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在所述第五直线导轨滑动的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两端的后表面上设置有第二下压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直线导轨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第四缓冲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双气缸真空吸机构包括有平行并且相对排列的真空吸机构,所述真空吸机构包括导向柱、真空吸盘、第三下压气缸、上模条,所述上模条固定在所述工作架上,所述上模条的后侧表面上固定有第六直线导轨,所述上模条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有第三下压气缸,所述第三下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压缩杆,所述第五压缩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上模条上的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上模条的下表面,并固定有下模条,所述上模条的上表面在所述第三下压气缸的两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导向柱通过导套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导向柱的下端与所述下模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设置,所述下模条的两端下表面固定有真空吸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条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五缓冲器。
CN202222998875.8U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 Active CN218707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8875.8U CN218707097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8875.8U CN218707097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7097U true CN218707097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15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98875.8U Active CN218707097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70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06206B (zh) 刀片电池高精度堆叠设备及堆叠方法
CN116404225A (zh) 一种电芯堆叠托盘及电芯堆叠设备
CN206088398U (zh) 抓箱码垛机弹性夹持装置
CN117199492B (zh) 刀片电芯高精度整形设备
CN111313100A (zh) 叠片装置
CN105173690A (zh) 自动进出料装置
CN218707097U (zh) 一种新型的电芯箱体定位压紧机构
CN116871857A (zh) 一种电池拆分设备及拆分方法
CN116387592A (zh) 智能高速预堆叠整形压紧装置
CN116487719A (zh) 一种电芯端板绝缘罩组装生产线
CN114665142A (zh) 电池模组堆叠整型装置及方法
CN117477001B (zh) 刀片电芯单元高精度堆叠设备
CN220033303U (zh) 一种电芯模组堆叠抓手
CN218664298U (zh) 一种动力电池放料定位设备
CN219009180U (zh) 一种新型的电芯托盘夹爪结构
CN220306228U (zh) 一种igbt的侧框点胶组装设备
CN220672636U (zh) 刀片电池堆叠机
CN219575717U (zh) 一种电芯堆叠拍打对中机构
CN219155824U (zh) 书本收料设备的夹取移送机构
CN218905418U (zh) 一种兼容型瓷砖抓手装置
CN217345449U (zh) 一种板材加工叠放装置
CN215515935U (zh) 一种布料装置
CN211980809U (zh) 叠片装置
CN216506974U (zh) 一种印刷包装用的自动压痕装置
CN219937116U (zh) 托盘升降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