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2882U -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2882U
CN218702882U CN202222847469.1U CN202222847469U CN218702882U CN 218702882 U CN218702882 U CN 218702882U CN 202222847469 U CN202222847469 U CN 202222847469U CN 218702882 U CN218702882 U CN 218702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backrest
side wing
seat
w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474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崇元
杨凯
国桐
邓承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474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2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2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2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汽车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坐垫包括坐垫本体、两个坐垫侧翼、两个坐垫侧翼支架以及坐垫侧翼调整结构,两个坐垫侧翼支架分别与两个坐垫侧翼连接,坐垫侧翼调整结构用于调整两个坐垫侧翼支架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以调整两个坐垫侧翼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靠背包括靠背本体、两个靠背侧翼、两个靠背侧翼支架以及靠背侧翼调整结构,两个靠背侧翼支架分别与两个靠背侧翼连接,靠背侧翼调整结构用于调整两个靠背侧翼支架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以调整两个靠背侧翼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座椅。本实用新型能够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加厚或优化坐垫和靠背的填充物来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例如增大坐垫侧翼的填充物的厚度来提升包裹性,从而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又例如在坐垫本体和靠背本体的填充物中加入零重力层来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0345294.0的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舒适型汽车座椅泡沫,其包括位于下层的硬质层和位于上层的软质层,硬质层和软质层之间设有织物层,硬质层和软质层透过该织物层相互紧密连接,该织物层的面积大于等于硬质层和软质层的接触面,该舒适型汽车座椅泡沫通过设置软质层来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通过加厚或优化填充物来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手段较为单一,对提升汽车座椅的作用有限,还具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以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所述坐垫包括坐垫本体、两个坐垫侧翼、两个坐垫侧翼支架以及坐垫侧翼调整结构,两个所述坐垫侧翼支架分别与两个所述坐垫侧翼连接,所述坐垫侧翼调整结构用于调整两个所述坐垫侧翼支架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以调整两个坐垫侧翼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所述靠背包括靠背本体、两个靠背侧翼、两个靠背侧翼支架以及靠背侧翼调整结构,两个所述靠背侧翼支架分别与两个所述靠背侧翼连接,所述靠背侧翼调整结构用于调整两个所述靠背侧翼支架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以调整两个靠背侧翼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
可选的,两个所述坐垫侧翼的填充物相对于所述坐垫本体的填充物独立设置。
可选的,两个所述坐垫侧翼相对于所述坐垫本体独立设置。
可选的,两个所述靠背侧翼的填充物相对于所述靠背本体的填充物独立设置。
可选的,两个所述靠背侧翼相对于所述靠背本体独立设置。
可选的,所述坐垫侧翼调整结构包括坐垫侧翼调整件,所述坐垫侧翼调整件通过第一螺纹连接结构与一个所述坐垫侧翼支架连接,所述坐垫侧翼调整件通过第二螺纹连接结构与另外一个所述坐垫侧翼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螺纹连接结构的螺纹旋向和所述第二螺纹连接结构的螺纹旋向相反,驱动所述坐垫侧翼调整件转动能够驱动两个所述坐垫侧翼支架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
可选的,所述靠背侧翼调整结构包括靠背侧翼调整件,所述靠背侧翼调整件通过第三螺纹连接结构与一个所述靠背侧翼支架连接,所述靠背侧翼调整件通过第四螺纹连接结构与另外一个所述靠背侧翼支架连接,所述第三螺纹连接结构的螺纹旋向和所述第四螺纹连接结构的螺纹旋向相反,驱动所述靠背侧翼调整件转动能够驱动两个所述靠背侧翼支架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
可选的,所述靠背的上侧设置有头枕,所述头枕和所述靠背之间设置有颈枕。
可选的,所述坐垫本体的填充物和/或所述靠背本体的填充物和/或两个所述坐垫侧翼的填充物和/或两个所述靠背侧翼的填充物包括发泡层和设置在所述发泡层外侧的柔性层,所述柔性层比所述发泡层更柔软;所述柔性层的厚度不小于1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通过设置可以调整间距的坐垫侧翼和靠背侧翼能够提升汽车座椅对乘客的包裹性,形成一种挤压式的包裹感受,能够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进一步的,利用可以调整间距的坐垫侧翼和靠背侧翼,配合柔性层使用,能够实现对乘客的柔软支撑,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对乘客的包裹性,有利于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通过设置颈枕,能够加强对乘客的颈部的支撑,有利于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靠背侧翼的调整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坐垫侧翼的调整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汽车座椅的乘坐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包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坐垫本体;2—靠背本体;3—头枕;4—坐垫侧翼;5—靠背侧翼;6—颈枕;7—靠背侧翼支架;8—靠背侧翼调整件;9—坐垫侧翼支架;10—坐垫侧翼调整件;11—发泡层;12—柔性层;13—面套;14—乘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坐垫包括坐垫本体1、两个坐垫侧翼4、两个坐垫侧翼支架9以及坐垫侧翼调整结构,两个坐垫侧翼支架9分别与两个坐垫侧翼4连接,坐垫侧翼调整结构用于调整两个坐垫侧翼支架9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以调整两个坐垫侧翼4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靠背包括靠背本体2、两个靠背侧翼5、两个靠背侧翼支架7以及靠背侧翼调整结构,两个靠背侧翼支架7分别与两个靠背侧翼5连接,靠背侧翼调整结构用于调整两个靠背侧翼支架7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以调整两个靠背侧翼5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
采用上述方案,两个坐垫侧翼4的间距可调,两个靠背侧翼5的间距可调,能够提升汽车座椅对乘客的包裹性,可以整体上对乘客的身体形成包裹,形成一种挤压式的包裹感受,能够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坐垫侧翼4的填充物相对于坐垫本体1的填充物独立设置。采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降低两个坐垫侧翼4的间距调整难度,有利于提升两个坐垫侧翼4的间距调整范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坐垫侧翼4相对于坐垫本体1独立设置。采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两个坐垫侧翼4的间距调整难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两个坐垫侧翼4的间距调整范围。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两个坐垫侧翼4分别连接在两个坐垫侧翼支架9上,两个坐垫侧翼支架9连接在坐垫的骨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靠背侧翼5的填充物相对于靠背本体2的填充物独立设置。采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降低两个靠背侧翼5的间距调整难度,有利于提升两个靠背侧翼5的间距调整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靠背侧翼5相对于靠背本体2独立设置。采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两个靠背侧翼5的间距调整难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两个靠背侧翼5的间距调整范围。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两个靠背侧翼5分别连接在两个靠背侧翼支架7上,两个靠背侧翼支架7连接在靠背的骨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坐垫侧翼调整结构包括坐垫侧翼调整件10,坐垫侧翼调整件10通过第一螺纹连接结构与一个坐垫侧翼支架9连接,坐垫侧翼调整件10通过第二螺纹连接结构与另外一个坐垫侧翼支架9连接,第一螺纹连接结构的螺纹旋向和第二螺纹连接结构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螺纹连接结构和第二螺纹连接结构同轴设置,驱动坐垫侧翼调整件10转动能够驱动两个坐垫侧翼支架9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在具体实施时,坐垫侧翼调整件10可以为螺纹套。进一步的,坐垫侧翼调整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坐垫侧翼调整件10转动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和坐垫侧翼调整件10之间可以采用齿轮组传动,通过设置第一电机能够实现两个坐垫侧翼4的间距的电动调整。如图3所示,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旋转坐垫侧翼调整件10,实现两个坐垫侧翼4的间距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背侧翼调整结构包括靠背侧翼调整件8,靠背侧翼调整件8通过第三螺纹连接结构与一个靠背侧翼支架7连接,靠背侧翼调整件8通过第四螺纹连接结构与另外一个靠背侧翼支架7连接,第三螺纹连接结构的螺纹旋向和第四螺纹连接结构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三螺纹连接结构和第四螺纹连接结构同轴设置,驱动靠背侧翼调整件8转动能够驱动两个靠背侧翼支架7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在具体实施时,靠背侧翼调整件8可以为螺纹套。进一步的,靠背侧翼调整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靠背侧翼调整件8转动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和靠背侧翼调整件8之间可以采用齿轮组传动,通过设置第二电机能够实现两个靠背侧翼5的间距的电动调整。如图2所示,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旋转靠背侧翼调整件8,实现两个靠背侧翼5的间距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背的上侧设置有头枕3,头枕3和靠背之间设置有颈枕6。颈枕6用于支撑乘客的颈窝,有利于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在具体实施时,颈枕6的填充物可以全部选用柔软泡沫,例如SLAB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坐垫本体1的填充物包括发泡层11和设置在发泡层11外侧的柔性层12,柔性层12比发泡层11更柔软;发泡层11能够提供支撑,柔性层12能够提升对乘客的柔性支撑和包裹性,从而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如图5所示,坐垫本体1包括发泡层11、柔性层12和面套13,面套13包覆在发泡层11、柔性层12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背本体2的填充物包括发泡层11和设置在发泡层11外侧的柔性层12,柔性层12比发泡层11更柔软;发泡层11能够提供支撑,柔性层12能够提升对乘客的柔性支撑和包裹性,从而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坐垫侧翼4的填充物包括发泡层11和设置在发泡层11外侧的柔性层12,柔性层12比发泡层11更柔软;一方面,发泡层11能够提供支撑,柔性层12能够提升对乘客的柔性支撑和包裹性,从而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另一方面,柔性层12与坐垫侧翼调整结构配合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汽车座椅的包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靠背侧翼5的填充物包括发泡层11和设置在发泡层11外侧的柔性层12,柔性层12比发泡层11更柔软;一方面,发泡层11能够提供支撑,柔性层12能够提升对乘客的柔性支撑和包裹性,从而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另一方面,柔性层12与靠背侧翼调整结构配合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汽车座椅的包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柔性支撑的效果,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层12的厚度不小于10mm。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层12为SLAB材料层。
采用上述的汽车座椅,如图4所示,乘客14乘坐在汽车座椅上时,坐垫和靠背上的柔性层12会提供柔性支撑和包裹性,两个靠背侧翼5和两个坐垫侧翼4能够一直挤压包裹乘客14的身体,并且挤压力度大小可以电动无级调节;颈枕6能够对乘客14的颈窝形成支撑。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包括坐垫本体、两个坐垫侧翼、两个坐垫侧翼支架以及坐垫侧翼调整结构,两个所述坐垫侧翼支架分别与两个所述坐垫侧翼连接,所述坐垫侧翼调整结构用于调整两个所述坐垫侧翼支架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以调整两个坐垫侧翼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所述靠背包括靠背本体、两个靠背侧翼、两个靠背侧翼支架以及靠背侧翼调整结构,两个所述靠背侧翼支架分别与两个所述靠背侧翼连接,所述靠背侧翼调整结构用于调整两个所述靠背侧翼支架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以调整两个靠背侧翼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坐垫侧翼的填充物相对于所述坐垫本体的填充物独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坐垫侧翼相对于所述坐垫本体独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靠背侧翼的填充物相对于所述靠背本体的填充物独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靠背侧翼相对于所述靠背本体独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侧翼调整结构包括坐垫侧翼调整件,所述坐垫侧翼调整件通过第一螺纹连接结构与一个所述坐垫侧翼支架连接,所述坐垫侧翼调整件通过第二螺纹连接结构与另外一个所述坐垫侧翼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螺纹连接结构的螺纹旋向和所述第二螺纹连接结构的螺纹旋向相反,驱动所述坐垫侧翼调整件转动能够驱动两个所述坐垫侧翼支架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侧翼调整结构包括靠背侧翼调整件,所述靠背侧翼调整件通过第三螺纹连接结构与一个所述靠背侧翼支架连接,所述靠背侧翼调整件通过第四螺纹连接结构与另外一个所述靠背侧翼支架连接,所述第三螺纹连接结构的螺纹旋向和所述第四螺纹连接结构的螺纹旋向相反,驱动所述靠背侧翼调整件转动能够驱动两个所述靠背侧翼支架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的上侧设置有头枕,所述头枕和所述靠背之间设置有颈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本体的填充物和/或所述靠背本体的填充物和/或两个所述坐垫侧翼的填充物和/或两个所述靠背侧翼的填充物包括发泡层和设置在所述发泡层外侧的柔性层,所述柔性层比所述发泡层更柔软;所述柔性层的厚度不小于10mm。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
CN202222847469.1U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Active CN218702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47469.1U CN218702882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47469.1U CN218702882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2882U true CN218702882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92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47469.1U Active CN218702882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28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3207858A1 (de) Autositz mit einstellbarer festigkeit
WO2022257512A1 (zh) 一种座椅五连杆结构
JP2014133563A (ja) コンパクトな座席装置
CN204567366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按摩座椅
GB2512136A (en) Seat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CN104228638B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采用该座椅的汽车
US10933787B2 (en) Head restraint follower
CN218702882U (zh)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CN210027130U (zh) 一种具有滑动缓冲功能的汽车座椅
CN2837144Y (zh) 一种汽车座椅垫
CN201347014Y (zh) 头枕高度可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
CN105291900A (zh) 汽车座椅总成及其靠背伸缩式汽车座椅
US10899257B2 (en) Automotive foamless seat made from flexible material
CN208036037U (zh) 一种双调节驾驶座椅
JP2002078561A (ja) シート
JP4722609B2 (ja) 自動車に用いるエア・シート
KR101220944B1 (ko) 자동차용 럼버서포트 어셈블리
CN209320782U (zh) 汽车座椅头枕调节装置、汽车座椅及汽车
KR101628964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헤드레스트
CN214647786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汽车头枕
CN212555916U (zh) 一种舒适性优异的汽车座椅
CN205044574U (zh) 伸缩座椅
CN218558658U (zh) 座椅头枕、座椅和车辆
CN211943044U (zh) 一种可形成床垫的汽车座椅
CN216374306U (zh) 一种汽车座椅腿托气弹簧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1133 room 208, 2 house, 39 Yonghe Road, Yu 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33 room 208, 2 house, 39 Yonghe Road, Yu 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