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91858U - 清洗机构及辊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洗机构及辊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91858U
CN218691858U CN202223122858.4U CN202223122858U CN218691858U CN 218691858 U CN218691858 U CN 218691858U CN 202223122858 U CN202223122858 U CN 202223122858U CN 218691858 U CN218691858 U CN 218691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ping
cleaned
roller
assembly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228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胜燊
曾毅
贾少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228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91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91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91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清洗机构及辊压装置,包括擦拭带、走带组件和浸润组件,擦拭带设置于走带组件上,走带组件用于引导擦拭件走带,浸润组件布置于擦拭带的走带路径上,用于浸润擦拭带,被浸润组件浸湿的擦拭带用于对被清洁面执行擦拭操作。本申请在实际应用时,擦拭带先经过浸润组件而被浸湿,而后经过擦拭位置与被清洁面接触,此时被浸湿的擦拭带能够软化被清洁面上的物料,并将物片材走,能够对被清洁面进行有效擦拭,清洁效果好。当清洁机构应用在辊压装置上时,通过被浸湿的擦拭带对压辊的辊压面进行连续的擦拭,清洁效果好,可以减小人工对辊压面的擦拭频次,提高辊压装置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清洗机构及辊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辊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洗机构及辊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片材(如极片)制备过程中,为了增强涂层材料与基材的粘结强度,需要增加辊压工序进行压实作业。在辊压过程中,片材上的物料容易粘附在轧辊上,若不及时清理会出现轧辊压爆片材的问题。通常,会在辊压装置上配置刮刀来刮除轧辊粘附的物料,刮刀在刮除物料时容易损伤辊压面,且对于硬质粘料,刮刀的刮除效果不理想,需要人工手工擦辊。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洗机构及辊压装置,能够缓解因刮刀刮除物料容易损伤辊压面且刮除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清洗机构,包括擦拭带、走带组件和浸润组件,擦拭带设置于走带组件上,走带组件用于引导擦拭件走带,浸润组件布置于擦拭带的走带路径上,用于浸润擦拭带,被浸润组件浸湿的擦拭带用于对被清洁面执行擦拭操作。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时,被清洁面与擦拭带在擦拭位置相接触,擦拭位置布置在浸润组件的下游,擦拭带先经过浸润组件而被浸湿,而后经过擦拭位置与被清洁面接触,此时被浸湿的擦拭带能够软化被清洁面上的物料,并将物片材走,能够对被清洁面进行有效擦拭,清洁效果好。当清洁机构应用在辊压装置上时,通过被浸湿的擦拭带对压辊的辊压面进行连续的擦拭,清洁效果好,可以减小人工对辊压面的擦拭频次,提高辊压装置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走带组件包括在走带路径上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擦拭辊,擦拭带依次途径各个擦拭辊。位于相邻的两个擦拭辊之间的擦拭带被配置为用于与被清洁面面接触。此时,擦拭带与被清洁面为面接触,两者的接触面积大,被清洁面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与一段擦拭带进行接触而被连续擦拭,被清洁面的清洁效果大大提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擦拭辊被配置为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擦拭带靠近或远离被清洁面。在实际作用时,可以通过移动擦拭辊调节擦拭带与被清洁面的距离,以使得擦拭带与被清洁面能够有效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浸润组件包括浸泡池,浸泡池用于盛装浸润液,走带组件包括浸湿辊,浸湿辊设于浸泡池内且张紧擦拭带。在一些实施例中,浸润组件包括浸泡池,浸泡池用于盛装浸润液,走带组件包括浸湿辊,浸湿辊设于浸泡池内且张紧擦拭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洗机构还包括控水组件,擦拭带途径控水组件,控制组件用于降低擦拭带的浸润程度,在走带路径上,控水组件位于浸润组件的下游,且被配置为位于被清洁面的上游。此时,通过控水组件对擦拭带的浸润程度进行控制,可以避免擦拭带在擦拭被清洁面时,在被清洁面上残留过多的浸润液,降低清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水组件包括主辊和副辊,主辊和副辊,主辊和副辊间隔形成有供擦拭带穿设的间隙,且两者被配置为能够共同挤压途径该间隙的擦拭带。此时,通过主辊和副辊直接将擦拭带上的部分浸润液挤出,对于减少擦拭带的浸润液效果明显,且比较节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辊和副辊被配置为能够相对移动地设置,以改变两者之间的间隙。在安装清洗机构时,擦拭带穿设该间隙时,可以增大主辊和副辊的间隔距离,以方便擦拭带的安装。同时,可以通过改变间隙的大小来调节主辊和副辊对擦拭带的挤压作用大小,间隙越小挤压作用越大,控干程度越大,擦拭带的浸润程度越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洗机构还包括接液盘,在重力方向上,接液盘位于被浸润组件浸湿的擦拭带的下方。接液盘可以盛接擦拭带上掉落的浸润液,以防止浸润液滴落到其他部件上而破坏其他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洗机构还包括刮刀,刮刀用于对被清洁面执行刮除操作。此时,清洗机构设置刮刀来加强对被清洁面的清洁,可以提高被清洁面的清洁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刮刀包括刀体、刀架和弹性件,刀体的一端用于抵接被清洁面,弹性件连接在刀体和刀架之间,弹性件用于向刀体施加使其抵紧被清洁面的作用力。在实际作业时,当刀体与被清洁面之间的距离、角度等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刀体会发生位移,进而使得弹性件发生形变,形变的弹性件促使刀体与被清接面之间保持相抵,确保刀体与被清洁面的有效接触,以保证刀体对被清洁面的刮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刀架形成有容置腔,刀体的部分位于容置腔且可摆动地连接刀架;弹性件位于容置腔,且填充在刀体和容置腔的内壁之间。此时,在刀架内设置容置腔,刀体的部分以及弹性件位于容置腔内,可以降低刀体和弹性件的脱出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刮刀中与被清洁面接触的部分为碳纤维制件。碳纤维具有强度高且耐磨性好的特点,其与被清洁面接触时,耐磨性更好,使用寿命较长,有助于降低耗材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被清洁面的移动方向上,刮刀位于擦拭带的下游。在被清接面的移动方向上,刮刀位于擦拭带的下游,也就是说,被清洁面在被擦拭带执行擦拭操作后,才被刮刀执行刮除操作,刮刀起到的是清除未被擦拭带擦除的废料,对擦拭带的清洁工作进行补充,如此刮刀的刮除强度可以较低设置,可降低刮刀对被清洁面的刮伤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洗机构还包括擦干组件,擦干组件用于擦干被清洁面,在被清洁面的移动方向上,擦干组件位于擦拭带的下游。在被清洁面的移动方向上,擦干组件位于擦拭带的下游,能够擦掉残留在被清洁面上的浸润液,提高被清洁面的清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洗机构还包括废料盘和废料箱,废料盘用于盛接从被清洁面掉落的废料,废料箱与废料盘连通,用于收集废料盘盛接的废料。废料盘能够盛接从被清洁面掉落的废料,避免废料掉落在其他部件(如极片)损坏其他部件,废料箱可以将废料盘内的废料抽吸到自身内部,避免废料盘上废料堆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辊压装置,包括压辊和上述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对应压辊设置,用于清洗压辊的辊压面。此时,被清洗机构清洗的被清洁面为压辊的辊压面。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清洗机构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清洗机构的应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辊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0、辊压装置;100、清洗机构;10、擦拭带;20、走带组件;21、擦拭辊;22、浸湿辊;23、收卷辊;24、放卷辊;30、浸润组件;31、浸泡池;32、供液箱;40、控水组件;41、主辊;42、副辊;50、接液盘;60、刮刀;61、刀体;q、容置腔;62、刀架;63、弹性件;70、擦干组件;80、废料盘;90、废料箱;200、压辊;201、辊压面;S、被清洁面;F、移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片材制备过程中,为了增强涂层材料与基材的粘结强度,需要使用辊压装置对其进行压实作业。例如,在极片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辊压装置对基材上的活性物质层进行压实。
本申请发明人注意到,在辊压过程中,片材上的物料容易粘附在轧辊上,若不及时清理会出现轧辊压爆片材的问题。在相关技术中,会在辊压装置上配置刮刀来刮除轧辊粘附的物料,刮刀在刮除物料时容易损伤辊压面,且对于硬质粘料,刮刀的刮除效果不理想,需要人工手工擦辊。
为了缓解对辊压面的刮伤且提高刮除效果,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可以利用浸湿的擦拭部件对辊压面上黏附的物料进行擦除。浸湿的擦拭部件能够软化辊压面的物料,且不会硬刮伤辊压面,除污效果好。同时,为了使得擦拭部件能够连续以干净的状态擦拭辊压面,提高擦拭效果,可以通过行走的擦拭带来对辊压面进行连续的擦拭,擦拭带在行走至与辊压面接触的位置前通过浸润液并被浸湿。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缓解因刮刀刮除物料容易损伤辊压面且刮除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申请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清洗机构,利用行走的擦拭带与辊压面连续接触,在擦拭带行走至与辊压面接触的位置前通过浸润液并被浸湿,被浸湿的擦拭带能够连续对辊压面进行擦拭清洗,擦拭效果好,对被清洁面的刮伤程度小,可提高辊压装置的生产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清洗机构所作用的被清洁面可以是辊压装置中压辊的辊压面,也可以是其他需要清洗的表面,其应用场景不限于辊压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辊压装置是用于对片材进行压实的装置,通常包括压辊,压辊能够自转并在自转时其辊压面(即压辊的外圆周面)辊压经过自身的片材以对片材实施压实操作。压辊可以成对设置,且成对的压辊之间形成有供片材通过的间隔,成对的压辊中一个作为主动辊另一个可以作为从动辊。
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洗机构的不同应用示意图。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的清洗机构100包括擦拭带10、走带组件20和浸润组件30,擦拭带10设置于走带组件20上,走带组件20用于引导擦拭件走带,浸润组件30布置于擦拭带10的走带路径上,用于浸润擦拭带10,被浸润组件30浸湿的擦拭带10用于对被清洁面S执行擦拭操作。
擦拭带10是可以吸收浸润液的带状构件,其可以是棉质、聚合物材质等,具体不限定。浸润液可以是水性清洁液、油性清洁液等,具体不限定。
走带组件20是能够引导擦拭带10走带的组件,通常,走带组件20包括放卷辊24和收卷辊23和引导辊,擦拭带10卷绕在放卷辊24上并被放卷辊24放卷,擦拭带10从放卷辊24放卷而出后在引导辊的张紧引导下朝向收卷辊23运动,最后收卷于收卷辊23上。关于放卷辊24、收卷辊23和引导辊均是可以自转的辊筒类构件,且通常三者的轴线大致平行设置。其中,引导辊的数量可以灵活设置,通过引导辊的布置位置可以改变擦拭带10的走带路径。擦拭带10的走带路径即是擦拭带10在走带过程中所形成路径,其主要取决于引导辊的布置位置。
浸润组件30是能够盛装浸润液的组件,其盛装浸润液的容器可以是浸润桶、浸润池、浸润滴管等等,具体不限定。浸润组件30布置在擦拭带10的走带路径上,能够利用自身盛装的浸润液对途径自身的擦拭带10进行浸湿。例如,当浸润组件30包括浸润滴管,浸润滴管的出液口与擦拭带10接触,并能够向擦拭带10滴落浸润液。
被清洁面S可以呈圆面、方形面、平直面等,具体不限定。可理解地,被清洁面S沿设定的移动方向F移动,在擦拭带10擦拭被清洁面S时,被清洁面S沿移动方向F移动,以使得擦拭带10能够对被清洁面S的不同部位进行擦拭。移动方向F根据被清洁面S的形状而定。例如,当被清洁面S为圆面,则被清洁面S的移动方向F可以是圆周运动方向。当被清洁面S为平直面,则被清洁面S的移动方向F可以是直线运动方向。
在实际应用时,被清洁面S与擦拭带10在擦拭位置相接触,擦拭位置布置在浸润组件30的下游,擦拭带10先经过浸润组件30而被浸湿,而后经过擦拭位置与被清洁面S接触,此时被浸湿的擦拭带10能够软化被清洁面S上的物料,并将物片材走,能够对被清洁面S进行有效擦拭,清洁效果好。
当清洁机构应用在辊压装置1000上时,通过被浸湿的擦拭带10对压辊200的辊压面201进行连续的擦拭,清洁效果好,可以减小人工对辊压面201的擦拭频次,提高辊压装置1000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走带组件20包括在走带路径上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擦拭辊21,擦拭带10依次途径各个擦拭辊21。位于相邻的两个擦拭辊21之间的擦拭带10被配置为用于与被清洁面S面接触。
擦拭辊21是上述引导辊中的一种,亦布置在擦拭带10的走带路径上。在擦拭带10的走带路径上,相邻两个擦拭辊21之间张紧的擦拭带10用于与被清洁面S面接触。
当被清洁面S为圆面,则相邻两个擦拭辊21之间的擦拭带10与被清洁面S面接触的部分呈圆弧状的行走轨迹。当被清洁面S为平直面,则相邻两个擦拭辊21之间的擦拭带10与被清接面面接触的部分呈平直状。
此时,擦拭带10与被清洁面S为面接触,两者的接触面积大,被清洁面S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与一段擦拭带10进行接触而被连续擦拭,被清洁面S的清洁效果大大提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擦拭辊21被配置为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擦拭带10靠近或远离被清洁面S。
擦拭辊21可以与移动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并在移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其移动轨迹可以呈直线型、圆弧型等等,具体不限定。移动驱动机构可以是气缸、液压缸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在实际作用时,可以通过移动擦拭辊21调节擦拭带10与被清洁面S的距离,以使得擦拭带10与被清洁面S能够有效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浸润组件30包括浸泡池31,浸泡池31用于盛装浸润液,走带组件20包括浸湿辊22,浸湿辊22设于浸泡池31内且张紧擦拭带10。
浸泡池31可以呈筒状、箱体状,是用于盛装浸润液的容器。浸湿辊22作为上述引导辊的一种,设置在浸泡池31内,擦拭带10途径浸湿辊22且被浸湿辊22所张紧。
在实际作业时,途径浸湿辊22的擦拭带10能够被浸泡池31内的浸润液所浸湿。
此时,通过浸湿辊22和浸泡池31的设置实现了对擦拭带10的浸润,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而且,将擦拭带10浸泡在浸泡池31内,擦拭带10的润湿效果好。
可理解地,浸湿辊22的数量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具体不限定。
可以理解地,当走带组件20包括浸湿辊22和擦拭辊21时,在擦拭带10的走带路径上,擦拭辊21位于浸湿辊22的下游,以使得擦拭带10在被浸湿后才与被清洁面S接触。
进一步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清洗机构100在辊压装置1000的应用情况。浸润组件30还包括供液箱32,供液箱32与浸泡池31连通,用于向浸泡池31提供浸润液。具体可以地,在供液箱32内设置有泵体,通过泵体将供液箱32内存储的浸润液输送到浸泡池31内。当浸泡池31设置有多个时,可以通过一个供液箱32向各个浸泡池31提供浸润液,浸泡池31加液更加快捷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清洗机构100还包括控水组件40,擦拭带10途径控水组件40,控制组件用于降低擦拭带10的浸润程度,在走带路径上,控水组件40位于浸润组件30的下游,且被配置为位于被清洁面S的上游。
擦拭带10途径控水组件40时,能够被控水组件40带走部分浸润液。控水组件40是能够降低擦拭带10的浸润程度的组件,也就是能够对擦拭带10进行控干的组件。控水组件40可以是能够发热以蒸发水份的发热丝组件,也可以是能够挤压擦拭带10以挤出浸润液的挤压组件,具体不限定。可以理解地,控水组件40只是减小擦拭带10上浸润液含量,并不是完全去除擦拭带10上的浸润液。
浸润程度越大,擦拭带10所含的浸润液含量越多,在擦拭带10擦拭被清洁面S时浸润液残留在被清洁面S的可能性越大,反而降低了清洁效果。此时,通过控水组件40对擦拭带10的浸润程度进行控制,可以避免擦拭带10在擦拭被清洁面S时,在被清洁面S上残留过多的浸润液,降低清洁效果。
可理解地,当走带组件20包括擦拭辊21和控水组件40时,擦拭辊21位于控水组件40的下游,以在擦拭带10擦拭被清洁面S前被控水组件40控干部分浸润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控水组件40包括主辊41和副辊42,主辊41和副辊42,主辊41和副辊42间隔形成有供擦拭带10穿设的间隙,且两者被配置为能够共同挤压途径该间隙的擦拭带10。
主辊41和副辊42均为可自转的辊筒结构,且两者的轴线平行设置。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擦拭带10通过该间隙。主辊41和副辊42可以是塑胶材质。
当擦拭带10穿设在该间隙时,主辊41和副辊42能够向擦拭带10作用挤压力,挤出擦拭带10上的部分浸润液,降低擦拭带10的浸润程度。
此时,通过主辊41和副辊42直接将擦拭带10上的部分浸润液挤出,对于减少擦拭带10的浸润液效果明显,且比较节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辊41和副辊42被配置为能够相对移动地设置,以改变两者之间的间隙。
具体地,可以是主辊41保持不动而副辊42移动,还可以是主辊41能够移动而副辊42不移动,还可以是两者均可以移动,只要两者能够改变两者所形成的间隙大小即可。至于具体实现主辊41和/或副辊42忆移动的方式不限定,例如可以利用气缸、液压缸等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常规设置。
在安装清洗机构100时,擦拭带10穿设该间隙时,可以增大主辊41和副辊42的间隔距离,以方便擦拭带10的安装。同时,可以通过改变间隙的大小来调节主辊41和副辊42对擦拭带10的挤压作用大小,间隙越小挤压作用越大,控干程度越大,擦拭带10的浸润程度越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清洗机构100还包括接液盘50,在重力方向上,接液盘50位于被浸润组件30浸湿的擦拭带10的下方。
被浸润组件30浸湿的擦拭带10是指处于浸润组件30下游的擦拭带10,也就是经过了浸润组件30的擦拭带10。在擦拭带10被浸湿后,擦拭带10携带的浸润液可能会在重力作用力朝下滴落。
接液盘50是盘状结构,具有较大的承接面积。接液盘50位于被浸润组件30浸湿的擦拭带10的下方,是指全部经过浸湿的擦拭带10都位于接液盘50的上方,接液盘50可以盛接擦拭带10上掉落的浸润液,以防止浸润液滴落到其他部件上而破坏其他部件,例如当辊压装置1000在辊压极片时,滴落的浸润液滴落在行走的极片上会影响极片的性能形成次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清洗机构100还包括刮刀60,刮刀60用于对被清洁面S执行刮除操作。刮刀60是一种刀具,其刀锋一端抵靠在被清洁面S上,可刮除被清洁面S上黏附的物料。刮刀60可以是金属刮刀、塑料刮刀等,不限定。此时,清洗机构100设置刮刀60来加强对被清洁面S的清洁,可以提高被清洁面S的清洁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刮刀60包括刀体61、刀架62和弹性件63,刀体61的一端用于抵接被清洁面S,弹性件63连接在刀体61和刀架62之间,弹性件63用于向刀体61施加使其抵紧被清洁面S的作用力。
刀体61是刮刀60执行刮除操作的主体,可以是金属刀体、塑料刀体、陶瓷刀体等,不限定。刀架62是用于安装刀体61的结构,可以是金属刀架、塑料刀架、陶瓷刀架等。弹性件63可以是弹簧、弹性橡胶、弹性硅胶、气囊等构件,弹性件63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在形变时向引起自身形变的刀体61施加反作用力。
在实际作业时,当刀体61与被清洁面S之间的距离、角度等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刀体61会发生位移,进而使得弹性件63发生形变,形变的弹性件63促使刀体61与被清接面之间保持相抵,确保刀体61与被清洁面S的有效接触,以保证刀体61对被清洁面S的刮除效果。
具体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刮刀60的结构示意图。刀架62形成有容置腔q,刀体61的部分位于容置腔q,且可摆动地连接刀架62。弹性件63位于容置腔q,且填充在刀体61和容置腔q的内壁之间。
刀架62可以呈圆筒状,容置腔q沿刀架62的轴线延伸设置,刀架62上形成有开口,刀体61的部分经由该开口伸出刀体61的容置腔q(图3所示为在垂直于刀架62的轴线的平面上的截面图)。刀体61位于容置腔q的一端可摆动地连接刀架62,具体可以是在容置腔q的内壁上设置有条形槽,条形槽沿刀架62的轴线延伸,且其横截面呈半圆状,刀体61位于容置腔q的的一端插入该条形槽内,且可以绕该条形槽摆动,也就是说刀体61的摆动中心位于条形槽内。刀体61的摆动幅度根据开口在刀架62周向上的开设大小相关(越大摆动幅度越大)。
弹性件63填充在容置腔q的内壁和刀体61之间,弹性件63可以将容置腔q的内壁和刀体61之间的空间填满,也可以仅填充部分。当刀体61绕其摆动中心摆动时,会压缩摆动方向上一侧的弹性件63并拉伸另一侧的弹性件63,被压缩和被拉伸的弹性件63均能够使得刀体61紧紧的抵靠在被清洁面S上。可以理解地,弹性件63可以仅设置在刀体61在摆动方向上的一侧,也可以是两侧,不限定。
此时,在刀架62内设置容置腔q,刀体61的部分以及弹性件63位于容置腔q内,可以降低刀体61和弹性件63的脱出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刮刀60中与被清洁面S接触的部分为碳纤维制件。具体地,当刮刀60包括上述刀体61,刀体61为碳纤维制件。碳纤维具有强度高且耐磨性好的特点,其与被清洁面S接触时,耐磨性更好,使用寿命较长,有助于降低耗材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被清洁面S的移动方向F上,刮刀60位于擦拭带10的下游。由上述记载可知,被清洁面S是可以移动的,以使得擦拭带10能够对被清洁面S的不同部分进行连续清洗。被清洁面S的移动方向F请参照上述解释,在此不赘述。
在被清接面的移动方向F上,刮刀60位于擦拭带10的下游,也就是说,被清洁面S在被擦拭带10执行擦拭操作后,才被刮刀60执行刮除操作,刮刀60起到的是清除未被擦拭带10擦除的废料,对擦拭带10的清洁工作进行补充,如此刮刀60的刮除强度可以较低设置,可降低刮刀60对被清洁面S的刮伤风险。
在一实施例中,刮刀60的刀架62传动连接有驱动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移动地设置,刀架62在移动时可以调节刀架62与被清洁面S的距离,且能够调节刀体61与被清洁面S的角度,有助于使得刀体61与被清洁面S紧贴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清洗机构100还包括擦干组件70,擦干组件70用于擦干被清洁面S,在被清洁面S的移动方向F上,擦干组件70位于擦拭带10的下游。
擦干组件70用于对被清洁面S执行擦干操作,能够擦掉残留在被清洁面S上的浸润液。擦干组件70可以包括擦拭布、擦拭棉等能够吸收浸润液的擦干部件。擦干组件70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控制擦干部件的移动,来改变擦干组件70与被清洁面S之间的距离,使擦干部件能够与被清洁面S有效接触。
在被清洁面S的移动方向F上,擦干组件70位于擦拭带10的下游,能够擦掉残留在被清洁面S上的浸润液,提高被清洁面S的清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清洗机构100还包括废料盘80和废料箱90,废料盘80用于盛接从被清洁面S掉落的废料,废料箱90与废料盘80连通,用于收集废料盘80盛接的废料。
废料盘80呈盘状且能够盛接物体。废料盘80能够盛接从被清洁面S掉落的废料,避免废料掉落在其他部件(如极片)损坏其他部件,废料盘80所盛接的废料包括被刮刀60刮除的废料和/或被擦干组件70蹭掉的废料。具体地,可以在刮刀60的下方和/或擦干组件70的下方均布置有废料盘80。
废料箱90具有容纳废料的空间,其可以通过产生负压作用将废料盘80内的废料抽吸到自身内部,避免废料盘80上废料堆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清洗机构100包括擦拭带10、走带组件20、浸润组件30、刮刀60和擦干组件70,擦拭带10设置于走带组件20上,走带组件20用于引导擦拭件走带,浸润组件30布置于擦拭带10的走带路径上,用于浸润擦拭带10,被浸润组件30浸湿的擦拭带10用于对被清洁面S执行擦拭操作,且与被清接面面接触。在被清洁面S的移动方向F上,刮刀60位于擦拭带10的下游,擦干组件70位于刮刀60的下游,刮刀60用于对被清洁面S执行刮除操作,擦干组件70用于擦干被清洁面S。
当需要对被清洁面S执行清洗操作时,被清洁面S先被浸润的擦拭带10擦拭,其上的废料被软化而易于擦除,而后被清洁面S经过刮刀60,残留的废料和污水等进一步被清洁面S刮除,最后残留在被清洁面S上的废料等被擦干组件70擦干。
第二方面,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辊压装置1000,包括压辊200和上述清洗机构100,清洗机构100对应压辊200设置,用于清洗压辊200的辊压面201。此时,被清洗机构100清洗的被清洁面S为压辊200的辊压面201。
压辊200能够自转并在自转时其辊压面201(即压辊200的外圆周面)辊压经过自身的片材以对片材实施压实操作。压辊200可以成对设置,且成对的压辊200之间形成有供片材通过的间隔,成对的压辊200中一个作为主动辊另一个可以作为从动辊。
该辊压装置1000,压辊200在辊压片材(如极片)时,在其转动的过程中,被浸润的擦拭带10能够不断对其辊压面201执行擦拭操作,清洁效果好,减小了人工擦拭几率,且不会损坏辊压面201,可提高辊压装置1000的生产效率。
具体到实施例中,辊压装置1000包括一对压辊200,成对的压辊200形成有供片材穿设的辊压间隙。清洗机构100包括两套,其中一套清洗机构100用于对其中一个压辊200的辊压面201执行清洗操作,另一套用于清洗机构100用于对另一压辊200的辊压面201执行清洗操作。各对压辊200可以在重力方向上间隔布置,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布置。压辊200为本领域的常规部件,其具体构造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辊压装置1000中各压辊200也可以与运输片材(如极片)的输送装置(如输送带、输送辊等)共同作用对片材执行压实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擦拭带(10);
走带组件(20),所述擦拭带(10)设置于所述走带组件(20)上,所述走带组件(20)用于引导所述擦拭带(10)走带;及
浸润组件(30),布置于所述擦拭带(10)的走带路径上,用于浸润所述擦拭带(10),被所述浸润组件(30)浸湿的所述擦拭带(10)用于对被清洁面(S)执行擦拭操作;
所述走带组件(20)包括在所述走带路径上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擦拭辊(21),所述擦拭带(10)依次途径各个所述擦拭辊(21);
位于相邻所述两个擦拭辊(21)之间的所述擦拭带(10)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被清洁面(S)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擦拭辊(21)被配置为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所述擦拭带(10)靠近或远离所述被清洁面(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组件(30)包括浸泡池(31),所述浸泡池(31)用于盛装浸润液;
所述走带组件(20)包括浸湿辊(22),所述浸湿辊(22)设于所述浸泡池(31)内且张紧所述擦拭带(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还包括控水组件(40),所述擦拭带(10)途径所述控水组件(40),所述控水组件(40)用于降低所述擦拭带(10)的浸润程度;
在所述走带路径上,所述控水组件(40)位于所述浸润组件(30)的下游,且被配置为位于所述被清洁面(S)的上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水组件(40)包括主辊(41)和副辊(42),所述主辊(41)和所述副辊(42)间隔形成有供所述擦拭带(10)穿设的间隙,且两者被配置为能够共同挤压途径所述间隙的所述擦拭带(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辊(41)和所述副辊(42)被配置为能够相对移动地设置,以改变两者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还包括接液盘(50),在重力方向上,所述接液盘(50)位于被所述浸润组件(30)浸湿的所述擦拭带(10)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还包括刮刀(60),所述刮刀(60)用于对所述被清洁面(S)执行刮除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60)包括刀体(61)、刀架(62)和弹性件(63),所述刀体(61)的一端用于抵接所述被清洁面(S),所述弹性件(63)连接在所述刀体(61)和所述刀架(62)之间,所述弹性件(63)用于向刀体(61)施加使其抵紧所述被清洁面(S)的作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62)形成有容置腔(q),所述刀体(61)的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q)且可摆动地连接所述刀架(62);所述弹性件(63)位于所述容置腔(q),且填充在所述刀体(61)和所述容置腔(q)的内壁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60)中与所述被清洁面(S)接触的部分为碳纤维制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清洁面(S)的移动方向(F)上,所述刮刀(60)位于所述擦拭带(10)的下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还包括擦干组件(70),所述擦干组件(70)用于擦干所述被清洁面(S);在所述被清洁面(S)的移动方向(F)上,所述擦干组件(70)位于所述擦拭带(10)的下游。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还包括废料盘(80)和废料箱(90),所述废料盘(80)用于盛接从所述被清洁面(S)掉落的废料,所述废料箱(90)与所述废料盘(80)连通,用于收集所述废料盘(80)盛接的所述废料。
15.一种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辊(200);
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清洗机构,对应所述压辊(200)布置,用于清洗所述压辊(200)的辊压面(201)。
CN202223122858.4U 2022-11-24 2022-11-24 清洗机构及辊压装置 Active CN218691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2858.4U CN218691858U (zh) 2022-11-24 2022-11-24 清洗机构及辊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2858.4U CN218691858U (zh) 2022-11-24 2022-11-24 清洗机构及辊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91858U true CN218691858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2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22858.4U Active CN218691858U (zh) 2022-11-24 2022-11-24 清洗机构及辊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918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0425A (zh) * 2023-08-08 2023-09-05 圣达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铜箔抛光辊自动清理设备以及方法
CN117483292A (zh) * 2024-01-03 2024-02-02 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清洗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0425A (zh) * 2023-08-08 2023-09-05 圣达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铜箔抛光辊自动清理设备以及方法
CN116690425B (zh) * 2023-08-08 2023-10-20 圣达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铜箔抛光辊自动清理设备以及方法
CN117483292A (zh) * 2024-01-03 2024-02-02 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清洗装置
CN117483292B (zh) * 2024-01-03 2024-04-09 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清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91858U (zh) 清洗机构及辊压装置
US4755252A (en) Double-band press for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copper-lined laminates with auxiliary cleaning equipment
US8191701B2 (en) Belt cleaning system for laser cutting device
CN109837357A (zh) 一种皮革打蜡系统
KR102417430B1 (ko) 이차전지 전극시트 제조용 프레스 롤의 세척 장치
CN115138610A (zh) 一种带有搓纸轮自动清理的印刷装置
US8579102B2 (en) Belt clea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ser cutting device
GB2031305A (en) Treatment liquid supplying apparatus for a textile product
CN201447500U (zh) 线材张力调整及附着水去除装置
CN112969539B (zh) 用于清洁激光切割基板的系统和方法
CN114030924A (zh) 一种可同步清灰的银铜合金带材加工用收卷装置
CN218591203U (zh) 清洗装置
JPH05502071A (ja) 液体または物質の着肉、圧入、除去を行なう方法と装置
JP2996270B2 (ja) 除塵装置
CN217191185U (zh) 片料生产线
TW200536985A (en) Washing device for band instrument
CN219580929U (zh) 用于涂层复合材料生产线的补水装置
CN218655660U (zh) 一种钢辊清洁装置和涂布机
JP2016175033A (ja) フィルム洗浄装置
CN216330694U (zh) 纸张复合机的冷却装置
JP2003503181A (ja) 表面処理装置
CN215354902U (zh) 一种自动擦拭装置
JP3022428B2 (ja) 海苔味付け装置
CN217707669U (zh) 一种多晶硅电池片皮带清洁装置及其传输装置
CN216064598U (zh) 一种金属带清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