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85310U - 一种空肠营养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肠营养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85310U
CN218685310U CN202221763600.XU CN202221763600U CN218685310U CN 218685310 U CN218685310 U CN 218685310U CN 202221763600 U CN202221763600 U CN 202221763600U CN 218685310 U CN218685310 U CN 218685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rient solution
nutrient
fluid
tub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636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17636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85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85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85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一端设有营养液入口;营养液增压出口,设置于管体的另一端,且呈“勺”状设置,用于将流经的营养液增压后输出管体;流体囊,内置有流体,流体囊环绕于管体在营养液增压出口侧的外壁上;通过流体囊,可利用流体囊重力作用、胃肠道蠕动作用推动空肠营养管的营养液增压出口进入近端空肠,使得空肠营养管的管腔受重力牵引而不易弯折,使得营养液增压出口于肠腔内居中,便于引流、不易堵塞;还可以不使用胃镜留置导丝、徒手送达肠内营养管到指定位,减轻了患者痛苦;此外,通过将营养液增压出口设置成“勺”状结构,也方便引导营养管通过幽门,同时增加了单位营养液的压强,有利于营养液快速进入肠道。

Description

一种空肠营养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肠营养管。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若临床上使用的肠内营养管,需要先使用胃镜在十二指肠内留置导丝,再沿留置导丝将营养管置入近端空肠;而且,术后、胃部松弛、胃腔增大患者,在插入营养管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导丝回弹到胃腔内的情况,导致营养管在胃部滞留,难以通过幽门进入肠道,此时需要将营养管拔出,再使用胃镜留置导丝于近端空肠。费时费力,增加患者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肠营养管,其克服了以上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一端设有营养液入口;营养液增压出口,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且呈“勺”状设置,用于将流经的营养液增压后输出所述管体;流体囊,内置有流体,所述流体囊环绕于所述管体在所述营养液增压出口侧的外壁上。
可选的,所述营养液增压出口包括:
增压管,连通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且呈“勺”状设置;
营养液出口,开设于所述增压管中远离所述管体的端部,所述营养液出口呈斜口设置。
可选的,所述增压管的侧壁厚度大于所述管体的侧壁厚度。
可选的,所述流体囊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所述流体囊包括:水囊或气囊;或,所述流体囊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流体囊包括:水囊和/或气囊。
可选的,所述流体囊的横截面呈锥状设置。
可选的,所述管体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相互隔断的主腔和副腔,所述主腔的两端分别连通营养液入口及营养液出口,所述副腔的一端开设有流体补充口,另一端连通所述流体囊。
可选的,所述管体沿其长度方向内置有相互独立的主管和副管,所述主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营养液入口及营养液出口,所述副管的一端设为流体补充口,另一端连通所述流体囊。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肠营养管,通过设置流体囊,当空肠营养管的营养液增压出口通过贲门(距鼻腔约50cm)时注入流体,利用流体囊重力作用、胃肠道蠕动作用推动空肠营养管的营养液增压出口进入近端空肠;而且,通过流体囊设计,还可以使空肠营养管的管腔受重力牵引而不易弯折;此外,通过该流体囊使得营养液增压出口于肠腔内居中、不易造成端部贴肠壁,便于引流、不易堵塞;另外,还可以不使用胃镜留置导丝、徒手送达肠内营养管到指定位,减轻了患者痛苦;此外,在本方案中还通过将营养液增压出口设置成“勺”状结构,以方便引导营养管通过幽门,同时增加了单位营养液的压强,有利于营养液快速进入肠道,不易造成堵塞。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肠营养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截面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截面图(一);
图4为图1中B-B方向的截面图(二);
图5为图1中C部份的放大图。
图中,10、管体;101、主腔;102、副腔;103、主管;104、副管;11、流体囊;12、营养液增压出口;121、营养液出口;122、增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肠营养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截面图;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截面图(一);图4为图1中B-B方向的截面图(二);图5为图1中C部份的放大图。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
根据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10,一端设有营养液入口,另一端设置有营养液出口121;营养液增压出口12,设置于所述管体10的另一端,且呈“勺”状设置,用于将流经的营养液增压后输出所述管体10;流体囊11,内置有流体,所述流体囊11环绕于所述管体10在所述营养液增压出口12侧的外壁上。
就此,通过设置流体囊11,当空肠营养管的营养液增压出口12通过贲门(距鼻腔约50cm)时注入流体,利用流体囊11重力作用、胃肠道蠕动作用推动空肠营养管的营养液增压出口12进入近端空肠;而且,通过流体囊11设计,还可以使空肠营养管的管腔受重力牵引而不易弯折;此外,通过该流体囊11使得营养液增压出口12于肠腔内居中、不易造成端部贴肠壁,便于引流、不易堵塞;另外,还可以不使用胃镜留置导丝、徒手送达肠内营养管到指定位,减轻了患者痛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通过将营养液增压出口12设置成“勺”状结构,以方便引导营养管通过幽门,同时增加了单位营养液的压强,有利于营养液快速进入肠道,不易造成堵塞。
具体的,根据图1-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10、营养液增压出口12及流体囊11,其中,该管体10的一端设有营养液入口,另一端设置有该营养液增压出口12,该营养液增压出口12用于将流经的营养液增压后输出所述管体10,该营养液增压出口12呈“勺”状设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图5所示,该营养液增压出口12包括:增压管122及营养液出口121,其中,该增压管122连通于所述管体10的另一端,且呈“勺”状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增压管122与管体10一体成型,当然,该增压管122也可连接于管体10上;而该营养液出口121则开设于所述增压管122中远离所述管体10的端部,就此,通过将营养液增压出口12(增压管122)设置成“勺”状结构,以方便引导营养管通过幽门,同时增加单位营养液的压强、有利于营养液快速进入肠道,不易造成堵塞。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将该营养液出口121呈斜口设置,由此,增加了该营养液出口121的横截面积,从而可以有效增加该营养液出口121单位时间内营养液的流出量。而且,增压管122的侧壁厚度大于所述管体10的侧壁厚度,即:适当增加了该空肠营养管在营养液出口121侧部分侧壁的厚度,由此避免了空肠营养管在营养液出口121侧出现弯折的现象,此外,即使空肠营养管在营养液出口121侧发生弯折的情况,通过在营养液出口121侧加厚的侧壁,也能保持整体的通畅,使营养液顺利进入患者肠道,减小了空肠营养管的更换频率。
针对该管体10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做限定,只需其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如:根据图3所示,管体10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相互隔断的主腔101和副腔102(即:主腔101和副腔102相互独立且相互之间未连通),而且,主腔101的两端分别连通营养液入口及营养液出口121,副腔102的一端开设有流体补充口,另一端连通所述流体囊11;又或者:将该管体10进行以下设置:根据图4所示,所述管体10沿其长度方向内置有相互独立的主管103和副管104,所述主管103的两端分别连通营养液入口及营养液出口121,所述副管104的一端设为流体补充口,另一端连通所述流体囊11;在另一实施例中,该主管103和副管104均包裹于管体10内,且主管103和副管之间可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固定;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管体10由该主管103和副管104组成,且主管103和副管之间可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固定,如主管103和副管104相互盘绕固定或直接粘接固定。其中,针对上述的流体补充口,当空肠营养管的营养液增压出口12通过贲门(距鼻腔约50cm)时,通过该流体补充口用于为流体囊11注入流体,利用流体囊重力作用、胃肠道蠕动作用推动空肠营养管的营养液增压出口12进入近端空肠。
此外,上述涉及的流体囊11内置有流体,该流体囊11环绕于所述管体10在所述营养液增压出口12侧的外壁上;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流体囊11均可为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流体囊11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一个,如:该流体囊11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则该流体囊11可设置为水囊或气囊,该流体囊11可设置在距离营养液出口15-20cm处;在另一实施例中,在该流体囊11的数量设置为一个的情况下,该流体囊11的可沿管体10的长度方向朝向营养液入口延伸,延伸长度可根据需要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对流体囊11的延伸长度进行限定,如:该流体囊11可延伸至营养液入口处,也可延伸至营养液的中心处。
若该流体囊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甚至更多,则可以将该些流体囊11均设置为水囊或者气囊,当然,也可以将部分流体囊11设置为水囊,另一部分流体囊11设置为气囊,而且,在流体囊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甚至更多的情况下,距离营养液出口121最近的流体囊11可设置在距离营养液出口15-20cm处,而且,这些流体囊11均沿管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如:这些流体囊11可排列至营养液入口处,也可排列至营养液的中心处。
此外,针对上面涉及的流体囊11,其横截面可设置为锥状,即:该流体囊11呈锥形圆台状或圆锥状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流体囊11的横截面呈锥状设置的情况下,该流体囊11的尺寸为:长约5cm、直径最宽约1cm,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将流体囊11的横截面可置为锥状,可利用流体囊11重力作用、胃肠道蠕动作用推动空肠营养管的营养液增压出口12进入近端空肠,还可以使空肠营养管的管腔受重力牵引而不易弯折;此外,通过该流体囊11使得营养液增压出口12于肠腔内居中、不易造成端部贴肠壁,便于引流、不易堵塞;另外,就此也避免了使用胃镜留置导丝或徒手送达肠内营养管到指定位置;当然,该流体囊11也可设置为球囊。
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公开了一种空肠营养管,其中,将空肠营养管前端(营养液增压出口12)设置成类鸭嘴状,且局部加厚材质,方便引导空肠营养管通过幽门,同时减低流出压力、有利于营养液进入肠道,不易堵塞;在空肠营养管前端设置长约5cm、直径最宽约1cm锥形水囊,当空肠营养管前端通过贲门(距鼻腔约50cm)时注入液体,利用水囊重力作用、胃肠道蠕动作用推动空肠营养管前端进入近端空肠;此外,在空肠营养管前端的鸭嘴状结构上设置倾斜开口,局部加厚材质,即使发生空肠营养管前端弯折的情况,也能保持整体的通畅,使营养液顺利进入患者肠道。其中,该锥形水囊作用包括:1)可以不使用胃镜留置导丝、徒手送达肠内营养管到指定位置;2)锥形的水囊设计使管腔受重力牵引不易弯折;3)肠腔内能使空肠营养管头端于肠腔内居中、不易头端贴肠壁,便于引流、不易堵塞;此外,不同于传统的在管腔头端、侧壁设置小口,该空肠营养管前端为鸭嘴状出口,其余地方不再开口,从而方便引导营养管通过幽门,同时减低流出压力、有利于营养液进入肠道,不易堵塞,局部硬度增加,头部不易弯曲。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10),一端设有营养液入口;
营养液增压出口(12),设置于所述管体(10)的另一端,且呈“勺”状设置,用于将流经的营养液增压后输出所述管体(10);
流体囊(11),内置有流体,所述流体囊(11)环绕于所述管体(10)在所述营养液增压出口(12)侧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增压出口(12)包括:
增压管(122),连通于所述管体(10)的另一端,且呈“勺”状设置;
营养液出口(121),开设于所述增压管(122)中远离所述管体(10)的端部,所述营养液出口(121)呈斜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管(122)的侧壁厚度大于所述管体(10)的侧壁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囊(11)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所述流体囊(11)包括:水囊或气囊;
或,所述流体囊(11)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流体囊(11)包括:水囊和/或气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囊(11)的横截面呈锥状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相互隔断的主腔(101)和副腔(102),所述主腔(101)的两端分别连通营养液入口及营养液出口(121),所述副腔(102)的一端开设有流体补充口,另一端连通所述流体囊(1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沿其长度方向内置有相互独立的主管(103)和副管(104),所述主管(103)的两端分别连通营养液入口及营养液出口(121),所述副管(104)的一端设为流体补充口,另一端连通所述流体囊(11)。
CN202221763600.XU 2022-07-09 2022-07-09 一种空肠营养管 Active CN218685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3600.XU CN218685310U (zh) 2022-07-09 2022-07-09 一种空肠营养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3600.XU CN218685310U (zh) 2022-07-09 2022-07-09 一种空肠营养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85310U true CN218685310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8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63600.XU Active CN218685310U (zh) 2022-07-09 2022-07-09 一种空肠营养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85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18530A (en) Gastrointestinal tube with inflatable bolus
CN101181181B (zh) 胃减压肠营养管
CN105263831A (zh) 流体和营养品输送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US6960199B2 (en) Method for feeding with a tube
US5871467A (en) Post-pyloric feeding tubes
CN104994808B (zh) 空肠饲管和递送系统
CN218685310U (zh) 一种空肠营养管
CN213822606U (zh) 鼻胃空肠营养管
CN211912254U (zh) 一种可以减少胃损伤的鼻胃管
CN210542502U (zh) 一种内镜引导下的鼻胃肠管
CN201006013Y (zh) 带重力锤的鼻胃肠管
CN214860486U (zh) 一种儿童消化患者食道给药装置
CN210813403U (zh) 一种食道引流型四腔两囊胃管
CN111671654B (zh) 一种游离式经鼻空肠导管
CN210750341U (zh) 一种内镜引导下的鼻胃肠管
CN203089938U (zh) 胃吸引管、空肠营养管一体装置
CN110960426A (zh) 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
CN213490643U (zh) 一种鼻饲喂养管
CN212282500U (zh) 一种一体化防返流单腔胃空肠管
CN211675446U (zh) 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
CN209884796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多功能胃肠管
CN216777554U (zh) 一种营养管
CN100387314C (zh) 液囊空肠导管
CN211325858U (zh) 一种专用于熊猫幼崽辅育的三腔胃管
CN218187527U (zh) 一种防鼻腔粘膜压力性损伤的新型双气囊胃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