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84372U - 一种阀、集成气泵以及动态血压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阀、集成气泵以及动态血压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84372U
CN218684372U CN202221901478.8U CN202221901478U CN218684372U CN 218684372 U CN218684372 U CN 218684372U CN 202221901478 U CN202221901478 U CN 202221901478U CN 218684372 U CN218684372 U CN 218684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air
valve
gas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014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大成
黄智明
章年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ingyield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ingyield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ingyield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ingyield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014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84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84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84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阀、集成气泵以及动态血压测量装置,阀包括:第一空间,第一空间的空间壁开设有用于进气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和用于排气的第一排气口;泄气结构,泄气结构具有至少两个用于连通外界大气与动态血压测量装置的气囊的第一泄气口;密封结构,用于隔断和打开外界大气与气囊的连通,密封结构具有发生移位后回复原位置的第一回复力,密封结构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第一侧位于第一空间的内部,第二侧位于第一空间的外部,密封结构根据第一回复力及第二侧所受力之和与第一侧所受力之间差的变化来控制密封结构相对于至少两个第一泄气口的移动,以封闭和打开至少两个第一泄气口。上述阀有效满足动态血压测量设备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阀、集成气泵以及动态血压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压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集成气泵以及动态血压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动态血压测量设备的国家(国际)强制标准对安全要求指出,提供独立运行与正常的压力控制系统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在充气系统阀门全开快速泄气的情况下,压力从34.67kPa(260mmHg)降到2kPa(15mmHg)的时间不应超过10s。这就意味着,一个设备中必须具有双路压力控制系统的安全措施。问题在于,动态血压手表的本体型腔的容积有限,续航时间要求远高于普通的血压手表,例如其规格之一是,每5分钟测量1次血压,也就意味着24小时内需要测量288次。因此,动态血压测量装置的气泵或阀需要满足结构简单、紧凑,又能够具有双路的排气方式,而现有技术中单一阀、单一气泵都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很好满足动态血压测量需求的阀、集成气泵和动态血压测量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阀,所述阀应用于动态血压测量装置,所述阀包括:
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的空间壁开设有用于进气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和用于排气的第一排气口;
泄气结构,所述泄气结构具有至少两个用于连通外界大气与所述动态血压测量装置的气囊的第一泄气口;
密封结构,用于隔断和打开外界大气与所述气囊的连通,所述密封结构具有发生移位后回复原位置的第一回复力,所述密封结构具有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位于所述第一空间的内部,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一空间的外部,所述密封结构根据所述第一回复力及所述第二侧所受力之和与所述第一侧所受力之间差的变化来控制所述密封结构相对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的移动,以封闭和打开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气口至少两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侧所受力大于所述密封结构的所述第一回复力及所述第二侧所受力之和时,所述密封结构朝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移动,以封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当所述第一侧所受力小于所述密封结构的所述第一回复力及所述第二侧所受力之和时,所述密封结构朝远离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方向移动,以打开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气结构还包括连通外界大气的第二空间,所述密封结构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泄气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具有所述第一泄气口和第二泄气口,所述第一泄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第二泄气口用于连通所述气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空间为不存在空间壁的开放空间,或者,所述第二空间的空间壁开设有对外界大气常开的至少两个第三泄气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气结构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气囊的第三空间,所述至少两个气体通道中至少一个气体通道的第二泄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气结构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气囊的第三空间和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二空间,所述密封结构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三空间内,所述泄气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具有所述第一泄气口和第二泄气口,所述第一泄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空间,所述第二泄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具有第四进气口以及第四排气口,所述阻尼结构能够自所述第四进气口向所述第四排气口导通,所述第四进气口和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于提供压缩气体的同一加压单元,所述第四排气口用于连通所述气囊或连通所述第三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结构导通所需的最小压力值大于所述密封结构封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泄气口时所需的最小压力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结构为单向阀,所述阻尼结构能够自所述第四进气口向所述第四排气口单向导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空间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隔开的第三子空间,每一所述第三子空间均用于连通所述气囊,每一所述第三子空间连通一个所述第一泄气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弹性壁,所述弹性壁具有变形后恢复原形状的回弹力,所述弹性壁作为所述第一空间的空间壁,所述弹性壁的所述回弹力和第二侧所受力之和与所述弹性壁的第一侧所受力之间差的变化使所述弹性壁密封和打开所述第一泄气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气泵,包括:
加压单元;
上述阀,所述加压单元与阀连通,以向所述阀提供压缩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排气阀,每一所述第一排气阀连通一个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阀将所述第一排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进气时,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流向所述第一排气阀的气体流量之和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的气体流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排气阀,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排气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阀,所述第二排气阀将所述第一排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进气时,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流向所述第二排气阀的气体流量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的气体流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动态血压测量装置,包括:
气囊和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传感器,以及上述集成气泵,所述集成气泵与所述气囊连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再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动态血压测量装置,包括:
气囊、气泵和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传感器,以及上述阀,所述气泵经所述阀连通所述气囊。
上述阀结构简单,用一个密封结构就同时控制至少两个第一泄气口的封闭和打开,且密封结构由第一空间内的压力控制,控制简单方便,两个第一泄气口的存在可以有效保障气囊在不需要充气时安全地排出气体,从而能够很好地满足动态血压测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阀中密封结构封闭第一泄气口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充气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排气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的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的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实施例的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种实施例的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种实施例的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种实施例的对气囊直接充气的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16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中密封结构封闭气体通道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17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充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18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停止充气后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19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排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0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2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中密封结构封闭气体通道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3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充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4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停止充气后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5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排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6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7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8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中密封结构封闭气体通道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9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充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0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停止充气后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1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排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2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3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4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中密封结构封闭气体通道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5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充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6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停止充气后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7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排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8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9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40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中密封结构封闭气体通道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41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充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42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停止充气后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43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排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44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5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46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中密封结构封闭气体通道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47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充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48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停止充气后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49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排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50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1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52为一种实施例的集成气泵中密封结构封闭气体通道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53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充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54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停止充气后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55为一种实施例的气囊在排气时集成气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1000、集成气泵;1200、阀;1400、加压单元;1610、第一排气阀;1620、第二排气阀;2000、气囊;10、第一空间;10a、第一进气口;10b、第一排气口;12、第一子空间;
20、第二空间;20b、第三泄气口;30、第三空间;32、第三子空间;40、气体通道;40a、第一泄气口;40b、第二泄气口;50、密封结构;52、密封件;60、阻尼结构;60a、第四进气口;60b、第四排气口;3110、马达;3120、支架;3130、偏心体;3140、旋转轴;3141、滚珠;3150、摆杆;3160、活塞体;3161、活塞支架;3162、第一活塞腔;3164、第二活塞腔;3170、下压块;3180、单向阀瓣组件;3182、第一单向阀瓣;3184、第二单向阀瓣;3186、第三单向阀瓣;3186、第四单向阀瓣;3190、中压块;3210、伞瓣;3220、硅胶片;3230、上压块;3231、出气孔;3330、放气阀瓣组件;3331、密封膜片;3332、阻隔膜片;3340、内压块;3350、气嘴;3351、通气通道;4110、底板;4120、隔膜;4130、压电振子组件;4131、压电振子;4132、边框;4133、连接部;4140、电极片;4150、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动态血压测量装置的阀1200,包括第一空间10、泄气结构以及密封结构50。
第一空间10的空间壁开设有用于进气的第一进气口10a和用于排气的第一排气口10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气口10b包括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排气口10b也可以只有一个或有两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口10a和两个第一排气口10b的关系被设置为,当以某一气体流量对第一进气口10a进行通气时,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能够逐渐增大,这意味着第一空间10的进气流量大于第一空间10的排气流量,这可以通过调整第一进气口10 a与两个第一排气口10b的尺寸大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第一排气口10b上再外接限制第一排气口10b的排气流量的装置来实现。优选地,第一排气口10b设置为,在动态血压测量装置压力从34.67kPa(260mmHg)降到2kPa(15mmHg)的时间不应超过10s。
泄气结构具有两个气体通道40和连通外界大气的第二空间20。气体通道40具有第一泄气口40a和第二泄气口40b,第一泄气口40a连通第二空间20,第二泄气口40b用于连通气囊2000,当气体通道40被封闭时,气囊2000内的气体无法排向大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气体通道40具有两个,因此可以满足动态血压测量两路排气的要求。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有更多的气体通道40。
密封结构50用于隔断和打开外界大气与气囊2000的连通。从自身的结构来说,密封结构50具有发生移位后回复原位置的第一回复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50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壁,该弹性壁作为第一空间10的空间壁,弹性壁具有变形后恢复原形状的回弹力,该回弹力即为第一回复力。
密封结构50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第一侧位于第一空间10的内部,第二侧位于第一空间10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是位于第二空间20内的。整体来看,密封结构50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第一是自身的第一回复力,第二是第一侧所受力,该第一侧所受力的大小是由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决定的,第三是第二侧所受力,由于第二侧位于第二空间20内,因此第二侧所受力的大小在还没封闭第一泄气口40a时受第二空间20内的气体压力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受到大气压力的影响。
密封结构50可以根据第一回复力及第二侧所受力之和与第一侧所受力之间差的变化来控制密封结构50自身相对于至少两个第一泄气口40a的移动,以封闭和打开至少两个第一泄气口40a。具体来说,当第一侧所受力大于密封结构50的第一回复力及第二侧所受力之和时,密封结构50朝至少两个第一泄气口40a移动,以封闭至少两个第一泄气口40a;而当第一侧所受力小于密封结构50的第一回复力及第二侧所受力之和时,密封结构50朝远离至少两个第一泄气口40a的方向移动,以打开至少两个第一泄气口40a。需要说明的是,当密封结构5 0封闭第一泄气口40a时,相当于将两个第一泄气口40a堵住了,因此第二侧所受力除了被大气压力影响外,还受到气囊2000内部气体压力及第一泄气口40a顶住密封结构50而对密封结构50的反作用力的影响。
在本申请中,将外界大气造成受力定义为F0,将密封结构50的第一侧所受力定义为F1,将密封结构50的第二侧所受力定义为F2,将密封结构50自身的第一回复力定义为F3;将第二侧所受力F2中受气囊2000内部气体压力的影响的部分定义为F4,第一泄气口40a顶住密封结构50而对密封结构50的反作用力定义为F5。当需要对气囊2000进行充气时,可以通过第一进气口10a向第一空间10充气,使得F1逐渐增大,请参照图2,当F1>F2+F3=F0+F3时,密封结构50向两个第一泄气口40a持续移动,直到封闭两个第一泄气口40a。如图3 所示,如果这时正在对气囊2000进行通气,在通气的过程中只要满足:F1=F2+F3=F0+F4+F 5+F3,则气囊2000可以持续处于充气状态。当不需要对气囊2000进行充气时,停止对第一空间10充气,此时通过第一排气口10b将第一空间10泄压,使得F1逐渐减小,当F1<F2+ F3=F0+F4+F5+F3时,密封结构50远离第一泄气口40a,气囊2000内的气体自然通过第一泄气口40a排出;如果F1持续减小,则F1<F2+F3,密封结构50持续向远离第一泄气口40a 方向移动,最终如图4所示回复到原位置,而气囊2000内的气体也通过气体通道40向外界大气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气口10b是常开的,即一直保持着向外排气,所以只要停止通过第一进气口10a向第一空间10内充气,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就会自然回落,这样气囊2000的泄气排压只需要一个停止向第一空间10内充气的步骤,更加简化了操作,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5,图5所示的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动态血压测量装置的阀12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泄气结构还包括用于连通气囊2000的第三空间30,两个气体通道40的第二泄气口40b均连通第三空间30,第三空间30内的气体压力与气囊2000内的气体压力相同。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6,图6所示的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动态血压测量装置的阀12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第二空间20为不存在空间壁的开放空间,实际上在实施例一中第二空间20也是不存在空间壁的开放空间,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空间20的空间壁开设有对外界大气常开的两个第三泄气口20b,两个第三泄气口20b也能够保证气囊2000 排出的气体流向外界大气。
实施例四
请参照图7,图7所示的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动态血压测量装置的阀12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只有一个气体通道40的第二泄气口40b与第三空间30连通,另一个气体通道40的第二泄气口40b则直接与气囊2000连通。
实施例五
请参照图8,图8所示的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动态血压测量装置的阀12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空间10被分隔为了两个。具体来说,第一空间10包括两个相互隔开的第一子空间12,每一第一子空间12的空间壁开设有一个第一进气口10a和一个第一排气口10b,密封结构50包括两个密封件52,每一密封件52对应一个第一子空间12,每一密封件52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每一密封件52具有发生移位后回复原位置的第二回复力,第一侧位于密封件52对应的第一子空间12的内部,第二侧位于密封件52对应的第一子空间12的外部,每一密封件52根据第二回复力与第二侧所受力之和与第一侧所受力之间差的变化来控制密封件52相对于一个第一泄气口40a的移动,以封闭和打开第一泄气口40a。由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密封件52封闭和打开对应第一泄气口4 0a的过程与实施例一类似,因此在此不进行赘述。
实施例六
请参照图9,图9所示的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动态血压测量装置的阀12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不但第一空间10被分隔为了两个,第三空间30也被分隔为了两个。具体来说,第三空间30包括两个相互隔开的第三子空间32,每一第三子空间32均用于连通气囊2000,每一第三子空间32连通一个第一泄气口40a。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空间 10没有被分隔为两个及以上时,第三空间30也可以被分隔为两个。
如图10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空间30虽然没有被分隔为两个以上,但是也可以通过两个通道与气囊2000连通。
实例七
请参照图11,图11所示的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动态血压测量装置的阀12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泄气结构还包括用于连通气囊2000的第三空间 30,气体通道40的第一泄气口40a连通第三空间30,而气体通道40的第二泄气口40b连通第二空间20,此外,密封结构50的第二侧并不是位于第二空间20内的,而是位于第三空间 30内的,密封结构50封闭和打开第一泄气口40a的过程与实施例一类似,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中当密封结构50封闭第一泄气口40a后,整个气体通道40均与外界大气隔开了,而在本实施例中,当密封结构50封闭第一泄气口40a后,气体通道40还是与外界大气连通的。
实施例八
请参照图1至11,图1至11所示的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动态血压测量装置的阀1 200,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阀1200还包括阻尼结构60,阻尼结构60具有第四进气口60a以及第四排气口60b,阻尼结构60能够自第四进气口60a向第四排气口60b导通,第四进气口60a和第一进气口10a连通于提供压缩气体的同一加压单元14 00,第四排气口60b用于连通气囊2000,本申请中的加压单元1400用于将气体进行压缩后输送给阀1200和/或气囊200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合理地利用阻尼结构60,还可以保证加压单元1400向阀1200和气囊2000输送压缩气体的过程中,密封结构50首先封闭两个第一泄气口40a,然后才对气囊2 000充气,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具有最小导通压力Pmin的阻尼结构60,即当阻尼结构60的左侧压力P大于Pmin时,阻尼结构60才能够自第四进气口60a向第四排气口60b单向导通;假设密封结构50要移动至封闭第一泄气口40a的位置第一空间10中所需最小压力P1min。设置Pmin>P1min;设第一空间10中的压力为P1,当Pmin>P1>P1min时,密封结构50封闭第一泄气口40a,此时阻尼结构60还没导通,故气囊2000还没开始充气;随着压缩气体的输送、 P1逐渐增大,直到P1>Pmin,阻尼结构60导通,气囊2000才开始充气。
此外,通过设置阻尼结构60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在阻尼结构60导通后气囊2000充气时,只要加压单元1400继续输送气体,就可以确保密封结构50的第一侧所受力会始终不小于密封结构50的第一回复力及第二侧所受力之和,即通过阻尼结构60,可以避免气囊2000内的气体压力过大“冲开”密封结构50对第一泄气口40a的封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结构60可以为单向阀,单向阀的方向由第四进气口60a指向第四排气口60b。
在上文中描述了,第四排气口60b连通气囊2000,此处的连通应当理解为广义的连通,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中,第四排气口60b可以直接引出一个通道与气囊2000连通,而在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七当中,第四排气口60b也可以通过与第三空间30连通的方式,间接地与气囊2000连通。例如,请参照图8和图12,在图8中第四排气口60b连通第三空间30,再与气囊2000连通,而在图12当中,第四排气口60b直接与气囊2000连通。
实际上,本实施例八隐含的意思是,阻尼结构60不是必须的。
实施例九
请参照图1至图12,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气泵1000,包括加压单元1400以及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中任一个实施例当中的阀1200,加压单元1400与阀1200连通,以向阀 1200提供压缩气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中,可以也采用两个加压单元1400,其中一个加压单元1400与第一进气口10a连通,另一个加压单元1400与气囊2000连通;当然也可以用一个加压单元1400同时连通第一进气口10a和气囊2000,例如在实施例八中,就只采用加压单元1400连通第一进气口10a和第四进气口60a。
加压单元1400可以采用现有市面上各类成熟的加压单元1400,能够实现压缩并输送气体的功能即可。
实施例十
请参照图1至图12,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气泵10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九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集成气泵1000还包括两个第一排气阀1610,每一第一排气阀1610连通一个第一排气口10b,第一排气阀1610将第一排气口10b与外界大气连通;通过对第一排气阀 1610本身的排气流量进行设置,能够使得通过第一排气口10b流向第一排气阀1610的气体流量之和小于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10a的气体流量,例如,第一排气阀1610可以仅允许微量的气体从第一排气口10b排向外界大气,这样可以保证通过加压单元1400输送压缩气体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能够持续上升或维持一定水准。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排气阀1610可以设置为尺寸微小的排气通道,使通过第一排气口 10b的气体流量之和小于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10a的气体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不采用阻尼结构60时,气囊2000可以与第一空间10共用同一个加压单元,也可以采用独立的加压单元;而且,当气囊2000采用独立的加压单元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空间10和气囊2000的加压顺序,以便先封闭第一泄气口40a,再对气囊2000加压。
实施例十一
请参照图13,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气泵1000。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集成气泵1000还包括一个第二排气阀1620,两个第一排气口10b分别连通第二排气阀1620,第二排气阀1620将第一排气口10b与外界大气连通;通过第一排气口10b流向第二排气阀1620的气体流量小于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10a的气体流量,即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排气口10b是通过同一第二排气阀1620连通外界大气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控制或设置第一排气口10b的排气流量,例如,加压单元1400内部可以设置有逆向低内阻通道,逆向低内阻通道连通第一排气口10b与外界大气,逆向低内阻通道的作用同样在于限制第一排气口10b向外界大气的排气流量。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血压测量装置,特别是动态血压测量装置,其包括气囊2000和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以及上述实施例九至实施例十一中任一个实施例的集成气泵1000,气囊2000与集成气泵1000连通。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中也提供了一种血压测量装置,特别是动态血压测量装置,其包括气囊2000、气泵和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传感器,以及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中任一个阀1200,气泵经阀1 200连通气囊2000,该气泵的作用在于向气囊2000输送压缩气体。
实施例十四
请参照图14至图19,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气泵1000,包括马达3110、支架312 0、将支架3120固定于马达3110的螺丝、偏心体3130、旋转轴3140、滚珠3141、摆杆3150、活塞支架3161、活塞体3160、下压块3170、单向阀瓣组件3180、中压块3190、伞瓣32 10、硅胶片3220、上压块3230、放气阀瓣组件3330和气嘴3350。
该偏心体3130固定于马达3110的中心轴上,偏心体3130上偏心设置一斜孔。该旋转轴 3140一端插入斜孔内,与马达3110的中心轴斜向偏心设置。该摆杆3150具有中心孔和凸头,旋转轴3140另一端插入中心孔内,摆杆3150的凸头插入活塞体3160下侧紧连接孔。
活塞支架3161设置于支架3120上,活塞体3160安装于活塞支架3161上。该活塞体31 60包括第一活塞腔3162和第二活塞腔3164。下压块3170压在活塞体3160上,并盖住两个活塞腔,形成密封腔体。
中压块3190与下压块3170夹持单向阀瓣组件3180,共同构成活塞的进气阀及出气阀。具体地,单向阀瓣组件3180包括第一单向阀瓣3182,第二单向阀瓣3184,第三单向阀瓣31 86和第四单向阀瓣3188。第一单向阀瓣3182、中压块3190与下压块3170共同形成第一活塞腔3162的用于连通外界大气的第一进气阀;第二单向阀瓣3184、中压块3190与下压块3170共同形成第一活塞腔3162的输出压缩气体的第一出气阀;第四单向阀瓣3188、中压块3190与下压块3170共同形成第二活塞腔3164的用于连通外界大气的第二进气阀;第三单向阀瓣3186、中压块3190与下压块3170共同形成第二活塞腔3164的输出压缩气体的第二出气阀。
随着马达3110的转动,摆杆3150抵住第一活塞腔3162和第二活塞腔3164的室壁的底侧形成起伏面,起伏面中较高的部位顺次对第一活塞腔3162或第二活塞腔3164形成挤压,起伏面中较低的部位顺次使第二活塞腔3164或第一活塞腔3162内的空间扩张,从而通过完成送出压缩气体或吸入外界大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虽然使用了单向阀瓣组件3180,但是单向阀内的气流方向并不是绝对单向的,以第一单向阀瓣3182组成的第一进气阀为例,应当理解为,外界大气从第一进气阀流向第一活塞腔3162是很容易的,而当第一活塞腔3162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的气压时,第一活塞腔3162内的气体仍微量或以微流量的方式从第一进气阀向外界大气泄漏,这是与以往气泵中单向阀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本集成气泵1000的第一进气阀、第一活塞腔3162、第一出气阀还形成一个第一排气阀1610,第二进气阀、第二活塞腔3164、第二出气阀形成另一个第一排气阀1610。优选地,第一排气口10b被设置为,集成气泵1000停止充气后,被气囊2000的压力从34.67kPa(260mmHg)降到2kPa(15mmHg)的时间不应超过10s。
如图15所示,硅胶片3220夹在中压块3190和上压块3230之间,硅胶片3220、中压块3190以及上压块3230均包括多个通孔;下压块3170、单向阀瓣组件3180、中压块3190、硅胶片3220、上压块3230和放气阀瓣组件3330围合形成第一空间10;第二单向阀瓣3184所对应的第一出气阀和第三单向阀瓣3186所对应的第二出气阀的出气口均与第一空间10连通。中压块3190、硅胶片3220和上压块3230围成一个气体腔室;第一空间10和气体腔室通过中压块3190上的通孔连通,伞瓣3210安装在中压块3190上且延伸至气体腔室内,伞瓣321 0隔断第一空间10与气体腔室的连通。
放气阀瓣组件3330铺盖在上压块3230上,放气阀瓣组件3330包括两个具有弹性的密封膜片3331以及连通外界大气的第三泄气口20b。气嘴3350包括通气通道3351和气体通道4 0;气体腔室通过上压块3230和放气阀瓣组件3330上的通孔与通气通道3351连通。气嘴33 50扣在放气阀瓣组件3330上,并且和放气阀瓣组件3330围合形成两个第二空间20,气体通道40用于连通气囊2000和第二空间20。每个第二空间20内容纳有一个密封膜片3331,第三泄气口20b位于第二空间20的空间壁上,密封膜片3331隔断第一空间10和第二空间20 的连通;此外,密封膜片3331能够通过封闭气体通道40从而阻隔第二空间20与气囊2000 的连通。本实施例中,伞瓣3210打开中压块3190的通孔所需的第一空间10内的最小气体压力大于密封膜片3331封闭气体通道40所需的第一空间10内的最小气体压力。
本实施例在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请参照图15,在充气阶段,即向气囊2000进行充气的过程中,以挤压第二活塞腔3164 为初始状态。
请参照图16,马达3110开始旋转时,第一活塞腔3162扩张,第一进气阀打开、外界大气沿箭头所示路径进入第一活塞腔3162;同时,第二活塞腔3164收缩,第二活塞腔3164中的气体被压缩、第二出气阀打开、压缩气体沿箭头所示方向进入第一空间10。接下来,马达3110继续旋转,第二活塞腔3164扩张,第二进气阀打开、外界大气进入第二活塞腔3164;同时,第一活塞腔3162收缩,第一活塞腔3162中的气体被压缩、第一出气阀打开、压缩气体进入第一空间10。如此循环往复,压缩气体不断地进入第一空间10。由于第二空间20与外界大气连通,因此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会上升至大于第二空间20内的气体压力;当第一空间10内气体对密封膜片3331的施力大于密封膜片3331自身回复力与第二空间20对密封膜片3331施力之和时,密封膜片3331向气体通道40移动直到封闭气体通道40。随着第一空间10内气体压力的持续上升,伞瓣3210打开中压块3190的通孔,气体沿图17所示的箭头所示路径进入气囊2000,对气囊2000进行充气;对气囊2000进行充气的过程中,气体通道40内的气体压力也会随之上升。需要说明的是,图16、图17只示出了加压过程中从大气到气囊2000的气流方向。实际上,在加压的过程中,还存在逆向气流,只是逆向气流的流量远小于加压气流的流量。
请参照图18,马达3110停止旋转,第一活塞腔3162和第二活塞腔3164不再从外界大气吸入气体,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沿图中箭头所示路径流向外界大气,故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持续降低;随着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持续降低,首先伞瓣3210封闭中压块31 90的通孔;然后如图19所示,密封膜片3331在其回复力及气体通道40的气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回复到原位置,气体通道40与第二空间20连通,气囊2000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三泄气口20b流向外界大气,完成气囊2000的泄压。
实施例十五
请参照图20至图25,图20至图25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气泵1000。该集成气泵1000与实施例十四的区别在于,还包括内压块3340,且气嘴3350的结构与实施例十四不同,下面具体进行说明。
内压块3340位于气嘴3350和放气阀瓣组件3330之间,并且,内压块3340与放气阀瓣组件3330围合形成第二空间20,内压块3340与气嘴3350形成第三空间30,内压块3340具有气体通道40,气体通道40连通第二空间20和第三空间3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气嘴3 350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气囊2000和第三空间30的通气通道3351。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请参照图21,在充气阶段,即向气囊2000进行充气的过程中,以挤压第二活塞腔3164 为初始状态。
请参照图22,马达3110开始旋转时,第一活塞腔3162扩张,第一进气阀打开、外界大气沿箭头所示路径进入第一活塞腔3162;同时,第二活塞腔3164收缩,第二活塞腔3164中的气体被压缩、第二出气阀打开、压缩气体沿箭头所示方向进入第一空间10。接下来,马达3110继续旋转,第二活塞腔3164扩张,第二进气阀打开、外界大气沿箭头所示路径进入第二活塞腔3164;同时,第一活塞腔3162收缩,第一活塞腔3162中的气体被压缩、第一出气阀打开、压缩气体也沿箭头所示方向进入第一空间10。如此循环往复,压缩气体不断地沿箭头所示方向进入第一空间10。由于第二空间20与外界大气连通,因此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会上升至大于第二空间20内的气体压力,当第一空间10内气体对密封膜片3331的施力大于密封膜片3331自身回复力与第二空间20对密封膜片3331施力之和时,密封膜片3331 向气体通道40移动直到封闭气体通道40;随着第一空间10内气体压力的持续上升,伞瓣3 210打开中压块3190的通孔,则气体沿图23所示的箭头所示路径进入气囊2000,对气囊20 00进行充气;对气囊2000进行充气的过程中,气体通道40内的气体压力也会随之上升。
请参照图24,马达3110停止旋转,第一活塞腔3162和第二活塞腔3164不再从外界大气吸入气体,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沿图中箭头所示路径流向外界大气,故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持续降低;随着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持续降低,首先伞瓣3210会封闭中压块 3190的通孔,然后如图25所示,密封膜片3331在其回复力及气体通道40的气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回复到原位置,而气体通道40与第二空间20连通,气囊2000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三泄气口20b流向外界大气,完成气囊2000的泄压。
实施例十六
请参照图26至31,图26至31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气泵10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五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没有中压块3190、伞瓣3210和硅胶片3220,并且上压块3230以及放气阀瓣组件3330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五不同,下面做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下压块3170、单向阀瓣组件3180、上压块3230与放气阀瓣组件3330围合形成第一空间10;第二单向阀瓣3184对应的第一出气阀和第三单向阀瓣318 6对应的第二出气阀的出气口与第一空间10连通。上压块3230包括2个出气孔3231和通孔;上压块3230的上表面还具有凸块。
放气阀瓣组件3330包括阻隔膜片3332和密封膜片3331,阻隔膜片3332具有通孔。内压块3340位于放气阀瓣组件3330与气嘴3350之间;内压块3340与放气阀瓣组件3330围成两个空间,其中一个是第二空间20,另一个是与第三空间30连通的气体腔室;内压块3340通过两个气体通道40将第三空间30与第二空间20连通。阻隔膜片3332位于气体腔室内,阻隔膜片3332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贴合在凸块上;阻隔膜片3332的通孔被凸块封闭;阻隔膜片3332能够通过两侧气体压力之差打开通孔。密封膜片3331位于第二空间20内。在本实施例中,阻隔膜片3332打开通孔所需第一空间10的最小气体压力大于密封膜片3331封闭气体通道40所需的第一空间10内的最小气体压力。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请参照图27,在充气阶段,即向气囊2000进行充气的过程中,以挤压第二活塞腔3164 为初始状态。
请参照图28,马达3110开始旋转时,第一活塞腔3162扩张,第一进气阀打开、外界大气沿箭头所示路径进入第一活塞腔3162;同时,第二活塞腔3164收缩,第二活塞腔3164中的气体被压缩、第二出气阀打开、压缩气体沿箭头所示方向进入第一空间10。接下来,马达3110继续旋转,第二活塞腔3164扩张,第二进气阀打开、外界大气进入第二活塞腔3164;同时,第一活塞腔3162收缩,第一活塞腔3162中的气体被压缩、第一出气阀打开、压缩气体进入第一空间10。如此循环往复,压缩气体不断地进入第一空间10。由于第二空间20与外界大气连通,因此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会上升至大于第二空间20内的气体压力;当第一空间10内气体对密封膜片3331的施力大于密封膜片3331自身回复力与第二空间20对密封膜片3331施力之和时,密封膜片3331向气体通道40方向移动直到封闭气体通道40;随着第一空间10内气体压力的持续上升,阻隔膜片3332打开通孔,第一空间10内的压缩气体沿图29所示的箭头所示路径进入气体腔室以及第三空间30,进而进入气囊2000,对气囊 2000进行充气;对气囊2000进行充气的过程中,气体通道40内的气体压力也会随之上升。
请参照图30,马达3110停止旋转,第一活塞腔3162和第二活塞腔3164不再从外界大气吸入气体,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沿图中箭头所示路径流向外界大气,故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持续降低;随着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持续降低,首先阻隔膜片3332会回复到原位置,从而封闭自身的通孔;然后如图31所示,密封膜片3331在其回复力及气体通道40的气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回复到原位置,气体通道40与第二空间20连通,气囊2000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三泄气口20b流向外界大气,完成气囊2000的泄压。
实施例十七
请参照图32至图37,图32至图37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气泵10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六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单向阀瓣组件3180的结构不同:第二单向阀瓣318 4和第三单向阀瓣3186被隔离开,从而导致第一出气阀与第二出气阀的出气口互不导通。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中,如图33所示,下压块3170、单向阀瓣组件3180、上压块3230与放气阀瓣组件3330围合形成第一空间10;第三单向阀瓣3186对应的第二出气阀的出气口与第一空间 10连通。上压块3230包括2个出气孔3231和通孔;上压块3230的上表面还具有凸块。
放气阀瓣组件3330包括阻隔膜片3332和密封膜片3331,阻隔膜片3332具有通孔。内压块3340位于放气阀瓣组件3330与气嘴3350之间;内压块3340与放气阀瓣组件3330围成两个空间,其中一个是第二空间20,另一个是与第三空间30连通的气体腔室;内压块3340通过两个气体通道40将第三空间30与第二空间20连通。阻隔膜片3332位于气体腔室内,阻隔膜片3332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贴合在凸块上;阻隔膜片3332的通孔被凸块封闭;阻隔膜片3332能够通过两侧气体压力之差打开通孔。密封膜片3331位于第二空间20内。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请参照图33,在充气阶段,即向气囊2000进行充气的过程中,以挤压第二活塞腔3164 为初始状态。
请参照图34,马达3110开始旋转时,第一活塞腔3162扩张,第一进气阀打开、外界大气沿箭头所示路径进入第一活塞腔3162;同时,第二活塞腔3164收缩,第二活塞腔3164中的气体被压缩、第二出气阀打开、压缩气体沿箭头所示方向进入第一空间10。接下来,马达3110继续旋转,第二活塞腔3164扩张,第二进气阀打开、外界大气进入第二活塞腔3164;同时,第一活塞腔3162收缩,第一活塞腔3162中的气体被压缩、第一出气阀打开、压缩气体推动阻隔膜片3332离开凸台,沿图35所示的箭头所示路径进入第三空间30,进而进入气囊2000,对气囊2000进行充气;如此循环往复。由于第二空间20与外界大气连通,因此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会上升至大于第二空间20内的气体压力;当第一空间10内气体对密封膜片3331的施力大于密封膜片3331自身回复力与第二空间20对密封膜片3331施力之和时,密封膜片3331向气体通道40方向移动直到封闭气体通道40;对气囊2000进行充气的过程中,气体通道40内的气体压力也会随之上升。
请参照图36,马达3110停止旋转,第一活塞腔3162和第二活塞腔3164不再从外界大气吸入气体,阻隔膜片3332会回复到原位置,从而封闭自身的通孔;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沿图中箭头所示路径流向外界大气,故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持续降低;随着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持续降低,如图37所示,密封膜片3331在其回复力及气体通道40的气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回复到原位置,气体通道40与第二空间20连通,气囊2000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三泄气口20b流向外界大气,完成气囊2000的泄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放气阀瓣组件3330可以仅包括密封膜片3331,阻隔膜片3 332用一个大通孔取代;即从第一活塞腔3162经过第一出气阀,直接给第三空间30输出压缩气体。
实施例十八
请参照图38至图43,图38至图43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气泵1000。该集成气泵1000由底板4110、隔膜4120、压电振子组件4130、电极片4140、上压块3230、放气阀瓣组件3330以及气嘴3350依次叠层、四周密封地构成。其中,压电振子组件4130包括压电振子4131、边框4132及若干连接部4133;本实施例中,压电振子组件4130包括4个连接部4133;压电振子4131包括压电元件及金属电极板;金属电极板、边框4132及连接部413 3电气连接。实际上,本实施例中,金属电极板、边框4132及连接部4133由金属板一体构成。优选地,使用杨氏模量100GPa以上的金属板作为金属电极板、边框4132及连接部4133 的金属电极板。
如图39所示,底板4110用于支撑整个集成气泵1000;底板4110的上表面设有四个沟槽,每个沟槽向外延伸的末端设有贯通底板4110的通孔,四个沟槽向内延伸的一端与同一凹槽连通。
隔膜4120铺设在底板4110上,隔膜4120上设置有连通底板4110凹槽的进气孔。一些实施例中,未来防止第一空间排气时隔膜4120的进气口被堵,隔膜4120上连通凹槽的进气孔具有至少两个。压电振子组件4130的边框4132密封地铺设在隔膜4120上,压电振子4131的四周连通上下两侧。压电振子4131的一侧为一电极,压电振子4131的另一侧连接电极片4140;通过两电极给压电振子4131施加可变电压使压电单元产生径向变形,进一步压电振子4131产生弯曲变形,从而产生振动;首先,压电振子4131向隔膜4120方向变形并推动隔膜4120变形;随后,压电振子4131往远离压隔膜4120的方向变形,由于隔膜4120的变形滞后,压电振子4131与隔膜4120之间泵室的容积扩大、通过隔膜4120的气孔吸入大气;压电振子4131再次向隔膜4120方向变形,压缩泵室中的气体;由于,压电振子4131四周连通上下两侧、尺寸远大于隔膜4120的进气孔的孔径,从而从隔膜4120的进气孔吸入大气,形成压缩气体并输送压缩气体。
上压块3230包括连通上压块3230上下两侧的通孔和出气孔3231,上压块3230的上表面还具有凸块;放气阀瓣组件3330包括密封膜片3331和阻隔膜片3332,上压块3230与压电振子组件4130均通过粘接层4150与电极片4140粘接固定;阻隔膜片3332上设置有连通阻隔膜片3332上下两侧的通孔;放气阀瓣组件3330和上压块3230用于依次层叠设置在压电振子组件4130上;密封膜片3331覆盖上压块3230的出气孔3231;阻隔膜片3332则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贴合在凸块上,从而被凸块封闭自身的通孔。隔膜4120、压电振子组件4130、电极片4140、上压块3230和放气阀瓣组件3330围合形成第一空间10。
气嘴3350包括通气通道3351和两个气体通道40,气嘴3350扣合在放气阀瓣组件3330 上、与放气阀瓣组件3330围成第三空间30;第三空间30与通气通道3351连通;气体通道4 0连通第三空间30和外界大气;密封膜片3331能够封闭气体通道40。当阻隔膜片3332打开自身的通孔时,第一空间10与第三空间3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阻隔膜片3332打开通孔所需第一空间10的最小气体压力大于密封膜片3331封闭气体通道40所需第一空间10的最小气体压力。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请参照图40,给压电振子4131通电,外界大气的空气沿箭头所示路径进入第一空间10 内,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逐渐上升;随着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上升,首先密封膜片3331封闭气体通道40;然后,如图41所示,阻隔膜片3332离开凸块,使得其自身的通孔被打开,压缩气体由第一空间10进入第三空间30,再由通气通道3351进入气囊2000。
请参照图42,当压电振子4131停止通电后,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沿箭头所示路径流向外界大气,使得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减小;随着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的减小,首先阻隔膜片3332回复到原位置,第一空间10和第三空间30被隔断;然后随着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的进一步减小,密封膜片3331也回复到原位置,第三空间30与气体通道40连通,气囊2000内的气体沿图43中箭头所示路径经第三空间30和气体通道40向外界大气排放。
实施例十九
请参照图44至图49,图44至图49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气泵10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八的区别在于,上压块3230、放气阀瓣组件3330和气嘴3350的结构不同。具体来说,上压块3230中通孔和出气孔3231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放气阀瓣组件3330中密封膜片3331和阻隔膜片3332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在气嘴3350当中,两个气体通道40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上述变化可由图44、图45中非常明显的看出来。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给压电振子组件4130通电,外界大气的空气沿图46中箭头所示路径进入第一空间10内;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逐渐上升,随着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上升,首先密封膜片33 31封闭气体通道40;然后,如图47所示,阻隔膜片3332离开凸块,使得其自身的通孔被打开,压缩气体由第一空间10进入第三空间30,再由通气通道3351进入气囊2000。
请参照图48,当压电振子4131停止通电后,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沿箭头所示路径流向外界大气,使得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减小;随着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的减小,首先阻隔膜片3332回复到原位置,第一空间10和第三空间30被隔断;然后随着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的进一步减小,密封膜片3331也回复到原位置,第三空间30与气体通道40连通,气囊2000内的气体沿图49中箭头所示路径经第三空间30和气体通道40向外界大气排放。
实施例二十
请参照图50至图55,图50至图55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气泵10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八的区别在于,放气阀瓣组件3330和气嘴3350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请参照图50、图51,气体通道40的第二泄气口40b与气囊2000连通;气嘴3350与放气阀瓣组件3330围合形成第二空间20;在气嘴3350上设置有连通第二空间20与外界大气的第三泄气口20b;第二空间20与通气通道3351之间隔断,第二空间20与第一泄气口40a连通。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给压电振子4131通电,外界大气的空气沿图52中箭头所示路径进入第一空间10内,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逐渐上升;随着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上升,首先密封膜片3331 封闭气体通道40,从而隔断气体通道40与第二空间20的连通,也就隔断了气囊2000和外界大气的连通;然后,如图53所示,阻隔膜片3332离开凸块,使得其自身的通孔被打开,压缩气体由第一空间10流向通气通道3351,从而为气囊2000进行充气。
请参照图54,当压电振子4131停止通电后,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沿箭头所示路径流向外界大气,使得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减小;随着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的减小,首先阻隔膜片3332回复到原位置;然后随着第一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的进一步减小,密封膜片3331也回复到原位置,气体通道40与第二空间20连通,气囊2000内的压缩气体沿图55中箭头所示方向由第三泄气口20b向外界大气排放。
上述实施例中的阀为气囊设置了至少两个第一泄气口,并且,还设置了第一空间10、第一空间10的空间壁开设了用于进气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和用于排气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一侧位于第一空间10内的密封结构。设置第一进气口的流量大于第一排气口的流量。当以一定流量从第一进气口向第一空间充气时,即便第一排气口处于排气状态,第一空间内的压力也处于上升或维持状态,即可以通过第一进气口对第一空间进行持续加压;密封结构能够根据第一回复力及所述第二侧所受力之和与所述第一侧所受力之间差的变化来控制密封结构自身移动,并通过密封结构自身的移动来封闭和打开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当需要对气囊进行充气时,可以对第一空间进行加压,以控制密封结构封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而当停止对第一空间加压通气后,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可以保障第一空间内的压力安全稳定地回落,使得密封结构打开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泄气口的存在可以有效保障气囊在不需要充气时安全地排出气体。
上述阀结构简单,用一个密封结构就同时控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的封闭和打开;且密封结构由第一空间内的压力控制,第一空间又具有所述第一排气口,这样保证第一空间能够在无进气时压力稳定回落,以避免出现密封结构在气囊不需要充气时仍封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的情况发生,既满足了动态血压测量安全性的要求,又满足了动态血压测量装置结构简单的要求。
本文参照了各种示范实施例进行说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范性实施例做出改变和修正。例如,各种操作步骤以及用于执行操作步骤的组件,可以根据特定的应用或考虑与系统的操作相关联的任何数量的成本函数以不同的方式实现。
虽然在各种实施例中已经示出了本文的原理,但是许多特别适用于特定环境和操作要求的结构、布置、比例、元件、材料和部件的修改可以在不脱离本披露的原则和范围内使用。以上修改和其他改变或修正将被包含在本文的范围之内。
前述具体说明已参照各种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本披露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正和改变。因此,对于本披露的考虑将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意义上的,并且所有这些修改都将被包含在其范围内。同样,有关于各种实施例的优点、其他优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已如上所述。然而,益处、优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任何能产生这些的要素,或使其变得更明确的解决方案都不应被解释为关键的、必需的或必要的。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括”和其任何其他变体,皆属于非排他性包含,这样包括要素列表的过程、方法、文章或设备不仅包括这些要素,还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或不属于该过程、方法、系统、文章或设备的其他要素。此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耦合”和其任何其他变体都是指物理连接、电连接、磁连接、光连接、通信连接、功能连接和/或任何其他连接。
具有本领域技术的人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的细节进行许多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根据以下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8)

1.一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应用于动态血压测量装置,所述阀包括:
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的空间壁开设有用于进气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和用于排气的第一排气口;
泄气结构,所述泄气结构具有至少两个用于连通外界大气与所述动态血压测量装置的气囊的第一泄气口;
密封结构,用于隔断和打开外界大气与所述气囊的连通,所述密封结构具有发生移位后回复原位置的第一回复力,所述密封结构具有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位于所述第一空间的内部,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一空间的外部,所述密封结构根据所述第一回复力及所述第二侧所受力之和与所述第一侧所受力之间差的变化来控制所述密封结构相对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的移动,以封闭和打开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口至少两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侧所受力大于所述密封结构的所述第一回复力及所述第二侧所受力之和时,所述密封结构朝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移动,以封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当所述第一侧所受力小于所述密封结构的所述第一回复力及所述第二侧所受力之和时,所述密封结构朝远离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方向移动,以打开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泄气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结构还包括连通外界大气的第二空间,所述密封结构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泄气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具有所述第一泄气口和第二泄气口,所述第一泄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第二泄气口用于连通所述气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为不存在空间壁的开放空间,或者,所述第二空间的空间壁开设有对外界大气常开的至少两个第三泄气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结构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气囊的第三空间,所述至少两个气体通道中至少一个气体通道的第二泄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空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结构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气囊的第三空间和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二空间,所述密封结构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三空间内,所述泄气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具有所述第一泄气口和第二泄气口,所述第一泄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空间,所述第二泄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空间。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具有第四进气口以及第四排气口,所述阻尼结构能够自所述第四进气口向所述第四排气口导通,所述第四进气口和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于提供压缩气体的同一加压单元,所述第四排气口用于连通所述气囊或连通所述第三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结构导通所需的最小压力值大于所述密封结构封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泄气口时所需的最小压力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结构为单向阀,所述阻尼结构能够自所述第四进气口向所述第四排气口单向导通。
11.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空间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隔开的第三子空间,每一所述第三子空间均用于连通所述气囊,每一所述第三子空间连通一个所述第一泄气口。
12.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隔开的第一子空间,每一所述第一子空间的空间壁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进气口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密封件,每一所述密封件对应一个第一子空间,每一所述密封件具有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每一所述密封件具有发生移位后回复原位置的第二回复力,所述第一侧位于所述密封件对应的第一子空间的内部,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密封件对应的第一子空间的外部,每一所述密封件根据所述第二回复力与所述第二侧所受力之和与所述第一侧所受力之间差的变化来控制所述密封件相对于一个所述第一泄气口的移动,以封闭和打开所述第一泄气口。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弹性壁,所述弹性壁具有变形后恢复原形状的回弹力,所述弹性壁作为所述第一空间的空间壁,所述弹性壁的所述回弹力和第二侧所受力之和与所述弹性壁的第一侧所受力之间差的变化使所述弹性壁密封和打开所述第一泄气口。
14.一种集成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压单元;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所述加压单元与阀连通,以向所述阀提供压缩气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成气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排气阀,每一所述第一排气阀连通一个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阀将所述第一排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进气时,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流向所述第一排气阀的气体流量之和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的气体流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集成气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排气阀,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排气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阀,所述第二排气阀将所述第一排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进气时,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流向所述第二排气阀的气体流量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的气体流量。
17.一种动态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和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传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气泵,所述集成气泵与所述气囊连通。
18.一种动态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气泵和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传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所述气泵经所述阀连通所述气囊。
CN202221901478.8U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阀、集成气泵以及动态血压测量装置 Active CN218684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1478.8U CN218684372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阀、集成气泵以及动态血压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1478.8U CN218684372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阀、集成气泵以及动态血压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84372U true CN218684372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7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01478.8U Active CN218684372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阀、集成气泵以及动态血压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84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79311B2 (en) Micropump
US9482221B2 (en) Gas control apparatus
CN100398821C (zh)
CN106691422B (zh)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US11293427B2 (en) Valve, and fluid control device including valve
CN113389716B (zh) 隔膜泵和压力调节设备
CN218684372U (zh) 一种阀、集成气泵以及动态血压测量装置
CN112483368B (zh) 隔膜泵
US20220257133A1 (en) Pulse diagnosis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5153471A (zh) 一种阀、集成气泵以及动态血压测量装置
CN215959852U (zh) 充放气阀、气泵及电子血压计
CN113565744A (zh) 充排气一体式气泵以及包含该气泵的电子血压计
CN221373868U (zh) 充排气式气泵以及具有该气泵的电子血压计
CN210520955U (zh) 诊脉仪
CN213116624U (zh) 快速泄压阀组件
CN215890399U (zh) 充排气一体式气泵以及包含该气泵的电子血压计
US20220400813A1 (en) Vessel pressure regulating system with multi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 device
CN220395931U (zh) 一种自动泄压泵及包含该自动泄压泵的血压计
CN115288989A (zh) 一种充泄气一体式气泵
CN218177410U (zh) 隔膜气泵泵头及具有放气功能的气泵
CN213016733U (zh) 一种带有快速排气阀的隔膜泵
JP2019084946A (ja)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11223136U (zh) 防漏气汽车座椅腰托控制器、汽车座椅及汽车
CN215891232U (zh) 一种带自动泄压结构的流体泵
JP2004069647A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のガス漏れ検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