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84253U - 一种清洗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84253U
CN218684253U CN202222653781.7U CN202222653781U CN218684253U CN 218684253 U CN218684253 U CN 218684253U CN 202222653781 U CN202222653781 U CN 202222653781U CN 218684253 U CN218684253 U CN 218684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low
cleaning machine
edge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37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郑赞
韩健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537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84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84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84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及设于该箱体底部的泵水机构,所述泵水机构包括泵壳、隔板、导流片、叶轮以及驱动件。泵壳底部开有吸水口,所述泵壳顶部开有第一出水口、侧部开有第二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在泵壳中设置了隔板及导流片,隔板与导流片围合出兼具加压及分流作用的结构,分流后的一路水经泵壳顶部的第一出水口输出、另一路水经泵壳侧部的第二出水口输出,消除了两路出水的干涉问题,降低了水流能量损失,使两路出水均可保持较高的扬程及较大的水流量;本实用新型水流系统的运行仅依靠一个叶轮即可完成,整体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保持采用开放式水流系统,便于拆装及对水流系统进行清洁。

Description

一种清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用于清洗餐具的清洗机。
背景技术
对于容积较大的洗碗机来说,为了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一般会设置上下排布的至少两组喷淋臂。工作时,洗涤泵把水分别输送到各喷淋臂中进行上下喷淋,冲洗餐具后回落的水聚集到洗碗机底部的水杯中,洗涤泵把回落的水再次输送到各喷淋臂中,完成一个水流循环。
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6859563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节能的洗碗机》(申请号:CN201611232345.5)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用于容纳餐具并提供清洗空间的腔体、用于喷水清洗餐具的喷淋系统和用于抽水并向喷淋系统供水的泵体;喷淋系统设置于腔体内;泵体的抽水端连通腔体,供水端连通喷淋系统;喷淋系统包括内水管和两套以上喷淋装置,两套以上喷淋装置分别设置于内水管上;泵体的供水端连接有分水装置,该分水装置对应两套以上喷淋装置设置有两个以上出水口,喷淋装置与相应的出水口连通;工作时,分水装置根据指令导通一个以上出水口,使一套以上喷淋装置进行清洗工作。
在上述现有能进行底部喷淋、顶部喷淋的洗碗机中,用于为喷淋系统供水的泵一般采用封闭式结构,即将洗涤泵的蜗壳设于箱体下方,蜗壳内设置有能转动的叶轮,洗涤泵蜗壳的进水口与洗涤腔底部相连通,蜗壳的出水口连接有分水装置,该分水装置将水流分为向第一喷淋臂供水的第一支路和向第二喷淋臂供水的第二支路。由于顶部喷淋用水与底部喷淋用水的水压均由洗涤泵独立供给,导致分流后每个支路上水流的扬程、流量及冲击力均大幅下降,影响清洗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ZL 202023348766.9《一种双泵系统及应用有该双泵系统的清洗机》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双泵系统包括上叶轮、下叶轮、上壳体、下壳体及驱动件,上壳体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导流片上部的第一容置腔,下壳体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导流片下部的第二容置腔,下壳体侧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中的第一进水口,下壳体下部具有用于安装下叶轮的第三容置腔,下壳体侧壁和/或底壁上开有第二进水口及出水口。上述双泵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系统,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及上叶轮为底部喷淋供水,第三容置腔及下叶轮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由于两路水流的动力由相应的泵独立供给,提高了各路水流的扬程及水流量,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
但是,由于其采用独立的上叶轮进行底层供水、下叶轮进行上层供水,整体结构比较复杂,生产成本高,无法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兼顾泵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分别为两路洗涤用水提供动力,且在简化结构、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扬程及水流量进而提高清洗效果的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及设于该箱体底部的泵水机构,所述泵水机构包括:
泵壳,底部开有吸水口,所述泵壳顶部开有第一出水口、侧部开有第二出水口;
隔板,横向设于所述泵壳中部且将泵壳内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上腔体、下腔体,所述第一出水口与上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下腔体相连通;
导流片,为多个且竖向布置在所述隔板的下表面上,多个导流片在隔板周向上间隔排布且自隔板边缘向内逆着水流方向螺旋延伸,所述隔板在周向上分为相互衔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导流片对应第一部分布置,所述第二部分处形成有与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的开口,相邻两所述导流片之间约束出分水流道,所述导流片顶部所对应的隔板部分至少局部缺失形成供分水流道与上腔体相连通的缺口;
叶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下腔体中,用于提供汲水动力;以及
驱动件,设于所述箱体的外底部且输出轴穿过箱体底壁、吸水口而与叶轮相连接,用于驱动叶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箱体底壁开有与驱动件相适配的安装口,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驱动件的顶部嵌置在安装口而其顶壁构成箱体底壁的一部分,所述泵壳底壁与驱动件顶壁之间形成有吸水间隙。该结构可降低吸水口高度,使其在洗涤过程中始终位于液面之下,不仅有利于提高回水效率,而且可避免气泡等被吸入,以保持水压、提高扬程。
优选地,所述吸水口开设于泵壳的底壁上,所述吸水口外围的泵壳底壁沿径向自外而内、自上而下延伸形成第一导流曲面,所述吸水口位于该第一导流曲面的最低端处从而形成下探式吸水口。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吸水效率,并对进入吸水口的水进行整流、导流,降低能量损失。
优选地,所述叶轮为具有底部进水口、侧部出水口的离心叶轮,该离心叶轮形成有与所述下探式吸水口相匹配的下探式进水口。该结构可与泵壳的吸水结构配合,进一步降低能量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叶轮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叶片,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上下间隔布置,所述叶片为多个且间隔布置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所述下盖板上开有进水口,相邻两所述叶片之间围合出导水流道,所述上盖板边缘与下盖板边缘之间形成通过导水流道与进水口相连通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开设于下盖板的中央部位,所述下盖板的至少局部沿径向由外向内、自上而下延伸形成下探式的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下盖板自外边缘沿径向向内进水口处逐渐向下倾斜形成第二导流曲面,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第一导流曲面与第二导流曲面相对应,所述进水口的下边缘与吸水口的下边缘大致齐平。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能量损失。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导流曲面包括位于外围的平缓部分及位于内侧的弯曲部分,所述进水口位于该弯曲部分的下端处。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吸水效果,使电机的转速余量能满足电机满负荷运行,提高吸水效果。
优选地,从俯视角度看,所述叶片自内端向外端沿逆时针方向螺旋延伸,所述叶片的内端部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进水口之内,且该内端部分的下边缘形成有向进水口方向拱起的弧形结构,所述叶片内端部分的上边缘与平缓部分和弯曲部分的衔接处相连接。
优选地,各所述叶片内端位于与进水口中心同心布置的圆周上且所对应圆的半径为R1,所述进水口的直径R2,R1=(0.6~0.85)R2。叶轮结构可兼顾高效及降噪,避开噪音较高区间,提高吸水动力。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向下朝向进水口延伸的轴,且该轴的下端穿过进水口而位于进水口之下。
进一步优选,所述上盖板沿径向外而内、自上而下倾斜形成与第二导流曲面相对应的第三导流曲面,且该第三导流曲面与所述轴的外周壁平滑衔接,所述第二导流曲面与第三导流曲面之间围合出流动空间,所述的叶片螺旋布置在该流动空间中。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整流、加压效果。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顶部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凹陷区域,该凹陷区域中设置有自轴的外周壁沿径向呈放射状延伸的背叶片,且该背叶片的顶部边缘与上盖板的顶部外边缘处大致齐平。上述结构可平衡轴向力,同时降低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流片的外端贴近泵壳内周壁布置、内端靠近叶轮边缘布置,各所述导流片在隔板周向上围合出用于对下腔体中的水流进行加压及周向分流的半包围腔。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片兼具以下作用:(1)形成半包围腔,该半包围腔的边缘在周向上将输出水流分为两股,起到分流作用;同时,半包围腔对进入其中的水流沿周向进行加压,以提高输出扬程;(2)导流片围合出分水流道,使分流出的一股水流通过缺口与上腔体更好的衔接,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水压及扬程。
优选地,沿水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一部分的起始端与第二出水口的第一边缘衔接、末端与第二出水口的第一边缘相对布置,第一部分起始端所对应的导流片外端与第二出水口的第一边缘相连接、内端逆着水流方向螺旋延伸,且该导流片的内端构成用于对水流量进行分隔的分流端。该结构有利于对水流进行更好的加压、分流,降低能量损失。
优选地,所述泵壳侧部设置有与第二出水口切向连接的出水通道,该出水通道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第一边缘相连接且与布置在此处的导流片外壁面切向衔接,所述出水通道的第二侧壁与第二出水口的第二边缘切向连接。该结构可降低能量损失。
进一步优选,所述泵壳的内侧壁自第二出水口的第二边缘逆着水流方向向第一部分的末端附近螺旋延伸形成加压面,位于所述第一部分末端的导流片部分位于加压面之外、部分位于加压面之内且与加压面平滑衔接。该结构有利于对水流进行更好的加压、分流,降低能量损失。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中位于非起始端的导流片外周壁上设置有自外端向内延伸的辅助导流片,该辅助导流片的上表面形成沿水流方向逐渐升高的斜面。该结构可改善水流自周向流动转变为垂直流动过程中的撞击问题,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水压及扬程。
进一步优选,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辅助导流片的底部贴近泵壳内底壁布置、外边缘贴近泵壳内周壁布置,所述辅助导流片的下端与泵壳内底壁平滑衔接。
优选地,相邻布置的两导流片中,第一个导流片的外端部分与第二个导流片的内端布置部分相交错布置从而围合出所述的分水流道,所述隔板在对应第一个导流片外端至第二导流片外端范围内缺失形成所述的缺口。采用这样的结构,使缺口与分水流道的出水端合理衔接,降低能量损失。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水口开设于泵壳顶壁的中央部位,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自边缘向中间螺旋延伸、用于将经缺口输送来的水流向第一出水口处聚拢的汇流叶片。该结构可对进入上腔体的水流进行整流、导流,避免水流紊乱而造成的能量损失,提高水压及扬程。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自边缘向中间逐渐向上延伸的导流锥,且该导流锥的尖端对应所述第一出水口布置,所述的汇流叶片为多个且在隔板周向上间隔排布,所述汇流叶片的上部与导流锥的外表面相衔接。该结构可对进入上腔体的水流进行整流、导流,避免水流紊乱而造成的能量损失,提高水压及扬程。
进一步优选,所述汇流叶片的上边缘低于导流锥的上端。该结构用以消除第一出水口附近的水流干涉,降低能量损失。
优选地,所述隔板在对应第一部分的上表面高度低于第二部分的上表面高度,所述汇流叶片的下端与缺口顶部边缘相衔接。该结构降低经分水流道输出水流的爬坡高度,在缺口处接着由汇流叶片向上引导,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汲水效果。
优选地,所述上腔体所对应的泵壳内周壁自下而上、自外而内延伸形成向第一出水口逐渐聚拢的导流面,所述汇流叶片的外边缘与该导流面相接触,所述导流面与导流锥的外表面、汇流叶片之间共同围合出整流通道。该整流通道不仅可避免水流紊乱而造成能量损失,还能对输出水流进一步进行加压,以提高水压及扬程。
优选地,所述的汇流叶片对应隔板的第一部分布置。所述隔板的第二部分区域也设置有汇流叶片,该汇流叶片构成与泵壳内壁相抵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机还包括设于箱体中的第一喷淋臂、第二喷淋臂,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该回水区域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所述泵壳设于回水区域中且顶部露出于过滤板之上,所述第一喷淋臂设于泵壳顶部且与第一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喷淋臂设于第一喷淋臂之上且通过送水管道与泵壳的第二出水口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泵壳中设置了隔板及导流片,隔板与导流片围合出兼具加压及分流作用的结构,分流后的一路水经泵壳顶部的第一出水口输出、另一路水经泵壳侧部的第二出水口输出,消除了两路出水的干涉问题,降低了水流能量损失,使两路出水均可保持较高的扬程及较大的水流量;本实用新型水流系统的运行仅依靠一个叶轮即可完成,整体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保持采用开放式水流系统,便于拆装及对水流系统进行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泵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纵剖);
图4为图2的剖视图(横剖);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板与泵壳的装配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板与导流片的配合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图6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剖视图(纵剖);
图12为图9的剖视图(横剖);
图13为图9的侧视图;
图14为图9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4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箱体7及设于该箱体7底部的泵水机构A,泵水机构A为开放式泵水结构,其包括泵壳1、隔板2、导流片21、叶轮3、驱动件4、第一喷淋臂5、第二喷淋臂6。
箱体7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71,该回水区域71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72,泵壳1设于回水区域71中且顶部露出于过滤板72之上,泵壳1底部通过支撑脚支撑在回水区域71底部、可通过螺钉锁紧连接。泵壳1底部开有吸水口13,泵壳1顶部开有第一出水口11、侧部开有第二出水口12,第一喷淋臂5设于泵壳1顶部且与第一出水口11相连通,第二喷淋臂6设于第一喷淋臂5之上且通过送水管道8与泵壳1的第二出水口12相连通。
隔板2横向设于泵壳1中部且将泵壳1内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上腔体101、下腔体102,第一出水口11与上腔体101相连通,第二出水口12与下腔体102相连通;导流片21为多个且竖向布置在隔板2的下表面上,多个导流片21在隔板2周向上间隔排布且自隔板2边缘向内逆着水流方向螺旋延伸,隔板2在周向上分为相互衔接的第一部分201、第二部分202,导流片21对应第一部分201布置,第二部分202处形成有与第二出水口12相连通的开口22,相邻两导流片21之间约束出分水流道23,导流片21顶部所对应的隔板2部分至少局部缺失形成供分水流道23与上腔体101相连通的缺口24。叶轮3能转动地设于下腔体102中,用于提供汲水动力。驱动件4设于箱体7的外底部且输出轴41穿过箱体7底壁、吸水口13而与叶轮3相连接,用于驱动叶轮3转动。
箱体7底壁开有与驱动件4相适配的安装口,装配完毕状态下,驱动件4的顶部嵌置在安装口而其顶壁构成箱体7底壁的一部分,泵壳1底壁与驱动件4顶壁之间形成有吸水间隙42。该结构可降低吸水口13高度,使其在洗涤过程中始终位于液面之下,不仅有利于提高回水效率,而且可避免气泡等被吸入,以保持水压、提高扬程。
在本实施例中,吸水口13开设于泵壳1的底壁上,吸水口13外围的泵壳1底壁沿径向自外而内、自上而下延伸形成第一导流曲面131,吸水口13位于该第一导流曲面131的最低端处从而形成下探式吸水口13。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叶轮3为具有底部进水口31、侧部出水口32的离心叶轮,该离心叶轮形成有与下探式吸水口13相匹配的下探式进水口31。该结构可与泵壳1的吸水结构配合,提高吸水效率,并对进入吸水口13的水进行整流、导流,降低能量损失。
上述叶轮3包括上盖板01、下盖板02及叶片03,上盖板01与下盖板02上下间隔布置,叶片03为多个且间隔布置在上盖板01与下盖板02之间,下盖板02上开有进水口31,相邻两叶片03之间围合出导水流道33,上盖板01边缘与下盖板02边缘之间形成通过导水流道33与进水口31相连通的出水口32,进水口31开设于下盖板02的中央部位,下盖板02的至少局部沿径向由外向内、自上而下延伸形成下探式的进水口31。
下盖板02自外边缘沿径向向内进水口31处逐渐向下倾斜形成第二导流曲面021,装配完毕状态下,第一导流曲面131与第二导流曲面021相对应,进水口31的下边缘与吸水口13的下边缘大致齐平,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能量损失。第二导流曲面021包括位于外围的平缓部分0211及位于内侧的弯曲部分0212,进水口31位于该弯曲部分0212的下端处,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吸水效果,使电机的转速余量能满足电机满负荷运行,提高吸水效果。
从俯视角度看,叶片03自内端向外端沿逆时针方向螺旋延伸,叶片03的内端部分0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进水口31之内,且该内端部分031的下边缘形成有向进水口31方向拱起的弧形结构,叶片03内端部分031的上边缘与平缓部分0211和弯曲部分0212的衔接处相连接。
各叶片03内端位于与进水口31中心同心布置的圆周上且所对应圆的半径为R1,进水口31的直径R2,R1=(0.6~0.85)R2。叶轮结构可兼顾高效及降噪,避开噪音较高区间,提高吸水动力。
上盖板01上设置有向下朝向进水口31延伸的轴011,且该轴011的下端穿过进水口31而位于进水口31之下。上盖板01沿径向外而内、自上而下倾斜形成与第二导流曲面021相对应的第三导流曲面012,且该第三导流曲面012与轴011的外周壁平滑衔接,第二导流曲面021与第三导流曲面012之间围合出流动空间001,叶片03螺旋布置在该流动空间001中。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整流、加压效果。
上盖板01顶部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凹陷区域013,该凹陷区域013中设置有自轴011的外周壁沿径向呈放射状延伸的背叶片014,且该背叶片014的顶部边缘与上盖板01的顶部外边缘处大致齐平。上述结构可平衡轴向力,同时降低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片21的外端贴近泵壳1内周壁布置、内端靠近叶轮3边缘布置,各导流片21在隔板2周向上围合出用于对下腔体102中的水流进行加压及周向分流的半包围腔100。本实施例的导流片21兼具以下作用:(1)形成半包围腔100,该半包围腔的边缘在周向上将输出水流分为两股,起到分流作用;同时,半包围腔100对进入其中的水流沿周向进行加压,以提高输出扬程;(2)导流片21围合出分水流道23,使分流出的一股水流通过缺口24与上腔体101更好的衔接,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水压及扬程。
沿水流流动方向,第一部分201的起始端与第二出水口12的第一边缘121衔接、末端与第二出水口12的第一边缘121相对布置,第一部分201起始端所对应的导流片21外端与第二出水口12的第一边缘121相连接、内端逆着水流方向螺旋延伸,且该导流片21的内端构成用于对水流量进行分隔的分流端211。该结构有利于对水流进行更好的加压、分流,降低能量损失。
泵壳1侧部设置有与第二出水口12切向连接的出水通道14,该出水通道14的第一侧壁与第二出水口12的第一边缘121相连接且与布置在此处的导流片21外壁面切向衔接,出水通道14的第二侧壁与第二出水口12的第二边缘122切向连接。该结构可降低能量损失。
泵壳1的内侧壁自第二出水口12的第二边缘122逆着水流方向向第一部分201的末端附近螺旋延伸形成加压面15,位于第一部分201末端的导流片21部分位于加压面15之外、部分位于加压面15之内且与加压面15平滑衔接。该结构有利于对水流进行更好的加压、分流,降低能量损失。
第一部分201中位于非起始端的导流片21外周壁上设置有自外端向内延伸的辅助导流片213,该辅助导流片213的上表面形成沿水流方向逐渐升高的斜面2131,该结构可改善水流自周向流动转变为垂直流动过程中的撞击问题,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水压及扬程。装配完毕状态下,辅助导流片213的底部贴近泵壳1内底壁布置、外边缘贴近泵壳1内周壁布置,辅助导流片213的下端与泵壳1内底壁平滑衔接。
相邻布置的两导流片21中,第一个导流片21的外端部分与第二个导流片21的内端布置部分相交错布置从而围合出所述的分水流道23,隔板2在对应第一个导流片21外端至第二导流片21外端范围内缺失形成所述的缺口24。采用这样的结构,使缺口24与分水流道23的出水端合理衔接,降低能量损失。
第一出水口11开设于泵壳1顶壁的中央部位,隔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自边缘向中间螺旋延伸、用于将经缺口输送来的水流向第一出水口11处聚拢的汇流叶片25。该结构可对进入上腔体101的水流进行整流、导流,避免水流紊乱而造成的能量损失,提高水压及扬程。隔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自边缘向中间逐渐向上延伸的导流锥26,且该导流锥26的尖端对应第一出水口11布置,汇流叶片25为多个且在隔板2周向上间隔排布,汇流叶片25的上部与导流锥26的外表面相衔接。该结构可对进入上腔体101的水流进行整流、导流,避免水流紊乱而造成的能量损失,提高水压及扬程。汇流叶片25的上边缘低于导流锥26的上端。该结构用以消除第一出水口11附近的水流干涉,降低能量损失。
汇流叶片25对应隔板2的第一部分201布置。隔板2的第二部分202区域也设置有汇流叶片,该汇流叶片构成与泵壳内壁相抵的加强筋25’。
隔板2在对应第一部分201的上表面高度低于第二部分202的上表面高度,汇流叶片25的下端与缺口24顶部边缘相衔接。该结构降低经分水流道23输出水流的爬坡高度,在缺口24处接着由汇流叶片25向上引导,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汲水效果。
上腔体101所对应的泵壳1内周壁自下而上、自外而内延伸形成向第一出水口11逐渐聚拢的导流面16,汇流叶片25的外边缘与该导流面16相接触,导流面16与导流锥26的外表面、汇流叶片25之间共同围合出整流通道17。该整流通道17不仅可避免水流紊乱而造成能量损失,还能对输出水流进一步进行加压,以提高水压及扬程。
本实施例在泵壳1中设置了隔板2及导流片21,隔板2与导流片21一体成型,隔板2与导流片21围合出兼具加压及分流作用的结构,分流后的一路水经泵壳1顶部的第一出水口11输出、另一路水经泵壳1侧部的第二出水口12输出,消除了两路出水的干涉问题,降低了水流能量损失,使两路出水均可保持较高的扬程及较大的水流量;本实施汲水仅依靠一个叶轮3即可完成,整体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本实施例保持采用开放式水流系统,便于拆装及对水流系统进行清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Claims (27)

1.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7)及设于该箱体(7)底部的泵水机构(A),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水机构(A)包括
泵壳(1),底部开有吸水口(13),所述泵壳(1)顶部开有第一出水口(11)、侧部开有第二出水口(12);
隔板(2),横向设于所述泵壳(1)中部且将泵壳(1)内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上腔体(101)、下腔体(102),所述第一出水口(11)与上腔体(101)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12)与下腔体(102)相连通;
导流片(21),为多个且竖向布置在所述隔板(2)的下表面上,多个导流片(21)在隔板(2)周向上间隔排布且自隔板(2)边缘向内逆着水流方向螺旋延伸,所述隔板(2)在周向上分为相互衔接的第一部分(201)、第二部分(202),所述导流片(21)对应第一部分(201)布置,所述第二部分(202)处形成有与第二出水口(12)相连通的开口(22),相邻两所述导流片(21)之间约束出分水流道(23),所述导流片(21)顶部所对应的隔板(2)部分至少局部缺失形成供分水流道(23)与上腔体(101)相连通的缺口(24);
叶轮(3),能转动地设于所述下腔体(102)中,用于提供汲水动力;以及
驱动件(4),设于所述箱体(7)的外底部且输出轴(41)穿过箱体(7)底壁、吸水口(13)而与叶轮(3)相连接,用于驱动叶轮(3)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7)底壁开有与驱动件(4)相适配的安装口,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驱动件(4)的顶部嵌置在安装口而其顶壁构成箱体(7)底壁的一部分,所述泵壳(1)底壁与驱动件(4)顶壁之间形成有吸水间隙(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口(13)开设于泵壳(1)的底壁上,所述吸水口(13)外围的泵壳(1)底壁沿径向自外而内、自上而下延伸形成第一导流曲面(131),所述吸水口(13)位于该第一导流曲面(131)的最低端处从而形成下探式吸水口(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3)为具有底部进水口(31)、侧部出水口(32)的离心叶轮(3),该离心叶轮(3)形成有与所述下探式吸水口(13)相匹配的下探式进水口(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3)包括上盖板(01)、下盖板(02)及叶片(03),所述上盖板(01)与下盖板(02)上下间隔布置,所述叶片(03)为多个且间隔布置在上盖板(01)与下盖板(02)之间,所述下盖板(02)上开有进水口(31),相邻两所述叶片(03)之间围合出导水流道(33),所述上盖板(01)边缘与下盖板(02)边缘之间形成通过导水流道(33)与进水口(31)相连通的出水口(32),所述进水口(31)开设于下盖板(02) 的中央部位,所述下盖板(02)的至少局部沿径向由外向内、自上而下延伸形成下探式的进水口(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02)自外边缘沿径向向内进水口(31)处逐渐向下倾斜形成第二导流曲面(021),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第一导流曲面(131)与第二导流曲面(021)相对应,所述进水口(31)的下边缘与吸水口(13)的下边缘大致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曲面(021)包括位于外围的平缓部分(0211)及位于内侧的弯曲部分(0212),所述进水口(31)位于该弯曲部分(0212)的下端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从俯视角度看,所述叶片(03)自内端向外端沿逆时针方向螺旋延伸,所述叶片(03)的内端部分(0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进水口(31)之内,且该内端部分(031)的下边缘形成有向进水口(31)方向拱起的弧形结构,所述叶片(03)内端部分的上边缘与平缓部分(0211)和弯曲部分(0212)的衔接处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叶片(03)内端位于与进水口(31)中心同心布置的圆周上且所对应圆的半径为R1,所述进水口(31)的直径R2,R1=(0.6~0.85)R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01)上设置有向下朝向进水口(31)延伸的轴(011),且该轴(011)的下端穿过进水口(31)而位于进水口(31)之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01)沿径向外而内、自上而下倾斜形成与第二导流曲面(021)相对应的第三导流曲面(012),且该第三导流曲面(012)与所述轴的外周壁平滑衔接,所述第二导流曲面(021)与第三导流曲面(012)之间围合出流动空间(001),所述的叶片(03)螺旋布置在该流动空间(001)中。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01)顶部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凹陷区域(013),该凹陷区域(013)中设置有自轴的外周壁沿径向呈放射状延伸的背叶片(014),且该背叶片(014)的顶部边缘与上盖板(01)的顶部外边缘处大致齐平。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21)的外端贴近泵壳(1)内周壁布置、内端靠近叶轮(3)边缘布置,各所述导流片(21)在隔板(2)周向上围合出用于对下腔体(102)中的水流进行加压及周向分流的半包围腔(10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沿水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一部分(201)的起始端与第二出水口(12)的第一边缘衔接、末端与第二出水口(12)的第一边缘相对布置,第一部分(201)起始端所对应的导流片(21)外端与第二出水口(12)的第一边缘相连接、内端逆着水流方向螺旋延伸,且该导流片(21)的内端构成用于对水流量进行分隔的分流端(21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侧部设置有与第二出水口(12)切向连接的出水通道(14),该出水通道(14)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出水口(12)的第一边缘相连接且与布置在此处的导流片(21)外壁面切向衔接,所述出水通道(14)的第二侧壁与第二出水口(12)的第二边缘切向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的内侧壁自第二出水口(12)的第二边缘逆着水流方向向第一部分(201)的末端附近螺旋延伸形成加压面(15),位于所述第一部分(201)末端的导流片(21)部分位于加压面(15)之外、部分位于加压面(15)之内且与加压面(15)平滑衔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01)中位于非起始端的导流片(21)外周壁上设置有自外端向内延伸的辅助导流片(213),该辅助导流片(213)的上表面形成沿水流方向逐渐升高的斜面(2131)。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辅助导流片(213)的底部贴近泵壳(1)内底壁布置、外边缘贴近泵壳(1)内周壁布置,所述辅助导流片(213)的下端与泵壳(1)内底壁平滑衔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相邻布置的两导流片(21)中,第一个导流片(21)的外端部分与第二个导流片(21)的内端布置部分相交错布置从而围合出所述的分水流道(23),所述隔板(2)在对应第一个导流片(21)外端至第二导流片(21)外端范围内缺失形成所述的缺口(24)。
20.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1)开设于泵壳(1)顶壁的中央部位,所述隔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自边缘向中间螺旋延伸、用于将经缺口(24)输送来的水流向第一出水口(11)处聚拢的汇流叶片(25)。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自边缘向中间逐渐向上延伸的导流锥(26),且该导流锥(26)的尖端对应所述第一出水口(11)布置,所述的汇流叶片(25)为多个且在隔板(2)周向上间隔排布,所述汇流叶片(25)的上部与导流锥(26)的外表面相衔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叶片(25)的上边缘低于导流锥(26)的上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在对应第一部分(201)的上表面高度低于第二部分(202)的上表面高度,所述汇流叶片(25)的下端与缺口(24)顶部边缘相衔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101)所对应的泵壳(1)内周壁自下而上、自外而内延伸形成向第一出水口(11)逐渐聚拢的导流面(16),所述汇流叶片(25)的外边缘与该导流面(16)相接触,所述导流面(16)与导流锥(26)的外表面、汇流叶片(25)之间共同围合出整流通道(17)。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汇流叶片(25)对应隔板(2)的第一部分(201)布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第二部分(202)区域也设置有汇流叶片,该汇流叶片构成与泵壳内壁相抵的加强筋(25’)。
27.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箱体(7)中的第一喷淋臂(5)、第二喷淋臂(6),所述箱体(7)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71),该回水区域(71)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72),所述泵壳(1)设于回水区域中且顶部露出于过滤板(72)之上,所述第一喷淋臂(5)设于泵壳(1)顶部且与第一出水口(11)相连通,所述第二喷淋臂(6)设于第一喷淋臂(5)之上且通过送水管道(8)与泵壳(1)的第二出水口(12)相连通。
CN202222653781.7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清洗机 Active CN218684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3781.7U CN218684253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清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3781.7U CN218684253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清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84253U true CN218684253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39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3781.7U Active CN218684253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清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84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20262B (zh) 一种柜式清洗机
CN218684253U (zh) 一种清洗机
CN115628233A (zh) 一种导叶结构及开放式水泵、清洗机
CN115444343A (zh) 一种开放式水泵的装配结构及清洗机
CN113520264B (zh) 一种用于清洗机的泵水机构
CN113279969A (zh) 一种双水路开放式洗碗机水泵总成
CN117837994A (zh) 一种清洗机
CN219397157U (zh) 用于开放式水泵的分水导叶结构
CN113520260B (zh) 一种双层喷淋系统及应用有该系统的清洗机
CN218522850U (zh) 用于开放式水泵的泵壳结构
CN216922527U (zh) 一种双水路开放式洗碗机水泵总成
CN218542693U (zh) 一种叶轮结构及应用有该叶轮结构的水泵、清洗机
CN218552289U (zh) 开放式水泵的分水导叶结构及应用有开放式水泵的清洗机
CN220956175U (zh) 用于清洗机的水泵及清洗机
CN218684270U (zh) 一种清洗机
CN218542691U (zh) 一种叶轮结构及应用有该叶轮结构的水泵、清洗机
CN219397155U (zh) 用于清洗机的水流系统及清洗机
CN218542690U (zh) 一种叶轮结构及应用有该叶轮结构的水泵、清洗机
CN215521375U (zh) 一种水泵的蜗壳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
CN115500758A (zh) 一种空间导叶及开放式水泵、清洗机
CN218528673U (zh) 用于清洗机的水流系统及清洗机
WO2024067814A1 (zh) 用于清洗机的水流系统及清洗机
CN218862934U (zh) 开放式水泵的蜗壳结构及应用有该开放式水泵的清洗机
CN218542692U (zh) 一种叶轮结构及应用有该叶轮结构的水泵、清洗机
CN115607083A (zh) 一种清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