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9724U - 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9724U
CN218669724U CN202223269259.5U CN202223269259U CN218669724U CN 218669724 U CN218669724 U CN 218669724U CN 202223269259 U CN202223269259 U CN 202223269259U CN 218669724 U CN218669724 U CN 218669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shock
casing
lower shel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692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磊
樊玲
刘敏
曹卫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il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il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il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il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692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9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9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9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降噪结构的缺陷,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上设有连接管和输气管,还包括支撑底盘、降噪壳体和减震部件,降噪壳体罩设在压缩机外部且位于支撑底盘上方,降噪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与支撑底盘间通过减震部件连接,减震部件包括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第一减震件设在支撑底盘上方且与下壳体连接,第二减震件设在下壳体内,第二减震件上方设置有压缩机,通过降噪壳体将压缩机包裹起来,同时设两重减震部件将压缩机和降噪壳体悬空且不影响压缩机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作为家用制冷设备、热泵设备及中央空调的动力源和心脏,制冷压缩机及热泵压缩机的噪声问题已成为衡量其综合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的噪声源主要有气动噪声、机械噪声及电机噪声。其中,机械噪声主要是通过改进零部件的加工精度、零部件之间的装配精度及轴系运动部件之间装配的平衡性来进行降低;电机的电磁噪声主要是通过降低电机的电磁负荷、减小各方向的电磁差异性、优化电机定转子的槽形、增加气隙宽度、增加电机体积及变更载波频率等来进行降低;气动噪声的降低除在静盘的排气口加装消音盖之外,还可通过改变排气口的形状及大小来对噪声的减弱作用进行调节。现有技术中采用消音装置降低压缩机噪音,但是收效甚微,且压缩机在工作时会产生震动位移,但是现有消音装置阻碍了压缩机的位移,影响其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降噪结构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压缩机的下方连接有输气管,还包括:
支撑底盘,所述支撑底盘上方设置有压缩机,所述支撑底盘上贯穿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支撑底盘下底部设置有加强板;
降噪壳体,所述降噪壳体罩设在压缩机外部且位于支撑底盘上方,所述降噪壳体内部设置有消音棉,所述降噪壳体包括活动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壳体与支撑底盘间通过减震部件连接;
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包括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一减震件设置在支撑底盘上方且与下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减震件设置在下壳体内且与第一减震件错位设置,所述第二减震件上方设置有压缩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降噪壳体将压缩机包裹起来,同时设置两重减震部件能够将压缩机和降噪壳体悬空且不影响保证压缩机工作时减震稳定性,降噪壳体上均留有供连接管和输气管活动的孔洞,不影响管路随压缩机震动,不会影响压缩机振动位移,不影响压缩机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件包括多个第一减震柱和多个套设在第一减震柱上的第一减震弹簧,所述下壳体外底部对应第一减震柱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下壳体外底部对应第一减震弹簧设置有第一容纳凹槽,所述第一凸起直径小于第一容纳凹槽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减震件用于支撑下壳体和压缩机,第一凸起与第一减震柱配合固定,保证震动能够顺利传递至第一减震柱上并将震动与噪音一并消除,第一容纳凹槽用于限位第一减震弹簧,避免震动时弹簧幅度过大刮伤外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件包括多个第二减震柱和多个套设在第二减震柱上的第二减震弹簧,所述下壳体内底部对应第二减震柱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下壳体内底部对应第二减震弹簧设置有第二容纳凹槽,所述第二容纳凹槽直径大于第二凸起直径,所述第二减震柱与下壳体中心距离小于第一减震柱与下壳体中心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减震件用于支撑压缩机,从而使压缩机整体悬空,第二凸起与第二减震柱配合固定,保证震动能够顺利传递至第二减震柱上并将震动与噪音一并消除,第二容纳凹槽用于限位第一减震弹簧,避免震动时弹簧幅度过大刮伤外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对应输气管位置开设有穿入孔,所述穿入孔下方设置有承载输气管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表面呈凹陷圆弧状,所述穿入孔上半部分向下壳体中心延伸有环绕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入孔供输气管穿出,不影响压缩机正常工作,穿入孔长度大于输气管直径从而便于输气管随压缩机震动而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对应连接管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壁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连接孔呈腰型且内侧为圆弧过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孔供连接管穿出,腰型连接孔提供给连接管活动的空间且耐磨层的设计避免剐蹭降噪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和下壳体的顶部延伸有固定板,螺栓穿过两个固定板边固定上壳体和下壳体,两个所述固定板内设置有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起来,固定板内侧垫卷减少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震动,确保降噪壳体始终罩设在压缩机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内顶部还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多个弹性杆和设置在弹性杆底部的弹性滚珠,所述弹性滚珠底部与压缩机上顶部抵接设置,所述弹性杆设置在压缩机顶部四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用于抵接固定压缩机上顶部,避免压缩机震动幅度过大的同时弹性滚珠也不会影响压缩机的震动,给予压缩机一定震动位移的自由,避免影响其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均设置有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阵列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侧,所述加强肋板的纵截面呈U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壳体和下壳体内设置加强肋板,保证降噪壳体结构强度,确保降噪壳体实现降噪目的,有效避免噪音污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降噪结构,通过降噪壳体将压缩机包裹起来,同时设置两重减震部件能够将压缩机和降噪壳体悬空且不影响保证压缩机工作时减震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降噪结构,降噪壳体上均留有供连接管和输气管活动的孔洞,不影响管路随压缩机震动,不会影响压缩机振动位移,不影响压缩机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11、连接管;12、输气管;2、支撑底盘;21、排气孔;22、加强板;3、降噪壳体;31、消音棉;4、上壳体;41、连接孔;411、耐磨层;42、固定件;421、弹性杆;422、弹性滚珠;5、下壳体;51、第一凸起;52、第一容纳凹槽;53、第二容纳凹槽;54、第二凸起;55、穿入孔;551、支撑座;552、环绕座;6、固定板;7、加强肋板;8、减震部件;81、第一减震件;811、第一减震柱;812、第一减震弹簧;82、第二减震件;821、第二减震柱;822、第二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压缩机1、支撑底盘2、降噪壳体3和减震部件8,压缩机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管11,压缩机1的下方连接有输气管12,降噪壳体3罩设在压缩机1外部且位于支撑底盘2上方,降噪壳体3内部设置有消音棉31,降噪壳体3包括通过螺栓(图上未示出)连接的上壳体4和下壳体5,下壳体5与支撑底盘2间通过减震部件8连接,减震部件8包括第一减震件81和第二减震件82,第一减震件81设置在支撑底盘2上方且与下壳体5连接,第二减震件82设置在下壳体5内且与第一减震件81错位设置,第二减震件82上方设置有压缩机1。
通过降噪壳体3将压缩机1包裹起来,同时设置两重减震部件8能够将压缩机1和降噪壳体3悬空且不影响保证压缩机1工作时减震稳定性,降噪壳体3上均留有供连接管11和输气管12活动的孔洞,不影响管路随压缩机1震动,不会影响压缩机1振动位移。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底盘2上靠近两个相邻侧边处贯穿设置有排气孔21,支撑底盘2下底部阵列设置有加强板22,排气孔21用于内部组件进行散热通气,加强板22提升支撑底板结构强度,确保其支撑稳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上壳体4的底部和下壳体5的顶部延伸有固定板6,螺栓穿过两个固定板6边固定上壳体4和下壳体5,两个固定板6内设置有垫圈。固定板6将上壳体4和下壳体5固定起来,固定板6内侧垫卷减少上壳体4和下壳体5之间震动,确保降噪壳体3始终罩设在压缩机1外部。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减震件81包括多个第一减震柱811和多个套设在第一减震柱811上的第一减震弹簧812,下壳体5外底部对应第一减震柱811设置有第一凸起51,下壳体5外底部对应第一减震弹簧812设置有第一容纳凹槽52,第一凸起51直径小于第一容纳凹槽52直径。设置第一减震件81用于支撑下壳体5和压缩机1,第一凸起51与第一减震柱811配合固定,保证震动能够顺利传递至第一减震柱811上并将震动与噪音一并消除,第一容纳凹槽52用于限位第一减震弹簧812,避免震动时弹簧幅度过大刮伤外部组件。
第二减震件82包括多个第二减震柱821和多个套设在第二减震柱821上的第二减震弹簧822,下壳体5内底部对应第二减震柱821设置有第二凸起54,下壳体5内底部对应第二减震弹簧822设置有第二容纳凹槽53,第二容纳凹槽53直径大于第二凸起54直径,第二减震柱821与下壳体5中心距离小于第一减震柱811与下壳体5中心距离。第二减震件82与第一减震件81错位设置,设置第二减震件82用于支撑压缩机1,从而使压缩机1整体悬空,第二凸起54与第二减震柱821配合固定,保证震动能够顺利传递至第二减震柱821上并将震动与噪音一并消除,第二容纳凹槽53用于限位第一减震弹簧812,避免震动时弹簧幅度过大刮伤外部组件。
如图2和图3所示,下壳体5对应输气管12位置开设有穿入孔55,穿入孔55下方设置有承载输气管12的支撑座551,支撑座551上表面呈凹陷圆弧状,穿入孔55上半部分向下壳体5中心延伸有环绕座552。穿入孔55供输气管12穿出,不影响压缩机1正常工作,穿入孔55长度大于输气管12直径从而便于输气管12随压缩机1震动而位移。支撑座551承接输气管12下底部,环绕座552限定输气管12向上运动距离。
上壳体4对应连接管11开设有连接孔41,连接孔41内壁设置有耐磨层411,连接孔41呈腰型且内侧为圆弧过渡设置。内侧圆弧过渡避免损伤连接孔41外表面,腰型连接孔41提供给连接管11活动的空间且耐磨层411的设计避免剐蹭降噪壳体3。
如图2和图3所示,上壳体4内顶部还设置有固定件42,固定件42包括多个弹性杆421和设置在弹性杆421底部的弹性滚珠422,弹性滚珠422底部与压缩机1上顶部抵接设置,弹性杆421设置在压缩机1顶部四角。
固定件42用于抵接固定压缩机1上顶部,避免压缩机1震动幅度过大的同时弹性滚珠422也不会影响压缩机1的震动,给予压缩机1一定震动位移的自由,避免影响其正常工作。
如图2和图3所示,上壳体4和下壳体5内均设置有加强肋板7,加强肋板7纵向阵列设置在上壳体4和下壳体5内侧,加强肋板7在遇到第二减震柱821时截断让位,加强肋板7的纵截面呈U型,上壳体4内加强肋板7呈开口向下的U型,下壳体5内加强肋板7呈开口向上的U型。上壳体4和下壳体5内设置加强肋板7,保证降噪壳体3结构强度,确保降噪壳体3实现降噪目的,有效避免噪音污染。
本压缩机1降噪结构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安装时,先正常安装第一减震件81,在第一减震件81上方安装下壳体5,下壳体5内安装第二减震件82,第二减震件82上方安装压缩机1,压缩机1下方的输气管12从穿入孔55中穿出,之后合上上壳体4,通过固定板6将上壳体4和下壳体5固定起来,实现压缩机1和降噪壳体3的悬空设置,达到降噪减震目的。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包括压缩机(1),所述压缩机(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管(11),所述压缩机(1)的下方连接有输气管(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底盘(2),所述支撑底盘(2)上方设置有压缩机(1),所述支撑底盘(2)上贯穿设置有排气孔(21),所述支撑底盘(2)下底部设置有加强板(22);
降噪壳体(3),所述降噪壳体(3)罩设在压缩机(1)外部且位于支撑底盘(2)上方,所述降噪壳体(3)内部设置有消音棉(31),所述降噪壳体(3)包括活动连接的上壳体(4)和下壳体(5),所述上壳体(4)与下壳体(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壳体(5)与支撑底盘(2)间通过减震部件(8)连接;
减震部件(8),所述减震部件(8)包括第一减震件(81)和第二减震件(82),所述第一减震件(81)设置在支撑底盘(2)上方且与下壳体(5)连接,所述第二减震件(82)设置在下壳体(5)内且与第一减震件(81)错位设置,所述第二减震件(82)上方设置有压缩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81)包括多个第一减震柱(811)和多个套设在第一减震柱(811)上的第一减震弹簧(812),所述下壳体(5)外底部对应第一减震柱(811)设置有第一凸起(51),所述下壳体(5)外底部对应第一减震弹簧(812)设置有第一容纳凹槽(52),所述第一凸起(51)直径小于第一容纳凹槽(52)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件(82)包括多个第二减震柱(821)和多个套设在第二减震柱(821)上的第二减震弹簧(822),所述下壳体(5)内底部对应第二减震柱(821)设置有第二凸起(54),所述下壳体(5)内底部对应第二减震弹簧(822)设置有第二容纳凹槽(53),所述第二容纳凹槽(53)直径大于第二凸起(54)直径,所述第二减震柱(821)与下壳体(5)中心距离小于第一减震柱(811)与下壳体(5)中心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5)对应输气管(12)位置开设有穿入孔(55),所述穿入孔(55)下方设置有承载输气管(12)的支撑座(551),所述支撑座(551)上表面呈凹陷圆弧状,所述穿入孔(55)上半部分向下壳体(5)中心延伸有环绕座(5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4)对应连接管(11)开设有连接孔(41),所述连接孔(41)内壁设置有耐磨层(411),所述连接孔(41)呈腰型且内侧为圆弧过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4)的底部和下壳体(5)的顶部延伸有固定板(6),螺栓穿过两个固定板(6)固定上壳体(4)和下壳体(5),两个所述固定板(6)内设置有垫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4)内顶部还设置有固定件(42),所述固定件(42)包括多个弹性杆(421)和设置在弹性杆(421)底部的弹性滚珠(422),所述弹性滚珠(422)底部与压缩机(1)上顶部抵接设置,所述弹性杆(421)设置在压缩机(1)顶部四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4)和下壳体(5)内均设置有加强肋板(7),所述加强肋板(7)阵列设置在上壳体(4)和下壳体(5)内侧,所述加强肋板(7)的纵截面呈U型。
CN202223269259.5U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 Active CN218669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9259.5U CN218669724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9259.5U CN218669724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9724U true CN218669724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8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69259.5U Active CN218669724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9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69724U (zh) 一种压缩机降噪结构
ITTO20001214A1 (it) Compressore ermetico del tipo a stantuffo, in particolare per comprimere e scaricare il refrigerante.
CN101372973A (zh) 旋转式压缩机的减振装置
CN111237165B (zh) 一种减振装置以及制冷设备
CN212867898U (zh) 一种带有支架导油装置的涡旋压缩机
CN112994338B (zh) 一种可顺逆同步旋转的双电机装置
CN213807976U (zh) 一种减震降噪式压缩机
JP5042158B2 (ja) 圧縮機
CN113669398B (zh) 脚垫组件、压缩机和冰箱
CN212774642U (zh) 一种压缩机减振器
CN111219315A (zh) 具有向上振动约束结构的减振组件及空调器
CN220687520U (zh) 一种压缩机用减震结构
CN215213825U (zh) 带有隔音装置的绿色环保冷冻机
KR100712343B1 (ko) 엔진 구동식 히트 펌프
CN215830764U (zh) 一种超低噪声直联式冷却塔用轴流风机结构
CN211397815U (zh) 减振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KR102238359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
CN114017344B (zh)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9865399U (zh) 一种支撑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9953605U (zh) 一种压缩机的安装结构
CN215860684U (zh) 一种盖板组件的减震结构
CN217501926U (zh) 一种降噪除异音压缩机曲轴箱
CN216157839U (zh) 一种节能型空气压缩装置
CN218624555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降噪装置
CN216691626U (zh) 一种减震降噪增压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