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2056U - 车身立柱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立柱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2056U
CN218662056U CN202223310231.1U CN202223310231U CN218662056U CN 218662056 U CN218662056 U CN 218662056U CN 202223310231 U CN202223310231 U CN 202223310231U CN 218662056 U CN218662056 U CN 218662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ehicle body
cavity
upright post
spot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02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腾腾
白涛
刘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02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2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2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2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立柱结构及车辆,该车身立柱结构用于构成车身中的A柱、B柱或C柱,该车身立柱结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立柱内板、立柱加强板和侧围外板。立柱内板与立柱加强板之间形成有内腔体,且内腔体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纵截面渐小的尖角区域。并且,在内腔体内设有第一夹胶板,两端的尖角区域内分别填充有点焊密封胶,且各尖角区域内的点焊密封胶均与第一夹胶板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通过在内腔体的尖角区域填充点焊密封胶,并使点焊密封胶与第一夹胶板相连,能够有效阻隔气流和水流在内腔体内传递,不仅可提高车身立柱结构的隔音降噪效果,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汽车涉水时向尖角区域内进水。

Description

车身立柱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立柱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该车身立柱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车身一般采用由内、外薄壁钢板焊接而成,此种车身侧围存在旁路空腔结构,当汽车高速行驶时,会在侧围空腔内产生高速气流场,从而产生风噪并传递车外噪声,会大大降低车辆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因此,一般在空腔中设置夹胶板,用来阻隔气流在空腔内的传递,以减少刺耳的噪声,使车内显得更安静,进而提高乘坐舒适性。
但是,采用夹胶板密封的结构,无法密封钣金合拼的尖角位置,即使夹胶板发泡后,最小也会有直径3mm级别的孔隙。尤其是当两个钣金尖角<60°时,孔隙会根据角度的变小而逐渐变大,噪音会通过尖角位置在空腔内传递,而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立柱结构,以有效阻隔气流在空腔内的传递,减少噪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立柱结构,用于构成车身中的A柱、B柱或C柱,所述车身立柱结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立柱内板、立柱加强板和侧围外板,所述立柱内板与所述立柱加强板之间形成有内腔体,且所述内腔体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纵截面渐小的尖角区域;
所述内腔体内设有第一夹胶板,两端的所述尖角区域内分别填充有点焊密封胶,且各所述尖角区域内的所述点焊密封胶均与所述第一夹胶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胶板包括注塑于一起的骨架和发泡体,所述发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尖角区域延伸的尖角部分,所述发泡体通过所述尖角部分与所述点焊密封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具有向所述骨架的厚度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分,以及环绕所述凸出部分的边缘设置的台阶部分;
所述台阶部分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凸出部分,所述发泡体环绕所述台阶部分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立柱加强板之间形成有外腔体,所述外腔体内设有第二夹胶板,所述第一夹胶板卡接在所述第二夹胶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胶板上设有与所述立柱加强板卡接相连的卡扣,所述卡扣伸入所述内腔体中,并与所述第一夹胶板卡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胶板上设有卡块和限位孔;
所述卡扣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卡接臂;
所述第一卡接臂卡接在所述卡块上,所述主体的头部约束在所述限位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胶板上设有限位爪,所述卡扣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二卡接臂;
所述限位爪抵接在所述立柱加强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卡接臂穿过所述立柱加强板,并抵接在所述立柱加强板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加强板具有纵向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纵向部分底部的底部部分;
所述纵向部分与所述立柱内板围构形成所述内腔体,所述底部部分、所述立柱内板与门槛内板相连,而围构形成有空腔;
所述点焊密封胶与所述第一夹胶板设于所述内腔体的底部,并隔断所述内腔体和所述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部分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外翻边,所述立柱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外翻边与所述立柱内板相连;和/或,
所述立柱内板的底部设有第二外翻边,所述立柱内板通过所述第二外翻边与所述门槛内板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通过在内腔体的尖角区域填充点焊密封胶,并使点焊密封胶与第一夹胶板相连,能够有效阻隔气流和水流通过尖角区域在内腔体内传递,不仅可提高车身立柱结构的隔音降噪效果,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汽车涉水时向尖角区域内进水。
另外,通过在发泡体的两端设置尖角部分,可利于发泡体膨胀后与点焊密封胶相连。将发泡体环绕台阶部分设置,利于发泡体向第一夹胶板外侧发泡膨胀,从而有利于第一夹胶板与内腔体紧密抵接。通过将第一夹胶板卡接在第二夹胶板上,结构简单,便于第一夹胶板的设置。
其次,通过在第二夹胶板上设置卡扣,并使卡扣与第一夹胶板卡接相连,实现第一夹胶板的设置,可简化零部件,便于设计实施。通过在第一夹胶板上设置限位孔和卡块,能够提高卡扣与第一夹胶板之间的卡接牢固性。在第二夹胶板上设置限位爪,并使限位爪与第二卡接臂分别抵接在立柱加强板的两侧,能够提高第二夹胶板的设置稳定性。
此外,通过将点焊密封胶与第一夹胶板设于内腔体的底部,能够隔断内腔体和空腔,从而可防止汽车涉水时向内腔体中进水。通过在立柱加强板上设置第一外翻边或第二外翻边均能够提高立柱加强板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车身中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可提升涉水性能和NVH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去除立柱内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与门槛内板的装配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立柱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立柱加强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立柱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夹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夹胶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夹胶板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结构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夹胶板与立柱加强板的装配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夹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卡扣与第一夹胶板和第二夹胶板的连接状态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卡扣与部分第二夹胶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立柱加强板;2、立柱内板;3、第一夹胶板;4、点焊密封胶;5、门槛内板;6、第二夹胶板;M、内腔体;N、空腔;K、限位孔;
101、第一外翻边;
201、第二外翻边;202、凸起部分;
301、骨架;3011、凸出部分;3012、台阶部分;302、发泡体;3021、尖角部分;303、限位块;304、卡块;3041、卡接段;305、支撑筋;
601、限位爪;602、卡扣;6021、主体;6022、第一卡接臂;6023、第二卡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汽车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其中,汽车的上下方向也即汽车的高度方向(Z向),汽车的前后方向也即汽车的长度方向(X向),汽车的左右方向也即汽车的宽度方向(Y向)。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身立柱结构,用于构成车身中的A柱、B柱或C柱,该车身立柱结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立柱内板2、立柱加强板1和侧围外板。
其中,立柱内板2与立柱加强板1之间形成有内腔体M,且内腔体M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纵截面渐小的尖角区域。并且,在内腔体M内设有第一夹胶板3,两端的尖角区域内分别填充有点焊密封胶4,且各尖角区域内的点焊密封胶4均与第一夹胶板3相连。
本实施例的车身立柱结构,通过在内腔体M的尖角区域填充点焊密封胶4,并使点焊密封胶4与第一夹胶板3相连,能够有效阻隔气流和水流通过尖角区域在内腔体M内的传递,不仅可提高车身立柱结构的隔音降噪效果,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汽车涉水时向尖角区域内进水。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的车身立柱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参照图1和图3中所示,并且,本实施例以该车身立柱结构构成车身B柱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实施例的车身立柱结构除了构成车身B柱,还可以用于构成车身A柱或者C柱,此时可对第一夹胶板3和下述第二夹胶板6的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
具体来讲,本实施例的立柱加强板1的局部结构参照图4和图5中所示,其具有纵向部分,以及位于纵向部分底部的底部部分,且纵向部分与立柱内板2围构形成上述内腔体M。另外,由图3中所示,底部部分、立柱内板2与门槛内板5相连,而围构形成有空腔N。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点焊密封胶4与第一夹胶板3设于内腔体M的底部,并隔断内腔体M和空腔N。这样设置,可防止汽车涉水时向内腔体M中进水。
继续结合图4和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立板加强板的结构强度,主体6021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外翻边101,且立柱加强板1通过第一外翻边101与立柱内板2相连。而且,上述点焊密封胶4具体涂覆在该第一外翻边101上,并且,图2中仅示意出了点焊密封胶4的位置,其涂覆量根据需求设置即可,只要保证能够完全填满尖角区域,并与第一夹胶板3相连后,能够与内腔体M的侧壁紧密抵接,能够密封内腔体M即可。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5中所示,立柱内板2的底部设有第二外翻边201,立柱内板2通过第二外翻边201与门槛内板5相连,通过设置第二外翻边201,不仅可进一步提高立柱加强板1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便于与门槛内板5相连。本实施例的立柱内板2的局部结构如图6中所示,其底部设有向外翻折的第三外翻边,且立柱内板2通过该第三外翻边与门槛内板5相连。另外,为提高立柱内板2的结构强度,在立柱内板2上设有向远离立柱加强板1的方向凸起的凸起部分202。其中,图6中仅示意出了立柱内板2的局部结构,其他结构参加现有技术即可。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第一夹胶板3的结构如图7至图9中所示,并且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该第一夹胶板3也包括注塑于一起的骨架301和发泡体302。其中,骨架301和发泡体302的材质参照现有技术即可。此外,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中所示,发泡体302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尖角区域延伸的尖角部分3021,发泡体302通过该尖角部分3021与点焊密封胶4相连。
通过设置尖角部分3021,有利于发泡体302发泡后与点焊密封胶4相连成一体密封结构,且该一体密封结构的外轮廓适配于内腔体M设置,也即两者的横截面相同、并相互抵接,从而相较于现有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噪声和水通过尖角区域在内腔体M中传递。而且,通过第一夹胶板3与内腔体M的侧壁抵接,也有利于提高第一夹胶板3的设置牢固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利于使第一夹胶板3与内腔体M的侧壁紧密抵接,结合图10和图11中所示,骨架301具有向骨架301的厚度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分3011,以及环绕凸出部分3011的边缘设置的台阶部分3012。并且,台阶部分3012的凸出高度小于凸出部分3011,发泡体302环绕台阶部分3012设置,这样设计,利于发泡体302向第一夹胶板3外侧发泡膨胀,从而有利于第一夹胶板3与内腔体M紧密抵接。
此外,一般地,在侧围外板与立柱加强板1之间形成有外腔体,并在外腔体内设有第二夹胶板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第一夹胶板3卡接在第二夹胶板6上,以简化零件,便于设计实施。为便于理解,在此先对第二夹胶板6的结构进行介绍,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夹胶板6整体呈围绕立柱加强板1设置的U形,且第二夹胶板6的内外两侧分别与立柱加强板1和侧围外板抵接,以将外腔体隔断为两部分。
参照图12至图14中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夹胶板6上设有与立柱加强板1卡接相连的卡扣602,且该卡扣602伸入内腔体M中,并与第一夹胶板3卡接相连。而且,为提高卡接效果,本实施例的卡扣602具体为间隔布置的多个,例如图13中所示的两个。另外,为便于卡扣602与第一夹胶板3卡接相连,如图9中所示,第一夹胶板3的骨架301上设有卡块304和限位孔K。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卡扣602包括主体6021,以及设置在主体6021上的第一卡接臂6022。该第一卡接臂6022具体为相对布置的两个,且第一卡接臂6022卡接在卡块304上,主体6021的头部约束在限位孔K中。
更详细地来讲,如图9中所示,卡块304与第一夹胶板3之间围构形成供卡扣602通过的通道,并在卡块304靠近限位孔K的一端设有八字形布置的两个卡接段3041,上述第一卡接臂6022具体卡置在卡接段3041上。另外,在第一夹胶板3的骨架301上设有弯折状的限位块303,上述限位孔K即由限位块303和骨架301围构形成。此外,为防止卡扣602与第一夹胶板3相对晃动,在第一夹胶板3上设有支撑筋305,该支撑筋305与限位块303分别抵接在卡扣602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为实现第二夹胶板6与立柱加强板1卡接相连,如图12和图14中所示,第二夹胶板6上设有限位爪601。卡扣602还包括设置在主体6021上的第二卡接臂6023,该第二卡接臂6023也为相对布置的两个。其中,限位爪601抵接在立柱加强板1的外侧,第二卡接臂6023穿过立柱加强板1,并抵接在立柱加强板1的内侧,从而实现第二夹胶板6在立柱加强板1上的卡接。
本实施例的车身立柱结构,通过在尖角区域填充与第一夹胶板3相连的点焊密封胶4,能够有效阻隔气流和水流通过尖角区域在内腔体M内传递,不仅可提高车身立柱结构的隔音降噪效果,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汽车涉水时向尖角区域内进水。
此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的车身中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
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可提升涉水性能和NVH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立柱结构,用于构成车身中的A柱、B柱或C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立柱结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立柱内板(2)、立柱加强板(1)和侧围外板,所述立柱内板(2)与所述立柱加强板(1)之间形成有内腔体(M),且所述内腔体(M)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纵截面渐小的尖角区域;
所述内腔体(M)内设有第一夹胶板(3),两端的所述尖角区域内分别填充有点焊密封胶(4),且各所述尖角区域内的所述点焊密封胶(4)均与所述第一夹胶板(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胶板(3)包括注塑于一起的骨架(301)和发泡体(302),所述发泡体(302)的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尖角区域延伸的尖角部分(3021),所述发泡体(302)通过所述尖角部分(3021)与所述点焊密封胶(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骨架(301)具有向所述骨架(301)的厚度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分(3011),以及环绕所述凸出部分(3011)的边缘设置的台阶部分(3012);
所述台阶部分(3012)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凸出部分(3011),所述发泡体(302)环绕所述台阶部分(3012)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立柱加强板(1)之间形成有外腔体,所述外腔体内设有第二夹胶板(6),所述第一夹胶板(3)卡接在所述第二夹胶板(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夹胶板(6)上设有与所述立柱加强板(1)卡接相连的卡扣(602),所述卡扣(602)伸入所述内腔体(M)中,并与所述第一夹胶板(3)卡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胶板(3)上设有卡块(304)和限位孔(K);
所述卡扣(602)包括主体(6021),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6021)上的第一卡接臂(6022);
所述第一卡接臂(6022)卡接在所述卡块(304)上,所述主体(6021)的头部约束在所述限位孔(K)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夹胶板(6)上设有限位爪(601),所述卡扣(602)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6021)上的第二卡接臂(6023);
所述限位爪(601)抵接在所述立柱加强板(1)的外侧,所述第二卡接臂(6023)穿过所述立柱加强板(1),并抵接在所述立柱加强板(1)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加强板(1)具有纵向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纵向部分底部的底部部分;
所述纵向部分与所述立柱内板(2)围构形成所述内腔体(M),所述底部部分、所述立柱内板(2)与门槛内板(5)相连,而围构形成有空腔(N);
所述点焊密封胶(4)与所述第一夹胶板(3)设于所述内腔体(M)的底部,并隔断所述内腔体(M)和所述空腔(N)。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部分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外翻边(101),所述立柱加强板(1)通过所述第一外翻边(101)与所述立柱内板(2)相连;和/或,
所述立柱内板(2)的底部设有第二外翻边(201),所述立柱内板(2)通过所述第二外翻边(201)与所述门槛内板(5)相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的车身中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
CN202223310231.1U 2022-12-09 2022-12-09 车身立柱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8662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0231.1U CN218662056U (zh) 2022-12-09 2022-12-09 车身立柱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0231.1U CN218662056U (zh) 2022-12-09 2022-12-09 车身立柱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2056U true CN218662056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7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0231.1U Active CN218662056U (zh) 2022-12-09 2022-12-09 车身立柱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20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2160B2 (en)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7614687B2 (en) Pillar construction for vehicle
US10857859B2 (en) Vehicle pillar structure and vehicle side portion structure
WO2012053080A1 (ja) 車体構造
US10017213B2 (en) Vehicle panel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vehicle panel structure
JP2014113980A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上部構造
JP4894629B2 (ja) 自動車のロッカー補強構造
JP2020029161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7571919A (zh) 翼子板用噪声降低部件
CN111824265A (zh) 车身侧部结构
CN113272208A (zh) 车身增强结构
CN218662056U (zh) 车身立柱结构及车辆
CN109955909B (zh) 一种汽车后部框架结构及汽车
US10023245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CN111688814B (zh) 车辆后部结构
JP2007331571A (ja) 自動車用センターピラー構造
CN21006313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888933U (zh) 侧边梁总成
CN210822471U (zh) 左前侧围加强板总成
CN218316938U (zh) 车身立柱结构及车辆
CN215398931U (zh) 车辆的上车身及车辆
CN218229147U (zh) 汽车门环结构及汽车
CN220721197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17170803U (zh) 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9277646U (zh) A柱与门槛梁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