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0064U - 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60064U CN218660064U CN202223035083.7U CN202223035083U CN218660064U CN 218660064 U CN218660064 U CN 218660064U CN 202223035083 U CN202223035083 U CN 202223035083U CN 218660064 U CN218660064 U CN 2186600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top plate
- male die
- product
- thim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涉及机械加工制造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板、下顶板、上顶板和公模,所述公模内嵌有公模仁;固定板和公模之间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下顶板和上顶板套在固定柱上;下顶板上贯穿设有挡针孔,挡针孔内安装有挡针,所述挡针一端抵接在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有顶针;顶针贯穿上顶板、公模和公模仁并指向公模仁上的产品槽;上顶板上还设有水口针,水口针的一端抵接在下顶板上,水口针贯穿上顶板、公模和公模仁并指向公模仁上的流道槽。本装置结构简单,可以通过两次顶出,将冷料头和产品分别顶出,有效解决产品与冷料头分离过程中易弹飞的问题,提高产品生产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制造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模具注塑成型的过程中,部分产品由于形状特殊,而且由于浇口的形式不同,因此在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中,产品和冷料头之间不易脱离,在顶针顶出产品的时候,易将产品和料头一同顶出。在产品顶出过程中,受到力的作用,产品和料头之间断裂的时候,产品易弹飞,容易找不到产品,影响生产效率。
申请号为CN202021304056.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延迟顶出装置,其包括延迟槽,所述延迟槽设置在下模板上,位于下模腔下方;延迟顶针,所述延迟顶针设置在所述延迟槽内,所述延迟顶针顶端插入下模腔,所述延迟顶针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分别对所述延迟顶针和下模腔有一个弹力;第一顶针,所述第一顶针底端固定在顶针板上,顶端插入下模腔内顶着产品;以及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底端固定在顶针板上,顶端位于所述延迟顶针下方,且与所述延迟顶针底端之间有一个延迟空间,所述第二顶针能够进入所述延迟槽,并顶着所述延迟顶针向上运动。能够实现二次顶出和延迟顶出,不会对产品造成伤害,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该装置内延迟顶针上套设有弹簧,通过两次顶出和延迟顶出,缓解了产品与浇口处之间断裂产生的结构性破坏,但是两次顶出均是针对产品,实际上仍会对产品造成拉伤
申请号为CN201822029061.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产品延迟顶出的塑胶模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固定板,流道热板、母模、公模、脱板、模角和下固定板,所述脱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两模角,所述两模角之间设置有顶针后板、顶针板和延迟顶针板,所述顶针板设置在顶针后板和延迟顶针板之间,所述顶针板上设置有流道顶针,所述流道顶针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延迟顶针板上设置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延迟顶针块,所述延迟顶针块上侧设置有产品顶针,所述延迟顶针块下侧固定设置有回位针。该装置中,顶针板推动流道顶针,当推出一段距离后延迟顶针板上的延迟顶针块进入顶针板上开设的凹槽中,从而产品顶针向上动作推动产品,流道顶针先顶流道,产品顶针再顶产品,通过上述方式,延迟顶出的塑胶模具,先顶流道,再顶产品,从而实现产品与浇口相切处避免残留,拉伤。但是该结构内含较多如延迟顶针板、延迟顶针块和回位针等多个传动结构,较为复杂,且不便于检查和维护。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产品延迟顶出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产品和料头共同顶出导致产品受到拉伤或者被应力弹飞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可以先将料头顶出,与产品分离,再顶出产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固定板、下顶板、上顶板和公模,所述公模内嵌有公模仁;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公模之间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下顶板和所述上顶板套在所述固定柱上并沿着所述固定柱的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下顶板上贯穿设有挡针孔,所述挡针孔内安装有挡针,所述挡针一端抵接在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有顶针;所述顶针贯穿所述上顶板、所述公模和所述公模仁并指向所述公模仁上的产品槽;
所述挡针孔内设有一台阶面,将所述挡针孔划分为挡针孔一段和挡针孔二段,所述挡针靠近所述顶针的一端直径扩大形成挡针端口,所述挡针端口的高度小于所述挡针孔一段的高度;
所述上顶板上还设有水口针,所述水口针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下顶板上,所述水口针贯穿所述上顶板、所述公模和所述公模仁并指向所述公模仁上的流道槽。
优选地,所述顶针靠近所述挡针的末端的一端直径扩大形成顶针头,所述上顶板上设有供所述顶针穿过的顶针槽,所述顶针槽设有一台阶面,将所述顶针槽分为顶针槽一段和顶针槽二段,所述顶针槽二段的直径小于所述顶针头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挡针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挡针孔二段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公模和所述公模仁内均设有供所述水口针穿过的流道,所述流道与所述流道槽相通。
优选地,所述下顶板上固定有顶杆,所述顶杆穿过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下顶板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公模仁上设有若干个所述产品槽和所述流道槽,所述流道槽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产品槽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自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固定板、下顶板、上顶板和公模;固定板和公模之间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下顶板和上顶板套在所述固定柱上并沿着固定柱的轴线方向移动,因此,在推动下顶板的时候,可以使下顶板和上顶板在所述固定板和公模之间的间隙中进行移动。
下顶板上贯穿设有挡针孔,所述挡针孔内安装有挡针,所述挡针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有顶针,顶针贯穿所述上顶板、所述公模和所述公模仁并指向所述公模仁上的产品槽;在推动下顶板时,由于挡针和顶针固定在固定板上,因此挡针和顶针保持固定不动,下顶板和上顶板相对于挡针进行移动,上顶板上还设有水口针,水口针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下顶板上,在下顶板和上顶板移动的过程中,下顶板推动上顶板中的水口针移动,水口针贯穿所述上顶板、所述公模和所述公模仁并指向所述公模仁上的流道槽,在移动到指定位置之后,水口针从流道槽中伸出,将流道槽中的冷料头预先顶出,与产品分离,然后可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去除冷料头,将水口针移动退回,顶针伸出产品槽,将产品顶出,进行取料。
该产品延迟顶出装置结构简单,可以通过两次顶出,将冷料头和产品进行分离,分别顶出,由于产品相较于冷料头体积较大且较重,因此冷料头断裂的时候,产品不易弹出,有效解决产品与冷料头分离过程中易弹飞的问题,提高产品生产率,且减少产品外观因外力因素产生不良,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的俯视图;
图3:基于附图2中在A-A视角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下顶板;2-上顶板;3-挡针;4-顶针;5-水口针;
6-固定板;7-公模;8-公模仁;9-顶杆;10-产品槽;11-流道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如图1至如3所示,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固定板6、下顶板1、上顶板2和公模7,所述公模7内嵌有公模仁8;公模仁8一般和母模仁联合使用,用于模具注塑,在注塑过程中,首先将公模仁8和母模仁相互嵌合,然后将材料通过一定的通道注入到产品槽10中,等待注塑成型,待成型之后,将母模仁取下,可看见公模仁8上产品槽10中中的成型产品。因此所述公模仁8上设有若干个所述产品槽10和所述流道槽11,所述流道槽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产品槽10相通,即一个流道槽11与两个产品槽10形成一组,材料通过流道槽11,注入至产品槽10中,由于流道槽11与产品槽10之间相通,因此在冷却之后,流道槽11中残余的材料同样会凝固形成冷料头,与产品发生粘连。
固定板6和所述公模7之间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下顶板1和所述上顶板2套在所述固定柱上并沿着所述固定柱的轴线方向移动;固定板6和所述公模7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可以供下顶板1和上顶板2进行移动。所述下顶板1上固定有顶杆9,所述顶杆9穿过所述固定板6固定在所述下顶板1的表面上,因此,推动顶杆9的同时,就可以推动下顶板1和上顶板2进行移动。
所述下顶板1上贯穿设有挡针孔,所述挡针孔内安装有挡针3,所述挡针3一端抵接在固定板6上,另一端固定有顶针4。
若档针3一端固定在固定板6上,另一端固定有顶针4,此时由于固定板6和公模仁8是固定不动的,因此档针3和顶针4的位置也是相对固定的,此时无论如何移动下顶板1和上顶板2,都没有办法使顶针4和公模仁8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无法实现顶出功能,因此档针3和固定板6之间若为固定连接方式不符合科学原理,因此必定不是固定连接方式,而是可以相互活动的结构关系。
所述挡针孔内设有一台阶面,将所述挡针孔划分为挡针孔一段和挡针孔二段,所述挡针3靠近所述顶针4的一端直径扩大形成挡针端口,所述挡针端口的高度小于所述挡针孔一段的高度;所述挡针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挡针孔二段的直径。
因此在初始状态下,未推动下顶板1和上顶板2时,挡针端口与下顶板1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当推动下顶板1时,挡针3保持不动,下顶板1相对于挡针3进行运动,挡针端口位于挡针孔一段中,直到挡针端口抵接到台阶面上,此时再往上推动,则带动档针3和顶针4共同向上运动。
挡针3另一端固定有顶针4,因此推动下顶板1时,在未抵接到台阶面上时,挡针3和顶针4均保持不动,下顶板1和上顶板2相对于挡针3和顶针4进行运动。优选地,所述顶针4靠近所述挡针3的末端的一端直径扩大形成顶针头,所述上顶板2上设有供所述顶针4穿过的顶针槽,所述顶针槽设有一台阶面,将所述顶针槽分为顶针槽一段和顶针槽二段,所述顶针槽二段的直径小于所述顶针头的直径。所述顶针4贯穿所述上顶板2、所述公模7和所述公模仁8并指向所述公模仁8上的产品槽10。
因此在下顶板1退回的过程中,顶针头抵接到顶针槽二段的台阶面时,表明下顶板1移动已经到达下移极限位置。所述上顶板2上还设有水口针5,所述水口针5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下顶板1上,所述水口针5贯穿所述上顶板2、所述公模7和所述公模仁8并指向所述公模仁8上的流道槽11。所述公模7和所述公模仁8内均设有供所述水口针5穿过的流道,所述流道与所述流道槽11相通。
由于水口针5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下顶板1上,在下顶板1和上顶板2移动的过程中,下顶板1推动上顶板2中的水口针5移动,水口针5贯穿所述上顶板2、所述公模7和所述公模仁8并指向所述公模仁8上的流道槽11,在下顶板1上移抵接到挡针3的档针端口之前,水口针5从流道槽11中伸出,将流道槽11中的冷料头预先顶出,与产品分离,然后可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去除冷料头,继续推动下顶板1和上顶板2,顶针4伸出产品槽10,将产品顶出,进行取料。
通过两次顶出,将冷料头和产品进行分离,分别顶出,先顶出冷料头,即使在力的作用下,冷料头易分离,但产品仍位于产品槽10中,有效解决产品顶出问题,且减少产品外观因外力因素产生不良,提高产品合格率。
该产品延迟顶出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第一步、顶杆9推动下顶板1和上顶板2向上移动,在下顶板1移动到抵接到挡针3的档针端口或者抵接到档针端口之前,水口针5从流道槽11中伸出,将流道槽11中的冷料头预先顶出,与产品分离;
第二步、人工或机械方式去除冷料头;
第三步、顶杆9推动下顶板1和上顶板2继续向上移动,推动档针3和顶针4共同向上运动,顶针4伸出产品槽10,可以顶出产品;
第四步、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产品取料。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固定板、下顶板、上顶板和公模,所述公模内嵌有公模仁;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公模之间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下顶板和所述上顶板套在所述固定柱上并沿着所述固定柱的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下顶板上贯穿设有挡针孔,所述挡针孔内安装有挡针,所述挡针一端抵接在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有顶针;所述挡针孔内设有一台阶面,将所述挡针孔划分为挡针孔一段和挡针孔二段,所述挡针靠近所述顶针的一端直径扩大形成挡针端口,所述挡针端口的高度小于所述挡针孔一段的高度;
所述顶针贯穿所述上顶板、所述公模和所述公模仁并指向所述公模仁上的产品槽;
所述上顶板上还设有水口针,所述水口针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下顶板上,所述水口针贯穿所述上顶板、所述公模和所述公模仁并指向所述公模仁上的流道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针靠近所述挡针的末端的一端直径扩大形成顶针头,所述上顶板上设有供所述顶针穿过的顶针槽,所述顶针槽设有一台阶面,将所述顶针槽分为顶针槽一段和顶针槽二段,所述顶针槽二段的直径小于所述顶针头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针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挡针孔二段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和所述公模仁内均设有供所述水口针穿过的流道,所述流道与所述流道槽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板上固定有顶杆,所述顶杆穿过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下顶板的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仁上设有若干个所述产品槽和所述流道槽,所述流道槽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产品槽相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338615 | 2022-06-08 | ||
CN202221433861 | 2022-06-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60064U true CN218660064U (zh) | 2023-03-21 |
Family
ID=85536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35083.7U Active CN218660064U (zh) | 2022-06-08 | 2022-11-14 | 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60064U (zh) |
-
2022
- 2022-11-14 CN CN202223035083.7U patent/CN2186600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15735B (zh) | 一种汽车柱上装饰板注塑模具的脱模结构 | |
CN201669861U (zh) | 注塑模具简易二次顶出机构 | |
CN218660064U (zh) | 一种产品延迟顶出装置 | |
CN105856503B (zh) | 一种注塑模具 | |
CN218519081U (zh) | 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 | |
CN217373094U (zh) | 二次抽芯模具装置 | |
CN215825880U (zh) | 前保险杠网格模具的倒扣预变形抽芯结构 | |
CN204546959U (zh) | 自动断浇口结构 | |
CN213108029U (zh) | 模具斜顶的防粘顶出机构 | |
CN112078101B (zh) | 模具的顶出结构 | |
CN106393604A (zh) | 注塑模具塑料件内倒扣弹性变形脱模机构 | |
CN219405285U (zh) | 塑胶模具直顶块的延迟顶出结构 | |
CN107618161B (zh) | 防止软胶流道粘贴斜销机构 | |
CN113246411B (zh) | 一种二次顶出斜向脱模机构 | |
CN221339410U (zh) | 一种汽车注塑件用的顶出装置 | |
CN214111342U (zh) | 商用车立柱饰板注塑模具的导向机构 | |
CN219903164U (zh) |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 |
CN217704431U (zh) | 强制脱模式注塑成型结构 | |
CN218399270U (zh) | 一种新型后模抽芯结构 | |
CN219686475U (zh) | 一种强脱机构 | |
CN211194738U (zh) | 一种自动切水口模具 | |
CN109719911B (zh) | 一种强拉强扣且可自动出料的模具 | |
CN218171241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 | |
CN215849452U (zh) | 一种倒扣脱模结构 | |
CN202169670U (zh) | 一种模具的顶出浇口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