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54561U - 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54561U CN218654561U CN202223202711.6U CN202223202711U CN218654561U CN 218654561 U CN218654561 U CN 218654561U CN 202223202711 U CN202223202711 U CN 202223202711U CN 218654561 U CN218654561 U CN 2186545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tube
- mounting
- heating
- water
- water b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包括加热主体,所述加热主体内壁对应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安装壳底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安装壳上表面对应设置有试管安装架,所述试管安装架设置于加热主体内壁,所述加热主体上表面对应设置有保温盖,所述保温盖内壁设置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与试管安装架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具备通过连接杆侧壁固定安装有多组搅拌杆的设计,防水电机可以通过连接杆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在安装壳和固定壳之间转动,而加热的水覆盖了搅拌杆,搅拌杆就可以将需要加热的水进行搅拌,一边加热一边搅拌,就可以有效的快速的将水均匀的提升温度,从而达到了可以方便快速均匀的将试管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浴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水浴加热,化学实验室中以水作为传热介质的一种加热方法。将被加热物质的器皿放入水中,水的沸点为100℃,该法适于100℃以下的加热温度。水浴就是使用水作为热浴物质的热浴方法。由于水温在标准大气压下,最高为100℃,所以水浴最高温度为100℃。应用水浴处理容器产品的方法是:将需水浴的容器浸没在盛有水的较大容器中,需水浴的容器不得与较大容器直接接触,再将较大容器置于热源上加热,至适当温度时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取出水浴容器即可。公开号:CN112387325A,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试管水浴加热设备,包括水浴箱本体、固定机构、分隔机构、加热棒和操作台,所述水浴箱本体的两侧靠近前后端的位置对称安装有操作台;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分隔机构将水浴箱本体等分的不同区域进行该区域内单独的水浴加热,解决了不能在多个温度条件下进行试管水浴加热的问题;通过设置的分隔机构、电机和加热棒的配合使用,在工况二的情况下使得水体流动,受热更加均匀,温度探头检测的温度更加准确,AVR控制处理器的控制更加精准;通过设置的固定机构,解决了多个试管进行水浴加热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夹持操作,而且多个水管水浴时间不一致,即使分开计时也容易出现混淆的问题。
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试管在水浴设备加热的时候,水浴设备内部的水都是从底部开始加热,导致不能够很好的将水均匀的进行快速加热,就会使得试管架上的试管不能够快速均匀进行加热,从而降低了加热效率,同时试管在加热过程中,水浴设备将试管封闭在内部,水蒸气向上飘动最后形成水珠会掉落到试管内,从而会影响试管试验的精准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具备可以使得水快速均匀的进行加热,就可以快速的使得试管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还可以避免水蒸汽形成的水珠进入到试管内,可以有效的提高试管试验的精准度的优点,解决了试管在水浴设备加热的时候,水浴设备内部的水都是从底部开始加热,导致不能够很好的将水均匀的进行快速加热,就会使得试管架上的试管不能够快速均匀进行加热,从而降低了加热效率,同时试管在加热过程中,水浴设备将试管封闭在内部,水蒸气向上飘动最后形成水珠会掉落到试管内,从而会影响试管试验的精准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包括加热主体,所述加热主体内壁对应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底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安装壳上表面对应设置有试管安装架,所述试管安装架设置于加热主体内壁,所述加热主体上表面对应设置有保温盖,所述保温盖内壁设置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与试管安装架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侧壁固定有多组搅拌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转动安装于固定壳上表面,所述连接杆与安装壳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安装壳底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水电机,所述防水电机输出轴贯穿定位柱一端至安装槽,所述定位柱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防水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侧壁远离搅拌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定位柱一端开设有与密封圈相对应的密封槽,所述密封圈一端活动连接于密封槽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安装柱和丝杆,所述安装柱固定安装于保温盖一侧,所述丝杆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底部开设有与丝杆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调节板贯穿保温盖一侧,所述保温盖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板相对应的避让槽,所述调节板一端固定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滑动安装于保温盖内壁,所述承载板底部固定安装有与试管安装架上安装孔相对应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侧壁设置为斜面,所述丝杆与安装柱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保温盖内壁开设有与滑块相对应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滑槽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安装柱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板相对应的调节槽,所述安装柱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贯穿安装柱上表面至调节槽,所述安装柱上表面开设有另一组通孔,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丝杆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一端转动安装于调节槽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杆侧壁固定安装有多组搅拌杆的设计,防水电机可以通过连接杆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在安装壳和固定壳之间转动,而加热的水覆盖了搅拌杆,搅拌杆就可以将需要加热的水进行搅拌,一边加热一边搅拌,就可以有效的快速的将水均匀的提升温度,从而达到了可以方便快速均匀的将试管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的效果,承载板底部固定安装有与试管安装架安装孔相对应的导流块的设计,承载板可以通过丝杆和调节板之间的配合上下移动,导流块就可以在试管安装架上的试管上端进行上下移动,导流块可以将试管上端进行盖住,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水蒸气形成的水珠掉落到试管内,从而达到了可以有效的提高了试管试验的精准度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杆侧壁固定安装有多组搅拌杆的设计,连接杆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多组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可以将水进行搅拌,从而达到了可以有效的使得水均匀加热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水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的设计,防水电机可以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就可以带动搅拌杆转动,从而达到了防水电机可以带动搅拌杆在固定壳和安装壳之间转动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圈一端活动连接于密封槽上的设计,连接杆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密封圈转动,密封圈可以在密封槽上转动,密封圈可以防止大量的水进入到安装槽内,从而达到了可以有效的避免防水电机受到大量水侵蚀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通过凹槽侧壁设置为斜面的设计,水蒸汽将进入到凹槽内的时候,水蒸汽形成的水珠就会顺着斜面滑出,从而达到了可以有效的避免水珠进入到试管内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块滑动安装于滑槽上的设计,承载板通过调节板移动的时候,承载板可以带动滑块在滑槽上滑动,从而达到了滑块和滑槽之间的配合可以使得承载板定向移动的效果。
7、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速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丝杆固定连接的设计,减速电机可以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的时候可以通过螺纹孔带动调节板上下移动,从而达到了减速电机可以控制调节板上下移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组件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主体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搅拌组件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中:1、加热主体;2、保温盖;3、滑槽;4、滑块;5、避让槽;6、固定壳;7、安装壳;8、定位柱;9、导流组件;10、搅拌组件;11、密封槽;12、密封圈;13、安装槽;14、试管安装架;101、搅拌杆;102、连接杆;103、防水电机;901、安装柱;902、调节板;903、丝杆;904、减速电机;905、承载板;906、导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包括加热主体1,加热主体1内壁对应设置有固定壳6,固定壳6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壳7,安装壳7底部设置有搅拌组件10,安装壳7上表面对应设置有试管安装架14,试管安装架14设置与加热主体1内壁,加热主体1上表面对应设置有保温盖2,保温盖2内壁设置有导流组件9,导流组件9与试管安装架14位置相对应。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连接杆102侧壁固定安装有多组搅拌杆101的设计,防水电机103可以通过连接杆102带动搅拌杆101转动,搅拌杆101在安装壳7和固定壳6之间转动,而加热的水覆盖了搅拌杆101,搅拌杆101就可以将需要加热的水进行搅拌,一边加热一边搅拌,就可以有效的快速的将水均匀的提升温度,从而达到了可以方便快速均匀的将试管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的效果,承载板905底部固定安装有与试管安装架14安装孔相对应的导流块906的设计,承载板905可以通过丝杆903和调节板902之间的配合上下移动,导流块906就可以在试管安装架14上的试管上端进行上下移动,导流块906可以将试管上端进行盖住,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水蒸气形成的水珠掉落到试管内,从而达到了可以有效的提高了试管试验的精准度的效果。
参考图4,搅拌组件10包括连接杆102,连接杆102侧壁固定有多组搅拌杆101,连接杆102一端转动安装于固定壳6上表面,连接杆102与安装壳7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连接杆102侧壁固定安装有多组搅拌杆101的设计,连接杆102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多组搅拌杆101转动,搅拌杆101可以将水进行搅拌,从而达到了可以有效的使得水均匀加热的效果。
参考图4,安装壳7底部设置有定位柱8,定位柱8内部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水电机103,防水电机103输出轴贯穿定位柱8一端至安装槽13,定位柱8一端开设有通孔,防水电机103输出轴的一端与连接杆102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防水电机103输出轴的一端与连接杆102固定连接的设计,防水电机103可以带动连接杆102转动,连接杆102就可以带动搅拌杆101转动,从而达到了防水电机103可以带动搅拌杆101在固定壳6和安装壳7之间转动的效果。
参考图4,连接杆102侧壁远离搅拌杆1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圈12,定位柱8一端开设有与密封圈12相对应的密封槽11,密封圈12一端活动连接于密封槽11上。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密封圈12一端活动连接于密封槽11上的设计,连接杆102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密封圈12转动,密封圈12可以在密封槽11上转动,密封圈12可以防止大量的水进入到安装槽13内,从而达到了可以有效的避免防水电机103受到大量水侵蚀的效果。
参考图2,导流组件9包括安装柱901和丝杆903,安装柱901固定安装于保温盖2一侧,丝杆903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板902,调节板902底部开设有与丝杆903相对应的螺纹孔,调节板902贯穿保温盖2一侧,保温盖2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板902相对应的避让槽5,调节板902一端固定安装有承载板905,承载板905滑动安装于保温盖2内壁,承载板905底部固定安装有与试管安装架14上安装孔相对应的导流块906,导流块906底部开设有凹槽,凹槽侧壁设置为斜面,丝杆903与安装柱901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凹槽侧壁设置为斜面的设计,水蒸汽将进入到凹槽内的时候,水蒸汽形成的水珠就会顺着斜面滑出,从而达到了可以有效的避免水珠进入到试管内的效果。
参考图2,承载板905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4,保温盖2内壁开设有与滑块4相对应的滑槽3,滑块4滑动安装于滑槽3上。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滑块4滑动安装于滑槽3上的设计,承载板905通过调节板902移动的时候,承载板905可以带动滑块4在滑槽3上滑动,从而达到了滑块4和滑槽3之间的配合可以使得承载板905定向移动的效果。
参考图2,安装柱901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板902相对应的调节槽,安装柱90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904,减速电机904输出轴贯穿安装柱901上表面至调节槽,安装柱901上表面开设有另一组通孔,减速电机904输出轴的一端与丝杆903固定连接,丝杆903一端转动安装于调节槽底部。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减速电机904输出轴的一端与丝杆903固定连接的设计,减速电机904可以带动丝杆903转动,丝杆903转动的时候可以通过螺纹孔带动调节板902上下移动,从而达到了减速电机904可以控制调节板902上下移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启动防水电机103,防水电机103可以通过连接杆102带动搅拌杆101转动,搅拌杆101可以将水进行搅拌,水就可以均匀的进行加热,就可以使得试管均匀的受热加热,并提高加热效率,将保温盖2盖到试管安装架14上表面的时候,启动减速电机904,减速电机904可以通过丝杆903和调节板902之间的配合带动承载板905移动,承载板905就可以带动导流块906将试管上端覆盖,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水蒸气形成的水珠进入到试管内。
综上所述:该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通过导流组件9和搅拌组件10之间的配合,解决了试管在水浴设备加热的时候,水浴设备内部的水都是从底部开始加热,导致不能够很好的将水均匀的进行快速加热,就会使得试管架上的试管不能够快速均匀进行加热,从而降低了加热效率,同时试管在加热过程中,水浴设备将试管封闭在内部,水蒸气向上飘动最后形成水珠会掉落到试管内,从而会影响试管试验的精准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包括加热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主体(1)内壁对应设置有固定壳(6),所述固定壳(6)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壳(7),所述安装壳(7)底部设置有搅拌组件(10),所述安装壳(7)上表面对应设置有试管安装架(14),所述试管安装架(14)设置与加热主体(1)内壁,所述加热主体(1)上表面对应设置有保温盖(2),所述保温盖(2)内壁设置有导流组件(9),所述导流组件(9)与试管安装架(14)位置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10)包括连接杆(102),所述连接杆(102)侧壁固定有多组搅拌杆(101),所述连接杆(102)一端转动安装于固定壳(6)上表面,所述连接杆(102)与安装壳(7)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7)底部设置有定位柱(8),所述定位柱(8)内部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水电机(103),所述防水电机(103)输出轴贯穿定位柱(8)一端至安装槽(13),所述定位柱(8)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防水电机(103)输出轴的一端与连接杆(102)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02)侧壁远离搅拌杆(1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圈(12),所述定位柱(8)一端开设有与密封圈(12)相对应的密封槽(11),所述密封圈(12)一端活动连接于密封槽(11)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9)包括安装柱(901)和丝杆(903),所述安装柱(901)固定安装于保温盖(2)一侧,所述丝杆(903)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板(902),所述调节板(902)底部开设有与丝杆(903)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调节板(902)贯穿保温盖(2)一侧,所述保温盖(2)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板(902)相对应的避让槽(5),所述调节板(902)一端固定安装有承载板(905),所述承载板(905)滑动安装于保温盖(2)内壁,所述承载板(905)底部固定安装有与试管安装架(14)上安装孔相对应的导流块(906),所述导流块(906)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侧壁设置为斜面,所述丝杆(903)与安装柱(901)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905)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4),所述保温盖(2)内壁开设有与滑块(4)相对应的滑槽(3),所述滑块(4)滑动安装于滑槽(3)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901)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板(902)相对应的调节槽,所述安装柱(90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904),所述减速电机(904)输出轴贯穿安装柱(901)上表面至调节槽,所述安装柱(901)上表面开设有另一组通孔,所述减速电机(904)输出轴的一端与丝杆(903)固定连接,所述丝杆(903)一端转动安装于调节槽底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02711.6U CN218654561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02711.6U CN218654561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54561U true CN218654561U (zh) | 2023-03-21 |
Family
ID=85543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02711.6U Active CN218654561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545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861748A (zh) * | 2023-05-11 | 2024-04-12 | 江西美因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混匀水浴加热器 |
-
2022
- 2022-11-30 CN CN202223202711.6U patent/CN21865456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861748A (zh) * | 2023-05-11 | 2024-04-12 | 江西美因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混匀水浴加热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654561U (zh) | 一种试管水浴加热设备 | |
CN104342354B (zh) | 全自动智能酿酒机 | |
CN111803993B (zh) | 一种浓缩结晶釜 | |
CN104784946B (zh) | 一种可双重调节浓缩速率的浓缩装置 | |
CN113968800A (zh) | 一种盐酸乙脒的制备方法、装置及装置的使用方法 | |
CN210674295U (zh) | 一种用于真空浓缩和降温结晶的反应釜装置 | |
CN207904232U (zh) | 煤火水浴两用酿醋用熏缸 | |
CN205287652U (zh) | 一种变频卧式刮板浓缩器 | |
CN216934750U (zh) | 一种高效可控旋转蒸发仪 | |
CN112774249B (zh) | 一种微型化微波固液微萃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 |
CN206597336U (zh) | 一种带冷凝器的分子蒸馏器 | |
CN205392408U (zh) | 一种实验室用温控型高效玻璃反应釜 | |
CN204107063U (zh) | 鱼蛋白水真空浓缩机 | |
CN219377116U (zh) | 一种加热均匀的不锈钢反应釜 | |
CN202376776U (zh) | 水浴旋转摇摆蒸发器 | |
CN217661577U (zh) | 一种夹套式蒸馏釜 | |
CN221358540U (zh) | 一种化学试剂分离装置 | |
CN217625302U (zh) | 一种消泡剂生产运输用储存罐 | |
CN221206837U (zh) | 一种精馏塔温度控制装置 | |
CN204671911U (zh) | 可双重调节浓缩速率的浓缩装置 | |
CN219804913U (zh) |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金属材料用喷涂装置 | |
CN220530699U (zh) | 一种用于制备二十八烷醇的蒸馏装置 | |
CN220071591U (zh) | 一种温度可控的糠脲醛反应釜 | |
CN218250246U (zh) | 一种盐酸溴己新原料加工用反应釜 | |
CN219764518U (zh) | 一种温度可控的蒸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