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8694U - 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8694U
CN218648694U CN202223228330.5U CN202223228330U CN218648694U CN 218648694 U CN218648694 U CN 218648694U CN 202223228330 U CN202223228330 U CN 202223228330U CN 218648694 U CN218648694 U CN 218648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fixing frame
rotor
energy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283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耀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ejun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Hejun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Hejun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Hejun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283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8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8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8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包括定子和设置于定子内部的转子,还包括同轴套设于定子外侧的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呈两端开口的管状布置,所述电机外壳一端开口的内侧设有支撑固定架,所述支撑固定架的外侧壁与电机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呈环形阵列状固定有若干个旋流导风片,相邻两个旋流导风片之间形成旋流通道。本实用新型利用双涡扇结构,一个送风,一个吸风,形成涵道内正风力,实现大风力的均衡出风,减少风阻,实现低噪音,利用双轴承结构搭配双涡扇两端重量平衡,不管是低转速还是高转速都能平衡运转,减少抖动率,降低啸叫音和噪音,相较于传统的单扇叶能够实现更大的出风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
背景技术
高速电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受关注,例如在电吹机、电风扇、空调、吸尘机、洗牙器等常见的产品中,高度电机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以戴森为主导的高速电机系列,目前存在的不足有:工作能耗大,效率低,噪音大,低转速时有啸叫音以及风速不均匀的弊端。
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其多为单风扇和单轴承结构而造成的运行不平稳,以及单扇叶工作时受到电机内部进风端负压作用而产生转动阻尼影响输出功率和产生噪音,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利用双涡扇搭配涵道实现节能高效目的的微电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包括定子和设置于定子内部的转子,还包括同轴套设于定子外侧的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呈两端开口的管状布置,所述电机外壳一端开口的内侧设有支撑固定架,所述支撑固定架的外侧壁与电机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呈环形阵列状固定有若干个旋流导风片,相邻两个旋流导风片之间形成旋流通道。
所述电机外壳另一端开口的内侧设有连线固定架,所述连线固定架与支撑固定架相互対置并形成用于定子装配使用的腔室,所述连线固定架与支撑固定架的内部皆安装有轴承,连线固定架与支撑固定架内侧皆设有用于轴承固定使用的凸起部,且转子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侧轴承后延伸至电机外壳两端开口位置处。
所述转子延伸至连线固定架一端的外侧连接有至少一个进风扇,所述转子延伸至支撑固定架一端的外侧连接有至少一个出风扇,且连线固定架与支撑固定架外侧的电机外壳内部设有用于进风扇和出风扇安装使用的预留间隙。
优选的,还包括间隔设置于进风扇外侧的机板连接架,所述机板连接架底端的外侧等间距连接有若干个防护支撑管,所述防护支撑管远离机板连接架的一端避让进风扇后连通连线固定架内部,且连线固定架与电机外壳上皆设有用于防护支撑管穿设使用的开槽。
优选的,所述进风扇与出风扇分别设有1个。
优选的,所述进风扇与出风扇形状大小一致,且初始状态下进风扇与出风扇相互对齐或交错布置。
优选的,所述电机外壳部位的开槽宽度大于防护支撑管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电机外壳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为硅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利用双涡扇结构,一个送风,一个吸风,形成涵道内正风力,实现大风力的均衡出风,减少风阻,实现低噪音,利用双轴承结构搭配双涡扇两端重量平衡,不管是低转速还是高转速都能平衡运转,减少抖动率,降低啸叫音和噪音,进一步利用双涡扇,在涵道内就成风压,大大降低功耗,实现高效率,相较于传统的单扇叶,在同等能量供给和同等转速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更大的出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固定架部位底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板连接架;2、进风扇;3、连线固定架;4、定子;5、转子;6、开槽;7、电机外壳;8、出风扇;9、支撑固定架;10、轴承;11、凸起部;12、防护支撑管;14、旋流导风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包括定子4和设置于定子4内部的转子5,定子4与转子5与现有技术中的的电机结构相同,即通电后转子5可在定子4的内部高速自转实现驱动,在此不赘述。
本申请还包括同轴套设于定子4外侧的电机外壳7,所述电机外壳7呈两端开口的管状布置,如图所示直通的管状布置,此时电机外壳7即形成用于输送风力使用的涵道,所述电机外壳7一端开口的内侧设有支撑固定架9,支撑固定架9居中布置于电机外壳7内部,所述支撑固定架9的外侧壁与电机外壳7的内侧壁之间呈环形阵列状固定有若干个旋流导风片14,旋流导风片14一方面能够支撑固定支撑固定架9和加强筋的作用,增加电机外壳7的稳固性,另一方面能够使相邻的两个旋流导风片14之间形成旋流通道,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涡扇扇叶在转动时将产生旋流的吹风效果,因此旋流通道能够更好地对旋流风进行疏,避免双涡扇之间相互影响。
电机外壳7设置支撑固定架9的一端即为出风端,作为进风端,所述电机外壳7另一端开口的内侧设有连线固定架3,所述连线固定架3与支撑固定架9相互対置并形成用于定子4装配使用的腔室,所述连线固定架3与支撑固定架9的内部皆安装有轴承10,连线固定架3与支撑固定架9内侧皆设有用于轴承10固定使用的凸起部11,且转子5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侧轴承10后延伸至电机外壳7两端开口位置处,凸起部10部位设有用于转子5穿设使用的开孔。
所述转子5延伸至连线固定架3一端的外侧连接有至少一个进风扇2,所述转子5延伸至支撑固定架9一端的外侧连接有至少一个出风扇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扇2与出风扇8分别设有1个,但不仅限于1个,如进风扇2与出风扇8也可以是2个,传统的单个出风涡扇由于送风时会使电机外壳7内部形成负压,从而容易产生噪音、影响风力,而本申请提供的双涡扇即进风扇2与出风扇8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增设的进风扇2平衡出风扇8的重量、由转子5同时带动的进风扇2转动时能够平衡出风扇8使用时的电机外壳7内部负压,进而产生节能、高出风量的效果。
所述进风扇2与出风扇8形状大小应为一致,初始状态下进风扇2与出风扇8相互对齐布置的,但是不排除相互交错使用的情况,且连线固定架3与支撑固定架9外侧的电机外壳7内部设有用于进风扇2和出风扇8安装使用的预留间隙,较为优选的,进风扇2和出风扇8的端面分别与电机外壳7两端的端面相持平则较为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扇2和出风扇8的具体安装方式并未对其进行限定,因此其可以是传统方式中的螺丝固定,螺纹连接中的任意一种皆可,作为本申请的延伸,请参阅图1,装配时,进风扇2和出风扇8是直接固定于转子5两端的,转子5转动带动进风扇2和出风扇8进行同向同速转动,但是也并未限定其必须是同转子5之间相对固定的,即进风扇2和/或出风扇8还可以是相对于转子5形成一定的初始转动角度差的(图未示),例如进风扇2和出风扇8轴心位置处设有用于转子5滑动连接的环形滑槽,环形滑槽整体弧度呈优弧状,所述转子5的两端皆设有与环形滑槽相适配的滑块,则转子5需要转动一定的角度后才会因环形滑槽行程限制带动进风扇2和/或出风扇8转动,起到依次带动(降低初始带动能耗)或者进风扇2和出风扇8交错布置(针对上述进风扇2与出风扇8同时为2个的情况,差速启动能够使两个6片扇叶的风扇错开后形成12片扇叶)的目的皆可,在此不一一赘述。
还包括间隔设置于进风扇2外侧的机板连接架1,所述机板连接架1底端的外侧等间距连接有若干个防护支撑管12,所述防护支撑管12远离机板连接架1的一端避让进风扇2后连通连线固定架3内部,且连线固定架3与电机外壳7上皆设有用于防护支撑管12穿设使用的开槽6,较为优选的,所述电机外壳7部位的开槽6宽度大于防护支撑管12的直径。
最后,涵道电机本身的构造就能够很好地降低噪音,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机的静音效果,所述电机外壳7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层(图未示),所述防护层可为硅胶套,利用防护层起到吸音降噪的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包括定子(4)和设置于定子(4)内部的转子(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轴套设于定子(4)外侧的电机外壳(7),所述电机外壳(7)呈两端开口的管状布置,所述电机外壳(7)一端开口的内侧设有支撑固定架(9),所述支撑固定架(9)的外侧壁与电机外壳(7)的内侧壁之间呈环形阵列状固定有若干个旋流导风片(14),相邻两个旋流导风片(14)之间形成旋流通道;
所述电机外壳(7)另一端开口的内侧设有连线固定架(3),所述连线固定架(3)与支撑固定架(9)相互对置并形成用于定子(4)装配使用的腔室,所述连线固定架(3)与支撑固定架(9)的内部皆安装有轴承(10),连线固定架(3)与支撑固定架(9)内侧皆设有用于轴承(10)固定使用的凸起部(11),且转子(5)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侧轴承(10)后延伸至电机外壳(7)两端开口位置处;
所述转子(5)延伸至连线固定架(3)一端的外侧连接有至少一个进风扇(2),所述转子(5)延伸至支撑固定架(9)一端的外侧连接有至少一个出风扇(8),且连线固定架(3)与支撑固定架(9)外侧的电机外壳(7)内部设有用于进风扇(2)和出风扇(8)安装使用的预留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设置于进风扇(2)外侧的机板连接架(1),所述机板连接架(1)底端的外侧等间距连接有若干个防护支撑管(12),所述防护支撑管(12)远离机板连接架(1)的一端避让进风扇(2)后连通连线固定架(3)内部,且连线固定架(3)与电机外壳(7)上皆设有用于防护支撑管(12)穿设使用的开槽(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扇(2)与出风扇(8)分别设有1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扇(2)与出风扇(8)形状大小一致,且初始状态下进风扇(2)与出风扇(8)相互对齐或交错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7)部位的开槽(6)宽度大于防护支撑管(12)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7)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为硅胶套。
CN202223228330.5U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 Active CN218648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8330.5U CN218648694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8330.5U CN218648694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8694U true CN218648694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500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28330.5U Active CN218648694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86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0365A (zh) 一种风罩及具有其的风机
CN218648694U (zh) 一种节能高效双涡扇涵道微电机
WO2024032817A1 (zh) 一种塔式风扇及便携式风扇
CN211368548U (zh) 吹风机
CN110529414A (zh) 一种离心式管道风机
CN216111362U (zh) 一种蜗壳式节能风机
CN211975473U (zh) 涵道循环扇及落地风扇
CN212838631U (zh) 一种减振降噪的轴流风机
CN111425459A (zh) 一种0.5毂比的轴流式风机
CN219287277U (zh) 一种电机机壳及吸尘器电机
CN216751381U (zh) 双通道高效散热降噪高速电机
CN216714762U (zh) 一种降噪风机及其应用的吸尘器
CN218376978U (zh) 一种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
CN219262728U (zh) 一种空气悬浮鼓风机冷却风道结构
CN219595181U (zh) 一种康疗气泡机装置
JP2004108317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218587031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碎纸机
CN213775782U (zh) 一种节能型超音速风机
CN219345010U (zh) 一种降噪强压大风量流体抽吸通道
CN211202367U (zh) 风机结构和室外机
JP3239445U (ja) 超高速風力モータの振動騒音低減構造
JP3243655U (ja) ツインチャージャーの高風速ファン
CN218235551U (zh) 塔型无叶风扇
CN212177527U (zh) 一种高效节能离心风机
CN215890526U (zh) 一种贯流风机及吹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