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16543U - 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后视镜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后视镜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16543U
CN218616543U CN202223204903.0U CN202223204903U CN218616543U CN 218616543 U CN218616543 U CN 218616543U CN 202223204903 U CN202223204903 U CN 202223204903U CN 218616543 U CN218616543 U CN 218616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harness
rearview mirror
buckl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49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049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16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16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16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后视镜及车辆,该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10)和线束卡扣(2),固定板(10)用于安装在后视镜的壳体的内部,固定板(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用于朝向后视镜的镜片(3)布置,线束卡扣(2)设置在第二表面(12)上,线束卡扣(2)用于固定后视镜内的线束(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线束卡扣可以将线束始终固定在固定板上,线束跟随固定板发生转动,可以避免线束产生脱落而导致接触不良,防止线束在后视镜内移动而产生异响,从而提高后视镜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后视镜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后视镜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内后视镜进行调节转动时,后视镜内部的线束也会跟着后视镜发生转动,线束会与后视镜内部的其他结构发生摩擦,容易出现异响,在后视镜转动的过程中,线束容易和其连接的结构发生相对移动,线束容易脱落产生接触不良等问题,影响后视镜的功能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后视镜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和线束卡扣,所述固定板用于安装在后视镜的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朝向所述后视镜的镜片布置,所述线束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线束卡扣用于固定所述后视镜内的线束。
可选地,所述线束卡扣包括卡爪,所述卡爪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卡爪臂,两个所述卡爪臂用于夹持线束;和/或,
所述线束卡扣包括压紧臂,所述压紧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压紧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压紧臂用于将线束压紧在所述固定板上。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上形成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用于供所述线束穿过,以使所述线束能够与所述镜片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线束包括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所述第一线束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线束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集成为集成线束段;
所述过线孔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二段穿过的第一过线孔和用于供所述第四段穿过的第二过线孔,所述线束卡扣包括第一线束卡扣、第二线束卡扣以及第三线束卡扣,所述第一线束卡扣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线束卡扣用于固定所述第四段,所述第三线束卡扣用于固定所述集成线束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线束卡扣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段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线束卡扣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四段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三线束卡扣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集成线束段的第三间隙;
所述第一间隙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间隙的轴线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三间隙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间隙的轴线和/或所述第二间隙的轴线呈角度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三线束卡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三线束卡扣并排设置,且该至少两个第三线束卡扣的用于容纳所述集成线束段的第三间隙不共线。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上形成有加强筋,所述第三线束卡扣设置在所述加强筋上。
可选地,所述线束通过所述后视镜内的导电片与所述镜片电连接,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板本体和形成在所述固定板本体边缘处的翻边,所述固定板本体具有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镜片中的电解液接触,所述翻边用于与所述第二部分搭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板本体和形成在所述固定板本体边缘处的翻边,所述固定板本体具有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翻边上形成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壳体卡接。
可选地,所述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后视镜,包括壳体、镜片、线束和上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所述镜片和所述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的固定板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板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镜片位,所述线束穿设进所述壳体内并固定于所述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的线束卡扣。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后视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用于安装在后视镜内,固定板可以分隔后视镜的内部空间,固定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位于不同的空间内,固定板的第一表面朝向后视镜的镜片布置,即后视镜的镜片安装在固定板的第一表面所在的空间,后视镜的线束布置在固定板的第二表面所在的空间内。线束可以通过固定板上的线束卡扣和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后视镜发生转动的过程中,线束卡扣可以将线束始终固定在固定板上,线束跟随固定板发生转动,可以避免线束产生脱落而导致接触不良,防止线束在后视镜内移动而产生异响,从而提高后视镜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后视镜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后视镜的壳体;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后视镜的侧视图,其中,省略了后视镜的壳体;
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后视镜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后视镜的壳体;
图7是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D”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10-固定板;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过线孔;131-第一过线孔;132-第二过线孔;14-加强筋;15-固定板本体;16-翻边;161-卡接部;2-线束卡扣;21-第一线束卡扣;211-第一间隙;22-第二线束卡扣;221-第二间隙;23-第三线束卡扣;231-第三间隙;24-卡爪;241-卡爪臂;25-压紧臂;3-镜片;4-线束;41-第一线束;411-第一段;412-第二段;42-第二线束;421-第三段;422-第四段;43-集成线束段;5-导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1,包括固定板10和线束卡扣2,固定板10用于安装在后视镜的壳体的内部,固定板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用于朝向后视镜的镜片3布置,线束卡扣2设置在第二表面12上,线束卡扣2用于固定后视镜内的线束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1用于安装在后视镜内,固定板10可以分隔后视镜的壳体的内部空间,固定板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分别位于不同的空间内,固定板10的第一表面11朝向后视镜的镜片3布置,即后视镜的镜片3安装在固定板10的第一表面11所在的空间,后视镜的线束4布置在固定板10的第二表面12所在的空间内。线束4可以通过固定板10上的线束卡扣2和固定板10固定连接,在后视镜发生转动的过程中,线束卡扣2可以将线束4始终固定在固定板10上,线束4跟随固定板10发生转动,可以避免线束4产生脱落而导致接触不良,防止线束4在后视镜内移动而产生异响,从而提高后视镜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线束卡扣2可以为多种结构,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2、图5、图7和图9所示,线束卡扣2可以包括卡爪24,卡爪24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卡爪臂241,两个卡爪臂241用于夹持线束4。在使用上述卡爪24对线束4进行固定时,可以将线束4卡进两个卡爪臂241之间,两个卡爪臂241可以共同对线束4起到夹持作用以限制线束4的移动。
作为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5所示,线束卡扣2可以包括压紧臂25,压紧臂25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表面12,压紧臂2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压紧臂25用于将线束4压紧在固定板10上。在使用上述的压紧臂25对线束4进行固定时,可以将线束4卡进压紧臂25和固定板10的第二表面12之间,压紧臂25可以将线束4压紧在固定板10上,从而实现对于线束4的固定。
线束4可以和镜片3连接以用于镜片3供电,镜片3位于固定板10的第一表面11所在的空间内,在为了便于线束4和镜片3的连接,可选地,固定板10上可以形成有过线孔13,过线孔13用于供线束4穿过,以使线束4能够与镜片3电连接。作为一种示例性应用场景,本公开提供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1可以用在防眩目内后视镜内,过线孔13用于供线束4穿过,线束4可以和镜片3电连接以使得镜片3能够具有防眩目功能。在该应用场景中,由于线束卡扣2可以将线束4始终固定在固定板10上,在用户对后视镜进行转动调整时,线束4可以跟随固定板10发生转动,可以避免线束4和镜片3之间的连接产生脱落,防止线束4在后视镜内移动而产生异响,有效提高后视镜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线束4可以包括第一线束41和第二线束42,第一线束41包括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第二线束42包括第三段421和第四段422,第一段411和第三段421集成为集成线束段43。作为一种示例性应用场景,该线束4可以为防眩目内后视镜内的线束,其中,第一线束41和第二线束42中的一者可以为正极线束,另一者可以为负极线束,第一线束41和第二线束42共同为镜片提供电流,从而使得后视镜能够具有防眩目功能。第一线束41的第一段411和第二线束42的第二端集成为集成线束段43,可以便于线束4与输入结构进行连接和布置,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可以通过热缩管进行集成,本公开对其具体集成方式不做限制。
为了便于对上述的线束4进行稳定固定,可选地,过线孔13可以包括用于供第二段412穿过的第一过线孔131和用于供第四段422穿过的第二过线孔132,线束卡扣2包括第一线束卡扣21、第二线束卡扣22以及第三线束卡扣23,第一线束卡扣21用于固定第二段412,第二线束卡扣22用于固定第四段422,第三线束卡扣23用于固定集成线束段43。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线束41的第二段412和第二线束42的第四段422分开布置,第二段412能够通过第一线束卡扣21进行固定,第四段422可以通过第二线束卡扣22进行固定。在后视镜移动或者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线束卡扣21和第二线束卡扣22能够分别固定线束4的第二段412和第四段422,从而保证分开布置的第二段412和第四段422均能够稳定连接于固定板10,避免其发生脱落或者晃动等。并且,第三线束卡扣23能够稳定固定集成线束段43,从而保证线束4的整体稳定性。上述的第一线束卡扣21、第二线束卡扣22和第三线束卡扣23共同在多个点位对线束4进行固定,在任一线束卡扣损坏或者脱落时,仍有其他位置的线束卡扣能够对线束4进行固定,从而保证线束4与固定板10的固定稳定性,提供了多种保障。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线束卡扣21、第二线束卡扣22和第三线束卡扣23中一者或多者可以为包括两个卡爪臂241的卡爪24,也可以为包括压紧臂25的线束卡扣2,本公开对于第一线束卡扣21、第二线束卡扣22和第三线束卡扣2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线束卡扣21和第二线束卡扣22可以为包括压紧臂25的线束卡扣2,压紧臂25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表面12,压紧臂2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压紧臂25用于将线束4压紧在固定板10上。第三线束卡扣23可以为包括两个卡爪臂241的卡爪24,两个卡爪臂241用于共同夹持集成线束段43。作为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9所示,第一线束卡扣21、第二线束卡扣22和第三线束卡扣23可以均为包括两个卡爪臂241的卡爪24。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线束卡扣21具有用于容纳第二段412的第一间隙211,第二线束卡扣22具有用于容纳第四段422的第二间隙221,第三线束卡扣23具有用于容纳集成线束段43的第三间隙231。值得说明的是,线束卡扣2的间隙是指线束卡扣2用于夹持线束4的位置之间的间隙,在线束卡扣2为卡爪的实施例中,线束卡扣2的间隙是指两个卡爪臂241之间的夹持间隙。在线束卡扣2包括压紧臂25的实施例中,线束卡扣2的间隙是指压紧臂25和固定板10之间的压紧间隙。此外,线束卡扣2的间隙的轴线是指,位于线束卡扣2的间隙内的线束4的轴线方向,例如,如图2和图7所示,线束4沿其轴线方向延伸并穿过线束卡扣2的间隙,线束卡扣2的间隙即为线束卡扣2的间隙内的线束4的轴线方向。
为了保证线束4的整体稳定性,如图2和图7所示,可选地,第一间隙211的轴线与第二间隙221的轴线呈角度设置。这里的呈角度设置是指,第一间隙211的轴线与第二间隙221的轴线之间不共线且朝向于不同的方向。在第二段412固定在第一线束卡扣21内且第四段422位于第二线束卡扣22内时,第一间隙211内的第二段412的轴线方向和第二间隙221内的第四段422的轴线方向呈角度布置,以使得第二段412受到的第一线束卡扣21的限位作用的方向和第四段422受到的第二线束卡扣22的限位作用的方向不同,以保证线束4能够至少从不同的两个角度受到限位作用,在后视镜沿某一方向移动或者转动时,均至少有第一线束卡扣21和第二线束卡扣22中的一者能够对线束4起到与该移动或转动方向呈角度的限位作用,从而避免线束4发生整体的晃动或者脱落,从而保证线束4整体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三间隙231的轴线与第一间隙211的轴线和/或第二间隙221的轴线呈角度设置,即,第三间隙231的轴线至少与第一间隙211的轴线和第二间隙221的轴线中的一者呈角度设置,以保证线束4能够至少从不同的两个角度受到限位作用,避免线束4发生整体的晃动或者脱落,从而保证线束4整体的稳定性。
为了保证集成线束段43的固定稳定性,如图6至图9所示,可选地,第三线束卡扣23的数量可以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三线束卡扣23并排设置,且该至少两个第三线束卡扣23的用于容纳集成线束段43的第三间隙231不共线。如图7所示,集成线束段43在穿过该至少两个第三线束卡扣23时,由于该至少两个第三线束卡扣23的第三间隙231不共线,集成线束段43在穿过该至少两个第三线束卡扣23时会发生弯折,从而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受到该至少两个第三线束卡扣23的限位作用,以能够实现更加稳固的固定。
如图1所示,可选地,固定板10上形成有加强筋14。加强筋14可以增强固定板10的整体强度,提高固定板10的使用寿命。
在固定板10上形成有加强筋14的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三线束卡扣23可以设置在加强筋14上,加强筋14可以对第三线束卡扣23起到支撑作用,提高其连接强度。
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2、图4至图9所示,第三线束卡扣23可以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卡爪臂241,且该两个卡爪臂241均形成在加强筋14上,加强筋14可以对卡爪臂241起到支撑和加强作用,提高线束4固定的稳定性。并且,第三线束卡扣23和加强筋14能够实现集成,从而便于制造生产,例如,在线束卡扣2和固定板10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的实施例中,第三线束卡扣23可以设置在加强筋14上,能够便于第三线束卡扣23的生产制造,降低制造成本。
在线束4和镜片3连接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可选地,线束4可以通过后视镜内的导电片5与镜片3电连接,固定板10包括固定板本体15和形成在固定板本体15边缘处的翻边16,固定板本体15具有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导电片5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用于与镜片3中的电解液接触,翻边16用于与第二部分搭接,在上述实施例中,翻边16能够起到为导电片5提供安装位置的功能。
上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1安装在后视镜的内部,为了便于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1和后视镜的壳体相互连接,如图1至图9所示,可选地,固定板10可以包括固定板本体15和形成在固定板本体15边缘处的翻边16,固定板本体15具有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翻边16上形成有卡接部161,卡接部161用于与壳体卡接,以实现和壳体的连接固定。可选地,该卡接部161可以形成为卡接槽,该卡接槽能够和壳体上形成的卡接块相互卡接配合,从而实现固定。
上述的线束卡扣2可以和固定板10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连接,为了便于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1的制造生产,可选地,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1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在上述实施例中,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1通过注塑工艺生产,制造方便快捷且能够一体成型,制造成本低且效率高。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后视镜,该后视镜包括壳体、镜片3、线束4和上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1,镜片3和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1的固定板10均位于壳体的内部,固定板10的第一表面11朝向镜片3位,线束4穿设进壳体内并固定于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1的线束卡扣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后视镜的线束4能够通过线束卡扣2固定在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1上,在后视镜转动或者移动的过程中,线束卡扣2可以将线束4始终固定在固定板10上,线束4跟随固定板10发生转动,可以避免线束4产生脱落而导致接触不良,防止线束4在后视镜内移动而产生异响,从而提高后视镜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在线束4电连接于镜片3的实施例中,线束卡扣2可以将线束4始终固定在固定板10上,能够保证线束4始终与镜片3连接,避免线束4发生脱落或者晃动。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后视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和线束卡扣,所述固定板用于安装在后视镜的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朝向所述后视镜的镜片布置,所述线束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线束卡扣用于固定所述后视镜内的线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卡扣包括卡爪,所述卡爪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卡爪臂,两个所述卡爪臂用于夹持线束;和/或,
所述线束卡扣包括压紧臂,所述压紧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压紧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压紧臂用于将线束压紧在所述固定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形成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用于供所述线束穿过,以使所述线束能够与所述镜片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包括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所述第一线束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线束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集成为集成线束段;
所述过线孔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二段穿过的第一过线孔和用于供所述第四段穿过的第二过线孔,所述线束卡扣包括第一线束卡扣、第二线束卡扣以及第三线束卡扣,所述第一线束卡扣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线束卡扣用于固定所述第四段,所述第三线束卡扣用于固定所述集成线束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束卡扣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段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线束卡扣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四段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三线束卡扣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集成线束段的第三间隙;
所述第一间隙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间隙的轴线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三间隙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间隙的轴线和/或所述第二间隙的轴线呈角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束卡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三线束卡扣并排设置,且该至少两个第三线束卡扣的用于容纳所述集成线束段的第三间隙不共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形成有加强筋,所述第三线束卡扣设置在所述加强筋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通过所述后视镜内的导电片与所述镜片电连接,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板本体和形成在所述固定板本体边缘处的翻边,所述固定板本体具有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镜片中的电解液接触,所述翻边用于与所述第二部分搭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板本体和形成在所述固定板本体边缘处的翻边,所述固定板本体具有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翻边上形成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壳体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11.一种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镜片、线束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所述镜片和所述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的固定板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板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镜片位,所述线束穿设进所述壳体内并固定于所述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的线束卡扣。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后视镜。
CN202223204903.0U 2022-11-28 2022-11-28 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后视镜及车辆 Active CN218616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4903.0U CN218616543U (zh) 2022-11-28 2022-11-28 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后视镜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4903.0U CN218616543U (zh) 2022-11-28 2022-11-28 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后视镜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16543U true CN218616543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52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4903.0U Active CN218616543U (zh) 2022-11-28 2022-11-28 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后视镜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16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8349B2 (ja) 不正極性電池に対する保護
US20040238204A1 (en) Fixing device for wire harness
US6557925B2 (en) Vehicle inner circuit panel, vehicle panel assembly and vehicle panel assembly wiring construction
US2006001442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CN102055152B (zh) 电接线盒
GB2322980A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06364289B (zh) 车辆遮阳板支架及遮阳板总成
US20070267886A1 (en) Sun Visor for Use in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un Visor
US9385465B2 (en) Terminal spacer
JP5162420B2 (ja) 車載用室内照明機器
CN218616543U (zh) 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后视镜及车辆
JP3885190B2 (ja) 雌端子
US6607392B2 (en) Ground joint connector
JP3875515B2 (ja) バルブソケット
JPH11126649A (ja) キャップ部材のロック構造
CN102055108A (zh) 用于车辆的电容器连接器
JP3599233B2 (ja) 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取付構造
CN211400003U (zh) 一种麦克风组件与空调的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1315336U (zh) 一种管夹及车辆
JP2022182738A (ja) コネクタ
JP2004278682A (ja) 線管類保持用クリップ
CN109639938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793101A (zh) 一种麦克风组件与空调的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8632626U (zh) 线束插接固定结构和新能源车
US11628877B2 (en) Mount base, mounting unit, operating device, and moving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