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2513U - 一种电芯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2513U
CN218602513U CN202222209540.3U CN202222209540U CN218602513U CN 218602513 U CN218602513 U CN 218602513U CN 202222209540 U CN202222209540 U CN 202222209540U CN 218602513 U CN218602513 U CN 218602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pole
tab
solid electrolyt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095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德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alent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alent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alent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alent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095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2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2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2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及电池,该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夹设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其中,第一极片为连续Z形折弯的折叠极片,第一极片包括多个层叠的第一极片部以及连接相邻的第一极片部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极片包括多个第二极片部;且多个第二极片部沿同一侧插入到相邻的第一极片部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第一极片的同一侧插入第二极片,通过卷绕和叠片结合方式制备电芯,一方面,弥补了叠片电芯以及卷绕电芯的不足,另一方面,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改善了电芯制备过程中的一致性,提高了电芯的制备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电芯及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池的电芯制备过程中,存在两种工艺。两种不同的工艺形成的电芯分别为叠片式电芯和卷绕式电芯。其中,叠片工艺生产工序复杂,电芯一致性差,除此之外,电芯的生产效率低下。而采用纯粹的卷绕工艺进行电芯的制备,虽然提高了电芯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电芯的一致性,但是其电芯的体积能量密度较低、倍率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电芯的体积能量密度较低、倍率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芯及电池,以改善电芯的体积能量密度低、倍率性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该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其中,所述第一极片为连续Z形折弯的折叠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包括多个层叠的第一极片部以及连接相邻的第一极片部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极片包括多个第二极片部;且多个所述第二极片部沿同一侧插入到相邻的第一极片部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Z形折弯的第一极片的同一侧插入第二极片,通过卷绕和叠片结合方式制备电芯,一方面,弥补了叠片电芯以及卷绕电芯的不足,另一方面,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改善了电芯制备过程中的一致性,提高了电芯的制备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极片部的第二折弯部;多个所述第二折弯部将多个所述第二极片部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多个所述第二极片部相互独立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极片部之间。也即第二极片采用多个单独的片状结构,或者采用条状结构与第一电芯组装成电芯。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极片部和所述第二极片部之间设置有固态电解质。通过固态电解质提高了电芯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固态电解质为片状固态电解质;所述片状固态电解质夹设在相邻的所述第一极片部和所述第二极片部之间。通过片状固态电解质提高了电芯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片状固态电解质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部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极片部与所述隔膜之间;或,
所述片状固态电解质设置于所述第二极片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极片部与所述隔膜之间。片状固态电解质可根据需要设置在不同的位置。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固态电解质为固态电解质涂层;所述固态电解质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一极片部上和/或所述第二极片部上。通过设置的固态电解质涂层提高电芯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固态电解质设置于所述第二极片部中相对的两侧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上;或者,
所述固态电解质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部朝向所述隔膜的一侧表面上。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固态电解质设置于所述第二极片部中相对的两侧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二极片部中相对的两侧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热复合至所述隔膜上。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多个所述第二极片部热复合在所述隔膜上。将第二极片部热复合在隔膜上,通过隔膜连接多个第二极片部,方便后续与第一极片部组装。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极片设置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每个第一极片部电连接;
所述第二极片设置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每个第二极片部电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极耳以及第二极耳实现电芯的电能输出。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极耳的个数为一个,所述第一极耳通过第一极片的空白区与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或,
所述第一极耳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极耳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极片部的同一侧的端部。通过一个第一极耳或多个第一极耳实现电芯的电能输出。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在多个所述第二极片包括所述第二折弯部时,所述第二极耳的个数为一个,所述第二极耳通过第二极片上的空白区与所述第二极片电连接;或,所述第二极耳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极耳一一对应设置在每个第二极片部的同一侧的端部。通过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极耳实现对电芯的电能输出。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Z形折弯的第一极片的同一侧插入第二极片,通过卷绕和叠片结合方式制备电芯,一方面,弥补了叠片电芯以及卷绕电芯的不足,另一方面,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改善了电芯制备过程中的一致性,提高了电芯的制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极片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极片部与隔膜热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第一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第二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申请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首先说明一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可为锂离子电池用电芯或钠离子电池用电芯。当然除上述示例的锂离子电池或者钠离子电池外,还可应用于其他可实施的金属离子电池,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电芯的主体结构包括第一极片10、第二极片20以及隔膜30,其中,隔膜30设置在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20之间,以将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20之间电隔离。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20的极性相反,既可以第一极片10为正极片,第二极片20为负极片;也可第一极片10为负极片,第二极片20为正极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为方便描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极片10为正极片,第二极片20为负极片为例对电芯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极片10为条状结构,其在组成电芯时,第一极片10进行连续Z形折弯形成折叠极片。一并参考图1和图2,图2示出了第一极片10未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极片10包括正极集流体132,以及涂覆在正极集流体132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131。正极集流体132采用正极金属箔层。示例性的,正极金属箔层可以选择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材料,例如正极金属箔为铝箔。正极活性材料层131同样可以选择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材料,本申请不再赘述。在正极集流体132上涂覆正极活性材料层131时,可采用双面涂布的方式,也即在正极集流体132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涂覆正极活性材料层131。
应理解图2中示例的第一极片10的尺寸,并不代表第一极片10的实际尺寸。图2中为方便示例出正极集流体132,在第一极片10的下方增加了一个竖长条状(以图2的放置方向为参考方向)的空白区域,但在实际生产中,该空白区域可不存在。
在第一极片10展开时,其为长条状的结构,在对第一极片10进行折叠时,沿第一极片10的长度方向进行多次折叠以形成折叠式的极片。为方便描述第一极片10的结构,将第一极片10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示例性的,第一极片10包括多个层叠的第一极片部13以及连接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的第一折弯部12。在第一极片10展开时,多个第一极片部13沿第一极片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之间为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极片部13的第一折弯部12。其中,第一极片部13为长方形的结构,第一折弯部12为长条状的结构,第一折弯部1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极片10的长度方向。在第一极片10折叠时,第一折弯部12折弯,从而使得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层叠,并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极片部13之间形成容纳第二极片20的空间。应理解,在图2中仅示例出了10个第一极片部13,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具体限定第一极片部13的个数,可根据需要设定不同个数的第一极片部13。另外,对于第一极片部13和第一折弯部12,在第一极片10上并未有实际的划分区域,第一折弯部12可理解为在第一极片10进行Z形的折弯时,形成的折痕的区域。在制备第一极片10时,可在第一极片10上预制上折痕,以便方便在后期进行折弯。
继续参考图2,第一极片10还包括第一极耳11,也即,在第一极片10设置有第一极耳11,第一极耳11与每个第一极片部13电连接。
在具体设置时,采用多个第一极耳11与多个第一极片部13一一对应连接,并且多个第一极耳11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第一极片部13的同一侧的端部。多个第一极耳11在第一极片部13同一侧端部的具体位置不进行限定,只需第一极片10在Z形折弯后,多个第一极耳11可以重叠即可,便于后续将多个第一极耳11进行焊接。本申请通过多极耳设置,可大大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的快充性能。其中,每个第一极耳11可以是外接的极耳,也可以为正极集流体132延伸出的凸起部,无论何种情况,其都未涂覆正极活性材料层131。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极耳11的个数为多个时,需要在电芯卷绕完成后进行极耳焊接,当第一极耳11的个数为一个时,在卷绕前进行极耳与第一极片部13预留的金属箔进行焊接即可。
在第一极片10折叠时,多个第一极耳11层叠并焊接成一体结构,以作为电芯输出电能的结构。从而可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
为保证第一极片10在折叠时,多个第一极耳11可层叠,第一极耳11采用右左右左的排布方式。上述右左右左的排布方式指代为第一极耳11位于其所在的第一极片部13的端部。以图2中所示的第一极片部13为例,由左至右的方向上,第一个第一极片部13对应的第一极耳11位于该第一极片部13的右侧,第二个第一极片部13对应的第一极耳11位于该第一极片10的端部的左侧;也即第一个及第二个第一极片部13的两个第一极耳11分列在第一个第一折弯部12的两侧。第三个第一极片部13对应的第一极耳11位于该第一极片部13的右侧,第四个第一极片部13对应的第一极耳11位于该第一极片10的端部的左侧;也即第三个和第四个第一极片部13对应的两个第一极耳11分列在第三个第一折弯部12的两侧。
在制备第一极片10时,先通过涂布、烘烤、辊压工艺制备成卷的极片,之后再将该极片进行分切得到图2所示的长条状的第一极片10。
继续参考图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极片20包括多个第二极片部22;且多个第二极片部22沿同一侧插入到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之间。在具体设置时,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第一极片部13之间插入有第二极片部22。示例性的,以图1中所示的第一极片部13折叠后的形状为例。在插入第二极片部22时,第二极片部22插入到开口方向朝向左侧的间隙内,该间隙指代为相邻的两个第一极片部13之间间隙。应理解,多个第二极片部22沿同一侧插入到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之间指代为在任意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之间的间隙仅插入一个第二极片部22,多个第二极片部22插入到多个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之间的间隙。
在图1所示的第二极片20中,多个第二极片部22相互独立设置于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之间。也即每个第二极片部22为片状结构,第二极片20由多个单独的第二极片部22组成。一并参考图3,图3示出了其中的一个第二极片部22的结构。应理解,图3中示例出的第二极片部22的尺寸,并不代表第二极片部22的实际尺寸。第二极片部22包括负极集流体222,以及涂覆在负极集流体222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221。负极集流体222采用负极金属箔层。示例性的,负极金属箔层可以选择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材料,例如负极金属箔为铜箔。负极活性材料层221同样可以选择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材料,本申请不再赘述。在负极集流体222上涂覆负极活性材料层221时,可采用双面涂布的方式,也即在负极集流体222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涂覆负极活性材料层221。
在设置第二极片20时,第二极片20设置有第二极耳21,第二极耳21与每个第二极片部22电连接。从而将电芯的能量进行输出。在具体设置第二极耳21时,当第二极片部22为单独设置的结构时,第二极片20的第二极耳21的个数为多个,多个第二极耳21一一对应设置在每个第二极片部22的同一侧的端部。其中,第二极耳21可为另外焊接的极耳,也可以是负极集流体222延伸出的凸起部,并且第二极耳21上未涂覆负极活性材料层221。
示例性的,第二极耳21设置在第二极片部22上时,其位于第二极片部22的端部的一侧。并且,为避免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21之间搭接出现短路,在设置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21时,应保证正极片和负极片叠片时,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21位置相错,以形成间隔排列的正极连接结构和负极连接结构。
在制备第二极片部22时,可首先制备一长条状的极片,示例性的,将涂布、烘烤、辊压之后的极片,进行模切得到一片一片的第二极片部22极片。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案中,电芯的第二极片20的容量大于第一极片10的容量,也即负极容量的和正极容量的比值大于1,从而防止负极析锂,提高电池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还包括隔膜30,该隔膜30用以隔离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20,以防止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20短路。隔膜30的材料可采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材料制备而成或者陶瓷复合隔膜。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隔膜30采用常规电池中用以分隔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20的隔膜30,具体的隔膜30性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再详细赘述。在隔膜30隔离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20时,可采用一个隔膜30形成Z字形的折弯,从而将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20进行隔离。
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第二极片20热复合在隔膜30上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极片部22热复合在隔膜30上,以通过隔膜30连接多个第二极片部22,方便后续与第一极片部13组装。在多个第二极片部22热复合在隔膜30上时,第二极片部22间隔设置,以保证正常的脱嵌锂过程。此外,第二极片部22之间间隔有间隙以便在隔膜30折叠后,多个第二极片部22可对应插入到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之间的间隙内,折叠后多个第二极片部22能够相互重合。通过所述设置可以获得比常规卷绕电芯更高的能量密度。
示例性的,采用热复合的方法,通过热辊将第二极片部22和隔膜30进行热复合。需要说明的是,隔膜30与第二极片部22进行热复合的表面事先进行涂覆粘结剂,其热复合方式是间隔进行,即两个第二极片部22之间存在隔膜30空白区,以留出隔膜30进行折弯的区域。
应理解,在设置隔膜30时,隔膜30的宽度大于第一极片10与第二极片20中较宽者,并且隔膜30的长度应该大于第一极片10,也即隔膜30的长度方向均留有余量,以保证在形成电芯可将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20完全隔离,提高电芯的安全。
在制备电芯时,在将第二极片部22热复合在隔膜30后,按照第一极片10、隔膜30、第二极片20的顺序进行“Z”字形卷绕,此时,隔膜30不仅将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20进行隔开,同时实现了第二极片20的叠片和第一极片10的卷绕过程。待电芯卷绕叠片完成后再进行一次热压将第一极片10和隔膜30也紧密粘合。并将第一极耳11和第二极耳21分别与外接极耳进行焊接,封装后组成电芯。
在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电芯时,只需要一张隔膜30,同时实现了卷绕和叠片过程。降低了隔膜30对电芯的厚度影响,提高了电芯的能量密度。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还包括电解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设置在第一极片部13和第二极片部22之间,也即第一极片部13和第二极片部22之间夹设了固态电解质。采用固态电解质一方面可提高电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态电解质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参考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电芯中,固态电解质40采用单独设置的方式,该固态电解质40为片状固态电解质。在设置时,片状固态电解质夹设在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和第二极片部22之间。
在片状固态电解质设置时,可夹设在不同的位置,如第一极片部与隔膜之间的位置,或者第二极片部与隔膜之间的位置。示例性的,片状固态电解质设置于第一极片部13上,且位于第一极片部13与隔膜30之间。
其中片状固态电解质可以热复合设置于第一极片部13上,所述片状固态电解质和第一极片部13之间还设置有粘结剂。所述粘结剂可以为PVDF,但是并不局限于PVDF。
在一具体实例中,可以先将第一极片部13中与片状固态电解质连接的表面上涂敷粘结剂,如PVDF,然后将两者进行热复合即可实现两者的粘结固定。
在具体设置时,可将片状固态电解质与第一极片部13层叠,并且片状固态电解质设置于第一极片部13朝向第二极片部22的一面。或者,片状固态电解质与第二极片20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极片部22与隔膜30之间,其中也可以通过先将第二极片部22中与片状固态电解质粘结的表面上涂敷粘结剂,然后将两者进行热复合即可实现粘结固定。在另一示例中,可将片状固态电解质与第二极片部22层叠,并且片状固态电解质位于第二极片部22朝向第一极片部13的一面。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在将第一极片10、隔膜30及第二极片20进行卷绕时,均可使得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和第二极片部22之间夹设片状固态电解质。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片状固态电解质固定在第二极片部22上,并且每个第二极片部22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片状固态电解质,在第二极片部22插入到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之间时,即可在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和第二极片部22之间夹设片状固态电解质。
另外,固态电解质40还可为固态电解质涂层;固态电解质涂层涂覆在第一极片部13和/或第二极片部22。示例性的,第一极片部13和第二极片部22上均涂覆固态电解质涂层;或者,仅第一极片部13上涂覆固态电解质涂层;或者仅第二极片部22上涂覆固态电解质涂层。只需保证在相邻的第一极片部13和第二极片部22之间具有固态电解质40即可。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采用在第一极片部13上相对的两面均涂覆固态电解质涂层,或者,在第二极片部22上相对的两面均涂覆固态电解质涂层。在上述采用固态电解质涂层的方式,同样可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与片状固态电解质相比仅仅为实现方式的不同。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固态电解质可设置于第二极片部22中相对的两侧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上;也可以将所述固态电解质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部13朝向所述隔膜的一侧表面上。
示例性的,在第二极片部22的两侧均设置有固态电解质,或者在第二极片部22的任一侧面上设置有固态电解质,或者在第一极片部13朝向所述隔膜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固态电解质。
当固态电解质设置于第二极片部22中相对的两侧表面中的任一表面上时,第二极片部22中的另一个侧面可以热复合至隔膜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隔膜的两侧均设置有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设置的方式不进行限定,可以夹设在隔膜的两侧,也可以是固态电解质涂层涂覆在第二极片部22的一侧和第一极片部13朝向隔膜的一侧,以使隔膜的两侧均设置有固态电解质。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未示出固态电解质涂层和片状固态电解质的具体结构,但其设置位置均可参考图5中固态电解质的位置。
应理解,除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20的具体结构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20还可采用其他的变形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分别进行说明。
参考图6,图6示出了基于图2所示的第一极片10的一种变形结构。图6所示的第一极片10与图2所示的第一极片10的区别在于,第一极片10中极耳的设置方式不同。
图6中所示的第一极片10中的第一极耳21的个数为一个,第一极耳21通过第一极片10的空白区与第一极片10电连接。在设置时,第一极片10的一侧留有空白区域,用以与外接极耳焊接。在制备时,将外接极耳与第一极耳21焊接后,然后贴上保护胶带。随后按照第二极片20、隔膜,第一极片10的顺序进行Z字型叠片或者卷绕。最后将所有的第二极耳与外接极耳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外包铝塑膜封装,即可完成电芯的制备。
在图6所示的第一极片10同样可与图2所示的第二极片卷绕形成电芯,该电芯同样可弥补了叠片电芯以及卷绕电芯的不足,同时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改善了电芯制备过程中的一致性,提高了电芯的制备效率。
参考图7,图7示出了基于图3所示的第二极片部的一种变形结构。该图7示出了第二极片的结构,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第二极片20也可采用类似第一极片10的长条状结构。此时,第二极片20包括第二极片部23以及第二折弯部22,第二折弯部22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二极片部23,多个第二折弯部22将多个第二极片部23连接为一体结构。在组装成电芯时,第二极片部23也通过Z字形折叠形成电芯。
在图7中示例的第二极片部23,也可采用多个第二极耳21,其设置方式类似第一极片的多个第一极耳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极片20为长条状的第二极片时,第二极耳的个数也可为一个。第二极耳通过第二极片20上的空白区与第二极片电连接,具体的可参考图6中的第一极耳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上述任一项的电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第一极片的同一侧插入第二极片,通过卷绕和叠片结合方式制备电芯,一方面,弥补了叠片电芯以及卷绕电芯的不足,另一方面,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改善了电芯制备过程中的一致性,提高了电芯的制备效率。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其中,
所述第一极片为连续Z形折弯的折叠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包括多个层叠的第一极片部以及连接相邻的第一极片部的第一折弯部;
所述第二极片包括多个第二极片部且多个所述第二极片部沿同一侧插入到相邻的第一极片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极片部的第二折弯部;多个所述第二折弯部将多个所述第二极片部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
多个所述第二极片部相互独立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极片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部和所述第二极片部之间设置有固态电解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为片状固态电解质;所述片状固态电解质夹设在相邻的所述第一极片部和所述第二极片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固态电解质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部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极片部与所述隔膜之间;或,
所述片状固态电解质设置于所述第二极片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极片部与所述隔膜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为固态电解质涂层;所述固态电解质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一极片部上和/或所述第二极片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设置于所述第二极片部中相对的两侧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上;或者,
所述固态电解质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部朝向所述隔膜的一侧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设置于所述第二极片部中相对的两侧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二极片部中相对的两侧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热复合至所述隔膜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极片部热复合在所述隔膜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设置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每个第一极片部电连接;
所述第二极片设置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每个第二极片部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个数为一个,所述第一极耳通过第一极片的空白区与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或,
所述第一极耳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极耳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极片部的同一侧的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第二极片包括所述第二折弯部时,所述第二极耳的个数为一个,所述第二极耳通过第二极片上的空白区与所述第二极片电连接;或,
所述第二极耳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极耳一一对应设置在每个第二极片部的同一侧的端部。
13.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CN202222209540.3U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电芯及电池 Active CN218602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9540.3U CN218602513U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电芯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9540.3U CN218602513U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电芯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2513U true CN218602513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96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09540.3U Active CN218602513U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电芯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25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59059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28905B2 (ja) 扁平型電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JP5058646B2 (ja) 二つ以上のユニットセルを備えた高容量電池セル
JP5618010B2 (ja) 多方向性リード−タブ構造を有する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6788107B2 (ja) 電池セルのための電極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極ユニット
JP6315269B2 (ja) 密閉型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123246A (ko) 조전지
US8703342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rechargeable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de thereof
JP2012212506A (ja) ラミネート形電池
JP7121899B2 (ja) 電池およ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5251617A (ja) 二次電池及び組電池
CN215070051U (zh) 软包方形电池电极结构、电池及电子设备
KR101154883B1 (ko) 향상된 전해액 함침성의 전극조립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JP512543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JP2002175832A (ja) 巻回型電極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19594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8602513U (zh) 一种电芯及电池
CN215377443U (zh) 电芯和电池
JP3869668B2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8548523U (zh) 一种电芯及电池
JP2005129393A (ja) 二次電池
JP5526514B2 (ja) 双極型電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JP2000100414A (ja) 電極の集電構造
CN107591555B (zh) 二次电池
JP2005166353A (ja) 二次電池、組電池、複合組電池、車輌、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