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1651U - 跟焦器和跟焦系统 - Google Patents

跟焦器和跟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1651U
CN218601651U CN202222347967.XU CN202222347967U CN218601651U CN 218601651 U CN218601651 U CN 218601651U CN 202222347967 U CN202222347967 U CN 202222347967U CN 218601651 U CN218601651 U CN 218601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shell
focus
enclos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79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唯
马泽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q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q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q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q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479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1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1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1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跟焦器,应用于影像设备,所述影像设备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跟焦器的安装件,所述跟焦器包括:壳体;围合件,所述围合件与所述壳体可活动连接,或者所述围合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围合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围合形成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连接所述安装件;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围合件固定于所述壳体。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跟焦器的围合件与壳体之间围合形成连接孔,并且围合件与壳体之间可活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如此,在拆装跟焦器时,用户可以将围合件打开,以将影像设备拆除,拆装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跟焦系统。

Description

跟焦器和跟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跟焦器和跟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跟焦器已广泛应用于照相机、摄像机、摄影机等影像设备,其用于辅助影像设备在拍摄过程中,实现对焦点的动态调整及跟踪。
跟焦器包括管夹件,影像设备具有与管夹件适配的圆管,跟焦器的管夹件套设于影像设备的圆管上,使得跟焦器固定安装于影像设备上。
然而,现有的管夹件只能从圆管的一端滑进或滑出,当圆管上安装有多个摄影配件时,若需要拆装跟焦器,则需要先将其他摄影配件拆下,而后才能拆装跟焦器,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跟焦器,旨在解决现有跟焦器拆装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跟焦器,该跟焦器包括:
壳体;
围合件,所述围合件与所述壳体可活动连接,或者所述围合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围合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围合形成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连接安装件;
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围合件固定于所述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围合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构造有第一凹槽,所述围合件构造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形成所述连接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转动件,设置在所述围合件背向所述壳体的一侧;
紧固件,其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围合件并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的一端插装于所述转动件内,所述转动件构造有内花键,所述紧固件的一端构造有外花键,所述外花键与所述内花键适配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包括:
转动部,其内部构造有容置腔,所述紧固件插装于所述容置腔内;
旋钮部,凸设于所述转动部的周侧,用于带动所述转动部转动;
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
抵接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其一端与所述紧固件连接;
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抵接件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内花键的一端,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抵接件的另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和围合件两者中的一者构造有定位凸块,另一者构造有定位凹槽,所述壳体和围合件通过所述定位凸块与定位凹槽的插接配合进行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跟焦器还包括:
控制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用于拨动影像设备的对焦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电机;
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以用于拨动所述影像设备的对焦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跟焦器还包括电池安装件,所述电池安装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安装电池,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池安装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电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跟焦器还包括:
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用于充电和/或通信;和/或,
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用于显示跟焦器的相关信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跟焦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跟焦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跟焦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跟焦器的电机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跟焦器的围合件与壳体之间围合形成连接孔,并且围合件与壳体之间可活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如此,在拆装跟焦器时,用户可以将围合件打开,以将影像设备拆除,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跟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跟焦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跟焦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固定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转动件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转动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跟焦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跟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跟焦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跟焦器,应用于影像设备,影像设备包括安装件1,请参见图1-3,该跟焦器包括:
壳体10;
围合件20,所述围合件20与所述壳体10可活动连接,或者所述围合件20与所述壳体10可拆卸连接,所述围合件20与所述壳体10之间围合形成连接孔30,所述连接孔30用于连接安装件1;
固定组件40,用于将所述围合件20固定于所述壳体10。
本实施例中,壳体10大致呈杆状设置,以方便用户握持使用,壳体10上设置有围合件20,围合件20与壳体10之间围合形成有连接孔30,该连接孔30用于与影像设备的安装件连接,从而使得跟焦器固定于影像设备上。
其中,围合件20可与壳体10活动连接,比如,围合件20的一端与壳体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0通过固定组件40固定。在与安装件连接时,先松开固定组件40,而后再转动以打开围合件20,然后再将其与安装件对位安装,最后再转动以将关闭围合件20,并且通过固定组件40固定。
围合件20还可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也即围合件20与壳体10为分体结构,在与影像设备的安装件连接时,需要先将围合件20从壳体10上拆下,比如,围合件20的两端通过螺钉分别与壳体10连接,此时,固定组件40即为螺钉。在与安装件连接时,先松开固定组件40,以使得围合件20与壳体10脱离,然后再将其与安装件对位安装,最后再将围合件20与壳体10安装,并通过固定组件40将其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跟焦器可在安装件的任意位置完成拆装,而无需先将安装件上的其他摄影辅助器材拆下,而后才能完成跟焦器在安装件上的拆装,拆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围合件20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0构造有第一凹槽11,所述围合件20构造有第二凹槽21,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二凹槽21配合形成所述连接孔30。
本实施例中,围合件20与壳体10转动连接,壳体10上构造有第一凹槽11,围合件20上构造有第二凹槽21,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21共同围合形成连接孔30。可选地,连接孔30为圆形,安装件为圆管,此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其中,壳体10与围合件20之间设置有转动轴,以通过该转动轴实现围合件20与壳体10的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固定组件40包括:
转动件41,设置在所述围合件20背向所述壳体10的一侧;
紧固件42,其一端与所述转动件41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围合件20并与所述壳体10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40包括有转动件41和紧固件42,转动件41用于供用户转动,紧固件42用于与壳体10螺纹连接,转动件41转动时,紧固件42跟随转动件41转动,以带动紧固件42自壳体10上的螺纹孔内拧入或拧出。具体的,当需要打开围合件20时,沿第一方向转动转动件41,以带动紧固件42自壳体10上的螺纹孔内拧出,当关闭围合件20并需要将其与壳体10固定时,沿第二方向转动转动件41,以带动紧固件42拧入至壳体10上的螺纹孔内。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比如,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5,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紧固件42的一端插装于所述转动件41内,所述转动件41构造有内花键43,所述紧固件42的一端构造有外花键44,所述外花键44与所述内花键43适配连接。
本实施例中,转动件41呈中空设置,紧固件42的一端插装于转动件41内并与其花键连接。具体的,转动件41的内壁构造有内花键43,紧固件42的外壁构造有外花键44,内花键43与外花键44适配连接,以使得紧固件42与转动件41连接。其中,转动件4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沿转动件41的中轴线方向朝向紧固件42移动,以避让安装件上的其他摄影辅助器材,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6,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转动件41包括:
转动部411,其内部构造有容置腔411a,所述紧固件42插装于所述容置腔411a内;
旋钮部412,凸设于所述转动部411的周侧,用于带动所述转动部411转动;
本实施例中,转动件41包括有转动部411和旋钮部412,转动部411的中部构造有容置腔411a,紧固件42插装于该容置腔411a内,旋钮部412凸设于转动部411的周侧并与其连接,用于带动转动部411转动。具体的,当需要打开围合件20时,通过旋钮部412带动转动部411转动,转动部411转动将带动紧固件42转动,使得紧固件42从壳体10上的螺纹孔内拧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固定组件40还包括:
抵接件45,设置在所述容置腔411a内,其一端与所述紧固件42连接;
复位弹簧46,套设于所述抵接件45上,所述复位弹簧46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内花键43的一端,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抵接件45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抵接件45的一端构造有外螺纹,另一端构造有台阶,紧固件42上构造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抵接件45构造有外螺纹的一端伸入容置腔411a内并与紧固件42的内螺纹连接,抵接件45构造有台阶的一端用于抵持紧固件42,防止紧固件42从容置腔411a内脱出。具体的,转动部411沿其中轴线朝向紧固件42移动时,位于紧固件42与转动部411之间的复位弹簧46压缩并产生弹性回复力,待复位弹簧46压缩至极限位置时,转动部411移动至极限位置,待转动部411上施加的压力撤除后,转动部411将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固定组件40还包括:
限位件47,环绕设置在所述紧固件42上,并临近所述外花键44;
其中,所述转动件41沿远离所述壳体10的方向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内花键43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件47背向所述外花键44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壳体10和围合件20两者中的一者构造有定位凸块50,另一者构造有定位凹槽60,所述壳体10和围合件20通过所述定位凸块50与定位凹槽60的插接配合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围合件20与壳体10连接时,两者通过定位凸块50与定位凹槽60定位,以使得围合件20与壳体10准确安装。具体的,壳体10和围合件20两者中的一者构造有定位凸块50,另一者构造有定位凹槽60,比如,壳体10上构造有定位凸块50,围合件20上构造有定位凹槽60,此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跟焦器还包括:
控制主板7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
驱动组件8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70电连接,用于拨动影像设备的对焦环。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内设置有控制主板70,控制主板70用于控制驱动组件80的运行状态,比如,控制驱动组件80拨动影像设备的对焦环,或者控制驱动组件80停止拨动影像设备的对焦环。具体的,控制主板70在接收到指令后,控制驱动组件80工作,以拨动影像设备的对焦环,实现对于影像设备的自动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驱动组件80包括:
电机81;
第一齿轮82,套设于所述电机81的输出轴上;
第二齿轮83,所述第二齿轮83与所述第一齿轮82啮合,以用于拨动所述影像设备的对焦环。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80包括电机81、第一齿轮82和第二齿轮83,第一齿轮82套设于电机81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83与第一齿轮82啮合,以用于拨动影像设备的对焦环。具体的,电机81转动带动第一齿轮82转动,第一齿轮82转动带动第二齿轮83转动,第二齿轮83转动以拨动与其啮合的对焦环转动。其中,第二齿轮83套设于固定轴上,固定轴安装于壳体1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8和9,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跟焦器还包括电池安装件90,所述电池安装件9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用于安装电池100,所述电池100通过所述电池安装件90与所述驱动组件80电导通。
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电池安装件90,该电池安装件90用于安装电池100,并且可电导通驱动组件80与电池100,以使得电池100给驱动组件80提供电能。也即,电池安装件90与驱动组件80电连接,两者可通过电线电连接,也可通过探针等导电件电连接,而电池100与电池安装件90之间则采用无线方式电连接,比如前述提及的导电探针。更具体的,可在电池安装件90上设置导电探针,该导电探针与驱动组件80电连接,当将电池100安装于电池安装件90上时,电池100的电极与导电探针接触并电导通,从而与驱动组件80电导通,使用方便、快捷。
可选地,电池安装件90与第一壳体10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跟焦器还包括:
接口2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70电连接,用于充电和/或通信;和/或,
显示屏3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70电连接,用于显示跟焦器的相关信息。
本实施例中,跟焦器可通过接口200进行充电,也可通过该接口200与控制器通信连接,跟焦器还可通过该接口200给另一个跟焦器充电,或者通过该接口200与另一个跟焦器通信连接。可选地,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接口200设置多个,比如2个,3个,4个,5个等。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接口200设置为2个。进一步的,显示屏300可显示跟焦驱动器的运行参数,比如对焦环转动角度、剩余电量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的一种跟焦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跟焦器,该跟焦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控制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跟焦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跟焦器的电机81转动。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跟焦器,应用于影像设备,所述影像设备包括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跟焦器包括:
壳体;
围合件,所述围合件与所述壳体可活动连接,或者所述围合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围合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围合形成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连接安装件;
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围合件固定于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合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构造有第一凹槽,所述围合件构造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形成所述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跟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转动件,设置在所述围合件背向所述壳体的一侧;
紧固件,其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围合件并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跟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的一端插装于所述转动件内,所述转动件构造有内花键,所述紧固件的一端构造有外花键,所述外花键与所述内花键适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跟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
转动部,其内部构造有容置腔,所述紧固件插装于所述容置腔内;
旋钮部,凸设于所述转动部的周侧,用于带动所述转动部转动;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
抵接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其一端与所述紧固件连接;
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抵接件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内花键的一端,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抵接件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跟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围合件两者中的一者构造有定位凸块,另一者构造有定位凹槽,所述壳体和围合件通过所述定位凸块与定位凹槽的插接配合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跟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用于拨动影像设备的对焦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跟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电机;
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以用于拨动所述影像设备的对焦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跟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安装件,所述电池安装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安装电池,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池安装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电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跟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用于充电和/或通信;和/或,
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用于显示跟焦器的相关信息。
11.一种跟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跟焦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跟焦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跟焦器的电机转动。
CN202222347967.XU 2022-09-02 2022-09-02 跟焦器和跟焦系统 Active CN218601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7967.XU CN218601651U (zh) 2022-09-02 2022-09-02 跟焦器和跟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7967.XU CN218601651U (zh) 2022-09-02 2022-09-02 跟焦器和跟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1651U true CN218601651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98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7967.XU Active CN218601651U (zh) 2022-09-02 2022-09-02 跟焦器和跟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1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5342B2 (en) Fastening assembly, holding mechanism, bracket and remote controller, using the holding mechanism
US6101339A (en) Camera and system operating from a secondary battery
EP2336821A1 (en) Imaging device
JPH1188750A (ja) 電子カメラ
CN218601651U (zh) 跟焦器和跟焦系统
EP3674838B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587297A (zh) 移动终端
WO2021114280A1 (zh) 跟随件和云台组件
WO2023087828A1 (zh)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826677U (zh) 手动调焦机构及拍摄设备
JP4512959B2 (ja) 撮像装置
US8830390B2 (en) Digital camera with storage portion provided beneath electronic and mode dials
CN218601653U (zh) 跟焦驱动器和跟焦系统
CN110324463A (zh) 电子装置
JPH11298770A (ja) カメラ及び2次電池を搭載したカメラ
TW200421860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077785A1 (en) Lens driver and lens driver circuit
JP5754213B2 (ja) 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JP3974133B2 (ja) 監視カメラ及びその取り付け方法
CN218243711U (zh) 跟焦控制手柄及跟焦控制器
CN112305533A (zh) 雷达视频一体机
CN220421906U (zh) 一种云台相机
CN217825073U (zh) 控制装置以及拍摄系统
JPH066875A (ja) リモコン送信装置およびリモコン受信装置
KR20050028621A (ko) 근접촬영 절환 기능이 구비된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카메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