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98755U - 一种差速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差速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98755U
CN218598755U CN202222850303.5U CN202222850303U CN218598755U CN 218598755 U CN218598755 U CN 218598755U CN 202222850303 U CN202222850303 U CN 202222850303U CN 218598755 U CN218598755 U CN 218598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tary gear
planetary
phi
plane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503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伟
陈小姣
王英杰
周飞
黄伙青
罗世浩
康小云
吴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503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98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98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98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差速器及车辆,属于车辆差速器设计制造领域。该差速器包括:行星齿轮及行星轴,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行星轴间隙配合,且两者沿轴向的间隙配合长度小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的轴向长度,或者,两者沿周向的间隙配合长度小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处圆周的周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车辆在转弯或掉头过程中的差速异响过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差速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降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差速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在转弯或掉头过程中会产生差速异响,由于电动汽车的低速背景噪声较低,该噪声极易被识别,使驾乘人员产生不适感,影响驾驶体验。
通常,汽车在转弯或掉头过程中产生的差速异响通常是差速器内部旋转摩擦副摩擦所致。差速器在转弯过程中具有三个摩擦副:输出轴齿轮与平垫、行星齿轮与球垫、行星齿轮与行星轴。其中行星齿轮与行星轴之间的摩擦是产生差速器转弯异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降低行星齿轮内孔与行星轴之间的摩擦以降低电动汽车的噪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车辆在转弯或掉头过程中的差速异响过大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差速器,包括:行星齿轮及行星轴,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行星轴间隙配合,且两者沿轴向的间隙配合长度小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的轴向长度,或者,两者沿周向的间隙配合长度小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处圆周的周长。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行星轴沿轴向的间隙配合长度L2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的轴向长度L的关系为,L2=(0.5-.07)*L。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开设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行星轴具有设定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为沿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或沿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的轴向延伸的轴向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开设两个所述环形凹槽,两个所述环形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的相对两侧面以形成豁口槽。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的轴向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凹槽的直径ΦD1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径Φd1的关系为:0.5mm≤ΦD1-Φd1≤3mm;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径Φd1与所述行星轴的直径Φd3的关系为:0.08mm≤Φd1-Φd3≤0.15mm。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包括与所述行星轴间隙配合的直面段以及分别与直面段两端平滑过渡的两个弧面段,所述直面段位于所述行星齿轮的中部,所述弧面段位于所述直面段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弧面段的最大直径ΦD2与所述直面段的直径Φd2的关系为:0.04mm<ΦD2-Φd2<0.14mm;所述直面段的直径Φd2与所述行星轴的直径Φd3的关系为:0.08mm≤Φd2-Φd3≤0.15mm。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差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差速器及车辆中,差速器的行星齿轮与行星轴间隙配合且沿轴向的间隙配合长度小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轴向长度,或者,两者沿周向的间隙配合长度小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处圆周的周长,由于行星齿轮与行星轴之间的配合面积降低,可减少两者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车辆在转弯或掉头过程中摩擦副产生的噪音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行星齿轮与行星轴配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行星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行星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差速器包括与传动轴连接的主动齿轮(图中未示出)以及与之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70;与左半轴连接的第一半轴齿轮10a、与右半轴连接的第二半轴齿轮10b;以及行星齿轮20及行星轴30,所述行星齿轮20可转动地连接于行星轴30上,所述行星轴30连接于所述差速器壳体40并随之转动,所述行星齿轮20分别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10a及第二半轴齿轮10b啮合。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行星齿轮20与所述行星轴30间隙配合且沿轴向的间隙配合长度小于所述行星齿轮20的内孔的轴向长度,或者,两者沿周向的间隙配合长度小于所述行星齿轮20的内孔处圆周(即行星齿轮20与所述行星轴30间隙配合的孔壁所在的圆周)的周长。由于行星齿轮20与行星轴30之间的配合面积降低,可减少两者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车辆在转弯或掉头过程中摩擦副产生的噪音降低。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行星齿轮20与所述行星轴30沿轴向的间隙配合长度L2是所述行星齿轮20厚度L的0.5-0.7倍。采用上述行星齿轮20与所述行星轴30沿轴向的间隙配合长度比例,其一方面能够降低行星齿轮20与行星轴30的配合长度,另一方面能够保证行星齿轮20或行星轴30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如图2、图4所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行星齿轮20的内孔开设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行星轴30具有设定间隙。通过在行星齿轮20的内孔开设凹槽以实现降低与行星轴30的配合面积以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作为可替代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在上述行星轴30上开设凹槽或成型配合凸起的方式以降低行星齿轮20与行星轴30的接触面积。
具体地,在行星齿轮20的内孔开设凹槽的方式不唯一;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为沿行星齿轮20的内孔轴向延伸设置的轴向凹槽,轴向凹槽可贯穿行星齿轮20的两侧端面,更具体地,该轴向凹槽可沿行星齿轮20内孔的周向均匀地设置多个,以使其与行星轴30的接触均匀。设置上述轴向凹槽的行星齿轮20与行星轴30的间隙配合面呈间断的弧形面,其间隙配合的周向长度小于所述行星齿轮20与行星轴30配合的内孔所在圆周的周长。
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凹槽为沿行星齿轮20的内孔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21,由于所述环形凹槽21的槽底与所述行星轴30间隔设定距离,其能够降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具体地,所述环形凹槽21的直径ΦD1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径Φd1的关系为:ΦD1-Φd1=0.5mm-3mm;所述行星齿轮20的内径Φd1与所述行星轴30的直径Φd3的关系为:Φd1-Φd3=0.08mm-0.15mm。
具体地,所述环形凹槽21可沿所述行星齿轮20的轴向设置一个或多个。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行星齿轮20的内孔开设两个所述环形凹槽21,两个所述环形凹槽21分别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20的相对两侧形成豁口槽,这种方式只需进行加工时在行星齿轮20的内孔两侧分别形成台肩即可,便于行星齿轮20的加工制造。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两个所述环形凹槽21沿轴向的距离L1、L3相等,其使行星齿轮20沿轴向形成对称的结构形式,使行星齿轮20两侧的受力情况一致,结构稳定性较高。
具体地,如图5、图6所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行星齿轮20的内孔包括与所述行星轴30间隙配合的直面段20a以及分别与直面段20a平滑过渡的两个弧面段20b,所述直面段20a位于所述行星齿轮20的中部,两个所述弧面段20b分别位于所述直面段20a的两侧。其中,所述弧面段20b与行星轴30之间的间隙由行星齿轮20的内部至行星齿轮20端部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直面段20a的长度L2是所述行星齿轮20内孔的轴向长度L的0.5-.07倍。所述弧面段20b的最大直径ΦD2与所述直面段20a的直径Φd2的关系为:ΦD2-Φd2=2δ,δ=0.02mm-0.07mm。所述直面段20a的直径Φd2与所述行星轴的直径Φd3的关系为:0.08mm≤Φd2-Φd3≤0.15mm。
更具体地,两个所述弧面段20b沿行星齿轮20的内孔的轴向距离相等,其使行星齿轮20沿轴向形成对称的结构形式,使行星齿轮20两侧的受力情况一致,结构稳定性较高。
为了进一步降低差速器中摩擦副的摩擦力,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差速器的第一半轴齿轮10a及第二半轴齿轮10b与差速器壳体40之间设置MoS2制成的平垫60或两者之间设置磷化涂层、所述行星齿轮20与差速器壳体40之间设置MoS2制成的球垫50或两者之间设置磷化涂层,以改善差速器运行过程中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车辆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差速器,所述差速器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差速器多个摩擦副的摩擦力降低,进而使车辆在转弯或掉头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降低。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星齿轮及行星轴,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行星轴间隙配合,且两者沿轴向的间隙配合长度小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的轴向长度,或者,两者沿周向的间隙配合长度小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处圆周的周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行星轴沿轴向的间隙配合长度L2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的轴向长度L的关系为,L2=(0.5-0.7)*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开设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行星轴具有设定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沿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或沿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的轴向延伸的轴向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开设两个所述环形凹槽,两个所述环形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的相对两侧面以形成豁口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的轴向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直径ΦD1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径Φd1的关系为:0.5mm≤ΦD1-Φd1≤3mm;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径Φd1与所述行星轴的直径Φd3的关系为:0.08mm≤Φd1-Φd3≤0.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包括与所述行星轴间隙配合的直面段以及分别与直面段两端平滑过渡的两个弧面段,所述直面段位于所述行星齿轮的中部,所述弧面段位于所述直面段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段的最大直径ΦD2与所述直面段的直径Φd2的关系为:0.04mm<ΦD2-Φd2<0.14mm;所述直面段的直径Φd2与所述行星轴的直径Φd3的关系为:0.08mm≤Φd2-Φd3≤0.15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差速器。
CN202222850303.5U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差速器及车辆 Active CN218598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50303.5U CN218598755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差速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50303.5U CN218598755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差速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98755U true CN218598755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4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50303.5U Active CN218598755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差速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98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14759C (en) Fast make-up fatigue resistant rotary shouldered connection
JP2008545927A (ja) クラウンギヤ及びクラウンギヤを備えた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H07301304A (ja) トルク伝達装置
CN101292097A (zh) 轻量化的差速器半壳
CN105041838A (zh) 一种带内花键的电机轴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51673C (zh) 挤出螺杆、挤出机和轴毂联接
US20080152424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Shaft and Hub
CN218598755U (zh) 一种差速器及车辆
JP4568479B2 (ja) 工具保持アームを構成する各モジュールを接続する接続装置
JPS61226231A (ja) 油孔付き超硬ソリツドドリルの製造方法
JP2007046640A (ja) シャフト及びハブの動力伝達機構
CN211501491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靠背调节的齿轮组件
CN207049290U (zh) 一种齿轮
CN214945685U (zh) 一种增加力传递强度的阶梯轴轮系结构
CN216666379U (zh) 汽车轮边制动器的行星架齿轮结构
CN212360469U (zh) 一种加强型偏心转轴结构
JP4302008B2 (ja) シャフト及びハブの動力伝達機構
CN215409989U (zh) 锥齿轮
CN215861394U (zh) 一种内孔具有凸矩形键的套类零件
JP3054292B2 (ja) 駆動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720640U (zh) 一种减速器用降噪齿轮
CN212709650U (zh) 一种汽车转向输入轴
CN214499745U (zh) 一种带注塑轴承的输出轴组件及应用该输出轴组件的电机
CN112145658B (zh) 一种变速箱中间轴结构
CN217074512U (zh) 一种铝合金转向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