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3831U - 翅片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翅片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3831U
CN218583831U CN202223124300.XU CN202223124300U CN218583831U CN 218583831 U CN218583831 U CN 218583831U CN 202223124300 U CN202223124300 U CN 202223124300U CN 218583831 U CN218583831 U CN 218583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heat exchange
fin unit
exchange tub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243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佳
蔡托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ongsh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ongsh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ongsh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ongsh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243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3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3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3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翅片换热器,包括端板模组、换热管及多个翅片模组,换热管安装于端板模组上,其中,换热管相对于端板模组向外部分伸出并弯折形成有弯管部,以使换热管上设置于端板模组内的部分依次连通;多个翅片模组依次间隔地设置于端板模组内,其中,每个翅片模组上开设有接插槽,通过接插槽与换热管之间的配合,以将翅片模组限位至换热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弯折使一根管形成具有多个回路的一个换热管,避免焊接形成换热管发生漏焊问题,降低漏气风险,产品性能提升。

Description

翅片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翅片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换热器通常是将U型管穿入翅片后,采用胀管工艺,使U型管与翅片紧密贴合,然后将U型管和弯管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形成一个连通的完整的换热管回路,换热器通过换热管内流动的制冷剂与流过换热器表面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然而,现有的U型管与弯管焊接时容易发生漏焊问题,导致换热管的焊接处漏气,影响换热器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换热管漏气的换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翅片换热器,包括端板模组、换热管及多个翅片模组,所述换热管安装于所述端板模组上,其中,所述换热管相对于所述端板模组向外部分伸出并弯折形成有弯管部,以使所述换热管上设置于所述端板模组内的部分依次连通;
多个所述翅片模组依次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端板模组内,其中,每个所述翅片模组上开设有接插槽,通过所述接插槽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配合,以将所述翅片模组限位至所述换热管。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弯折使一个铜管形成一个完整的换热管,不需要将U型管和弯管组装形成一个完整的换热管,避免换热管漏气风险,换热器的安全性能提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模组包括第一翅片单元及第二翅片单元,所述第一翅片单元上开设有第一缺槽,所述第二翅片单元上开设第二缺槽,所述第一缺槽与所述第二缺槽合围并形成有所述接插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翅片单元和第二翅片单元可在换热管两侧压合形成翅片模组完成组装,可避免胀管工艺,节约能源,不需要人工穿管,实现机械化组装,提高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翅片单元及所述第二翅片单元分别连接固定至所述换热管上;
或者,所述第一翅片单元与所述第二翅片单元连接固定,并将所述第一翅片单元与所述第二翅片单元限位至所述换热管上。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可使一个或多个换热管设置于第一翅片单元和第二翅片单元组合所形成的翅片模组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翅片单元及/或所述第二翅片单元上设有翻边,所述翻边设置于所述接插槽的外围,并与所述换热管相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翻边,增加翅片模组和换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连接的牢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包括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合围并形成为圆环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翻边设置于所述第一翅片单元上第一缺槽的外围,所述第二翻边设置于所述第二翅片单元上第二缺槽的外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翅片单元上设有定位部,所述第二翅片单元上设有定位配合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配合部配合,以将所述第二翅片单元定位至所述第一翅片单元上。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定位部与定位配合部的相互配合,提高第一翅片单元和第二翅片单元之间连接时的精度,避免两者在连接过程中发生偏移而造成材料的浪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设置为所述第一翅片单元上设有的定位凸块,及,所述定位配合部设置为所述第二翅片单元上开设有的定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翅片单元在每个所述第一缺槽的上下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定位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板模组包括第一端板单元和第二端板单元,所述第二端板单元与所述第一端板单元能够配合并夹紧所述换热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换热管沿着所述端板模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每个所述翅片模组同时卡装至多根所述换热管上。
由于上述方案的应用,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翅片换热器通过设置弯管部,使一个铜管形成一个完整的换热管,不需要将U型管和弯管焊接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换热管,避免换热管漏气风险,提升换热器的安全性能,且通过第一翅片单元和第二翅片单元的匹配连接,使得换热管与翅片模组不必采用胀管工艺就能紧密贴合,完成换热器的热量交换。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可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节省工序,节约能源,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生产过程减少了对图纸的依赖性,避免看图失误的问题,可以达到无图生产的程度,还便于对换热管进行检漏检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翅片换热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翅片换热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翅片换热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翅片单元和第二翅片单元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翅片换热器;10、换热管;11、弯管部;20、翅片模组;21、接插槽;22、第一翅片单元;221、第一缺槽;222、定位部;2221、定位凸块;23、第二翅片单元;231、第二缺槽;232、定位配合部;2321、定位槽;24、翻边;241、第一翻边;242、第二翻边;30、端板模组;31、第一端板单元;32、第二端板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翅片换热器100,包括端板模组30、换热管10及多个翅片模组20,换热管10安装于端板模组30上,端板模组30排列在多个翅片模组20的两端,其中,换热管10相对于端板模组30向外部分伸出并弯折形成有弯管部11,以使换热管10上设置于端板模组30内的部分依次连通;多个翅片模组20依次间隔地设置于端板模组30内,其中,每个翅片模组20上开设有接插槽21,通过接插槽21与换热管10之间的配合,以将翅片模组20限位至换热管10上。通过弯折使一根管形成具有多个回路的一个完整换热管10,不需要通过焊接将U型管和弯管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换热管10,避免了换热管10在焊接处产生漏焊的问题,降低翅片换热器100的漏气风险,翅片换热器100的安全性能提升。
换热管10大致为圆管,翅片模组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翅片单元22和至少一个第二翅片单元23,第一翅片单元22上开设有第一缺槽221,第二翅片单元23上开设第二缺槽231,第一缺槽221与第二缺槽231合围可形成有接插槽21,接插槽21大致呈圆形孔状,使得第一翅片单元22与第二翅片单元组装后换热管10能够设置于接插槽21内,且换热管10的管壁能够与接插槽21的槽壁紧密贴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换热管10也可以设置为椭圆管、矩形管等其他形状的管,对应设置接插槽21的形状为贴合换热管10形状的椭圆形孔、方形孔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当换热管10的数量为一根时,翅片模组20包括一个第一翅片单元22和一个第二翅片单元23,第一翅片单元22及第二翅片单元23连接固定至换热管10上并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翅片模组20,多个翅片模组20在一根换热管10上均匀间隔排列,实现翅片换热器100的组装。
在一实施例中,当换热管10的数量为多根时,多根换热管10沿着端板模组3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翅片模组20由多个第一翅片单元22和一个或多个第二翅片单元23组成,第一翅片单元22与第二翅片单元23在翅片模组20上沿宽度方向交替排列,相互连接固定至换热管10上。安装时,将第一块第一翅片单元22和第一块第二翅片单元23分别连接固定至第一根换热管10上,在此基础上将第二块第一翅片单元22与已经固定至换热管10上的第一块第二翅片单元23连接固定,并使第一块第二翅片单元23与第二块第一翅片单元22限位至第二根换热管10上,以此类推,将多根换热管10卡装至翅片模组20内。此时换热管10的数量比第二翅片单元23与第一翅片单元22之和的数量少一个。如此设置,可实现翅片模组20及换热管10的机械化组装,不需要人工穿管,生产效率更高。
具体地,当换热管10的数量为三根时,一个翅片模组20包括两个第一翅片单元22及两个第二翅片单元23,两个第一翅片单元22和两个第二翅片单元23依次交替排列形成一个翅片模组20,使该翅片模组20限位至三个换热管10上。
可选地,换热管10和第一翅片单元22与第二翅片单元23之间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先在换热管10上涂覆粘合剂,然后将第一翅片单元22与第二翅片单元23从换热管10的两侧压合,换热管10位于第一翅片单元22上的第一缺槽221和第二翅片单元23上的第二缺槽231合围形成的接插槽21内,经过烘干工艺后使换热管10与接插槽21的槽口边沿紧密贴合,从而使翅片模组20限位在换热管10上,便于实现热量交换工作。如此,不需要使用胀管工艺就能达到使换热管10和翅片模组20紧密贴合的目的,生产过程更节约能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翅片单元22和第二翅片单元23之间采用卡接、焊接等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翅片单元22上设有定位部222,第二翅片单元23上设有定位配合部232,定位部222与定位配合部232配合,以将第二翅片单元23定位至第一翅片单元22上。定位部222的数量为多个,第一翅片单元22在每个第一缺槽221的上下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定位部222,对应设置每个第二缺槽231的上下两侧有一个定位配合部232,使得第一翅片单元22和第二翅片单元23之间的连接精度提高,避免两者在连接过程中发生偏移而造成材料的浪费。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翅片单元22上的定位部222设置为定位凸块2221,第二翅片单元23上的定位配合部232为开设的定位槽2321,定位凸块2221和定位槽2321相互配合,使得第一翅片单元22和第二翅片单元23之间精确连接,避免发生偏移。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翅片单元22上的定位部222设置为开设的凹槽,将第二翅片单元23上的定位配合部232设置为凸块,并通过凹槽和凸块的配合使得第一翅片单元22和第二翅片单元23之间精确连接;或者将定位部222设置为至少一个凹槽和至少一个凸块,对应设置定位配合部232为至少一个凸块和至少一个凹槽,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翅片单元22或第二翅片单元23位于翅片模组20的最侧边时,第一翅片单元22或第二翅片单元23位于最侧边的一侧可以不设置第一缺槽221及定位部222或第二缺槽231及定位配合部232。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翅片单元22及/或第二翅片单元23上设有翻边24,翻边24设置于接插槽21的外围,并与换热管10相贴合,使得翅片模组20和换热管1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有效增加连接的牢固性。需要注意的是,翻边24可以在第一翅片单元22及/或第二翅片单元23的单面设置,也可以在第一翅片单元22及/或第二翅片单元23的双面均设置。
进一步地,翻边24包括第一翻边241及第二翻边242,第一翻边241与第二翻边242合围并形成为圆环结构;其中,第一翻边241设置于第一翅片单元22上第一缺槽221的边沿位置,第二翻边242设置于第二翅片单元23上第二缺槽231的边沿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部222还可以设置在第一翻边241上,对应的定位配合部232设置在第二翻边242上,以此实现第一翅片单元22和第二翅片单元23之间的精确定位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端板模组30包括第一端板单元31和第二端板单元32,第二端板单元32与第一端板单元31能够配合并夹紧换热管1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模组(30)、换热管(10)及多个翅片模组(20),所述换热管(10)安装于所述端板模组(30)上,其中,所述换热管(10)相对于所述端板模组(30)向外部分伸出并弯折形成有弯管部(11),以使所述换热管(10)上设置于所述端板模组(30)内的部分依次连通;
多个所述翅片模组(20)依次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端板模组(30)内,其中,每个所述翅片模组(20)上开设有接插槽(21),通过所述接插槽(21)与所述换热管(10)之间的配合,以将所述翅片模组(20)限位至所述换热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模组(20)包括第一翅片单元(22)及第二翅片单元(23),所述第一翅片单元(22)上开设有第一缺槽(221),所述第二翅片单元(23)上开设第二缺槽(231),所述第一缺槽(221)与所述第二缺槽(231)合围并形成有所述接插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单元(22)及所述第二翅片单元(23)分别连接固定至所述换热管(10)上;
或者,所述第一翅片单元(22)与所述第二翅片单元(23)连接固定,并将所述第一翅片单元(22)与所述第二翅片单元(23)限位至所述换热管(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单元(22)及/或所述第二翅片单元(23)上设有翻边(24),所述翻边(24)设置于所述接插槽(21)的外围,并与所述换热管(10)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24)包括第一翻边(241)及第二翻边(242),所述第一翻边(241)与所述第二翻边(242)合围并形成为圆环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翻边(241)设置于所述第一翅片单元(22)上第一缺槽(221)的外围,所述第二翻边(242)设置于所述第二翅片单元(23)上第二缺槽(231)的外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单元(22)上设有定位部(222),所述第二翅片单元(23)上设有定位配合部(232),所述定位部(222)与所述定位配合部(232)配合,以将所述第二翅片单元(23)定位至所述第一翅片单元(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22)设置为所述第一翅片单元(22)上设有的定位凸块(2221),及,所述定位配合部(232)设置为所述第二翅片单元(23)上开设有的定位槽(232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2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翅片单元(22)在每个所述第一缺槽(221)的上下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定位部(2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模组(30)包括第一端板单元(31)和第二端板单元(32),所述第二端板单元(32)与所述第一端板单元(31)能够配合并夹紧所述换热管(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0)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换热管(10)沿着所述端板模组(3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每个所述翅片模组(20)同时卡装至多根所述换热管(10)上。
CN202223124300.XU 2022-11-23 2022-11-23 翅片换热器 Active CN218583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4300.XU CN218583831U (zh) 2022-11-23 2022-11-23 翅片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4300.XU CN218583831U (zh) 2022-11-23 2022-11-23 翅片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3831U true CN218583831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79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24300.XU Active CN218583831U (zh) 2022-11-23 2022-11-23 翅片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3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41098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WO2000053358A1 (en) Welded heat exchanger with grommet construction
RU98122450A (ru) Двухфазн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с жидкост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CN101017061A (zh) 热交换器
US5092398A (en) Automotive parallel flow type heat exchanger
CN216745578U (zh) 换热器
CN218583831U (zh) 翅片换热器
CN217383902U (zh) 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插片式换热器
CN215864785U (zh) 夹片式换热器
CN205352150U (zh) 一种换热器钎焊芯体
CN210688818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426171U (zh) 扁管及换热器
US11073345B2 (en) Heat exchanger header with stiffening element
CN210980110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2313469B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
CN110686431B (zh) 一种齿槽式板管蒸发冷换热器及空调机组及空气调节器
CN215983191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0595112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1115402A1 (zh) 一种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15982879U (zh) 翅片和冷凝器
CN215930642U (zh) 一种防泄漏换热器芯体
CN211317048U (zh) 一种水盒结构及具有其的热交换器
CN210688491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205607U (zh) 加强条、微通道换热器和换热设备
CN210625021U (zh) 一种基于冷凝器的拼接式端板结构及其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