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3191U -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83191U
CN215983191U CN202122420095.0U CN202122420095U CN215983191U CN 215983191 U CN215983191 U CN 215983191U CN 202122420095 U CN202122420095 U CN 202122420095U CN 215983191 U CN215983191 U CN 215983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heat exchanger
tube fin
tub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2009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夫峰
唐华
杜顺开
伍智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2009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83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83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83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换热器包括管翅组件和设置在所述管翅组件两端的集流结构,所述管翅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管翅单体,相邻的两个所述管翅单体之间形成风道,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定片距模块,所述定片距模块至少设置在所述管翅组件的一侧,所述定片距模块设有多个凸体,所述凸体插入所述风道内,用以限定相邻所述管翅单体之间的距离。空调包括上述的换热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制作出的换热器的片距不均而导致的换热能力下降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制冷设备主要用的换热器为铜管翅片管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其中也存在一种管翅一体换热器,其具有管翅单体,该管翅单体上的翅片和冷媒通道为一体成型,在生产中采用直接挤压生产。在换热器制作过程中,管翅单体间的距离可能发生变化,这样会导致换热能力降低。而且在风机作用下,管翅单体也可能产生晃动,导致管翅单体与集流管连接处发生泄漏,降低该换热器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制作出的换热器的片距不均而导致的换热能力下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器,包括管翅组件和设置在所述管翅组件两端的集流结构,所述管翅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管翅单体,相邻的两个所述管翅单体之间形成风道,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定片距模块,所述定片距模块至少设置在所述管翅组件的一侧,所述定片距模块设有多个凸体,所述凸体插入所述风道内,用以限定相邻所述管翅单体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定片距模块设有一个;或者所述定片距模块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定片距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管翅组件相对的两侧,且两侧的所述定片距模块对位设置或错开布置。
进一步,所述定片距模块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由所述管翅组件第一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凸体设置在所述基体上。
进一步,所述基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或相对所述管翅单体倾斜设置,多个所述凸体沿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所述基体包括中间板和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两端的两个连接板,所述中间板与两个连接板围成U型,所述凸体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上,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管翅组件第一方向上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中间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翅组件的另一侧,所述连接板包括设置在远离所述中间板的一端的滑钩,所述滑钩与所述管翅组件的远离所述中间板的一侧连接。
进一步,所述定片距模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片距模块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管翅组件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连接板对应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模块中的一个所述连接板设有凸台,另一个所述连接板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模块中的一个所述连接板设有凸台,另一个所述连接板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通孔对应插接;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通孔对应插接。
进一步,所述凸体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风道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管翅单体包括翅片部和流道部,所述翅片部与所述流道部为一体成型且沿第二方向交替布置;所述管翅单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设置为两个宽度为M的所述翅片部,所述凸体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延伸长度设置为L,L小于M。
进一步,所述凸体的自由端在边角处设有圆角。
进一步,所述管翅组件上设有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用以限位所述定片距模块。
进一步,所述管翅组件还包括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处于所述管翅组件第一方向两端且与所述管翅单体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集流结构插接。
进一步,所述管翅组件与所述定片距模块焊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针对片距不均而导致的换热能力下降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定片距模块限定管翅单体间隙,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各个管翅单体间距相等,换热器的迎风面均匀受风,换热能力不降低。而且在定片距模块的支撑下,即使在风机影响下,管翅单体也不会发生晃动,不会产生异响,保证管翅单体与集流结构连接处不会因晃动而发生泄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管翅单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管翅单体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定片距模块第一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集流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集流结构与侧板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定片距模块第二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定片距模块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定片距模块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管翅组件、101-管翅单体、102-翅片部、103-流道部、104-流体通道、105-侧板、200-集流结构、201-基板、202-进出口、203-第一插槽、204-第二插槽、300-定片距模块、301-凸体、302-基体、303-中间板、304-连接板、305-凹槽、306-凸台、307-通孔、308-滑钩、309-第一板段、310-第二板段、311-圆角、312-第一模块、313-第二模块、400-风道、500-定位模块、501-定位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管翅组件100和集流结构200,两个集流结构200处于管翅组件100的两端。具体地,该管翅组件100又包括多个管翅单体101,多个管翅单体101设置为沿第一方向等间隔布置,从而两个管翅单体101的间隙形成了风道400,使得风穿过该管翅组件100而完成换热。特别地,该换热器还具有定片距模块300,该定片距模块300安装在管翅组件100的一侧,同时,该定片距模块300具有多个凸体301,该凸体301插入且支撑风道300。由此,该换热器通过定片距模块300限定管翅单体101间隙,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各个管翅单体101间距相等,换热器的迎风面均匀受风,换热能力不降低。而且在定片距模块300的支撑下,即使在风机影响下,管翅单体101也不会发生晃动,不会产生异响,保证管翅单体101与集流结构200连接处不会因晃动而发生泄漏。
又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管翅单体101采用铝合金、铜合金等换热材料,利用挤压或铸造等工艺形成一体成型结构。该翅片部102呈平板状,而流道部103为沿直线延伸的圆管状,该流体通道104沿流道部103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该流道部103,其中,流道部103设有多个,翅片部102设有多个,翅片部102与流道部103在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上交替布置,两相邻翅片部102会被一流道部103分隔开,构成板状的管翅单体101。多个流道部103在第二方向等间隔布置,距离为H,且管翅单体101在第二方向的两端优选为翅片部102。但不限于此,例如,流道部103的数量也可为一个,而且该流道部103也可为扁管、方形管等。管翅单体101的翅片部102的厚度在工艺能够达到的前提下推荐为0.4mm及以下,厚度太厚会造成风阻较大且成本较高,而采用较薄的翅片部102可使风阻降低,在保证换热量相同时,此时片距可以缩小,使换热器更加紧凑。管翅单体101的流体通道104直径采用0.4mm及以下,此时系统中冷媒灌注量降低,且管径小,风阻也会降低。例如,翅片部102的厚度为0.3mm,流体通道104直径为0.35mm,流道部103数量为4,相邻管翅单体之间距离1.5mm时,此时该换热器的单位迎风面积换热量提升9%,风阻增加1%。又例如,翅片部102的厚度为0.2mm,流体通道104直径为0.35mm,流道部103数量为4,相邻管翅单体之间距离1.4mm时,此时换热器的单位迎风面积换热量提升12%,风阻降低8%。可见,该管翅单体101提升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另外,所有的管翅单体101的尺寸都相同,流道部的103位置也一致,相邻管翅单体101之间的距离为片距,各个片距都相等,两个管翅单体100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6mm。
又如图1、图6和图7所示,上述管翅组件101还包括两个侧板105,其中两个侧板105与管翅单体101的长度和宽度一致,采用板状型材,材质也与管翅单体101相同。两个侧板105都平行于管翅单体101,而且所有的管翅单体101夹在两个侧板105之间,同时,该侧板105与相邻管翅单体101的距离等于管翅单体101之间的距离。
如图5和图6所示,该集流结构200包括基板201,该基板201在其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插槽204和两个第一插槽203,以及处于其一端的进出口202,基板201内还设有集流管路(图中未示出),该集流管路可连通第二插槽204和进出口202。各个管翅单体101分别插入两个集流结构200的第二插槽204内且通过焊接进一步固定,形成多个管翅单体101平行且间隔设置,而且流体通道104连通两个集流结构200,两个集流结构200中的一个作用于集流,另一个作用于分流。同时,侧板105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插槽203内,也与集流结构相连接。该换热器运行时,冷媒会进入一集流结构200,然后分配流动进入每个管翅单体101的流体通道104内,进行蒸发或者冷凝,与外部空气进行热量交换,随后汇聚在另一集流结构200内并流出。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图7和图8所示,该定片距模块300具有两个,两个定片距模块300分居管翅组件100的两侧且相对应。具体地,定片距模块300包括长条状的基体302,该基体302为板状,该基体302与凸体301为一体件,其材质与管翅单体101的材质相同。其中,该基体302又包括相接的中间板303和两个连接板304,该中间板为直线延伸的长条板材,两个连接板304分别位于中间板303的两端,由此,中间板303和连接板304形成U字型。上述凸体301也为板状,其位于中间板303上,且沿中间板30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布置,使得所有凸体301都位于中间板303和连接板304围成的槽体内。相邻凸体301之间形成凹槽305,该凹槽305的槽宽等于翅片部102的厚度,该凸体301的宽度S等于风道400的宽度,即S=H。
当该定片距模块300与管翅组件100装配时,该定片距模块300沿第一方向布置,而且该定片距模块300的长度大于管翅组件100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尺寸,使得定片距模块300上的两个连接板304分别对应两个侧板105背向管翅单体101一侧。同时,凸体101与风道400一一对应,而且凸体301沿第二方向插入对应插入风道400内。该凸体10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管翅单体101相抵,保证紧密接触,保证了支撑,又可提升整体紧凑性。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8所示,该凸体301的延伸长度为L,管翅单体101在第二方向两端的翅片部102的宽度为M,其中,L小于M,这使得凸体301无法延伸至管翅单体101在第二方向边缘的流道部103,不与流道部103接触,避免凸体301与流道部103产生干涉,防止凸体301破坏流道部103。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8所示,该凸体301的一端连接中间板303,另一端插入风道400,凸体301插入风道400的端部在边角处设有圆角311,利于凸体301插入,也可避免凸体划伤管翅单体101。凸体301的边角处不限于仅为圆角311,例如也可为斜切倒角等。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为了便于焊接,防止定片距模块300错位或掉落,该换热器还包括定位模块500,该定位模块500可限位该定片距模块300,利于该定片距模块300的安装。具体地,该定位模块500包括两个定位板501,上述两个侧板105上都设有定位模块500,两个定位板501与一个侧板105为一体件,且处于侧板105背向管翅单体101的一侧。两个定位板501间隔设置,其间距略大于连接板304的厚度。在安装时,可将定片距模块300两端的连接板304分别夹在两侧定位模块500上,即一个连接板304夹在两个定位板501之间,另一个连接板304夹在另两个定位板501之间。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管翅组件100、集流结构200、定片距模块300进一步通过过炉焊接为一体。在焊接前需要将两定片距模块300安装在管翅组件100上,且两个定片距模块300都通过两侧板上的同一定位模块500定位。在焊接后,凸体301与其两侧管翅单体101焊接为一体,连接板304与定位模块500焊接为一体,管翅组件100与集流结构200的连接处焊接为一体。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定片距模块300设有一个,该定片距模块300仅处于管翅组件100的一侧,即迎风侧或背风侧,也可限定片距。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定片距模块300相对管翅单体101倾斜设置,并非沿第一方向布置,但是定片距模块300的两端仍位于管翅组件100长度方向两端,也可限定片距。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定位模块500设置在管翅组件100上,或者是将定位模块500设置在侧板105面向管翅单体101的一侧,也可限位该定片距模块300。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1所示,该定片距模块300的数量为偶数个(即2n个,n大于或等于1),多个定片距模块300分居管翅组件100的两侧,使得多个定片距模块300被分成第一模块312和第二模块313,其中,第一模块312处于管翅组件100的一侧,第二模块313处于管翅组件100的另一侧,第一模块312和第二模块313结构相同。第一模块312的基体302一端的连接板304设有突出凸台305,该凸台305呈圆柱状,该基体302另一端的连接板304设有圆形的通孔306。第二模块313的基体302一端的连接板304也设有突出凸台305,该凸台305呈圆柱状,该基体302另一端的连接板304也设有圆形的通孔306。在安装时,第一模块312的凸台305插入与第二模块313的通孔306对应插接,第二模块313的凸台305插入与第一模块312的通孔306对应插接,使得第一模块312和第二模块313围成环形,将管翅组件100围在其内。上述侧板105也设有定位板501,该定位板501支撑上述连接板304。该种结构也可省去定位模块500,两者相互制约,夹紧管翅组件100,限定定位模块500各自位置。另外,第一模块312和第二模块313并不限于为插接,也可通过卡接或螺接等方式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连接板304在远离中间板303的一端设有滑钩308,在安装时,连接板304具有滑钩308的一端延伸至管翅组件100的另一侧,且扣在侧板105的边沿上,形成连接板304与侧板105的连接,从而相对固定该管翅组件100和定片距模块300,以防止定片距模块300在焊接时错位或掉落。另外,该管翅组件100的两侧都设有多个定片距模块300,而且两侧的定片距模块300错位布置。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该定片距模块300的基体302包括分体的第一板段309和第二板段310,第一板段309和第二板段309都设有凸体301。其中,第一板段309由管翅组件100的中部延伸至第一方向的一端,第二板段由管翅组件100的中部延伸至第一方向的另一端,第一板段309和第二板段310共同覆盖了管翅单体101,并支撑起所有的风道。该定片距模块300也可保持管翅单体101的间距,保证换热能力。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换热器,包括管翅组件和设置在所述管翅组件两端的集流结构,所述管翅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管翅单体,相邻的两个所述管翅单体之间形成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定片距模块,所述定片距模块至少设置在所述管翅组件的一侧,所述定片距模块设有多个凸体,所述凸体插入所述风道内,用以限定相邻所述管翅单体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片距模块设有一个;或者所述定片距模块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定片距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管翅组件相对的两侧,且两侧的所述定片距模块对位设置或错开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片距模块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由所述管翅组件第一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凸体设置在所述基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或相对所述管翅单体倾斜设置,多个所述凸体沿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中间板和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两端的两个连接板,所述中间板与两个连接板围成U型,所述凸体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上,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管翅组件第一方向上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中间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翅组件的另一侧,所述连接板包括设置在远离所述中间板的一端的滑钩,所述滑钩与所述管翅组件的远离所述中间板的一侧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片距模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片距模块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管翅组件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连接板对应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中的一个所述连接板设有凸台,另一个所述连接板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模块中的一个所述连接板设有凸台,另一个所述连接板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通孔对应插接;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通孔对应插接。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体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风道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翅单体包括翅片部和流道部,所述翅片部与所述流道部为一体成型且沿第二方向交替布置;所述管翅单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设置为两个宽度为M的所述翅片部,所述凸体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延伸长度设置为L,L小于M。
11.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体的自由端在边角处设有圆角。
12.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翅组件上设有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用以限位所述定片距模块。
13.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翅组件还包括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处于所述管翅组件第一方向两端且与所述管翅单体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集流结构插接。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2122420095.0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Active CN215983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20095.0U CN215983191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20095.0U CN215983191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83191U true CN215983191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0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20095.0U Active CN215983191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83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21598B1 (en) Heat exchanger
CN215983191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US20030079871A1 (en) Heat exchanger tube with optimized plates
CN113701338A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5984167U (zh) 一种管翅单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0030865B (zh) 一种翅片及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CN210688818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1819374U (zh) 具有安装部件的换热器
CN210861814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440689A (zh) 翅片结构及换热器
CN111380394B (zh) 换热器
CN110595112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984166U (zh) 一种管翅单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8344210B (zh) 提高换热效率的平行流换热系统
JPH0195288A (ja) 熱交換器
CN217716082U (zh) 一种管翅单体、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7082739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9572091U (zh) 一种空调器
US12007178B2 (en) Heat exchanger
CN113266879B (zh) 一种空调器
CN213237744U (zh)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217818315U (zh) 一种用于散热的多孔折叠微通道扁管
CN216522080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20326117U (zh) 斜置式空调表冷器
CN112696940B (zh) 一种大型空气制水机组的多通道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