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3281U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3281U
CN218583281U CN202222585640.6U CN202222585640U CN218583281U CN 218583281 U CN218583281 U CN 218583281U CN 202222585640 U CN202222585640 U CN 202222585640U CN 218583281 U CN218583281 U CN 218583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nit
indoor
compressor
ai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856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峰
赵阿立
王玉
杜子杰
王威
王立国
蒙健平
李泽宇
曹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856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3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3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3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组件、室内侧换热器和压缩机均设于安装腔内,且所述压缩机与所述风机组件并排设置在室内侧换热器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减少室内机占地空间的同时方便空调器的安装。

Description

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常规的分体式空调,压缩机通常放于室外机,使得室外机重量大,安装和维修过程复杂且危险系数高,且室内机和室外机均需要专门设计安全系数极高的支架和安装板,并需要专业的空调技术人员上门安装,且一经安装基本无法移动,难以满足用户使用场景自由切换的需求。
常规的一体化移动式空调,为减少占地空间通常需要小型化的设计,故一般会大量压缩换热器的面积,做成多排铜管和散热翅片的结构,不利于热量的快速交换,使其能效难以提高。且其具有庞大进风和排风管道,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大量占用室内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室内机,旨在减少室内机占地空间的同时方便空调器的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室内侧换热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及
压缩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风机组件并排设置在室内侧换热器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安装在所述蜗壳上的贯流风轮,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贯流风轮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贯流风轮呈卧式安装。
可选地,所述蜗壳内形成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侧壁隔离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位于所述压缩机的所在侧。
可选地,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电控盒与所述压缩机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前面板,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前面板,且所述进风口的边缘邻近所述前面板的边缘,所述室内侧换热器覆盖于所述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具有顶板,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控制面板均设于所述顶板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具有背板,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背板设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具有底盘,且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与所述底盘的底壁间隔形成有安装间隙,所述压缩机的底部具有多个支脚,所述支脚安装于所述底盘,且至少一所述支脚伸入所述安装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如上所述的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于壳体内设置安装腔,且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组件、室内侧换热器和压缩机均设于安装腔内,故相较于分体式空调器,本方案进一步减少室外机的重量和体积,从而方便室外机的安装和移动。且相较于一体式空调,其室内机的占地空间减少,从而提高空调器的交换效率。从而既能减少室内机的安装空间,又能方便空调器的安装。且为进一步减少室内机的占地空间,本方案中,压缩机与风机组件设置在室内侧换热器的同一侧,从而减少室内机的厚度,保证室内机纤薄化,进一步减少室内机的占地面积,进而提高其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室内机一实施例的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室内机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室内机的一角度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室内机的另一角度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室内机的又一角度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室内机 122 贯流风轮
110 壳体 123 进风通道
110a 第一壳部 124 第一导风面
110b 第二壳部 125 出风通道
111 安装腔 126 第二导风面
112 进风口 127 导风板
113 出风口 130 室内侧换热器
114 前面板 140 压缩机
115 顶板 141 支脚
116 背板 142 减振器
117 底盘 150 电控盒
118 进风格栅 160 控制面板
120 风机组件 170 支撑架
121 蜗壳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内机100,用于为空调器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内具有安装腔111,壳体110上开设有进风口112和出风口113。风机组件120、室内侧换热器130和压缩机140均设于安装腔111内,且压缩机140与风机组件120并排设置在室内侧换热器130的同一侧。
具体地,空气经由进风口112进入,经风机组件120加速并由室内侧换热器130换热后由出风口113排出,从而为空气换热。其出风口113一般设于壳体110的前面,进风口112一般设于壳体110的背面。且压缩机140一般设于室外机中,如此大大增加了室外机的体积及重量,使得安装和维修过程复杂且危险系数高,不利于用户个人安装。若采用一体式空调,其占地空间较大,为实现小型化设计,故一般会大量压缩换热器的面积,做成多排铜管和散热翅片的结构,不利于热量的快速交换,使得空调器的换热效率较低,故采用分体式空调器,并将压缩机140设置在室内机100中,如此既大大减少了室外机的体积和重量,从而方便室外机的安装和移动。且相较于一体式空调,其室内机100的占地空间减少,从而提高空调器的热交换效率。且为进一步减少室内机100的占地空间,本方案中,压缩机140与风机组件120并排设置在室内侧换热器130的同一侧。其中,可以将压缩机140与风机组件120相对室内侧换热器130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如将风机组件120与压缩机140沿室内机100的竖直方向间隔放置,或者将风机组件120与压缩机140沿室内机100的水平方向间隔排布;也可以将压缩机140与风机组件120相对室内侧换热器130错位设置,从而保证室内机100纤薄化,进一步减少室内机100的占地面积,进而提高其换热效率。
室内侧换热器130用于为室内机100换热,本实施例中,室内侧换热器130设于风机组件120与进风口112之间,从而扩大了室内侧换热器130的换热面积,加快换热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室内侧换热器130也可以设于出风口113与风机组件120之间。为了进一步方便室内机100的安装,可以在室内机100的壳体110底部设置支撑架170,使得室内机100可以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从而方便室内机100的安装;也可以在室内机100的壳体110内部设置万向轮,从而方便室内机100的移动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于壳体110内设置安装腔111,且壳体110上开设有进风口112和出风口113,风机组件120、室内侧换热器130和压缩机140均设于安装腔111内,故相较于分体式空调器,本方案进一步减少室外机的重量和体积,从而方便室外机的安装和移动。且相较于一体式空调,其室内机100的占地空间减少,从而提高空调器的交换效率。从而既能减少室内机100的安装空间,又能方便空调器的安装。且为进一步减少室内机100的占地空间,本方案中,压缩机140与风机组件120设置在室内侧换热器130的同一侧,从而减少室内机100的厚度,保证室内机100纤薄化,进一步减少室内机100的占地面积,进而提高其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压缩机140设于风机组件120的下方。具体地,将压缩机140设置在风机组件120的下方,不仅减少室内机100的厚度,而且相较于风机组件120与压缩机140沿空调器的水平方向间隔排布,也能进一步减少室内机100的长度,方便室内机100直接安放在墙角,从而减少室内机100的占地面积,节约室内空间。
参照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风机组件120包括蜗壳121和安装在蜗壳121上的贯流风轮122,压缩机140设于贯流风轮122的下方。具体地,本方案中采用贯流风轮122,相较于采用轴流风轮、离心风轮,采用贯流风轮122不仅增大气流流速,提高室内机100的换热效率,而且降低室内机100噪音。同时,贯流风轮122占地面积小,从而减少了室内机100的整体体积,方便用户对室内机100进行移动。该贯流风轮122转动安装于蜗壳121上,为保证转动的稳定和流畅性,故贯流风轮122通过轴套转动安装于蜗壳121,且贯流风轮122的一侧安装有风轮电机,以驱动贯流风轮122转动。该蜗壳121的形状根据贯流风轮122的进风口112与出风口113的位置对应设置,且内部形成有过风通道,其相对两端分别围合于进风口112的周缘以及出风口113的周缘。且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40设于贯流风轮122的下方,即贯流风轮122的中心面与压缩机140的中心面在同一平面内,从而进一步减少室内机100的厚度,从而减少室内机100的占地面积,节约室内空间。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贯流风轮122呈卧式安装。相较于贯流风轮122立式安装,本实施例中,贯流风轮122呈卧式安装,从而进一步降低室内机100的整体高度,从而适用多种安装场景,方便用户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再次参照图4和图5,蜗壳121内形成有进风通道123,进风通道123的侧壁隔离压缩机140与室内侧换热器130。具体地,压缩机140安装在底盘117上,该进风通道123的侧壁内形成有第一导风面124,且第一导风面124与进风口112并行设置,且进风通道123设置在贯流风轮122的下方,一方面隔离压缩机140与室内侧换热器130,另一方面该第一导风面124为进风通道123内气体的流动导向,使得气流由进风口112进入壳体110后沿第一导风面124向上流动至贯流风轮122处。且蜗壳121内还形成有连通进风通道123的出风通道125,且出风通道125的内壁形成有向远离出风口113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导风面126,从而进一步为蜗壳121内的气流导向。该出风通道125与进风通道的连通处安装有贯流风轮122,出风通道125的出口处搭接于出风口113的周缘,以减少出风通道125漏风的可能。该第二导风面126设于靠近壳体110背面的一侧,远离壳体110背面的一侧设有蜗舌与导风板127,导风板127的一侧连接蜗舌,另一侧搭接壳体110的顶面,从而进一步为气流导向,且所述导风板127相对壳体110顶面的倾斜角度可调,从而有效调整出风口113处的气流方向。
参照图3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安装腔111内还设有电控盒150,电控盒150位于压缩机140的所在侧。具体地,该电控盒150用于控制空调器内的正常工作,该电控盒150位于压缩机140的所在侧,从而进一步减少室内机100的厚度,保证室内机100的小型化。其中,该电控盒150与压缩机140并排设置,即电控盒150与压缩机140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或者电控盒150与压缩机140在竖直方向并排设置;或者电控盒150与压缩机140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电控盒150设于风机组件120的下方。具体地,电控盒150设于风机组件120的下方,即电控盒150与压缩机140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或者电控盒150与压缩机140水平方向错位设置,从而减少室内机100的高度,从而方便室内机100的移动。
更进一步的,电控盒150与压缩机140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具体地,电控盒150与压缩机140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从而进一步减少室内机100的厚度,从而减少室内机100的占地面积,节约室内空间。使得电控盒150与压缩机140并排设置于室内侧换热器130的同一侧,且同时位于贯流风轮122的下方,因贯流风轮122呈卧式安装,故而其水平方向的长度尺寸较大,电控盒150与压缩机140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在贯流风轮122的下方。使得室内机100整体呈薄板式结构,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室内机100的占地空间,减少空调器的占地空间,且方便直接将室内机100放置在墙边、墙角或窗边等位置。
参照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10具有前面板114,进风口112设于前面板114,且进风口112的边缘邻近前面板114的边缘,室内侧换热器130覆盖于进风口112。具体地,现有技术中,进风口112一般设于壳体110的背面,使得气流难以垂直进入涡流通道内,影响室内机100的换热效率。而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具有前面板114,且进风口112设于前面板114,从而增大进风口112处的进风效率。为进一步增大进风口112处的进风效率,进风口112的边缘邻近前面板114的边缘,即进风口112占据整个前面板114,且室内侧换热器130覆盖于进风口112,从而保证室内机100的换热效率。
再次参照图1和图5,壳体110还具有顶板115,室内机100还包括控制面板160,出风口113与控制面板160均设于顶板115上。具体地,现有技术中,出风口113一般设于壳体110的前面,使得室内机100内气流直吹人体,但本方案中,由于室内机100整体呈薄板状,且整体高度较低,若直接直吹人体,使得室内温度不均。故设置出风口113朝向壳体110顶部,从而减少气流直吹人体,使得室内温度均匀,提高舒适度。且室内机100还包括控制面板160,出风口113与控制面板160均设于顶板115上。该控制面板160用于用户调控空调器温度及模式等,且出风口113与控制面板160并行设于顶板115上,方便用户调控空调器。
进一步的,壳体110还具有背板116,出风口113靠近背板116设置。具体地,出风口113靠近背板116设置,背板116靠近墙面设置,使得气流吹出后沿墙面上升,从而形成康达效应,提高室内空气的均匀性,其中,壳体110包括底盘117以及具有向下的敞口的壳盖,从而方便拆开壳体110维修室内机100。该壳盖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壳部110a与第二壳部110b,且前面板114设于第一壳部110a,背板116设于第二壳部110b,第一壳部110a与第二壳部110b相互拼接形成侧板与顶板115,从而进一步方便壳体110的拆卸。
为了减少进风口112完全裸露于空气中的可能,从而减少灰尘进入室内机100的可能,在一实施例中,室内机100的进风口112处设置进风格栅118。当进风口112占据整个前面板114时,该进风格栅118可以直接作为室内机100前面板114。且为进一步减少灰尘进入室内的可能,可在进风格栅118与室内侧换热器130之间设置过滤系统,从而过滤空气中的杂质。
在另一实施例中,出风口113设有出风格栅。具体地,出风格栅能够避免出风口113完全裸露于空气中,从而减少灰尘进入室内机100的可能。
为进一步缩小室内机100的占地面积,在一实施例,壳体110还具有底盘117,且室内侧换热器130与底盘117的底壁间隔形成有安装间隙,压缩机140的底部具有多个支脚141,支脚141安装于底盘117,且至少一支脚141伸入安装间隙。具体地,电控盒150与压缩机140并排安装于底盘117上,通过将部分支脚141伸入安装间隙,也即,部分支脚141被布设在室内侧换热器130的下方,能够使室内侧换热器130和压缩机140在横向(室内机100厚度方向)上的布置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缩小室内机100的厚度,并有利于室内机100小型化设计。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40具有三个支脚141,三个支脚141沿压缩机140的周向间隔分布,其中一个支脚141伸入安装间隙内,而另外两个支脚141位于安装间隙外。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两个支脚141位于安装间隙内,而只有一个支脚141是位于安装间隙外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40具有两个支脚141,或者是压缩机140具有四个及以上的支脚141。压缩机140与底盘117之间还设有减振器142,所述减振器142连接于所述支脚141与所述底盘117之间。如此,能够有效削弱压缩机140运行时所产生的振动,并削弱由振动导致的噪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减振器142,而是支脚141的底面与底盘117之间夹设有橡胶垫片。
所述壳体110还包括设于所述底盘117的上侧的接水盘,所述室内侧换热器130设于所述接水盘上,所述安装间隙成形于所述接水盘的底壁与底盘117的底壁之间。也即,室内侧换热器130的底部安装在接水盘上,通过接水盘承接室内侧换热器130上产生的冷凝水,能改善冷凝水直接坠落在底盘117上而引发水滴四处飞溅的问题,从而对室内机100壳内的电器部件起保护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不增设接水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100,该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室内侧换热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及
压缩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风机组件并排设置在室内侧换热器的同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安装在所述蜗壳上的贯流风轮,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贯流风轮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轮呈卧式安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内形成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侧壁隔离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位于所述压缩机的所在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与所述压缩机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前面板,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前面板,且所述进风口的边缘邻近所述前面板的边缘,所述室内侧换热器覆盖于所述进风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顶板,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控制面板均设于所述顶板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背板,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背板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底盘,且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与所述底盘的底壁间隔形成有安装间隙,所述压缩机的底部具有多个支脚,所述支脚安装于所述底盘,且至少一所述支脚伸入所述安装间隙。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CN202222585640.6U 2022-09-28 2022-09-28 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8583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5640.6U CN218583281U (zh) 2022-09-28 2022-09-28 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5640.6U CN218583281U (zh) 2022-09-28 2022-09-28 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3281U true CN218583281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66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85640.6U Active CN218583281U (zh) 2022-09-28 2022-09-28 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3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83281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JPH08110085A (ja) 室内ユニット
JP331531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2719963U (zh) 一种一体化干式风机盘管
CN213955467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3955469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012842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7823999A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307338U (zh) 一种空调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11650500U (zh) 窗式空调器
JP305456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029208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503644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12503643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6346720U (zh) 一种可自由调节出风的空调室外机、空调结构及空调器
CN111594919A (zh) 一种一体化干式风机盘管
CN112503645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6440046B (zh) 一种顶出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94737A (zh) 风机盘管单元和空气调节系统
CN220417482U (zh) 窗机空调
CN213931186U (zh) 送风组件、壁挂机和空调系统
CN218846304U (zh) 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301996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3883609A (zh) 一种可自由调节出风的空调室外机、空调结构及空调器
CN2114760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