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0631U - 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0631U
CN218580631U CN202222732384.9U CN202222732384U CN218580631U CN 218580631 U CN218580631 U CN 218580631U CN 202222732384 U CN202222732384 U CN 202222732384U CN 218580631 U CN218580631 U CN 218580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sheet
plate
shaped
bottom plate
sheet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323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建铭
邓晓峰
陈永光
韩乐乐
张状
程贝贝
张云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Guangzhou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Testing Center Co ltd
China Railway Guangzhou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CGZ
CRECGZ No 2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Guangzhou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Testing Center Co ltd
China Railway Guangzhou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CGZ
CRECGZ No 2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Guangzhou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Testing Center Co ltd, China Railway Guangzhou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CGZ, CRECGZ No 2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Guangzhou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Testing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323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0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0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0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其包括H型钢板桩和帽型钢板桩,所述H型钢板桩包括两块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帽型钢板桩包括腹板、主侧板、副侧板、主底板和副底板,所述腹板、所述主侧板、所述副侧板、所述主底板和所述副底板一体成型形成帽型凹口;所述第一钢板远离所述第二钢板的一面与所述腹板远离凹口的一面固定,所述主底板与所述副侧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与相邻帽型钢板桩的副限位件卡接,两块相邻所述帽型钢板桩之间设置有V型板结构,所述V型板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底板及相抵接的所述副底板固定。本申请具有满足明挖暗埋隧道的施工要求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板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普遍在基坑内壁设置支护结构以提升地下结构稳定性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其中,钢板桩是常用的一种支护结构。
参照图1,钢板桩包括帽型钢板桩1和H型钢板桩2,其中帽型钢板桩1截面积大、止水性好,而H型钢板桩2强度大,但市面上流通的帽型钢板桩1刚度有限,而H型钢板桩2则止水性较差;在河海相深厚软土地基中进行明挖暗埋隧道施工时,对钢板桩的止水性和刚性均有较高的要求,难以直接使用市面上现有的帽型或H型钢板桩2单独作为施工支护,因此钢板桩的结构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升组合钢板桩的防水性和刚性,以使钢板桩满足明挖暗埋隧道的施工要求,本申请提供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
本申请提供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包括H型钢板桩和帽型钢板桩,所述H型钢板桩包括两块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两块所述第一钢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钢板固定在两块第一钢板之间,所述第二钢板垂直所述第一钢板设置,且所述第二钢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钢板相同;所述帽型钢板桩包括腹板、主侧板、副侧板、主底板和副底板,所述主侧板和所述副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腹板的相对两侧,所述主底板设置在所述主侧板远离腹板的一侧,所述副底板设置在所述副侧板远离所述腹板的一侧,所述腹板、所述主侧板、所述副侧板、所述主底板和所述副底板一体成型形成帽型凹口;所述第一钢板远离所述第二钢板的一面与所述腹板远离凹口的一面固定,所述主底板与所述副侧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与相邻帽型钢板桩的副限位件卡接,两块相邻所述帽型钢板桩之间设置有V型板结构,所述V型板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底板及相抵接的所述副底板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H型钢板桩与帽型钢板桩固定连接形成组合钢板桩,当使用组合钢板桩时,帽型钢板桩的凹口朝向亲土侧,帽型钢板桩的截面积大、止水性好,则使组合钢板桩具有帽型钢板桩的止水性,阻隔亲土侧的水分和施工环境,而H型则固定在帽型钢板桩的腹板远离凹口的一面,提高帽型钢板桩腹板的强度,钢板桩具有较好的防水性的同时具有高强度的刚性。限位组件使沿宽度方向相邻的两帽型钢板桩形成连接结构,使沿宽度方向相邻的两帽型钢板桩之间固定有V型板结构,底板和V型板结构形成三角结构,使作用在底板的作用力有部分被分散为平行于底板的力,则使主底板以及与主底板卡接的副底板刚性增强,提高相邻两帽型钢板桩卡接时的底板刚性,从而提高组合钢板桩的刚性强度,以满足明挖暗埋隧道的施工要求。
优选的,所述V型板结构包括主斜直板和副斜直板,所述主斜直板与所述主底板固定,所述主斜直板位于所述主底板靠近所述腹板的一面,所述副斜直板与所述副底板固定,所述副斜直板位于所述副底板靠近所述腹板的一面,所述主斜直板与所述副斜直板均自下而上朝远离所述腹板方向倾斜,当相邻两所述帽型钢板桩卡接时,所述主斜直板远离底板的一侧与所述副斜直板远离底板的一侧抵接,所述主斜直板与相邻所述帽型钢板桩的所述副斜直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主斜直板与相抵接的所述副斜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型板结构的主斜直板和副斜直板分别固定在主底板和副底板,且当主斜直板和副斜直板卡接时通过连接组件进行连接,使相邻两帽型钢板桩通过卡接即可完成V型板结构的连接,便于V型板结构的组装和拆卸,提高施工效率且提高重复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T型凸块和第一T型凹槽,所述第一T型凸块凸设在所述副底板远离所述副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T型凹槽凹设在所述主底板远离主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T型凸块用于与相抵接的所述第一T型凹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T型凸块卡接于第一T型凹槽内,使相邻两帽型钢板桩具有连接结构,且对相邻两帽型钢板桩起限位作用,提高多个组合钢板桩拼接时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T型凸块和第二T型凹槽,所述第二T型凸块固定在所述主斜直板远离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T型凹槽凹设在所述副斜直板远离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T型凸块用于相抵接的副斜直板凹设的所述第二T型凹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T型凸块卡接于第二T型凹槽内,使主斜直板与副斜直板形成连接结构,从而将主斜直板、副斜直板、主底板及与主底板卡接的副底板组成具有连接关系的三角结构,且T型凸块卡接于T型凹槽内使主斜直板与副斜直板位置固定,主斜直板和副斜直板间不易产生相对位移,该三角结构分散主底板及副底板的受力,从而提高主底板及副底板的抗压性,提高组合钢板桩的刚性强度。
优选的,所述主斜直板靠近底板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帽型钢板桩的侧板与底板的转折处,所述副斜直板靠近底板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帽型钢板桩的侧板与底板的转折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底板及与主底板卡接的副底板整个钢板均属于三角结构内,使主底板及副底板整体刚性增强,且转折处为三角结构的两角端,具有更高的抗变形性,则具有更高刚性强度,使组合钢板桩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帽型钢板桩的腹板两侧沿长度方向固定有若干卡件,且所述所述卡件用于与所述H型钢板桩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件限定H型钢板桩沿帽型钢板桩的腹板沿宽度方向的位移,使组合钢板桩整体不易变形,提高组合钢板桩的结构稳定性,提高施工安全性。
优选的,还包括若干连接件,部分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沿长度方向的两相邻所述H型钢板桩之间,所述连接件分别与两相邻所述H型钢板桩固定;部分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沿长度方向的两相邻所述帽型钢板桩之间,所述连接件分别与两相邻所述帽型钢板桩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使相互抵接的H型钢板桩具有结构连接线,提高组合钢板桩内各相邻H型钢板桩间的结构连接性,继而提高组合钢板桩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帽型钢板桩的底板固定有钢垫块,所述钢垫块固定在底板远离腹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固定有钢垫块,为底板提供缓冲,使组合钢板桩的底板受力均匀而不易变形,延长组合钢板桩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H型钢板桩与帽型钢板桩固定连接形成组合钢板桩,当使用组合钢板桩时,帽型钢板桩的凹口朝向亲土侧,帽型钢板桩的截面积大、止水性好,则使组合钢板桩具有帽型钢板桩的止水性,阻隔亲土侧的水和施工环境,而H型则固定在帽型钢板桩的腹板远离凹口的一面,提高帽型钢板桩腹板的强度,相邻所述帽型钢板桩之间设置有V型板结构,相邻两帽型钢板桩卡接后底板的刚性加强,从而使组合钢板桩更高强度的刚性;
2.斜直板与副斜直板形成连接结构,从而将主斜直板、副斜直板、主底板及与主底板卡接的副底板组成具有连接关系的三角结构,该三角结构分散主底板及副底板的受力,从而提高主底板及副底板的抗压性,提高组合钢板桩的刚性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帽型钢板桩;11、腹板;12、主侧板;13、副侧板;14、主底板;15、副底板;2、H型钢板桩;21、第一钢板;22、第二钢板;3、限位组件;31、第一T型凸块;32、第一T型凹槽;4、连接件;5、V型板结构;51、主斜直板;52、副斜直板;53、连接组件;531、第二T型凸块;532、第二T型凹槽;6、卡件;7、钢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参照图1和图2,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包括H型钢板桩2和帽型钢板桩1,H型钢板桩2包括两块第一钢板21和一块第二钢板22,两块第一钢板21平行设置,第二钢板22固定在两块第一钢板21之间,第二钢板22垂直第一钢板21设置,且第二钢板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钢板21相同;帽型钢板桩1包括腹板11、主侧板12、副侧板13、主底板14和副底板15,主侧板12和副侧板13分别设置在腹板11的相对两侧,主底板14设置在主侧板12远离腹板11的一侧,副底板15设置在副侧板13远离腹板11的一侧,腹板11、主侧板12、副侧板13、主底板14和副底板15一体成型形成帽型凹口。
参照图2,腹板11两侧沿长度方向固定有若干卡件6,且卡件6用于与H型钢板桩2卡接,且相邻两块H型钢板桩2抵接并固定,H型钢板桩2和帽型钢板桩1均固定有若干连接件4,连接件4为若干矩形连接块,部分连接块分别与沿长度方向的两相邻H型钢板桩2固定;部分连接块分别与沿长度方向的两相邻主底板14固定;部分连接块分别与沿长度方向的两相邻副底板15固定,帽型钢板桩1的底板固定有若干矩形钢垫块7,钢垫块7固定在底板远离腹板11的一侧。
参照图2和图3,第一钢板21远离第二钢板22的一面与腹板11远离凹口的一面固定,沿宽度方向相邻的主底板14和副底板15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3,有限位组件3包括第一T型凹槽32和第一T型凸块31,第一T型凹槽32设置在主底板14远离主侧板12的一侧,第一T型凸块31设置在副底板15远离副侧板13的一侧;当相邻两帽型钢板桩1沿宽度方向抵接时,第一T型凸块31卡接于相抵接的副底板15的第一T型凹槽32内。
参照图2和图3,两块相邻帽型钢板桩1之间设置有V型板结构5,V型板结构5包括主斜直板51和副斜直板52,主斜直板51与主底板14固定,主斜直板51位于主底板14靠近腹板11的一面,且主斜直板51固定在帽型钢板桩1的侧板与底板的转折处,副斜直板52与副底板15固定,副斜直板52位于副底板15靠近腹板11的一面,且副斜直板52靠近底板的一侧固定在帽型钢板桩1的侧板与底板的转折处,主斜直板51与副斜直板52均自下而上朝远离腹板11方向倾斜。
参照图2和图3,当相邻两帽型钢板桩1卡接时,主斜直板51远离底板的一侧与副斜直板52远离底板的一侧抵接,主斜直板51与相邻帽型钢板桩1的副斜直板52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53,连接组件53包括第二T型凸块531和第二T型凹槽532,第二T型凸块531固定在主斜直板51远离底板的一侧,第二T型凹槽532凹设在副斜直板52远离底板的一侧,第二T型凸块531用于相抵接的副斜直板52凹设的第二T型凹槽532卡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组合钢板桩时,将H型钢板桩2的第一钢板21与帽型钢板桩1的腹板11固定,形成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将若干组合钢板沿通过长度方向拼接且固定,连接件4加强沿长度方向的相邻两块钢板桩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卡件6限定H型钢板桩2沿帽型钢板桩1的腹板11沿宽度方向的位移,使组合钢板桩整体不易变形,提高组合钢板桩的结构稳定性,提高施工安全性。
当组合钢板桩卡接时,第一T型凸块31卡接于第一T型凹槽32内,使相邻两帽型钢板桩1具有连接结构,且对相邻两帽型钢板桩1起限位作用,第二T型凸块531卡接于第二T型凹槽532内,使主斜直板51与副斜直板52形成连接结构,从而将主斜直板51、副斜直板52、主底板14及与主底板14卡接的副底板15组成具有连接关系的三角结构,且T型凸块卡接于T型凹槽内使主斜直板51与副斜直板52位置固定,使主斜直板51与副斜直板52形成连接结构,主斜直板51和副斜直板52间不易产生相对位移,该三角结构分散主底板14及副底板15的受力,从而提高主底板14及副底板15的抗压性,提高组合钢板桩的刚性强度。且,主斜直板51固定在帽型钢板桩1的侧板与底板的转折处,副斜直板52固定在帽型钢板桩1的侧板与底板的转折处。主底板14及与主底板14卡接的副底板15整个钢板均属于三角结构内,使主底板14及副底板15整体刚性增强,且转折处为三角结构的两角端,具有更高的抗变形性,则具有更高刚性强度,使组合钢板桩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
将拼装完成的组合钢板桩作为支护时,帽型钢板桩1的凹口朝向河海相深厚软土地基中的亲土侧,且帽型钢板桩1的截面积大,止水性好,使土内水分不易流入地基的工作环境中,而H型钢板桩2为帽型钢板桩1提供支撑力,使帽型钢板桩1的腹板11所受压力传递至H型钢板桩2中,使帽型钢板桩1的腹板11不易变形,而相互卡接的帽型钢板桩1中的底板与V型板结构5形成三角形,使底板所受压力传递至主斜直板51和副斜直板52中,并被斜直板共同消化,使底板不易变形,从而提高组合钢板桩的刚性强度且提高施工环境的安全性,以满足河海相深厚软土环境中地基的施工需求。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钢板桩(2)和帽型钢板桩(1),所述H型钢板桩(2)包括两块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两块所述第一钢板(2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钢板(22)固定在两块第一钢板(21)之间,所述第二钢板(22)垂直所述第一钢板(21)设置,且所述第二钢板(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钢板(21)相同;所述帽型钢板桩(1)包括腹板(11)、主侧板(12)、副侧板(13)、主底板(14)和副底板(15),所述主侧板(12)和所述副侧板(13)分别设置在所述腹板(11)的相对两侧,所述主底板(14)设置在所述主侧板(12)远离腹板(11)的一侧,所述副底板(15)设置在所述副侧板(13)远离所述腹板(11)的一侧,所述腹板(11)、所述主侧板(12)、所述副侧板(13)、所述主底板(14)和所述副底板(15)一体成型形成帽型凹口;所述第一钢板(21)远离所述第二钢板(22)的一面与所述腹板(11)远离凹口的一面固定,所述主底板(14)与所述副侧板(13)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组件(3),所述限位组件(3)用于与相邻帽型钢板桩(1)的副限位件卡接,两块相邻所述帽型钢板桩(1)之间设置有V型板结构(5),所述V型板结构(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底板(14)及相抵接的所述副底板(15)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板结构(5)包括主斜直板(51)和副斜直板(52),所述主斜直板(51)与所述主底板(14)固定,所述主斜直板(51)位于所述主底板(14)靠近所述腹板(11)的一面,所述副斜直板(52)与所述副底板(15)固定,所述副斜直板(52)位于所述副底板(15)靠近所述腹板(11)的一面,所述主斜直板(51)与所述副斜直板(52)均自下而上朝远离所述腹板(11)方向倾斜,当相邻两所述帽型钢板桩(1)卡接时,所述主斜直板(51)远离底板的一侧与所述副斜直板(52)远离底板的一侧抵接,所述主斜直板(51)与相邻所述帽型钢板桩(1)的所述副斜直板(52)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53),所述连接组件(53)用于连接所述主斜直板(51)与相抵接的所述副斜直板(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第一T型凸块(31)和第一T型凹槽(32),所述第一T型凸块(31)凸设在所述副底板(15)远离所述副侧板(13)的一侧,所述第一T型凹槽(32)凹设在所述主底板(14)远离主侧板(12)的一侧,所述第一T型凸块(31)用于与相抵接的所述第一T型凹槽(32)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3)包括第二T型凸块(531)和第二T型凹槽(532),所述第二T型凸块(531)固定在所述主斜直板(51)远离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T型凹槽(532)凹设在所述副斜直板(52)远离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T型凸块(531)用于相抵接的副斜直板(52)凹设的所述第二T型凹槽(532)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斜直板(51)靠近底板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帽型钢板桩(1)的侧板与底板的转折处,所述副斜直板(52)靠近底板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帽型钢板桩(1)的侧板与底板的转折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型钢板桩(1)的腹板(11)两侧沿长度方向固定有若干卡件(6),且所述卡件(6)用于与所述H型钢板桩(2)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连接件(4),部分所述连接件(4)固定在沿长度方向的两相邻所述H型钢板桩(2)之间,所述连接件(4)分别与两相邻所述H型钢板桩(2)固定;部分所述连接件(4)固定在沿长度方向的两相邻所述帽型钢板桩(1)之间,所述连接件(4)分别与两相邻所述帽型钢板桩(1)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型钢板桩(1)的底板固定有钢垫块(7),所述钢垫块(7)固定在底板远离腹板(11)的一侧。
CN202222732384.9U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 Active CN218580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2384.9U CN218580631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2384.9U CN218580631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0631U true CN218580631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74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32384.9U Active CN218580631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0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17740U (zh) 一种预制块渠道结构
CN211285975U (zh) 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榫卯式节点结构
CN218580631U (zh) 一种帽型及h型钢组合钢板桩
KR102034558B1 (ko) 블록을 일체화시키는 옹벽 구조물
CN216340635U (zh) 一种便于拼接的塑胶地板
KR101419001B1 (ko) 흙막이용 토류벽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13789858A (zh) 一种h型钢结构榫卯自锁连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KR100808483B1 (ko) 굴착지의 코너부 흙막이를 위한 건축용 토류판 구조
CN211772848U (zh) 一种小型快速拼接的桥梁结构
CN108643208B (zh) 钢板夹心混凝土组合板围堰及拼装方法
CN216195513U (zh) 一种h型钢结构榫卯自锁定位结构
CN214783816U (zh) 一种钢板桩施工用防水密闭结构
CN214993822U (zh) 一种用于河道高分子板桩捶打的辅助装置
CN215053886U (zh) 一种可以拼接的工字钢构件
KR100931812B1 (ko) 유압브레이커
KR101870941B1 (ko) 파형강판 구조물의 곡선부 결합구조
CN212641370U (zh) 一种码头橡胶护舷防冲板的固定连接装置
CN211774825U (zh) 高强度转角连接结构
CN212270634U (zh) 拼装箱梁组件及桥梁
CN217107048U (zh) 一种具有自防水功能的波形钢板衬砌结构
JP2001214465A (ja) 地中構造物の補強構造
CN213204191U (zh) 机械连接结构、端板及预制砼构件连接装置
CN217683591U (zh) 一种建筑工程穿楼板混凝土泵管的固定装置
CN220598403U (zh) 一种波型混凝土板桩
CN215335158U (zh) 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