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8736U - 一种交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8736U
CN218568736U CN202221797618.1U CN202221797618U CN218568736U CN 218568736 U CN218568736 U CN 218568736U CN 202221797618 U CN202221797618 U CN 202221797618U CN 218568736 U CN218568736 U CN 218568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uxiliary
contactor
spring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976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晨
张�杰
王凯杰
肖海强
计新华
荣良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976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8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8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8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包括:三组常闭主触头;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将交流接触器的三组主触头均设置为常闭状态,对于长时间通电的负载,减少线圈的通电时间,不仅有效地增加了交流接触器的寿命,而且极大地降低线圈通电的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交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控制领域和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交流接触器的使用量呈逐步增长趋势;并且,现有能源相对缺乏,能源利用率仅为35%。现有的交流接触器多为具有三常开主触头的交流接触器。由于上述交流接触器需要线圈通电,动静铁芯吸合,三常开主触头才能够由常开转为常闭,对于长期通电的负载而言,线圈通电的能耗也十分高;且由于长期工作会导致线圈等的寿命大幅度缩减,进而造成产品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具有三常开主触头的交流接触器应用于长期通电的负载工作时,线圈长时间通电,导致能耗高和线圈寿命短的缺陷,基于以上情况,开发一种能耗低和寿命长的交流接触器十分必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流接触器,包括:
三组常闭主触头。
可选地,每组常闭主触头包括:
动触头组件,两端分别设有动触头,两动触头通过导电件连接,所述导电件中部的形状为反向的V形;
所述交流接触器还包括:
主触头支持架,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与导电件中部形状相适配的斜面,所述导电件的中部位于所述凹槽中。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支座,一端设置于所述导电件中部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第一支座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导柱;
第一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柱上;
第二支座,与第一支座相对设置,且设有一端开口的第一空腔,在所述第一空腔的底壁上设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柱上。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侧壁上设有加强筋。
可选地,还包括:
动铁芯,设置于所述主触头支持架设有的第三空腔内;
销轴,连接动铁芯与主触头支持架。
可选地,还包括:
辅助触头支持架,与所述主触头支持架连接;
辅助动断触头桥,设置在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上;
辅助动合触头桥,设置在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上。
可选地,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与所述主触头支持架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辅助动断触头桥的中部与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上设有的第一支撑部之间;
第三弹簧,设置于所述辅助动合触头桥的中部与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上设有的第二支撑部之间。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有第三导柱,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导柱上;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有第四导柱,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四导柱上。
可选地,在所述辅助动断触头桥的中部设有多个环绕第二弹簧另一端的第一凸台;
在所述辅助动合触头桥的中部设有多个环绕第三弹簧另一端的第二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流接触器,包括:三组常闭主触头;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将交流接触器的三组主触头均设置为常闭状态,对于长时间通电的负载,减少线圈的通电时间,不仅有效地增加了交流接触器的寿命,而且极大地降低线圈通电的能耗。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每组常闭主触头包括:动触头组件,两端分别设有动触头,两动触头通过导电件连接,所述导电件中部的形状为反向的V形;所述交流接触器还包括:主触头支持架,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与导电件中部形状相适配的斜面,所述导电件的中部位于所述凹槽中;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将导电件中部设置为反向的V形,防止动触头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松脱及触点偏移的情况,保证良好的通电状态。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流接触器,还包括:第一支座,一端设置于所述导电件中部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第一支座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导柱;第一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柱上;第二支座,与第一支座相对设置,且设有一端开口的第一空腔,在所述第一空腔的底壁上设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柱上;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弹簧,保持每组常闭主触头的常闭状态,线圈断电时,常闭主触头自动恢复闭合状态;并且通过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对第一弹簧进行导向,防止第一弹簧变形时,发生偏斜。
4.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侧壁上设有加强筋;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筋,加强第二支座的强度。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流接触器,还包括:动铁芯,设置于所述主触头支持架设有的第三空腔内;销轴,连接动铁芯与主触头支持架;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销轴连接方式,实现动铁芯与主触头支持架之间的简单快速拆装。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流接触器,还包括:辅助触头支持架,与所述主触头支持架连接;辅助动断触头桥,设置在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上;辅助动合触头桥,设置在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上;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辅助动断触头桥和辅助动合触头桥,实现辅助线路的有效通断,增加交流接触器的广适性。
7.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与所述主触头支持架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主触头支持架与辅助触头支持架的快速拆装。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流接触器,还包括: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辅助动断触头桥的中部与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上设有的第一支撑部之间;第三弹簧,设置于所述辅助动合触头桥的中部与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上设有的第二支撑部之间;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辅助动断触头桥和辅助动合触头桥处于正确的闭合或断开的状态,且在线圈断电时,自动恢复正确的闭合或断开的状态。
9.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有第三导柱,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导柱上;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有第四导柱,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四导柱上;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在变形时,保持正确的导向,防止发生偏斜。
10.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辅助动断触头桥的中部设有多个环绕第二弹簧另一端的第一凸台;在所述辅助动合触头桥的中部设有多个环绕第三弹簧另一端的第二凸台;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保证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在变形时,保持正确的导向,防止发生偏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三组常闭主触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动触头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主触头支持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主触头支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支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二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六;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七;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八;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动触头组件;2、静触头组件;3、动触头;4、导电件;5、主触头支持架;6、斜面;7、第一支座;8、第一导柱;9、第一弹簧;10、第二支座;11、第二导柱;12、加强筋;13、动铁芯;14、销轴;15、辅助触头支持架;16、辅助动断触头桥;17、辅助动合触头桥;18、第二弹簧;19、第一支撑部;20、第三弹簧;21、第二支撑部;22、第三导柱;23、第四导柱;24、第一凸台;25、第二凸台;26、第一辅助静触头组件;27、第二辅助静触头组件;28、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18所示的交流接触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用于长时间通电负载的电路控制,包括:壳体28,设置于壳体28内的线圈、静铁芯、动铁芯13、三组常闭主触头、与动铁芯13连接的主触头支持架5、与主触头支持架5连接的辅助触头支持架15、一对辅助常开触头和一对辅助常闭触头等。
如图1至图3以及图5所示,每组常闭主触头包括:动触头组件1和相应的静触头组件2;所述动触头组件1的两端分别设有动触头3,两动触头3通过导电件4连接,所述导电件4中部的形状为反向的V形。所述主触头支持架5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与导电件4中部形状相适配的斜面6,所述导电件4的中部位于所述凹槽中。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所述动铁芯13设置于所述主触头支持架5设有的第三空腔内;动铁芯13与主触头支持架5通过销轴14连接。
如图7至图10所示,在所述导电件4中部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设置第一支座7;与所述第一支座7相对设置第二支座10;第一弹簧9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支座7设有的第一导柱8上;第一弹簧9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支座10设有的开口的第一空腔内,且第一弹簧9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底壁上设有的第二导柱11上。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侧壁上设有四个加强筋12;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支座7上也设有加强筋12。
如图6、图7和图11所示,在所述主触头支持架5上设有容纳第一支座7、第一弹簧9和第二支座10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侧壁为圆弧形,以对第一弹簧9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一对辅助常闭触头包括:辅助动断触头桥16和相应的第一辅助静触头组件26;所述一对辅助常开触头包括:辅助动合触头桥17和相应的第二辅助静触头组件27。所述辅助动断触头桥16和辅助动合触头桥17均设置在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15上。
如图14至图16所示,在所述辅助动断触头桥16的中部与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15上设有的第一支撑部19之间设置第二弹簧18;在所述辅助动合触头桥17的中部与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15上设有的第二支撑部21之间设置第三弹簧20。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9上设有第三导柱22,所述第二弹簧18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导柱22上;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1上设有第四导柱23,所述第三弹簧2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四导柱23上。在所述辅助动断触头桥16的中部设有四个环绕第二弹簧18另一端的第一凸台24;在所述辅助动合触头桥17的中部设有四个环绕第三弹簧20另一端的第二凸台25。
如图17和图18所示,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15与所述主触头支持架5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本申请所述交流接触器的使用过程简述如下:当线圈处于断电状态时,动触头组件1在第一弹簧9的作用力下与静触头组件2保持闭合状态;辅助动断触头桥16在第二弹簧18的作用力下与第一辅助静触头组件26保持闭合状态;辅助动合触头桥17在第三弹簧20的作用力下与第二辅助静触头组件27保持断开状态。当线圈通电,动铁芯13与静铁芯吸合,动铁芯13带动主触头支持架5和辅助触头支持架15向下移动;动触头组件1克服第一弹簧9的作用力与静触头组件2断开;辅助动断触头桥16克服第二弹簧18的作用力与第一辅助静触头组件26断开;辅助动合触头桥17克服第三弹簧20的作用力与第二辅助静触头组件27闭合。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在所述辅助动断触头桥16的中部设有安装第二弹簧18的导向柱。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在所述辅助动合触头桥17的中部设有安装第三弹簧20的导向柱。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组常闭主触头;
每组常闭主触头包括:
动触头组件(1),两端分别设有动触头(3),两动触头(3)通过导电件(4)连接,所述导电件(4)中部的形状为反向的V形;
所述交流接触器还包括:
主触头支持架(5),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与导电件(4)中部形状相适配的斜面(6),所述导电件(4)的中部位于所述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座(7),一端设置于所述导电件(4)中部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第一支座(7)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导柱(8);
第一弹簧(9),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柱(8)上;
第二支座(10),与第一支座(7)相对设置,且设有一端开口的第一空腔,在所述第一空腔的底壁上设有第二导柱(11),所述第一弹簧(9)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柱(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侧壁上设有加强筋(1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铁芯(13),设置于所述主触头支持架(5)设有的第三空腔内;
销轴(14),连接动铁芯(13)与主触头支持架(5)。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辅助触头支持架(15),与所述主触头支持架(5)连接;
辅助动断触头桥(16),设置在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15)上;
辅助动合触头桥(17),设置在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1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15)与所述主触头支持架(5)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弹簧(18),设置于所述辅助动断触头桥(16)的中部与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15)上设有的第一支撑部(19)之间;
第三弹簧(20),设置于所述辅助动合触头桥(17)的中部与所述辅助触头支持架(15)上设有的第二支撑部(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9)上设有第三导柱(22),所述第二弹簧(18)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导柱(22)上;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1)上设有第四导柱(23),所述第三弹簧(2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四导柱(23)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辅助动断触头桥(16)的中部设有多个环绕第二弹簧(18)另一端的第一凸台(24);
在所述辅助动合触头桥(17)的中部设有多个环绕第三弹簧(20)另一端的第二凸台(25)。
CN202221797618.1U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交流接触器 Active CN218568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7618.1U CN218568736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交流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7618.1U CN218568736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交流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8736U true CN218568736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07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97618.1U Active CN218568736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交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8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68736U (zh) 一种交流接触器
CN212136360U (zh) 400a一组常闭新型直流接触器
CN210120087U (zh) 触头结构以及四断点接触器
CN201435350Y (zh)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13601825U (zh) 一种具有指示屏的空气开关
CN210073732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座安装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212848269U (zh) 一种维持型漏电保护器
CN215118771U (zh) 一种具有重力补偿结构的接触器
CN220963159U (zh) 一种辅助触头组件及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12242269A (zh) 一种电磁开关
CN219497667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9163272U (zh) 一种用于监测继电器触点状态的辅助触点结构
CN210467724U (zh) 一种具有滚动配合的触头支持的接触器
CN217933631U (zh) 一种摆动运动型磁保持继电器
CN210575746U (zh) 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
CN220963158U (zh) 一种辅助触头组件、继电器
CN216671512U (zh) 一种易于自动化装配的直流接触器触头结构
CN210040076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双动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220829914U (zh) 一种基于电磁斥力分闸的常闭型高压直流接触器
CN115763161B (zh) 一种用于执行安全回退功能的汽车车窗继电器
CN217690993U (zh) 一种高可靠交直流接触器
CN212725169U (zh) 一种电磁开关
CN219998119U (zh) 一种交流接触器
CN217822588U (zh) 安装结构、触点安装装置及继电器
EP4336532A1 (en) Conta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